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推崇4辩稿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猜论
谢谢主席。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首先由我来冒昧揣测对方辩友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进行立论:
第一,对方辩友可能会认为中庸之道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
认为一个人勇敢而不细心就会显得鲁莽,正直而不风趣就会显得枯燥,憨厚而缺乏情趣就会显得乏味,只有掌握中庸之道,才能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第二,对方辩友可能会认为,提倡中庸之道能够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中庸之道强调度的把握,强调处理事情不偏不倚。
在人们发生矛盾时,中庸之道让人们不要偏激,不与别人发生争执,最后将事情和平解决,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第二,对方辩友还会认为,中庸之道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的进步。
现在社会面临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关系的失衡。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协调各种关系,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方猜论,猜对与否,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谢谢!
结辩:。
中庸之道辩论稿
历史系教练稿(辩题:中庸之道应该提倡)我方的立场为“中庸之道应该提倡”。
中庸之道是否该提倡,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现实命题。
我方认为,讨论这一问题要明了中庸之道产生、发展、流变的历史脉络,更要注重中庸之道在今时今日的实际意义。
何谓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在今日的语境下,我方认为,“中庸”就是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的良好协调,就是在平衡中寻求发展。
所谓“道”,既是理念,也是方法。
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系的失衡,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中庸之道应该提倡。
我方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理由:首先,从理论上说,提倡中庸之道意味着更全面地考察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对矛盾双方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这无疑更有益于推动事物的发展。
其次,中庸之道的作用已经为历史经验所证明。
选择昭君出塞,而不是大军西征,是中庸之道;抗战时期实行“三三制”而不是直接没收地主土地,是中庸之道;我们今天实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存发展,更是中庸之道。
最后,提倡中庸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失衡现象,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倡中庸之道,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方认为,对方会从以下几方面立论:1.认为中庸之道是腐朽的落后的封建的,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2.给予提倡狭隘的定义,认为提倡中庸之道,就是要排斥其它的道理和方法论我方的战略战术:1.战略:立足于现代社会,突出中庸之道在解决现代社会失衡的问题上,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途径和理念2.战术:1)强调中庸之道的本质,区分对中庸之道的误解误读。
2)强调中庸之道有一个历史流变的过程,不能静止和偏狭地看待之3)从历史发展的经验,得出中庸之道是解决现代社会失衡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和理念。
历史系四辩陈词(辩题:中庸之道应当提倡)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对方今天的表现非常精彩,但是我方仍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始终没有搞清楚的几点。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一辩,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为什么当代中国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庸之道的内涵和特点。
中庸之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通过调和平衡来达到和谐。
然而,当代中国已经步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追求更加积极有为的发展态度。
中庸之道注重平衡,但在现实社会中,有时需要打破平衡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思维方法来应对挑战。
中庸之道强调传统和谐,但对于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单纯追求平衡和调和可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当代中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
单纯提倡中庸之道可能使我们滞于原地,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激进的措施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最后,中庸之道过于倚重道德伦理,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更大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中庸之道重视的是社会秩序和和睦相处,而忽视了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总结起来,当代中国不应当过分提倡中庸之道,而应当倡导积极主动、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现实社会中的挑战。
谢谢大家。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二辩,我将延续一辩的观点并为大家进一步阐述为什么当代中国不应提倡中庸之道。
首先,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过于保守,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当代中国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迎接挑战。
中庸之道过于注重传统和稳定,可能会使我们错失发展的机遇。
其次,中庸之道强调的平衡和妥协,可能导致社会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当代中国存在着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单纯追求平衡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中国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
当今中国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当今中国社会最大弊端乃是中庸之道开宗明义,什么是中庸之道。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中庸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
在书面语中指德才平凡。
而《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
