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东南亚金融危机
97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
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经济10Q2钟健学号:2010300229497年亚洲经济危机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
一、原因:1、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2、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冲击。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3、亚洲国家外汇政策不当。
为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贸易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4、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5、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过程:1、1993年,国际投资家索罗斯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被低估,决定拿林吉特作为突破口。
马来西亚政府随即加强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马来西亚因此免遭劫难。
2、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
各国中央银行不断提高银行利率降低通货膨胀率。
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
银行业本身大肆借入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各国银行短期外债巨增。
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
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
同时,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3、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庞大的资金,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秦铢狂跌不止,交易商疯狂卖出泰铢。
泰国政府动用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
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泰国政府无力与索罗斯抗衡,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4、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爆发后,金融危机就象瘟疫一样在东南亚传播开去,甚至影响到世界金融市场。
这次危机爆发得如此突然,蔓延如此迅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都是事后孔明。
其中危机袭击马来西亚以前, 马来西亚曾经嘲笑别人的忠告,认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快、通货膨胀很低、几乎没有外债,不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但是还是发生了货币危机。
韩国没有泰国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
而且,韩元没有与任何货币挂钩,不少专家认为韩国不会发生泰国式货币危机,结果还是在劫难逃。
那么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危机爆发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其背景和起因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经济运行方式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与制度等。
金融资本从70年初石油危机后逐渐活跃起来。
在其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全球性金融动荡,并是危机快速扩大的主要媒介。
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
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墨西哥汇率危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南美金融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破坏力。
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策,不少国家也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国际游资数额远超实质经济规模,而它们必然要通过运转满足投资和回报的需要,有人认为它们可以给正常的投资、生产和贸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个作用当然是有的,但是可惜这些资金并不完全固定在实质经济活动中,而是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上。
而且,当投资、生产、贸易的比较回报率发生变化时,它们经常借助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的买卖随时撤离、投入。
引起实质经济资金供求的频繁波动,引起汇率和利率的连锁反应。
而庞大的国际游资可以左右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起落,一国政府、中央银行甚至本国资金无法抵挡它们带来的震荡效应。
这些巨大的资本被少数金融机构所掌握。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这场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并提出相关的启示。
一、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投资过度依赖短期外资。
然而,当泰国的泰铢贬值引发了信贷危机时,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响应,资本迅速撤离,导致东南亚货币贬值、企业倒闭和失业激增。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1.股票市场崩溃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南亚地区股票市场的崩溃。
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投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这也让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风险敏感度加大,纷纷撤离新兴市场,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不稳定。
2.汇率波动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迅速,这对其他国家的货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等,其出口受挫,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
3.全球金融体系受挫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以及各国政府的无力救市,都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扩散。
这让全球金融体系遭受了重创,并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1.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与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机构和规则,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小其影响。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2.新兴市场应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导致了经济脆弱性增加。
新兴市场应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减少对短期外资的依赖,建立更为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对东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和过程复杂,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危机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很多教训。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教训一、亚洲金融危机概述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
早在1997年1月开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就开始拼命做空泰铢,他们在现货市场上用外资银行借来的钱抛售泰铢,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泰铢对美元的期货合同。
泰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最终败下阵来。
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
当日泰铢就狂跌20%,在泰铢率先贬值的冲击下,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以及印尼盾等都纷纷步入贬值的大流之中。
随之而来的惊恐气氛造成了大量资金撤离东南亚各国,这又反过来加剧了货币贬值的压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场危机随后又从东南亚各国波及到了台湾、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甚至俄罗斯。
直至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复杂,对东亚经济乃至全球发展造成了长远的不利影响。
二、亚洲金融危机原因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复杂,综合国内外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三、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
