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及其开发

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及其开发饮食文化是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
布依族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受到居住地降水、地形、光热、土质等影响,形成了布依族地区特有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以稻米、玉米、小麦、高粱、薯类为主,辅食以各种蔬菜和肉为主。
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尤其喜爱野味、糯食、酸辣、酒等。
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坡桑寨为例进行探析,围绕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进行阐述,并对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1、坡桑寨概况坡桑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德卧镇东北部,距兴义市约37 km。
坡桑寨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光热条件较好。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在400 m~1 400 m之间,常年平均气温在15 ℃左右,无霜期较长,土地肥沃,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
坡桑寨地处山区偏远地带,与外界交流较少,保存了大量的布依族传统饮食习俗。
这里居住着126户居民,其中,有117户布依族,9户汉族,是一个古老而典型的布依族村寨。
坡桑寨特殊的地理位置、温和的气候和充足的水热资源影响着其饮食文化的构成。
坡桑寨农作物产量丰富,各类农作物的生产为坡桑寨创造特色传统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坡桑寨有各种各样的野食美味、色彩鲜艳的花色糯米饭、美味香醇的糖酒等。
饮食文化作为风俗文化习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坡桑寨布依族传统物质文化生活的有力体现。
2、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坡桑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为饮食文化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坡桑寨布依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一套具有民族性质特色的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如独领风骚的野味文化、芳香四溢的糯食文化、回味无穷的酸辣文化、美味多滋的瓜薯文化、纯净透明的酒文化。
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坡桑寨居民生活中一幅美丽图画,给布依族传统饮食特色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2.1 野味野味是坡桑寨布依族饮食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的一类食物,它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意义探析

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意义探析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是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盘县池东镇传统的祭祀活动。
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当地布依族群众将羊肉、竹筒饭、青菜、酒等供奉在祭坛上,祭祀先人神灵,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此外,饮食也是盘州羊场七月半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意义。
首先,它体现了布依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族有“三土”文化,即土地、土司、土家。
盘州羊场位于土地、土司和土家三者的交汇处,因此地方文化与布依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七月半“饮食”作为盘州羊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布依族丰富的饮食文化。
其次,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展现了布依族的祭祀信仰。
羊肉被供奉在祭坛上,象征着布依族祖先们的灵魂。
同时,竹筒饭、青菜也被供奉在祭坛上,以表达对彼此的感恩之情。
布依族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进行祭祀,这种信仰贯穿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
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活动是对祭祀信仰的一次体现和延续。
再次,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呈现了布依族社会的交往情感。
