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毒性及其应对
医学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医学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b53866c1c708a1294a4481.png)
用 另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口服降压药无法控制高血压,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预防性治疗EGFR抑制剂引起的皮肤毒性的主要 随机双肓研究的总结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8.手足综合征
MTKIs会导致手足综合征, 即肢端特别是手掌或足底的红 斑、 红肿疼痛等症状。通常出现在治疗开始后的前6周。前驱症
状包括手掌或足底的麻木或感觉异常, 逐渐加重并伴随双 侧
对称的肿痛、 边界清晰的红斑, 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水泡 或脱皮,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溃疡或继发性感染。接受舒尼
替 尼或索拉非尼治疗的病人中, 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 10%~28%和10%~62%。虽然手足综合征只局限于肢端, 并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所有接受VEGF抑制剂的病人都应监测凝血功能以尽早 发现出血倾向, 监测周期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 单抗 类药物应在治疗后2~3周, 而TKIs至少应在治疗后1周即 开始监测。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不良反应-高血压处理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不良反应-高血压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3c7b21524de518974b7dac.png)
谢谢观看 欢迎指正
服用ACEI可出现首剂现象(低血压),因此首次服药应严 格观察血压的变化,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 头疼、头晕、面色潮红等现象,当患者 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时,护士要了解其配伍禁忌,做好监护和指导。应用受体阻 滞剂 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防止心动过缓。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的治疗——非药物治疗
1 2
心理护理
晚期肿瘤给患者带来躯体功能、身体形象、社会地位等的变化,会使患者产生 多 维不良反应,所以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
靶向药物治疗对于患者是全新的领域,应做好用药前宣教, 该类药物价格相对贵, 多数患者有所顾虑,进行用药指导,告 知靶向药物治疗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 担,同时告知该药 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蛋白尿等,但对 症 处理后多可缓解,无需停药,遵医嘱安全用药。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导致高血压不良反应处理
前言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与肿瘤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心脑血管疾病死 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随着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提高了抗肿瘤疗效,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
4
靶向药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机制概述
一氧化氮的产生减少
3 2 1
内皮素1(ET-1)分泌增多
ET-1血管收缩,ET-1与eETA受体结合,减少NO,缩血管
微血管结构变化
微血管稀疏是高血压 发病的重要环节,表现为小动脉、毛细血管空间密度 降低
氧化应激增加
neves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 VEGF 抑制剂通过增加 NADPH氧化酶活性,引起体内氧化应激 增加、减少 NO产生,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造成血管舒张功 能障碍。
靶向药物副作用之应对
![靶向药物副作用之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b68f03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c.png)
靶向药物副作用之应对
一、靶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有哪些原因
1、肿瘤细胞的抗药性:当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时,肿瘤细胞可以产生抗药性,导致靶向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2、药物作用不精确:靶向药物的作用会受到受体结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药物的作用不够精确,从而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3、肿瘤细胞的多态性:肿瘤细胞本身具有多态性,受到靶向药物作用后,病情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非靶向性的副作用。
4、药物的药效不稳定:由于靶向药物的药效本身不稳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能会发生副作用,从而导致药物效果不明显。
二、靶向药物副作用的应对
1、临床前研究:在推出靶向药物之前,应进行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2、增加药物给药频率:靶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3、更换靶向药物:靶向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互作可能会发生变化,当发生副作用时,可以选择更换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出现。