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
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1.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 2.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3.东南亚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 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 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第一波:1997年7月2日.泰铢开始贬值,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 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第二波: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 市下跌,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第三波: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与此同时,日 本 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 公司破产或倒闭 。 第四波: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 尼西亚、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在印度尼西亚从事 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为香港 战胜金融风暴的有力后盾。旅游 业是香港最早从金融风暴中“醒 来”的支柱产业,其重要原因之 一就是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 增加了访港游客名额。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
( 一 ) 金融稳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二 ) 不断增强民族经济竞争力是实现金融稳定的 重要基础。 ( 三 ) 切实管好政府债务 , 特别是主权外债是实现 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 四 )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 重要措 施。 ( 五 ) 建立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是实现金融稳定 的重要保证。
97亚洲金融危机内容解析
2021/10/10
12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内在基础性因素:1.透支型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政府过多干预资源配置;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开放资本市场
3.“出口替代“型模式 ·出口大幅下降 ·贸易收支连年逆差,赤字逐年上升
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1997年6月底的115:1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1
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1的关口
金融危机不 断深化
2021/10/10
9
• 第四阶段
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 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2021/10/10
7
• 第二阶段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
11月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
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演变为亚洲 金融危机
2021/10/10
8
• 第三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
菲 律 宾
17%
马来西亚
5
• 第一阶段
1997年8月,新加坡受到冲击
2021/10/10
6
• 第一阶段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于1997年爆发,成为1997年至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导致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还引起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波动和金融恐慌。
本文将从产生原因和教训两个方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分析。
一、产生原因1. 货币超发引发通胀。
早在90年代初期,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国内产业发展,同时给予银行大量的“系统性控制权”,使得银行可以任意发行贷款。
这导致了货币的超量供应,并引发了物价飞涨。
2. 外债过快增长。
随着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外资的大量涌入,东南亚各国对外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使得它们的结构性外债越来越严重。
3. 针对汇率过度夸大的干预。
东南亚各国政府常常将货币升值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但是,升值却减少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汇率绑定则让国际投资者失去了信心,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压力。
二、教训1. 依靠外资不是明智的选择。
东南亚国家在90年代初期大力吸纳外资,然而,这些外资却往往借此把利益带回自己所在的国家。
这表明东南亚国家需要更加注重内部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和股票会计体系的建设。
2. 财政政策应平衡。
东南亚国家为了促进内部经济,将政府支出上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导致过度借贷和通货膨胀。
故国家应当制定良好的财政政策,以确保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资金,使得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匹配。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东南亚在放松银行监管方面过于慷慨,导致银行行业充斥着不良贷款和其他问题。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在风险评估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总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平衡财政政策,强化货币政策下监管机构的作用,同时要保持开放,同时提升内部经济实力,使得自己的退路更多。
97亚洲金融危机内容解析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
组员: 13金融4班 沈梦茹 林麟洁 陈文涛 宗澜 姜山
1.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2.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3.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4.政府措施 5.警示
金融危机简介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
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 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 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 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1997年6月底的115:1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1
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1的关口 金融危机不 断深化
• 第四阶段
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 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3、加强对外资流入的引导,严防“泡沫经济”和国际游资作祟 4、严格控制银行不良贷款,消除和化解银行呆账、坏账。
5、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彻底地清理各种非法金融活动。 6、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外贸出口格局。 7、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力戒奢侈作风。 8、反腐倡廉,努力实现政企分开、政银分开。
Thank you
1999年,金 融危机结束
亚洲经济危机期间受影响程度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直接触发因素: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国际投机基金的炒作)
2.汇率政策僵硬 ·一些亚洲国家外汇政策不当:
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 ·为维持固定汇率,长期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增加 ·这些国家外债结构不合理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内在基础性因素:1.透支型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亚洲金融危机历史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历史分析近三十年前的1997年,亚洲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亚洲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常被称为“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进行深入分析。