饮食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活动中,布依族人们在竹筒饭、青菜、酒等中品味着彼此的友谊与亲情,表达着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
人们在七月半饮食活动中分享欢乐、感受亲情和友情,表达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综上所述,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是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和祭祀信仰的体现,也是布依族社会交往情感的展现。
对于当地群众而言,这种传统文化是他们对先人表达敬仰和感恩的方式,也是建立彼此情感联系,推进文化传承的途径之一。
因此,保护和传承盘州羊场七月半“饮食”文化,对于弘扬布依族文化、推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这些传统文化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布依族的传统节日1、花山节花山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五日之间举行。
花山节是布依族人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花山上祭祀神灵,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非常热闹。
2、龙船节龙船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日之间举行。
龙船节是纪念古代抗击外敌的英雄伍子胥的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河流或湖泊上划龙船,同时还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
3、八月会八月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八月会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传统的婚嫁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还会在晚上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二、布依族的传统风俗1、布依族的服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男女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子一般穿着长袍和裤子,头戴斗笠或圆帽,腰间系着腰带;女子则穿着长衣和长裙,头戴花环或发饰,手戴银饰,脚穿布鞋或草鞋。
布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2、布依族的婚俗布依族的婚俗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布依族的男女在婚前会进行长达一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以确保彼此的感情。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先到新娘家中行礼,向新娘的父母表达敬意,并领取新娘。
之后,新郎和新娘要到祖先的祠堂中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最后,新婚夫妇要在家中进行庆祝,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悦。
3、布依族的饮食布依族的饮食以米饭、玉米、薯类等为主,以糯米饭和酸菜为特色。
布依族人民喜欢吃辣,因此辣椒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罗平布依族饮食文化

情 奔 放 ,存 喝 酒 吃 肉的 过程 中 ,布 依男 人 会热 情 邀 请 你 猜 拳 行 令 ,也 会 为 你 唱 《 迎 客 歌 》 、 《敬 酒 歌 》。随 着 旅 游产 业 的 不断 崛 起 。吃全 锅 汤 也 不必
非 要等 到 三 月 三 不可 ,布 依人 很聪 明 ,善 于 把他 们
片等。日
( 责 任编 辑 赵芳 )
调 料 ,做 成 丸 子投 入 滚 油炸 酥 保 存 ,食 用 时 待水 开
的 独特 传 统 转 化为 经 济 优 势 ,到 罗 平可 以 随 时 吃到 鲜 美 滋嫩 的全 锅汤 。
: 柏 烟雾 布依人的腌肉与其他 民族截然不
同,美昧 得益于他们腌肉的方法不同,他们是把鲜
肉擦 上 少 许盐 和 作 料 后 ,挂 在 柴 火 上面 熏 烤 ,尤 以 松 柏 树 枝 柴火 熏 烤 最 佳 。鲜 肉烤 干 的 同时 ,各 种 作
I
今 日民族 /荟 萃 C o l f e c  ̄ - i o n
罗平 布 依 族 饮 食 文化
文 - 图/ 杨 永 毕
布 依 族 的饮 食 文 化 丰富 多 彩 。他 们 对吃 特 别讲 究 也 善于 钻 研 。富 于 特 色的 菜 有花 米 饭 、酸 笋 、烟 熏 肉 、干 酸菜 等布 依特色 菜 。 : 芝 饭 花 米饭 是布依 人的 专利 ,将糯 米 饭染得 色 彩鲜 № 、五彩 斑 斓 ,并 由此赋 予 米 饭 无尽 的 诗情
干 酸菜 千酸菜主要盛行于九龙河流域 … 炯 ,它的 它的 矿
画 意和 浪 漫 情调 。花 米饭 的 制作 过 程 非 常复 杂 ,首
