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与蒿里PPT
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魏晋南北朝名作精选 曹操《蒿里行》素材
高中课外阅读之魏晋南北朝名作精选:曹操《蒿里行》《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某某。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某某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
1.嗣:(sì)
2.戕:(qiāng)
3.玺: (xǐ)
4.虮: (jǐ3)
[评析]
董卓从某某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篡夺了大权后,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将领推渤海在守袁绍为盟主,以“迎大驾〔皇帝〕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某某〕〞为口实,对董卓进行讨伐。
曹操原以为这种“以顺朱逆〞的军事行动会取得积极的进展,曾提出过袁绍兵临孟津,酸枣诸将攻成皋,袁术入武关取长安的计划,但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结果由于袁绍、袁术各怀异心,要结公孙瓚而绍连X表,彼此观望不前,甚至互相攻战,使这次军事行动归于失败。
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概括而成的。
诗人以刚健朴质的语言,慷慨昂扬的笔调,概括地表达了自董卓之乱到各路军阀混战的历史事实,谴责了他们称王称帝、分裂割据的罪行,描绘了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曹操的人物分析PPT课件
课题组组员:黄丹、罗楚霞、 刘丽红、余慧、贺士聪、金 郁玮、黄超
指导老师:石志荣
1、课题的由来
2、看看我们的问卷
3、曹操简介
4、曹操诗歌欣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曹操形象的复杂性 6、总结
纵观历史风去人物,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物有曹操的形 象那么复杂,那么失真和争议。在很长一个时期,一提起 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候的 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其实人们说的曹操 只是文学作品中和戏剧台上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而历 史上曹操其人的真实面目如何呢?这就值得认真研究才能 作答了。
《度关山》内容讲的 是执政者要勤俭、爱民、 守法。曹操用法严峻, 有犯必纠,这是一种法 家精神,他反对滥用刑 罚,提出要依法而行。 曹操提倡节俭。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东汉未年,军阀混战,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到处是 一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 的破坏,使得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发展到了十分尖锐的 地步,因而暴发了黄巾起义,出于阶级本性曹操必然害怕 和仇视农民起义,他曾多次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并且战 功卓越,仅初平三年(即192年)在兖州就“破黄巾三 十万众”致使其在当时人民心目中留下了农民起义军镇压 者的恶劣形象。然而,又由于曹操代表的不是大地主、大 贵族、大官僚集团的利益,而是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因 而
铜雀台遗址,曹操 曾让后人登此台望 其陵,今仅存台址。
完 谢谢观看
调查显示了人们在认识曹操方面的误区,也表 明了这次研究的价值。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 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 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 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 19 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 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 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 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 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 年, 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蒿里行 课件 教案 PPT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⑷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 (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 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 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 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⑸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 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 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⑹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 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曹操至少乘之才不足。
古 今 奸 雄 第 一 奇 人
奸雄的品格·误杀吕伯奢
曹操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人负我。” (史载:“宁我负人,毋人 负我!” ) 毛宗岗:“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 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 ?……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 ”(第四回评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述而》)
奸雄的胆识 ·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 “今车驾旋转,东京荒芜,诚因此时奉主 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 也;拔扶仁义以致英雄,大德也。” (卷三 《迁銮舆曹操秉政》)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 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奸雄的志向·煮酒论英雄
曹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良谋,有 包藏宇宙之机,吐冲天地之志,方可为英雄 也。” (卷五《青梅煮酒论英雄》)
奸雄的志向·许田射鹿
汉献帝“衣带诏” “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连结党 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卷四《董承密受衣带诏》) 李贽《强臣论》 “夫天下强国之臣,能强人之国而终 身不谋自强,而甘岌岌以死者,固少也。 是以英君多能臣而庸君多强臣也,故言强 臣而必先之以庸君也。”(《续焚书》卷 二《序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并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16 课 三国鼎立【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三、三国鼎立
背景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过程
三国 魏 蜀
吴
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今南京 )
皇帝
统治Hale Waihona Puke 域操丕北方刘备
湖北、湖南的大部分 和四川、云贵地区。
江苏、福建、广东, 孙权 并抢夺了刘备在湖北
、湖南的势力范围。
影响 北方生产得到 恢复发展 加速西南地区
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顾茅庐》
相关史事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
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 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 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 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 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 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 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 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炎 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 的想法。 注意历史与历史著作的联系与区别 赤壁之战示意图