1. 背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亚洲经济一度被誉为“东方的奇迹”。
这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
然而,这种迅猛的增长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2. 主要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滥用。
亚洲国家过度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导致了大量的外债和投机活动。
此外,许多亚洲企业还用外债进行投资,增加了他们的债务负担。
3. 危机爆发危机最初由泰国触发,当时泰国央行无力支撑国内的固定汇率制度,被迫将泰铢贬值。
由于大量的外债和货币贬值,泰国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相继有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股市崩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金融风暴”。
4. 危机后果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许多亚洲国家的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长急剧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了巨额贷款援助,以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要求借款国实行紧缩政策。
5. 教训与改革亚洲金融危机为亚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这些国家开始审视他们的金融体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避免未来的金融危机。
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增加外汇储备、改革金融体系和提高透明度等。
6.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撤离亚洲市场,导致全球股市普遍下跌。
此外,亚洲国家的需求下降,对其它出口经济体造成了冲击。
因此,亚洲金融危机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
总结:亚洲金融危机是亚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对亚洲国家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危机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自由化的潜在风险,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97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启示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
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
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
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
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 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 。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亚洲经济危机是指1997年起,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全球经济体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并分析对未来的启示。
一、金融自由化的风险亚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风险。
在危机前,亚洲国家普遍实行了开放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然而,这些外资的流入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而是刺激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形成了泡沫经济。
当外资撤离时,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金融自由化需要谨慎。
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时,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
同时,应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过度依赖金融业。
二、外汇储备的重要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无法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导致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相反,一些国家由于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汇率,减轻了危机的冲击。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外汇储备的积累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国家应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提高储备水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
三、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由于货币政策的不稳健,导致通货膨胀加剧,汇率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相反,一些国家由于货币政策的稳健,能够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减轻了危机的冲击。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国家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过度宽松或过度紧缩。
四、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由于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融机构风险积累,最终引发了危机。
相反,一些国家由于加强金融监管,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了危机的冲击。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国家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原因之分析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原因之分析摘要: 1997年6月,亚洲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基本结束,这次金融危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1997年6月,亚洲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基本结束,这次金融危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10月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97金融危机
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 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泡沫,经济进入不断 的衰退中。另外,在1980年-1985年美国 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累计已达1447亿美元, 占美国赤字的37%,如果加上“四小龙” 则占美国贸易赤字的60%。显然,创造亚 洲奇迹的外在与内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日本所极力推动的这种国际产业分工也就寿 终正寝。
四、97危机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 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 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 自由浮动。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 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泰国经济增长水平
1990年至1996年,泰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达 8%。1995年泰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500美元, 世界银行将泰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带来巨大冲击,当年 经济增长-1.4%,1998年经济大幅衰退,增长 率为-10.5%。1999年下半年起,泰经济开始 走出低谷,当年增长4.4%。
1.3.4理论解释——亚洲奇迹的基础已经 出现了动摇
首先,这些地区本身没有资源与市场,都是 建立在出口导向基础上。这种经济增长必须 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美国的市场能继续 不断吸收60%以上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这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时可以实现。二是日本能继续保持经济 的持续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 作用,保持东亚“四小龙”经济不断能承接 到来自日本或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资本。
最重要的是,国家大量投资于物质资本:投资在产 出中的比例从11%上升到了超过40%。