先 耍 选择 上 好 的糯 米 淘净 晾 千 ,同时 到 山里 采 摘 各 种 有利 于 身 体的 植 物 花和 叶 熬 成红 、黄 、蓝 、橙 、 黑 等颜 色 ,之后 将 洗 净 的糯 米 分别 浸 泡 于各 类 植 物 染 料 中 ,待 各种 鲜 艳 的 色彩 已深深 地 浸 透米 质 ,米 的 颜 色 已彻 底改 变 ,就放 到 甑 子里 蒸 熟 。此 时 ,鲜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布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喜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平常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布依族男人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饰、项圈等细软。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总结精选(1):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民族禁忌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布依族送礼务必送双数。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
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以前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

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布依族文化从遥远的古代发展至今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民族禁忌。
那么,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布依族的禁忌习俗,日常生活禁忌青年人不许在老人面前翘脚;红事忌穿白衣、包白帕;新婚媳妇忌在公公和伯伯面前洗脚;忌在家里煮蛇肉吃;小孩忌吃鸡爪、鸡胃,以免写字手发抖、脑子愚笨;出门做生意,出门前忌打破碗和眼皮跳,出门后忌见妇女梳头,忌遇妇女挑空桶,认为这些都是失利的先兆,若遇挑柴人或听见喜鹊叫,则认为是吉利的兆头;忌母猪一窝生两仔,狗丁胎生独仔;忌酉时鸡叫、戍时牛啤,认为这些会给人或家畜带来灾难或损失;吃饭忌吹热饭,认为这样家中粮食会自己飞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禁忌己日渐淡漠。
对鬼神的崇拜布依族崇拜多神,源于远古,不乏史载。
古代布依人认为有一种强大的威力在支配一切(包括祸福生死),把这种威力称之为神。
认为:石有石神,树有树神,水有水神,家有家神,门有门神……总之,万物皆有神在支配。
为保平安,求得幸福,就向神供祭,祈求于神。
布依人还认为人死灵魂不灭,就成了“鬼”。
于是,家鬼、野鬼、凶鬼、大鬼、小鬼…诸多鬼怪潜入人们意识之中。
相信鬼神能给人以“预兆”,认为喜鹊报喜,乌鸦报忧,猫头鹰、黄鹿叫,都是不祥之兆。
相信生辰八字龙脉风水。
故布依族村寨,寨寨立山神、土地庙,寨子内外,有诸多神树、神石、神仙洞。
户户立家神、门神、祭灶神。
一年四季逢节、疾病、受灾,都要敬神、驱鬼。
对鬼神崇拜;至今还存在。
敬神祭鬼方式布依人信“摩”,敬神驱鬼一般请“摩师”举行。
其方式主要有推算查鬼神,叫魂、抹米看蛋、打挂、打保福、看鸡挂、送神、送鬼、找保爷、搭花桥、立指路碑、扫火眼、丢草结等等。
布依族地区送神、送鬼名目秀多,耗资巨大,长期束缚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解放后,人民思想觉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上述活动逐步减少。
布依族的禁忌习俗——农事禁忌撤秧时节忌放风笨,伯秧子长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结插于田地中,可免庄稼受秋风;秋收季节,忌坐门砍,以免阻碍纸马驮谷进屋;开春第一次春雷,吃“挡雷粑”,可免雷击。
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概论

一
、
概 况
( 一) 历史概况
布( 一) 狗 肉文化 明朝李 时珍在《 本草纲 目》 上记载 : 狗肉 , 性温 ,
味甘 , 归脾 、 肾、 胃经 , 有温补脾 胃、 补 肾助阳 、 壮 力
【 收稿 日期】2 0 1 6 — 0 4 — 2 O 【 网 络 出版 】h t t p : / / w w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4 5 . 1 2 6 8 . C . 2 0 1 7 0 2 0 8 . 1 0 2 6 . 0 1 0 . h t ml 【 作者简介】聂相珍 ( 1 9 9 1 一 ) , 女, 贵州黔南人 , 扬 州大学旅游烹 饪学 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食 物成分与人体健康 的研究 ; 申丽媛 ( 1 9 9 2 一 ) , 女, 山西晋城人 , 扬 州大学旅游烹饪学 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事食 物成分与人体健康 的研究 。
( 1 ) 自然 因素
气、 补血脉 、 降血压 、 祛风湿等功效。布依族 自古有 喜食 狗 肉 的习惯 , 狗 作 为布 依 族 的食 用 家 畜 早 有 记 载, 如《 逸周 书》 载:“ 正南 、 瓯、 桂国、 损子 、 产里 、 百 濮, 请 以珠 玑 、 玳瑁 、 短 狗为 献 。” 1 . 食 狗肉的传统形式
o
聂 相珍 , 等
黔 南布依 族饮 食 文化概 论 代 表性 的特 色文 化之 一 。布依族 人 喜食糯 米 , 有“ 无 糯不过节” “ 无糯不成礼 ” 之说 , 他们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历 史 进 程 中逐 渐 形 成 了古 老而 极 具 特 色 的稻作文 化。 糯食 文化的的形成受很多 因素的影响 。
布依族礼仪风俗

布依族礼仪风俗布依族礼仪风俗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
家庭布依族家庭是父系家长制。
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如家长去世,由长子继承。
男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
族中纠纷,可自依理调解,勿须上诉官府。
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果再嫁就不能继续享受。
