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原理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原理,分析论述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环节与方面进行改革,并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建议,强调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我国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根源性。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关系,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思想关系。
任何上层建筑的产生,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而产生。
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之所以具有对抗的性质,正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中的对立冲突造成的。
再次,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规定其变革的方向。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即使在同一社会中,当经济基础发生某种局部性质的变化,也会引起上层建筑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一方面,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力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也会运用自己的政治力量和思想观点,反抗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思想统治,试图瓦解和破坏现存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历史地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指这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其他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的变革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进一步影响和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反复变化的辩证发展过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表现为:第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上层建筑也必须适应变化,以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不平衡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存在不平衡状态,经济基础的变革可能滞后于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是
矛盾运动的表现。
总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要素,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一定条件下的劳动,通过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合理组织,创造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者与非所有者的关系、雇佣与劳动的关系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基础的演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
而上层建筑则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和艺术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形成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
3.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往往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上层建筑的观念和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导致社会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4.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律。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我们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规律。
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规律的变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好啦,先来聊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词。
别看它们听起来像是高大上的术语,其实它们跟咱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咱们的经济基础就好比一个大锅,锅里放的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简单说,就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吃穿住用行的那些“硬件设施”和人们的工作、合作关系。
而上层建筑呢,就是锅上面那层“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法律、政治、文化这些东西,就像是锅盖、装饰物,它们是对锅里东西的体现和反映。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哎,这俩东西怎么打交道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儿像“冰火两重天”,经常会发生碰撞。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就像是一对老夫妇,经济基础是那个稳重的,按部就班的老头,而上层建筑则是那位爱做白日梦的老太太,两者之间的矛盾,真的是“火星撞地球”!2.1 矛盾的产生首先,经济基础总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说,从大家庭到小家庭的变迁,或者生产方式的改变,都会带来经济基础的改变。
这种改变就像是给锅里的食材换了新的配料。
而上层建筑就像是锅盖上的图案,最开始可能是传统的风格,但当锅里的食材换了,锅盖上的图案也得跟着改改。
这时候,问题来了:锅盖上的装饰赶不上锅里的食材变化,那岂不是前面一大堆胡扯?2.2 矛盾的解决咋办呢?这就要看上层建筑怎么调整了。
比如说,当社会生产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大家都开始用新科技、新材料,那上层建筑就得跟上,调整法律、、文化等,以适应新环境。
就像是把锅盖的图案换成新潮的设计,这样才不会跟不上锅里的新菜肴。
没有这种调整,上层建筑就像是旧时代的标志,不仅看起来别扭,而且还会拖慢经济发展的脚步。
举个例子,就像是手机更新换代了,而你还用着老旧的功能机,这岂不是“拖后腿”吗?3. 矛盾运动的规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像是人生的过山车,一会儿上下,一会儿平稳,真的是“起伏跌宕”。
3.1 矛盾的周期性矛盾的运动有个周期性,就像潮涨潮落。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原理: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
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化领域⾥新旧⽃争的长期性。
(2)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集中表现在为⾃⼰的经济基础服务。
①从服务的⽅向上看,⼀⽅⾯保护和促进⾃⼰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排除反对⾃⼰的对⽴物。
②从服务的⽅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3)上层建筑反作⽤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产⼒的发展。
当它为适合⽣产⼒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量。
社会主义国家⾥的⽆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政治⼒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产⼒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构成了它们之间的⽭盾运动,这种⽭盾运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
这是因为:新建⽴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上层建筑的相对独⽴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产⼒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性质和发展⽅向,上层建筑的反作⽤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以及改⾰的形式和⽅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的价值率Ps围绕经济基础的平均价值率Plo上下波 动,即Ps~Plo ?
