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基本组成、行星的运行规律、太阳系的形成与特点。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掌握行星的运动特点,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组成,了解行星的运行规律,掌握太阳系的形成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太阳系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行规律。
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行演示仪。
学生准备:画图工具、学习资料、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吗?”引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3)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形成与特点,汇报讨论成果。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组成的认识。
(2)学生利用行星运行演示仪,观察行星运行规律,验证课堂所学。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行星的运行规律3. 太阳系的形成与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太阳系示意图。
(2)简述行星的运行规律。
(3)分析太阳系的形成原因。
2. 答案:(1)示意图见附件。
(2)行星的运行规律:行星绕太阳运行,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特点。
(3)太阳系形成原因:约46亿年前,太阳周围的尘埃和碎石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地球和宇宙空间》中的第1节《太阳系》,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名称、顺序及特点。
2.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及其与太阳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组成,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投影仪、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张太阳系观察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空间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各行星的名称、顺序及特点。
(2)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填写太阳系观察表。
4.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光照、温度等。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35页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按顺序列出)2. 各行星的特点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2)请列举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答案:(1)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太阳系的基本组成,但部分学生对行星特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如行星的卫星、小行星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宇宙的探索》,具体内容为《太阳系》。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涉及教材第4.1节至4.3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顺序和特点。
2. 使学生理解太阳系的层次结构,了解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宇宙奥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了解八大行星的顺序和特点。
(2)讲解太阳系的层次结构,让学生了解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太阳系的特点。
(2)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太阳系的特点,推测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请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系模型,分析地球的位置及特点。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太阳系模型,绘制太阳系的结构图。
(2)回答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七、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2. 太阳系的层次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点:位于第三颗行星,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层和水。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
(2)绘制太阳系的结构图,并标注地球的位置。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3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第1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名称、顺序及特点。
2. 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难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 新课展开:(1)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行星运动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行星运动轨迹,讲解开普勒定律,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点。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的未知天体。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太阳系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太阳系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2. 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2)行星运动规律(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太阳系由()、()、()、()等天体组成。
(2)选择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
2. 答案:(1)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2)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如太阳系的起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精品课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认识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 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 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 火;木、土、天、海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认识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 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 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 火;木、土、天、海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Βιβλιοθήκη 直径最小公转周期最短
自转周期最长
直径最大
自转周期最短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公转周期最长
二、感知太阳系 1、太阳系分布不均匀,八大行星的大小差 异很大。 2、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做陨石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太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水、金、地、火
八大行星
类地 行星
木、土
巨行星
阳
天、海、
远日
彗星 : 彗核、彗发、彗尾
行星
系 流星体 和流星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地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个很不起眼但又得天独 厚的星球。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 在的天体。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海王星
海王星是人们计算出来的行星。天王星 发现后,人们发现它的预报位置和实际 总不相符,1845年亚当斯和勒威耶分别 计算除了天王星外还有一颗行星,并计 算出了轨道和质量。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 太阳系|教科版 (共21张PPT)
金星
金星有浓密的大气层,为了揭开这层面纱,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竞相发射探测器 到金星上去,仅在1978年12月4日到25日,美苏 就各有两个考察船在进行着陆。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太阳系教科版共23张PPT
小行星
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 多的小天体。目前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3000多颗。照相巡 天观测发现的小行星有50万颗.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 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小行星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小行 星带
位于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 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 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一般彗星 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星的体形庞 大,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 质、尘埃组成的,在靠近太阳时, 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 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 大,可长达上亿千米。且越靠近太 阳彗尾就越长。宇宙中彗星的数量 极大,但目前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 颗。
5.8 10.8 15.0 22.8 77.8 142.7 287.1 449.7
拓展活动:
1、用橡皮泥或报纸做一个立体的太 阳系模型。
2、查阅太阳系的其他天体资料,进 一步了解太阳系。
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 总和的745倍。所以,她有足够强大 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 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
水星
金星
水星是八大
行星中最靠近太 阳的行星,它是 太阳系中运动最 快的行星。
金星,在中国民间称它 为 “太白金星”,也就是
我们所说的“启明星”;是 八大行星中最亮的行星也是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 最大的一颗。其亮度仅 次于金星,木星是太阳 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 颗行星。
土星
天王星
土星好象是一顶漂亮
的遮阳帽飘,行在茫茫宇 宙中,可算是太阳系中最 美丽的行星了。
王星和土星一样,
也有美丽的光环。它的 光环由20条细环组成, 每条环颜色各异,色彩 斑斓,美丽异常。
海王星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动规律、太阳系的探索历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基本特征;2. 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太阳系的探索历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行星的运动规律及其成因。
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特征、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各行星的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行星的运动规律。
4.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动规律中的“开普勒定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运动特点。
6. 知识拓展:介绍太阳系的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
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3. 太阳系探索历程:从古代地心说到现代宇宙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描述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特征及运动规律。