1.3学者们的看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 、 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 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 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 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 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 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 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 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 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 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的国家 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 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 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
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 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 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 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 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 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 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 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 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 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 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 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 、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 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 趋势。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明显上升。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在多极化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
(三)世界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走向多元化目前,多数国家还是将自己的货币和美元挂钩。
过程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相继贬值。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
危机根源再考金融危机发生前,好几个国家存在巨额经常账赤字,实际汇率也在缓慢升值,并且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是在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举借海外债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从上升的外债和外汇储备比例可以看出来。
并且许多企业有很高的财务杠杆率,比如说,债务/股本比例很高。
这就导致这些国家在汇率波动中极易受损。
在1996年,泰铢早已存在压力,表明政府应当调整国内“吸收”以保持宏观经济平衡(the government needed to adjust domestic absorption in order to keep macroeconomic balance.)。
实际情况正相反,泰国政府决定动用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尽心干预,当外汇储备大量消耗之后,政府被迫(让泰铢)贬值。
这导致投资者重新评估该地区的投资风险,并且大量从该地区撤回资本,结果就使得泰国国内需求骤降,引发经济衰退,并且导致大批银行破产,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
危机发生的根源,是由于危机经济体具有内部的脆弱性,在受到一个外部流动性的冲击之后,导致危机发生。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份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国家,使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狂泻,经常项目赤字剧增,经济增长明显放慢。
这场危机迅速波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并蔓延至东欧和拉美,是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又一次全球金融大震荡。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汇集了各种类型货币危机的特征,直接促成了“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诞生。
一、过程1997年5月,国际投机基金从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攻击。
7月份,泰国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引发了持续两年之久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到1998年,危机从东南亚向香港、韩国、日本和台湾蔓延,引发了世界各地主要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这次危机蔓延和深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泰国危机。
1997年2月份,因泰国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其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
2月至3月期间,国际投机基金挟巨资大量抛售泰铢,致使泰国金融体系发生动荡。
3月,泰国政府针对坏账居高不下的局面,公布新金融措施,要求金融机构提高坏账准备金。
泰国随即发生挤兑和金融银行股暴跌事件。
5月份,国际投机基金卷土重来,大量抛售泰铢,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一度跌至11年来的最低点。
7月份泰国央行为维持泰铢汇率几乎耗尽外汇储备,最后不得不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第二阶段:东南亚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泰铢放弃固定汇率制度之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与美元脱钩。
在汇率制度的剧烈变动和对冲基金的猛烈攻击下,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连创历史新低,之后韩元大跌引发第二轮风暴。
危机使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接连下挫,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中国台湾、香港及其他东亚国家的金融市场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东南亚金融危机97金融危机
1.3学者们的看法
1.3.1 “这个成绩看起来是个经济奇迹。”然而,人们发现
这个奇迹是靠流汗得来的,而不是靠灵感:“新加 坡的增长也是靠动员资源,其程度就连斯大林也会 自叹不如”。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40%的投资份额都已高得 惊人;70%的投资份额会显得很荒唐。所以我们可 以马上得出结论:新加坡将来不可能再达到能与过 去相媲美的增长速度。
泰国汇率制度
1946年5月规定官方汇率为:9.9 5铢等于1美元, 40铢等于1英镑。
1973年2月14日宣布依然同美元官方汇率挂钩. 1978年3月8日,政府宣布泰铢同美元脱钩,改与
一揽于货币挂钩,外汇平准基金会每人宣布泰铢对 美元的买入及卖出价,并对商业银行的外汇买卖价 格作出限制。 1984年11月5日,泰铢贬值14.8%,官方汇率为1 美元兑27.15铢.(实际上是盯住美元) 之后泰铢有所升值,1990年年底价为1美元兑 25.290铢。危机前上升到1:22.5
1.3.4理论解释——亚洲奇迹的基础已经 出现了动摇
虽然1998年出口下降至529亿美元,1999年出口增 长了7.2%,2000年出口增长了19.5%。
泰国高速增长的特点
投入性增长,技术缺乏,效率低下 外资拉动效果显著 出口导向,国内市场小 国内资源少,进口多,经常项目赤字严重
1990~1998:泰国国际收支的变动 (单 Leabharlann :百万美元)泰国经济增长水平
1990年至1996年,泰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达8%。 1995年泰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500美元,世界银 行将泰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带来巨大冲击,当年经 济增长-1.4%,1998年经济大幅衰退,增长率为 -10.5%。1999年下半年起,泰经济开始走出低谷, 当年增长4.4%。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讲解稿
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
同期。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
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
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大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大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千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纵观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
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
