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课堂特色一

合集下载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苏式课堂”起源于中国苏州市,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也被称为“苏州教育模式”。

它不仅仅是指苏州市的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体现。

苏式课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养。

苏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苏式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和助手。

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苏式课堂里被视为主体,他们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受到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

苏式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究、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探究。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苏式课堂也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会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研究等,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互动交流,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促进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苏式课堂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苏式课堂鼓励学生的“创新学习”。

创新学习是指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施自己的作品和方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创造性,设计各种创新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细心雕琢,一场“苏式”绘本剧——“苏式”课堂在幼儿园绘本剧课程中的体现

细心雕琢,一场“苏式”绘本剧——“苏式”课堂在幼儿园绘本剧课程中的体现

90细心雕琢,一场“苏式”绘本剧——“苏式”课堂在幼儿园绘本剧课程中的体现■邵解意/昆山开发区东部新城幼儿园摘 要:现阶段,我园绘本剧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已全面起步,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了“苏式”课堂的教学特点,让学前教育这一文化领域越发走向科学化、时代化。

关键词:“苏式”课堂 绘本剧 绘本剧课程用一句句情真意切的台词配上或激昂、或煽情的音乐;用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节配上细腻且真挚的情感;用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表演配上动作神态细细斟酌的过程;用一声声赞扬给予绘本剧研究足够的肯定。

这一年,我和孩子们一起细心雕琢了一场“苏式”绘本剧。

一、台词与音效——如苏玉般的浸润与雕琢每学期,孩子们都会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筹备绘本剧,我也有幸欣赏过多次,不难发现:台词和音效虽然算不上是绘本剧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环,但往往能直接影响到整场表演的效果。

台词的设定在撰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成形了,而音效的选择也完全是为了配合情节的设定,无需多加思考。

但在绘本剧课程的组织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却意外地发现,这两个小小的环节左右着课堂效果的“好”与“坏”。

我和孩子们选择的绘本剧内容是《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推翻了以往的一系列设定,不再让孩子们背台词、对台词,还是跟着我说台词、录台词。

提前录制台词和现场的台词对白最明显的区别是在于教师指导的及时性。

一场较为完整的绘本剧表演的时长基本都是五分钟以上,而中班幼儿受到年龄的限制,很容易就会在表演的过程中脱离自己的角色,导致情感的淡化。

一句一句录最大的好处就是老师能一次又一次得指导孩子,给予孩子直接的示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正是霸王龙最简单的一个疑问:“名……名字?”短短三个字,我和诠诠反复练习的次数大概不下五十次。

记得诠诠在现场排练时的表现,只能初步模仿出霸王龙声音的浑厚,表达出疑问的语气,而在后期的录音中,我们还听出了霸王龙原有的高傲和那一时的吃惊、尴尬……当然,在帮忙剪辑的时候,我还“别有用心”地加入了很多背景音乐:打斗时的激昂,分别时的感伤……最后抒情的音乐渐弱,小甲龙的身影随着霸王龙呼喊的尾音渐行渐远,我们的班级绘本剧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东山实验小学苏式课堂听课反馈苏州东山

东山实验小学苏式课堂听课反馈苏州东山

东山实验小学苏式课堂听课反馈苏州东山东山实验小学“苏式课堂”听课反馈这次参加了在东山小学举行的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苏式课堂研讨活动,一共听了四节课,分别是东山实验小学俞芳老师执教的《认识11-20各数》,赵宏老师执教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高新区阳山实小陈六一执教的《认识百分数》,吴中区苏苑小学陆椿校长执教的《认识负数》。

下面就本人所教的六年级内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谈一些收获。

这节课首先出示课前预习部分并作讨论:将一个正方体的棱2、3、4、5等份,把它的表面全部涂成绿色,请想一想(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赵老师带着学生先找出了涂三个面和涂一个面的小正方体,在寻找二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时候,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正方体的一个面上还没有被涂上的小正方体都是我们现在要找的小正方体,便用这种方法求得数目,在这个想法被提出来之后,许多的学生像是得到了启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在赵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涂三个面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点上,涂两个面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上,而涂一个面的小正方体则是在大正方体的面上。