谢谢观看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 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现代黎伦曙编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适应、相对跟随、适应变革和适应发展的方向去走。
相互适应
对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都会与自己 的经济基础相互匹配,会有不平衡, 会做到基本适应。
相对跟随
当经济基础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 上层建筑也会跟随发生变化和调整。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社会历史现象通过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 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 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历史主义的产生 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历史 主义以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规范意义。图尔明、 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是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渔业经济学(economics of fishery)是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 关系、相互作用中,研究渔业部门中的生产,以及与此相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 关系的学科。
经济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为保证经济运转所采取的管理经济的 具体形式所构成的总体。这一总体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 于生产者主体的能动作用。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和生物生理构造有类似之处。马克思主义把 作为整体的社会经济看作一个完整的社会机构或经济机构,比喻为一个有机体。经济机制是一个 经济机体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管理方式、操作规则及其职能与作用相互、相互作用,以实现 机体自我控制、自我平衡的系统。当经济机体的运行偶然出现偏误时,它能及时地反映这种偏误, 并自动加以校正,重新回到相对稳定的经常性状产生矛盾的 时候,经济基础会要求上层建筑去做 出适应变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
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洁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和制度,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二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调节。
在这个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决定的因素,上层建筑是从属的、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因素。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
不同的经济基础会产生不同的上层建筑,如奴隶制经济基础下的上层建筑是奴隶主制度,封建制经济基础下的上层建筑是封建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下的上层建筑是资本主义制度。
二、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伴随着上层建筑的变革,如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则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三、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限制和约束。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会对上层建筑产生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如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实现产生了限制和约束。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调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可以通过政治、法律、文化等手段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如政治制度的改变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保护经济基础的稳定。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调节。
上层建筑可以通过政治、法律、文化等手段对经济基础进行调节,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法律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国体
决
服
定
从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 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 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 应关系。
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决定 国家阶级性质的方面。
奴隶主阶级专政国家
国体
各阶级在国 家中的地位
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二
“道德外化”论
国家是“道德 观念的现实”外化 ,“理性的形象和 现实”,是“地上 的神物”。
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三
国家的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巢起义
阶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
级 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政治组织
上层建筑
国家的特征
国 家 的 特 征
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 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 征收赋税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国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家
的
起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
源
个阶级的工具。
和
本
质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
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君权神授”论
关 于 国 家 起 源 的 观 点 一
国 家 的 对 内 职 能
或的务
直 接 组 织 经 济 建 设 等 等 。
社 会 秩 序 , 干 预 、 调 节 社 会 经 济 生 活
的 组 织 、 管 理 和 调 节 , 维 护 统 治 阶 级
社 会 管 理 职 能 : 国 家 执 行 社 会 公 共 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存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社
会的物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它决定了社会的制度性质和发展方向。
而上层建筑则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适应和相互反作用的。
矛盾运动规律指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
运动规律。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适应和变革,而上层建筑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
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时,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发
生变化。
这种变化时而是革命性的,时而是渐进的。
通过历史的长期演变可以看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一直存在,并且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同一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是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思想观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另一部分是思想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简称为意识形态。它们的关பைடு நூலகம்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社会的基本矛盾,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外,还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上层建筑,它们都产生或根源于经济基础。
1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04-10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中,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形式和发展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
(3)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以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前提,即上层建筑要变不适合为尽可能适合。
(4)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是这一规律的生动表现。
这一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原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同样是无产阶级政党观察研究社会历史问题以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这个话题可能有点深奥,但是我会尽量用大白话来讲,让大家都能听懂。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制度和观念。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简单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就是矛盾运动规律。
接下来,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详细讲解这个规律。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观念。
比如说,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农民是生产力的主要承载者,他们的地位和权利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他们是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的观念和制度也成为社会的主导。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面我们讲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上层建筑是怎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呢?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上层建筑可以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条件。
比如说,在一个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就是上层建筑的表现。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为经济基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也可以为经济基础的变革提供动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变得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就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
这种改革往往需要上层建筑的支持和推动。
比如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需要对经济制度进行改革,而这种改革就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三、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的普遍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它们的矛盾运动。
这一矛盾运动贯穿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要经历一段逐步完善的过程;直接受生产力所推动的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上层建筑相对于经济基础是比较稳定的,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更。
结果就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合又不相适合的矛盾运动。
在两者基本适合中出现的局部性矛盾,可以在同一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加以调整。
