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基于制度构成要素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章、 契约 等 , 些都 属 于 正 式 约 束 , 助 于 正 式 的 组 这 借 织机 构来 实施 和保 障 , 们 都 必 须遵 守 和 执行 ,否 人
则就 会受 到组 织 纪 律 或 国 家法 律 的制 裁 。显 然 , 正 式 约束具 有非 常 明显 的正规 性 、 严格 性 、 强制性 的特
、
公 共 管 理 制 度构 成 的 基 本 要 素
制 度是 人类 行 为 的范例或 束缚 规矩 的总称 。新
制度 经 济学 代表 人物 D ・ ・ 斯 说 过 : 制 度是 一 C 诺 “
系列 被 制定 出来 的规 则 、 守法 秩序 和行 为 道德 、 伦理 规 范 , 旨在约 束 主体 福 利 或 效 用 最 大 化利 益 的个 它
了法律法 规 等正式 约束 , 以说 非 正 式 约 束 是 正 式 可
约束 产 生 的前提 和基 础 。正式 约束 的建 立也 常常 依 据 一定 的价 值观 念和 意识 形态 等非 正式 规则 。从 作
人 行为 。 新 制度 经 济学 还 认 为 , 度 提供 的一 系列 ” 制
规 则 由社 会 认 可 的非 正式 约束 ( 正式 规 则 ) 国 家 非 、
中 图分 类 号 :9 —0 C3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0 2 0 4 4
从上 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国都 在进 行大 规模 的 各 公共 管理 改 革 。公 共 管理 是 以政府 为核 心 的公共 部
创新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从 整 体 上 看 , 国公 共 管 理 我 制度 经过 多 年 的改革 , 然 不 能完 全适 应 经 济 体 制 仍
改革 和社 会 发展 的要 求 , 分 领域 制度 创 新 效 果 并 部 不理 想 。因此 , 制 度 的三 大构 成要 素 着 手 , 从 分析 如 何增 强公 共 管理 制 度 创新 的有 效 性 , 一 步 创 新 和 进
试析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三个路径
试析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三个路径引言公共管理理论是指以公共事务为研究对象,探索公共事务管理规律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因此,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创新和改进非常重要,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问题。
本文将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参与创新三个方面,分析并试析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路径。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公共管理中的制度是指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行政程序等各种规范和约束。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中,强调的是优化现有的制度和规则,使其更加高效和公正。
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制度和规则往往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因此,制度创新成为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径。
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打破既有的制度束缚,不断引入新的制度和规则。
这可以通过立法改革、政策创新以及体制改革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改革公共机构和行政程序,引入更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公共管理机构还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制度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公共管理效率,还能够增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公共管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科技创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在科技创新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公共管理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数据,公共管理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和优化。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智能交通管理中,通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算法,可以使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除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也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热门创新方向。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腐败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创新措施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公共管理是维护社会正常发展状态,为强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
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管理路径。
然而,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课题,在大数据视角下,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公共管理流程和机制依旧面临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一、大数据视角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1.缺乏实践治理手段。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共管理起步较晚,许多管理部门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不够,数据信息收集和归纳能力较差,数据容量较小。
从大数据视角下分析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不难发现,我国公共治理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化公共管理的目标要求。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理能力,然而部分行为主体对本身职责定位及社会公众的需求了解不清,其整体建设落后,组织成员能力及素质参差不齐,因而难以维系公共管理的权威性,不利于社会和谐。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行为主体理念陈旧,方式僵化,没有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的满足作为首要条件,先进的管理技术没有合理运用在公共管理上面,一些很好的技术资源被白白浪费。
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突出政绩效应,而忽视了把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结果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公共管理能力被质疑,最后引发信用危机。
2.改革管理的推进面临障碍。
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管理的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行为主体来说,公共管理改革难以落实到位,公共管理改革工作进行参差不齐,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和相关法律保障。
事实上,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基层政府的态度和落实程度决定了顶层设计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用,当地方的管理资源和中央的改革统筹无法达到一致时,很容易会造成各种资源浪费、改革不彻底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改革的推进和落实,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积极性。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论政务公开9、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政府与制度变迁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依法治国与治吏7、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舆论监督的作用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政府责任研究5、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依法行政研究7、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城市政府与法治9、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城市管理讨论5、户籍管理讨论6、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论城市的本质2、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西方市政学研究4、比较市政学研究5、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第三部门研究综述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1、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3、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1、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2、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3、论权力制约技术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1、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2、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3、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4、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5、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1、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5、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5、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6、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7、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8、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9、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10、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1、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2、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3、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4、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6、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7、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8、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1、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2、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3、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4、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二十、新增题目(一)行政管理、管理学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个社会问题2。
浅谈我国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并对 8 种 钢 材 出 口产 品实 行 出 口价 管 理 限 制 , 退税 到 征 税 , 3 从 一
4 实 施 弹 性 的激 励 和 束 缚 机 制 .