通过前面看实物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再到脱离实物通过直观图形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到最后不着痕迹的过渡到最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通过归纳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抽象成数学规律。

最后总结出了n 等份的棱长问题。

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因害怕答错题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解空间观念比较强的题目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

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和简便的解题方法。

只有让学生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这样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并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方式,把乏味变成多味,让学生都品出不同的味道。

“苏派教育”特征分析

“苏派教育”特征分析

“苏派教育”特征分析“苏派教育”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特色教育,具有苏州特色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苏派教育体现了传统文化底蕴,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本文将从苏派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成果,以期更好地理解苏派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一、教育观念苏派教育的教育观念是其最核心的理念和灵魂。

在苏派教育中,有一种传统的儒家文化精神,强调德育为先,注重人的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在苏派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被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提倡“以德育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态度,形成了一套适合苏派教育的教育观念。

苏派教育良好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和教育尊重学生个性。

苏派教育注重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理解和尊重,强调在教育中体现人的个性差异和特点。

在学校的教育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孩子提供学习空间的宽广度。

苏派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着力打破教育的单一模式,注重个体教育。

二、教育模式苏派教育在教学环境和学校文化的塑造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苏派教育模式注重学校文化的营造,注重营造和谐、民主、和睦的校园氛围,注重学校文化的培养,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学生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苏派教育模式还注重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苏派教育遵循学科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红利的机会,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

三、教育成果苏派教育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苏派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苏式课堂”是指一种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为指导,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和教师个性化指导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改革,更是对当今教育体制的一种反思和探索。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成为了课堂的中心和主体。

那么,究竟什么是“苏式课堂”,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优势呢?让我们来看看“苏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以讲授知识、传授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受到限制。

而“苏式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堂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与学生进行更加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式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课堂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苏式课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式课堂”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

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积极向上、态度正确,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各种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式课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苏式课堂”是指苏联式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这种教育模式起源于苏联,并由苏联传入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期在中国被广泛推行。

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苏式课堂”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

苏式课堂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控制。

在课堂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教师通常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则被要求默写、死记硬背。

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强调纪律和秩序,学生不得进行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

而在教材内容上,苏式课堂偏重于单一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和实际操作的培养。

苏式课堂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全面性的教育。

教师以权威形式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够获得客观、系统的理论基础。

苏式课堂培养了许多学生的自律和纪律性,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苏式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化的知识面。

苏式课堂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性。

由于教师过于强调控制和纪律,学生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始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逐步推行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实践操作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苏式课堂”曾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行,“苏式课堂”逐渐被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今天的中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学习。

“苏派教育”特征分析

“苏派教育”特征分析

“苏派教育”特征分析
“苏派教育”是指以苏联教育模式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和自身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重视政治教育。

苏联教育模式中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苏派教育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在苏派教育中,政治教育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主导思想,它强调学生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传承国家文化,忠于祖国和人民。

二、注重集体主义教育。

苏派教育传承了苏联教育模式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强调个人应该为集体、为国家而奋斗。

在苏派教育中,集体主义精神是强调的重点,学生也受到了严格的纪律约束。

三、倡导劳动教育。

苏派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参加劳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难点。

这种体验有利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

四、强调理论学习。

在苏派教育中,理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强调文化传承。

在苏派教育中,文化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习中华文化,并且要学习世界各国文化,掌握多种语言。

六、重视科技创新。

在苏派教育中,科技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掌握科技知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苏派教育”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苏派教育模式可以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作者:沈媛媛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1期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沈媛媛【摘要】目前,“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又有了具体的内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语文课堂上的“生本”地位,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自学能力“生本”地位丰富实践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关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着力于打造“生本”课堂,并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从以上三点做出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转变一:提升自学能力1.注重日常积累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教师应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

如在小学低年段,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具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颜色的红彤彤、绿油油,五彩斑斓,表示数量多的一群群、一堆堆、成千上万;小学中年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吟诵记忆,“熟读谈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种自学不一定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教师可巧妙地将它转变为一种集体行为,比如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每周古诗推荐活动。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自学的同时也发展了表达、思维能力;在高年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读书摘记,丰富课外阅读,让语文底蕴更加深厚。

