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
浅析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
董苗苗
( 安 徽 大 学经济 学院
摘俞ຫໍສະໝຸດ 淼 2 3 0 0 3 9 )
安徽 ・ 合肥
要 中 日韩 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于 2 0 0 2年首次被提 出, 中曰韩三 国领导人首先 同意开展相关 民间研究。 三 国建
立 自由贸易 区不仅 能提高三 国 自身的经济发展 水平 , 同时也给东亚的经济与政 治的双重稳定带来不可忽视 的影响。
额为 2 2 0 6 - 3 亿美元 , 增长 1 7 . 1 % 。2 0 1 2年 韩 国与 中 国 的 双边 三 国 需 要进 经济 结构 调 整 的程 度 越 高 ,面 临 的 压 力 和 阻 力 也
1 . 1中 日贸 易的发 展
中 日两 国之 间 的贸 易 额 从 1 9 8 9年 的 1 4 6 . 6亿 美元 , 增 长 劳 动 力 充 足 。虽 然 在 这 些 方面 中 国 占据 优 势 ,但 是 中 国 的产
到2 0 1 1 年的 3 4 2 8 - 3 亿 美元 , 净增 2 3倍以上。 日本 已成为 中 品主要 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的产 品初加工 为主 ,技术 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 中国则成为 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2 0 1 2 含量相对较低 。在三 国产业分工中处于最低层次 ,此时若放
年 中 日双 边 贸 易 额 为 3 2 9 4 . 6 亿 美 元 ,比 去年 同期 减 少 3 . 9 %,
1 7 7 8 . 1 亿美元, 同 比减 少 8 . 6 %。
开市场 ,则容易使我 国受到 巨大冲击。如我国的汽车业将会
技 术密 集 优 势 , 但 是 其 在 农 产 品产 业 、 纺 织 产 业 等 方 面却 缺 乏
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及展望
作者: 高寅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铜陵学院学报
页码: 20-22页
主题词: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日韩 区域经济合作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
位于东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已经展开了区域经济合作,但是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既有有利的现实基础,同时也受到不利的抑制因素冲击。
中日韩三国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适合本地区经济合作的路径模式,才能够使区域经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方向
D O I : 1 0 . 1 9 4 2 2 / j . c n k i . d d s j . 2 0 1 7 . 0 2 . 0 0 9
以后 , 中 日韩 三 国之 间相 互 贸易额 开 I = = b日 I 是 韩 最 三 具 有 国 在 经 东 济 亚 实 、 力 甚 的 至 国 亚 家 洲 都 三 始出现 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计) 。 2 0 1 5 年 , 日韩 两 国 贸 易 额 为
国对韩直接投资额为 1 9 . 7 亿美元,同
比增 长 7 0 . 6 %。f 中国对 韩 投 资的 层 1
级和水平总的来说还 比较低端 ,主要 集 中在房地产开发租赁业、文化娱乐 业等服务业领域 ,以及食品、机械装 备、电子等制造业领域。投资规模和
就投资而言 ,日 本对中国的累计 投资额和美国基本上持平 , 到2 0 1 6 年, 投资存 量在 1 0 0 0亿美元 以上。韩 国 对 中国的投 资, 自 1 9 9 2 年 中韩建交 至2 0 1 5 年年 末为止,投 资额累计达 近6 8 0 亿美元。中国对 日本和韩国的 直接投资近年来增长较快 ,但总的来
国在东亚乃至世界上的经济实力。中 日韩三 国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经济合
作 ,不仅 对 三 国 自身 有 利 ,对 东 亚 、 亚 洲乃 至整 个 世界 都将 发挥 重 要的 影
响。
以来 中 日贸 易额第六 年出现 连续 下 跌。 日韩两 国贸易额 自 2 0 1 2 年达 到 最高点 以后也持续 下跌。2 0 1 3 -2 0 1 4 年两年 中,日韩两 国的贸易额下降为 9 3 0 . 1 5 亿美 元、8 6 0 亿美元 ( 韩方统
中国与世界
圃皿墨圃圃圆圃
中日韩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2011年第7期山东社会科学No.7总第191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1·东北亚经济合作(学术主持人:张东辉)·中日韩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刘文王静(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的三个典型代表,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各有其特点。
三国都经历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总量水平提高迅速,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居三国首位,韩国次之,中国最少,但增长速度超过了日韩两国;日本R&D经费投入总额高于韩国,韩国R&D投资的增长率远高于日本,中国R&D投入额的增长速度较快。
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观在日韩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强大作用,启发我们对现代“人的自由和发展”内涵进行思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日本;韩国;比较[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7-0099-06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成为美俄重点争夺势力范围的地区。
无论是GDP增长的速度、总量,还是国际贸易的增长、科技竟争力的提高,东北亚地区都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东北亚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五有其二,在世界经济增长中逾20%,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其中,尤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融合最为引人注目。
中日韩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地域相邻、文化渊源相通,存在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三国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活跃,一个充满生机的区域性经济体逐渐凸显,成为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东北亚和谐区域的构建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地区政治互信与依赖关系的建立。
中日韩三国氢能产业政策及发展概况
中日韩三国氢能产业政策及发展概况1日本1.1能源现状及氢能政策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一直是日本能源的核心关切。
日本的一次能源供给94%来自海外,原油的消费98%集中在汽车燃油领域,这些原油87%来自中东地区。
为了减轻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日本一直把提高能源效率作为重要的手段,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支持能源效率的提高。
但即使这样,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化石能源。
日本制定的目标是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13年减少26%(或者比2005年减少25.4%)。
根据巴黎协议的承诺,日本在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要减少80%。
氢能作为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日本的研究表明,如果从2020年开始建造发电系统使用氢气,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近60%,同时也减少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加速了日本氢能的发展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液化天然气进口大国,单位进口价格较高。
福岛核事故之前,日本的贸易顺差是稳定的,但核事故发生以后,化石燃料进口的激增几乎每年都使日本的贸易收支出现赤字。
自2010年以来,家庭电费和工业电费分别上涨了25%和39%。
日本的天然气发电价格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里第二高的,2016年接近110美元/百万千瓦,工业电力价格也是第二高的,超过160美元/百万千瓦。
福岛核事故以后,日本的能源自给率一直维持在6%-7%的水平,原来在日本电力结构中占比30%的核电全部停运。
尽管日本政府正在重启核电,但这起事故使公众对核电的情绪急剧恶化,不仅阻碍了政府继续推动重启和建造更多反应堆,还加剧了日本能源未来重大决策的政治环境波动,目前只能靠增加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来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迫使日本加快寻找安全的替代能源,氢能试点不断铺开,氢能社会战略也应运而生。
日本是目前全球氢能应用开发最全面和最坚定的国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氢燃料电池技术探索,并逐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新能源合作开启金融危机下中日韩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能源合作开启金融危机下中日韩经济发展新局面摘要:本文以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及演变过程为线索,结合中日韩在新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依据能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讨论三国为应对危机而进行新能源合作的有利前景及重大意义。