4、伴随药物治疗:可以采用伴随药物治疗相关副作用,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570c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7.png)
靶向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下降、 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 。单药曲妥珠单抗所致的无症状性LVEF下降的发生率为3%,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6%。而与化疗联合 时, 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高龄病人、 既往心脏病 史、 胸部放疗史、 蒽环类等有心脏毒性的药物使用史都会 增加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TKIs/MTKIs亦会导致Q⁃T间期 延长,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 在接受上述药物治 疗时, 必须监测心电图、 LVEF及心肌损伤标志物。
06
制, 对症治疗或短期的洛哌丁胺即可缓解, 几乎不需要调
07
整TKIs药物剂量。去除诱因后, 经过静脉补液、 抗生素等
08
治疗后仍持续存在的腹泻, 需要进行TKIs剂量调整、 中断
09
或终止治疗。
11.蛋白尿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中, 联合治疗组和单 独化疗组的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6.5%和21.7%。大多数病人为1/2 度蛋白尿, 3度蛋白尿或严重的肾病综合征 (4度) 则非常少见。 关于蛋白尿产生机制的假设认为VEGF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肾小球血 管通透性, 抑制VEGF可能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足 细胞) 的破坏从而产生蛋白尿。既有的肾小球损伤可能会增加 VEGF抑制剂的蛋白尿发生率。接受贝伐单抗或其他VEGF抑制剂 治疗的病人必须密切监测尿蛋白, 一旦出现4度蛋白尿 (肾病综 合征) 必须立刻终止治疗。出现蛋白尿的病人接受ACEI (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可能获益。此外, 对于24h尿蛋白定量>1g的病人, 血压最好控制在125/75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靶向毒性管理
![靶向毒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0c6a1590c69ec3d5bb75c7.png)
有临床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强烈建议禁用 曲妥珠单抗,除非获益大于风险--慎重
不推荐使用曲妥珠单抗冶疗:充血性心力衰 竭病史、高危未控制的心律失常、需要药物
治疗的心绞痛、有临床意义瓣膜疾病、心电
图显示透壁心肌梗死、控制不佳的高血压
多靶点抑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该类药物引起高血压常见,用药前评估血压
血压升高机制
抗血管生成剂
抑制NO通路:VEGF=>NO和PGI2舒张血管, 当被抑制后=>NO和PGI2产生下降=>血管阻力
增加=>血压升高
抑制小A新生血管产生:VEGFI =>小A数目减
少=>毛细胞血管与小A密度比例不适当=>BP
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舒尼替尼
呼吸道毒性
临床表现
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病(ILD)
支气管痉挛和呼吸衰竭:利妥昔 呼吸困难:西妥昔 25% ILD :吉非替尼 5.7%、厄洛替尼 2.5% 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
临床情况
呼吸道毒性
ILD:多发生于吉非替尼治疗的 4 周内,是EGFRTKI 少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致死率为 0.3%。 表现为新发作或加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限 制性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减低及无明显诱因的肺
心血管毒性
心血管毒性机制
曲妥珠单抗
HER-2 作用促进心肌细胞发育,维持正常心脏 功能;诱导的心肌毒性可能与抑制 HER-2 靶向 作用有关,但拉帕替尼引起的 LVEF 并不明显
曲妥珠可诱发细胞内结合反应,激活线粒体凋 亡抑制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受损>心肌功能下降 >LVEF下降和CHF
靶向药副作用范文
![靶向药副作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78a7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b.png)
靶向药副作用范文靶向药(Targeted Therapy)是一种针对癌症或其他疾病特定分子靶点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化疗不同,靶向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传导信号或免疫逃逸机制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尽管靶向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们并非没有副作用。
下面是靶向药常见的副作用及其管理方法:1.皮肤反应:一些靶向药可以引起皮疹、皮肤干燥、瘙痒、红斑等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度到中度的,但有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缓解这些副作用,可以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和保湿剂。
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直到皮疹缓解。
2.恶心和呕吐:一些靶向药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和呕吐。
在治疗期间,可以尝试轻而易举的饮食,避免辛辣或油腻食物,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考虑服用抗恶心药物。
3.腹泻:有些靶向药物可能会引起腹泻或腹痛。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高纤维食物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可能有助于缓解腹泻。
5.血液异常:靶向药可能会对造血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数量下降。
这可能会导致感染、贫血或出血的风险增加。