或许听了这些解释,孔夫子也会摇摇头。
由此引出判断,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的标准,是否更有利于中庸之道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
从中庸之道的传承上看。
中庸之道究竟该做何解释,自古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或者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林语堂早年反对中庸,但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却又开始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道是一种近情精神即: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也有人对中庸之道更为全面的解释,说中庸之道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其实,中庸之道乃是中国产生劣根性之首,提倡相同的价值观,并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即使给中庸之道来个正本清源,提倡中庸之道,是否还要批批鲁迅的观点,改改现在的《汉语大词典》呢?那岂不耗费人力物力来提倡一种本来就存在的价值观呢。
所以,无论是从中庸之道的传承还是从更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中庸之道都不应该提倡。
并不是想否认中庸之道有其积极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先对其精神理解透彻,并考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后再做决定,现代社会该不该提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所谓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套理论。
所谓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具体内容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检验标准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知行方法是知行合一,主要途径是礼教,而中国资改市场化社会的三十年,不仅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不能自我监督、不能自我教育、不能自我完善,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不能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更不能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何谈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资改市场化社会三十年,提倡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中庸之道不应提倡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
◎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近义词】:不偏不倚【反义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学和方法论。
孔子在《伦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即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人们很久都不具备这种道德了。
“中庸”也叫“中道”,“中行”,意为“无事”与“不及”,即对立的两端之间的调和与折衷。
《中庸》指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这种所谓的“执两用中”之说,亦即中庸之道。
北宋的程颐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后来又解释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
对“中庸之道”,不少人以为是修身养性的根本,甚至某些所谓的权威们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吹“中庸之道”的种种好处。
依笔者看,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社会的存在,中庸之道功莫大焉;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徘徊不前的事实,中庸之道祸莫甚焉。
要想发展,要想进步,要想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地肃清仍流布于中华大地上的中庸之道思想。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庸之道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的祸根。
一、中庸之道培养了大批乡愿之徒乡愿是什么?乡愿就是和事佬,就是和稀泥,就是“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走中游”的所谓的中间路线,就是毫无个人观点,唯主子之意旨行事的奴才思想。
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保命哲学,是一种道德极其败坏的行为。
中国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对乡愿有过这样一段鞭辟入里的描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又说:“阉然媚于世也者,乡愿也”。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推崇4辩稿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推广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中庸之道不应提倡!首先,我很遗憾地指出正方立论中地几点错误:(随机应变)一,对方辩友定义中庸之道为度的正确把握,可中庸之道本身就排斥是非曲直的判断,正确和错误又何以区分?二,对方辩友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庸之道如何衡量极端与适度的界限。
度的判定每个人不同三,和谐与中庸是两个完全不能混同的概念,现在是提倡的和谐社会,但从来没有说过提倡的是中庸社会啊。
四,谈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诚然需要继承,但对于其糟粕,到底还要不要继承呢?五,对方辩友眼中的中庸之道诚然十分完美,但在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事物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在世俗的实践中成了一种没有明显态度,不走极端,一味和稀泥的处世哲学。
在它不断被提倡的两千多年中,造成了国民人格上的卑怯与保守。
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所以现在我方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和巩固我方观点。
.一,中庸提倡的精神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符合的。
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讲求创新与效率的时代。
这要求身处时代之中的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竞争,敢于大胆开拓进取。
我们宁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要随波逐流步人后尘。
二、中庸之道从古至今最大的特点是,你只能去缓和矛盾,你无法去解决矛盾,孔子终其一生还是无法以中庸之道天下大同,最终统一六国的还是秦始皇,我们需要解决社会上的一系列的弊病和缺陷的本质才可进步,不是把问题缩成蚂蚁大小,问题就不见了,中庸之道只让这个社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难道对方认为表面风光就可以么?一味的缩小问题,忽视问题,最后只会问题越积越多。
当高铁以遭雷劈的荒唐理由想化解危机,缓和社会,最终中庸之道爆发了民愤,欲盖弥彰只能真相大白。
