当今社会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一辩稿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猜论
谢谢主席。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首先由我来冒昧揣测对方辩友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进行立论:
第一,对方辩友可能会认为中庸之道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
认为一个人勇敢而不细心就会显得鲁莽,正直而不风趣就会显得枯燥,憨厚而缺乏情趣就会显得乏味,只有掌握中庸之道,才能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第二,对方辩友可能会认为,提倡中庸之道能够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中庸之道强调度的把握,强调处理事情不偏不倚。
在人们发生矛盾时,中庸之道让人们不要偏激,不与别人发生争执,最后将事情和平解决,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第二,对方辩友还会认为,中庸之道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的进步。
现在社会面临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关系的失衡。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协调各种关系,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方猜论,猜对与否,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谢谢!
结辩:。
当今社会,中国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它的解释是:中庸作为道德,应该是最完善的啊!而我方今天的观点正是:“当今社会中国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什么值得在当今社会被提倡呢?现在就让我方带领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庸之道吧!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通俗点来说就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它的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含义为使人性达到了那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天性。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之道还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思想,需细细研读,在此我方只是一个概括的介绍,但相信各位一定已能感受到其广泛的涉及范围和正确的思想。
而令人担忧的是,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中庸之道似乎有着错误的理解:不知各位是否听说过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这句话,它的本意是老子鼓励人们就算环境不富裕,也要乐观地生活。
但是这句话却被现在的很多人误解成了不要有更高的追求的含义。
而中庸之道的处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我方在此强调,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不是平庸,没有创新,甚至没有原则,也不是以为退缩,更不是阿谀奉承。
这些都不是对中庸之道的正确理解。
当然中庸之道这些理论性的优点并不是我们提倡的全部原因,我们更关注的是中庸之道对我们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去年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相信各位都有所耳闻,面对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倒在血泊中的幼小的身躯这样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中的人性正在一点点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漠。
还有,全球热议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社会的形式也不容乐观,因为改革初期对树木的大量砍伐,我国现有沙漠面积174.31万平方千米,目前国土沙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除了在经济上带来了巨额损失,而且也使上千万的人民受到影响。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首先,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过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庸主义的理念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言:“中庸主义是一种妥协,但妥协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中庸主义的辩题往往只能导致双方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妥协,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矛盾。
其次,中庸主义的辩题往往导致双方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的模糊。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我们不应该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追求卓越。
”中庸主义往往要求双方在道德和价值观上达成妥协,而忽视了追求卓越和真理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中庸,就会忽视了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最后,中庸主义的辩题往往导致双方在行动上的犹豫不决。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中庸之道,天下莫能忍也。
”中庸主义的辩题往往要求双方在行动上保持中立和妥协,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中庸,就会导致问题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恶化。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而应该鼓励双方在辩论中追求真理和卓越,解决问题的根本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首先,中庸主义的辩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庸主义的理念往往能够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达成共识。
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之道,天下莫能忍也。
”中庸主义的辩题往往能够在道德和价值观上达成妥协,促进国际合作和和谐发展。
其次,中庸主义的辩题能够避免双方在辩论中陷入极端立场。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言:“中庸主义是一种妥协,但妥协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中庸主义的辩题往往能够避免双方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的极端立场,促进理性思考和平等对话。
最后,中庸主义的辩题能够避免双方在行动上的冲动和决断。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我们不应该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追求卓越。