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已经变成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要求根本变革的客观趋势之间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在阶级社会,这个矛盾表现为代表先进生产关系、反映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进步阶级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并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阻碍变革的反动阶级之间的激烈的阶级斗争。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政权,根本改变旧上层建筑才能获得解决。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摘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即矛盾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定义与内涵,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经济基础的定义与内涵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
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包括原始共产制、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等。
-生产方式:包括有手工业、农业社会、机器工业和现代工业等。
-生产关系:包括农奴关系、雇佣劳动关系等。
2.上层建筑的定义与内涵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总和,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
上层建筑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制度:包括国家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法律制度:包括法治观念、法律制度、法律宣传教育等。
-文化制度:包括教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矛盾关系和运动规律。
这种矛盾关系可以表述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具体而言,矛盾运动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
不同的经济基础会催生出不同的上层建筑。
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上层建筑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政治制度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核心,法律制度以维护私有财产权利为目标。
3.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的变革可以影响到经济基础的发展。
例如,科技革命和法律改革等都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马哲PPT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 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任何 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能直接或间接 地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经济基础的性 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 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 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3、学习掌握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 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 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 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 我完善和发展,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 治、文化利益。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 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统治阶 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 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 势力及其思想,意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 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 地位和根本利益。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 可能有两种:当它为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 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进步力 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举例:欧洲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 社会的演变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
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密切相关的。
经济基础是指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特指以劳动生产及其积累形成的劳动技术、物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上层建筑是指以经济基础为依托,通过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构筑起来的社会上层结构。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限制和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复杂的双向影响过程中构成了长期的矛盾运动,称为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的趋势规律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协调性和匹配度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上层建筑在一定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收到限制;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得不到有效地被上层建筑所调节,导致上层建筑的失能。
我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失能,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提出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在经济基础合理发展的前
提下,摆脱对上层建筑的过度依赖和依赖,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协调,使政治体制能够更好地发挥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一、引子哎呀,说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这可是一个相当深奥的话题啊。
不过别着急,小生我虽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也略知一二,今天就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是如何体现这个规律的。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让我们来聊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呢,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等。
而上层建筑呢,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等。
这两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道理。
三、矛盾运动规律那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发生改变,而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这种矛盾运动是不断发展的,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四、生活中的例子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如何体现的。
1. 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生产力在不断地发展。
比如说,以前人们要用手磨面,现在有了面粉机,面食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
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 生产关系的改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地改变。
比如说,以前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土地制度是不公平的,而现在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制,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
这就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它使得社会更加公平。
3.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也在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比如说,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益,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这就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五、结论所以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解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简单说说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根基”,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
这个地基包括了咱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条件等等。
简单说,就是你每天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这些都属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呢,就是建立在这个地基上的“房子”,也就是法律、政治、文化这些东东。
它们就像是房子的装修、墙壁、屋顶,虽然看上去很重要,但没有地基,房子一摇一晃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部电视剧的剧情和演员。
剧情就是经济基础,演员就是上层建筑。
无论演员多么风华绝代,如果剧情不行,观众也不买账。
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经济基础。
这俩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木桶的原理——木桶的容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2. 矛盾运动规律:别急,慢慢说2.1 矛盾的产生与发展那么,怎么理解这“矛盾运动规律”呢?说白了,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总是有个“摩擦”。
这个“摩擦”就是矛盾。
比如,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去了,可是法律制度跟不上,导致社会矛盾就会加剧。
就好像你买了一个新手机,但是操作系统还停留在古代,这时候你可能就会觉得不爽,甚至想换个新手机。
这个矛盾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是不断变化的。
就像我们上学时,课本上讲的历史,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起伏波折。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也是这样,一会儿这个占优势,一会儿那个占优势。
这个过程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过山车,一会儿爬升,一会儿下降。
2.2 矛盾的解决与进步说到矛盾的解决,其实很简单:要么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要么是通过调整经济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
这就像是你家的院子,地面不平,要么重新铺地,要么调整院子的设计。
这种调整会让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举个例子,拿中国改革开放来说吧。
以前咱们的经济基础主要是计划经济,相关部门掌控一切,但这时候上层建筑的制度也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
动
原理: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
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
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3)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它们之间的
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
这是因为: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
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
况。
4. 正确认识这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每一历史时期的上层建筑都能从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
(2)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
(3)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
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于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这一规律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二)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从政治体制或者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角度入手,考查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