可见我们都明白为了和谐而去和谐,这不是和谐,是自欺欺人!一个自欺欺人的社会难道还会进步么?三.中庸之道压抑和扭曲国人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造力。
从卢沟桥事变到侵占东北三省到华北事变一步步升级到最后的全面侵华,若不是国人秉持中庸之道一再忍让,逆来顺受,哪有长达八年的民族血汗史?换一个方式说,没有后来的民族觉醒,建立统一战线,我华夏子孙想必已经裹在太阳旗下了。
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一辩立论陈词
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一辩立论陈词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发言,我方观点是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
提倡是指对于好的事物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符合客观现状,满足、匹配当下社会需求,能被社会中大多数人正确理解,并且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观念才可以提倡。
我方认为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中庸之道是不应该提倡的。
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1我们不能否定中庸之道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但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古人,更要基于当下的社会。
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想要更快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突破创新,而这种突破是与中庸之道中的保守思想是相冲突的。
在社会中提倡中庸之道,导致人们作事力求中庸,那么社会还有什么生气和创造力。
社会前进的步伐也只能停滞不前了。
中庸之道是要求人安分守己,不要锋芒毕露,这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需要的竞争力、创新能力,而中庸之道会埋没人的创造力、使人丧失掉竞争力2中庸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为人处世治天下的一个原则,它的作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一个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中庸是道缺乏术,中庸是道的方向,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实行。
就好像告诉我们向前走,却没有告诉你走哪条路!中庸之道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定义,也正是因为中庸概念的模糊化难免会让公众的滥用和误用,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3中庸之道倡导人待人物不偏不倚,在中国官场上往往被滥用成四面奉承、八面玲珑,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官场哲学,这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显然是不符合的。
中庸之道提倡调和折中,但在当今社会中往往被人滥用为不分是非曲直的一味折中,一味寻求稳定,导致执法的不严格、行政的不作为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4中庸之道让人看到好的和谐的一面,而无视矛盾冲突,这样暂时的幸福感真实可靠吗?中庸之道所提出的是一种所谓“无过无不及”的零矛盾的社会,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本身存在矛盾的一面,这就是掩耳盗铃的表现,让我们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
中庸之道
当在网上搜索此辩题时,正方的资料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而反方资料却凤毛麟角。我是反方四辩,今天的辩论虽然输了,但我的这篇四辩稿还是很出彩的,我谨将此稿上传,望以后有打此辩题者有所参考。
正文
现如今的社会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而如今经济发展的最大特性便是残酷的竞争性,从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到吉姆.柯林斯的《基业常青》,由《蓝海战略》到《世界是平的》,哪一个经济类著作没有强调如今经济社会的竞争性?而竞争就是一种矛盾,竞争就必然会有一方的胜利,是没有折中的余地的。中庸思想是根本不适应当今竞争性社会的。所以这样一个狼性的社会,我们要成功就要竞争,要竞争就必然要放弃中庸。
感谢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是你们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
(以下为纠错段,视具体情况而定,仅此举例)
方辩友刚才一直在强调中庸的定义,孰不知我国五千年思想文化史上,各种思(前半句是为辩者编纂,原著并无此句)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有:“才能不及中庸”之句。所指“中庸”即为平庸平常。对方辩友总强调你一家之言,是否以偏概全了呢?
而中庸之道,做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体现了一种保守的生活态度与庸碌的生活方式。而正是这样的保守与庸碌,才使得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们的生活单调乏味,原本鲜活的人生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与中庸之道相依为命了。
地球人都知道,社会的发展是旧矛盾的解决与新矛盾的产生。而中庸之道所提出的是一种所谓“无过无不及”的零矛盾的社会。试问这又如何实现呢?我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在此告诉对方辩友,这个社会是真实的,是复杂的。我们不可以一厢情愿的将其理想化,如果我们一直抱着中庸之道不放,一直想着“万物并行而不相悖”的骗人的鬼话的话。那么我们最后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的感叹了。
辩论: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一辩稿】
【一辩:破题立论】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中庸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为人处世治天下的一个原则。
所谓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不求改变谓之庸。
然而,这种处世之道真的应该被提倡吗?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只有符合客观现状,满足、匹配当下社会需求的观念才值得提倡。
这便是我们今天讨论中庸之道是否应该被提倡的标准。
我方并不是想否认中庸之道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先对其精神有所理解,并考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后再做决定。
我方认为,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理由如下:第一,从哲学上说,所谓中庸之道,就是要永远保持旧的矛盾统一体,永远保持旧质的稳定性。
按照中庸之道,事物如果过或不及,都应该无条件地加以反对,只有“中”是最好的,因为把握住这个“中”,就不会走向极端,旧质的稳定性就不会受到破坏了。
但是,中庸之道却把这种质的界限神圣化了,把旧质的稳定性绝对化了。
在这里,它把旧事物说成是一种不可克服的力量,是神圣的、永恒的。
很显然,中庸之道就是把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加以绝对化和神圣化,否定社会的革命变革,否定社会的前进运动,主张保守,主张复旧。
中庸之道虽然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但它强调“不过分”,而这个衡量的度,恰好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分界线。