监测血象是非常重要的,并根据需要提供支持性治疗,如输血或使用生长因子。
6.心脏毒性:一些靶向药在治疗期间可能会损害心脏功能,导致心脏毒性。
因此,定期检查心脏功能很重要。
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心脏功能并调整治疗方案。
7.肝脏毒性:一些靶向药物可能会对肝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肝脏损伤。
及早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和使用其他可能对肝脏有害的药物,适当的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护肝脏功能。
8.免疫系统反应:一些靶向药物可能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如免疫介导的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很重要,以及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以上只是常见的靶向药副作用的一部分,每种药物和每个患者对副作用的反应可能不同。
因此,及早报告和与医生沟通任何不适症状都是非常重要的。
抗血管生成药
![抗血管生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58dc8b2f6edb6f1afe001f2e.png)
胞外作用:阻断配体与受体的 结合
胞内:抑制VEGF受体酪氨酸激 酶信号途径
长 (20 天)
与VEGF信号途径抑制相关的典 型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 出血、血栓事件、胃肠道穿孔、 伤口愈合综合征
短(<24h)
除了与VEGF信号途径抑制相关 的典型副反应外,还有其他靶点 抑制相关的副反应:手足综合征、 粘膜炎、皮肤反应、脂酶增加等
结合和中和游离的 VEGF
主要靶点 VEGF VEGFR-2
VEGF, PIGF, VEGF-B
代表制剂
贝伐珠单抗
雷莫芦单抗 VEGF Trap (AVE0005 or Aflibercept)
直接作用于VEGFR酪氨酸激酶,阻断 VEGFR-1, VEGFR-2, PDGFR-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
1. Yuan F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93:14765–70. 2. Willett CG et al Nat Med 2004;10:145–7. 3.Lee CG et al Cancer Res 2000;60:5565–70. 4.Gerber HP, Ferrara N. Cancer Res 2005;65:671–80. 5.Borgström P et al Cancer Res 1996;56:4032–9. 6.Borgström P et al Prostate 1998;35:1–10.7.Jain RK. Nat Med 2001;7:987–9. 8.Jain RK. Science 2005;307:58–62. 9. Warren RS et al J Clin Invest 1995;95:1789–97.
小分子TKIs 适应证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a764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8.png)
03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建议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
在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评估不良反应
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判断其严重程度、是否与靶向药物相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 进一步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皮疹是EGFR抑制剂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重者可能出 现脓疱、红疹、瘙痒等。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局部使用抗炎药和抗过敏药,以及必要时口服 抗炎药。若皮疹严重且无法缓解,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
案例二:TKI抑制剂引起的心血管毒性预防
监测方法
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 。
02
靶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01
02
03
恶心和呕吐
靶向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和 呕吐,可以采取分次给药、 调整给药时间等方法减轻 症状。
腹泻
腹泻是靶向药物的常见不 良反应,严重时需要就医 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和电解质。
案例三:BRAF抑制剂引起的腹泻管理
总结词
BRAF抑制剂可能引起腹泻,需注意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腹泻是BRAF抑制剂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轻度腹泻, 重者可能出现水样便、腹痛等。处理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以及使用止泻药和抗炎药。若腹泻严重且无法缓解,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结直肠癌)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结直肠癌)](https://img.taocdn.com/s3/m/c9459ba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8.png)
伐珠单抗(每次5mg/kg,每2周一次)+IFL方案治疗。
本次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
入组患者的人群特征为:中位年龄60岁,60%的患者为男性,79%的患者为白 人。57%的患者ECOG评分为0。21%的患者原发部位为直肠,28%的患者曾接 受过辅助化疗。56%的患者以腹外脏器病变为主,38%的患者以肝脏病变为主。
Study AVF2107g