家庭结构有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人口较多的人家,儿子成婚后则分家别居。
建国前有的地区分家时,家中的财产必须先留父母的“养老田”和未嫁姊妹的“姑娘田”,其余田地、房产按子均分。
绝嗣人家,财产则由房族继承。
分家后,父母大多跟随最小的儿子,以便帮助照料家务,有的也乐意和自己喜爱的儿子一起居住。
父母对儿女抚养、教育的义务,儿子对父母有赡养、安葬的职责,这是布依族的传统习惯。
婚姻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建国前,婚姻的缔结几乎全由父母包办,很少有婚姻自由。
由于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习俗,往往订婚较早,有些在幼儿时就订下婚约,俗称“背带亲”。
大多在十三四至十七八岁,也有十一二岁就举行结婚礼仪。
因年龄太小,一般由族中伴娘相陪到男家拜祖后,住两三天即返回娘家。
酒期由伴娘陪着同吃同住。
婚后回门一去数年,直到长至十七八岁,在农忙季节或婚丧喜事进,才由夫家姐妹接来帮忙,夫妻开始同居,如此往返,居住时间越来越长,最后长期住在夫家。
婚姻缔结,一般分为“开口亲”、“杀鸡礼”“订亲”、“结婚”等四个过程。
先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若获得同意,便带些礼物去“合八字”,谓之“开口亲”;第二次由男方带鸡、酒、糖等礼物送到女家,女方请来亲友祝贺。
为什么布依族喜欢用鸭头鸭脚待客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布依族喜欢用鸭头鸭脚待客原因是什么布依族不可错过的七道菜, 民以食为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受到生活环境及风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对于布依族用鸭头鸭脚待客,你会想要知道原因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依族喜欢用鸭头鸭脚待客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布依族喜欢用鸭头鸭脚待客的原因布依族人民非常热情好客。
谁的家里来了客人,特别是远地而来的客人,他们会感到十分高兴。
等客人刚一迈进门,主人就先为客人送上枕头二块粑,这是什么呀?这可不是睡觉用的枕头,它是用大米做成的一种很好吃的点心。
因为它的样子像枕头,所以才起了这个名字。
吃完了枕头二块粑以后,主人才会为客人摆上一桌好菜、好酒,请客人吃饭。
虽然餐桌上摆的又是鸡鸭鱼肉’又是山珍海味’还有一些好吃的家常菜,可主人却并不先请客人尝,他们总是先把一只大鸭头和一只大鸭脚敬献给客人,请你先品尝。
作为客人出于礼貌,也一定要先把这鸭头和鸭脚全吃下去以后,才能再去吃别的菜呢。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布依族人的一种传统的招待客人的习惯。
他们觉得,客人如果不吃鸭头鸭脚’就表示客人看不起他们,他们一定会生气的。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
布依族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
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
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
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风味独特,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匀黄焖狗肉”、“册亨狗肉全席”等。
豆类制品主要有豆豉、豆腐、血豆腐等。
辣椒、酸菜、酸汤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
布依人家户户皆能酿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烧酒。
一些地方还制作糯米烧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颇有特色。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用以款待贵客。
刺藜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布依族的节日习俗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酒文化 布依族的米酒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布依族酒文化布依族的米酒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布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一个民族。
在布依族中,酒是招待宾客必不可少的东西。
每到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互串门的时候,总免不了用酒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欢迎与祝福。
那么,下面随我一起来看一下布依族文化吧!一、布依族米酒的历史沿革中国酿造酒的历史悠久,夏商周时代,就出现了民间酿造酒的行业,从以下传说得到证实。
一是杜康酿酒。
传说认为酿酒始于夏朝时代的杜康,《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二是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
三是酒与天地同时。
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
以上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实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