2.高效“前置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新”最重要的就是作好预习工作。

引导学生作好“前置学习”,教师应思考相应的对策。

“前置学习”的推进依然是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来展开的,低年段教师可以在朗读、写字上作指导;中年段在这个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段、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自主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难题,利用请教家长、网络等多种渠道;高年段可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学什么样的课文抓什么样的要素,在上课之前按照要素学习课文,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苏派教学 精彩课堂的基石——苏派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苏派教学 精彩课堂的基石——苏派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周刊苏派教学精彩课堂的基石—苏派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蒋克庭(江苏省太仓市沙西镇沙溪实验中学,江苏太仓215421)摘要:苏派教学就是以江苏地域为主要划分界限,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方法的统称。

苏派教学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真正提出苏派教学的不到10年的光景。

在这短短的几年来,产生了一大批苏派教学大师,苏派教学思想—生本教育、创新教 育、情感教育、发展为本等的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这些思想和理念与新课改密切相关。

文章论述课改形势下对苏派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关键词:高中英语;苏派教学法;英语教学;生态课堂苏派教学,自从南朝的《南学》、北宋的《苏湖教法》、顾宪 成的东林学派的“有用之学”、顾炎武的“经世之用”、清代的 “太谷学派”、民国时期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层次教学”等集历史上众家之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被推广到本世纪初,然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轰轰烈 烈推进了新课改,之后的多年,教育教学界研究课堂模式的变化,成为新世纪的开篇大作,到了 2010年,课改推进十年的背景下,苏派教学这一概念正式诞生。

苏派教学的主要理念与历史上各派别、各大家的理念和思想一脉相承,但更具体,更具有指导性,为课堂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下面,笔者结合苏派教学,谈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注重情境教学,构建“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李吉林老师作为苏派教学的代表,提出了“情境教育”,主张用艺术的手段和直观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

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有效课堂创建的基础,广大教师应善于基情应景、由境而引,让 学生情中启、境中发。

如在《Stand up for your health》的教学时,一个笑话、一 个爆料、一个幽默小故事,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与Reading的主题紧密联系;学习模块6 Unit 2的Reading时,考虑到学生对英语诗歌知之甚少,而对汉语古诗、自由体诗 倍感兴趣,此时,由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借助于雪莱的《西风颂》等引发学生对英语诗的兴趣,先从汉语诗词的欣赏,再给出英语诗,让学生对比欣赏,感悟英语诗歌的押韵和和谐,句式的灵活多变,也为Reading 的学习打下基础。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苏式课堂是指以苏联教育模式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模式是指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套教育理念和体系,它强调灌输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追求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社会主义意识的培养。

苏式课堂的核心特点是教师主导和集体主义教育。

在苏式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则被动接受。

教师通常通过讲课、提问、听写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则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节奏和要求。

集体主义教育是苏式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苏联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认为个人的利益应服从于集体的利益。

在苏式课堂中,学生要遵守纪律,服从教师和集体的安排,学习中强调团结合作,鼓励学生以集体的名义互相监督和批评。

苏式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意识。

苏联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以教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参与者为目标。

教师在课堂中注重灌输社会主义理念和思想,包括社会主义优越感、集体主义观念、劳动价值观等。

苏式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过于强调教师主导和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苏式课堂过于重视集体主义,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

苏式课堂也容易导致教师过度讲解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缺乏互动和探索的机会。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苏式课堂已经逐渐被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评价(7篇)

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评价(7篇)

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评价(必备7篇)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评价第1篇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工作以学校和教育处工作计划为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以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深化课堂教学讨论、促进老师专业进展为重点,改善教研方式,实现教研活动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为老师专业进展供应有效的引导、引领与服务,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同学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有序、长足的进展。

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一个简单总结:一、深入解读,整体把握,促进老师专业素养的进展为了促进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使校本教研更具活力与张力,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学期初,我们就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教材解读和课程把握本领培训活动。

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了《20XX―20XX学年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计划》,明确了语文老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学要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讨论要聚焦课堂教学突出问题;要连续重视课外阅读和“二次作文”等热点问题,并努力探究教学评价新模式。