答案示例: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特征为表面温度极高,运动规律遵循开普勒定律。
2. 作业题目:简述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答案示例:太阳系的探索历程包括古代的地心说、日心说,现代的太空探测任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和探索历程,使学生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最新的宇宙探索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行星运动规律的讲解;2. 太阳系探索历程的介绍;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基本特征。
2.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3. 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行轨道图。
2. 学具:学生用书、活动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了解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组成。
(2)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讲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特点,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对地球的温暖、光照、风力等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行轨道图,让学生理解行星的公转和自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记录表,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2. 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水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金星: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宜生物居住的行星火星:红色行星木星:最大的行星土星:拥有美丽环带的行星天王星:蓝绿色的行星海王星:最远的行星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温暖光照风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太阳系的组成。
(2)请列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描述其中两个行星的特点。
(3)请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2)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章《太阳系》的第1节内容,详细探讨太阳系的构成和特点。
主要包括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太阳系中天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各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难点:理解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或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行星卡片、彩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系的组成。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太阳、行星、矮行星等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行星卡片,加深对行星顺序及特点的理解。
4. 例题讲解:结合地球仪,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理解行星的运行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2. 行星顺序及特点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构成。
(2)按顺序列出八大行星,并简要说明各自的特点。
(3)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太阳、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金星:距离太阳第二近,表面温度最高;地球: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火星:表面有火山和峡谷;木星:体积最大,有众多卫星;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天王星:距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最低;海王星:蓝色的星球。
(3)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地球和宇宙》,第2节《太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太阳系的形成及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2. 使学生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难点: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中的各个行星,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近,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远。
5. 探索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并制作成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八大行星特点3. 太阳系的形成过程4. 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答案: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等组成。
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2. 作业题目:请列举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三个行星。
答案:水星、金星、地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太阳系的组成、特点及形成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外的其他星系,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5太阳系教科版共18张PPT
二.太阳
1.熊熊烈焰百亿年 表面的温度:6000℃。 寿命:100亿年。 直径约:1.4106km, 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一、太阳系概况
太阳系在银河系离中心近3万光年处
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
(1) 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天 体构成的体系及其所占有的空 间区域。(2) 由太阳、行星及 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 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 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 域
行星
围绕太阳或其他恒星运行
金星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 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 别明亮的“晨星”,它 不是光源,人们叫它 “启明星”;而在 黄昏 时分,西方余辉中有时 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 “昏星”,人们叫它 “长庚星”
地球
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 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 实巨大的感觉。而在宇宙 中,地球给人的印象却并 非如此:这个在一层薄薄 而脆弱的大气笼罩下的星 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在太 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 的:漆黑的太空、蓝色海 洋、棕绿色的大块陆地和 白色的云层。
土星
土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 分子氢,随着深度的增 加,氢在高压下成为液 态,并进一步成为液态 金属氢。氢层以下是由 水、甲烷和氨组成的液 态混合物。中央是一个 岩石或由岩石和冰组成 的核。
天王星
是距离太阳的第七颗 行星,是太阳系中的第 三大行星。它的赤道直 径 51,800 公里,每 84.01 地球年绕太阳公 转一周,和太阳之间的 平均距离是 28.7 亿公里。 自转一周 17 小时 14 分。 天王星至少有 22 个卫星,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太阳系形成与演变过程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动演示仪。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行星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特点,提出问题:“太阳系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太阳系的组成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太阳系成员及其特点。
(2)行星运动规律通过演示仪和课件,讲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引导学生了解行星运动规律。
3. 随堂练习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按距离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各成员的特点。
(2)解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并举例说明。
(3)分析太阳系形成与演变的过程。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见板书设计。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见板书设计。
(3)太阳系形成与演变过程:见教材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了解太阳系的真实面貌。
(2)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鼓励学生关注天文领域的新发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行星运动规律。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七章《探索宇宙》中的第三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行轨迹、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以及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行星的运行轨迹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特征。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行星的运行轨迹及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及各天体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讲解行星的运行轨迹,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
(3)详细讲解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
(4)介绍太阳系中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彗星等,丰富学生的宇宙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描述行星的运行轨迹。
(2)分组讨论,分析八大行星的特点,并进行汇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行星的运行轨迹3. 八大行星特点4. 太阳系其他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运行轨迹。
(2)比较八大行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了解。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行星的运行轨迹: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八大行星特点:略。
(3)太阳系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带、彗星、矮行星等。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太阳系》这一主题,该内容出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三章《宇宙探索》的第三至第五节。
具体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八大行星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探索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2. 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3.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八大行星的特点及顺序。
教学重点:太阳对地球生物的影响,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月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组成,讲解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太阳系简图,标出八大行星的位置。
