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与太阳系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与太阳系》教案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与太阳系》教案设计

太阳与太阳系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资料中获得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学问。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视察太阳。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学问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依次。

3.了解金星的基本状况。

教学打算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支配: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学问。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1.探讨: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沟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

教学可围绕“假如没有太阳……”绽开探讨。

探讨时,老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相识到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视察太阳1.介绍器材和视察方法2.平安教化:(1)我们不能干脆用肉眼视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损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干脆视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视察4.沟通发觉第2课时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师:今日我们要乘坐一辆奇妙校车,起先我们奇异的太阳系之旅。

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晰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学问,填写好资料卡。

二.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课件仿照闻名丛书《奇妙校车》制作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许多的数据和比方,让学生更简单理解;特殊补充:2019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

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三.组织沟通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3.老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19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旧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23)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23)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2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是本册教材的第十一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太阳的结构、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但是,对于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太阳和太阳系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结构、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结构、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太阳模型等。

3.设计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太阳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结构,如核心、辐射带、对流带、光球、色球等,并解释太阳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组成是什么?每个行星的特点有哪些?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讨论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太阳和太阳系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太阳和太阳系-湘科版(一起)

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太阳和太阳系-湘科版(一起)

《太阳和太阳系》【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太阳系家族。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家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教学内容】模拟太阳系、了解火星【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3、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教学准备】八大行星模型、太阳系家族资料《太阳系的奥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并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及天体运动特点。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八大行星等组成了太阳系。

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和太阳系》是湘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的结构、太阳的活动以及太阳系中其他星体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如地球的位置、月球的盈亏等。

他们对太阳和太阳系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太阳的结构和活动理解较浅。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阳系中其他星体的特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时学习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

2.掌握太阳的活动,如太阳黑子、耀斑等,并了解其对地球的影响。

3.认识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如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的结构和活动。

2.太阳系中其他星体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特点。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等。

2.教学卡片:太阳系中各星体的图片和特点介绍。

3.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的外观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太阳有哪些活动?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结构,如核心、辐射区、对流层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卡片,详细讲解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

提问:太阳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太阳黑子和耀斑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通信干扰等。

每组选择一种太阳活动,制作PPT并进行汇报。

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性质,掌握太阳系的结构,并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基础认识,为后续学习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学习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太阳和太阳系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太阳系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仍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太阳系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太阳和太阳系的奥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观察太阳,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望远镜、地球仪等。

3.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组成,呈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PPT 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太阳系的结构,探讨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与太阳系丨湘科版7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与太阳系丨湘科版7
教具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师提问:“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哪里”(太阳)
“今天我们的太空之旅就从太阳开始吧!”(板书、视频播放)
2、从刚才的视频里你对哪些数据印象深刻(学生自由回答)
师:太阳是太阳系这个大家族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这个家族的老大,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其它各成员的特点,昨天老师布置了同学们制作《太阳系家庭成员资料卡》。接下来我们就先通过解说员来了解太阳系中的各行星成员吧!
1、谈话:在太阳的周围,除了行星以外,你还知道太阳系哪些其他天体的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太阳系小天体)
(1)流星 学生汇报收集的有关资料。
(2)彗星 学生展示,观看视频。
教师介绍哈雷彗星:是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的。1682年8月,哈雷首次发现了这颗彗星,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的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了,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周期为76年,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太阳与太阳系》教学设计教学 Nhomakorabea标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
2、会搜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重点
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太阳系相关资料,认识组成太阳系的星体及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
难点
在认识太阳系组成中,培养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四、总结“太阳系”家族
五、课外延伸:
1、观察作业:观察金星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1 太阳与太阳系》教案1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1 太阳与太阳系》教案1

《1 太阳和太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点1、教学生学会用仪器观察太阳,更好的了解太阳。

2、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三、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了解太阳的物理性质。

二、做实验观察太阳。

三、了解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对其八大行星的特征了解。

新课讲解:1、认识太阳系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展示资料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教师进行资料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和太阳系|湘科版(一起)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和太阳系|湘科版(一起)

《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杨谊青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了“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太阳系”、“金星”、和“彗星和流星”等几个阅读和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等活动来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和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内容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5至41页。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3,科学知识: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和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视频。

