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_(1)1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引言1997年的那场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还记忆犹新,11年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席卷全球,两次危机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两次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危机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始于泰国危机。
1997年7月,在国际投机基金大举抛售泰铢的货币攻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国,新加坡、中国的和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乱,危机向纵深开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兴旺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之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工程收支状况恶化。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4、固定汇率制度下,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5、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乱的外部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一〕危机回忆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缺乏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降低意味着资产的投资价值下降,因此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将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开场向其他国家蔓延。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也达到 空前的程度。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游资在世界市场上游 荡寻求获利机会。而泰国高估的汇率,巨额的经常项目赤 字使投机者看到了泰铢的虚弱性,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套利 基金对泰铢进行了投机性抛售。
11
第四阶段:全球金融动荡(10月 中旬至12月)
• 针对不断深化的金融危机,各个国家政府纷 纷寻求对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管理。
4
2013-8-20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 from
12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 一是阴谋论,认为是国际货币投机家不满东 盟吸收缅甸加入,瞄准泰国经济弊端,从货 币领域打开缺口,利用货币投机兴风作浪引 起的。 •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危机爆发后猛烈抨 击美国货币投机商乔治·索罗斯为代表的国 际货币投机者的破坏。
2013-8-20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 from
4
第二阶段:泰国危机(5月—7月初)
• 这段时期,泰国危机使东南亚各国以及东欧地区受 到轻微的震荡。由于投资者担心本区域其他市场会 受到泰国金融危机的牵连,新加坡、马来西亚、菲 律宾、印尼等地的股市都在下跌。 • 东南亚各央行纷纷进场干预外汇市场。 • 菲律宾两度调高隔夜贷款利率,并卖出了1.5亿美 元来稳定比索。 • 马来西亚央行也连续几天干预马币汇率。 •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以及吉隆坡综合股市指数都有 小幅度下降。
3
2013-8-20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 from 10
• 总体的来说,这段时期东南亚的危机主要在 本地区内产生强烈的影响,没有对世界金融 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爆发后,金融危机就象瘟疫一样在东南亚传播开去,甚至影响到世界金融市场。
这次危机爆发得如此突然,蔓延如此迅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都是事后孔明。
其中危机袭击马来西亚以前, 马来西亚曾经嘲笑别人的忠告,认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快、通货膨胀很低、几乎没有外债,不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但是还是发生了货币危机。
韩国没有泰国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
而且,韩元没有与任何货币挂钩,不少专家认为韩国不会发生泰国式货币危机,结果还是在劫难逃。
那么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危机爆发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其背景和起因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经济运行方式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与制度等。
金融资本从70年初石油危机后逐渐活跃起来。
在其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全球性金融动荡,并是危机快速扩大的主要媒介。
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
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墨西哥汇率危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南美金融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破坏力。
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策,不少国家也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国际游资数额远超实质经济规模,而它们必然要通过运转满足投资和回报的需要,有人认为它们可以给正常的投资、生产和贸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个作用当然是有的,但是可惜这些资金并不完全固定在实质经济活动中,而是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上。
而且,当投资、生产、贸易的比较回报率发生变化时,它们经常借助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的买卖随时撤离、投入。
引起实质经济资金供求的频繁波动,引起汇率和利率的连锁反应。
而庞大的国际游资可以左右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起落,一国政府、中央银行甚至本国资金无法抵挡它们带来的震荡效应。
这些巨大的资本被少数金融机构所掌握。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中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
投资的增加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主要是泰国和马来西亚)。
此外,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也使得大量外债没有考虑汇率风险。
这些都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危机首先从泰国爆发。
1997年3月至6月期间,泰国66家财务公司秘密从泰国银行获得大量流动性支持。
此外,还出现了大量资本逃离泰国。
泰国中央银行将所有的外汇储备用于维护钉住汇率制度,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
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蔓延,从外汇市场向股票市场蔓延。
7月9日,马来西亚股市指数下跌至18个月来最低点。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国货币。
7月11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扩大本国货币的浮动范围。
8月4日,泰国央行行长被迫辞职,新的央行行长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财政部和印尼银行联合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随着危机的发展,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社会开始向危机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仍在恶化,并波及香港和美国市场。
危机国家在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时,也开始进行经济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的援助泰国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
经过协商,确定对泰国提供约为1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以稳定泰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秩序。
