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红细胞检查

合集下载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主备:集体备课组:上课时间:组长签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图片,区分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利用正常值和检测值的对比判断病情;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体血液等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关血液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经常要求我们通过化验血液来诊断病情。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份组成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出示血液化验单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活动一: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1•血液是人体的什么组织,它有什么功能?2•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细胞包括哪几种?各成分有什么功能?3•血浆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有问题的各小组讨论。

1•血液是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

它在人体内不停的流动,把氧气和养料输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血液的组成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浆(淡黄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成分:通过观察血浆的组成图片总结血浆的成分与功能水(约占91%〜92%)蛋白质(约占7%)葡萄糖(约占0.1%)无机盐(约占0.9%)废物(少量)功能: a.运载血细胞;b.运输养料和废物.4•血细胞的组成及功能活动二:观察血细胞彩图。

看一看,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人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学生讨论填“血细胞特征比较”表。

活动三:解读血常规检查我们生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要求我们通过化验血液来诊断病情。

教案15红细胞比积测定(精)

教案15红细胞比积测定(精)
2.可用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输血及输液治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3.可用做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基础数据
4.可作为血液流变学指标
思考题
简述红细胞比积测定方法的评价。
红细胞比积测定
教学目的
1.掌握红细胞比积概念.
2.熟悉红细胞比积常用测定方法(温氏法、微量法、血细胞分析仪法),结果的判读与分析
3.红细胞比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红细胞比积概念,温氏其他测定方法原理
授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与组织
一、血细胞比积(HCT)
1.血细胞比积(HCT,PCV)概念
2.血细胞比积测定方法:温氏法与微量法,简述评价
3.参考值与性别有关
二、结果判读与分析
1.温氏法:血标本用温氏法离心后,其血浆与血细胞的分界面应为平面,读数时读取自还原红细胞层以下的红细胞的高度。
2.微量法:应将微量管底部的红细胞基底层与标准读数板的基线(0刻度线)重合再读数
三、临床意义:
1.HCT增高和降低见于的临床症状和疾病

2024年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课件

2024年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课件

2024年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详细内容包括ESR的基本概念、临床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影响ESR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红细胞沉降率的基本概念和临床意义。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3. 了解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方法和影响ESR的因素。

教学重点:红细胞沉降率的基本概念和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计时器。

2. 学具:实验报告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临床案例,介绍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红细胞沉降率的基本概念、临床意义和测定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解析一道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演示显微镜下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方法,讲解操作要点。

6. 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7. 结果讨论与分析(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基本概念临床意义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答案:红细胞沉降率临床意义包括炎症、感染、风湿性疾病等。

测定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法和自动分析仪法。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答案: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有: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形状、血液凝固状态、温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血液(1) 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血液(1) 教案
【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这个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呢?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的指标,并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一、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1.观察血液的组成
(1)柠檬酸钠:一种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2)血液的分层:5%的柠檬酸钠与新鲜的血液充分混合中,静置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血液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总结概括
5.白细胞
(1)形态结构: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有的能做变形运动。
(2)数量:每升血液中有(4〜10)×109个,在三种血细胞中是数量最少的一种。白细胞也是由红骨髓产生的。
(3)功能:主要功能是防御和保护。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病菌。所以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它吞噬病菌后,自己也牺牲了,有时我们看到作品周围有一些脓液,这些脓液中就含有死亡的白细胞。
红细胞(RBC)1.2╳1012个/L白细胞(WBC)7.0╳109个/L
血小板(PLT)1.5╳1013个/L血红蛋白(Hb)80g/L
【分析可知╳╳╳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遵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此人平时注意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8.血液的功能
血液除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保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介绍红细胞的功能
介绍什么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介绍什么是贫血
介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以及功能
引导完成书中讨论问题
介绍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功能
拓展血小板过少或过多时的危害
介绍血清和血浆区别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形态特点;
2.掌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理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红细胞的生物学意义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教材《初中生物》课本相关内容;
2.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红细胞的结构;
3.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书,进行观察红细胞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点,引起学生对红细胞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
1.红细胞的结构:红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主要由血红蛋白和细胞膜组成。

2.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人体内的氧气平衡。

3.红细胞的形态特点:红细胞呈圆盘状,直径约为7-8微米,没有细胞核。

三、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观察新鲜采集的鲜红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加深对红细胞的认识。

四、课堂讨论:
让学生讨论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红细胞的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生物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红细胞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课件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课件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的“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使用的教材为《生物医学实验技术教程》第三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红细胞沉降率的定义、测定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红细胞沉降率的定义、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2. 学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显微镜、投影仪。

2. 学具:试管、抗凝剂、红细胞悬液、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红细胞沉降率的定义、测定原理、临床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演示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报告。

