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报告

(教育实践类)

地方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数学)“一核双轨三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成果完成人:叶立军斯海霞邵文鸿

一、背景意义

教育强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此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其中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培养正是我国教师教育历史性变革中突出表现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为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教育部于2014年全面启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科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亦是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教育硕士)的主阵地之一,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基地、学位论文等方面提出了建设要求。杭州师范大学自2010年起,经过三年的反复研究,以“追求卓越,师德为先,实践导向,学术引领”为指导思想,完成了项目设计。2013年4月以来,经过6年的实践检验,逐步提炼完善教育硕士“一核双轨三协同”培养模式,“一核”指以培养具备“卓越专业素质,扎实科研功底,精湛教学技能”的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双轨”驱动,强化课程内涵建设与实践育人环节;以高校教师、一线名师、教育硕士“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为突破口,实施校地共育、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强化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走出了一条立师德和强师能之路。实践及研究成果辐射到全日制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全过程。

本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问题一如何优化高师院校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有效实施校地合作研究、协同育人,以克服高师院校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学位论文质量低的现象?

问题二如何实现高师院校与中学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以克服数学教育资源比较缺乏的困难?

问题三如何促进高师院校教育硕士教学形态、学习方式的系统性转变,解决高师院校教学与信息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主要举措

成果有效耦合学术研究与理论、实践教学,走协同育人之路,主要采取了如下四个举措。

(1)构建“一核双轨三协同”培养模式,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具备“卓越专业素质,扎实科研功底,精湛教学技能”的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为核心目标,以高校教师、一线名师与教育硕士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为突破口,理论与实践双轨驱动,探索实践并完善数学教育专硕“一核双轨三协同”培养模式。其中理论轨道为吸收数学教育学术前沿,积极建设数学教育类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并出版多部优秀教材,强化教育硕士课程内涵建设。实践轨道为构建校地联动服务基础教育的“PEM”协同育人机制,引导教育硕士在课题研究的同时进行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双轨驱动,构建并实践教育硕士“三入五化”综合能力提升模式。

图1 “一核双轨三协同”人才培养示意图

(2)以案例库建设为载体,创建PEM教育硕士培养共同体

以实践为导向,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案例研究,建立高校教师(Professor)、一线名师(Expert)、教育硕士(Master of Education)发展共同体(简称PEM共同体)。以案例库建设为载体,校地多方联动共建PEM协同培养教育硕士的新机制。高校教师以顾问、挂职等方式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建立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与实践研究基地;并与HP、TI等企业联合成立手持技术教学联盟,丰富了教育硕士培养教学资源。依托PEM共同体,高校数学教育教师与一线中学数学名师共建共享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并完成校级案例库建设,1个案例入选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为教育硕士培养提供学术与实践并重的优质教学资源。

图2 PEM共同体

(3)依托“互联网+教师教育”变革教学方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高级别项目引领,结合数学教育课程特点,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在教法类课程,实施教授与一线名师联合授课的“嵌入式”教学;在实践研究基地选取典型案例建设优秀教学案例库,结合模拟课堂、现场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案例教学;立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及立体化教材,构建“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MOOC/SPOC 等为抓手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线上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践行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的混合式培养。

(4)围绕案例教研耦合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践行“三入五化”模式依托PEM共同体,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领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实践研究基地与发展学校开展教师教学行为案例研究;结合案例教学,从学术前沿与教学实践问题出发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案例教学成为教育硕士教学的重要方式;在高校课堂、实践研究基地落实高校教师与一线名

师双导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研究。

基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教学,践行“三入五化”综合能力提升模式,即理论教学问题导入,学术研究课题介入,实践教学专题深入;理论教学问题化、科研成果课堂化、实践指导团队化(双导师制)、课外活动项目化、学术视野国际化;培养具备系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学术研究能力的综合型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人才。

图3 “三入五化”综合能力提升模式示意图

三、主要成果

成果以“卓越的专业素质,精湛的教学技能”为培养目标,构建了教育硕士“一核双轨三协同”培养模式;校地合作建立实践研究基地,落实双导师制,强化学术研究与实践育人环节,创建PEM协同育人机制下的教育硕士“三化五入”综合能力提升模式。探索出了开放、协同、联动的教育硕士培养新途径,形成了校地联动服务基础教育的新路子。

经过9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果:近3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研究成果辐射到全日制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全过程。

(1)培养了一大批教研相济的好老师

①提升了学生的师德修养与专业能力,为实现“卓越”奠定坚实基础,入职学生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既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满足了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在全国全日制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有学生获三等奖。

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各用人单位认为就职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持续发展潜力大,能迅速适应环境开展教学,并能有效承担其它育人、科研和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2014届教育硕士邵文鸿于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2015届教育硕士来江飞担任杭州滨江区教育局长。

③学生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高,有3篇教育硕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硕士论文;2017届毕业生郑欣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的高敏已经发表论文2篇,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连续五年,5名教育硕士获得杭州师范大学马云师范奖。

(2)获得了一批课程建设、教研教改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