中日韩通过加强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三国经济从低迷的世界经济背景中尽快复苏,更有利于三国搭建起长期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平台,构建亚洲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能源;节能环保;能源战略一、金融危机下中日韩新能源合作的必要性(一)金融危机下中日韩能源发展之路1、金融危机与日本的能源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也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
然而,日本国内能源匮乏,其97.7%的煤炭、99.8%的石油和96.6%的天然气需要进口。
作为“经济大国”和“资源小国”的日本始终把发展节能清洁的新能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来落实。
日本政府不仅在国内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能源发展的稳定,也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为《京都议定书》上制定的减排目标不断努力。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作为经济发展强国的日本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创伤。
据统计,日本国内四大银行2007—2008财年次贷相关亏损达47亿美元,日本的出口遭受了严重打击,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在2008年下降了81.7%,金融市场结构动荡,国内能源需求日益增加,进口数量大幅攀升。
对日本来说,探求新的出口脚步是真诚而急切的,促进新能源合作的努力是乐观而卓有成效的。
2、金融危机与韩国的能源发展韩国作为亚洲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国内可利用资源储量极其匮乏,其总消耗能源中约97%依靠进口。
韩国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仍以三大传统能源为主,长期使用高碳能源对环境的代价是残酷的。
近几年,韩国政府调整了能源政策方向,2002年通过《京都议定书》,2006年提出“低碳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方案,希望通过发展低碳的清洁能源带动韩国经济走出危机。
中日韩现代化进程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韩现代化进程的比较与分析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是现代化进程较为成熟的国家。
虽然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但是近现代的历史使得这三个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存在许多共性。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对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经济中日韩三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
经济发展的基础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
其中,韩国的现代化进程相较于中国、日本要稍晚。
在一定时期内,三国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了较高的速度。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贸易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问题的出现,未来的发展将更加紧密。
二、教育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受到日本殖民统治和二战的影响下,中国和韩国的教育体制相较于日本会有所劣势。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各国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中国和韩国的发展速度更快,他们在教育中的重点放在了补救历史遗留问题、提升素质教育和学科内涵建设上。
相比之下,日本教育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其推崇的自主精神、勤奋刻苦的学风以及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上。
三、科技科技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国在科技领域存在很大的差异。
日本的科技发展早在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
在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尖端科技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和韩国在科技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三国之间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
四、文化文化也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之一。
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现代化进程。
三国都有着骄傲的民族文化,也都在保护自己的文化基础上积极地开放与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
在中日韩三国的交流中,文化方面的因素也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中日韩三国的现代化进程都在取得较大的成就。
而它们的相似性又於各自的历史环境相息合拍。
而对这三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优劣和特色所在。
中日韩三国合作与发展
中日韩三国合作与发展东北亚地区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中日韩三国在这里是地理上最近的邻居,也是文化上最相似的国家。
三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互补性,合作发展对于三国都有着无限的潜力。
但是,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隔阂,在某些时候还有着激烈的矛盾。
如今,中日韩三国围绕着共同的利益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这对三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贸易合作中日韩三国之间一直在积极推进自贸区的建设,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稳定可靠的大市场。
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一个涵盖了亚太地区的十五个国家的自贸协定。
该协定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最终实现了三国的经济互利共赢。
二、文化合作中日韩三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交流合作在三国之间也一直存在。
在经济合作基础上,文化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近年来,三国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其中还有许多跨国合作项目,例如《鬼灭之刃》、《半泽直树》等。
“文化三角洲”这一概念致力于加强三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以进一步提高三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三、科技合作科技合作是中日韩三国之间重要的合作领域。
三国在科技领域中有着不同的优势,例如IT技术、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
三国之间在技术创新方面合作旨在进一步提高三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中的领跑地位。
四、旅游合作旅游合作是中日韩三国的一项长期合作领域。
2020年,韩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海外游客来源地;同年,中国成为日本的最大海外游客来源地,其中三国公民在两国间的旅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国在历史、文化、美食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继续加强旅游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三国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增进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笔者认为,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是三国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关键。
中日韩的矛盾与合作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东北亚是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区域GDP约占世界总值的五分之一,占亚洲的70%以上,对外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5%。
随着该地区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这些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预计仅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贸易额在2015年时就将在世界贸易中占28%。
然而,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2007年,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内贸易依存度达到了20.7%,但与欧盟的60%,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0%相比,远远不够,因而需要区域内核心国家间更加紧密的合作。
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一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和先导力量,它既代表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又代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近年来,三国的经济合作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心,因而,作为东北亚最重要的一个次区域,中日韩以建立一体化程度最低的组织形式——自由贸易区,将对促进东北亚整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自由贸易区内部存在着竞争性和互补性两方面,但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基础。
