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篇一:排比句教案】课前导课,让孩子们欣赏一首熟悉的音乐,让大家感受到歌词中使用的排比句的美妙!片段1: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
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
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生比较。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片段2: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句子)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希望是……希望是……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片段3: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
学生归纳出:1、几个句子句式相同;2、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难道友谊?难道友谊?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片段5: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
微课件 认识和描写排比句
片段二。难道友谊不是你Fra bibliotek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口贴吗?
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 ……
赏析。
上面的三个排比句是反问句,排比加反问使我们读起来有更强烈的情感。 所以在排比句中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设问等,那样句子就更加,生 动而形象,铿锵而有力。
认识和描写排比句
小升初微课课件
什么是排比句?
排比句: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似或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短 语、句子或分句等,成串地排列起来的句子。
排比句的作用。
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节奏有力而铿锵,语言气势贯通酣畅。用以写景状物,可以 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用以写人,可以细致入微,是人物形神兼备;用以抒 情,可以淋漓尽致,畅达奔放,用以议论,可以把道理阐述得全面深刻等。
片段一
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而且非常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 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赏析。
通过以上两个句子对比,可以看出: 第一句是陈述句,平铺直叙,显得平淡。而第二句式排比句,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节 奏感很强,而且把漓江水的“静、清、绿”描写得更加鲜活,生动形象。 同学们当你在描写景物时是不是多用排比句呢!
改为: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 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练一练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让全场三十万人欢呼,也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遍祖国 各地。改写成排比句。
改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心一齐 欢悦起来了。
微课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导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种针对微课的认知类比句教学方法。
通过使用类比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将其与已有的具体经验进行联系,从而提高研究成效。
教学设计以下是一种基于微课的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1. 引入阶段:引入阶段:- 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真实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介绍主题:介绍主题:- 明确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简明扼要地解释为什么认知类比句对于理解抽象概念很重要,并列举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3. 类比句解释:类比句解释:- 清晰地解释类比句的定义和作用。
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类比句是如何将抽象概念与已有的具体经验进行联系的。
4. 示例演示:示例演示:-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配图展示类比句的应用。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练与互动:练习与互动:- 设计一些练活动,让学生运用类比句进行思考和表达。
可以使用小组讨论、问答或填空等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交流观点和经验。
6. 总结和巩固:总结和巩固:-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强调类比句在理解和记忆中的作用。
激励学生继续运用类比句来帮助他们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课的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
通过引入场景、解释类比句、示例演示、练习与互动以及总结和巩固等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类比句,提高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
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多种微课教学场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排比句教学设计案例
排比句教学设计案例排比句教学设计案例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
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
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
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
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片段1: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
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
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爱。
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
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
)片段2: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句子)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希望是 ;希望是……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子的柳树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
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排比句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和儿歌一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别有兴趣) 片段3: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
学写排比句的微课设计
学习排比句的微课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小组刘琳)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朗读认识排比句,并能在课文中找到排比句。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写排比句。
教学重点:学生可以尝试写一写排比句。
教学难点:可以运用多种修饰手法组合排比句。
教学准备课件一、导语同学们,读了《桂林山水》一课后,相信桂林山水的特点一定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写出这些特点的呢?二、欣赏句子,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1、(出示课件)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严:(我发现了它们的句式很相似。
)2、请男同学们把上面句子中相似的部分读出来,女同学注意倾听。
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似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特点,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排比句,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呢?王:(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排比句。
)(出示课件)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叫做排比句。
请同学们在《桂林山水》这一课里面找一找还有排比句吗?李: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排比句能说一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独特之处吗?安:(这个排比句还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
)对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那你知道在排比句中除了运用比喻之外,还可以运用哪些修饰手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排比句你发现了什么?请女同学读,男同学注意倾听。
(出示课件)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的一句轻声的安慰吗?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难道友谊不是下雨时给你撑起的一把雨伞吗?你读了之后有什么发现呢?刘:(我发现这个排比句中的每部分都是反问句。
排比修辞手法教案大学