现代社会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一辩稿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好,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开场,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为人处世治天下的一个原则,它的作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一个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古代的君王治理国家讲究内儒外法,就是说治理国家的具体方法上采用法家的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中庸之道作为一个原则的导向作用就体现在,在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时候注意一个“度”,就是说在好安定民心巩固统治和维护上层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所以中庸之道是一种原则,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而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法。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原则,它提倡的是过犹不及、执中致和,而这种调和折中是有标准的,它的标准就是天人合一。
何谓天人合一?在古人看来,“天”是世间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源,古人对“天”保持着衷心敬畏,并认为人和“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天”与人是能相感应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符合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还有多少人对“天'”对“大自然”存在着敬畏之心?中庸之道调和折中的标准和法度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实践过程中往往被人滥用误用,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从个人角度看,中庸倡导过犹不及,容易让人们安于现状、甘于平庸,磨损人的锐气,消耗人的斗志;中庸倡导平稳安定,容易埋没人的创造力,折损人的创新精神;中庸倡导安分守己,不要锋芒毕露,会让人缺乏大胆说出自己独特鲜明看法的勇气,丧失竞争能力,这些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显然是不符合的。
从社会的角度看,中庸之道提倡调和折中,往往被人滥用为不分是非曲直的一味折中,一味寻求稳定,从而导致执法的不严格、行政的不作为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庸之道倡导人待人接物不偏不倚,在中国官场上往往被滥用成四面奉承、八面玲珑,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官场哲学,这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显然是不符合的。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一辩,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为什么当代中国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庸之道的内涵和特点。
中庸之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通过调和平衡来达到和谐。
然而,当代中国已经步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追求更加积极有为的发展态度。
中庸之道注重平衡,但在现实社会中,有时需要打破平衡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思维方法来应对挑战。
中庸之道强调传统和谐,但对于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单纯追求平衡和调和可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当代中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
单纯提倡中庸之道可能使我们滞于原地,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激进的措施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最后,中庸之道过于倚重道德伦理,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更大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中庸之道重视的是社会秩序和和睦相处,而忽视了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总结起来,当代中国不应当过分提倡中庸之道,而应当倡导积极主动、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现实社会中的挑战。
谢谢大家。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二辩,我将延续一辩的观点并为大家进一步阐述为什么当代中国不应提倡中庸之道。
首先,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过于保守,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当代中国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迎接挑战。
中庸之道过于注重传统和稳定,可能会使我们错失发展的机遇。
其次,中庸之道强调的平衡和妥协,可能导致社会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当代中国存在着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单纯追求平衡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中国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
当今中国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当今中国社会最大弊端乃是中庸之道开宗明义,什么是中庸之道。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中庸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
在书面语中指德才平凡。
而《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
或许听了这些解释,孔夫子也会摇摇头。
由此引出判断,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的标准,是否更有利于中庸之道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
从中庸之道的传承上看。
中庸之道究竟该做何解释,自古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或者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林语堂早年反对中庸,但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却又开始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道是一种近情精神即: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也有人对中庸之道更为全面的解释,说中庸之道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其实,中庸之道乃是中国产生劣根性之首,提倡相同的价值观,并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即使给中庸之道来个正本清源,提倡中庸之道,是否还要批批鲁迅的观点,改改现在的《汉语大词典》呢?那岂不耗费人力物力来提倡一种本来就存在的价值观呢。
所以,无论是从中庸之道的传承还是从更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中庸之道都不应该提倡。
并不是想否认中庸之道有其积极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先对其精神理解透彻,并考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后再做决定,现代社会该不该提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所谓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套理论。