背景 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②曹操势力壮大——
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今 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 诸侯”借皇帝的名 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 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 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 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 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曹操 蒿里行
强调三点
• • • • 其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二、人道情怀与政治理想。 其二、人道情怀与政治理想。 其三、悲凉慷慨 沉郁雄健的审美风貌。 悲凉慷慨, 其三 悲凉慷慨,沉郁雄健的审美风貌 锺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 句。” • 敖器之《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具体切实体悟之。
• 诗歌内容:
– 民生疾苦的关怀;悲天悯人的情操;建功立业的壮志
• 诗歌风格:
– – – –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 慷慨悲凉; 阳刚之气
作业
• 1.背诵默写《蒿里行》,并体会其中蕴含 的心怀天下的人道情怀。 • 2.搜集有关曹操的历史记载与文学刻画的 材料,并加以对读。
(二)《蒿里行》具体赏析 蒿里行》
• • • • • • • •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层次---内容----情感---表现手法
– 一层---兴兵讨卓---义,凶----爱憎分明,渴望国家统一--叙述,典故 – 二层---军阀混战--悲愤与失望 ---事例 – 三层----战争灾难---悲天悯人---描写,抒情
• 艺术特色:
– – – – 乐府旧题写时事---“诗史”----现实主义精神 大笔勾画,语言简洁--悲凉之气; 刚健之风。
• 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沈德潜 :“时露霸气” ;“有吞吐宇宙气象。”
曹操蒿里行P综述课件
反映了汉末社会的真实面貌, 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为中国的诗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04
《蒿里行》的艺术手法
叙事手法
倒叙
诗歌采用倒叙手法,从现实中的 蒿里行军追忆到过去的进军路线
,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细节描写
诗歌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再现了 战争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
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性的探索
1 2 3
人性的揭露
曹操的《蒿里行》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露 ,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们更加深 入地了解人性的本质。
人性的批判
诗歌中对人性的批判,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 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激发人们对社会和人 性的思考和反思。
人性的呼唤
描绘手法
生动形象
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再现了战争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细腻入微
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战争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 感变化,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夸张渲染
诗歌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突出战争的残酷和苦难,使读者更加深 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悲悯情怀。
描述汉末社会的动荡 和人民的苦难
表达了对社会和平和 人民安宁的渴望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 破坏
《蒿里行》的特色
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对战争和 苦难进行了生动描绘
诗歌风格朴素自然,语言简练有 力
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蒿里行》的价值
作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体现 了曹操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蒿里行》的文化背景
12蒿里行
•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部的
民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庶民
死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人
创作背景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
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 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 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术、韩馥、孔伷(zhou)等东 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 向讨董卓。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机扩充自己 的力量,故不能齐心合力,一致对付董卓。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 以拒关东之师时,各路人马都逡巡不前,惟恐损失了自己的军事 力量。据史载,当时无人敢于率先与董卓交锋,曹操对联军的驻 兵不动十分不满,于是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 徐荣,虽然战事失利,但体现了曹操的胆识与在这历史动荡中的 正义立场。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 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 从此开始了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 极大破坏。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建安文学
(一)朝代更替大致流程图
建安(196年至220年)
三国(220年至265年)
东魏
北方:北方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南方:东晋(317年至420年) 宋 齐
西晋(265年至317年) 北齐
隋 北周
梁陈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 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 学
1、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豪强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给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 变的年代,其文学创作立足于人事,反映了社 会的真实情况。
大学语文19蒿里行
咏史诗:结合个人现实体验,吟咏史实、人物。《善哉 行》、《短歌行》(之二)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
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如《短歌行》、《观沧 海》、《龟虽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课文题解
《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 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 《相和歌辞·相和曲》。 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 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 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内容包括:
纪事诗: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 “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锺惺《古诗归》卷七)《蒿 里行》、《薤露行》、《苦寒行》。
述志诗: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对酒》、《度关山》、《短歌行》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诗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