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师:同学们,漫漫原野,辽阔广袤;茫茫宇宙,星系浩渺......今天,让我们开始第3单元“宇宙探索”的学习,先了解一下太阳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提出问题: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与温暖,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发言回答。

教师详细讲解:地球上的生命依靠太阳的能量生存,而光合作用是唯一能捕捉此能量的重要生物途径。

光合作用的字面意义为“用光合成”,光合作用生物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储存于分子中的能量用来驱动植物细胞中的各項工作,同时这些能量也可被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利用。

首先,这里的万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这不仅是因为太阳给地球带来了适合地球生物生存的适宜温度,更是地球获得能量的几乎是唯一的源泉.如果没有太阳,甚至不可能有现实意义上的地球——即使有,也不可能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植物便不能出现和进行光合作用而生存,没有植物,动物就失去了食物链最基础的环节,也就无法生存,当然也不可能出现人类并生息繁衍……所以,“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是正确的。

3,师:同学们继续思考: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有生命吗?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讲解:太阳的引力将地球其其它行星维持在非常稳定的近似圆形轨道上,这是地球得以产生生命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在绝大多数地外星系中,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恒星运行的,那种情况下由于行星的近日点与远日点距离相差太大,其表面的温度变化非常极端,因此基本不可能产生生命。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9)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9)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9)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是本册教材的第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太阳的家族、太阳系的结构、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等。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认识,是学生对宇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太阳和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引导。

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家族,认识太阳系的结构,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家族,太阳系的结构,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太阳系的形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实验法:学生通过模拟太阳系的实验,理解太阳系的结构。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模型,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是什么?太阳系有哪些行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介绍太阳的家族,太阳系的结构,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太阳系模型的制作,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与太阳系丨湘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与太阳系丨湘教版

3.1太阳和太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记忆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在宏观上认识太阳家族。

2、了解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

3、学会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4、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文本信息,养成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的知识通过电视电影电脑中已经略知一二,但是他们的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或者是错误的。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但是需要纠正的错误还是很多的,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问题,本节课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比较喜欢,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活动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合作的意识也为以后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三、重点难点重点:太阳家族八大行星。

难点: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1:导入活动(1) 师: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我们对它充满着遐想。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

(2) 师: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就像一粒小小的灰尘,但是在我们眼中它却是非常庞大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系,来认识一下太阳家族的成员。

(板书课题) 活动2新授课(二)、太阳1、万物生长靠太阳(1)、太阳和地球上万物的关系怎样?(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有生命吗?(出示幻灯片)2、太阳有什么特点?(1)、太阳是一个炙热的球体,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是恒星,而且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恒星。

(2)、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

(3)、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4)、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三)、太阳系(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太阳和这个太阳王国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八大行星、四颗矮行星和至少六十三颗卫星,以及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是本册教材的第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太阳的家族、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等。

本章内容是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月亮、太阳等基础知识,对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太阳和太阳系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会观察太阳和太阳系的天文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阳和地球的距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知识,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如早晨的太阳、夜晚的星星等,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如太阳的家族、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太阳和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太阳和太阳系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原理,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太阳和太阳系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实验器材:准备模型、图片等,用于直观展示太阳系各行星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样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特点,如质量、温度、光和热等。

展示太阳系的构成,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太阳和太阳系》 湘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太阳和太阳系》 湘科版

第1课太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安全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是一个太阳会发光,会发热,炽(chi)热的气体星球。

2、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教学重点:能自己从资料中获取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太阳、绘制太阳图。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太阳的图像资料或课件、观察太阳的专业眼镜;学生:自学案、课本、作业本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前活动,教学导入:1、展示:(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生命,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读一读你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谜语。

3、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

4、谈话引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已经不会再相信那些神话传说,今天我们将共同来科学地认识了解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星体——“太阳”(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1.是啊!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给我们送来光明与温暖,地球人经常在诗歌、散文、歌曲中描绘它、赞美它。

