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指南

合集下载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治疗指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治疗指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 TEMI)治疗指南
泗洪县康复医院 学习资料 张成华
• 该指南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STEM I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根据临床证据和专 家意见提出了STEMI病人进行各种诊 断检查、特殊治疗或干预的适应证建议。 该指南的内容按照病人从发病、院前治疗、 急诊室治疗、住院治疗和出院后治疗的顺 序编排。 • 该指南结合了本院具体情况编写,也是我 院今后一段时间内,治疗该病的总的原则。
b.硝酸甘油 Ⅰ类 1.当前有缺血性不适症状的病人应该每5 分钟1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4mg)治 疗,总量可达3次,此后需要静脉滴注硝 酸甘油治疗。 2.可采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来缓解当前的 缺血性不适症状、控制高血压或治疗肺充 血。
Ⅲ类 1.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较基线下降 ≥30mmHg;严重心动过缓(<50次 /分);心动过速(>100次/分)或 疑及右心室梗死的病人,不能单独使用硝 酸酯时可同时分别给予: 多巴酚丁胺;窦房结兴奋剂(心先安);钠 离子阻滞剂( Ⅰc 心律平)或ß受体阻滞剂。 2.在过去24小时内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而使用过磷酸二酯酶抑制剂(48小时内 曾用过他达拉非)的病人不能使用硝酸酯。
2.如果最初ECG不诊断STEMI,但 病人仍然有症状,并且临床高度怀疑ST EMI,则要每隔5~10分钟连续进行 ECG检查或连续12导ST段监测,以 检出可能发生的ST段抬高。 3.在下壁STEMI的病人中,应该采用 右侧ECG导联来筛查提示右室心肌梗死 的ST段抬高。
ⅳ.实验室检查 Ⅰ类 1.实验室检查应该作为STEMI病人处 理的一部分而进行,但不能延误再灌注治 疗的实施。 ⅴ.心肌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Ⅰ类 1.肌钙蛋白应该用作评估并存骨骼肌损伤 的STEMI病人的最佳生物学标志物。

2024年ESC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中文翻译版

2024年ESC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中文翻译版

2024年ESC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的中文翻译版如下:
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肌梗死的严重类型,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以下是ESCST(欧洲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协会)发布的2024年抬
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的要点:
1.快速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

2.立即进行溶栓治疗或急诊冠脉介入手术(PCI),以恢复冠状动脉
的血流。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4.在患者稳定后,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以促进身心康复和
预防再发。

这些指南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
服务,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指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指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指南【概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的完全阻塞所致。

心电图有ST段持续性抬高,大多为Q波心肌梗死。

对STEMI 的诊断应及时准备,治疗以血运重建(包括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目标是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尤其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的重症STEMI。

【临床表现】疼痛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常于安静时发生,程度较重,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多不缓解。

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频死感。

部分患者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放射至颈部、咽部、颌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

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部位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诊断要点】1.有上述典型症状,要注意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2.体格检查心脏浊音界可正常或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也有少数减慢,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奔马律。

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的患者可出现心尖部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早期血压可增高,多数患者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有新出现的肺部啰音或原有啰音增加。

3.18导联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改变发病数小时内可为正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数小时后ST 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4.心肌损伤标记物包括肌钙蛋白(cTnI或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且有助于罪犯血管的开通和预后的判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者安全。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后,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
病。
溶栓治疗原理
阐述溶栓治疗的作用机制、适用人 群、治疗效果及可能的风险,使患 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用药指导
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告知药 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的不 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 从性。
禁忌症
近期内有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存在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存在脑 血管意外病史或疑似主动脉夹层等。
溶栓时机选择及操作规范
溶栓时机选择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 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通常在到达医院后 30分钟内开始。
VS
操作规范
在给予溶栓药物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等; 同时需给予患者充分的抗凝治疗,以降低 溶栓后再闭塞的风险。在溶栓过程中,需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典型症状为胸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 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心肌酶学改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和肌钙蛋白T或I升高)以及临床症状,可以诊断STEMI。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与安慰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
慰,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 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1 前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

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

早期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转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

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不能于120 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略。

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自2001—2011年,尽管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比例由10.2%升至27.6%,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由45%降至27.4%,总体上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并未提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2007年、2009年、201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市地区。

在我国农村地区,近10年STEMI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考虑目前基层医院STEMI溶栓治疗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医院STEMI救治状况,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特别是我国基层STEMI溶栓治疗的相关经验,我们于2016年颁布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规范了基层医院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流程,供基层医生在STEMI溶栓救治中参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迅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疗指南。