布依族善于学习汉文化,据《布依族百年实录》记载:早在远古时候,居住在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先民族就向汉族学习酿造酒的技艺,就会上山采来百草根做成酒曲,利用天然的泉水用米酿成米酒用来驱风祛寒、避邪除疫,庆祝丰收。
二、布依族米酒文化内涵(一)布依族米酒酿造的传统工艺1、酒曲(土酒药)制作。
(1)原料配方:分母料和子料两类。
母料:将小麦麸(也可用高粱、红稗)、巴地香、巴岩香、辣椒、胡椒、血藤、山药、芭蕉、丝麻、对脚连、饭豆、黄豆等十二味植物分别晒干,碾碎成粉末待用。
子料:将在山野间采集的野山菊、金钢果、四块瓦、五加皮、千斤拔、牛藤、葛根藤、香樟果、野甜果、黄泡杆等十二味植物按比例兑水,熬制成汤状。
(2)酒曲(土酒药)加工。
一是原料配方,取适当母料与子料搭配,搅拌均匀,然后揉成鸡蛋大小的球状小面团。
通常,母料中巴地香、巴岩香、麦麸用量按1:2:10的比例参与使用。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布依族的农户家里,他们有哪些饮食文化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布依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一、饭食土家族人的饮食,多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铁三脚架上煮熟,只包有红白喜事,人客众多的时候,才在灶房煮大锅饭,或用杉木甄子蒸饭。
饭食品种很多,有大米饭、包谷饭、小米饭、或大米拦谷的“两合饭”,或大米加多种杂粮,俗有“三合”、“四合”之称。
如大米、苞谷、绿豆拌合煮的“三合饭”,煮制得法,色、鲜、味俱佳,老少皆宜。
土家族地区,多产红薯、洋芋(马铃薯),土家族人常吃大米和洋芋或大米、苞谷米和红薯煮饭,吃起来,既香又甜,别有风味。
三伏天,土家族人喜食大米拦绿豆煮稀饭,色淡绿,浓而香,既能散热,又可清心。
土家族人在过年时,将各种菜肴备办后,拌合糯米粉或糯小米,用甄子蒸“合饭”。
春社时,将腊肉切成颗粒,与糯米、蒿草拌合,煮成“社饭”。
二、饮料土家族山寨泉水较多,凡有住人的村寨和农业生产的地方以及要道旁,均有大小山泉井水。
由于山泉比较清洁。
杂物极少,且冬温夏凉,土家族人喜欢饮用。
从而,使土家族山寨的人们养成了一种喝生水的习惯,山泉井水也就成了土家族人的主要饮用水。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以山泉水为主要原料,制作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各种饮料。
其中,除酒类以外,主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茶水,即用土家族山寨制作的青茶叶冲开水喝,有些地方还有冷水(即生水)泡茶水的习惯,故有“冷水泡茶慢慢浓”的歌句;二是油茶汤,即将青茶叶拦苞谷籽或黄豆籽,加少许芝麻,用锅炒香熟,酌上油、盐、水,把水烧开之后再放些炒米,喝起来香、咸可口,是土家族人在春秋季节待客的上等饮料;三是甜酒冲凉水,味甜、清凉,是在炎热天的最佳饮料;四是团馓冲开水,加点蜂蜜或青茶叶,味香、甜,是土家族人在冬春季节待客的好饮料,故有喝团馓开水有“吃茶”之说;五是蜂蜜冲开水,是老人和病人的主要饮料;六是糊米茶,即将饭锅巴,在火里烧焦成炭后,及时放入开水中,使水呈棕红色,味清香,是土家山寨的普遍饮料。
布依族饮食 布依族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布依族饮食布依族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布依族特色小吃大搜罗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代表着地方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
在布依族文化中,也是不缺乏美食的,更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浓郁的当地风土民情,而且品种繁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布依族特色小吃吧。
五色花糯米饭农历三月三、七月半,是布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五色花糯米饭是册亨布依族人民这两个节日的特色食品。
五色花糯米饭有古老的传说和历史。
其制作方法就是将采摘山上生长的天然新鲜的枫香叶、苏木、糯米花、观音草等植物煮沸后,用其五颜六色的水汁浸泡当地优质糯米,蒸熟后放在竹制簸箕中搅拌,就成了色泽鲜艳的五色花糯米饭。
山上采摘的染色用植物,是生态和具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药物,又有食品香味,浸染糯米,蒸出的米饭芳香浓郁。
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业的发展,五色花糯米饭已经成为城市人民广泛喜欢的美食。
血肠粑多数在冬季制作。
制作方法是:一、先将猪大肠洗净滴干水分,再把糯米放在锅中用猪油煎炒至熟,加少许食盐,待糯米微微喷香时盛出待凉;二、把适量的精瘦猪肉砍成肉沫炒熟;三、把炒熟为糯米、猪肉倒入新鲜猪血中混合,加适量盐、酒、花椒、胡椒、八角等佐料搅拌和匀,灌入晾干的猪大肠内,装一尺长捆一个结,以免过长过重破裂,再将灌好的血肠粑晾晒或悬挂在通风处,终年可备用。
食用时,切成薄片,放锅里油炸或煎炒一会,放一点红糖、酱醋、葱花便可装盘食用。
血灌肠用猪小肠洗净晾干,原料制作方法与血肠粑相同,只是糯米适当减少、猪血适当增加。
一般是当天做,当天煮吃,不能长期存放,因血水增多,容易变质。
花生血用适量花生、核桃炒熟,晾脆,舂碎。
用适量瘦肉末、猪粉肠、姜、葱、盐炒熟。
煮一锅滚烫的油汤,将生猪血分别装在盆、钵、碗里,把炸脆的花生、粉肠、瘦肉末等与生血搅拌和匀,再将滚汤倒入搅拌,存放一小时后便可食用。
食用时,加适当酸醋即可。
特色狗肉狗肉是滋补健身、祛风抗寒等优良食品之一,布依族人民喜欢吃狗肉。
布依族人的饮食

布依族人的饮食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次之。
特别喜食糯食,逢年过节和招待亲友,要蒸糯米饭或打糯米粑相送。