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
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
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
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
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
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
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3过分依赖外资但外资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
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
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4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
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
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5.从外部看日本股币的复苏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巨额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性的兴风作浪终于搅起了这场金融动荡。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1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
各种经验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同时只有加强国内经济基本要素的建设并建立起良好和有效的国内金融系统才能确实保护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
2政企必须分离政府对经济不可干预过多。
在市场发育不良的情况下运用政府的力量协调经济其有利方面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利方面也很多。
其一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政企不分或官民一体导致金元政治、财政勾结和行政和机构的腐败。
其二政府采用财政超支、银行超贷、对外过度举债的方式支持高速增长将大量资金投入政府要求发展的重点部门造成结构恶化和投资浪费。
其三一些受到政府特殊照顾的大企业享有过多的优惠政策因而滥用资金盲目扩张畸形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声势显赫而效益低下的“泥足巨人”。
其四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和宏观经济当局的纵容下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投机之风弥漫气泡极度膨胀。
3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应量力而行。
我国实施抓大放小、创建大集团战略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韩国的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国创建大公司大集团应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来实现资产重组只有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兼并才能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规模效益。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机制尚未得到调整而通过政府干预仅仅在外部改变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是没有用处的反而有可能形成贪大求全、盲目扩大投资的恶果。
4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
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吸引外资流入往往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殊不知当允许国外资金自由流入本国时同样也必须允许自由流出。
当国际游资流入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大量资金外流时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
我国在1996年12月1日对经常项目已实行自由兑换今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放慢步伐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5在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时要把握以下政策第一运用产业政策通过产业导向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引向出口工业部门以促进我国出口工业部门的升级换代。
第二规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最低限度的产品返销额以防止跨国公司进入后把我们原先的出口部门替代为内销部门。
第三尽可能采取中外合资的方法来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这样做有利于中国企业通过“干中学”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企业管理经验并且可以不必担心日后跨国公司撤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6国内利率可略高于国际水平但不宜差距过大。
利率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对其更为敏感。
一国的利率水平若长期高于国际水平则势必给国际游资提供厂套利的机会进而引起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
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与利率政策有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仍需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
尽管高利率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但必须注意到利率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不能高出太多。
目前我国利率水平正逐步接于国际利率水平这样的利率水平是比较合理的既有利于外资的流入又不至于形成大规模的套利资金。
7我国现在需要预防的是韩国式的金融危机而不是泰国式的金融危机。
因为我国尚未完全开放有着类似韩国的“内部隐患”。
第一韩国金融危机始于企业倒闭企业倒闭的原因是负债过重资不抵债而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是经济急于求成政府过度干预。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 这样高的负债率自然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其中有体制因素政策因素等但不能否认在一定的时期经济也出现过热和政府干预过度。
第二韩国由于企业经营不善银行不良债权沉积金融机构难以运转韩币贬值发生危机。
我国银行不良债权严重一些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甚至濒临破产当前虽能运转也主要是靠系统内保障和央行支撑。
第三韩国金融市场封闭限制了外资流入但同时也削弱了内外协同加强金融监管这种封闭式的金融体制有利有弊。
应当承认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具有封闭性内外协同加强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8中国的开放必须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下的开放。
国家经济安全是在现代社会中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融合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大国、小国共同地融在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抵御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风浪冲击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保卫自己的能力就是一国的经济安全度。
经济安全的保卫需要本国一整套的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在金融的管制、进出口资金的管理方面使本国的企业。
政府和银行人员的经营能力与发达国家拉平。
参与国际市场经营活动的本国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要有相当的水平有同样的档次。
要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就要有在管理、经营、投资各方面和发达国家同等素质的人才、系统、制度。
9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
中国金融当局和贸易谈判代表必须牢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新兴支柱产业都是离不开保护的幼稚行业。
不能因为经济有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和软着陆而认定中国服务业就能和世界市场自由地融合更不能为了追求虚名像墨西哥和韩国那样付出昂贵的学费。
对于债券、证券等短期外资的开放要更为谨慎。
中国也没有必要做出具体的金融开放时间表的承诺关于关税减让的主动权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能轻易让步这样才能逐步从容主动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同时以国际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对外经济合作也只能有条件、有步骤地实现尤其是参加发达国家主导的多边经济合作体系时要坚持亚太经合组织给中国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以有利于控制经常性贸易逆差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汇率的长期稳定性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