进一 出相 差 2 %。所 以引 发越 南 市 场 钢 材 价格 上 涨 。 0
对 作 业 人 员 ,采 用 多种 形 式 的 物 质报 酬激 励 与 束 缚机 制 , 在
的 配 合 才 能 达 到 其 建 立 的最 终 目的 。欧 美 学 者 对 于 区域 公 共 管
展之 际 ,政 区 间 的 竞争 是 客 观 的 不 可 避 免 的 。根据 上 述 可 以 发
理 的 研 究 已 经 形 成 了 比较 成 熟 的 研 究 方 法 和 研 究 角度 。我 国 的 现 ,无 论 是 国 家 问 的 中 央政 府 ,区 域 间的 地 方 政 府 还 是 政 区 间 在我 国建立 的大量 的区域经济带之 后, 区域 公 共 管 理 研 究 还 处 于 起 步阶 段 。区域 主 义 的 出现 时 在 民 族 的竞争都 是不 可避 免的。 国家 产 生 之 后 出现 的 , 经 济 全 球 化 浪 潮 的推 动 下 , 域 主 义 府 际 间 的 竞 争 也 在 所 难 免 。如何 趋 利 避 害 ,完 善 区域 公 共 管理 在 区
6 改 进领 导 方 式 ,实 行 民主 决 策 . 在 领导 方 式 上 尽 量 采取 “ 系取 向 ”的领 导 行 为 ,以人 为 本 关 集 中培 训 的 方 式 ,使 他 们 获 得 职 业能 力的 提 升 ,节 约 沟 通 成 本 。 其 次资 源 就 地取 材也 是 本 地 化 的重 要 方 面 。 的 关 系取 向措 施 ,确立 起 “ 导 +朋 友 ”的 关 系 ,调动 全 体 员工 领 2 整 合 项 目团 队文 化 ,消除 文 化 冲 突 . 的 积极 性 , 高项 目的团 队 领 导 力 与执 行 力 。 提 同时 充 分 发扬 民 主 , 项 目组建 时应该 充分分析 当地文化 对项 目经营 的影响 , 消除 不利 员工 参 与 管 理 。 将 给 项 目带 来 活 力 , 到 了 沟通 不 同文化 背景 这 起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公共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本文将对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措施,希望能够对公共管理的改进和优化有所启示。
存在的问题管理效率低下公共管理机构运转缓慢,效率不高。
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环节繁琐、耗时长,导致民众投诉不断。
此外,公共管理机构职权复杂,管理条例不清,导致政策实施滞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治理需要。
缺乏透明度公共管理中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导致公众难以获得相关信息,难以参与到公共决策和监督中来。
对于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公众了解得较少,而政府对于其政策还存在部分信息保密的情况,这容易引起社会不满和猜疑。
财务管理不透明财政收支透明度不足,不利于政府权力及财政部门的监管。
在现实中,财政部门在各类资金使用方面的透明度仍然较低,很多重大工程项目和公共活动开支都企图被藏起来,导致公众无法直观了解钱的用途和价值,往往还存在“铺张浪费”等现象,成为社会舆论公开的“热点”。
人才缺乏目前的公共管理机构缺乏优秀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公共管理事业鲜有给予优秀人才丰厚回报的政策,公共部门的工资待遇较低,整体吸引力差,很难留住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同时,公共机构的办事效率较低,人才优化配置仍十分有必要。
创新措施加强信息公开公共管理中加强信息公开,不仅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优化课税者负担等。
应该积极倡导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度,同时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充分听取公众想法,最大程度保证公共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互动性。
推行效能优化公共管理中推行效能优化,通过政策、法规等途径,减少行政手续费用,精简各种服创度,获得民众的认可,进而提高政府工作和服务质量。
对于政务服务的工作流程,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流程优化方法,减少流失,提升效果。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服务创新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科技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公共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更高效、更贴合社会需求的服务。
一、了解社会需求公共服务的创新必须从了解社会需求开始。
只有真正了解社会的变化、人们的需求,才能对公共服务进行针对性的创新。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管理者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如发展远程医疗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医疗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采用科技手段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公共服务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社会需求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使公共服务的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
例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在线申请和办理公共服务,减少了人们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三、加强合作与共享公共服务创新不仅需要公共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例如,在城市治理中,公共管理者可以与社区居民、志愿者组织、企业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的创新。
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四、培养公共服务创新人才公共服务创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持和推动。
因此,公共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公共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五、推动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公共服务创新需要有一个灵活、高效的公共管理体制来支持。
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可以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可以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激励公共管理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六、注重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创新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以下题目提供的仅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各位同学还需要在这些范围内,进一步将论文所要探索的问题尽可能地确定至某一个点上;
二、这些选题仅仅是提供参考,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该范围之外的其他选题,但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1.论服务型政府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
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
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9.论政府管理创新
10.论诚信政府建设
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
14.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
15.论政府危机管理
16.论政府绩效管理
17.论责任政府建设
18.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19.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20.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21.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3.论行政文化建设
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一、引言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其承包商和供应商在全面有效地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促进公共部门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并探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1.公共管理的起源公共管理源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机构、政策和过程的管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法老和中国亚洲地区的统治者就开始了规划建设水坝和灌溉系统的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起源紧密相关。
2.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其相关理论不断变化。
公共行政理论指的是理解公共行政本身的实践、程序、政策和政府与社会、政府间同盟、伙伴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
美国学者吉墨·吉茨曾经提出:公共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了四代,并分别为公共行政、科学管理、制度学和规划并行、新公共管理。
他们通过对公共部门的分析和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其中:韩赵闵为政府绩效管理学说奠定了基石,Dwight Waldo向我们阐明了公共行政基础,Jay Starratt算是公共管理哲学的拥趸。
三、公共管理实践创新1.政府创新政府创新被定义为“可能改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行动、声明或方法的提出、策划、执行和/或评估。
”政府创新可以通过改变规章制度、重组组织、启动合作关系、执行新的公共政策、实施新的信息技术等途径来达成。