临床数据 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个双盲、对照研究AVF2107g (NCT00109070)中进行了评估。923例以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安慰剂+IFL方案(伊立替康125 mg / m2+氟 尿嘧啶500 mg / m2+亚叶酸20 mg / m2,每6周的前4周每周一次)治疗;或贝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贝伐珠单抗+FOLFOX4组 VS FOLFOX4单用组)的不良反应有:疲 劳(19% VS 13%)、腹泻(18% VS 13%)、感觉神经病变(17% VS 9%)、恶心 (12% VS 5%)、呕吐(11% VS 4%)、脱水(10% VS 5%)、高血压(9% VS 2%)、腹痛(8% VS 5%)、出血(5% VS 1%)、其他神经病变(5% VS 3%)、肠梗 阻(4% VS 1%)、头痛(3% VS 0%)。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564e9708a1284ac85043d4.png)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3
EGFR TKIs相关皮肤毒性反应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4
分级
中国专家组推荐在NCI-CTCAE3.0版本基础上进行简 化,根据皮肤损害的范围,有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 活的影响与否及有无继发感染来评定,使之更好地指 导临床的分级治疗,并将皮肤毒性分为3级。
9
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病人应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中 定期监测血压情况。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稳 定的病人不应开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应用抗血管 生成药物后新发的高血压病人可以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控 制血压。血压控制稳定的病人如果在接受抗血管生成药 物治疗后出现血压升高, 应考虑原有降压药加量或加
TRUST试验台湾地区中期分析结果亦显示无皮疹及1度皮疹者中位无进
展生存期为18.0周,而2度以上皮疹者36.0周(p<0.0001)。比较西妥
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与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关键性
随机Ⅱ期试验中,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皮肤反应的患者有效率显著
高于未出现皮肤反应的患者(联合组25.8% Vs 6.3%,p=0.0005;单药
重程度可能是EGFR TKIs临床获益的标志,尤其在厄洛替尼治疗中此种
相关性得到广泛研究。一项厄洛替尼治疗57例晚期NSCLC的Ⅱ期临床研
究结果显示,0度皮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度及2~3度皮疹
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及19.6个月(p<0.05)。随后两项Ⅲ期临
床试验:厄洛替尼治疗含铂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21)及
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机制
![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22ce590bceb19e8b9f6ba14.png)
出血
血栓事件
修复性血管生成抑制 血小板功能抑制
内皮细胞凋亡 血小板-内皮细胞稳态破坏,血小板聚集 细胞外基质暴露 修复性血管生成抑制 胃肠道管壁缺血 血小板功能抑制 修复性血管生成抑制 血小板功能抑制
胃肠道穿孔
伤口愈合综合征
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副反应不同
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两类:单抗和TKI。 因为两类药物作用靶点不一样,副反应也不尽相同。
AVF2107g (CRC) 严重不良事 件G3/4(% ) 高血压 蛋白尿 血栓事件 出血 胃肠穿孔 伤口愈合综 合症 不良事件导 致死亡 NO16966 (CRC) E4599 (LC) AVAiL (LC) E2100 (BC) AVADO (BC)
Docet axedl+ Bev 15 mg/kg (n=247)
高血压患者比例 (%) 对照组 2.3 1.0 1.3 试验组 11 4.0 0.4
NSCLC (BO17704)
肾癌 肾癌 (TARGET) 肝癌 (SHARP) 肾癌
1,043
735 903
化疗 vs 贝伐珠单抗 + 化疗
IFN-α vs sunitinib Placebo vs sorafenib
常见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处理
临床表现及对症治疗
1级 无症状一过性的(<24小时),血压 增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mmHg(舒张压),或以前 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但本次测量血压> 150/100mmHg 无须进行干预 反复或持续性(>24小时)或出现症 状,血压增高>20mmHg(舒张压) ,或以前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但本次测 量血压>150/100mmHg,需要使用一 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一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或比以前更 高强度的治疗 危及生命(例如高血压危象)
最新:子宫颈癌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3年版)
![最新:子宫颈癌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d637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b.png)
最新:子宫颈癌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3年版)1引言在全球范围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1]。
随着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普及和规范化筛查的开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而在包括我国在内等一些相对欠发达国家,子宫颈癌仍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2022年我国新发子宫颈癌111820例,死亡6179例,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2 ]。
早期子宫颈癌预后好,但转移和复发患者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mOS)约为7~12个月,5年总生存率仅为17% [ 34]。