(一)三国的要素禀赋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大中日韩三国的潜在优势互补性很强,如表1。
日本、韩国在资本、先进技术和设备、工业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能源、资源、谷物和劳动力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而中国则恰恰相反。
这充分表明了中日韩三国在要素禀赋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积累了巨大的合作潜力。
来源:联合国图们江考察组报告,1991。
(二)三国的贸易互补性突出1.中日韩之间相互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规模的扩大正在使中、日、韩潜在的互补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奠定了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物质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2003年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额高达2073.6亿美元,见表2,同比增长了12.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8%,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一进口来源地。
浅析中日韩经济一体化
我 国和平 崛起 ,我 国在世 界舞 台上起 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但是 由于各 国之 间存在 未解决 的历史矛盾 及缺乏相互信任 ,又没有绝对 的领 导核
心 ,导致 “ 三个和 尚没水吃”的局面。
侧重 于资本 、技术密 集型产业 的发展。决定 了它们 在经济上存在 着很
强 的互 补性 。中 日韩 i国进 出口贸易结构互补性 较强 ,随着 中国 、E t 本 、韩 国三国在 国际贸易 中所 占比重逐渐增加 ,三国之问 的出口比重 也有所 上 升。因此 ,j国经 济一体化 可 以充 分发挥 各 自的比较优势 , 资源配置 到效率最 高的领域并 最终 实现 “ 三赢”的局面。 2 . 历 史 文化 同源 ,地理 位置 相近 。 日本 和朝 鲜半 岛深受 中 国古
1 . 历 史遗 留因素。二 战时期 , 日 本在对 中国和朝鲜半 岛的侵略 战 争 中累累罪行 ,但是近年 来 日本右翼势力 抬头 ,甚至刻 意美化这段罪 恶历 史 。屡次参拜靖 国神 社 ,不断 回避慰安 妇问题 ,这极 大地 阻碍 了 中日 韩 经济一体化 的进 展。另外 ,中 日 之 间关于钓鱼 岛, 日 韩 之间关
用在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上的 比较优势,维护和实现各 自国家 的经济利
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蒙上 了一层阴影。 3 . 没有 绝对核 心大 国。领导者 缺失是 东北亚 一体化 的重要 障碍 , 中 国、 日 本 和韩国作为东北亚 地区经济势力最 强的三大 国家 ,都 想成 为一体化 的领导核心。 日 本是传 统的世界经济强 国 ,但是 自认 为政治 地位与经济 不相匹配 ,一直在谋 求更高的政 治地 位 ;而近年来 ,随着
方 面的步伐 已明显落后 。每 当东北亚地 区局 势发展趋于乐 观时 ,就会 有 相应的政治 风险出现与之 相制衡。这种短周 期 、强振幅 的地 区形势
中日韩自贸区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中日韩自贸区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跨境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中日韩自贸区作为跨境合作的一种形式,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该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三个亚洲大国,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近20%。
这三个国家在亚洲地区都是经济大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建立自贸区机制,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一、中日韩自贸区的背景和意义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相对紧密,由此形成的自贸区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市场。
自贸区一方面可以降低外贸成本,带动贸易增长,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市场的开放和自由贸易,加快了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增加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合作。
2、经济结构优化。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共赢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互利合作,有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自贸区的建立,三国可以共同拓展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中日韩自贸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急需通过跨境贸易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自贸区的建立将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拓展市场。
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中国将有机会拓展向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市场。
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消费市场已非常成熟,中国的加入将进一步打开这些市场,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和国际竞争力。
2、降低贸易成本。
自贸区的建立,可以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
这将促进跨境贸易的发展,增强三国贸易的竞争力,同时,也将为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3、推动技术创新。
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三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促进产业合作。
自贸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三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包括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这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开展国际化经营,打造全球化的品牌。
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对比研究金益基林明鲜【内容摘要】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是紧密相关的,除了地理上的相近外,这三个国家还共同拥有很多社会、文化上的相似点。
虽然有很多的相似点,三个国家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本文要探讨的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比较问题。
就这个主题而言,本文旨在说明三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人口转型的趋势。
之后,本文将根据这三个东亚国家经历的相似点和异同点讨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韩国;日本;老龄化【作者简介】金益基,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韩国东国大学教授;林明鲜,名古屋大学社会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同属东亚国家的中国、韩国和日本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既相连又相邻。
除了地理上的相连相近外,这三个国家在社会、文化上还有诸多相似之处,不仅如此它们更拥有一些共同之处(Sodei,1996)。
第一,他们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或者说是中国文化圈。
这三个国家的人民曾经而且现在还部分使用着相同的汉字,尽管这些文字在这三个国家间的发音和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有时不尽相同。
和中国国土相连的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其后,儒家思想在隋唐时期又通过朝鲜半岛传入了日本。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这三个国家都实行了父权制的家庭制度,承袭崇拜祖先和男性支配女性的传统。
孝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
虽说儒家思想对这三个国家的影响从时间早晚、程度深浅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趋势下这三个国家仍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儒家的传统文化。
第二,这三个国家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16年的时间里下降了一半,从1947年的4.54下降到了1963年的2.22;韩国的人口出生率1960年为6.0,1975年为2.92,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就下降了一半;而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更快,从1965年的6.06到1976年的3.32,十年时间几乎就下降了一半,到1980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2.55。
中日韩打造的合作模式内容
中日韩打造的合作模式内容
中日韩三国合作是亚洲地区的重要伙伴关系之一,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
以下是中日韩打造的合作模式内容:
1.自由贸易协定:中日韩(CJK)自由贸易协定是三国首次签署
的自由贸易协定,于2015年11月正式生效。
该协定旨在消除海关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一体化和互惠合作。
2.三方合作机制:中日韩合作的主要机制包括首脑会议、外长会议、经济部长会议、科技部长会议、文化部长会议等,这些机制为三国开展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得到了中日韩三国的积极响应,三国均成为该银行的创始成员国。
