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共51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_叶小兵
教 学 研 究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叶 小 兵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 "$$$)& *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于 #$$# 年 % 月在江苏扬州市组织的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 赛, 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入进行课程改革 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次活动得到各地中 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有 #& 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选派历史教师参加了比赛。通过这次历史 课堂教学比赛, 使我们看到, 教师们在教学改革的实 际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多可 喜的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在深入进行教改的过程 中, 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 才能更好地适应 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 现、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落实、 新编教科书的运用 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展示出来的。这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 反映出当 前历史教学改革的进展和特点。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 个方面: "’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善于引导学生, 鼓励和激励他们主动地 进行学习, 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采取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 生的兴趣。例如,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导入, 教师们 就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复习旧课式导入、 提出问题
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讲述故事式导入、引用诗 词式导入、 播放乐曲式导入等等, 由此拉近了教师与 学生的距离、 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使学生尽快投入到 历史学习的情境中。而且, 在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中,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教师一直是注意引导和调 动学生, 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当前提倡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 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 性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和终身发展, 提倡创新精神,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 他们发展的根基, 是他们求知、 探索的原动力。而且, 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发布时间:2022-03-09T14:15:12.5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2期作者:郑战强[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郑战强南乐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摘要: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实践策略探索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3-075-02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最关注的改革焦点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是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妙方良药。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笔者将自己学习、探索与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梳理。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植入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叶小兵老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其中最具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学生如何运用材料去研究历史问题。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叶小兵,一位富有激情和责任心的历史教师,在我国一所普通中学担任历史教学工作多年。
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案例以叶小兵老师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其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叶小兵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历史课题研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叶小兵老师以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叶小兵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合作探究叶小兵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叶小兵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叶小兵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古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标签: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们都在思考并关注着这样一个问题:人的发展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倡议,并确立了核心素养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这“四个学会”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
综合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要发展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需要指向全面发展的人。
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那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结构必然包含着主体性、社会性、文化性这三个方面。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贯彻推行核心素养发展。
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素。
比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赵才欣在研究中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要素:寻史求真、鉴史立德、释史求通。
而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认为历史学科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西工大附中刘建荣老师认为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特征是:求真、求证、求智。
综合来看,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都围绕着四个“学会”,关注的是真、德、能的养成和提升。
下面,笔者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导入中,笔者首先播放了电视剧《别动我的抽屉》的片段:贝蕾收到了同班男生米乐的情书,她把情书锁在了自己的抽屉里,匆忙中,抽屉却锁歪了。
母亲田枫打扫房间时看见锁歪的抽屉,终于忍不住打开它,发现了女儿的秘密。
田枫不敢直接去问女儿实情,只好冲她发些无名火,贝蕾很快就发现了妈妈偷看过自己的“情书”。
母女俩生平第一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然后,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贝蕾这种情况呢?通过这一问题,笔者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启发学生关注本课学习内容和课程精神。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心
素
养
的
内涵
对学生发
主要表现
思
展的价值
路
2021/10/10
14
确
定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
历 史
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核
心 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
养 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
的 依 据
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 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021/10/10
23
历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
史 解 释
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 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
等。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
历史,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评判是
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
也是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的不 同表达方式,理解其意义
2021/10/10
34
素养 水平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素养2: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 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 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 证自己的观点。
2021/10/10
20
内涵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 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表现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 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 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 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Thank you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
材改革的新思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叶小兵
【期刊名称】《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8月在江苏扬州市组织的
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举行的。
这次活动得到各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有
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选派历史教师参加了比赛。
通过这次历史课堂教学比赛,使我们看到,教师们在教学改革的实际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同时,也反映出在深入进行教改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叶小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让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J], 夏玉华
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J], 叶小兵
3.研读“四史”提升教学智慧实现育人目标——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中学历史课
堂教学改革初探 [J], 郎宇飞
4.发展租赁住房需要解决的问题 [J],
5.肥西县水利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办法 [J], 朱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作者:叶小兵文章来源:历史教学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
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处于一个转型期,需要研讨的问题很多。
本文仅对新历史课程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进行简要的评析。
一、历史教材多样化的发展在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材的多样化,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材类型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材就是教科书。
这样很容易导致历史教学就是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历史学习就是学习历史教科书,从而使教科书在教学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甚至出现对教科书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情况。
而现在则认识到,教材是有多种类型的,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
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材料,都可以视为教材。
除了教科书,还有其他类型的教材,如各种文字材料、图像材料、音像材料、统计材料、实物材料等。
各种类型的材料,都可以是历史教学的教材,都能够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二是教科书版本的多样化。
我国的教科书制度从“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后,已有多种版本的教科书。
但是,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流通仍受到各种限制,学校和教师并没有选用教科书的真正决定权。
换言之,在教科书的采用上,还缺乏公开、民主、科学的运行机制。
在此次新一轮课程的教材改革中,在这方面向前有所推进。