教学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排比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排比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排比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排比修辞手法的资料和实例。
2.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和思考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提出问题:“除了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哪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排比修辞手法。
二、讲解排比修辞手法1. 定义: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使文章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2. 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有节奏感、韵律感。
3. 特点:- 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 内容相关;- 表达效果强烈。
三、实例分析1. 展示排比修辞手法的实例,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代·孟浩然《春晓》)-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季如春、鸟语花香。
”2. 分析实例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学生练习1. 发放排比修辞手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改写句子或段落。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1. 总结排比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特点和运用技巧。
2. 强调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排比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 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学生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排比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特点和运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微课
常用的修辞手法之排比(第一讲)微课设计常用的修辞手法之排比(第一讲)微课设计教学目标:排比的概念及作用教学重点:排比的作用教学设想:讲练结合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好,排比是我们常遇到的一种修辞手法,这节课我们就以《安塞腰鼓》为例,讲一讲有关排比的知识。
二、排比的概念1、出示概念: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出示例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三、排比的作用1、讲解作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使文章条理清晰、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2、举例讲解:(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本句运用排比层层递进,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之强大。
)(2)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本句运用排比,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表达出作者对这强健舞姿的强烈的赞美之情。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本句运用排比,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增强了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练习分析下列排比句的作用:(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烈的舞蹈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认识排比句》教学设计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排比句的特点及表达的好处,也知道了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表达效果,以后我们在作文中要多运用哦!
学法辅导:
复习管理:讲方法
【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
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
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以的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这样做的。
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的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
点也想不起来。
能想起来,说明了你已经很好的复习了一遍。
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
而模糊和完全不记得就是漏缺部分,需从头再学。
【看】:即看课本,听课笔记。
既有面,更有点。
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说】:就是复述。
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
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明白。
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增强。
《认识排比句》课件
短语排比是指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按照相同的结构进行排列,形成一种整 齐、有节奏的表达方式。这种排比句形式简短,语言生动有力,能够有效地增 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句子排比
总结词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内容相关,表达完整。
详细描述
句子排比是指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按照相同的结构进行排列,形成一个完整 的语段。这种排比句形式能够突出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使表达更加丰富、具体 、有力。
鸣。
排比句写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一
排比句过于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
解决方法
在写作时要注意精炼语言,避免 过多的修饰词和复杂的关系,显得 混乱无序。
解决方法
在写作时要仔细推敲词句,确保 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
问题三
排比句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容 易产生歧义。
解决方法
篇章排比是指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篇章按照相同的结构进行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这种排比句 形式能够突出强调某个主题或观点,使表达更加丰富、具体、有力,增强文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03
排比句的运用与表达
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总结词
增强语言气势、丰富文学表达
详细描述
在文学作品中,排比句常常被用来增强语言的气势,通过 连续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子,让文意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 ,“他是一颗永不熄灭的明星,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一 盏指引道路的明灯。”
举例
例如“我喜欢春天,喜欢它的花开草 长;我喜欢夏天,喜欢它的热情奔放 ;我喜欢秋天,喜欢它的硕果累累; 我喜欢冬天,喜欢它的皑皑白雪。”
排比句的特点
并列
排比句中的句子是并列关系,没 有主次之分,强调的是整体效果
。
微课课件排比句的认识和运用
静、清、 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 翠。
1、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
. 绿呀! (简单写)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具体写)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 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赏析课文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 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大海
西湖
第二自然段: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
练习
用课文中学到的排比句式写一种 事物,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如:公园里的树木、雪景等
请欣赏
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青的松树、 高大挺拔的槐树、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 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伞,有的像顶天立 地的巨人,形态万千;公园里的树真绿啊, 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长白山的雪真大啊,仿佛天使在撒下鹅毛 一般;长白山的雪真厚啊,厚得快要覆盖 住松树苗了;长白山的雪真白啊,白得让 你感觉不到其他物体的颜色。
过(水平入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
江这样的水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
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③。船桨激起
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 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活动二:自学“桂 林山”的语段
默读第3段: (1)边读边找:桂林 的山有什么特点? (2)边读边画边想象。 (3)边读边思考:与 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 处?