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直言畅述,表达情 感抒写直接。 “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 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 立刘虞为帝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 望;把矛头指向了“二”,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 略和远见卓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下 返一 页回
(完整word版)《蒿里行》曹操
一.蒿里行一.介绍1.作家生平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作品背景及地位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3.文学作品知识《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
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
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
二.疏通1.字词注释,及文意疏通蒿里行: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蒿里行为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
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群凶:指董卓及其婿牛辅、部将郭汜等人。
盟津:即津,在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时,曾与各路诸侯在此地会合订盟。
这里用“会盟津”代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结成联盟。
《蒿里行与蒿里》课件
诗歌的意象分析
意象分析概述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多样,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 涵。
意象分析分析
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蒿里 ”、“白骨”、“哭声”等,这些意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
04 《蒿里》的文化内涵
《蒿里》的文化背景
《蒿里行与蒿里》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蒿里行》的历史背景 • 《蒿里行》的内容解析 • 《蒿里》的文化内涵 • 《蒿里行与蒿里》的现代价值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蒿里行与蒿里
汉乐府诗中的挽歌
• 蒿里行
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 蒿里
死者魂魄聚居之地
主题简介
01
汉乐府诗歌的特色
02
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描绘,展 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 难,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 争。
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语言 风格和表现手法,如生动的比喻、形 象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等。
艺术特色分析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 、对仗、夸张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 有力,情感表达深刻。
《蒿里行》的历史地位
01
02
03
文学地位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 的里程碑之一
历史地位
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真 实情况,是研究当时历史 的重要资料
影响后世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从 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优秀 的作品
《蒿里行》的影响力
文学影响力
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里 程碑之一,对中国文学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观沧海(曹操)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观沧海(曹操)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搜词条曹操诗集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七年级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共90张PPT)
这首诗描写暮春景色,叙述 好友被贬之事,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切同情 ,以及因朋友远去偏僻之地 而产生的深深的担忧之情和 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诗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
了较好成绩。现将完成的各项工作汇 报如下: 一、林业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植树造林绿化工作,确保各项 任务按 时完成 。造林 绿化是 维护和 改善生 态 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功在当代、造 福子孙 的伟大 事业。 大力植 树造林, 对于保 障 农牧业稳产高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 快山区 脱贫致 富和奔 小康, 改善对 外开放 的 投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 都具有 十分重 要的意 义。为 此,我们 通 过早行动,早部署,及时把今年春季植树 造林任 务层层 分解, 把责任 落实到 人,做到 地 块、苗木、资金、人员四到位,为植树 造林工 作开展 打好基 础。通 过广泛 宣传,大 力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人民群众 改善环 境、美 化家园 意识不 断增强, 参与植 树 造林热情不断提高,为×区植树造林工 作全面 开展营 造了良 好的舆 论氛围 和提供 了
发(情)、哲理(意)表达 答题的一般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即:指明写法+阐释句意+归纳效果+情感
曹操——蒿里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写原讨卓联军各路将领之间的互 相残杀和兼并。从历史角度来看,以 袁绍为盟主的讨卓诸将,其实也多是 雄据一方、残害百姓的军事豪强。他
们所以出义兵勤王的旗号反对董卓,
实际上是为了借以巩固和加强他们各 自的割据实力。诗人清醒地意识到讨 卓联军「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的内在原因。故此两句是全诗的关键,
二、曹丕(187~226),字子桓,世 称魏文帝 。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 作家之一。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 (一)《典论· 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 篇专门性的论著。
–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诗赋欲 丽。”
• (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 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其所作所为,引起朝野 人士,特别是关东诸郡军事 豪强的强烈不满,於是同时 起兵,各拥兵数万,推袁绍 为盟主,以勤王的名义共同 讨卓。先此,董卓曾表曹操 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曹操不肯与之沆瀣一气,率 先在已吾(河南省宁陵县) 起兵讨卓。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省 孟县南),曹操写了两个历 史典故:一个故事,商朝末 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伐 纣,会八百诸侯于盟津,; 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 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 咸阳,谁为王。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这两句写战争的频仍和残 酷。 上句以小见大,从戎旅写 起,通过战争中的一件生活 细事——连年争战战士身上 生了虮蝨,来反映烽火不断 兵士不得解甲。 下句从大处落笔,写百姓 的大量死亡,概括地反映出 战争的残酷。此两句在写战 争的频仍和残酷。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战乱所
具有承上启下、警醒全篇的作用。
蒿里行ppt课件
,以“无鸡鸣”来写战争所造成的无人区——那
裏荒无人迹,自然也就听不到鸡鸣。句首再著“
千里”这样一个表示空间范围的词语,更揭示出
战争所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在如此广袤的地区
都荒无人烟,其社会生产力已被破坏到什麼程度
,可想而知。
• 视觉感受上:弥望中,纵横于野
外的白骨,是那样惨白;
• 听觉感受上:茫茫大地死一般的沉 寂,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鸡鸣狗吠 ,这些寻常的庄户声气都不闻于耳了 。作者收视反听,自然要痛断肝肠了 。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 士起兵讨伐董卓。