所谓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具体内容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检验标准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知行方法是知行合一,主要途径是礼教,而中国资改市场化社会的三十年,不仅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不能自我监督、不能自我教育、不能自我完善,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不能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更不能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何谈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资改市场化社会三十年,提倡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首先,中庸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平衡和妥协,但在当前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中庸主义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就是因为双方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中庸主义只会导致双方在争端中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解决。
其次,中庸主义可能会导致道德上的模糊和妥协。
在一些道德问题上,比如人权、环境保护等,中庸主义可能会导致各国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和迁就,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正如英国哲学家伯克利所说:“中庸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懦弱,是对不义的妥协。
”最后,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有助于激发各国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积极的态度。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我们不选择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它们容易,而是因为它们是困难的。
”只有在面对困难时,各国才会真正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一种平庸的妥协。
综上所述,中庸主义已经不适应当前全球化的挑战,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是必要的。
反方: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首先,中庸主义是一种理性和谨慎的态度,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平衡和稳定。
在当前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理性的解决方式,中庸主义正是能够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
其次,中庸主义能够避免极端主义和偏激行为。
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如果各国都采取极端的立场,很容易导致对抗和冲突。
而中庸主义的妥协和平衡能够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保持国际关系的稳定。
最后,中庸主义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需要进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庸主义能够促使各国在合作中保持平衡和妥协,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中庸主义在当前全球化的世界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题。
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一辩立论陈词
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一辩立论陈词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发言,我方观点是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
提倡是指对于好的事物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符合客观现状,满足、匹配当下社会需求,能被社会中大多数人正确理解,并且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观念才可以提倡。
我方认为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中庸之道是不应该提倡的。
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1我们不能否定中庸之道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但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古人,更要基于当下的社会。
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想要更快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突破创新,而这种突破是与中庸之道中的保守思想是相冲突的。
在社会中提倡中庸之道,导致人们作事力求中庸,那么社会还有什么生气和创造力。
社会前进的步伐也只能停滞不前了。
中庸之道是要求人安分守己,不要锋芒毕露,这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需要的竞争力、创新能力,而中庸之道会埋没人的创造力、使人丧失掉竞争力2中庸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为人处世治天下的一个原则,它的作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一个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中庸是道缺乏术,中庸是道的方向,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实行。
就好像告诉我们向前走,却没有告诉你走哪条路!中庸之道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定义,也正是因为中庸概念的模糊化难免会让公众的滥用和误用,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3中庸之道倡导人待人物不偏不倚,在中国官场上往往被滥用成四面奉承、八面玲珑,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官场哲学,这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显然是不符合的。
中庸之道提倡调和折中,但在当今社会中往往被人滥用为不分是非曲直的一味折中,一味寻求稳定,导致执法的不严格、行政的不作为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4中庸之道让人看到好的和谐的一面,而无视矛盾冲突,这样暂时的幸福感真实可靠吗?中庸之道所提出的是一种所谓“无过无不及”的零矛盾的社会,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本身存在矛盾的一面,这就是掩耳盗铃的表现,让我们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
辩论: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一辩稿】
【一辩:破题立论】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中庸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为人处世治天下的一个原则。