大家还连续深入学习了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目标和资料”以及“教学提议”。

各班级备课组组长对本册教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读,使同组的每一位老师娴熟把握各单元的学问点和语言训练点,加强了老师把握学科课程的本领,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素养。

二、创新教研形式,提高老师教学本领和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启程,从解决同学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教学的问题这些角度启程,连续围绕“指向运用的阅读教学资料研制与实施”这一小而实的教研主题进行教学讨论。

我们组围绕主题,努力探求大处着眼,小处动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进取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围绕《美丽的丹顶鹤》进行课例讨论和课堂察看;围绕《雾凇》《厄运打不垮的命运》进行同题异构;围绕《钱学森》进行一课多磨;围绕“写好说话句”进行写作引导交流,围绕字理教学主题进行优秀录像课观摩等等。

每次活动,我们都组织老师在活动前“有备而来”,在研讨中“全心投入”,活动后“屡次反思”,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走进人间天堂,徜徉苏式课堂

走进人间天堂,徜徉苏式课堂

走进人间天堂,徜徉苏式课堂——铜仁市学科教研员赴苏州培训杨前江时间的沙,虽然掩没了我的“青葱”岁月,我却抓住生命的线编织了一串风铃,悬挂在教育的屋檐上,在课改的潮起潮落中奏响每一个用心血凝炼的音符,谱成中华民族的教育梦。

为了使自己的音调高八度,我跟随市教科研队伍徜徉“苏式课堂”,在“苏式教育”的旋律中聆听教育的天籁之音,震撼于教育和弦中跌宕起伏的颤音、重音、滑音、休止符、延长号……莫道神女不痴情,且听万山风铃声。

一、萦绕在宫弦上的“颤音”我们的教育似困在茧中的蛹,期待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却“作茧自缚”不能自拔。

我们缺少气吞山河的重音,痴迷于中气不足的颤音,激荡在宫弦上的总是:资金不足,场地不足,设备不足,师资不足,经验不足,时间不足……。

面对困境,我们习惯了等、要、闹,甚至在不作为、乱作为中自得其乐。

其实,资金不足可以赚,场地不足可以建,设备不足可以购,师资不足可以聘,经验不足可以练……但是,如果,我们有亡羊补牢之心,却无“补”的行动;有夸父逐日之志,却无“逐”的勇气;有弯道超车的雄心,却无“超车”的技能;有后发赶超的机遇,却无“赶超”的动力。

并且习惯已成自然。

那么,萦绕在耳边的就是“教育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游离课堂外,教师迷惘讲台前”的颤音。

我们需要充满正能量的教育重音。

二、激荡在商弦上的“重音”当我们走进苏式课堂,才蓦然发现,他们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浸润下,饱含深邃的文化内涵。

他们传承与创新齐飞,幽默与睿智并存,就如同一首充满生命魅力的古典音乐,在流泻而出的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令人荡气回肠的教育重音:似高山、像流水、如丝竹、若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

1、要做“顶天立地”的教研员。

顶天:教研员是中国教育上的独特风景。

要做到“教研必须研教”。

就是在研教育的提前下研教学,达到“茶亦醉人何必酒”的境界;就是在研教学的过程中研教育,体现“书能香我无须花”的追求。

立地:教研员工作必须接地气。

要做好“四点”:落脚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解决基层教师的实际需求)、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课改”的理念得以较好地落实)、切入点(不断改进教研模式、教研方法和手段,促进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生长点(对打造教研精品的执着追求,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教研质量)。

苏式课堂,教育应有的模样

苏式课堂,教育应有的模样

苏式课堂,教育应有的模样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 孟文荣一、授人以渔,苏式课堂教学的人文魅力记得我第一次备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时的感动与震撼。

因为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它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历过非典时期的成年人,我深刻明白非典的危害,更能理解这种献身的坚持与伟大。

然而我发现在我布置学生初步预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谈谈你心目中的医生或者你对医生的认知时,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对这个职业有明显的认知。

我进而想到,在很多次教学中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如五年级上的《艾滋病小斗士》一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小恩科西的命运抱以同情,能够感知小恩科西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如果你遇到了一个艾滋病孩子,你会怎么做?不少孩子依然选择离得远远的,对艾滋病人缺少最基本的尊重与人文关怀,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就很难达成。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教学的功力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下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关。