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提供10亿美元,参与泰国的贷款计划。
9月1日,菲律宾股票市场继续下跌,菲股综合指数击穿2000点防线,最后以1975.20点收盘,是四年来最低记录。
东南亚金融危机PPT课件
7
危机实况—措施 Logo
泰国
泰国政府在货币贬值或紧缩经济中选择了后 者,它采取限制货币商获得泰国铢的措施来 保持高利率,对货币实行有效控制。
马来 西亚
在股票市场方面,马来西亚增加护盘基金总 额以稳定动荡的股票市场。在财政政策方面, 马来西亚财政部决定进行汽油补贴,以增强 私营部门的信心并保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ack 13
三.世界经济因素 Logo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 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 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 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 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 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 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 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
8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Logo 1 直接触发因素 2 内在基础因素 3 世界经济因素
9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Logo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Concept1
Concept 2
Concept 3
Concept4
10
Logo
国际资本:国际资本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投资
东南亚金融危机
金融第二小组
1
知识回顾 Logo
• 金融的负外部性
金融的脆弱性 金融危机
• 金融自由化改革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一、介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场严重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各种手法大赚一笔,也有一些基金因为操作失误遭受损失。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有价值的文章。
二、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1. 汇率操纵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对冲基金通过操纵汇率获取利润。
他们利用市场的波动,采取空头操作,导致一些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汇率暴跌,从而获得丰厚的收益。
2. 投机性交易对冲基金在危机期间通过投机性交易获取利润。
他们利用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行大量的买卖操作,从中获取高额回报。
这种操作手法在危机期间尤为突出。
3. 裸卖空一些对冲基金在危机期间采取裸卖空的方式获取利润。
他们大量卖出某些资产,以期在市场暴跌时能够买回,从而获取区别于传统买卖的利润。
4. 避险操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对冲基金通过避险操作规避风险。
他们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分散,从而保护自己的资产,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人赞扬其果断和敏锐的投资眼光,而一些人则批评其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影响。
在我看来,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确实利用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获利,但也对一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应该在监管方面加强对其行为的监管。
四、总结回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是一段金融历史中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案例。
在这场危机中,对冲基金通过汇率操纵、投机性交易、裸卖空和避险操作等手法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在当时的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对其行为进行监管和规范愈发显得重要。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有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纵观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
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
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
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
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
东南亚金融危机
(1)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 (1)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 月底与1997 月初的汇率比较, 以1998 年3 月底与1997 年7 月初的汇率比较,各国 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2)资本大量外逃 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 资本大量外逃。 (2)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 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 年的938 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 年的938 亿美元转 年的净流出246 亿美元, 为1998 年的净流出246 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 金逆转就超过1000 亿美元。 金逆转就超过1000 亿美元。 (3)危机导致大批企业 金融机构破产,失业人数增加。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 (3)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失业人数增加。 (4)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 (4)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 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动荡, 延。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动荡,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 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了以盯住美元为主的 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 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这种制度的代价就是中 央银行难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自主、 央银行难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自主、 灵活地实施本国货币政策。 灵活地实施本国货币政策。如,1993年和1994 1993年和1994 年和 年泰国出现了经济过热, 年泰国出现了经济过热,但中央银行无法提高 利率。 1995年和1996年美元利率开始上升, 利率。而1995年和1996年美元利率开始上升, 年和1996年美元利率开始上升 泰国经济陷入不景气,这时需要降低泰铢利率, 泰国经济陷入不景气,这时需要降低泰铢利率, 泰国银行同样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泰国银行同样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1997年亚洲经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对投资的影响 - 副本
(二)、危机蔓延至东北亚
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关键词:亚洲经济危机 产生的原因 投资影响