AIIB旨在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
区域内的经济联系。
4.文化交流: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包括艺术、音乐、电影、体育等领域。
三国还设立了“中日韩文化之都”、“东亚文化城市”等项目,推动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5.科技创新合作:中日韩三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包括共同研发、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
三国还成立了“中日韩三国科技合作中心”,为三国的科学家和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总之,中日韩三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模式从经济到文化、从政治到科技创新都非常广泛深入,为三国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困境与前景
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作者:巴殿君左天全来源:《国际问题研究》2024年第01期〔提要〕自1999年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日韩在内生需求、政治引领和外部危机的共同驱动下,逐渐形成“峰会—部长级—工作级”三级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持续拓展在中日韩自贸区设想和“RCEP+”框架等多种路径下的合作。
同时,中日韩合作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包括美国干扰牵制增强、合作收益预期受损、集体认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如此,中日韩合作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显著的政治意愿,仍存发展潜力。
为更有效把握中日韩合作的回暖势头,三国应致力于深化沟通交流,调适相互认知;扩大共同利益,增强相互依赖;加强战略协作,实现机制对接。
历史经验证明,三国相互影响、彼此互动,是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的核心变量;三国和平共处,合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符合三方国家利益与地区合作需求,也是东北亚地区合作共赢、构建和平与稳定东亚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中日韩合作、区域一体化、东北亚秩序〔作者简介〕巴殿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天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83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24)1期0110-20中日韩地理位置相邻,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三国合作机制进程自1999年开启以来,为三国发展、地区繁荣及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政治极化与对立加剧,地区安全问题频发,全球产业链重构,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治理失序。
在此背景下,强化多边合作成为化解逆全球化困境的重要方案。
在三国共同努力下,中日韩合作在2023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23年11月26日,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在韩国釜山举行,这是三国外长自2019年以来时隔四年再次会晤。
三方一致认为中日韩合作可以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繁荣发挥积极作用,同意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加紧相关筹备工作,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建设的启示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实现生产要素全球范 围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分工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 时,也带来了 经 济 危 机 的 全 球 化。 应 对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和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说明,加强区域经济协调,推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危机的有效途径。加快自由贸易区 建设就是促进区域 合 作、提 高 抵 御 风 险 能 力 的 重 要 方 式 。① 区域经济合作也是解 决 历 史 问 题 、保 障 区 域 安 全、维 护 区 域 稳定的有效方法。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经济的核心,自贸区 的建设将使中日韩三国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基于共同经 济利益的考虑,避免政 治 摩 擦 与 武 力 冲 突,积 极 寻 求 以 和 平 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成为中日韩三国共赢的选择。 中日韩三国产业各 具 特 色,资 源 优 势 互 补,加 快 区 域 合 作的呼声不断 涌 现,三 国 政 府 也 积 极 推 进 自 贸 区 建 设 的 进 程。早在 2002 年,朱镕基在金边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晤 时,就向日韩两国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在 三国政府的推动下,2011 年底结束了自贸区产官学联合研 究,为三方启动自贸区谈判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于 2012 年启 动中日韩自贸区的正式谈判。2012 年 5 月 13 日,《中日韩 三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在京正式签署,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收稿日期:2012 - 06 - 19 作者简介:崔宇明,男,山东大学( 威海) 商学院副教授。
中日韩经济关系现状
二、中日韩经济关系现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局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是如此。
虽然没有形成正式的经济合作关系,但是各国民间交流却越来越多,表现在经济上,三国之间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关系越来越紧密。
首先,从贸易上看,表1为中日韩之间的贸易相关情况。
从表1可知,中日韩之间贸易总额都较大,而且以较快的速度递增着。
从贸易结合度上看,三国之间的贸易结合度都非常之高,说明三国之间贸易关系非常紧密。
中日之间贸易结合度指数一度达到了3,而近年来,两国贸易结合度有下降的趋势。
我们从表2看来,中国对日出口占其出口总额比例一直大于对日进口占其进口额比例,并且,前者变小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后者,而对日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例急剧下降使中日之间贸易结合度出现下降趋势。
这说明中日之间贸易关系呈现松散趋势,日本作为中国的出口目的地,其地位越来越无足轻重,而中国作为日本的出口地,重要性却没有太大变化。
日本经济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其国内有大量的产品需要输出,而中国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众所周知,日本正处于二战后第三次长周期增长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经济保持持续高增长,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富有活力,对日本经济恢复助力非常之大,这对日本来说不能不说非常有吸引力。
因此,从贸易上来说,中日之间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日本地位却在下降。
中韩之间与中日之间情况相似。
从数据上看, 近几年中国从韩国进口比出口韩国要大得多,从__________贸4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易比例上看,中国进口韩国占其总进口一直保持在11%左右,而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却从未超过5% ,从贸易额上看,中国进口韩国也是出口韩国的几乎两倍多,从贸易结合度上看,中韩贸易结合度指数一直维持在2左右,近年来也出现了微弱的下降趋势。
RCEP框架下,中日韩迎来新机遇
计称,RCEP成员国GDP总量占全球的30.5%,远超北美自贸协定(28%)、欧盟(17.9%)、非洲大陆自贸区(2.9%)和南方共同市场(2.4%),预计RCEP将以其经济规模和贸易活力缔造“全球新的贸易重心”。
RCEP也是首个将中国、日本、韩国一并囊括进来的贸易协定。
记者梳理发现,尽管RCEP名义上由东盟倡导成立,但东盟十国此前与其他5个成员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签有“10+1”自贸协定。
因此有观点认为,RCEP的增量贡献主要在于这五国相互之间。
实际上,五国之间也有已经生效的贸易协定,除了中日和日韩。
例如,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同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分别在2008年与新西兰、2015年与韩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贸易伙伴关系。
反观中日、日韩,RCEP签署前,均无签署任一自贸协定,双边贸易只是按照世贸组织的关税标准进行。
究其原因,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2019年4月18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中日经贸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直击直击直击47场。
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问题上,考虑到不同国情,RCEP没有“一刀切”,而是允许开放水平较低国家保留一部分权利或采取长期逐渐开放的方式。
来自另一方面的担忧是,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随着RCEP签署一并落地后,中日韩共同抢占东盟市场,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