在节日里还喜欢食用数种花冉和树叶染制的各种“糯饭”。
糯食还有糍粑、圆糖粑、搭连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
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
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花江狗肉”加工独特,味道鲜美,享有盛名。
豆类加工主要有豆豉、豆腐、血豆腐等。
辣椒、酸菜、酸汤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
味道独特的黔南独山盐酸菜,在清代就是贡品。
制作时用糯米酒渣、辣椒末、大蒜、冰糖等作为作料。
其色泽金黄,菜体清亮,酸辣甜咸各味具备,如今不仅畅销中国国内,还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地。
布依族自制的糯米甜酒和大米烧酒,户户皆然。
还有糯米烧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亦很有特色。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黎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每当家有贵宾方才拿出。
刺黎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发展成大宗商品,畅销全国。
茶布依族地区盛产名茶,都匀毛尖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优等奖。
在布依族人制作的茶叶中,味道别具一格的是姑娘茶。
此茶在清明节前由姑娘采回茶尖嫩叶,炒热后保持一定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片叠成圆锥体,晒干后经过处理,就制成了姑娘茶。
此茶形状优美、品质精良,是茶中精品,只赠亲友或情人。
活血布依族食品。
宰猪时,先用适量的食盐放火盆里,然后接猪鲜血于盆中,立即搅动,使血凝固。
再把葱花等作料放入烧好的杂碎肉末汤内,待肉末场温度降到10度左右,掺入少量求凝固的鲜血一起倒入盆内,再搅几转,肉汤和血液凝为一体,即成“活血”。
“活血”味美可口,是布依族待客的食品之一。
贵州布依族春节习俗——打糍粑

打糍粑是贵州布依族人家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和杀年猪一样重要,都是春节即将到来的序幕。
布依族喜欢吃糯食,用糯米做的食品就有糍粑、黄糕粑、清明粑、包谷粑、荷叶粑、米花、花米饭等等。
但是最最常见的就是过年家家必备的糍粑。
打糍粑的准备要从前一天开始,家中的女人开始挑选、清洗糯米,并用清水浸泡一到两天,男人则开始准备打糍粑的用的粑锤,粑锤木材的选择很讲究,木材质地要均匀细密。
准备好了粑锤,还要准备粑槽,一般粑槽是用石头做的,讲究的家庭还会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花纹。
布依族风俗习惯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拥有着丰富得民族节日与文化传统,她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作为贵州布依族得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得许多文化与生活习惯。
生活在贵州得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得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得节日。
这里我们说得就是传统得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
一般得家庭会早早得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得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得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得禁忌都在准备得行列,而且这些禁忌得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得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就是必须得。
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jiu”.酿酒得原材料就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得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得米酒与普通白酒瞧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得味道让您垂涎。
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得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得人一般都会说“您们家得今天烤得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得话。
同时酿酒得到得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得家运、财运等方面就是否顺达,如果酿出得酒比预想中得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得,老少平安等。
酿酒得时间与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
接着就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就是用传统得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她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