所谓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不求改变谓之庸。
然而,这种处世之道真的应该被提倡吗?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只有符合客观现状,满足、匹配当下社会需求的观念才值得提倡。
这便是我们今天讨论中庸之道是否应该被提倡的标准。
我方并不是想否认中庸之道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先对其精神有所理解,并考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后再做决定。
我方认为,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理由如下:第一,从哲学上说,所谓中庸之道,就是要永远保持旧的矛盾统一体,永远保持旧质的稳定性。
按照中庸之道,事物如果过或不及,都应该无条件地加以反对,只有“中”是最好的,因为把握住这个“中”,就不会走向极端,旧质的稳定性就不会受到破坏了。
但是,中庸之道却把这种质的界限神圣化了,把旧质的稳定性绝对化了。
在这里,它把旧事物说成是一种不可克服的力量,是神圣的、永恒的。
很显然,中庸之道就是把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加以绝对化和神圣化,否定社会的革命变革,否定社会的前进运动,主张保守,主张复旧。
中庸之道虽然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但它强调“不过分”,而这个衡量的度,恰好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分界线。
如果不越过这个分界线,那又如何由量变走向质变,产生新的事物,产生新的发展与变革呢?如果我们是用中庸之道去调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果敢,那么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可能到来吗?第二,从个人角度看,中庸提倡的精神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符合的。
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讲求创新与效率的时代。
这要求身处时代之中的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竞争,敢于大胆开拓进取。
而中庸告诉我们,在竞争和挑战面前要明哲保身,在创新和改革面前要不露锋芒安分守己,在决策面前要折中调和不置可否。
中庸之道一辩稿
中庸之道应该被提倡谢谢主席和对方辩友。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中庸之道是否应该被提倡”,我方认为,中庸之道应该被提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的解释,中庸之道指儒家的一种主张,即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态度的方法论。
辩题中的应该表示理所当然,提倡就表示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
所以我们对辩题的理解就应该是: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态度应该被鼓励让大家实行。
需要强调的是,中庸之道指的是稳中求胜,而非单纯的折中主义,而“应该被提倡”则是指并非要全盘接受中庸之道的观点或排斥其他不同观点,而是指辩证地接受。
我们的标准是站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鼓励中庸之道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否可取。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上看,我们更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做人处事追求适度、得当,以不偏不倚为宜,提倡的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中庸之道既不是简单的折中主义做墙头草,也不是庸俗的极端主义,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扬弃”思想。
此外中庸之道的思想还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对立又统一,与不同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所以,无论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还是未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我们都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其次,站在我国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上看,我们都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政治上一国两制方针和永不称霸的承诺,经济上宏观调控政策和互利共赢的思想,文化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无不彰显着中庸之道在我国方针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把代表着社会主流思想的中庸之道融汇到国家方针政策中,才保证了我国的快速和稳定的发展。
中庸之道既做到了重视发展速度,又做到了兼顾社会的安宁,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庸之道应该被提倡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再次,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中庸之道也要求我们坚持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符合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有助于我们每个个体融入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当中。
中庸之道一辩稿
我在第一,中庸之道提倡“慎独自修”“君子素其位而行”。
以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为基础的自我封闭状态。
在这样一种闭关自守状态下,怎能长足发展,怎能与时俱进,正是因此,推行中庸之道的清朝末期如此衰败,正是因此,中庸之道固步自封,不接受再来文化的橄榄枝,也正是因此,让中庸之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与社会渐行渐远。
把一部过时的理论再搬出来学习、效仿於社会发展无益。
中庸思想能被历代封建朝廷不厌其烦广为利用,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庸里蕴含了极大的副作用,其中最大功效就是能以学术的名义来麻痹人们的意志,涣散人们的思想,为统治者的长治久安提供最良好的技术保障。
翻看历史,哪个统治者不对中庸顶礼膜拜,有几代王朝不给孔夫子加装圣人的外衣,对于一种几乎已经脱离现实的处世态度,我们当然不应该去提倡它。
第二,中庸之道提出一种所谓“无过无不及”的无矛盾社会,显而易见,此乃镜中花,水中月,完全无法企及。
社会的多元化注定这个社会的复杂性,我们怎能强行将其理想化,中庸之道中“度”的把握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这使得对其的倡导无法实施。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可是这样一个不确切的“无过无不及”,让我们没有标准衡量,不能提出明确的实施方案。
而且因为对度的把握不好,很多人安分守己、不露锋芒,很多人安于现状、懦弱无为,影响了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第三,也是中庸之道的最大弊病。
它扼杀了人的进取心。
人们失去进取心也就意味着社会的停滞不前。
鲁迅曾说:“惰性有两种表现状态:一是听天由命,二是中庸。
”这里的惰性指的也就是对人的进取心的消磨。
在21世纪甚至是未来的社会中人们提倡的是社会发展,在发展历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有进取心的人才。
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已经退出潮流。
我们并不是想否认中庸之道有其积极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先对其精神理解透彻,并考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后再决定现代社会该不该提倡中庸之道。