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子宫颈癌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之—。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干预,可使肿瘤新生血管正常化或降低新生血管密度,从而延缓肿瘤生长甚至杀灭肿瘤,已成为治疗子宫颈癌的重要方法。
已有证据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系统治疗药物,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目前,靶向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可分为3类[]: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 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靶点包括VEGFR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贝伐(珠)单抗是VEGFR类药物的经典代表,已在我国获批用千晚期、复发和转移性子宫颈癌的治疗。
阿帕替尼等TKis也证实对子宫颈癌有效。
有研究初步证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子宫颈癌有效,但缺少高质量证据,本指南不做推荐。
随着更多血管新生靶点的开发和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高,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子宫颈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91d36d561252d380eb6e7a.png)
处理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日常生活中保持皮肤清洁 和湿润,不需做靶向治疗药物的剂量调整。 可局部使用2.5%氢化可的松软膏或红霉素软膏, 如能使用专业的肿瘤护理类产品(如艾沃保湿 修护霜、艾沃保湿喷雾)将会更有效地减轻皮 肤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需做靶向治疗药 物的剂量调整。
三级:影响日常活动的手足皮肤改变, 使用专业的肿瘤护理类产品(如艾沃保湿修护 患者无法正常工作,明显的疼痛或溃疡、 霜、艾沃保湿喷雾),合并感染时给予抗生素 水泡等,功能完全丧失,有继发感染的 治疗。若重度皮疹治疗2~4周后仍未缓解,则 征象。 考虑暂停用药或终止治疗。
二、皮肤和指甲不良反应
• 皮肤反应最多见于: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如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爱必妥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皮疹程度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 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主要为皮疹和手足皮肤反应, 其它还有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皮肤颜色改变、黏膜炎/口腔炎、 甲沟炎、皮肤皲裂等。
临床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
一般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或药物性质进行分类,目前 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抗肿瘤血管生成 3、单克隆抗体 4、多靶点抗肿瘤药
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由于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相关分子靶点,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 的杀伤作用,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靶向治疗药物具有更高的 疗效,更轻的毒副作用,而且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也 与传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常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皮肤 反应、心血管反应、间质性肺炎和免疫抑制等 。总的来说靶向
皮疹
皮疹的分级及处理
对于皮疹的护理,可根据皮疹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给 予相应的治疗,合并感染时予抗生素治疗,若重度皮疹治疗2~4周后仍 未缓解,则考虑暂停用药或终止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90a00ea417866fb94a8e3c.png)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不良反应
手足皮 肤反应
其他
高血 压
胃肠道 穿孔
声音 嘶哑
抗血管生 成靶向药 的不良反
应
蛋白 尿
出血/伤 口愈合
障碍
甲状腺 功能减
退
不良反应 高血压 蛋白尿 出血
血栓事件
胃肠道穿孔 伤口愈合综
合征
可能的发生机制 NO产生减少 血管密度减少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血栓性微血管病
修复性血管生成抑制 血小板功能抑制 内皮细胞凋亡
促进细胞生长和存活、血管新生、募 集周细胞
常见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
名称: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Bevacizumab)
商品名:安维汀
名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 素注射液 (Endostatin)
商品名:恩度
名称:盐酸安罗替尼胶囊 (Anlotinib)
商品名:福可维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 不良反应
常见口服靶向药的不良反应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肝毒性
(Hepatic toxicity)
血液学毒性
(Hematologic toxicity) 蛋白尿
(Proteinuria) 神经系统毒性
(Nervous system toxicity) 呼吸系统毒性
(Respiratory system toxicity)
恶心:食欲降低,不伴进食习惯改变 呕吐:24 小时内发作1-2次(间隔5分钟)
应保持饮食清淡,实物尽量易消化有利于吸收,严重时可加用止吐药并 及时就诊。
常用止吐药物包括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甲地孕酮等
蛋白尿的处理建议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哦!