如果不越过这个分界线,那又如何由量变走向质变,产生新的事物,产生新的发展与变革呢?如果我们是用中庸之道去调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果敢,那么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可能到来吗?第二,从个人角度看,中庸提倡的精神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符合的。
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讲求创新与效率的时代。
这要求身处时代之中的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竞争,敢于大胆开拓进取。
而中庸告诉我们,在竞争和挑战面前要明哲保身,在创新和改革面前要不露锋芒安分守己,在决策面前要折中调和不置可否。
中庸之道一辩稿
中庸之道应该被提倡谢谢主席和对方辩友。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中庸之道是否应该被提倡”,我方认为,中庸之道应该被提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的解释,中庸之道指儒家的一种主张,即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态度的方法论。
辩题中的应该表示理所当然,提倡就表示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
所以我们对辩题的理解就应该是: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态度应该被鼓励让大家实行。
需要强调的是,中庸之道指的是稳中求胜,而非单纯的折中主义,而“应该被提倡”则是指并非要全盘接受中庸之道的观点或排斥其他不同观点,而是指辩证地接受。
我们的标准是站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鼓励中庸之道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否可取。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上看,我们更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做人处事追求适度、得当,以不偏不倚为宜,提倡的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中庸之道既不是简单的折中主义做墙头草,也不是庸俗的极端主义,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扬弃”思想。
此外中庸之道的思想还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对立又统一,与不同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所以,无论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还是未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我们都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其次,站在我国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上看,我们都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政治上一国两制方针和永不称霸的承诺,经济上宏观调控政策和互利共赢的思想,文化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无不彰显着中庸之道在我国方针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把代表着社会主流思想的中庸之道融汇到国家方针政策中,才保证了我国的快速和稳定的发展。
中庸之道既做到了重视发展速度,又做到了兼顾社会的安宁,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庸之道应该被提倡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再次,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中庸之道也要求我们坚持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符合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有助于我们每个个体融入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当中。
中庸之道是否该被提倡的四辩稿
纵观全场比赛呀,对方辩友的论证就像一个漏斗,把中庸之道所有好的方面都过滤掉,反而去捡那些糟粕,对方辩友这种走极端、以偏概全的行为显然就不符合中庸之道,所以我提倡对方辩友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中庸之道。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庸之道被打翻在地上又踩上一脚的行为从五四运动开始算起已经有一百年了。
在我准备这个辩题之前,一提起中庸之道,我想的也无非就是折中主义,不分原则,乱和稀泥,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可是如果中庸之道就是这些的话,我们今天还有必要去讨论这个辩题吗?我们之所以站在这里就是想还中庸之道一个原来的面目,对方辩友对于中庸之道的口诛笔伐真是让我有一种真理被埋没的深切悲哀呀。
首先,对方辩友对于中庸之道的概念还是没有明晰,我们所说的中庸之道是儒学的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中庸之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度的掌握,二是关系的协调。
中庸的“中”的意思,不是对方辩友所理解的正中间,一半的一半和平分秋色而是恰到好处的恰,适当其可的可。
而庸的意思也不是平庸,在古文中它的意思通“用”,还有平常的意思,也就是一个适度的原则。
我不知道对方辩友是从哪里看出来中庸有固步自封,不善于改变的意思,而且孔子也说过“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也”。
也就是告诉世人要采取因时制宜的“时中”法则,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方辩友给中庸之道泼了脏水然后又指给世人说这样的中庸之道是肮脏的,对方辩友您说这合适吗?其次,对于中庸之道给这个社会带来的种种积极效应,不管是在发展东部经济的同时加强西部大开放,还是十八大提出的进一步协调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缩减工资收入的问题,还是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发展观,中庸之道给整个中国带来的益处对方辩友都不能否认呀,对方辩友一方面承认这些积极影响一方面又不去提倡,放着这么好的方法论却不用于实际效应,对方辩友您这是要闹怎样呀?对方辩友说这是因为中庸之道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发展的根源来自矛盾,中庸之道从来没有说要追求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让矛盾的双方处于一个平衡统一的状态,也没有说让永远处在旧的矛盾不向新的矛盾转移,而是以一种更平稳的更循序渐进的方式向新的矛盾转移,所以合理的运用中庸之道能够达到的效果就是平稳的发展,如果背弃中庸之道就会让这个社会处于一个畸形发展的地步,这显然与我们平稳的发展这与主题不符合。
辩论赛: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提倡
谢谢主席,大家好:正本清源,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不提倡中庸之道不等于走极端,中庸之道在于事先确立折中思想指导行为,而我方提倡根据客观发展调整行为而不要被先入为主的中庸思想左右。
中庸之道已经明显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所以不应该被提倡。
首先,中庸之道无法普遍适用。
作为一项向社会大众倡导的思想,它的直接意义是作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实践。
故此,它是否适用于万事万物成为了一道最基本的门槛。
古代制度缺失,理念模糊,中庸之道有其现实意义。
但现代社会,小到为人处世,大到国际交往,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准则与规范,很多时候再谈中庸便已不合时宜,试问,法官除了法律向谁中庸?警察除了真相向谁中庸?国家主权,除了坚守又如何中庸?其次,中庸之道违背发展规律。