1. 快速诊断: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ECG)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ST段抬高。

ST段抬高超过0.1mV(1mm)在两导联连续存在,如果只有1个或2个相邻的导联ST段抬高,则应考虑侧壁梗死。

在ST段抬高的同时,出现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高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加快第一束脚传导速度(奇异型房室传导阻滞)也被认为是STEMI的医学临床定义。

2.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ECG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个等级。

高危患者指的是在ECG检查中出现较广泛的ST段抬高,伴随有持续性胸痛和心肌酶的升高。

中危患者指的是在ECG检查中出现轻至中度的ST段抬高,伴随有不稳定的心绞痛和心肌酶的升高。

低危患者指的是在ECG检查中出现轻度的ST段抬高,伴随有轻度的心绞痛和心肌酶的轻微升高。

3. 确定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可以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高危患者,应立即进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或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

对于中危患者,可以考虑先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并在病情稳定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血运重建。

对于低危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冠脉疾病的评估,如选择性冠脉造影等。

4. 快速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减轻心肌的缺血病变。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等。

溶栓治疗应在患者症状出现后的30分钟内开始,并应由专业人员监测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情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急性情况,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和心电图上持续性ST段抬高。

在治疗上,纤溶酶原激活剂(thrombolytic therapy)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处理方式。

在应用溶栓治疗时,合理用药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进行探讨。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其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患者无禁忌症,如大量反复呕吐、顽固性低血压、近期有溃疡、手术等;•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

可选择的溶栓剂根据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t-PA(替地尔激酶)在应用临床的同时,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

t-PA 静脉溶栓治疗属于Ⅱb类推荐,其静注剂量为10mg,30min内给药完成,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还可以选用其他溶栓剂,如重组链激酶、硫酸肝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芬必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类药物实际上都是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因此在使用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这类药物会影响凝血和增加溶栓出血的风险。

用药剂量根据不同的治疗情况以及药物的特点,用药剂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溶栓剂的推荐剂量为:•小剂量t-PA:10mg•重组链激酶:300万IU•硫酸肝素:1000U/kg在使用一些其他药物时,也需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以及医生的指导注意用药剂量,以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治疗时间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时,治疗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出现心绞痛或心电图ST段抬高的2小时内,需要开始进行溶栓治疗。

如果过了这个时间点,治疗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研究显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的早期期间是最重要的,需要加快步伐进行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最新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最新指南

再灌注治疗的作用和原理
再灌注治疗是通过快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缺血区域的损伤,从而挽救患者的心肌功能。
最新的再灌注治疗指南
最新的再灌注治疗指南提供了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选择,以及治疗的时机和顺 序。
药物治疗方案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
肝素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等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避免血栓的进一步扩展。
纤溶药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链激酶等纤溶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介入治疗方案
1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的
血管成形术
2
位置和程度,为后续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通过血管成形术在梗死相关血管内放置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最新指南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指南,包 括定义、治疗作用和原理、药物和介入治疗方案,以及指南的实施和应用注 意事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形式,特征是心电图ST段在标准导联上持续抬高。
3 永久继续教育
医务人员需要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了解最新的治疗指南,提高再灌注治疗的质量。
支架,恢复血流,保持血管通畅。
3
溶栓治疗
在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可以考 虑使用纤溶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指南的实施和应用注意事项
1 多学科协作
实施再灌注治疗需要心内科、介入科、急诊科等多个学科的协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 治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FMC-器械目标时间<120分钟
FMC: first medical contact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措施
提高进门至器械(Door-to-Device)时间的关键步骤 1. 在急救车运送患者至医院的途中行院前ECG,以启动PCI团队 2. 急诊科医生启动PCI团队 3. 一个电话给介入医生,以启动PCI团队 4. 介入团队在被呼叫后20分钟内到达导管室 5. 给予STEMI治疗团队及时的数据反馈和分析
III:有害
证据级别 A B
B B B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 2.吸栓治疗 Ⅱa推荐:对直接PCI治疗患者 行吸栓治疗(B)。
• 3.支架治疗 Ⅰ推荐: (1)对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时,植
入BMS或DES是有用的(A)。 (2)高危出血风险、不能口服1年双重抗血小
Am J Cardiol. 2011;108:776 –781.
DIDO时间小于30分钟提高生存率
DIDO(door-in-door-out)时间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相关
DIDO时间(分钟) 死亡率(%) 校正OR(95%CI)
≤30
43/1600 (2.7) 1.0
31-60
192/4841 (4.0) 1.34(0.96-1.86)
*存在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尽快转运至可行PCI医院,无论延迟时间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
STEMI及院外心脏骤停的评估和治疗
• Ⅰ类推荐包括: (1) STEMI昏迷患者、因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
过速导致的院外心脏骤停者尽早进行治疗性低温 疗法(B)。 (2)院外心脏骤停者,若ECG提示STEMI,应 进行紧急造影和PCI治疗(B)。
Circulation. 2004;109:1223-1225
系统延迟时间越短,死亡率越低
无论溶栓还是直接PCI,系统延迟时间的增加升高STEMI患者30天死亡率
溶栓
16
溶栓
30天死亡率(%)
在首诊医院行直接PCI
12
11.5
9.5
8
6.9
5.6
4
转诊行直接PCI
0
16
<1小时
1-2小时
2-3小时
总缺血时间: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1年死亡率(%)
总缺血时间每延长30分钟,1年死亡率增加7.5%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总缺血时间(分钟)
1994-2001年,共入选1791例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入选标准:症状发生6小时内,或6-24 小时仍存在持续缺血(持续或再发胸痛、ST段持续抬高或再抬高)
总缺血时间
as soon as possible
患者相关延迟
转运时间
D2B,D2N时间
出现症状
急救系统
医院
• 患者教育 • 识别心肌梗死症状 • 服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 • 联系急救系统
• 快速启动 • EMS人员在初次接触患者后做12导联ECG • 直接将患者转运至可行PCI医院,FMC-器械目
标时间<90分钟 • 快速将患者从不能行PCI医院转运至可行PCI医
2013ACCF/AHA 急性ST段抬 高性心肌梗死处理指南