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教科书版本的数量亦有增加,而且同时进入务实验区,供实验学校选择,因而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态势,使得教科书版本多样化的优势初步显现出来。
三是教科书内容的多样化。
以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基本上是由课文组成,而其他的项目则很少。
现在正进行实验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简述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
简述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
叶小兵
【期刊名称】《课程.教材.教法》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容上有很多新的变化。
新历史课程标准在理念和取向上,坚持课程的思想导向,强调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学会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叶小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新世纪新取向--摭谈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新建构 [J], 郑红勤
2.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取向 [J], 刘永前
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J], 刘彩芳
4.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 [J], 闫长虹
5.《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音乐课程标准》三者之间的比较 [J], 王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小兵《如何能上好初中历史课》学习教学学习设计课题
适用文档《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从教教事例看教课方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把课上好,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表现。
课上得如何,取决于课备得如何。
每节好课,看上去是上出来的,其实是备出来的,即在课前做好教课方案。
教课方案是教师最重要的教课基本功。
如何搞好教课方案,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问题。
一、事例一:在一节有关新中外国交成就的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讲到万隆会议,主要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范,出示了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理在会议演出讲的影视资料。
而后,让学生议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
问题在于:能否按照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的教课角度,要依照课标要求,要在研究课标的基础长进行教课方案。
如万隆会议,实验稿课标上写的是:简述周恩来列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而新版课标的要求,在中国史中是: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世界史是:经过万隆会议┄┄知道战后殖民系统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保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所以,这一问题的教课角度不是周总理的外交风范,而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以及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从这个事例能够看出,对历史的论述是有多种角度和重视的,但从教课上来说,确立教课角度,第一是要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来设计。
启迪:要认识和掌握课标要求二、事例二:有位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在讲完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后,讲道: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兴工业,需要引进外国的设施、技术和人员,而当时的人都不懂外语,难以操作。
为此,洋务派推行新式教育,创办培育外语人材的学校。
文案大全问题在于:能否厘清历史的逻辑,将历史的逻辑转变为教课过程的逻辑:教课环节解决讲堂教课是如何睁开和进行的问题设计讲堂教课的整体进度和每一个步骤。
教课内容梳理本课内容所波及史事的逻辑与层次,厘清所教史事的范围、因素和前后关系。
学生认知预设问题和设计活动,牵引学生的认知,经过师生的互动促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教师进行教课方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教课内容进行切合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而后将教课内容进行教课过程的编排,使得教课环节有前后相连的逻辑关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同步而有序地睁开。
借力思维导图,着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此次高中课标修订,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1)制订新课程方案,突出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
(2)研制我国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的立意,在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时代之后,正式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
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作为一线高三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认为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和内涵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
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共识。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借鉴世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二、思维导图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思维导图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两个头条名词,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能否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为他们建构一条桥梁,把理论落实到实践层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工作。
我对比分析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历史核心素养(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叶小兵教授关于新课改的课件
教学内容整合的方法
从学生认识历史的角度进行整合 从历史发展的本质特点进行整合 从不同版本教材的长处进行整合
六 对历史现象进行梳理
由于新课程是主题探究式的, 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以历史现象 为主,未突显史事的过程。 在学生对基本史实不甚清晰的 情况下,如何梳理历史现象, 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将现象、状况建立在过程中 用典型事例说明现象、状况 找准现象、状况的逻辑关系 分析概括现象、状况的特点 建构现象、状况之间的联系
注重对因果联系 和内在联系的讲解
在方法上:讲解法 方面要全
如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方面可有: 商品经济、货币经济、 城镇贸易、海外贸易。
事例突出
如宋元海外贸易的管理。
特点发掘
如都市贸易的时空扩大。
本质把握
七 关注课题之间的联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 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 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 只有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适合教学目标的方法 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 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适合教师运用的方法
运用教法促进学生学会: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问题的核心 对历史境况的特点有深刻感悟 能概括问题所涉及的历史发展 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加以辨析 论从史出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积极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见解
转型—发展—多样化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构是什么?
选修6:皖南古村落 课本的结构: 1. 西递 2. 宏村 3.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4. 璀璨的徽派建筑艺术
重新整合为:
1. 远眺:依山傍水的布局,人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 2. 近看: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 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3.纵观:追溯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 济文化源头 4.透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细节, 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讲稿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 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 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 后来他称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课文辅助栏目: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 讨论。
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课例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 是一系列政治变革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 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近代中 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的过程。
示例:
《三国鼎立》
的一则“问题思考”
●课文辅助栏目: 材料研读:结合课文内容提供史料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示例:
《远古的传说》
的一则“材料研读”
●课文后设: 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知识拓展”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用足用好教材 提升学科素养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 ”结合的方式编写。“点 ”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 “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 本线索。按时序编排,叙 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 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 代历史的整体面貌。
治智慧。
广州市豪贤中学林丽霞
叶小兵解读初中历史新课标2019版
如中国现代史部分:
增:雷锋、08年奥运会。(2处) 减: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刑法》、万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计 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杂交水稻、教育、文艺、体育、 就业制度、医疗保险。(16处)
如世界古代史部分:
增: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早期大学、《查士丁尼法典》。 (4处) 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 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 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 古典文学、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16处)
3.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1)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 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 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 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 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 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结构。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 的史事,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 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 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实验稿的知 识点相比,新订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 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 十来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 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再如将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 开始,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 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 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 战”则是与“局部抗战”相对应。
(4)在编排形式上,将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
活动建议以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
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