新鲜得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得一道靓菜。
但很大部分做出来得豆腐,都就是用盐腌制而成得咸豆腐,与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得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
在腊月中得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得制作。
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就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与米粉。
除了饵块粑与米粉就是送到附近得加工房去做成,糍粑与苞谷粑都就是在家,用传统得手工做成。
辛勤得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得到来精心得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得,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得一年得犒劳。
布依族有什么饮食文化

布依族有什么饮食文化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布依族的饮食的相关资料,希望各位会喜欢!布依族的饮食习俗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多以木罐、鼎罐炊饭,有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
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
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
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
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
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民族婚俗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一、饭食土家族人的饮食,多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铁三脚架上煮熟,只包有红白喜事,人客众多的时候,才在灶房煮大锅饭,或用杉木甄子蒸饭。
饭食品种很多,有大米饭、包谷饭、小米饭、或大米拦谷的“两合饭”,或大米加多种杂粮,俗有“三合”、“四合”之称。
如大米、苞谷、绿豆拌合煮的“三合饭”,煮制得法,色、鲜、味俱佳,老少皆宜。
土家族地区,多产红薯、洋芋(马铃薯),土家族人常吃大米和洋芋或大米、苞谷米和红薯煮饭,吃起来,既香又甜,别有风味。
三伏天,土家族人喜食大米拦绿豆煮稀饭,色淡绿,浓而香,既能散热,又可清心。
土家族人在过年时,将各种菜肴备办后,拌合糯米粉或糯小米,用甄子蒸“合饭”。
春社时,将腊肉切成颗粒,与糯米、蒿草拌合,煮成“社饭”。
二、饮料土家族山寨泉水较多,凡有住人的村寨和农业生产的地方以及要道旁,均有大小山泉井水。
由于山泉比较清洁。
杂物极少,且冬温夏凉,土家族人喜欢饮用。
从而,使土家族山寨的人们养成了一种喝生水的习惯,山泉井水也就成了土家族人的主要饮用水。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以山泉水为主要原料,制作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各种饮料。
其中,除酒类以外,主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茶水,即用土家族山寨制作的青茶叶冲开水喝,有些地方还有冷水(即生水)泡茶水的习惯,故有“冷水泡茶慢慢浓”的歌句;二是油茶汤,即将青茶叶拦苞谷籽或黄豆籽,加少许芝麻,用锅炒香熟,酌上油、盐、水,把水烧开之后再放些炒米,喝起来香、咸可口,是土家族人在春秋季节待客的上等饮料;三是甜酒冲凉水,味甜、清凉,是在炎热天的最佳饮料;四是团馓冲开水,加点蜂蜜或青茶叶,味香、甜,是土家族人在冬春季节待客的好饮料,故有喝团馓开水有“吃茶”之说;五是蜂蜜冲开水,是老人和病人的主要饮料;六是糊米茶,即将饭锅巴,在火里烧焦成炭后,及时放入开水中,使水呈棕红色,味清香,是土家山寨的普遍饮料。
三、菜食土家族山寨,菜的种类很多,家有蔬菜、肉食;野有山珍野味,鸟兽虫鱼,花草菌叶,样样俱有。
飞禽,多食家鸡、家鸭和野鸡(雉)、竹鸡、斑鸠;走兽,多食家养的猪、羊、牛肉和野猪、麂子、白腼;水产,有鱼、虾、螺、蟹和团鱼、鳝鱼、娃娃鱼(鲵)等。
俗有“河里好吃是白鳝,山里好吃是白腼”之说。
因为,白鳝和白腼,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
还有虫类,多食蚕蛹和野蜂蛹,特别是猎取蜂蛹,别有情趣。
每当深秋夜晚,凡见荒郊的树梢出现火光,那便是有人在烧蜂窝。
蔬菜,有家菜、野菜两类。
家菜有各种瓜菜和葱蒜、辣椒及青、白、甜菜等;野菜有野葱、香椿、木耳和各种山菌。
腊肉:农历腊月,将成块的猪肉,裹上食盐、花椒、五香粉,再在缸内腌十天半月后,挂火坑上熏干,而后埋藏于谷堆内,或去污尘后,泡于茶油内,可贮三四年之久,色味不变。
桃花二月,正是吃腊肉的季节,其香味扑鼻,肉脆而汁浓,加大蒜为佐料,更为上品。
清明节吃腊猪头,味道更加可口。
人们常用一种“清明鸟”的叫声,赞美腊猪头的可口,那“清明鸟”叫道:“清明——酒醉,支可巴(猪头)——有味”。
其他野兽肉,也有做腊肉的习惯;不但无腥,而且色味更佳。
灌肠粑:猪血拌糯米或小米,加食盐佐料,灌入猪大肠内,然后煮熟、炕干,色泽乌红,食用时,蒸熟切片,味道香浓,且软又糯,为老人小孩最佳菜食。
鸭肉炖板栗:将鸭肉炒熟后,加板栗炖焖,鸭肉味浓,板栗香甜。
木耳炖鸡肉:将鸡肉炒熟后,加木耳炖焖,食用时,甚为可口,。
孩童们常学舌黄莺叫声赞美鸡肉炖木耳的名菜。
歌词道:“王八哩噜,耳子炖鸡肉,我吃一点罗,不干(愿)——!”意在味美,不让他人品尝。
石蛙焖汤:石蛙,俗叫“石梆”或叫“梆梆”,产于山区溪沟岩穴,形若蟾蜍,叫声若狗,眼珠杏红,腹淡黄,背面呈黑色,长有肉疙塔,大者有斤余。
