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广州地质灾害情况一览表

合集下载

附表2广东省2010年地质灾害重要危险地区(段)及责任人

附表2广东省2010年地质灾害重要危险地区(段)及责任人
公路项目路段管养单位负责人
ZQ10
321线德庆—悦城段
省道公路线
肇庆市
ZQ11
368线郁南都城—南江口段
崩塌、滑坡
揭阳市
JY1
238线揭阳五云—岭下段
茂名市
MM7
370线信宜白石—合水段
MM8
280线高州古丁—阳春双滘段
河源市
HY8
341线连平元善—陂头段
水利工程
河源市
HY9
河源新丰江水库
坝址、库区边岸崩塌、滑坡及水库地震
矿山企业负责人
SG13
韶关大宝山铁矿
SG14
韶关凡口铅锌矿
矿区地面塌陷
云浮市
YF11
云浮硫铁矿
崩塌、滑坡、泥石流、
茂名市
MM10
茂名高岭土矿场
崩塌、滑坡、污染
河源市
HY11
东源县瓷土场
在建铁路
广州至珠海
GD1
广珠铁路沿线
软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
加强监测预警,发现险情,及时撤离危险区人员。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报告和专家审查意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业主及施工单位负责人
云浮至广州各市
贵广铁路沿线
地面塌陷、地下突水、崩塌、滑坡、地面沉降
轨道交通
广州市、佛山市
GZ
广州市地铁沿线及轨道交通线网
地面塌陷、地下突水、崩塌、滑坡、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
加强监测预警,明确责任人,开展经常性巡查,发现险情,应及时撤离涉险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抓紧补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水库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
HY10
河源枫树坝水库
坝址、库区边岸崩塌、滑坡
茂名市

2007年广东省气候监测公报

2007年广东省气候监测公报
① 5 月下旬中后期的大~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 5 月 24~28 日,受低压槽和南海季风的共同影响,珠三角、粤北和粤西
部分地区降大~暴雨、局部大暴雨。全省有 18 站发生暴雨,其中 5 个站出现大 暴雨,佛冈、从化最大日雨量分别达 192.5 毫米、128.1 毫米。这次强降雨造成 广州从化市、清远佛冈县的 8 个乡(镇)2.21 万人受灾,倒塌房屋 60 间,农作 物受灾面积 2.9 万亩,直接经济总损失 2550 万元。
② 6 月上旬中期到中旬中期的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 6 月 6~17 日,受高空槽、西南低压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除粤西南部分地 区外,我省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部分地区伴有雷雨大风、 龙卷风、冰雹和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期间全省共出现暴雨 133 站日,其中大暴雨 23 站日,陆丰甲东镇 7~10 日录得雨量 512.2 毫米,海丰黄羌站 13 日 19~21 时 2 小时雨量达 170 毫米。强降水导致江河水位上涨、部分地方山洪暴发、农田 受浸、作物受损、公路毁坏、房屋倒塌及雷击伤亡等灾害(图 9)。据统计,6~ 14 日我省共有梅州、河源、汕 尾、清远、揭阳、云浮等 12 个市、37 个县(区) 受灾,受灾人口 233 万,死亡 23 人,失踪 2 人,倒塌房屋 20823 间,农作物受 灾 131.7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6.84 亿元。其中,梅州市灾情最重,直接经济 损失 14 亿元,因灾死亡 11 人。
21 雷 州
徐闻
2300 2100 1900 1700 1500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图 7 2007 年广东省年日照时数分布
乐昌
南雄