Abstract:1997 Asian financial market situation is queasy year. A start from Thailand financial crisis like a sudden storm general swept across Southeast asia. People suddenly experienced century nightmare. In July 2nd the government of Thail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eculative forces under the weight of the baht to give up and was forced to declare a dollar peg to the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Thai baht a day fell 20%. From the beginn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like the plague spread to Southeast Asia, Philippines, Malaysia, Burma and Indonesia's currency in just a few months fell unexpectedly. From July 2nd to September 4th, Southeast Asian currencies against the dollar appeared huge decline. Then, the world's eleventh largest economy in South Korea have also fallen into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Japan finally cannot survive, the financial industry faces a serious crisis. Homing near Hongkong are also affected, experienced a severe test. The abovefinancial crisis has led to all the money devalues considerably, the stock market tumble,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close down in succession, the economy suffered a serious blow; the world economy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drag, the 1998 slowdow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an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于1997年爆发,成为1997年至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导致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还引起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波动和金融恐慌。
本文将从产生原因和教训两个方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分析。
一、产生原因1. 货币超发引发通胀。
早在90年代初期,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国内产业发展,同时给予银行大量的“系统性控制权”,使得银行可以任意发行贷款。
这导致了货币的超量供应,并引发了物价飞涨。
2. 外债过快增长。
随着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外资的大量涌入,东南亚各国对外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使得它们的结构性外债越来越严重。
3. 针对汇率过度夸大的干预。
东南亚各国政府常常将货币升值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但是,升值却减少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汇率绑定则让国际投资者失去了信心,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压力。
二、教训1. 依靠外资不是明智的选择。
东南亚国家在90年代初期大力吸纳外资,然而,这些外资却往往借此把利益带回自己所在的国家。
这表明东南亚国家需要更加注重内部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和股票会计体系的建设。
2. 财政政策应平衡。
东南亚国家为了促进内部经济,将政府支出上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导致过度借贷和通货膨胀。
故国家应当制定良好的财政政策,以确保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资金,使得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匹配。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东南亚在放松银行监管方面过于慷慨,导致银行行业充斥着不良贷款和其他问题。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在风险评估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总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平衡财政政策,强化货币政策下监管机构的作用,同时要保持开放,同时提升内部经济实力,使得自己的退路更多。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探究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探究1997年,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许多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给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人们对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并试图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东南亚地区成为了国际资本的热门投资目标。
然而,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并没有相应的开放和改革,导致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和监管。
当国际资本突然撤离时,东南亚的金融系统无法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引发了危机。
其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症结在于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
许多国家的银行业都存在严重的信贷不良问题,大量的不良贷款对银行的资本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银行业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此外,大量的外债和货币过度升值也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当投资者对这些问题产生担忧时,便纷纷撤离,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另外,东南亚金融危机还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能力有关。
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外资和短期债务,加上政府的干预和管理能力不足,使得经济体系缺乏稳定的基础。
此外,政府和官员的腐败问题以及缺乏透明度的经济政策,也加剧了危机的爆发。
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揭示了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的不足。
当危机爆发时,国际机构和国家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和协调,导致了危机的蔓延和扩大。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未能有效地缓解危机。
这也提醒我们,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加强监管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不仅仅是对该地区,也对全球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从东南亚危机中可以看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应该加强监管和监察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应该实施透明、稳健的经济政策,减少对短期外债的依赖,同时加强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域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
一场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延伸至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最终波及全球汇市和股市,引起全球汇市和股市的大幅波动。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
1997年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
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997年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
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27日跌1200点,28日再跌1400点,香港三大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997年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1997泰国金融危机政策