韩国贸易协会发表的《中韩建交30周年贸易结构变化和启示》中分析称,两国贸易结构正在由分工化的互补结构转变为相互竞争结构,尤其2018年中美发生贸易争端时起,韩中对东盟的出口相似度由2011年的0.369提升至今年的0.427。
“中日之间的产品互补率高,但日韩之间竞争率要高于互补率。
”李天国表示,中日韩在纤维制品、电子设备、金属制品、运输、工程建设等部分传统产业上存在竞争性增强的情况。
RCEP生效后不足一个月,商务部在召开《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专题发布会时对相关问题有过表态。
新形势下促进中日韩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建议
新形势下促进中日韩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建议一、中日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中日韩三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自2002年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三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攀升,成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中日韩经贸关系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部压力。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通过贸易限制和制裁来遏制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三国需要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和发展。
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日本和韩国则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具有优势。
三国之间需要加强产业互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日韩三国在环境和资源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促进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三国需要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加强产业互补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1. 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长期以来在经贸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受到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合作方面也经历了一定的波折。
在21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日韩三国意识到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2005年,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合作开拓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为三国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日韩构筑经济合作制度框架的选择
中日韩构筑经济合作制度框架的选择[摘要]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国家主要奉行基于最惠国待遇(MFN)的单边自由化政策,是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力量。
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基于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间的制度安排。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东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制度性安排的快车道。
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建立了领导人定期会议制度(简称“10+3”),形成了东亚区域合作机制。
中日韩都是在东亚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三国在“10+3”框架内开展对话与协调,对促进三国之间的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2年 11月,三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会晤,同意适时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的研究。
这对促进三国经济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东亚区域经济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国家主要奉行基于最惠国待遇(MFN)的单边自由化政策,是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力量。
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基于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间的制度安排。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东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制度性安排的快车道。
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建立了领导人定期会议制度(简称“10+3”),形成了东亚区域合作机制。
中日韩都是在东亚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三国在“10+3”框架内开展对话与协调,对促进三国之间的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2年 11月,三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会晤,同意适时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的研究。
这对促进三国经济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东亚区域经济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一、全球地区主义发展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
截止到2002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通报的区域贸易协议(RTA)已经达到了179个。
WTO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RTA,RTA成员间贸易已占2001年全球贸易的43%。
国家之间通过自由贸易协议促进经济融合往往是基于多种动机,例如,依靠经济融合来防止可能产生的政治或军事冲突;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大内部市场,吸引外来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小国借助地区组织增强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地位;通过有约束力的自由贸易协议锁定或推进国内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和绩效分析李丹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摘要:中日韩三国在其经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正是由于恰当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创造了一个个亚洲奇迹㊂本文在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其经济绩效的分析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得到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中的一般性框架㊂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绩效比较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基本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㊂经济增长模式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适应土壤和成长环境,怎样结合一国所面对的特有的国内外情况选择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㊂作为后发优势国家,中日韩三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济发展均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发展模式,并且都对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中日韩三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也有不少教训,对其进行认真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迪㊂一、文献综述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就对日本㊁韩国等东亚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展开了激烈的争辩㊂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是何种理论导致东亚奇迹的产生,是否存在一种 东亚模式 ㊂对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如以日本或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分析对象,指出其特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571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㊂日本学者长谷川启之(1992)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会类型和 日本模式 (以日本为重心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指出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还应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如社会文化㊂稻盛和夫(2005)以日本京瓷公司的发展为主线,梳理的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对日本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日本的发展经验角度对中国给予肯定并指出中日合作的重要性㊂刘贵鹏(2009)对日本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运行提出建议㊂田丰伦(2007)从日本的经济体制㊁金融体制㊁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入手,评析了日本经济发展模式,指出日本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借鉴意义㊂邱曼萍,陈洪斌(1998)对日本和美国5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两种经济增长模式 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这两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并且指出我国应借鉴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组织制度来确定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㊂李明勋㊁李东学等(1997)分析了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指出韩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对韩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㊂金承男(1999)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韩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沿用曾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韩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亟待调整和转变㊂吴金园(2009)在分析总结1960年以来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㊂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者多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发展模式,如以日本或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分析对象,指出其特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㊂学者们没有从多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出发衡量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一般性框架㊂本文正是在这一研究空白的基础上,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入手,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有益指导㊂二、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恢复㊂日韩两国经过了50年671代和60年代的恢复,实现了经济的腾飞㊂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也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㊂中国更是通过经济改革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市场㊂中日韩三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备受瞩目,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㊂而这都与各国适当的经济发展模式密不可分㊂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㊁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中日韩三国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均对其经济发展产成了不同的效果㊂(一)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 亚洲奇迹 ,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板㊂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1956~197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2%,这也被认为是世界工业化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经验㊂1.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经济学家刘易斯说: 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㊂ 日本经济的成功,政府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㊂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日本经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三流地位㊂195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24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5㊂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㊂1960年,当时的池田勇人内阁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使得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10年间(到1970年时)增加了1倍,并出现了1965~197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7.2%的经济繁荣时期㊂进入80年代,日本政府又提出了 科技立国 的口号,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㊂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和动向㊂2.分阶段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合理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㊂但日本的产业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制定一定时期内可以达到的理想产业结构㊂在二战后的恢复期,采用倾斜性产业政策,主要内容是以恢复战后疲软的经济为目的,以钢铁㊁煤炭㊁电力㊁造船 四大产业 为重点㊂高速发展时期实行充实基础产业和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一方面进一步发展钢铁㊁电力等基础工业,同时逐步将产业结构重点向重化学工业转变以消除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㊂经济稳定增长阶段,产业结构演进重点主要集中于调整能源及资源结构,由高能耗的资本密集型向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㊂经济萧条阶段产业结构的重点在于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产业结构由技术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㊂3.依赖外部市场的外向型经济771日本经济奇迹的产生与其恰当的贸易战略选择息息相关㊂二战后初期,日本几乎成一片废墟,但是日本政府准确的采取了 倾斜生产方式 和推行 道奇方针 ,加之美国侵朝战争的特许采购等发展机遇,对外贸易在二战后不久就显示出旺盛的增长势头㊂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已基本上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而对外贸易又功不可没㊂由于日本资源奇缺,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 贸易立国 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积极发展加工业,大力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㊂4.重视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中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㊂二战后日本迅速建立起新的科技体制,完善科技立法,并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㊂首先,日本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在1955~1970年间几乎掌握了全世界半个世纪中发明的全部先进技术(董敏杰,2007)㊂日本花了60亿美元引进这些先进技术,而国外从研制到投入生产则要花费1800亿到2000亿美元㊂其次,日本对引进的技术采取 反求工程 ,对引进的国外产品㊁设备进行全面的解剖和分析,在引进㊁消化㊁吸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创新,研制出具有本国特色的产品㊁设备,最终使日本工业技术迅速赶超欧美,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㊂(二)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由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1962~1996年间以平均8.2%的增长速度,在较短的30多年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历程,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 汉江奇迹 ㊂1.