2.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实践的另一种方式。
数字化转型是指公共机构使用最新数字技术改进内部和外部运营方式,以提高效率和效能。
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建立电子政府网站、网络民主、电子政务等。
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传统方式,更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的服务。
3.公共参与过去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利用公共参与帮助政府管理公共事务。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运用PPP模式的创新要求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运用PPP模式的创新要求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更加注重市场化和效率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开放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的合作与协作,以推动公共服务的更新和改革。
而公私合作模式(PPP)正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在PPP模式下的创新要求便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不断优化和改进PPP合作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一、创新需求1. 需求多样化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公共服务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而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
公共服务的创新需要更多地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构建出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项目。
在PPP模式下的创新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并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
2. 创新合作模式PPP模式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的合作模式,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包括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创新合作的机制和流程,以提高公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3. 创新项目设计在PPP模式下,公共服务项目的设计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公众需求的变化。
创新项目设计需要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实用性和竞争力。
在PPP模式下,融资是公共服务项目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包括融资来源、融资结构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创新融资的机制和方式,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营。
5. 创新监管机制6. 创新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绩效导向,因此在PPP模式下也需要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包括数据采集、评估指标、评估标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创新评估的方式和方法,以确保公共服务项目的效益和效果的评估。
7. 创新风险分担二、创新路径1. 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创新需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包括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以确保公共服务项目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创新需要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包括线上服务、智能化管理等方式,在高效和便捷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探究的论文
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探究的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中的问题是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主体下的管理需要。
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特别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在多元主体下的应用。
一、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指的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机构参与下进行的公共事务管理。
这些利益主体和机构之间存在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从关系,而是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权力分配。
因此,在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1、权力失衡在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不同,权力的分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
这种权力的失衡导致在公共管理中,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得以发生,例如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
2、信息不对称在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中,各个利益主体所拥有的信息不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公共管理中的很多问题。
例如,政府难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也难以了解政府的意图,导致了公共政策执行的困难。
3、经费不足在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中,公共部门经费不足,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有些利益主体不愿意为公共事务提供资金支持,这也导致了公共管理中经费短缺的问题。
二、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在多元主体下的应用为解决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旨在通过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使公共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主体的需要。
1、权力制约机制的构建权力制约机制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
它的目的是限制权力的滥用,使公共管理更公正、高效和透明。
权力制约机制包括司法和监督两个方面。
司法是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来进行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监督是通过监察、审计等手段对公共管理中的权力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2、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公开制度可以增加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且提高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公共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公共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公共管理,提升其效率和质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与探索两个方面,探讨公共管理创新的过程与实现。
一、实践:公共管理创新的现状公共管理创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目前,我国的公共管理创新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落后。
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注重行政机构权力运作和行政管理,忽视了社会和市场等非政府机构的力量,难以适应新的政经环境。
2.制度不健全。
公共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难以为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3.缺乏人才。
公共管理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导致无法有效推进公共管理创新。
4.信息不对称。
公共管理信息孤岛严重,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能力不足,影响管理效率和效果。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公共管理创新的进展。
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公共管理创新的实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公共管理创新的路径为了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路径:1.以服务为中心公共管理创新应该以服务为中心,建立“以人民为本”的理念,实现服务差异化、高效化、个性化。
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2.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建立优秀人才梯队加大对公共管理人才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包括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人才管理体系。