你们会吟唱吗?(学生展示)直到现在我也记得小时候刚上学时唱的一首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师生齐唱)这首《上学歌》中呈现了哪些生物?(生答)如果没有太阳还有它们吗?地球上会有其他生命吗?2、讨论、交流:“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有生命吗?为什么?”注意引导: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植物会死亡,为什么?(光合作用)然后哪些生物会消失,为什么?(食物链断裂,破坏生态平衡),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所以可以说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

(二)说说你了解的关于太阳的知识1、自学与汇报:太阳的温度、体积、组成、与地球的距离(教师绘图,板书。

)2、阅读书37页。

3、讲授并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课时)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课时)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和太阳系》是湘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教材从太阳的外观、温度、能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等。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掌握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对太阳和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知识,对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的特点,了解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等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

2.难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运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的外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太阳的温度、能量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3.太阳系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构成,重点讲解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等。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太阳和太阳系的主要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太阳:温度高能量强太阳系: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7)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7)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的掌握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太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太阳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

但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太阳系的构成,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太阳系又是什么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的特点,如: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等。

接着,讲解太阳系的构成,如: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提供光和热,维持地球上的生命等。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8)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8)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是一节介绍太阳和太阳系的基础知识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讲解太阳的结构、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认识。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如地球、月球和行星等。

但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来推测和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如认为太阳是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数量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结构和太阳系的构成。

2.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的结构和太阳系的构成。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思考和探讨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2.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知识。

3.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太阳、了解太阳系的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太阳和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太阳的结构和太阳系的构成。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对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太阳、了解太阳系的模型等。

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太阳和太阳系知识的认识。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太阳的性质、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太阳和太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太阳的核聚变、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性质、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性质、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太阳的核聚变、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的性质、太阳系的组成等基础知识。

2.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深入理解太阳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太阳和太阳系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2.实验器材:准备模型太阳、行星等,进行太阳系的演示。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文章、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的性质,如温度、光芒等。

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系的组成,介绍行星、卫星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太阳系的行星运动规律。

每组选取一个行星,分析其运动特点。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太阳和太阳系》是湘科版科学六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天体、恒星的基本知识,对地球和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太阳和太阳系的概念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

此外,学生对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加以纠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特点,如太阳的温度、体积、光和热能的产生等。

2.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3.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生长等。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的特点,如太阳的温度、体积、光和热能的产生等。

2.太阳系的构成,特别是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的天体特点。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生长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太阳和太阳系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创设情境,如模拟太阳系的运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太阳系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模拟太阳系运行的道具或软件。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太阳和太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特点,如温度、体积、光和热能的产生等。

呈现太阳系的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生长等。

每组选择一个影响点,进行阐述和展示。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1 太阳和太阳系》 湘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1 太阳和太阳系》   湘科版

1、太阳和太阳系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探究、搜集整理能力。

2、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2、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好奇、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体积很大、会发光发热的恒星。

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搜寻资料,探究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及太阳系中彗星、流星、小行星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太阳的特点2、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它天体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搜寻资料,探究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以及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太阳系示意图、关于太阳和太阳系的资料卡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探究太阳与地球的的影响1、揭示课题:太阳和太阳系,并板书:太阳和太阳系(1)看课件:(2)探究讨论:看了上面的几幅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有生命吗?(4)学生展示交流(5)教师小结: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更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过度: 太阳与我们的关系这样密切,太阳又是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二.活动二:探究、了解太阳1.观看课件,探究:太阳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板书:太阳)(1)个人搜寻、整理有关太阳的知识(2)小组内交流2、学生展示探究效果。

3、小结: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会发光、发热、是恒星。

4、重点板书:很大、发光发热、温度高、恒星。

三、活动三:探究太阳系导入:太阳这样大,它的周围会有那些主要的天体、星球呢?1、出示太阳系图,观察思考:太阳系主要由哪些天体组成?2、学生探究讨论,完成关于太阳系的信息资料卡。

3、小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彗星、卫星、流星4、探讨交流: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太阳对他们的运动有什么影响?5、板书: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6、你能完善好太阳系示意图吗?(1)学生完善太阳系示意图(2)交流展示太阳系示意图(3)小结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与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

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

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第2课时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

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

二.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
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

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三.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四.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五.课外作业观察金星
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

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

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