北宋理学家程颐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这里的“庸”就是一成不变的意思。
中庸之道只讲求对立面的统一而回避对立面的斗争,追求保持旧的矛盾统一体而怠于改变。
封建统治阶级之所以大力提倡中庸便在于这种安于现状避免矛盾的思想有利于巩固其统治。
鲁迅先生亦说:“惰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听天由命,二是中庸。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需要理论创新,思想突破,我们需要的不是以中庸之名一味回避矛盾,而是执理性之剑积极解决矛盾。
最后,中庸之道难以实际操作。
不偏不倚而执其中,说起来轻松听起来完美,但请问普罗大众怎么正好把握到这个度?中庸没有具体标准人们多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来把握。
但我们都不是圣人,主观上的中庸并不一定带来客观上的不偏不倚。
每个人都持有中庸观点只会让社会失去了辩论与思考,在自以为是的中庸中坐井观天。
为什么真理越辩越明?为什么百家争鸣远胜独尊儒术?正是因为在交流与碰撞中我们才能寻获真正正确的坐标。
综上,中庸之道批判继承,但绝不应该被提倡。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中庸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首先,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中庸主义的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同人对中庸主义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辩论中很容易出现双方对中庸主义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争论无法达成一致。
其次,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可能会导致辩手陷入僵局。
由于中庸主义具有一种平衡和折中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双方在辩论中互相妥协,最终无法达成明确的结论。
这种情况下,辩论的目的就失去了意义,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增加双方的对立情绪。
最后,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他更具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议题。
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诸多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国际关系等,这些议题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讨论。
如果将辩论资源集中在中庸主义这样模糊的议题上,将会浪费社会的智慧和精力。
综上所述,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争论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避免陷入僵局,同时也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他更具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议题。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首先,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助于培养辩手的思辨能力和辩论技巧。
中庸主义作为一种较为折中和平衡的思想,要求辩手在辩论中兼顾各方观点,这对于培养辩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在辩论中,双方需要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并试图找到共同点和折中的可能性,这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有利于化解分歧,达成共识。
最后,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
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如果能够通过辩论的方式,寻求共同点和折中之道,将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不应该废除全球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因为它有助于培养辩手的思辨能力和辩论技巧,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性。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代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应当提倡中庸之道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代表正方辩论队,就当代中国是否应当提倡中庸之道这一议题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内涵。
中庸之道强调适度平衡,主张在不同的对立面之间找到中间的均衡点,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和挑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的平衡等等。
中庸之道正是能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通过中庸之道,我们可以寻求不同利益的平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其次,中庸之道有助于培养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
中庸之道注重审慎和克制,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修炼。
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利益诱惑的诱惑,不少人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大局之上,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提倡中庸之道是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道德和品德的塑造,培养审慎和克制的习惯,在道德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众利益。
最后,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对于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通过中庸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倡导和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的中庸之道注重和谐与包容,适应了当今多元世界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国际交流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倡中庸之道,我们可以解决社会矛盾,培养人民的道德修养,同时维护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
因此,我坚信,当代中国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庸之道。
谢谢大家!正方辩词二辩:应当提倡中庸之道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是正方辩论队的二辩,接下来我将继续阐述正方的观点:当代中国应当提倡中庸之道。
首先,中庸之道强调平衡与和谐,并能够有效应对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
当今社会中庸之道不应提倡 四辩陈词
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一直在自相矛盾,刚才对方辩友一方面在说,我们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是孔子时期的中庸之道,是强调对度的把握和对关系的良好调整。