中国2007年台风灾情报告_2007

中国2007年台风灾情报告_2007

编号及名称登陆时间登陆地点最大风力(级)受灾地区受灾人口(万人)死亡(人)0703桃芝7-5广西东兴9(23)广西123.31海南0.040707帕布8-8台湾恒春11(30)广东116.484 8-10香港新界8(20)福建8-10广东中山8(18)8(20)福建0708蝴蝶8-9台湾花莲-台东0709圣帕8-18台湾花莲15(50)福建222.7223 8-19福建惠安12(33)浙江212.2117江西205.563湖南602.8912广东 6.92湖北 6.721广西775 0713韦帕9-19浙江苍南14(45)浙江795.68福建48.69上海江苏32.13安徽102.45山东89.350714范斯高9-24海南文昌8(20)海南19.79广西11.90715利奇马10-2海南三亚11(30)海南263.69广西9.20716罗莎10-6台湾宜兰浙江784.310-6台湾宜兰福建42.910-7浙江苍南-福建福鼎安徽26.48江苏126.16上海 3.68合计4226.0684直接经济损失(亿元)转移安置(万人)倒塌房屋(万间)受灾面积(千公顷)绝收面积(千公14.710.4412.370.850.850.030.029.96 1.56127.94 2.3822.8926.60.0979.030.72118.3612.7322.0329.240.5667.88 1.1511.8712.640.5178.387.51 5.7175.73 2.03253.8670.5644.677.140.08 4.460.8 1.160.070.04 4.960.470.620.1321.310.60.56179.30.49252.728.256.243.10.4733.51210.03290.0117.440.27338.539.230.30.1278.44 3.4 2.8212.30.2629.90.6 5.12.8610.730.30.353.80.020.91 1.7422.560.07112.89 5.043.24.20.13117.80.5142269.389.138.470.0114.50.35 4.60.430.0112.660.30.520.160.0164.78 1.110.920.4 1.5727.338.42085.71213.48297.7。

2007年地质灾害通报2007 1-12

2007年地质灾害通报2007 1-12
2007年1月~12月,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30人及以上的省 (区、市)有5个,与200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个。四川死亡134人、失 踪13人,云南死亡114人、失踪11人,陕西死亡59人、失踪27人,重庆 死亡50人、失踪3人,贵州死亡37人。
1月~12月,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及以上的省(市) 有6个,与2006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四川6.17亿元,重庆 4.13亿元,湖南3.22亿元,云南2.75亿元,湖北2.67亿元,广东1.08 亿元(图2)。
滑坡
29
5
工程施 工
四川 2007.8.10 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 泥石 省 23:00 田湾河大发水电站 流
11
1
3
500
降雨
强降
陕西 2007.10.17延安市吴起县薛岔乡
雨,地
省 2:00 薛岔村河沟村民小组 崩塌 5 5
2.5 质条件 差
3、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007年1月~12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 国的易发省份,如西南部的四川、湖南、重庆、云南、贵州、湖北,东 南部的福建等省(区、市)(图3)。1月~12月引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 以强降雨为主(图4),人为因素中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特别突出 (见全国地质灾害通报(7-9月))。
4月,虽然全国平均月降雨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局地暴雨频 繁,引发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在重庆奉节县、广东和平县发生规模较 大和灾情较重的滑坡灾害。
5月,在局地暴雨和5月下旬南方部分地区连日降雨作用下,四川、 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其中,四川九龙县、雷波县、石棉县,湖北巴东县,云南镇雄 县、水富县、香格里拉县灾情严重。

广州市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

广州市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

淤泥质软土广泛分布。近年来 ,广州市经济高速 发展 ,城 市化 进 程 加 快 ,人 类 活 动 剧 烈 ,地 面 塌
陷灾害 尤其 是 工 程 地 面 塌 陷 灾 害 频 繁 发 生 ,灾 害 损失呈 不 断增 长 趋 势 ,地 面 塌 陷灾 害与 高 度 发 达 的经济 、完善 的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相 耦 合 ,必 然 放 大
灾害的破 坏 效应 ,使 国 民经济 发 展 的受 到严 重
影响 。
右 ,往往使人们在 塌陷发生时措手不及 ,造成 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③ 群发性 与复发性 ,地面
塌 陷灾 害往 往 不 是 孤 立 存 在 的 ,常 在 同一 地 区或 某 一时段 集 中形 成灾 害群 。如 :19 95年 6月 1 1日
对 19 9 5~20 05年 广 州 市 地 面 塌 陷 进 行 分 析 ,
主要体现为 以下特征 :① 隐伏性 ,其发育发展情 况 、规模 大小 、可 能 造 成 地 表塌 陷 的时 间及 地 点
具 有极大 的 隐 伏 性 ,发 生 之 前 很 难 被 人 意 识 到 。
②突发性 ,一次完整的塌陷过程可能就是 l i 左 n m
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 陷两 种 ,岩溶塌 陷主要分 布在广 花盆地 的花都 区、白云区 ,
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 布在 中心城 区。地 面塌陷灾害孕灾 环境复杂 、致 灾因子多样 ,承灾 体脆弱 ,灾害后果严 重。
人 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 因素。岩溶塌 陷主要是 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 或矿山疏于排水 、地下采空 、暴雨触 发所致 ;工程塌 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 ,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于与突水 ( 突泥 ) 作用 、人工加载 、人工