4.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5. 互动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基本组成2. 八大行星顺序及特点3.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4.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阳系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2)列举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3)简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答案:(1)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特点:水星最接近太阳,表面温度极高;金星表面有浓厚的大气层;地球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火星表面有火山、峡谷等地理特征;木星体积最大,有众多卫星;土星环状结构明显;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较低。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太阳和八大行星的特点、行星运动规律、小行星带与彗星的概念,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组成,了解太阳和八大行星的概况。
2. 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了解天体间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太阳系构成的把握。
教学重点:太阳和八大行星的特点,小行星带与彗星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动演示仪。
学具:学生分组观察太阳系模型,绘制太阳系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介绍太阳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太阳系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4. 知识讲解:讲解行星运动规律,展示行星运动演示仪,帮助学生理解。
5. 课堂讨论:探讨小行星带与彗星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基本构成: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3. 太阳和八大行星特点:表格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太阳系示意图,标注出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的位置。
2. 答案:示意图中太阳位于中心,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彗星位于太阳系边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小行星带和彗星的理解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行星运动规律的讲解;2. 太阳系构成的实践情景引入;3. 小行星带与彗星的概念理解;4. 作业设计中的太阳系示意图绘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3章《宇宙》的第2节“太阳系”,详细内容包括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矮行星(如冥王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掌握各行星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征。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各行星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宇宙的探索世界。
2. 新课导入: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关注各行星的特点。
a. 播放太阳系模型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b.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各行星的特点,并汇报成果。
3.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与火星的运行轨道、周期等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太阳系简图,并标注各行星的特点。
5. 实践活动:分组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太阳系结构图,标注各行星的名称和特点;二是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b. 地球与火星的运行轨道、周期有何不同?c. 请举例说明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特点。
2. 答案:a.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及矮行星等组成。
b. 地球运行轨道为圆形,周期为365天;火星运行轨道为椭圆形,周期为687天。
c. 例如: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有强大的磁场,拥有最多的卫星。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认识太阳(1)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2)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1)矮任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2)小任星是指太阳系内的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O(3)遮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
(4)彗星也绕太阳公转,有的大约几十到几百年绕太阳一圈,有的绕太阳一圈需要长达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
第2课八颗行星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f金星f地球f火星f木星f土星f天王星f海王星。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f海王星->地球f金星一火星一水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处理纸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平均分为竺份。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4.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火星和木星。
5.标记行星时用两条折痕间的距离表示100OO万千米。
6.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中,八颗行星的间距相差不大,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韭赏大J7.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
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8.八颗行星中,木星巨大而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
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看起来小圆盘,周围有四颗最亮的卫星。
第3课日食1.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太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等基本概念,并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太阳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吗?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 教学新课(1)太阳系的组成a. 太阳b.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c. 行星卫星d. 小行星带、彗星、陨石等(2)太阳与地球的关系a. 万有引力定律b.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3)探索行星运动规律a. 开普勒定律b. 各行星运动特点3. 例题讲解以地球公转为例,讲解行星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太阳系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3. 行星运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太阳系的组成。
b. 解释地球公转的规律。
c. 分析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的卫星最多,为什么?2. 答案:a.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陨石等组成。
b. 地球绕太阳公转,遵循开普勒定律,呈椭圆形轨道。
c. 木星的卫星最多,原因在于其体积大、引力强,容易吸引小天体成为其卫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地球引力场俘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 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 “流星”。
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 做陨星。
流星雨
流星雨
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做陨石
如果地球失去大气层的保护,将会是 怎样的景观?
地球上为什 么适宜生命 存在?
地球之所以有生命,主要是由于有下列条件的存在: 1.地球距离太阳远近适中,使地球上具有介乎0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 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 。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慧星
哈雷慧星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年? 76年 上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那下次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062年
一个小朋友10岁时曾看到哈雷慧星, 当他第二次看它时是多少岁?
流星体: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
观察太阳系各成员与太阳的远近距离及表面特征
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
水星 火星 天王星
金星 木星 海王星
地球 土星
水星
水星的山脊
金星
由东向西自转
金星上的峡谷
火星
木星
木星赤道附近的大红斑形成原因? 一般认为是气体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
土星
土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
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的。
天王星
资料:据估测,地球上最多能容纳100亿人口, 而现在已经63亿人口……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建一个太阳一( )的恒星。 2.太阳系里的( )、( )、( )、( )、( )、( )、( )、
( )八大星。 3.太阳系里还有( )、( )、( )。 二、判断: 1.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发光的恒星。( ) 2.太阳系里至少有八大恒星。( ) 3.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 4.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
彗星
拖着尾巴的星星 (彗核、彗发、彗尾)
彗星是由岩石 的碎片,固体 微粒和水结冰 而成的大冰球。
彗核:是由冰物质(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 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观察彗尾的朝向及长短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海王星
1.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什么? 它们最大的特征有什么?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名称是:木星和土星
它们共同特征:有固体的核心和几 千米厚的大气,体 积大,卫星多,并 且有光环。
2.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是什么?
金星
3.太阳系中哪颗行星的卫星最多?
土星
4.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行星之间?
火星和木星
5.简单的描述九大行星是否都有 大气层以及特点。
度--100度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起形成分子。如果温 度太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体形 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地球体积、质量大小适度。使这颗行星有适于 生物呼吸的大气。如果行星体积质量太大,引力太 强,大气气压太高,生物不能适应生存。如果体积 质量太小,它的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大气层 难以形成。此外大气还需要有适于形成生物的各种 物质如碳、氢、氧、氮等。
太阳系是指什么?
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一 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 有规律运动的。 九大行星都以由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什么?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