4.创新机制和模式优化公共管理机构设置,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例如开展组织设计、流程优化、人员激励等方面的创新。
以上路径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地实验、改进,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公共管理创新路径。
三、思考:公共管理创新的意义公共管理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在于推动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以下题目提供的仅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各位同学还需要在这些范围内,进一步将论文所要探索的问题尽可能地确定至某一个点上;
二、这些选题仅仅是提供参考,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该范围之外的其他选题,但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1.论服务型政府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
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
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9.论政府管理创新
10.论诚信政府建设
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
14.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
15.论政府危机管理
16.论政府绩效管理
17.论责任政府建设
18.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19.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20.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21.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3.论行政文化建设
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
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
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合自身的创新路径。
一、公共管理的创新路径1.科技驱动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公共管理系统日益智能化。
科技驱动是公共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优化公共服务的流程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制度创新制度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制度创新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效能和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制度创新也需要遵循一定规律,需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制度体系,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优化管理过程和手段。
同时,管理创新也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人们的行为和需求,建立适应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保证公共管理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公共管理的创新形式1.政府与市场联动政府与市场联动是公共管理创新的一种新型形式。
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联合作用,可以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和优化。
政府可以主导与监管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
2.民主参与民主参与是公共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民主参与,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增强公共管理的公信力和公信度。
同时,民主参与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参与制度和机制,创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和条件。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是公共管理创新的另一种新型形式。
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增强公共管理的社会包容性和参与性。
同时,社会组织的参与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渠道,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广泛开展。
三、公共管理的变革路径1.服务导向公共管理的服务导向是公共管理变革的首要目标。
通过服务导向,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服务导向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机制,保证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对于日益增多的公共需求已不能完全胜任,新时代对于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公共管理需要注重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促进公共管理现代化建设。
一、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公共管理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基础,要点在于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两方面。
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和施行中的人的参与,具体而言,可以体现在:1、强调政府角色转变。
在新时代,政府的作用不再是不断地向民众强调自己的权力,而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开展工作;2、强化制度设计。
政策制度的设计要符合社会发展、民生实际需求;3、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主题是公共问题的治理和解决,而不是政府独自拟定解决方案;4、营造公共管理舆论氛围。
宣传教育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宣传舆论的作用下,可以调动广大社会力量,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
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不能脱离实践,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具体而言,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紧扣社会发展需求。
公共管理的受众是社会公众,因此公共管理的发展也需要紧扣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民心中求的正义和公平得以实现。
2、推进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机构调整、管理创新和基层组织建设等等。
其中,管理创新是特别重要的,要协调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在公共事务处理中发挥作用。
3、优化公共服务。
优化公共服务包括政府宣传、服务、督查等等,使政策理论科学、管理严格规范,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利益和基本权益。
要注重公共服务的效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将政策转化为实际的服务行为。
4、加强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是公共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参照,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更好发展。
[公共事业毕业论文]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毕业论文]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毕业论文篇1试论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近些年来,我国民间群众在党的号召下创立了具有多种形式的公共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已经积极的参与到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实施当中,其为有效的弥补了当代政府能力的不足,充分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职能。
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快造就了当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并完善,其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和特点1.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政府主导,通过利用国家政府的公共服务机制吸引非政府部门、社会公益机关、个人团体等广泛参与、共同合作的一种具有层次多样性、范围广泛性、参与密切性特点,并将管理环节同实施环节相互结合的一种具有综合管理性质的庞大系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问题、居民生活质量问题等一系列有关民生、民策的以人为本思想逐渐根植人心,并被我国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在党十八会议当中,也不断强调要将改善公共设置、道路交通、居民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改善作为新时代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目标。
这些单位的创立和有效管理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
1.2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一种属于我国所规定的行政管理范畴的,其是行政管理的分支体系。