¬问题:1、中国在国外设立的孔子学院。
如个别单独领导家长制,一言堂,听不进下属的合理化建议,岂不知孔子有“民贵君轻”的思想。
辩论赛: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谢谢主席,大家好:正本清源,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不提倡中庸之道不等于走极端,中庸之道在于事先确立折中思想指导行为,而我方提倡根据客观发展调整行为而不要被先入为主的中庸思想左右。
中庸之道已经明显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所以不应该被提倡。
首先,中庸之道无法普遍适用。
作为一项向社会大众倡导的思想,它的直接意义是作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实践。
故此,它是否适用于万事万物成为了一道最基本的门槛。
古代制度缺失,理念模糊,中庸之道有其现实意义。
但现代社会,小到为人处世,大到国际交往,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准则与规范,很多时候再谈中庸便已不合时宜,试问,法官除了法律向谁中庸?警察除了真相向谁中庸?国家主权,除了坚守又如何中庸?其次,中庸之道违背发展规律。
北宋理学家程颐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这里的“庸”就是一成不变的意思。
中庸之道只讲求对立面的统一而回避对立面的斗争,追求保持旧的矛盾统一体而怠于改变。
封建统治阶级之所以大力提倡中庸便在于这种安于现状避免矛盾的思想有利于巩固其统治。
鲁迅先生亦说:“惰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听天由命,二是中庸。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需要理论创新,思想突破,我们需要的不是以中庸之名一味回避矛盾,而是执理性之剑积极解决矛盾。
最后,中庸之道难以实际操作。
不偏不倚而执其中,说起来轻松听起来完美,但请问普罗大众怎么正好把握到这个度?中庸没有具体标准人们多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来把握。
但我们都不是圣人,主观上的中庸并不一定带来客观上的不偏不倚。
每个人都持有中庸观点只会让社会失去了辩论与思考,在自以为是的中庸中坐井观天。
为什么真理越辩越明?为什么百家争鸣远胜独尊儒术?正是因为在交流与碰撞中我们才能寻获真正正确的坐标。
综上,中庸之道批判继承,但绝不应该被提倡。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首先,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中庸主义的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同人对中庸主义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辩论中很容易出现双方对中庸主义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争论无法达成一致。
其次,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可能会导致辩手陷入僵局。
由于中庸主义具有一种平衡和折中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双方在辩论中互相妥协,最终无法达成明确的结论。
这种情况下,辩论的目的就失去了意义,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增加双方的对立情绪。
最后,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他更具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议题。
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诸多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国际关系等,这些议题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讨论。
如果将辩论资源集中在中庸主义这样模糊的议题上,将会浪费社会的智慧和精力。
综上所述,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争论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避免陷入僵局,同时也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他更具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议题。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首先,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助于培养辩手的思辨能力和辩论技巧。
中庸主义作为一种较为折中和平衡的思想,要求辩手在辩论中兼顾各方观点,这对于培养辩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在辩论中,双方需要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并试图找到共同点和折中的可能性,这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有利于化解分歧,达成共识。
最后,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
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如果能够通过辩论的方式,寻求共同点和折中之道,将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因为它有助于培养辩手的思辨能力和辩论技巧,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应当提倡中庸之道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代表正方辩论队,就当代中国是否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这一议题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内涵。
中庸之道强调适度平衡,主张在不同的对立面之间找到中间的均衡点,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和挑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的平衡等等。
中庸之道正是能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通过中庸之道,我们可以寻求不同利益的平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其次,中庸之道有助于培养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
中庸之道注重审慎和克制,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修炼。
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利益诱惑的诱惑,不少人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大局之上,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提倡中庸之道是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道德和品德的塑造,培养审慎和克制的习惯,在道德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众利益。
最后,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对于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通过中庸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倡导和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的中庸之道注重和谐与包容,适应了当今多元世界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国际交流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倡中庸之道,我们可以解决社会矛盾,培养人民的道德修养,同时维护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