可另一方面又提出,中庸之道是与时俱进的。
是一直在发展的。
我想说,既然中庸之道是与时俱进的,为何对方辩友又强调称我们现在提倡的中庸之道是孔子时期的中庸之道呢?既然你提倡的是孔子时的中庸之道,那又如何体现它的与时俱进呢?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自打嘴巴,自相矛盾呢?其次,对方辩友概念不清,刚才对方辩友提到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观点,说这是新时期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我希望对方辩友能够明确,这些观点并不是中庸之道,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只是和中庸之道的某些观点相符合,相类似,但它绝不是中庸之道。
对方辩友对这个概念一直没有明确,而且对方也说道,我们国家现已经在大力提倡这些观点了,那为何我们今天还要大费周章地提倡与此有部分类似但又概念模糊好坏参半的中庸之道呢,显然提倡相同的价值观并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相反只会浪费人力物力。
因此当今社会没有提倡中庸之道的必要。
在此,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第一中庸之道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定义,盲目向社会提倡难免会让公众的滥用和误用,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从古至今,中庸之道就没有一个公认完整的定义和概念。
什么属于中庸之道可谓见仁见智。
既然我们无法明确中庸之道是什么,那我们就无法估算出它对社会的负面作用有多大。
社会大众也会在不明确中误解,滥用中庸之道。
在我们还没明确负面作用时就贸然地在当今社会提倡中庸之道,岂不是拿社会的发展当赌注?思想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而社会发展也是不断前进的。
所以我们提倡每一种思想时都应深思熟虑,仔细衡量。
而不是在概念不清的情况下找到中庸之道中几个符合社会发展的点就贸然地说要向当今社会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第二我们不提倡中庸之道并不意味我们否认它有其的积极意义存在,也不代表我们会禁止或限制中庸之道这种思想。
平庸之恶应不应该被审判 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平庸之恶应不应该被审判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反方的立场是认为平庸之恶不应该被审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平庸之恶?平庸之恶是指那些不起眼、不明显、但却存在着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的行为或事物。
比如说,大家常说的“微腐败”、“小官贪赃枉法”等等。
我们反对平庸之恶被审判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平庸之恶的判断标准不明确。
什么是平庸之恶,什么程度的行为才算是危害社会?这个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审判平庸之恶会涉及到主观判断和价值观的干扰,难以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二,审判平庸之恶会浪费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有限,审判平庸之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加紧急、重要的问题上,比如说打击重大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等。
第三,审判平庸之恶容易引发社会不满。
在现实生活中,平庸之恶很普遍,如果每一个小错都被审判,那么社会将会变得十分严厉和压抑,这样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抵触,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平庸之恶不应该被审判,这样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而且还容易引发社会不满。
谢谢。
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认为,平庸之恶不应该被审判。
我们认为,审判平庸之恶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也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首先,审判平庸之恶会浪费社会资源。
我们知道,审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每个小错都被审判,那么社会资源将会被浪费。
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加紧急、重要的问题上,比如说打击重大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等。
因此,审判平庸之恶是一种资源浪费。
其次,审判平庸之恶容易引发社会不满。
如果每个小错都被审判,那么社会将会变得十分严厉和压抑。
这样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抵触,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因此,审判平庸之恶是一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最后,我们反方认为,平庸之恶的判断标准不明确。
什么是平庸之恶,什么程度的行为才算是危害社会?这个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审判平庸之恶会涉及到主观判断和价值观的干扰,难以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
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一辩稿终极版
感谢主席,大家好!下面阐述我方观点。
我方观点是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
开宗明义,所谓中庸之道,指的是以“不偏不倚,折中调和”为主导思想的处世准则。
它的作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一个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提倡指的是鼓励引导大家去做,而判断一件事能否被提倡,则应看它是否匹配社会需求,有很大可能带来好的结果,而负面影响可以忽略。
因此,我方给出判断“应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的标准是:当今中庸之道是否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我方并不否认中庸之道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但我方想强调的是,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古人,更要基于当下的社会。
客观来讲,中庸之道等处事态度对于个人发展来讲有利有弊。
但当我们讨论对于一个社会是否应当提倡这种态度的时候就要全面客观的来分析,看清它带来的诸多问题。
下面我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第一,中庸倡导过犹不及,容易让人们安于现状、甘于平庸。
我们知道,很多领导或者负责人,在任期内无作为,正是因为怕做错事,怕走错路。
于是,采取折中的方法,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求改变和突破,其结果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第二,中庸之道折损人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在中庸思想影响下,许多人不思进取,不敢冒险,因循守旧。
中庸之道使人们不敢有创新意识,只能步人后尘甚至固步自守,何谈发展?第三,中庸所讲的折中调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很难去把握。
中庸的定义本来就是很空泛的一种处世法则,每个人对它的理解更是大相径庭,所以会导致很多人虽想着努力去把握但最终导致了前面所述的种种弊端。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充满竞争与挑战。
