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城市体系和城市化-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在文章介绍了课程背景和教学目的,为读者提供了上下文信息。
在详细介绍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一堂高效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程,同时也可以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思考。
文章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是一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设计文章。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化、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鲁教版、课程背景、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展望未来1. 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作为高三复习课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相关知识,为他们高考地理科目的复习和应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水平。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概念与特点,具体是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规律,理解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城市化议题的探索与思考能力;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
这些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培养其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课程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加深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摘要】本文旨在介绍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在课程背景部分,将阐述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城市发展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城市化的历史演变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将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教学评价将侧重于学生对城市发展理论的掌握和能力提升。
总结回顾部分将强调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梳理。
展望未来将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为高三学生提供一门生动而深刻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程,促进他们对城市化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设计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结合鲁教版教材内容,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引导他们以全球化视野思考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将涵盖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发展模式、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及未来方向。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我们将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鼓励他们开展实地调研和写作、展示等形式的学习活动。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认知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5)逆城市化是指,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在提高。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大
起步时间
城市化
水平
目前速度
主要表现或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
(2)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规模,功能。
(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出现,还出现了。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 概念:人口转化为人口
即三个转化过程:地区转化为地区
活动转化为活动
(2)主要表现为:①增加;
②比重上升;
③增加;
④规模扩大;
(3)主要标志:比重上升,衡量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
D.城市化的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5、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6~7题。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课前预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及商业的出现
鲁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化》一轮复习学案
鲁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化》一轮复习学案一、城市的来源与区位选择:1.城市的来源(1)基本前提:农业消费的开展,的出现。
(2)促进要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2.城市的区位选择〔见优化方案P121〕主要影响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消费方式以及政治和文明历史等。
(3)城郊区位要素的变化军事、宗教等要素的影响削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要素;经济、政治、交通等要素一直发生着庞大影响。
二、城市的来源与区位选择2.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城市化普通指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地域,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进程。
(2)当代城市化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添加,出现。
③兴旺国度和开展中国度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如以下图所示:(2)地域差异兴旺国度和开展中国度社会经济开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
兴旺国度开展中国度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末尾)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城市 人口 比重 大小 (70%以上) (不到40%) 缘由起步 ,社会经济开展水平起步 ,社会经济开展水平 所处阶段前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市化 表现及 缘由 表现 现象城市开展不合理 缘由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备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开展,人口增长快,乡村休息力过剩〔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 迁往 ,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 迁往 人口迁往 人口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开展图解三、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城市的不合理开展往往引发一系列的城市效果,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开展,详细内容如下: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资源效果 环境效果城市化开展阶段特点 出现的效果 开展新趋向 出现的国度和地域 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初期阶段社会效果【知考纲*明考向】考纲点击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考情播报〔全国课表卷〕2021 Ⅱ卷:1-2 城市化带来的住房效果2021 I卷:6 城郊区位要素2021 Ⅱ卷:1 城市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2021 I卷:4-6 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影响2021 I卷:2 城市绿化隔离带差异的缘由剖析解读近五年,全国卷标题触及本单元内容较多,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察多以城市化统计图为载体,考察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效果及整治措施。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地理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7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创立了某茶叶品牌,推出了牛奶乌龙茶、火烈鸟茶、鸡尾酒时光茶等80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
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
据此完成1~3题。
1.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主要由于当地A.制茶技术先进B.原材料充足C.市场需求量大D.贸易条件好2.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A.多样的原料来源B.多元的创新产品C.较低的销售价格D.优雅的销售门店3.该品牌茶叶销售门店的最佳区位是A.茶叶批发市场B.住宅区周边C.大型商业中心D.茶叶种植园下图为7月份某地观测者通过观测、记录下来的太阳运行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日落的方位是A.西北 B.西南 C.正西 D.正北5.日出时,伦敦时间是6时整,则观察者所在经度可能是A.15°E B.15°W C.0°D.30°E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如图1所示),类似“空中小火车”。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分别是我国第一条和世界最长最繁忙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如图2所示)。
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积极谋求“走出去”战略,设计适应东南亚当地环境的方案,参与多国轨道交通建设竞标。
据此完成6~8题。