虽然最终都是为了让我国行政管理更好的达到其目标,但是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也有属于其真身的特点,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所肩负的责任、职责不同。
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是隶属于、仅次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
国家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由国家政府机关、权力机构所制定的有关管理国家整体事务、社会整体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单位内部事务等等与建立行政管理机制、行政管理规范准则等有关内容的集合。
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实则是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
可以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是上层建筑,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经济基础,其发挥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上层建筑的构建,通过整合民间非政府部门、机关力量而帮助我国政府机关更好的实现其职责,通过有效借助第三方公益机构、非盈利机构、具有高社会道德素质企业的功能充分将这种管理根植于广泛的社会和人民群众当中。
公共管理创新论文
公共管理创新论文有关公共管理创新论文公共管理学如果要创新该怎么创新?有关创新的公共管理学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是公共管理学有关创新的范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论文1:新公共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一、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新公共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是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
强化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实效,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新公共管理理念以现代管理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并总结了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并综合市场竞争激励机制,提出一套不同传统公共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在行政管理上也暴露出更多的弊端,而新公共管理则取代了传统公共管理,与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对政府社会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弱化了政府对企业与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强化了政府的决策权。
并且新公共管理提倡专业化管理,加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在明确政府职责范围的同时,也给予了政府更为权威的宏观管理地位,从而保障政府能够更好发挥作用。
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并不进行传统的变革方式,而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管理进行全面改进,明确公共职能的同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并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在于角色与职能的重新定位,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工作效率。
二、新公共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作用从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来看,公共图书馆由于管理创新不足,导致管理滞后,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
通过新公共管理加强图书馆管理创新,首先需要明确认识到管理创新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管理创新是让图书馆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引入全新的管理思想、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从而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流程,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重视社会未来看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从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以管理创新促进图书馆发展。
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农村治理
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农村治理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成为应对社会变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农村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其改革尤为迫切。
本文将在此探讨公共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与农村治理的问题。
二、公共管理制度改革的紧迫性1.1 经济发展需要公共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效透明的公共管理,只有通过制度改革创新,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与效率,才能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
1.2 社会转型挑战社会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旧有的公共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因此,必须对公共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问题的应对和解决。
三、农村治理的现状与问题2.1 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农村治理模式在实施效果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决策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群众参与意愿不强,导致决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2.2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乡村治理中,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持续发展。
四、公共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对农村治理的意义3.1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公共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能够为农村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农民享有公平公正的权益。
3.2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通过改革创新,公共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质量,使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公共服务。
五、公共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4.1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法律制度,保证农民权益得到法律保障,提高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4.2 推进农村自治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农村自治,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决策的意识。
4.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信息化技术在农村治理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与公开性,提高农村治理的效能。
六、农村治理创新的案例分析5.1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的总依据,它体现了农村治理的创新与改革,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 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 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是人民主权原则、 消费 者主权原则在公共管理中的核心体现。公民对政府的认同、支持和拥护是政府合 法性的来源和基础,也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 从根本上讲,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就是判断公共 管理是否成功、是否有效的标准。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意味着公共管理要 从以机关为中心转变到以公民中心。具体而言它意味着: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 理者要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为其要务;公共管理者要倾 听公民的呼声;公共管理部门要为公民的参与提供必要的途径;公共管理部门要 为公民的诉愿和救济提供必要的途径。公共管理者经常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谁 是我们的顾客和服务对象?我们的顾客对政府机关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有什么 样的要求?我们如何做才能满足公民的合法期待和要求?我们是否为公民提供 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政府的施政是否以公民的利益和公共的利益为出发 点?公民对政府所提供对服务是否有选择权?我们是否为公民权利的保障提供 了救济的途径。