内容提要:1998年下半年,泰国政府开始注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拟对泰国政府所采取的一些中小企业政策及其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泰国;中小企业;政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泰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受到了重创,但泰国政府并未坐视不管,而是采取了积极的援助措施。
至今,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泰国中小企业在危机后渐趋复苏。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泰国中小企业的影响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不仅是一场银行业的危机,而且还是一场影响到经济各个层面的经济危机。
对泰国中小企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厄运难逃,轻者暂停生产,重者破产倒闭。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泰国中小企业的具体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危机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首先,从资金供给角度来说,危机期间,由于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许多银行开始惜贷,不仅提高了贷款的利率,而且还限制了贷款的最高数量。
1995年,泰国金融系统放贷总额仅相当于GDP的60%,1997年却高达135%,同时,整个金融系统的不良贷款也激增至1万亿泰铢,为GDP的20%。
如此之多的呆帐,泰国许多银行自身难以为继,向企业投放贷款额度也随之下降。
1997年底,泰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6.1万亿泰铢,而2000年底仅4.6万亿泰铢。
银行惜贷限制了泰国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占了银行的不良贷款一定的比例,这也是银行拒绝贷款给中小企业的一个原因。
泰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占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的25%。
根据泰国暹罗商业银行,至少有60%的中小企业在1999年不能偿还到期贷款。
世界银行估计,泰国有30%的中小企业在2000年还不能偿还其所借的到期贷款。
银行在处理不良贷款时,将大企业不良贷款放在第一位,而将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放在次要位置。
在泰国,只有三家银行即泰国银行、暹罗商业银行和泰国军人银行,注重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而其他的金融机构仅注重大企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 、 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 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 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 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 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 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 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 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 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 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的国家 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 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 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
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 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 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 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 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 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 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 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 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 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 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 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 、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 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 趋势。
东南亚经济危机始末
xx金融危机始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
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份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国家,使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狂泻,经常项目赤字剧增,经济增长明显放慢。
这场危机迅速波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并蔓延至东欧和拉美,是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又一次全球金融大震荡。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汇集了各种类型货币危机的特征,直接促成了“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诞生。
一、过程1997年5月,国际投机基金从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攻击。
7月份,泰国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引发了持续两年之久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到1998年,危机从东南亚向香港、韩国、日本和台湾蔓延,引发了世界各地主要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这次危机蔓延和深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泰国危机。
1997年2月份,因泰国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其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
2月至3月期间,国际投机基金挟巨资大量抛售泰铢,致使泰国金融体系发生动荡。
3月,泰国政府针对坏账居高不下的局面,公布新金融措施,要求金融机构提高坏账准备金。
泰国随即发生挤兑和金融银行股暴跌事件。
5月份,国际投机基金卷土重来,大量抛售泰铢,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一度跌至11年来的最低点。
7月份泰国央行为维持泰铢汇率几乎耗尽外汇储备,最后不得不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第二阶段:东南亚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泰铢放弃固定汇率制度之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与美元脱钩。
在汇率制度的剧烈变动和对冲基金的猛烈攻击下,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连创历史新低,之后韩元大跌引发第二轮风暴。
危机使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接连下挫,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中国台湾、香港及其他东亚国家的金融市场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东南亚金融危机97金融危机
1.3学者们的看法
1.3.1 “这个成绩看起来是个经济奇迹。”然而,人们发现
这个奇迹是靠流汗得来的,而不是靠灵感:“新加 坡的增长也是靠动员资源,其程度就连斯大林也会 自叹不如”。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40%的投资份额都已高得 惊人;70%的投资份额会显得很荒唐。所以我们可 以马上得出结论:新加坡将来不可能再达到能与过 去相媲美的增长速度。
泰国汇率制度