比如《小露珠》所透露出的奉献精神,《哪吒闹海》所折射的锄强扶弱的优良品性,《掌声》给予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极其深邃的。

语文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必不可少,但是某些教师为了取得显而易见的教学成果,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将有灵有魂、血肉丰满的人文色彩很浓的教学文本解读成枯燥无味、鸡零狗碎的应试教材,把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文变成肢解成应试教育的素材,而“苏式课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渗透,当然,这种渗透并非是单纯的人文思想的灌输,而是指人文性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体现,是一种和谐的融合,而不是牵强附会。

特别是小学生还不具备领悟作品的能力,枯燥的文本解读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和不满,我以为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应当是文学文本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多角度的解读才是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去关注的角度。

“苏派”与课堂转型——以语文教学为例

“苏派”与课堂转型——以语文教学为例
我 们 的 好 朋友 ” 主题 阅读 活 动 , 后 学 生 争先 恐后 上 前 阻 之 止“ 猎人 ” 鸟 , 次劝说 变得 有 理 有据 。 猎人 ” 态 度也 打 这 “ 的
由 满不 在乎 到 理 屈 词 穷 , 堂 气氛 达 到 了高 潮 。 课
反思 :
那么, 语文教学 的第三条路在 ̄ ?“ I UL 苏派 ” 实践应
答 了课 标 “ 文 课 程 是 一 门学 习语 言 文 字 运 用 的综 合 语 性、 实践 性 课 程 ” 一 新 定 位 , 文 教 学 的 目标 不 在 “ ” 这 语 懂 上 , 在 “ ” 。 言语 运 用 ” 一 个 整 合 的 概 念 , 既包 而 会 上 “ 是 它 括 说 、 的运 用 , 包 括 听 、 的 运 用 ; 包 括 实 用 的 语 写 也 读 既
语修逻文 ” 演绎成 了“ 八字宪法 ” 一切 为了应试 。—— ,
以“ 用 ” 基 本 目标 的 “ 文 ” 离 了语 文 教 学 的终 极 实 为 语 背
关怀 。
语 文 又 不 能 以 “ 学 家 ” 眼光 去看 待 , 学 欣 赏 成 文 的 文 了语 文 课 的 全 部 内 容 ,弱 化 了语 言 的基 本 训 练 ,工 具 ” “ 目标 被 悬 空 。— — 这 种 以 “ 美 ” 基 本 目标 的 “ 文 ” 审 为 语 也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以于 老 师 为 代 表 的 课 堂 是 “ 用 ” 语 的课 堂 . 从 言 语 是 运 用角 度 而 设 计 的课 堂 。在 这 个 案 例 中 ,打 鸟 ” 境 的 “ 语
文运用 , 也包 括审美 的语文运用 。 足“ 之根本 。 立 言” 着眼 “ ” 用 之动力 , 翘望 “ ” 人 之发展 。 这是 “ 言语 运用 型” 的课

苏式体育课堂的“大树构造”

苏式体育课堂的“大树构造”

苏式体育课堂的“大树构造”作者:王智浩来源:《江苏教育》2017年第01期【摘要】苏式课堂是苏州教育独具地域特色的代名词,具有精致、灵动、开放、质朴的特点。

如果将苏式体育课堂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它的根茎就是课程内容,枝干是灵动多变的教学方式,花朵是精致美丽的课堂呈现方式,果实是高效实际的教学效果,它们合力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苏式课堂;核心素养;体育;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46-03【作者简介】王智浩,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8)教师,二级教师。

近年来,苏州市正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苏式课堂”,苏式课堂具有精致、灵动、开放、质朴等特点,注重吸收各种教育理念、理论中的积极因素。

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体育学者于秀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体育认知、体育行为和体质技能”三大类,其中体育认知细化为体育知识和体育意识两方面;体育行为包括运动参与、锻炼习惯和体育道德三个方面;体质技能包括体质水平和运动技能两方面。

下文,笔者谈谈如何在苏式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苏式体育课堂的根茎——课程内容兼容并蓄在苏式体育课堂中,我们选择的体育项目既有新的也有老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同时苏式体育课堂鼓励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内容,并找出最适合学生的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1.选择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