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血液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提高学生的生物医学素养。

板书设计:1. 红细胞沉降率的定义、测定原理、临床意义。

2.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3. 实验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答疑环节。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操作步骤:a. 准备试管,加入抗凝剂。

b. 采集患者静脉血,与抗凝剂混合。

c. 将混合后的血液样本放入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

d. 启动测定仪,记录红细胞沉降时间。

《红细胞沉降率》课件

《红细胞沉降率》课件

《红细胞沉降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医学检验》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临床意义及测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

2. 学会分析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结果,了解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 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和临床应用。

难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及结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显微镜、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试管、抗凝剂、计时器、红细胞沉降率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引导学生思考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临床意义及操作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测定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操作,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5. 结果分析(10分钟):学生汇报测定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常见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2. 红细胞沉降率临床应用3.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病例1:患者,男,35岁,近期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病例2:患者,女,45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病例1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病例2红细胞沉降率偏高。

2. 课后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细胞沉降率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和临床应用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学习,了解红细胞沉降率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

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

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和步骤;3. 学会正确使用红细胞计数仪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意义;2.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和步骤;3. 红细胞计数仪器的使用;4.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红细胞计数仪器;3. 实验用血液样本;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红细胞计数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计数的意义和应用。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简要介绍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意义;2. 详细解释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稀释血液样本、使用计数室和计数规则等;3. 说明红细胞计数的结果如何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实验演示(10分钟):1. 展示红细胞计数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样本放置、调节显微镜和读数等;2. 演示如何进行红细胞计数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红细胞计数实验操作;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红细胞计数仪器,进行样本稀释和计数;3.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格;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样本的红细胞计数结果;3. 讨论红细胞计数结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2. 收集学生对红细胞计数的理解和反思;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充分结合了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实验操作,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红细胞计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案中注重互动和思维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3. 能够理解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
1. 红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红细胞在内外环境中的维持和适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出红细胞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讨论红细胞在血液中的作用。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红细胞的结构特征:提到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

2. 示范红细胞的观察:通过显微镜示范红细胞的形态,让学生了解红细胞的实际结构。

三、实验与实践(20分钟)
1. 实验内容:观察鸡血液干片上红细胞的形态。

2. 实验方法:使用显微镜在干片上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绘制观察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讨论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2. 总结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在内外环境中的维持和适应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红细胞
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红细胞的结构特征。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学生对生物细胞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显微测量(必做)一、实验目的:1.熟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3.掌握显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4.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功能。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很多细胞的结构,并借助测微尺测量细胞直径,进而获得细胞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仪器:光学显微镜(每人1台),载玻片、盖玻片、剪刀、镊子、牙签、滴管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试剂:1%碘液、瑞氏染液(如果观察血细胞,则需瑞氏染液)材料:洋葱、红辣椒、紫色落葵(或紫罗兰)、血细胞悬液、口腔上皮细胞四、实验步骤:1.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用剪刀在洋葱鳞茎叶内表面画一个1mm2的方框用镊子撕下表皮在碘液中铺平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碘液(也可帮助排除气泡)显微镜下观察(同法制红辣椒表皮细胞装片)2.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用牙签刮取上皮细胞在1%碘液中搅动分散细胞染色1分钟盖上盖玻片观察3.血细胞观察(见《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9页)在载玻片右端滴一滴血用另一张载玻片以30~45度角(两玻片夹角)推移血液成均匀薄膜滴一滴瑞氏染液染色1~3分钟自来水冲洗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4.显微测量(1)原理: 测微尺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位于目镜内,为玻璃圆片,上有一条带刻度的直线,精确度较镜台测微尺的低;镜台测微尺是一块载玻片,中央圆形区域内有一带刻度的直线,精确度较目镜测微尺高。

(2)测量:用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度量细胞的大小,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用镜台测微尺来校定。

A 、将镜台测微尺放入载物台上,转动目镜,使二者平行。

选择一处让二者重合,然后向右侧寻找再次重合处,记下二者的数值,并按照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精度关系换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实际代表的刻度值。

血液的教案-模板

血液的教案-模板

血液的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欣赏有关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影片。

二、情感激励:教师用语言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引入:说起血液大家都已非常熟悉(投放课题),它是一种红色的液体,而且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大量失血的话,就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性的,但是它为什么对人体这么重要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索有关血液的奥秘四、导学达标:1. 看画面观察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我们称它为血细胞2. 观察血液的显微放大图,讨论分析出血细胞的类型。

交互性练习。

小结得出血细胞的名称,多而红色—红细胞,少但较大—白细胞,最小—血小板。

3. 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用视频展台对接显微镜进行反馈。

4. 提出问题,血液只有固体的血细胞吗?探索性实验—血液分层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血液的层次,并加以描述。