鲁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化》一轮复习学案-教学文档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城市的起源与区位选择: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2.城市的区位选择(见优化方案P121)(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
二、城市的起源与区位选择(1)城市化:城市化一般指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地区,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当代城市化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地区差异(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往往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内容如下:课堂互动探究案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思考1: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何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 思考2: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思考3:(见地图册P )分析河流的功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在河流上的分布?(例如宜宾、重庆、武汉上海、广州、赣州、兰州、南京)思考4:阿伯丁、伯明翰、曼切斯特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2.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扬州从古至今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
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衰落。
材料二:扬州的文明发端于运河文化,因河而兴。
进入21世纪,扬州伴随着现代文明更加开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工,宁通高速竣工,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今日扬州,正昂首阔步迈入“高铁时代”,接轨世界经济浪潮,扬州经济发展步入春天。
高中地理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城市化 学案
【情境体验】材料一: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 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材料二: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区位条件。
2.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
【自助餐】下图为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高新技术产业区、临空产业区和港口物流区的图例分别是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甲丙乙 D. 乙丙甲2.图示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规划选址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①原料和交通②原有产业基础③市场和劳动力④资金和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指标,反映了某一区域要素在高一级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区位熵值越大,说明地位和作用越高。
下表是2016年圣彼得堡城市土地利用各图层区位熵(如核心区居住用地的区位熵是核心区居住用地面积与核心区总面积的比值比上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据此完成列各题。
3.圣彼得堡城市化正处于A. 虚假城市化阶段B. 郊区城市化阶段C. 逆城市化阶段D. 再城市化阶段4.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熵大的原因是A. 人口密度B. 规划建设C. 土地价格D. 产业结构【视野拓展】近年来,不少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都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城市“绿心”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绿心”实际上就是城市内部的一大公园。
城市“绿心”即城市的“绿色心脏”,是置于城镇的中心,具有一定绿量与显著生态效果的综合性城市绿地。
一方面“绿心”作为城市中的森林,既可以调节城市中心地区的小气候,消除中心地区的热岛效应,又可降低城市噪声,净化城市空气与水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另一方面“绿心”被赋予的多样化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为城市发展带来前进的动力。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2018年1月1日,成都市《成都市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该项政策给予高学历和紧缺型技术人才直接落户的优惠。
下图为部分人才落户迁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中小城市人才迁移的推力是( )A.生活成本低B.昂贵的房价C.发展前景好D.发展空间狭小2、该项政策实施后对成都的主要影响是( )A.加剧人口老龄化B.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C.缓解了住房压力D.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3、下列人口迁移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与上图类似的是( )A.叙利亚难民大量迁往欧洲B.三峡库区工程建设移民C.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民工到广东务工D.邢台一中学子考取北大读书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省北部,由公元1128~1855年期间黄河南泛夺淮入海所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
某科考团队绘制了废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断面5米和10米等深线距离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仅考虑水域条件,图中港口建港条件最好的是( )A.浦港B.新中港C.新生港D.双洋港5、1855年黄河北归后,废黄河口近岸海域5米等深线大致( )A.向陆地方向推进B.位置稳定C.向海洋方向推进D.反复进退土族传统村落大多分布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地群山起伏,河流广布,地形复杂多样。
下图示意土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土族传统村落具有的建筑特点是( )A.尖顶木屋B.高墙合院C.白墙黑瓦D.宽门大窗7、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B.气候C.土壤D.生态8、图中四处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福建省浦城县西山头顶部地形平坦,四周陡峭,垂直高度超过100米。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背后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3. 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4.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文化的影响5.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讲授法: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则城市化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本内容对城市的定义和分类、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进行讲解,并结合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著名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城市化过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城市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化对人口、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5. 组织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对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小组讨论时间控制不够精准等,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11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城与城化必修2全套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城市的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3)特点: 无明显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形成因素(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距离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层层嵌套的。
【要点名师讲解】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功能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例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A.组团式B.团块状C.条带式D.放射状2.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3.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A.钢铁厂B.自来水厂C.印染厂D.造纸厂【答案】1.D 2.A 3.B二、影响城市土地地租的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有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齐全,人口关注程度高,相应地租较高。
各经济活动因其付租能力不同而在不同位置进行布局,关系如下图所示:2.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就越高;反之,地价或地租越低。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
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城市(1)含义:城市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密集,生产效率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
(2)城市区位因素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湖、地区城镇较多,在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和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提示: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1)~(2)题。
