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大众旅游是否有益于生态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止大众旅游是否有益于生态保护

事件聚焦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从6月1日起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停止开展大众旅游活动,不再销售旅游门票,今后进入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须提前办理审批手续。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5平方公里,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是我国东南大陆乃至地球同纬度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陆地关键区域之一。它和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武夷山“双世遗”保护范围内的两大区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1979年,针对我国这一生物多样性区域出现的大规模砍伐森林现象,邓小平同志曾作出严格保护的批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之后正式成立。

近年来,随着武夷山知名度的提高,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游客在游完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后进入自然保护区,仅去年就有3万人次左右。游客的增多给区内的生态

环境保护带来压力,产生保护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出发,特别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决定不再销售旅游门票,停止开展大众旅游;除了科考外,对外仅适度开展一些生态环境的科普教育参观活动。今后,凡需进入保护区进行科考、科普参观活动需先申请,经审批并缴纳资源保护费和科普服务费后方可进入。入区后,专业人员将全程跟踪服务,以减少区内人迹活动。

消息一经披露,各大媒体纷纷作出反应,《青年报》、《东方早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知名网站都纷纷刊登此条消息,每个网站都有众多回帖。一位当地生态环保的捍卫者关注这条新闻后激动地表示:做得太好了。然而也有众多网友对此持反对意见。但采取此种措施所得到的效应究竟如何,只有靠时间来评断了。

正方

为停止大众旅游叫好

文/王兴斌

笔者见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心头为之一震。

九年前,笔者在主持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时曾专门考察过这个自然保护区,对它的生态多样性、完整性和原生

性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人感动的是,在经费相当拮据的情况下,当地部门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建起了一个自然保护区博物馆,虽然馆所建筑比较简陋,但展示内容十分丰富,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缩影与窗口,当时这在其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尚不多见。

如今,武夷山风景自然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区中首开先例:停止大众旅游,不再销售旅游门票,适度开展生态环境的科普教育活动。对一个总面积565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来说,一年接待3万名游客,日均接待82名游客,本来就够少的了。但是,当地部门还是认为给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压力。

笔者不禁联想起全国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报告、各种各样的旅游发展规划在确定旅游发展指标时,几乎都在追求高速度、高增长、高收入,年均一位数增长往往通不过,两位数增长才过瘾。什么“转变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环境友好型”,都是廉价的套话,那几乎是装门面、做样子的。

现在“生态旅游”这块牌子已经铺天盖地,成为旅游界最时髦的一件包装外衣、一个宣传口号,“生态旅游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今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生态旅旅游年”,但至今没有看到采取了多少切实的生态保护措施。

近年国内景点门票争先恐后上涨,今年国内景点门票有

涨有降。降是对的,但是暂时的;涨是必然的。我国以国家风景名胜为资源的景区景点门票价高过高,笔者一直认为这是在国有垄断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以此敛财的结果,而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的产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门票是80元,这在全国同类景区门票中已是很低的。以年接待3万人测算,门票年收入240万元。他们为了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宁肯舍弃眼前门票收入一点小利,正如当年武夷山为了申遗而炸毁上亿元酒店一样,同样值得肯定。在现任长官急于上台阶,出政绩的普遍心态下,武夷山能舍弃眼前之利,为下一代人着想,谋求长远发展,如此眼光,可敬可佩!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停止大众旅游后,凡进入保护区进行科考活动,须先办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考察申请单》和《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考察审批单》,并缴纳资源保护费和科普服务费,这是十分必要的。正如登山要经过登山协会审批并支付生态保护费和服务费,正如开矿、采气、取水要付资源费一样,收取资源保护费和科普服务费是天经地义的。

当然,笔者也有一个担心,政府给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经费与经营管理经费本来就不多,自然保护区内还有农户,一年减少2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后,如何保障生态保护、正常营运、职工收入与农民生计?也许福建省、南平市政府早有筹划,但愿笔者是杞人忧天。

但不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这一举措,会在国内生态界、旅游界引起什么反应?是一石千浪,还是石沉大海?

反方

禁游并非万事大吉

刘劲强

正当各地方政府公开派发旅游消费券以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时,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决定从6月1日起不再销售门票,停止大众旅游。笔者不禁感慨,武夷山保护区此举实乃下策,保护生态环境难道凭一纸禁令就能万事大吉?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大众旅游,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目的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造福子孙万代。”

目前我国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200多处,其中国家级900多处,但像武夷山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属凤毛麟角,其行动有点“另类”。眼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我国政府年初就明确提出拉动内需的政策,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正热火朝天地向老百姓派发旅游消费券,目的就是为了活跃旅游市场,以刺激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先且不论禁游是否真的能“造福万代”,单凭其不合时宜提出此举,就

说明相关决策者有点“以自我为中心”。

其次,自然保护区使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不应因“保护”而剥夺了人们欣赏独特自然景观的权利。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才能越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保护区适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更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再次,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护区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自然保护往往只能是句空话。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是散发旅游魅力的核心。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为保护区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看来,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笔者认为,开展生态旅游不失为明智之举。

为了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负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低投入、计划性强的旅游活动,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