出血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建议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8930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6.png)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引言靶向药物是一类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设计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
虽然靶向药物在治疗效果上与传统化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良反应仍然是使用靶向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并详细探讨如何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2.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2.1 皮肤反应部分靶向药物可能引起皮疹、瘙痒、干燥等皮肤反应。
严重的皮肤反应包括剥脱性皮炎和皮肤坏死,这些反应可能需要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2.2 消化道不良反应靶向药物的常见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溃疡。
这些症状通常轻度,但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
2.3 肝脏毒性部分靶向药物会对肝脏产生毒性,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和肝损伤。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并在出现异常时考虑减量或停药。
2.4 心脏毒性某些靶向药物可能引起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疗。
2.5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一些靶向药物可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
3. 不良反应的处理3.1 预防预防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接受治疗的条件。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充足的水分摄入,这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3.2 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患者对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对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以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3.3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在皮肤反应中,可以使用局部的抗敏感药物和保湿剂来缓解症状。
对于消化道不良反应,可以尝试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者使用止吐药物来缓解恶心和呕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毒性及其应对
——
关注贝伐珠单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郭晔
毒性产生机制
伤口愈合不良高血压动脉血栓心衰蛋白尿
贝伐珠单抗与治疗相关性死亡
Ranpura V, et al. JAMA 2011;305:487
(%)P 2.5 1.7 1.460.012.5 mg/kg/wk 1.6 1.2 1.360.175.0 mg/kg/wk 2.7 1.1 2.550.0013.3 1.0 3.49< 0.0010.8
0.9
0.85
0.80
发生率危险度
值
贝伐组
对照组所有患者联合紫杉或铂类不联合紫杉或铂类
治疗相关性死亡分类
§§§§§出血:
粒缺:
胃肠道穿孔:
肺栓塞:
脑血管意外:
23.5%
12.2%
7.1%
5.1%
5.1%
高血压
评价标准(NCI CTCAE)
发生率和危险度
Ranpura V, et al. Am J Hypertens 2010; 23:460
P 23.6% 3.02< 0.0013/47.9%
5.28
< 0.001
4.78 (2.5 mg/kg/wk)
5.39 (5.0 mg/kg/wk)
40.5%
3.16
0.069发生率
危险度值所有分级级
级
危险因素
§§§年龄级:
﹣岁:;:;:种族级:
﹣非洲裔:;高加索裔:;西班牙裔:﹣中国级:,注册临床与用药时间或累积剂量无关
(3)> 7529%70 –7411%65 –6910%
(3/4)21.2%16.5%10.3%(3/4) 3.5% (ARTIST )
处理
§§§§§§控制血压目标:级:密切检测血压,继续贝伐珠单抗级:抗高血压,暂停贝伐珠单抗级:积极抗高血压,暂停贝伐珠单抗
如月内血压控制不佳,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
级:积极抗高血压,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监测:
﹣用药期间:每周﹣停药后:继续个月
< 140/90 mmHg (JNC7)123142-34-6
抗高血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ACEI)
(ARB) Beta
Ⅱ
蛋白尿
分级(CTCAE 3.0)
尿常规
小时尿蛋白定量级级或级级
肾病综合症
241+0.15 –1.0 g 2++ +++ 1.0 –3.5 g 3++++
> 3.5 g
4
发生率和危险度
P 13.3% 2.79< 0.0053/4 2.2% 4.79< 0.0012.5 mg/kg/wk 1.2% 2.62< 0.0015.0 mg/kg/wk 3.0%8.56< 0.00140.8%
7.78
0.006
发生率
危险度值所有分级级
级
危险因素及处理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原发肿瘤类型:肾癌级:处理:
﹣级:密切观察
﹣级:小时尿蛋白定量继续,暂停﹣级: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
治疗:无确切方案可考虑(4 2.5%)
12/324(< 2g >2g )4(ACEI)
动脉血栓事件(ATE)
分级血栓事件()
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级级心脏血栓无需处理无需处理级心脏血栓需要处理需要处理级
心脏血栓危及生命肺栓塞
1--2()DVT ()3()DVT ()
4()
发生率和危险度
(%)
P 3.8 1.7 2.00.031(> 65)10.0 4.7 2.10.08224.4 5.9 4.180.06027
3.6
7.6
0.052发生率危险度
值
贝伐组
对照组所有患者老年岁有动脉血栓病史两者皆有
多因素分析
HR
95% CI P 1.95 1.04 -3.670.04> 65 2.17 1.17 -4.010.013.65
1.92 -6.92
< 0.001
值贝伐珠单抗治疗年龄岁既往有动脉血栓病史
临床表现和死亡率
§§临床表现:
﹣脑血管梗塞
﹣心肌梗塞
﹣不稳定心绞痛
﹣短暂性缺血发作﹣肌钙蛋白升高死亡率:62%
处理
§§§既往有动脉血栓病史,至少间隔个月以上并且症状稳定才可以考虑使用贝伐珠单抗
发生任何动脉血栓事件,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
预防动脉血栓时间:阿司匹林?出血风险?