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点

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点

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点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点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分布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和平原地质灾害(地裂缝、地面沉降等);根据地质灾害活动的时间特点划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7种。

其中,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是全省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

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

崩塌,是指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广东崩塌可以进一步分类成为亚类(表4-2):按照物质类型可分为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两大类;按照运动形式可划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错断式崩塌、拉裂式崩塌、鼓胀(塑流)式崩塌等五种。

滑坡,是指坡地上的岩土体,受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广东地区的滑坡, 与我国西南及西北的多滑坡地区相比, 其规模是比较小的。

崩塌、滑坡从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翁源、乐昌、新丰、乳源、连山、清新、信宜、高州、德庆、怀集、郁南、五华、兴宁、梅县、东源、和平、紫金等17县(市)。

滑坡与崩塌往往组合出现,有时兼具两者的特点而成为滑塌。

滑坡崩塌在地貌上,大多分布在地形切割强烈、边坡陡峻的沟谷或陡坡地带;在地形上,主要见于丘陵山区和台地边缘,河岸及海岸也有发生;从岩性上看,主要分布在松散层厚或软弱及软硬相间的岩层,特别是母岩为花岗岩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地段;从构造上看分布在褶皱、断裂发育和存在顺坡构造面的地段。

其成因有自然形成的、人为诱发的,或者兼而有之。

一般地,滑坡与崩塌是风化作用、重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沿风化土与强风化岩石的界面滑移和塌落。

风化程度不同的岩体与土体,其底部界面大多与地形坡向一致。

雷州半岛_2007_08_特大暴雨分析

雷州半岛_2007_08_特大暴雨分析

雷州半岛 2007 08 特大暴雨分析

( 广东省水文局 , 摘 据。 关键词 : 特大暴雨 ; 成因 ; 特性 中图分类号 : TV 122. 1 1 前言 2007 年 8月 9- 11日 , 雷州半岛普降暴雨 , 部分地区特大 暴雨。 此次暴雨来 势凶猛 , 峰高量 大 , 破坏性 大 , 暴雨中 心降 雨 量为中国大陆目前实测的 24 h 最大降雨量。 本文根据雷州 半岛 2007 08 暴雨 , 以下称 ( 07 08 暴雨 ) 的相关资料 , 对此次暴雨的降雨情 况、 特点 进行 分析 , 并 对雷 州半岛 以及 广东省历史上有纪录 的特大暴雨进行分析比较。 2 流域概况 雷州半岛包括湛 江市区、 遂溪县、 雷州市和徐闻县。 位于 广东省西南部 , 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 , 东临南 海 , 南 隔琼州海 峡与海南岛相望 , 西濒北部湾 , 北接吴川市和 廉江市。 地理坐 标在东经 109 41 ~ 110 58 和北纬 20 17 ~ 21 57 之间 。 雷州半岛地 处低纬度 , 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 , 日照 时间长 , 全年温差不大 , 多年平均 气温 23 。 流域内 地势 北高南 低 , 属低丘平原地 带 , 地形单 一 , 起伏 和缓 , 以台 地为主 , 次 为海 积平原 , 地面坡度一般仅为 3 ~ 5 度。 来 自西太 平洋和 南海的 过路水汽 为本区 域降雨 的主要 水汽来源 , 由于地势单一平缓 , 地 形引起的 上升运动不 强烈 , 不利水汽的凝结 , 造雨 能力相 对较 差 , 导致 雷州 半岛全 年降 雨量少 , 是全省降雨低值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 1 500 mm 左右 , 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 匀 , 85% 集中在 4- 10月 , 多暴雨。 河流 径流量由降水补给 , 具 有明显 的季 节变 化特征。 径流年 内分 配规律与降雨基本一 致 , 汛期径流占年径流的 85% ~ 90% 。 雷州半岛多年平均蒸发量 1 100 mm 左 右 , 由 于气温高 , 日照 强 , 干旱比较严重。 但是雷州半 岛又是台风多 发区 , 每次台风 登陆均伴有大雨、 暴雨 或暴潮 , 因此 暴雨期 内往 往降雨 量较 大。 无台风登陆年 份则雨 量减少 , 易成秋旱 , 是典型 水、 旱灾 害高发区。 雷州半岛河流纵 横 , 多 为山地暴流性小河 , 河流短 促、 独 流入海。 半岛内集水面积 100 km 以上的 河流 12 条 , 东流有 遂溪河、 城月河、 南渡河 ( 擎雷 水 ), 南流 有流沙河 等。 其中南