《排比的运用》教案
《排比的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丰富写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1. 排比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排比句式的结构和特点。
3. 排比在文章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4. 学生练习运用排比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排比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排比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排比的运用实例。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运用排比进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的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排比。
2. 讲解:详细讲解排比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句式结构。
3. 分析:分析文章中排比的运用实例,让学生体会排比的效果。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运用排比进行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排比修辞手法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排比句式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排比的运用技巧。
4.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排比表达,提高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排比表达练习进行点评,关注语言准确性和表现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排比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程度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排比实例。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排比句式实例,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排比表达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排比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中排比的运用实例,讲解排比句式结构。
3. 第三课时:学生练习运用排比进行表达,教师点评指导。
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第一篇:排比句教案<<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排比句的用处.3、熟练运用排比,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排比句的判断与运用。
三、学习方法:朗诵、文本解读、讨论、练习四、教学过程1、导入(听排比):欣赏《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提出要求:认真听,这首歌的歌词里藏有什么秘密?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排比句。
2、读排比:比一比:这一个单元,我们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排比句,请大家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多,读得好。
(《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说一说:通过我们找出的排比句以及刚刚听得那首歌,说一说排比句的特点。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读一读:读一组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轻易能看见江底的沙石。
(读起来朗朗上口,层次清楚,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改排比:出示:《桂林山水》中的两个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讨论:这是排比句么?(回顾排比句句式的特点: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两组句子改成排比句呢?4:说排比:生活中都会在哪里用到排比?(说理、口号、新闻标题、优美的文章……)5:写排比:运用这节课掌握的知识,写下一组排比句,再分享。
6、拓展学习,勤于积累:课外搜集排比句式,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排比句的理解与运用》片段教学教学设计
《排比句的理解与使用片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排比句的定义2.分析排比句的使用效果3.练写排比句【教学重难点】排比句的理解与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到当前,我们学习过哪些修辞手法?(生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例来分析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二、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例如:(1)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三、实例分析例1、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持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杨振宁《邓稼先》)使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无限赞扬、佩服之情。
例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从排比修辞手法上来分析表达效果。
(朱自清《春》)使用排比句句式,不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及音乐美,而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花亮丽和繁盛的特点。
练1、“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这是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练2、赏析“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四、练写排比句。
小组合作:请以“友谊”为主题写一组排比句。
五、课堂小结。
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排比句的定义、构成特点及表达效果。
2. 能力目标:掌握排比句的写作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排比句的定义、构成特点及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排比句的写作技巧和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运用排比句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美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定义与特点(1)介绍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
(2)分析排比句的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连、表达效果强烈。
2. 构成要素(1)介绍排比句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举例说明不同要素在排比句中的运用。
3. 表达效果(1)分析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气势、突出事物特点、强化作者情感等。
(2)举例说明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三)实践与应用1.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段排比句。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点评和修改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排比句的定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达效果。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排比句在日常生活、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排比句时的技巧运用和表达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江西教师网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 - 江西教师网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一,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二,基本格式,只要句子意思是并列的,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式相同的句子。
词与词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不过词、句或者段要是三个或以上还有排比的东西要并列。
三,作用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四,优美排比句欣赏心灵心灵是一方广阔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人生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诗,每一句都是动人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悦耳的,人生如梦,每一个都是美丽的。
书籍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五,排比句的辨析,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人教版第七册语文书《桂林山水》,有一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如果是三个相关并列词语,而不是词组或者句子组成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如,“动物园里有大象、河马、猴子……大约有上百种。
认识排比句(讲义)