6
静脉血栓事件(VTE)
分级血栓事件()
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级级心脏血栓无需处理无需处理级心脏血栓需要处理需要处理级
心脏血栓危及生命肺栓塞
1--2()DVT ()3()DVT ()
4()
发生率和危险度
Nalluri SR, et al. JAMA. 2008;300:2277
P 11.9% 1.290.033/4 6.3%
1.380.002
2.5 mg/kg/wk 1.310.0075.0 mg/kg/wk
1.31
0.04
发生率
危险度值所有分级级
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
肠系膜静脉血栓
腋静脉血栓
(DVT)
(PE)
处理
§§§发生级静脉血栓病史,至少间隔周以上并且经抗凝治疗症状稳定才可以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
发生级静脉血栓事件,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
治疗:低分子肝素
2/32
4
伤口愈合不良
处理
§§§术后间隔:周术前间隔:周
研究
﹣天:﹣天:﹣天:﹣天:4 4-8
BRITE
0-13 6.5% 14-37 3.4% 38-59 5.4% > 60 1.8%
出血
分级(CTCAE 3.0)
发生率和危险度
Hapani S, et al. Oncology 2010;79:27
(%)P 30.410.2 2.48< 0.0013/4/5 3.5 1.7 1.910.00350.8
- 3.560.0012.5 mg/kg/wk 2.01< 0.0015.0 mg/kg/wk
3.02
< 0.001
发生率危险度
值
贝伐组
对照组所有分级级级
临床表现
§§§§§咯血肺鳞癌鼻出血
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
脑出血
()
处理
§§
§§§高危因素:同时接受抗凝治疗
脑转移不一定是使用贝伐珠单抗的绝对禁忌症
级:控制出血,继续贝伐珠单抗
级:积极控制出血,暂停贝伐珠单抗
级:积极控制出血,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1
2
3/4
消化道穿孔
分级(CTCAE 3.0)
发生率和危险度
Hapani S, 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559
P 0.9% 2.140.01150.3% 2.70.152.5 mg/kg/wk
0.8% 1.610.215.0 mg/kg/wk 0.9% 2.670.024
发生率
危险度值所有分级
级
临床表现
§§§§突发严重腹痛恶心呕吐
便秘
发热
/
危险因素和处理
§§危险因素:
﹣肠道炎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
﹣憩室病
﹣原发病灶未去除
﹣肠系膜缺血
﹣以往接受过腹盆腔放疗
处理:一旦发生,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
后部可逆性脑白质病(RPLS)
MRI
Glusker P, et al. N Engl J Med2006;354:980
临床表现和处理
§§临床表现:
﹣头痛
﹣癫痫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往往伴随血压升高
处理:一旦发生,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处理
§§§仅在乳腺癌的研究中证实
发生率级:对照组:危险因素:
﹣以往具有心衰的基础疾病
﹣以往接受过蒽环类药物
﹣以往接受过心前区放疗
(3/4CHF)0.8% (0.3%)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