• 诗的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义 士”、“讨”等词为全篇定下慷慨激昂的感情 基调。接下来,作者运用两个典故:周武王伐 纣,孟津会八百诸候:刘邦、项羽攻咸阳灭暴 秦,来比喻当时群雄兴兵讨伐的炽热景象。
• 曹操的诗,多反映社会动荡的现实,抒写 个人宏大的政治抱负,语言不加雕琢,但 浑厚质朴,情感深沉,风格苍凉悲壮。
《蒿里行》的艺术特色 • (一)“汉末实录” • (二)“古直悲凉”
• 这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 的好诗。它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不仅抒发 了诗人对军阀混战而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的愤懑,亦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深切的怜悯和同情, 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群凶,给予了 无情的揭露和鞭笞。锺惺在《古诗归》中 赞扬这首诗说它是:“汉末实录”、是“ 史诗”。
• 解题
•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部的民 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庶民死 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时一人领 唱 ,数千人和唱,场面相当的壮 观。曹操戎马一生,写了许多诗 ,全是乐府诗,现存二十多首, 都具有民间歌谣的特点。这一首 《蒿里行》,就是他运用乐府诗 的形式,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现实 的诗篇。
《蒿里行与蒿里》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苏轼与他的好友蒿里的PPT课件。我们将介绍蒿里行的生平经历、 文学成就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情和蒿里的文学价值。
蒿里行简介
蒿里行
蒿里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字。他才华横溢,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文艺评论家。
生平经历
蒿里行出生于北宋官宦家庭,曾任官多个职位,但因触怒权臣而多次被贬。
蒿里行与蒿里的交情不 仅仅是朋友间的信任, 更是一段文学之间的灵 感碰撞,成就了双方的 辉煌。
2 蒿里行和蒿里的意 3
义
他们的友谊表达了文学 家们的情谊以及他们对 诗歌艺术的向往和探索。
蒿里行与蒿里的历 史价值
他们的故事让人们深刻 体验到了人类文明与文 化交融的瑰丽之处。
诗歌风格
蒿里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豪放、率真的个性,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代表作品
蒿里的代表作品包括《太原行》、《浪淘沙·九曲云》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优美的诗意和 深刻的思考。
文学影响
蒿里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结语
1 蒿里行与蒿里的故
事
文学成就
蒿里行的诗词开朗活泼、情感饱满,被视为宋代文学的瑰宝。于苏州,两人在文学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
赞誉
蒿里行对蒿里的文学才华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他所认识的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3
交情
蒿里行和蒿里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常常在文学上互相交流与启发。
蒿里的文学价值
大学语文19蒿里行-PPT文档资料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中间六句:交代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 部矛盾重重,他们搞分裂、谋私利,致使 联盟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 兵不动乃至自相残杀。“淮南弟称号,刻 玺于北方”,二袁阴谋篡权;对此,诗人 感到悲愤、失望;把矛头转向了“二袁”, 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下 返 一 页回
略和远见卓识。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旧形式反映新内容
《蒿里行》运用乐府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 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
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
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 揭露和鞭挞。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思考练习答案
(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
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 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 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 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
治者。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19 蒿里行
曹操
教学参考
思 考 练 习 答 案 艺 术 特 色 思 路 结 构
课 文 主 题
课 文 题 解
作 家 作 品 知 识
教 学 要 点
教学要点
了解曹操及其诗歌创作
理解曹操诗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理解《蒿里行》主题及艺术特色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ຫໍສະໝຸດ 曹操和他的创作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
后六句:描写战争的危害:将士的铠甲不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者,大抵有感而发,《蒿里行》,大抵 曹操行走于荒野之上,见“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伤民之伤,悲民之悲,为 之而作。曹操虽公认为奸雄,但其文采武 略,实为一代人杰。人杰者,不恤民,何 以得天下。由此诗,可见一斑。
12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文学家。曾获 “建 安之杰”的誉称。(钟嵘《诗品》)是“三曹” 中文学成就最高的。诗歌多为五言诗,其作品多 反映社会动荡和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不得志的 苦闷心情。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 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3
2、建安七子:是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 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桢
蒿里行
1
建安诗歌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强烈,格调 慷慨雄壮,文笔刚健有力,被称之为“建 安风骨”。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 代表作家。“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是 建安文学的重要作家。
2
二、建安文学的重要作家:
1、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魏文帝。创作主 要为诗歌。其诗有抒写游子行役,感叹人生如寄 的,也有抒写男女离愁别恨的。其《燕歌行》是 文人七言诗中最早的优秀之作。所著《典论、论 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提出 国“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的盛世”的主张, 即认为文章可以为国家政治服务,具有不朽的价 值。
4
一、解题《蒿里行》,古题乐府,属于 《相和歌、相和曲》。本是送葬的挽歌, 情调相对悲凉。曹操创造性地以古题写真 实地反映了当时由于战祸连年而造成人民 的深重的灾难,抒发自己深沉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6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
7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8
欲解《蒿里行》,必先知《蒿里》
9
薤露xiè lù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10
《薤露》、《蒿里》,原为一文,分二章, 出田横门人。汉初,高祖召田横,其不愿 臣服,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一章 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二章 言人死精魄归於蒿里。至孝武时,李延年 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 《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亦 呼为《挽柩歌》,其后之挽歌诗、挽词, 皆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