因此,我坚信,当代中国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庸之道。
谢谢大家!正方辩词二辩:应当提倡中庸之道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是正方辩论队的二辩,接下来我将继续阐述正方的观点:当代中国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首先,中庸之道强调平衡与和谐,并能够有效应对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我认为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首先,中庸主义强调的是平衡和谦逊,而极端和中庸两个极端都是违背了这种平衡的原则。
在全球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只会加深人们对极端主义的认识,而不利于促进和谐与稳定的国际关系。
其次,中庸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中庸”,即避免走向极端。
如果我们把中庸主义与极端主义放在同一个辩题中进行讨论,就会误导人们认为中庸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极端,从而削弱了中庸主义的正面意义。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中庸是最好的,因为它保持了最好的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废除这个辩题,以免误导人们对中庸主义的理解。
最后,废除这个辩题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中庸主义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废除这个辩题,可以让人们更多地关注中庸主义的实践和推广,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与共赢。
反方:我认为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首先,中庸主义与极端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将它们放在同一个辩题中进行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对立面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通过对比,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庸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废除这个辩题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中庸主义的认识变得模糊和片面化。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中庸之为德也,不易不废,而能长久。
”中庸主义是一种具有长久历史和深厚内涵的思想体系,我们应该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加深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废除这个辩题可能会削弱人们对极端主义的警惕性。
当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我们需要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加强对极端主义的警惕和防范,而不是回避这个问题。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辩论是理性之母。
”只有通过辩论,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抵御极端主义的侵袭。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因为它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庸主义与极端主义之间的差异,加深对中庸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加强对极端主义的警惕和防范。
一辩稿(定稿)
当代中国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尊敬的评委,主席,在场的观众,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发言很是精彩,也指出了中庸之道的一些优点,但是,我想,我们还是需要回到中庸之道的定义中来。
在新华字典中,中庸之道一方面指调和折中,不偏不倚;另一方面指保守,不思进取。
我们都知道,当代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便是发展生产力,基于此,在结合中庸之道的定义,我方认为“当代中国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原因有二:其一,中庸之道不利于创新,而当代中国的发展最急需的就是创新!因此,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处处都是体现着要求创新的精神的文字,也就是说,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可是,我们从中庸之道的定义中可以看到,它作为一种做事调和折中,不偏不倚,且保守的行为准则,无形中给人定下了一种约束。
不可出格,不可过激,不能打破。
而创新的本质便是突破,这样看来,中庸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把我们的创新精神不断地被消磨掉了!没有了创新精神,我们从何去谈发展?我们又怎么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毫不动摇、毫不犹疑地坚持不断发展的路线,争取又好又快地发展。
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的要求不正是保守,不思进取的中庸之道不该被提倡的最好例证吗?其二,我们可以发现调和折中的中庸之道是在指导我们要去回避掉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而无论从个人还是国家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就个人而言,经验往往就蕴含在我们的不断抉择中,经历过抉择的我们才是不断趋于成熟,不断成长的。
正如我们现在在“仙林杯”上这样争锋相对,思维的碰撞,让我们提升了自我!当下,我们需要的不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以一种“就这样吧”的态度去对待,而是应该抱定一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做到最好”的处事态度。
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一辩稿终极版
感谢主席,大家好!下面阐述我方观点。
我方观点是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开宗明义,所谓中庸之道,指的是以“不偏不倚,折中调和”为主导思想的处世准则。
它的作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一个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提倡指的是鼓励引导大家去做,而判断一件事能否被提倡,则应看它是否匹配社会需求,有很大可能带来好的结果,而负面影响可以忽略。
因此,我方给出判断“应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的标准是:当今中庸之道是否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我方并不否认中庸之道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但我方想强调的是,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古人,更要基于当下的社会。
客观来讲,中庸之道等处事态度对于个人发展来讲有利有弊。
但当我们讨论对于一个社会是否应当提倡这种态度的时候就要全面客观的来分析,看清它带来的诸多问题。
下面我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第一,中庸倡导过犹不及,容易让人们安于现状、甘于平庸。
我们知道,很多领导或者负责人,在任期内无作为,正是因为怕做错事,怕走错路。
于是,采取折中的方法,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求改变和突破,其结果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第二,中庸之道折损人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在中庸思想影响下,许多人不思进取,不敢冒险,因循守旧。