2.要求创新。
3.讲求效率。
只有迎合了这三方面的要求,个人、国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可能。
而中庸之道所倡导的态度,不符合当今社会现状要求。
中庸告诉我们,在竞争和挑战面前,妥协退缩,躲躲闪闪,明哲保身;讲求安分守己,不露锋芒,不思进取;强调折中调和,立场中立。
四辩——中庸
谢谢主持人,谢谢评委,谢谢对方辩友义正词严的反驳我方的观点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是甚于雄辩的。
而且对方辩友们的论点论据里存在一些致命的漏洞~//果断抓点~~//如果他们提到中庸不创新,不挑战,我们就说:亲爱的对方辩友,中庸之道不是不提倡创新,而是在说在创新之前我们首先要打好基础,只有拥有稳固的基础才有创新的可能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我们的中庸知道就是那个基础,就是那个厚积,没有基础就没有创新啊!//不挑战,何为挑战,挑战是需要资本的,资本是一种运动中的价值,它在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时候不断累加不断升值,有了庞士元巧献连环计、黄盖诈降、大都督亲自挂帅诸葛先生夜观天象借来东风的中庸之道的资本累加,才有5万吴蜀联军大破20万曹兵的赤壁之战,才成其火烧赤壁的千古名篇啊,只有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资本,挑战在具有意义!//如果他们提到中庸只是取一半、取中间,我们就说我方多次声明,我们所谓的中庸之道,是取事物平衡的所在,是取其最完美的那一点,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把世间万物浓缩到0和1这两点间的线段中,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辩友要跟我纠结中庸就是0.5这个点呢,我们明明强调的是最和谐最有益处的嘛,我们所取的点,它不是0.5,是0.618,是根号五减一除以二,是黄金比例的那一点啊!我方一再强调,中庸是理念是方向,是对度的准确把握和各种关系间的良好协调,我们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不是固步自封不是墨守成规、不是要将人们的思潮推回到封建社会,而是为了让大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为了现在的更好发展、是让现在的人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倡中庸之道,是为了让现在的我们站在泰山之巅去看尽中庸之道在五千余年古国古的大浪淘沙后熠熠生辉的精髓,而我们则是去学习,去撷取的。
何必因为单单只看到中庸这两个字的表面上的折中和平庸而误解了孔老夫子的本意以至于舍弃了圣人予千年后的我们尚能适用的精神上的启发呢?中庸之道即君子之道。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极端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极端极端中庸中庸中庸主义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推行全球极端中庸主义首先,全球极端主义已经给世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社会动荡等。
因此,应该推行中庸主义,寻求平衡和和谐。
正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中庸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在狂热与冷漠之间的平衡。
”全球极端主义的存在导致了世界的分裂和对立,而中庸主义则能够促进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其次,中庸主义能够带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中庸之道,天下归仁。
”中庸主义强调平衡和谐,这种平衡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相比之下,极端主义往往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中庸主义能够促进全球合作和和平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说过:“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
”中庸主义强调平衡和妥协,这种态度能够促进国际关系的改善,推动全球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冲突等。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推行全球极端中庸主义首先,极端主义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斗志。
正如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人们应该为正义而奋斗,就像火焰一样燃烧。
”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刻,极端主义能够激励人们为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奋斗,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其次,中庸主义可能导致过于妥协和软弱的结果。
在面对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时,过度的中庸可能会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正如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曾说:“妥协是一种勇气,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妥协解决。
”在一些关乎道德和正义的问题上,过度的中庸可能会导致对错误行为的容忍和纵容。
最后,极端主义有时候也能够激发创新和变革。
在一些领域,如科技和艺术,极端的思维和行为能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正如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要留下印记,你必须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中庸之道应该提倡一辩稿
中庸之道应该提倡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中庸之道应该提倡。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是指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过犹不及的思想,最终达到至真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思想来看,一个好的思想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追高追求和至高准则,对国家昌盛、社会繁荣和道德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在实践中不断地显示出其较高的传统文化价值。
第二,从个人出发,中庸之道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通过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人们在工作中客观、平衡地处理各种情况,在生活中以中立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协调矛盾,从而做出正确、适当的决定。
第三,从社会实际来看,当今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我们的每一步稳定的发展进步,无一不体现着中庸之道的精神。
相反,面临着一系列道德缺失的麻木不仁现象和报纸头条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案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系的失衡,更加需要中庸之道这种有效的协调,所以,无论是重要性还是必要性方面,我们没有理由不提倡中庸之道。
总之,中庸不是消极的,更不是糟粕的,它是一种客观,是一种合理和谐,更是一种境界。
提倡中庸之道,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之道不应该被推广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中庸之道不应提倡!