广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

广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
坡脚下的26户村民,约135人。
监测、治理
2
黄茅村允塘社民房后侧斜坡
X:113°20′46″
Y:23°34′31″
3
黄茅村水尾社(东、西)民房后侧斜坡
X:113°20′00″
Y:23°34′31″
4
黄茅村新田社民房后侧斜坡
X:113°21′57″
Y:23°34′53″
5
中塘村
X:113°25′57″
过往车辆及行人。
监测、治理
40
县道X292线高滩段
X:113°47′11″
Y:23°30′32″
41
丽山温泉度假村
X:113°46′55″
Y:23°34′03″
滑坡
该处为一老滑坡,滑坡体长约550m,最大宽约400m,厚约20m,总体积440万m3。滑坡体地貌上呈倾向160°的斜坡,坡度25°,后缘有一坡高约60m的陡坡。在度假村建设期,滑坡体前缘产生多处滑移变形体(滑坡体复活),变形体体积5000~35000m3。
序号
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
灾害类型
灾害点(段)特征、规模
威胁对象
防治对策
区(市)
镇(街)
村(地点)
中心坐标
21
从化市
良口镇
良口-东明公路文竹村北西侧斜坡
X:113°44′34″
Y:23°45′30″
崩塌
坡脚与楼距仅1~2.5m,05年6月,边坡再次局部发生崩塌,塌方量约70m3。
斜坡下8户村民,约40人。
镇(街)
村(地点)
中心坐标
34
增城市
派潭镇
省道S355线K25+350m
X:113°50′25″

广州市各镇(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表

广州市各镇(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表

海珠区(1) 荔湾区(1)
天河区 (7)
白云区(19)
50 20 20 20 10 5 15 10
黄埔区(17)
广州市各镇(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位 置 黄浦区黄埔街珠江村七巷26号后山坡(瓦壶岗公园南 侧) 黄浦区文冲街文园戒毒所西侧(牛山炮台公园北侧) 黄浦区长洲街福南坊新村15巷31号北东侧 南岗街南岗社区柯庄商业街2号铺后侧* 黄埔区 长洲街长洲社区金洲北路两侧边坡* 红山街双沙社区后背山公园西南侧* 长洲社区长洲路* 穗东街庙头社区安燃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南岗社区柯庄上街24巷尾* 梯面镇红山村二队11~19号 梯面镇红山村二队11~19号 梯面镇红山村五队11~17号 梯面镇红山村二队29~34号(以前6~11号) 梯面镇联民村八队6~8号 梯面镇五联村六队袁水波等 梯面镇五联村六队袁世坚等 梯面镇五联村八队甘记红等 梯面镇横坑村一队黄西锦等 梯面镇横坑村一队潘东河等 梯面镇西坑村二队30~31号 梯面镇横坑村第一经济社 梯面镇联民村五队 梯面镇红山村六队 梯面镇红山村三队16~28号 梯面镇红山村七队1号 花都区(33) 梯面镇西坑村四队11~16号 梯面镇西坑村第四经济社 梯面镇西坑村第四经济社 梯面镇埔岭村三队56~58号 梯面镇王子山森林公园 G106国道梯面镇危险性斜坡 炭步镇骆村第七经济社 雅瑶镇新街河南(邝家庄村南) 雅瑶镇邝家庄后山路 雅瑶镇岑境村岑境西路 雅瑶镇新街河南(邝家庄村东) 狮岭镇新民村十一队 狮岭镇振兴村白水寨旧石场 赤坭镇集益村 赤坭镇剑岭村十二队 赤坭镇蓝田村禾叉坑水库 新华街公益村茶园经济社停车场* 南村镇金科工业园 番禺区(30) 南村镇雅居乐花园 南村镇金科工业园南侧 区(县级市) 灾害种类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崩塌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崩塌 崩塌 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崩塌 崩塌 崩塌 威胁人数 6 8 10