1946年5月规定官方汇率为:9.9 5铢等于1美元, 40铢等于1英镑。
1973年2月14日宣布依然同美元官方汇率挂钩. 1978年3月8日,政府宣布泰铢同美元脱钩,改与
一揽于货币挂钩,外汇平准基金会每人宣布泰铢对 美元的买入及卖出价,并对商业银行的外汇买卖价 格作出限制。 1984年11月5日,泰铢贬值14.8%,官方汇率为1 美元兑27.15铢.(实际上是盯住美元) 之后泰铢有所升值,1990年年底价为1美元兑 25.290铢。危机前上升到1:22.5
1.3.4理论解释——亚洲奇迹的基础已经 出现了动摇
虽然1998年出口下降至529亿美元,1999年出口增 长了7.2%,2000年出口增长了19.5%。
泰国高速增长的特点
投入性增长,技术缺乏,效率低下 外资拉动效果显著 出口导向,国内市场小 国内资源少,进口多,经常项目赤字严重
1990~1998:泰国国际收支的变动 (单 Leabharlann :百万美元)泰国经济增长水平
1990年至1996年,泰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达8%。 1995年泰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500美元,世界银 行将泰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带来巨大冲击,当年经 济增长-1.4%,1998年经济大幅衰退,增长率为 -10.5%。1999年下半年起,泰经济开始走出低谷, 当年增长4.4%。
浅析引发1997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
启示
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系
启示
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防范泡沫经济
参加国际金融秩序建立 扩大金融监管范围 完善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引导和监督金融创新
下跌幅 度(%)
77.23 56.70 51.72 120.3 16.96 0 17.82 89.69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
泰国关闭了56家金融机 构 印尼关闭了17家金融机 构 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 业集团中4家破产
破产停业公司、 企业超过万家, 失业人数达270万, 印尼失业人数达 2000万。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
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开放资本市场
3、出口大幅度下降 4、贸易收支连年逆差,赤字逐年上升 5、汇率政策僵硬 6、国际投机基金的炒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
乔治•索罗斯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 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 放社会基金 1994年,索罗斯的量子基 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 1998年8月 联手多家巨型 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 市、股市和期市,以惨败 告终。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第一波:1997年7月2日.泰铢开始贬值,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 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第二波: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 股市下跌,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第三波: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与此同时,日 本 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 券公司破产或倒闭 。 第四波: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 西亚、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在印度尼西亚从 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
• (一)总体情况:经济止滑回升迹象明显
随着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一揽子宏观 调控政策的全面落实,经济呈现加快回升的发展态势。 • (二) 扩大投资和消费的效果明显 1、投资大幅增加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 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兆)元人民 币,其中中央政府投资为1.18万亿元. 2、刺激消费成效显著
直接触发原因
内在基础原因 世界经济因素
亚洲一些国家 的外汇政策不当。 透支性经济高增长
东南亚 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长期动用外汇储备 金融危机 导致外债的增加。 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爆发 。 经济全球化
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体制, 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4
1997年南亚金融危机 影响
1
• 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
11
• 本案例中,对东南亚市场的描述涉及那些细分标准? • 解:
12
探析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小组成员 李晓红,李红玲, 张兆宇,谢晓宇,阿荣
发生过程 爆发原因 造成影响 中国采取的措施 该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2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发生的过程
第一阶段 1997年7月2日, 泰国宣布放弃 固定汇率制, 实行浮动汇率 制起,引发了 一场遍及东南 亚的金融风暴。
6
措施(主要的货币政策 )
•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 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 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 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 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 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 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 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 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 通住房。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98年初,印 尼金融风暴再 起,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为印 尼开出的药方 未能取得预期 效果。
1998年8月初, 乘美国股市动荡、 日元汇率持续下 跌之际,国际炒 家对香港发动新 一轮进攻。1999 年,金融危机结 束。
3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原因
国际金融市场 上游资的冲击。
2
•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
3
•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
4
• 资本大量外逃。
5
• 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
5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对我国的启示
产业的发展应以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为主导。
启 示
经济快速发展时,容易产生过热现象变成泡沫。 目前阶段,对于外国资金应以鼓励直接投资为主。 对我国银行体系要早日下定决心彻底改革。 建立健全我国金融体制成。
8
•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 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 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 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 换等) 。
9
• (三)产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1、第二产业止滑回升,呈增长态势
2、第三产业逐渐恢复 (四)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10
• 1,按地理因素划分,国际市场可以产生那些细分市场? 解:地理因素是国际市场细分最常用的标准。比如,按洲际, 可以把全球市场大致分为西欧、东欧、北美、东亚、南亚、 西亚、非洲等。按区域,可以分为中东地区、东亚地区、 加勒比地区等。按区域性经贸组织,可以分为东盟自由贸 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按国别,可分为中国、 日本、美国、英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