如何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跑步项目?很多人会觉得跑步有什么好学的,每个人都会跑,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大学中仍然有跑步的内容。

这就启发我们要制订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征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投掷教学中,先是原地正面投掷,然后到侧向投掷,再到上一步侧向投掷,最后到助跑侧向投掷。

苏式体育课堂应传授教材中的经典知识,介绍各种运动技术的最基础的内容。

2.选择国家推行的重点体育项目。

在我国,足球运动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苏式课堂是指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叫“集体主义教育模式”或“群众性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基于社会主义思想,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注
重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苏式课堂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创造性思维。


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助手。

学生被视为自主学习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学习的角色。

由于强调合作和团队建设,
苏式课堂经常利用小组活动、集体研究和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苏式课堂还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社会性。

教育内容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还包
含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具
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公民。

苏式课堂的实践成果在当时得到了良好的评价,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模式,受
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但随着苏联国内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这种教
育模式也渐渐失去了影响力。

现代教育中苏式课堂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这种教育模式的
精神内核已经成为了当下许多优秀教育模式的基础,如惠普式教育和同校不同学等教育模
式就都基于苏式课堂的精神框架。

总的来说,苏式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调课程的实
用和社会性,注重师生互动和合作精神。

这种教育模式的基本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革命。

“自能”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苏式”力量

“自能”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苏式”力量

“自能”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苏式”力量钱晓雯【摘要】“自能”课堂既有“苏式”课堂的细腻从容、缜密精巧,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本”的育人观.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是达成“自能”发展目标的关键,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与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自能”课堂;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苏式”课堂【作者】钱晓雯【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 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叶圣陶先生是从“苏式”课堂走出去的教育家,可以说,他既是“苏式”教育的创始人,又是“苏式”教育品牌举足轻重的“代言人”。

基于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我校提出进行构建小学“自能”课堂的实践研究,这是对落实“苏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主动探索,也是对构建“苏式”课堂的积极回应。

一、寻味“自能”课堂“自能”课堂传承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把促进学生“自能”发展作为教育的本质诉求,以师生“自能”发展的同构共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愿景。

因此,“自能”课堂别有一番寻味。

1.“苏式”味叶圣陶先生说过:“不需要教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

”“自能”课堂注重启发,所以教师需要“温婉地示弱”“智慧地后退”,这样以退为进自有“苏式”课堂的细腻从容。

谈及教师怎样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叶圣陶先生说过“如若没有一定的功底或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你这个‘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是会时时处处出洋相的”。

“自能”课堂关注细节,所以教师应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运用准确的教学语言,这样精雕细琢自有“苏式”课堂的缜密精巧。

2.“素养”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主张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育人观。

“自能”课堂的教育目标,即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主动境界,培养出能够依靠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精干”之才。

课堂创造的所有精彩皆源于对学生的深爱r——苏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评析

课堂创造的所有精彩皆源于对学生的深爱r——苏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评析

课堂创造的所有精彩皆源于对学生的深爱r——苏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评析李如密【摘要】学校的课堂就是教师教学艺术创造的舞台,苏派名师们在这个舞台上创造了大量堪称经典的教学艺术案例:如精神"饱满"的表演——示范的艺术、欣慰学生的独立发现——激励的艺术、渗透并激发学生的情感——融情的艺术、生活情境的拓展与转化——创境的艺术、会心一笑的善意——幽默的艺术、巧妙的角色对话——游戏的艺术、统筹优化的教学决策——设计的艺术、巧妙设置激思的疑点——开智的艺术等.苏派名师教学艺术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堂创造的所有精彩皆源于对学生的深爱.【期刊名称】《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苏派名师;教学艺术;课堂创造【作者】李如密【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7近年来,“苏派教育”业已得到各方关注,相关研究也开始走向自觉。

那么,今后怎样才能更好地深化苏派教育的认识、促进苏派教育的实践呢?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开掘其思想宝矿,扩散其艺术魅力,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来思考和追求,从而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

对于一线教师,直接说苏派教育多少有点笼统和陌生感,但若是说苏派教学就具体和亲切多了;直接说苏派教学理念目前尚难达成共识,但若是说苏派教学名师就不会引发太多异议;若是再说到他们的课堂教学及其艺术,那就足以称得上有目共睹、令人赞叹了。