政府调控经济发展体制韩国的产业政策㊁政企㊁银企的关系实际上是日本的翻版㊂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政府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的发展,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并参与具体的经济建设㊂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刚刚起步,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民间资本欠缺,缺乏有市场开拓力的财阀,因此只能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㊂韩国政府从1962年起进行五年计划,对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设定合理的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对经济运行直接具体干预,不仅通过经济开发计划㊁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引导经济运行,而且还积极运用行政和法律㊁经济杠杆等手段管理和影响企业㊂在政府主导下将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有效地结合起来,保证了韩国资源分配的方向和实效,促进了重点产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㊂871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韩国国内市场相对较小,且严重缺乏自然资源,难以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㊂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其有效支撑㊂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转向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㊁两个市场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提升㊂韩国的 出口导向型 经济发展模式是在韩国缺乏资本㊁资源和技术以及市场狭小的实际情况下通过大量吸收外贸和国外先进技术,进口所需设备和原料,以出口贸易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㊂从具体的阶段来看,20世纪70年代,韩国通过积极实施 出口第一 战略,扩大了出口,使韩国经济得以急剧发展㊂20世纪80年代,韩国继续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增大规模经济来提高效率㊂到了90年代后期,韩国对进口的管制有所放松,但出口仍然是韩国经济发展一直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㊂3.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成功的做法就是适时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㊂韩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㊁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并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㊂20世纪60年代,韩国及时抓住美㊁日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机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使得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㊂进入7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贸易保护加强,韩国轻纺产品出口受阻㊂而此时,韩国又恰当地利用了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重化工业㊂到了80年代,韩国并没有一味的坚持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的高增长方式,而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了 科技立国 的口号,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至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㊂4.重视引进外资和技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 海外依存型 发展模式是韩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选择㊂外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有效地缓解了韩国国内储蓄和投资财源不足的问题,充当了资本积累,成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促进要因㊂特别是在资本边际收益较高的六七十年代,外资对韩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较高㊂外资的引入不仅弥补了韩国资本的不足,而且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㊂韩国一向重视技术引进,更重视引进后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投入比高达1ʒ8,甚至超过世界模仿创新王国日本㊂韩国企业长期不懈坚持技术创新这一路径,国际竞争力不断积累提升㊂971(三)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探索中走过了60年,历经计划经济体制㊁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1978~2008年间经济平均增速达到9.05%,即使在2008年世界各国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国G D P增幅也达到9.6%,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不断形成的㊂因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始于改革开放㊂1.有效发挥国家主导的作用世界银行1993年10月一篇题为‘东亚奇迹“的报告中提出的 东亚模式 这一概念,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㊂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是通过政府主导改革而建立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在政府主导下展开的㊂这在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㊁市场培育程度㊁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是不可避免的㊂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 五年计划 ,每一阶段政府都对中国经济㊁社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握经济发展动向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㊁快速发展,这其中政府的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是广泛的,政府的新型角色是含盖多方面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的㊂政府积极推动国家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多元利益主体,实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㊂2.以加工贸易参与全球分工的外向型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最独特的体现就是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基础,以大力发展外贸为手段参与全球生产链的分工,形成一种世界工厂的模式㊂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分工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终产品的竞争转变为生产要素的竞争㊂跨国公司开始专注核心环节,如研发㊁设计㊁品牌及销售,而将低附加值加工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㊂我国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政府推动,以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以价值链中加工环节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㊂3.吸引外资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日本㊁N I E s以及欧美等地引入了大量资本以期弥补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加快本国本业化进程㊂中国吸引外资流入通常与丰裕要素,如劳动力㊁土地资源㊁原材料等相结合,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㊂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㊂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始终与技术引进相结合㊂外资的进入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㊂081三、中日韩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分析(一)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与日本经济(1)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造就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奇迹,使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其后只是在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出现过负增长,而1973~1991年日本仍保持了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㊂长期的经济增长,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8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㊂1991年人均G N P首次超过美国(22550美元)达到27326美元㊂(2)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十分注重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每一次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均对应更加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㊂在合理的产业战略下,日本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㊂在二战后恢复阶段,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工业成为制造业的中心,如1946年和1951年,纺织工业在制造业中比重达到23.9%和29.1%,居第一位㊂日本经济由恢复阶段向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钢铁㊁电力㊁造船㊁机械制造㊁石油精炼等新兴重化工业成为制造业中心,其产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由1951年的48%上升到1970年的70%,而跃居第一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稳定增长阶段转变,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㊂在泡沫经济和萧条时期,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产业结构由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演进,产业结构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㊂(3)日本的 