11--关于印发《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的通知

11--关于印发《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的通知
3.3.3中期目标:到2015年,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继续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预警水平,为各级政府提供监测预报信息,继续开展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完成全部灾害点的防治方案;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
3.3.4远期目标:按照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完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群测群防与现代化专业监测、预报相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完成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建立完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4.3
①崩塌、滑坡中易发区,包括从化市鳌头镇、温泉镇和花都区北兴镇等丘陵地区;②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中易发区,包括白云区棠溪-金沙洲、荔湾区如意坊-芳村区增漖、番禺区韦涌-屏山、黄埔区南岗-番禺区东涌-南沙区新垦等三角洲冲积平原。中易发区总面积1489.52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20.04%。
4.4
3.2
3.2.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3.2.2坚持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山区、平原和不同灾种防治的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3.2.4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3.3.2近期目标: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加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的执行力度,结合广州市“十一五”规划,做好重点工程(白云新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广州段、亚运场馆工程建设、金沙洲安居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基础调查工作,研究广州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对重要地质灾害点明确监测与治理方案,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建立广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示范区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点)建设,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重点防治区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明显减少,尽量避免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中型以下地质灾害争取达到人员不伤亡、财产损失低。

广州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一览表

广州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一览表
中新镇(1)
简塘村大安小学
崩塌
中新镇政府及简塘村大安小学负责人
小楼镇(2)
小楼镇第二中学、腊布村腊布小学
崩塌
小楼镇政府及各村、学校负责人
从化市(17)
良口镇(6)
联群村、胜塘村、锦村、鱼洞村
滑坡、崩塌
良口镇政府及各村负责人
石岭村
地面塌陷
良口镇政府及石岭村负责人
国道G105线良口段
崩塌、滑坡
公路段负责人
萝岗街(3)
长平社区、岭头社区、黄麻社区
崩塌、滑坡
萝岗街及长平社区、岭头社区、黄麻社区负责人
九龙镇(3)
广州市东红化工厂后山坡
崩塌、滑坡
九龙镇及东红化工厂负责人
澳洲山庄
崩塌、滑坡
九龙镇及澳洲山庄负责人
广汕公路长平—金坑段扩建工程
崩塌、滑坡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增城市(12)
派潭镇(3)
高滩地区、灵山地区
小杉村
地面沉降
吕田镇政府及各村负责人
水埔村
地面塌陷
鱼洞村
崩塌、滑坡
地下轨道交通(6)
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二、三、四、五、六号线、广佛线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地面塌陷、滑坡
派潭镇政府及各行政村负责人
省道S355线高滩段
崩塌、滑坡
公路段负责人
增江街(2)
马骝山一带(东山路81号、
纺织路16号)
崩塌、滑坡
增江街道委员会及单位负责人
新塘镇(3)
仙村片区基岗村、蓝山村蓝山小学
崩塌、滑坡
新塘镇政府及各村行政负责人
渔村街76号
地面沉降
荔城街(1)
城丰村

2007年12月广东省气候影响评价

2007年12月广东省气候影响评价

2007年12月广东省气候影响评价分析:胡娅敏郑璟签发:吕勇平广东省气候中心2008年1月3日【内容提要】2007年12月广东省气候影响属一般年景,平均气温一致偏高、降水粤西北偏多其余偏少。

月内主要受3次冷空气影响,气温普遍下降,粤北局部在月初出现1~2天低温霜冻天气。

月内,部分地区雾霾较严重。

下旬中期受冷空气和西风槽共同影响,全省出现一次中~大雨(局部暴雨)的降水过程,使旱情和灰霾天气得到暂时缓解。

一、基本气候特点1、气温显著偏高全省月平均气温平均为16.8℃,较常年偏高2.1℃。

各地月平均气温12.5~20.1℃,南高北低,雷州半岛气温较高,为19.5~20.1℃,粤北的乐昌和连山气温最低,仅12.5℃(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偏高幅度为1.2~3.2℃,其中有3成(27个)站点12月的平均气温位于历史纪录的第2位(图2)。