苏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创造了丰富的案例成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提炼升华。

一、精神“饱满”的表演——示范的艺术教学其实远不止讲课那样简单,它是教师集自身德才学识进行的综合艺术表演。

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内涵丰富、魅力照人的艺术品。

知名特级教师斯霞,因为课堂教学艺术的高超精湛,被誉为“讲台上的梅兰芳”。

有一次她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时,学生们对“饱满”一词理解不深,经老师多次启发后,学生们不是回答“麦子长得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饱满”。

范仲淹苏湖教学法

范仲淹苏湖教学法

范仲淹苏湖教学法范仲淹素有“二十四孝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苏州教学期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被称为“苏湖教学法”。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一、苏湖教学法的特点1.注重实践教学苏湖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教学,这是由范仲淹本人的教学理念决定的。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靠记忆。

因此,他在教学中经常将学生带到田野、山林、河流等自然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并了解自然。

2.倡导师生互动在苏湖教学法中,师生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范仲淹认为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最终的学习效果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和思考。

因此,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3.注重情感教育苏湖教学法不止是一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情感教育。

范仲淹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常常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引用古代名人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苏湖教学法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苏湖教学法强调实践教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感受自然和社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湖教学法注重情感教育,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述故事和启发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3.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苏湖教学法倡导师生互动,这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通过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同时也能够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苏湖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倡导师生互动、注重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

它的采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在今天的教育中,苏湖教学法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什么是“苏式课堂”
“苏式课堂”是指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实行的一种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

苏联在这一时期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这就形成了苏式课堂。

苏式课堂的主要特点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在苏式课堂中,政治思想课是重要的课程,学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了解社会主义的优势,拥护共产主义。

苏式课堂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生产技能。

学生需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农田劳动、工厂实习等,通过劳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用手工作的能力。

苏式课堂注重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团结协作,互助友爱”。

学生在课堂上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形成集体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苏式课堂也有一些弊端。

由于过分强调政治教育,学生的思维往往受到限制,缺乏创造性思维。

苏联的教育体制也存在严重的行政化问题,教师缺乏教学自主权,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苏式课堂”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推行的一种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