中庸之道使人们不敢有创新意识,只能步人后尘甚至固步自守,何谈发展?第三,中庸所讲的折中调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很难去把握。
中庸的定义本来就是很空泛的一种处世法则,每个人对它的理解更是大相径庭,所以会导致很多人虽想着努力去把握但最终导致了前面所述的种种弊端。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充满竞争与挑战。
2.要求创新。
3.讲求效率。
只有迎合了这三方面的要求,个人、国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可能。
而中庸之道所倡导的态度,不符合当今社会现状要求。
中庸告诉我们,在竞争和挑战面前,妥协退缩,躲躲闪闪,明哲保身;讲求安分守己,不露锋芒,不思进取;强调折中调和,立场中立。
中庸之道该不该提倡
第一,我觉得这是个不完整的悖论,从逻辑的角度讲,我们只能不提倡,为什么呢?如果提倡中庸之道,那么必然有着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那么这种人在矛盾的对立面自然都会保持调和态度,因此在提倡与不提倡中庸之道间自然也会选择两者皆可的态度,也就是说,她提倡也不提倡中庸之道,那到底是提倡还是不提倡呢,这是个悖论,很纠结,所以我们只能不提倡,当然这多少有点诡辩的味道。
中庸之道该不该提倡,我觉得要看我们从哪方面考虑。
如果我们从做人的本质上讲,我觉得是应该提倡的。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二是忠恕宽容,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三是至诚尽性,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
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从这些看来,中庸之道让人在人格上更加完美是值得提倡的。
而有些同学会认为中庸就是折衷主义、保守消极,没有原则不讲是非、活稀泥的老好人这显然是因为对中庸之道的意义所知甚少。
而从现实意义上讲中庸之道或有不该提倡,《现代汉语词典》说,中庸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
在书面语中,指德才平凡。
而《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
当然这种观点的普及率已经远远超过但年孔孟所提倡的了。
那这样的中庸之道”实际上就是向人们倡导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四面奉承、八面玲珑,见人未说先笑、点头哈腰的市侩哲学,以及不为人先、庸庸无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之道。
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对于朋友的错误不予以之争,永远抱着明哲保身,隔岸观火的姿态,这是不好的。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极端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极端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推行全球极端中庸主义首先,全球极端主义已经给世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社会动荡等。
因此,应该推行中庸主义,寻求平衡和和谐。
正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中庸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在狂热与冷漠之间的平衡。
”全球极端主义的存在导致了世界的分裂和对立,而中庸主义则能够促进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其次,中庸主义能够带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中庸之道,天下归仁。
”中庸主义强调平衡和谐,这种平衡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相比之下,极端主义往往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中庸主义能够促进全球合作和和平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说过:“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
”中庸主义强调平衡和妥协,这种态度能够促进国际关系的改善,推动全球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冲突等。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推行全球极端中庸主义首先,极端主义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斗志。
正如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人们应该为正义而奋斗,就像火焰一样燃烧。
”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刻,极端主义能够激励人们为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奋斗,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其次,中庸主义可能导致过于妥协和软弱的结果。
在面对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时,过度的中庸可能会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正如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曾说:“妥协是一种勇气,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妥协解决。
”在一些关乎道德和正义的问题上,过度的中庸可能会导致对错误行为的容忍和纵容。
最后,极端主义有时候也能够激发创新和变革。
在一些领域,如科技和艺术,极端的思维和行为能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正如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要留下印记,你必须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中庸之道应该提倡一辩稿
中庸之道应该提倡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庸之道应该提倡。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是指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过犹不及的思想,最终达到至真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思想来看,一个好的思想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追高追求和至高准则,对国家昌盛、社会繁荣和道德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在实践中不断地显示出其较高的传统文化价值。
第二,从个人出发,中庸之道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通过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人们在工作中客观、平衡地处理各种情况,在生活中以中立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协调矛盾,从而做出正确、适当的决定。
第三,从社会实际来看,当今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我们的每一步稳定的发展进步,无一不体现着中庸之道的精神。
相反,面临着一系列道德缺失的麻木不仁现象和报纸头条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案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系的失衡,更加需要中庸之道这种有效的协调,所以,无论是重要性还是必要性方面,我们没有理由不提倡中庸之道。
总之,中庸不是消极的,更不是糟粕的,它是一种客观,是一种合理和谐,更是一种境界。
提倡中庸之道,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