贸易立国 战略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不可小觑的经济绩效㊂日本资源奇缺, 贸易立国 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一切条件和权利去扩大出口,最大限度地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㊁装备和自然资源㊂1956~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口额由25亿美元增长到37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8%㊂随后,日本的出口受到石油冲击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1973~1985年)日本净出口对G D P的贡献率达到42%(B a l a s s a a n dN o l a n d,1988),这远远高于美国的19%,意大利和法国的24%以及英国的9%㊂而正是这一时期日本由一个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国㊂另外,日本的 贸易立国 战略在资本积累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㊂(4)日本的重视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发展体制使日本迅速建立起高技术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体制,同时在进口先进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过程中实现了价格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㊂日本的技术引进伴随着 投资引致投资 ,通过大规模的技术设备更新,使具有最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建成电子㊁电机㊁汽车㊁181合成纤维㊁石油化工及合成树脂六大新兴产业部门,实现了汽车㊁家用电器及石油化学产品的批量生产,确立了国内现代化的生产体系,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许多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欧美国家同类企业㊂随着日本赶超时代的结束,后发效应逐步消失,而这期间日本尚未形成自主开拓发展能力,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泡沫经济破灭,其经济发展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经济体制效率低下㊂二战后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创造了 东亚奇迹 ,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经济大国㊂但随着赶超阶段的终结,日本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以及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的弊端暴露无遗㊂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配置扭曲,生产要素从高效产业向低效产业转移㊂二是寻租活动十分猖獗,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上升,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㊂三是国内消费严重不足㊂由于生产率低的国内产业生产成本高㊁产品价格高,严重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㊂(2)经济过渡依赖国外需求,国际经济摩擦不断㊂在内需难以启动的情况下,日本大量的生产能力只能通过外需,特别是美国的需求加以消耗㊂这极易引发贸易摩擦㊂日美贸易摩擦领域以纤维产品拉开序幕,逐渐从钢铁㊁大米等低级产品向汽车㊁航空材料㊁电信等高级产品扩大㊂(二)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与韩国经济(1)韩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干预是经济发展模式中鲜明的特色㊂政府通过加强和晚上经济立法,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与产业政策,制定外向经经济发展战略,扶持大企业集团等手段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 汉江奇迹 ㊂如在政府政策主导下,1971~1979年间,韩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1%以上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同期世界各经济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㊂国民生产总值扩大了5.5倍,由95亿美元增长到614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4.8倍,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㊂出口年均增长率近40%,从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㊂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037美元㊂1996年则成为了世界 富国俱乐部 O E C D的第29个成员㊂韩国用30年实现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跨进世界发达经济体门槛的巨变,将规模速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到了极致㊂(2)韩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突破了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也消除了国内供给市场的局限,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加速了经济增长㊂从贸易量来看,1950年韩国的出口仅为2300万美元,而1963年出口总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到了1977年又突破了100亿美元㊂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7%,实现了名副其实的经济起飞㊂到了1995年, 281韩国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㊂2008年,韩国的出口总额达到42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九大出口国家㊂从经济发展来看,在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指引下,G N P年均增长率在一五期间就达到了8.5%,在之后的各个五年计划中,除石油危机对经济增长造成短暂的影响外,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㊂(3)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中也十分重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㊂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㊂在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1954~1961年),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农㊁林㊁牧㊁副的农业为主体,轻纺和生活必需品的进口替代和产品加工为辅的态势,民族工业和基础工业十分落后㊂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工业化时期(1962~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从36.2%下降到28.9%,工矿业从16.5%上升到22.8%,特别是机器㊁电子㊁家用电器㊁有机化学等新兴产业相继建立和发展,从而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㊂在重化工业发展时期(1972~1979年),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33%,超过了农业的24%㊂在经济转型时期(80年代后),韩国将产业结构转向机械㊁运输工业和通讯等资本密集型工业,同时重点发展计算机㊁半导体㊁电子㊁光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㊂(4)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式可谓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础㊂在经济发展中,韩国选择了借外资 引进技术 出口导向 创汇还债 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㊂韩国技术引进到模仿创造再到创新的发展中,最显著的成效表现在其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㊂20世纪60年代,韩国出口产品为纺织品㊁服装㊁玩具和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㊂到了70年代,船舶㊁钢铁㊁机械等重化工业产品成为出口的中坚力量㊂80年代则以汽车㊁家电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导㊂90年代出口产品发展成为半导体㊁计算机通信等I T产品㊂这40多年的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背后浓缩的正是科技的进步㊂目前,韩国技术竞争力世界第六,科学竞争力世界第七,韩国正是依靠技术提升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世界地位㊂韩国的 政府主导㊁出口导向㊁外资依赖 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劣同在㊁长短互现㊂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出现了一种 韩国病 ,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㊂(1)对外收支逆差逐年增多韩国经济自196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多数年份都是在国际收支逆差基础上实现的高速增长㊂进入20世纪90年代,逆差状况逐年恶化㊂1994年逆差为45.3亿美元,1995年达到89亿美元,到了1996年猛增到230亿美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