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需要指出的是,苏式课堂是苏联的特色,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有所差异,不能简单照搬苏式课堂,应充分考虑本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题 情 境 探 计究
苏式课堂的二中样式
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2016.非
苏式课堂是基于一般课堂教学,但又不同于一般课堂,在实践中能彰显 和凸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苏式课堂并不是新生事物,不是新课堂模式的重建和再造,它是对课堂 教学的改良、优化和提升。 苏式课堂植根于课堂,是多样化课堂形态的合称,不是某一种课堂形式 的专用标签,它贴近学校、教师和日常教学实践。
特色五
苏州历来胸怀开阔,兼容并蓄,不守 旧,敢创新,苏州已经成为国际化大城市。 作为苏式课堂理应秉承苏州城市精神, 课堂应是开放、前卫、生动、活泼,请进 来、走出去成为常态,让学生放眼世界, 心系全球,主动与国际接轨。
苏式课堂特色六:凸现成长豪气
苏式课堂是生本课堂,每位学生可以自由想象,独 立思考,各抒己见,开拓创新,潜能迸发,体验生命成 长的律动。 苏式课堂又是教师的生命之旅,教师在与学生思想 交锋、情感交融中成长自我,继而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 风格和特色。
基本特征一:课堂教学探究化
01
探究出真知,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探究学习,深 度学习,鼓励学生发现、发明、创造。教师要改 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课堂“把持者”,教学的“垄 断者”,话语的“霸权者”的角色,从台上走到 台下,从台前走向幕后,从演员变成导演。从原 来的不厌其烦地把观点、原理、结论直接告知学 生,拱手交给学生,让学生拿来,转变到由学生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基本特征四:情境教学主题化
04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个情境之中, 整堂课以一个主题情境为核心串联并统领课堂教学。这样的 教学摈弃了“多例”教学繁琐不清的弊端,学生在主题情境 的引导下,由浅入深,步步探究,一个主题情境解决了众多 问题,少而精,精而有效。主题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避免了 一般情境教学中情境太多、情境太杂、情境太浅、情境无序 的弊端。
苏式课堂特色四:凸现灵动大气
特色四
苏州作为江南水乡,既有山的沉稳, 又有水的灵动,如此有山有水的江南福地 养育了苏州人的灵动和大气。太湖之水灵 动的秉性,形成了苏南人民相对温和、谦 逊、内敛、细腻的群体性格和旨趣。 作为苏式课堂理应注重课堂生成,追 求课堂艺术,提高课堂效益。
苏式课堂特色五:凸现开放底气
基本特征五:主题教学生活化
05
教师在选择主题情境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 学习、生活密切相连,这样才能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缩短 教材与学生的距离。生活化情境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 讲,才能谈得真切,思得深刻,讲得到位。可以是选择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以“过来人”的身份融入教学之中;可以是学 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可以选 择学生身边的具体情境;可以是社会上的热点新闻,热门话题; 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唯有在教学中注入学生生活的内 容和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真正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在生活中 体验。
1
凸现文化底气
2
凸现书香风气
凸现精致秀气 凸现灵动大气 凸现开放底气 凸现成长豪气
3
4
5 6
苏式课堂和而不同,不同的教学主张,不同的教学流派,不同的教学 风格,共同构建了苏式课堂的新境界,打造了苏式课堂的新高地。
关键词 2
什么是主题情境探究? 主题情境探究:师生为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从学 科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由某一主题贯穿课堂 教学始终的“整体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各子情境围绕主 题展开,环环相扣,并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形成 探究链,巧妙地将教材知识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在合作探 究中获取新知。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学程序的流 畅性, 情境内容的悬念性,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脉络,提 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使课堂成为一个过 渡自然、一脉相承、一气呵成的篇章,自然、朴实、灵动、 流畅。
基本特征二:探究教学问题化
02
问题是主线、问题是引线、问题是导线。组织学生探究学 习时,必须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不 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看法,生成新的思维。问题的产生 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课堂即时生成的;可以是课前布 置的,也可以是当堂布置;可以是教师布置,也可以师生共同 设置,最好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总之,在组织学生开展 课堂探究时,必须要以问题为媒,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问 题开展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得知识,明白道理, 提升能力,养成习惯。
基本特征三:问题教学情境化
03
盐溶于汤,才能被愉快地接收和吸收,问题需溶于情境之中,才能 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去探究和解决,并且乐此不 疲,润物无声。问题的创设必须以一定的情境为背景,通过配以合适 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当然,情境的创设可以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借助直观的音像呈现具体的故事情节、 案例发展;也可以实物演示,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直观而形象地展现; 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电影等手段创设情境。教师巧妙地依 托教学情境,将问题揉入到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边学习教材,边阅读 情境,边思考和解决问题,借助情境让课堂生动活泼。
苏式课堂是在苏州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蕴含苏派教育本质内涵的一种富有 个性的表达。苏式教育是山水文化,具有水的灵性,山的沉稳,睿智又不过分 张扬,进取又不过分功利,细微又不失去自然之趣,典雅又不流于清淡,是从 本质上透出来的风格。
苏式课堂特色一:凸现文化底气
特色一
苏州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苏 绣、昆曲、评弹等,处处散发着吴文化 深厚凝重的文化气息。 作为苏式课堂理应继承优秀的文化传 统,课堂教学时时洋溢和凸现厚重的文 化底气和才气,深深地烙上苏州独特的 文化气质。
苏式课堂特色二 :凸现书香风气
特色二
苏州人才辈出,范仲淹、叶圣陶等一 大批先贤为我们树立了读书学习的良好典 范。 作为苏式课堂理应书声琅琅,书香味 十足,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会学,学 生在书的海洋中尽情地自主悦读,让阅读 习惯蔚然成风,打造书香校园。
苏式课堂特色三:凸现精致秀气
特色三
苏州园林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精致、独特、典雅,成了苏州的一张 名片,如此美轮美奂的精品建筑,让 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作为苏式课堂理应崇尚精讲精练, 简约但不简单,使学生的潜能最大化 地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