月极端最高气温24.3℃(饶平)~29.4℃(罗定),主要出现在12日。

月极端最低气温0.4℃(连山)~12.4℃(徐闻),主要出现在1日。

2、降水北多南少12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4.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

各站降水量0~96毫米,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约为30毫米以上,其中阳山96.2毫米为全省最多。

粤东南、珠三角和粤西南大部分地区月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徐闻12月降水量仅0.1毫米(图3)。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粤西北曲江~阳山~封开一带较常年偏多4成~1.4倍以外,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少1~9成,近一半站点12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图4)。

月雨日1~7天,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偏少2~4天。

3、日照时数北少南多12月份全省日照时数平均为141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14%。

各站日照时数69~194小时,空间分布上为北少南多。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粤东及沿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12月日照时数偏少1~5成,乐昌~封开一带偏少4成以上。

2007~2010年灾害总集

2007~2010年灾害总集

2007年2007年度“国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2008年2008年01月国内自然灾害报道:1、台风、洪涝、旱灾、风雹、滑坡和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年初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次巨灾,灾损程度、救灾难度历史罕见。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03.2万公顷;倒塌房屋1097.7万间,损坏房屋2628.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752.4亿元2、重庆遭受持续旱灾截止12月20日统计,大足、万州、城口、秀山、酉阳、武隆等19个区县的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48.05千公顷, 15.4万人、9.15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

(新华网)1月9日,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6.9级地震1月10日,雪灾殃及中国19个省份2月8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7.3级地震2月14日,18:09:22.4 (时:分:秒)中大西洋海岭6.9级地震2月14日,20:08:54.6 (时:分:秒)希腊南部6.2级地震2月17日,中四川特大沙尘暴2月20日,16:08:32.6 (时:分:秒)希腊南部7.7级地震2月24日,22:46:20.9 (时:分:秒)印尼苏门答腊6.6级地震2月25日,16:36:34.6 (时:分:秒)印尼苏门答腊以西海中7.6级地震2月26日,02:06:03.8 (时:分:秒)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6.7级地震2月26日,05:02:17.6 (时:分:秒)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7.0级地震3月03日,22:11:14.9 (时:分:秒)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6.7级地震3月2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3月21日,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3月30日,01:30:51.5 (时:分:秒)菲律宾群岛地区6.8级地震4月09日,20:46:20.1 (时:分:秒)北苏门答腊西海岸远海7.3级地震4月12日,08:30:12.3 (时:分:秒)洛亚尔提群岛7.1级地震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8.0级截至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5月30日,青岛市暴发浒苔水污染事件6月11日,南方洪灾6月10日,内蒙古地震6月14日,本东北地区当天8时43分(北京时间7时43分)发生里氏7.2级地震,已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还有数人下落不明7月18日,今年最严重的台风"海鸥"重创台中市7月23日,新疆遭遇自197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7月28日,台风"凤凰"袭击台北8月30日,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10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吉中边境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至少72人死亡10月6日,西藏当雄县6.6级地震10月11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地震10月29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市附近连续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震级为里氏5.0级,第二次为里氏6.5级,共造成至少300人死亡,3.56万人受伤,另有约4万人无家可归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县受到泥石流和洪水侵袭3月份,新疆、四川、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省(自治区)先后发生6次地震,四级以上地震4次,震级偏强.贵州、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先后遭受风雹灾害,甘肃省酒泉市遭遇沙尘暴袭击.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局部地区先后发生9起崩塌、滑坡灾害.2009年2009年的世界的自然灾害依旧不断,但大的自然灾害不多,创10年自然灾害最低。

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7月

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7月

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7月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 2007年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风雹灾害为主.据统计,2007年7月份全国受灾人口13855.3万人次,死亡712人,失踪163人,紧急转移安置37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100.2千公顷,其中绝收2672千公顷;倒塌房屋46.4万间,损坏房屋1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619.7亿元.【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12月) [J],
2.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1月 [J],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3.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2月 [J],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4.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4月 [J],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5.全国灾情月报2007年5月 [J],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省泥石流灾害综合分析

广东省泥石流灾害综合分析

第29卷 第4期 热 带 地 理V ol.29,No.42009年7月TROPICAL GEOGRAPHYJuly ,2009收稿日期:2008-09-30;修订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燕丽萍(1984―),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灾害与风险评价,(E-mail )liping_cheer@ 。