剥皮去脏后,小炒焖汤,汤沸下蛙皮加佐料。
肉嫩骨红,香味若鸡,食后久存余香,是对小孩助消化的佳肴。
泥鳅拱豆腐:将活泥鳅,放入清水中,让其吐尽泥渣,再倒入煮沸的白豆腐内,泥鳅死于豆腐间,而后切成小块,油炸或煮汤。
燕麦粉蒸螃蟹:在土家族地区,喜种燕麦,产量虽低,但营养丰富,人们常用燕麦粉蒸螃蟹做乡土菜。
先将燕麦粉调水成浆糊于锅内,将活蟹倒入,盖上锅盖,再生火煮熟,活蟹在裹满浆糊中死去,食用时加油盐佐料,不但麦浆味喷香,而且使螃蟹款糯易嚼,具有特殊香味。
黄鳝下莴苣菜:将黄鳝(鳝鱼)炒熟炖汤,汤沸下莴苣菜,架上火锅,边吃边加莴苣菜,香浓可口,余味无穷。
霉豆腐:土家山寨的土家族人,一到冬春季节,最喜欢作霉豆腐食用。
其做法是,将白豆腐切成小方它,用清水煮沸,滤水盾,装入木桶,置于热处,让其发酵生霉,而后用油汤凉开水泡于坛内,加食盐、花椒、姜片、辣椒末和少量烧酒,密封七天左右,即可开坛食用。
其昧香、辣、麻,可口易下饭。
菜豆腐:俗叫“合渣”。
将黄豆加工成豆浆或粉末,加水煮沸,再酌菜叶即成。
色清淡,味香甜,营养好。
是老人小孩的好菜,也是土家族人常用的上等菜。
豆渣豆豉:土家族人除用黄豆、碗豆做豆豉外,普遍食用的还有一种豆渣豆豉。
即将豆腐渣煮熟、拌芝麻枯饼粉,置于热处发酵。
然后,捏成小圆球,于火炕上熏干。
食用时,洗净煮成糊,加葱蒜、辣椒、姜米,为开味之菜。
特别是拌上野伏葱,其味更加喷香。
香椿芽炒鸡蛋:春暖花开,草木发青之际,土家山寨的香椿树枝头,吐出鲜红的嫩芽,人们将其采至家中,潦漂退色,去腥气后或作凉办菜,或作佐料。
尤其是香椿炒鸡蛋,味道格外香美可口。
酸菜:土家族的酸菜,有青菜酸、洋姜酸、罗卜酸、大蔸菜酸、豇豆酸、苞谷渣辣酸等等。
也有用野菜做酸菜的,如野伏葱酸、鱼腥草酸等。
由于酸菜开胃助消化,深受土家族人喜食。
故而在土家山寨,家家户户有做酸菜的习惯。
一进农家门,谁家都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几口酸菜坛子,有的人家,做有十多坛酸菜,作为常用的大宗菜。
辣子菜:辣子即辣椒,是土家族人食不可少的家常菜。
夏秋多食鲜辣椒。
除作佐料外,单食的有将辣椒切细(或条)炒熟的炒辣,有裹食盐吃的生辣,有用火烤熟加盐擂红的烧辣,有用锅炒熟捣成糊的糊辣,有将个个辣椒炒熟不捣细的“鱼儿辣”等等。
有加工成粉末后用油酥成的油炸辣,有用鲜辣子灌糯米后腌酸的糥米辣等。
土家族人喜吃辣子菜,是因高山气候条件所形成的习惯。
有地方志记载:“丛岩遂谷间,山泉冷冽,岗痒郁蒸,非辣味不足以温胃健脾也。
”道明了土家族人嘉吃辣子的习俗。
土家族情歌中亦唱道:“要吃辣子不怕辣,要恋乖姐不怕杀;刀子搁在肩颈上,脑壳落地也经他!”反映了土家族人的强悍性格和吃辣子的顽强嗜好。
酱菜:在夏季,土家族人习惯于做麦子酱。
将小麦加工成米,煮熟发酵,晒干后,磨成粉末,而后加冷开水调成糊酱,白天在日光下暴晒,夜晚在月光下受露,叫“日晒夜露”,待晒成红色,香味扑鼻时即可。
食用时与鲜辣子拌合炒熟,便是一味美菜。
土家族人无论制作何种菜肴,都酌佐料,尤以辣椒为最,除“鸡不辣鸭不酱”外,凡菜皆有辣椒。
此外,还有花椒、葱、姜、蒜、川雄、八角香、桂皮、撮胡、木姜花(山茶子)、野芹菜、山花椒等佐料。
食用腥味较重的肉食时,还酌以柚叶、柑桔叶和醇白酒。
四、副食土家族人的副食品,主要有粑粑、团馓、炒米、红薯糖和苞谷糖等。
而粑粑,有糍粑、粉粑、苞谷粑、荞粑、麦粑、碱粑和油粑以及各种“小吃”等。
糍粑:有白色的糥米粑、黄色的小米粑、紫色的高梁粑。
糍粑加工简单,将米蒸熟后,在糍粑槽内打烂揉糯,即可做出各种粑粑。
土家族人过年时糍粑加工最多,每户农家至少要做百余斤米的粑粑,多则有做三五百斤米的。
做成后用腊月水浸泡于缸内,可吃至农历三四月间。
婚事中的糍粑,有“送日子”的“耳朵粑粑”,迎亲前三天的“过礼粑粑”,迎亲那天,要送“哭脸粑粑”等等。
起屋上梁有“富贵粑粑”和“梁粑粑”。
在喜庆日子里,还要为招待客人加工新鲜糍粑。
粉粑:用糥米粉末拌水揉糯,而后用苞谷叶、高梁叶或猴栗树叶包好蒸食。
清明节前后,人们喜用糯米粉末拦蒿草蒸蒿子粑粑,色泽嫩绿,即糥且绵又香,实为可口。
此外,还用糯米粉做烫圆粑、煎饼粑、称它粑、马打滚粑粑等。
苞谷粑:是土家族人的常食,夏秋季,人们多食苞谷粑,用桐叶、芭蕉叶、苞谷壳包成三角形蒸食,或直接煎饼块食用。
在磨苞谷浆时掺些糯米和黄豆,不但有香甜的美味,亦有绵糥的美感。
冬季多食碱粑,将苞谷籽用过滤的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煮熟后,除云污渣磨成浆糊,用锅蒸食“气水粑粑”。
荞粑:有苦、甜两种。
荞粑粑制作简单,将荞麦磨成粉末加水成浆,用桐叶包成三角形,蒸熟后食用,或煎饼块食用。
将包成的荞粑中夹点嫩苞谷或嫩茅草根蒸食,可去苦涩味,转苦为甜,荞粑多食于三伏天,用于野外午餐更为适宜。
一可充饥,二可防暑,三可清心,四可解毒。
且便于存放,鸟不啄,虫不爬,亦臭不馊。
在中药中还是一味散热的良药。
油粑粑:亦有多种。
将糥米拌黄豆磨成浆,用白铁制成的粑粑提子,将浆在油锅里酥炸成小圆形的油粑,俗叫“灯盏窝粑粑”。
有的将糯米粉加水揉活后,做成小圆形的粑坯,内包绿豆或其他豆糊,在油锅里酥炸成“油香粑粑”。
卖油粑粑的小摊贩,在土家族地区的乡场上、大路旁、凉亭里处处皆有。
小摊贩边做边卖,忙不乐乎,那顾客在油锅边,边熟边吃,满口油腻,格外开心。
团馓:俗叫土团馓。
这是土家族妇女在制作食品的实践中创造的一种上等副食品。
用蒸熟的糯米饭做成大小不等的圆饼,晒成烘干后在油锅中酥炸而成的。
吃时,既脆又香,余味无穷,已成为土家族人待贵客、送礼物的佳品。
因而,每到腊月,土家山寨户户都要做些团馓食用和上市出售。
很多乡场上,出现了团馓街,那一摊摊画着红绿花卉的团馓,招来不少的顾客。
当场干食或泡开水食用,或买上一盘(十二个),送与亲友作喜庆礼品。
未酥炸的薄饼,便为最好的营养品。
因此,土家族妇女“坐月”时,多食生团馓煮鸡蛋。
炒米:土家族人的炒米,即爆花米。
将糯米蒸熟放凉,晒干后,用细砂石在铁锅中炒爆炸花而成;食用时用开水冲食外,也可以拌以苞谷糖或薯糖,做成饼糕炒米糖。
土家族人的副食品,还有绿豆粉、米粉、麻辣牛肉、五香豆腐、米豆腐、红薯糖、苞谷糖等各种“小吃”。
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卖的米豆腐,就是土家族特有的“小吃”之一。
猜你感兴趣:1.布依族的婚俗礼仪2.布依族有什么风俗习惯3.云南布依族的春节习俗有什么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