新指南重点放在3个方面
心肌梗死发生后医 疗系统快速启动
再灌注治疗策略选 择和抗栓治疗
出院后STEMI患者 的系统管理
J Am Coll Cardio快实施再灌注治疗
强调“总缺血时间”的概念,以尽快开通罪犯血管
JAMA. 2011; 305: 2540-2547.
再灌注策略的选择和抗栓治疗
再灌注治疗决策——以时间为基础
STEMI欲行再灌注治疗患者
初诊于可行PCI医院
至导管室行直接PCI FMC-器械时间≤90分钟 (推荐I, 证据级别A)
冠脉造影诊断 药物治疗 PCI CABG
初诊于不能行PCI医院*
>3小时
30天死亡率(%)
时间(分钟)
直接PCI
12
患者延迟
DIDO
D2B/D2N时间
8
EMS延迟
转运时间
7.5
7.7
系统延迟包括:EMS延迟、DIDO、转运 时间和D2B/D2N时间
4 2.6
0 1-2小时
2-3小时
>3小时
来自DANAMI-2(Danis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2 )研究的1572例STEMI患者随机接受 溶栓或直接PCI治疗,观察系统延迟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
STEMI患者直接PCI指征
• 1.直接PCI是优选再灌注治疗措施
推荐类别
缺血症状发生<12小时
I
缺血症状发生<12小时,存在溶栓禁忌,无 论转运延迟时间
I
心源性休克或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无论发生 心肌梗死时间
I
症状发生后12至24小时仍存在持续缺血证据
IIa
无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行直接PCI同时干预非 梗死相关血管
DIDO时间≤30分钟
至导管室行直接PCI FMC-器械时间越快 越好,且≤120分钟 (推荐I, 证据级别B)
若FMC-器械时间>120分钟, 30分钟内给予溶栓药物 (推荐I, 证据级别B)
再灌注失败或再闭塞患者 紧急转运至可行PCI医院 (推荐IIa, 证据级别B)
3-24小时内转运行冠脉 造影和再血管化治疗 (推荐IIa, 证据级别B)
Door-to-Device时间控制示范医院的特点 1. 有明确的D2B时间目标,并为此目标努力 2. 创新而有效的诊疗流程 3. 灵活执行诊疗流程 4. 强硬的临床领导者 5. 合作团队 6. 对时间控制的监督、问题分析和解决 5. 面对挫折不懈努力的团队文化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板治疗药物、或下一年准备行手术治疗的 STEMI患者,应该使用BMS(C)。
61-90 >90
146/3013 (4.9) 430/5176 (8.3)
1.41(0.96-2.06) 1.86(1.36-2.54)
0.5
1.0
2.0 3.0
校正OR(95% CI)
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ACTION注册研究中,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转运至298个中心行直接PCI 的14,821例STEMI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