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1)马克思主义试卷A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闫虹珏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

C. 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5.发展的实质是()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

6.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

A.属于感性认识

B.属于理性认识

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

D.属于非理性认识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 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 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 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2.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3.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是()A.国际垄断资本 B.财团资本

C.金融资本 D. 股份资本

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5.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按其使用价值的作用

B. 按其价值的周转方式

C. 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 按其物质形式的不同

16.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A.货币

B.纸币

C.交子

D.钱引

17.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8.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1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

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

2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二、判断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判断,指出该命题是否正确。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命本身即包含着死亡的种子。

该命题()

2.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该命题()

3.人民是最基本的现实社会力量。

该命题()

4.资本是以货币、生产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因此,一切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该命题()

5.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因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该命题()

6.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相同事物有相同矛盾。

该命题()

7.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都不存在。

该命题()

8.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它是一种主观活动。

该命题()

9.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该命题()

10. 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该命题()

三、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一(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联系实际。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你想与施瓦辛格联系吗只要6封电邮牵线搭桥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时代变成了“美丽小世界”:平均只需6步,就可以通过亲友找亲友的方法把地球上任意两个陌生人联系起来。

你想与史蒂芬·霍金或阿诺德·施瓦辛格建立联系吗?或者,翻开某期《南方周末》,任意找一个作者的名字,如果你想通过熟人联系到他,该怎么办?你可以这样做:找一个最有可能和他有联系的亲友,把问候转达给他,然后他也照着去找下一位亲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步的“中转”,就能找到对方?

答案或许让人吃惊:平均只需6步!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用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检验了这个传奇假说———所谓的“六度分离”现象。

六封电邮牵线搭桥

35年前,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提出了他的“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理论。他认为,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而两人之间的亲友数量大约是5。

这听上去确实非常新奇有趣,且这种“六度分离”的现象在一些较小的圈子里确实得到了验证,但是它是否对于地球上任意两个陌生人都成立呢?

要验证这个假说确实有点困难。米尔格伦当年采用的方法是让志愿者传递包裹。他随机选择了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的300多人,让他们把包裹送交波士顿的两个“目标”。当然,几乎可以肯定包裹不会直接到达目标,米尔格伦就让志愿者把包裹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然而,实验的规模和结果均不很理想。

最新的实验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瓦茨(Duncan Watts)领导的研究小组。上周,《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检验“六度分离”假说的论文。瓦茨拥有一种更经济、更快捷而且容易追踪的“包裹”,那就是电子邮件。

“我们使用电子邮件,因为它们很容易追踪。”论文的作者之一穆罕默德(Roby Muhamad)告诉笔者。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网站上注册,然后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所有的信息必须从我们的网站上发出,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追踪它们传向目标的过程。”

这场互联网接力赛的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等。从2001年秋天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名志愿者在网站上注册、参与这项实验。结果,一共有384

个志愿者的邮件抵达了目的地。电子邮件大约只花了5到7步就传递到了目标,这正是米尔格伦所阐述的“六度分离”。

小世界,大意义

研究“六度分离”(亦称为“小世界现象”)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大吃一惊,或者为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