首先,我很遗憾地指出正方立论中地几点错误:(随机应变)
一,对方辩友定义中庸之道为度的正确把握,可中庸之道本身就排斥是非曲直的判断,正确和错误又何以区分?
二,对方辩友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庸之道如何衡量极端与适度的界限。
度的判定每个人不同
三,和谐与中庸是两个完全不能混同的概念,现在是提倡的和谐社会,但从来没有说过提倡的是中庸社会啊。
四,谈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诚然需要继承,但对于其糟粕,到底还要不要继承呢?
五,对方辩友眼中的中庸之道诚然十分完美,但在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事物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在世俗的实践中成了一种没有明显态度,不走极端,一味和稀泥的处世哲学。
在它不断被提倡的两千多年中,造成了国民人格上的卑怯与保守。
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
所以现在我方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和巩固我方观点。
.
一,中庸提倡的精神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符合的。
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讲求创新与效率的时代。
这要求身处时代之中的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竞争,敢于大胆开拓进取。
我们宁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要随波逐流步人后尘。
二、中庸之道从古至今最大的特点是,你只能去缓和矛盾,你无法去解决矛盾,孔子终其一生还是无法以中庸之道天下大同,最终统一六国的还是秦始皇,我们需要解决社会上的一系列的弊病和缺陷的本质才可进步,不是把问题缩成蚂蚁大小,问题就不见了,中庸之道只让这个社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难道对方认为表面风光就可以么?一味的缩小问题,忽视问题,最后只会问题越积越多。
当高铁以遭雷劈的荒唐理由想化解危机,缓和社会,最终中庸之道爆发了民愤,欲盖弥彰只能真相大白。
可见我们都明白为了和谐而去和谐,这不是和谐,是自欺欺人!一个自欺欺人的社会难道还会进步么?
三.中庸之道压抑和扭曲国人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造力。
从卢沟桥事变到侵占东北三省到华北事变一步步升级到最后的全面侵华,若不是国人秉持中庸之道一再忍让,逆来顺受,哪有长达八年的民族血汗史?换一个方式说,没有后来的民族觉醒,建立统一战线,我华夏子孙想必已经裹在太阳旗下了。
小平爷爷要是信奉中庸之道,香港怎么能从铁娘子手下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现在还奉行中庸之道,钓鱼岛怎么办?是要和日本你一半我一半吗?另外,我们要的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而不是一个同声音。
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逆来顺受,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要的是创造力,不是安于现状步人后尘。
我们要的是社会正义感,不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们并不是想否认中庸之道有其积极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先对其精神理解透彻,并考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后再决定现代社会该不该提倡中庸之道。
综上,我方得出观点:面对中庸之道,对不同个人的不同价值观的确有可用之处,可是中庸之道不是什么理性折中,
而是一种在矛盾中间取中间值的思想,对于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要说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
《时间有剩备用对》
方辩友今天倡导中庸之道,认为一切都要有个度,的确我们做事情都要适度,但是我们难道要一直适度,一辈子我们都摸着石头过河,低着头看路,这样的日子过得还有精彩可言么?你只有经历过人生起伏,风雨后的彩虹才绚烂如诗,成功了是你的成功,就算失败好歹也历练过嘛,可似乎中庸之道我不去做了我就不会失败,我不用面对失败,可这种思想才是人真正的失败!因为你不去做你无法有收获,你不去尝试你无法有感悟,你没有了色彩,黑白单调的人生难道会有乐趣么?显然不会吧,我们谁都想让自己的人生活得充实活得精彩,可那并不是中庸之道带来的,是我们的探索和追求不止的梦想所带来的,这才是我们一生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