广东省泥石流灾害综合分析燕丽萍(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摘 要:广东省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粤西、粤东、粤北西部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

根据对泥石流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泥石流灾害虽然发生频率低,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明显高于滑坡、崩塌灾害,且呈现频率低、规模大、成灾快、损失严重、时空分布集中、危害范围广等特点。

文中最后提出了广东省泥石流防治对策:提高防灾意识,做好防灾规划;注重对低频泥石流的防范;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加强预防监督,杜绝人为灾害。

关键字:泥石流;孕灾环境;灾害特点;灾情分析;防治对策;广东省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9)04-0335-05广东省坐落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北依南岭,南濒南海,位于20°13′30″―25°31′05″ N ,109°39′48″―117°21′02″E 之间。

由于地处亚热带,地理环境特殊,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尤以地质灾害频繁。

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粤西、粤东、粤北西部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虽数量不多,发生频率低,但由于泥石流具有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冲击力强、冲淤变幅大、主流摆动速度快、幅度大等特点,故大部分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1975―2003年,广东因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达278人,受伤7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94 508.4万元[1],是造成社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因此,对广东省泥石流灾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6月粤东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2007年6月粤东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2007年6月粤东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黄忠;吴乃庚;冯业荣;蔡安安【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08(034)004【摘要】为了探讨2007年6月7-10日广东东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持续性暴雨的成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的1°×1°的分析资料对这次过程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这次粤东暴雨过程是在我国中高纬度稳定的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先后受东槽引导从华东沿海南下冷空气和受从西南地区不断东南移短波槽和低涡引导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在华南北部形成稳定的锋面低槽和低空切变线,有利于水汽的辐合和雨带维持;孟加拉湾的西南急流和副高西侧南海西南气流是两支主要水汽输送带;此次暴雨与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正(负)、高层负(正)的垂直螺旋度(散度)变化密切相关.中高纬度和低纬度系统共同影响以及暴雨区高层和低层动力热力条件配合,使得局地经向环流异常,造成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定量诊断结果表明,在各个动力和热力因子中,潜热加热作用对这次暴雨过程贡献最大,此外反映西风急流和斜压槽活动的西风动量平流以及反映北方弱冷空气作用的水平温度平流也有一定的作用.【总页数】8页(P53-60)【作者】黄忠;吴乃庚;冯业荣;蔡安安【作者单位】广州中心气象台,510080;广州中心气象台,510080;广州中心气象台,510080;广州中心气象台,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 [J], 王莉萍;谢建兴;陈为德;赖建福2.2007年6月广西柳州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J], 董海萍;邓辉;岳琨3.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J],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4.2007年6月7~10日永定县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J], 聂德兴5.2006年6月4~7日闽北持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 吴木贵周博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07年度广州市地质灾害情况一览表
序号
发生时间
地点
灾害类型
灾害级别
伤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成因
死亡
失踪
受伤
1
2007.1.29
番禺区洛溪新城吉祥北街15幢A座A5号商铺
f
小型



10.0
地基上部软土层固结沉降
2
2007.6.3
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街穗石村(大学城外环东路)
b
小型



0.2
陡坡、降雨
3
2007.6.8
花都区赤坭镇剑岭村14队
b
小型



0.1
陡坡、降雨
4
2007.6.13
黄埔区长洲街福南坊新村15巷31号北侧
b
小型



3.0
陡坡、降雨
5
2007.8.21
萝岗区萝岗街黄麻社区沙挞东路二街11~13号
b
小型


1
10.0
陡坡、降雨
6
2007.8.22
萝岗区萝岗街黄麻社区沙挞西路西二街13号
c泥石流:f地面沉降:1


1
33.5
b
小型



0.2
陡坡、降雨
7
2007.8.30
萝岗区长平村东风经济社东风八巷12号
b
小型



3.0
削坡建房、降雨
8
2007.9.27
花都区花山镇花山两龙集贸市场
d
小型




工业用抽排水
9
2007.11.7
白云区江高镇神山沙龙村
d
小型



2.0
长期抽水灌溉
合 计
a滑坡:d地面塌陷:2
b崩塌:6 e地裂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