(1)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2)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思维流程]第1步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可知该国主要发展运输业和贸易。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一、教材选择及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一部分,是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该教材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为主题,从城市的起源、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城市化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要对城市化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2)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3)了解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趋势。
(4)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规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表、案例等情境来引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城市化的原因及影响。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关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视频,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入城市化的概念。
2. 概念解释介绍城市化的定义及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趋势,并要求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
5. 总结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撰写一篇短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1讲 城市空间结构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区位: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具体如下:(2)经济地理区位: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其随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包括国家政策、外交、军事活动、宗教和政治中心等,其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3.城镇空间布局特点【疑难辨析1】城市区位、城市位置、城市分布的区别?提示城市区位包含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
城市的位置是指每个城市分布的具体地理位置(即在哪里),而城市的分布则是指城市的总体布局状况(即哪里多,哪里少)。
二、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读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2.城市空间结构读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西方城市学说:有A同心圆、B扇形和C多核心三种理论模式。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又因地制宜,自由布置。
【疑难辨析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城市功能区=城市用地。
(2)城市的中心城区都是商业区。
(3)高级住宅区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
提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理由:(1)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四、中心地理论1.概念: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
学案27 城市化[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①__________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1)推力因素——使人群离开乡村;(2)拉力因素——使人群来到城市。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带来③__________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④__________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⑤________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⑥____,发展较慢。
(2)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很快,出现⑦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⑧__________,出现⑨__________现象。
3.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进入⑩__________阶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处于初期阶段和⑪____________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⑫____________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对城市⑬__________产生影响。
(4)出现城市“⑭______”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⑮__________、水污染、⑯______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城市体系和城市化
总序号:21 制作人:审核:日期:
内容标准(地理2)1.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
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
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
容建议
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来源:学科网ZXXK]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3.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4.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体系
1.读城市化的表现示意图,填写下表。
城市化表现具体表现
人口的集中过程(丁乡村→城市)
人口总量及其占人口的比重上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的扩大
地域的转换过程( 乡村→乙城市用地扩展,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
新区;乡村→丙城市) 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
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
2.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过程称
为城市化。
( )
②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 )
(3)世界城市化进程:
①填表完成其时间变化: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__
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市区出现了问题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甚至_____
②地区差异:
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3.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图”,回答问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__ __ _ __ 水平 高
低
目前发展 特点(速度)
城市化速度慢,出现__________(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
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_____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_____等原因
4.读中心地理论模式图,回答问题。
(1)不同等级的中心地之间是一般相互套嵌的差异,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则呈相互排斥关系。
(2)城市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 ,数目 ,相互间的距离越远;城市的等级越低,服务范围 ,数目 ,相互间的距离 。
(3)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
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 的。
1.在一个区域内,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 ) 2.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因此在一个区域中,应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使之成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 )
3.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等级都是逐步提升的。
( )
4.交通条件的变化可能影响城市等级。
( )
5.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 ) 6.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 ) 7.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 )
8.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 )
9.逆城市化是指在一些大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和小城镇,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 )
10.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趋缓。
( )
1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增长速度快,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
12.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 )
13.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 ) 14.城市“热岛”现象是城市合理化的表现。
( )
15.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 )
城市等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