每一个时代都有与时代的环境相适应的公共管理模式, 正如我们长大成人以 后再也不能穿儿时的衣服一样,国家的公共管理制度也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符合 时代不会和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从整体上以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的结构 从相对比较封闭走向更加开放; 经济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变革,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我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 社会逐步转向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为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 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改革传统的公共 管理制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我们初步遏制了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势头; 我们正在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和转变政府的职能; 政企分开的基本格局 已经形成;初步理顺了政府之间职能交叉的局面;政府的行政程序也在不断的简 化;政府的行为也在不断的规范化等等。但是,实事求是的来看,我们的公共管 理制度从整体上仍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 需要不断的创 新和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 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如何应对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的挑
弱势群体所提供的服务上。政府要扩大公共服务的受益面,要保护弱势群体的权 利和利益,使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如医疗健康、环境卫生、 教育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等) ,使他们能够体面的生活,有人性的尊严;使 他们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
有效率和高绩效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 有效率和高绩效的公共管理。 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政府是否负责任的一个标准。高效率和高绩效 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 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 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的价值(符合经济的原则) 、重视时间的价值(符合效率原 则) 、重视结果的价值(符合效能的原则) 、重视服务的价值(公民满意原则) 。 为此,我们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精简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和控制;简化不 必要的管理和办事程序;消除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公共组织体系内部要打破应职 能分工导致的互不协调和割裂;重新整合管理的流程,提供整合的一站式服务; 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此外,公共组织要建立公共管 理的绩效管理制度, 透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 (如设立绩效目标、 进行绩效考评、 建立绩效诱因机制等)促进公共管理绩效的提高。
战;如何应对各种危机和灾难的挑战等等。今年所出现的 SARS 公共卫生危机, 凸现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其基本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 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适应中国社会不断进步要求的新公共管理体系。 具体来讲,这种新的公共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在于:
具有回应力和负责任的公共管理。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信托者, 公共管理者是 具有回应力和负责任的公共管理。 护国的卫士,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及时的回应公民的要 求;要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要捍卫并且实践公共利益,这就是政治的责任。 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尊重宪法与法律,忠实地执行法律,同时要承担法律的 责任,这就是法律责任。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切实的履行职能和职责;在职 能和职权的范围内行政;依照合法和合理的程序行事;并且要在公共服务的专业 领域内追求卓越, 这就是行政的责任。 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成为道德的典范, 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公共管理中展现个人的正直、诚实、仁爱、简朴、廉洁 等高尚的美德,这就是伦理的责任。责任政府的实现,既取决于公共管理者的伦 理自觉性,也有赖于监督机制的完善。因此,强化和完善立法、司法、行政、社 会、新闻、政党、公民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阳光是世界上最好的消毒剂。因此,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要不断的强化公开和 透明。国家要在宪法和法律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公共部门要主动的公开信息, 以增加公民对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了解;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以增 加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要为公民了解政府的信息提供机会和途 径。与此同时,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充分的保障公民的隐私权,保障信息的 安全和公共的利益。
法治化的公共管理。 法治化的公共管理。法治意味着秩序,意味着宪法和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 政府要按照善法所规定的规则行事; 也意味着政府的公共管理权力受到监督和制 约。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只有在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不随意干预公民和企业事 务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得到社会的信赖。
中国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公民的期待。建立现代 化的新公共管理体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保障制度保障。中国的公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 的新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资源,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 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 体制和机制的安排。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 一个民主的、 法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和有效率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必要的前提条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既是经 济的竞争,也是公共管理的能力的竞争和公共管理效能的竞争。正是由于这样的 原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管理改革和再造运 动,其核心的目的是通过公共管理的改革最终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公平的和具有社会包容性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最大的特点之一 公平的和具有社会包容性的公共管理。 就是其普遍性和非排他性;人们也往往把政府视为公平和正义的化身。公平和具 有社会包容性的公共管理是有政府的性质和公共服务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基本的 涵义在于, 社会中的任何群体、 任何个人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乃至整个社会的机制之外。具体而言,它意味着政府要维护和发展一切公民的基 本权利,因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均等的;政府要尽可能的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创造公平的机会,尽管每一个人掌握和利用机会的能力存在差异;政府在其行政 的行为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做到同样的人同样对待,不同的人不同对待。 更重要的是,公平和具有社会包容性的公共管理,核心体现在政府对于社会中的
开放和透明的公共管理。 开放和透明的公共管理。民主的治理,是以透明和开放为其重要的特征的, 而官僚政府,如马克思所言,其特点之一在于其秘密性,在于其公会性质。从民 主政治的角度来看,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其他权利是否能够得到 保证和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公共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信息 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这些信息被社会充分有效的利用,无疑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 富;此外,政府信息开放和透明也是监督政府的一个有效措施,因为经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