如果对这三层分别取样的话,就会发现下层中是红细胞,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层中无细胞结构,是液体。

我们称它为血浆。

5. 小结血液的组成。

6. 血浆:根据名称猜想血浆的主要组成物质。

并进一步猜想血浆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及时小结归纳。

7.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1)红细胞:投放红细胞的形态动画,引导学生讨论,并进一步小结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数量。

(2)白细胞:投放白细胞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相比较,小结红细胞的结构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3)血小板:投放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和白细胞相比较,小结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

8. 板书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

9. 红细胞的功能:投放血红蛋白的模式图,知道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探索性实验—新鲜血液通氧对照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原理,投放血红蛋白的原理模式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血红蛋白的特性,并以此猜想红细胞的功能,进一步讨论,当身体中的红细胞含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身体的哪些部分会有不适现象,引出“贫血”的概念。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人教版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3. 能够描述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

教学重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红细胞生成和寿命。

2. 红细胞的大小和数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2. 约5毫升新鲜鸡血样本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红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红细胞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15分钟)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课件或板书,介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含氧量等。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解释红细胞在人体内运输氧气的作用,以及如何帮助维持身体健康。

三、实验展示(10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管约5毫升新鲜鸡血样本,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状和数量,并观察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动。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红细胞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10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关于红细胞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实验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更加直观地了解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在讨论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对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整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可以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3. 能够区分出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

4. 知道如何保持健康的红细胞数量。

教学重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区分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

2. 保持健康的红细胞数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示范红细胞的观察材料。

3. 适量的解释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红细胞的作用,并激发学生对红细胞的兴趣。

二、讲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红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红细胞的形状和特点。

2. 解释红细胞的功能,包括携氧和排除废物等作用。

三、演示观察红细胞(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放大的红细胞,并让学生观察其形态。

2. 示范如何辨别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

四、探究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并总结出结论。

2. 分组讨论红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持健康的方法,并呈现。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留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提醒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顾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留下相应的作业。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加强学生对红细胞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

3-1-电子教案-血液检查及血生化检查

3-1-电子教案-血液检查及血生化检查

13
血液
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及分娩时、寒冷、 饱餐、剧烈运动后等,多为一过性。 【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 9/L称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数低于4×10 9 /L称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 此,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 减少有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
12
血液
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 2.白细胞分类计数 • 细胞名称 • 中性粒细胞(N) • 杆状核(Nst) • 分叶核(Nsg) • 嗜酸性粒细胞(E) • 嗜碱性粒细胞(B) • 淋巴细胞(L) • 单核细胞(M)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百分率
1%-5% 50% - 70% 0.5% - 5% 0% - 1% 20% - 40% 3% - 8 %
15
血液
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吸虫、蛔虫、钩虫等寄生虫 病。哮喘、荨麻疹、血清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 红细胞 病、慢粒、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 白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意义较小。伤寒、副伤寒以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者。 血小板 • 3.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脾切除术 后、恶性肿瘤。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7
血液
检查
网织红细胞(RET)
• 【参考值】 • 成人: 0.005-0.015(0.5% - 1.5%),(24 - 84)×109 /L • 新生儿:0.02 - 0.06(2% - 6%),(96 - 288)×10 9/L • 定义:介于 晚幼红细胞 和成熟红细 胞之间尚未 完全成熟的 红细胞。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3. 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

3.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讲解:介绍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给出具体例子。

4. 拓展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有关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白细胞和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保持健康的方法。

五、作业
1. 阅读教材中关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内容,并做好笔记。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六、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细胞初中生物教案

红细胞初中生物教案

红细胞初中生物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教学目标: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能够分辨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

教学内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

教学重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案、教具、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血液样本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红细胞的形态,引发学生对红细胞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红细胞的核心是没有细胞核的,能够自由变形,方便穿过微小的血管。

3. 实践:让学生观察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使用显微镜放大观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重新复习。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理解。

2. 讲解:介绍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强调红细胞携氧和运输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课堂作业: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红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红细胞的理解。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案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即spherpcyte) 红细胞直径缩小(常<6m)厚度增大、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为一膨脏的球形。

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多>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常>25%)、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3、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 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染区呈一狭长裂隙,宛如微张的鱼口。

正常人血片中口形红细胞<4%,其增高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酒精中毒等也可见到。

4、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红蛋白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

靶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海洋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如HbC、HbE、HbD 等)、脾切除术后等。

5、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 红细胞形如镰刀、柳叶状等。

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

6、红细胞缗钱状形成(elythrocyte rouleau formation)血涂片上成熟红细胞之间平行叠连呈串状排列。

主要见于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百原血症等。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