阅读目标:认识排比句阅读方法点拨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排比句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增强文章的气势。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排比句呢?首先,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像动听的歌曲一样朗朗上口,有节奏感,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排比句。
其次,当我们想在文中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文章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例:画家喜爱鹰。
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口哨,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这一段写画家爱鹰。
全段五句话,用了四个排比句,写鹰的健美、鹰的声音、鹰的眼神、鹰的雄姿。
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阅读达标训练收下吧,妈妈最好的礼物比起众多的父母,蒲公英妈妈可高明多了。
她明白,自己终究要离开孩子;她明白,孩子终究要独自远行;她明白,万贯家私、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终究不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可是,她用心编制了一把小伞,静静地放入了孩子的行囊。
她等待着,有朝一日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将它撑起,勇敢地去接受大自然的挑战。
收下它吧,孩子。
接受那迎接困难的勇气,那克服困难的信心,那战胜困难的意志。
这,就是伞;这,就是妈妈最好的礼物。
拥有这样的礼物,面对这样的妈妈,哪个孩子能不全力以赴去撑起这把伞呢?岳飞撑开了,于是有了战场上铮铮男儿的精忠报国;道奇森撑开了,于是有了儿童文学宝库中的明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周恩来撑开了,于是有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的丰功伟业。
他们回敬了母亲的恩惠,他们显示了生命的辉煌,他们也启迪了所有的父母应该如何去锻炼孩子,保护孩子,成就孩子。
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第一篇: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第十一讲教学目标:1.掌握一句话的理解方法2.通过理解几个词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3.通过阅读加强巩固课堂内容教学重难点:4.通过理解几个词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5.通过阅读加强巩固课堂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同学们上周的阅读课,我们又对观察小动物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还记得动物观察法有哪几种吗?生1:注意观察动物外形生2:注意动物的活动情况生3:注意发现动物习性师:没错,记住以上几点,相信对你们以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哦!二:导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一篇文章是怎么形成的吗?生1:一个一个字组成。
生2:一句一句话组成生三:一段一段话组成师:同学们回答得都有道理。
今天呀,老师想说的,就是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必须读懂每一句话。
知道了每句话的意思,再把前后句子联系起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也就抓住了。
出示PPT 在一句话中,总有一个或几个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我们读句子时,先把这些关键词语找到。
在弄懂、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例如《怀念小时候》中“小时侯呀,小时侯,你为什么过的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一句中,我们只要理解“金色、美丽”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接下去我们通过一篇阅读来具体了解,怎么样读懂一个句子。
出示PPT 师:同学们,你们有了零花钱,都去做些什么?比如买零食、买玩具?生自由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扬鼓励零花钱使用得当的孩子。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篇短文,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出示PPT三、授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花5分钟的时间,先将这片短文阅读完成,注意阅读步骤。
并带着老师下面的问题:(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小花鹿”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生自由阅读,师从旁巡视1、检查阅读效果。
(1)课文中的“小花鹿”是一只泥制的储蓄罐。
《排比》微课学习
(2)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假山怪石,花坛盆景, 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 三、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平行排列,重在加强语势,造成一种排 山倒海、一气呵成的气势;
• 对偶则是两两相对,对称并列,重在使语义凝集,起强调突出的作 用。
(组成排比的每一个“成员”的面目都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 也可以是句子,或比喻、或借代、或反问等。)
• (4)不同的文体,排比句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 ①“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 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 ②“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
《排比》 微课学习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微课导入
先来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 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 母爱是……
②母亲每天早上都要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 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乡,故乡那浓浓的乡音,让游子倍感亲切。( )(6)反复: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
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 回到古镇,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虽然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
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
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
《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
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
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我们都知道,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那你知道,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比喻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排比句:(屏幕出示)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你发现了什么?(屏幕出示)
对,这个排比句它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也就是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比喻之外,还能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其实,拟人、设问的修辞也可以运用到排比句中。
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
如果能在排比句中再运用了多种修辞,那么文章就会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结合课文中的句段,赏析排比句。
(三)拓展运用:
认识了排比句,那你会写吗?相信你能把下面的“排比句+比喻句”补充完整。
(屏幕出示)仿写句子: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
书籍。
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运用排比句四、结语(屏幕出示)在习作中,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因此我们在习作中一定要多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课后,你可以练习运用排比+其他修辞的形式表现秋天的景象。
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习作实践。
把、设计亮点:
1、了解语言表达特点“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七月的天山》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七月天山的秀丽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悟和
体会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
所以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七月的天山的特点的就应成为研读的重点。
本微课程就从课文的语言风格入手,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分析概括出其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注重语言的实践运用本微课程在学习时让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排比句的修辞方法,教师设计了一个补充题作为支架,帮助学生仿写排比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
3、力求画面简单实用本微课程在技术上采用了常见的ppt和录屏工具,在设计时,教师只求简洁与实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讲解语言的设计上力求精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