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习课:《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教学设计
太湖街道中心学校王建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复习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二、三课即家住平原、在山为邻、傍水而居三课。这三课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或世界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向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习,学会归类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 日本和威尼斯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主要特色
②通过复习,进一步学会分析并懂得如何去分析不同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会自主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③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能自觉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
难点:分析世界典型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
二、构思意图:
突出复习课的特点,区别与以往的新课教学,为历史与社会起码复习能提供一种新颖的思路或方法。
1、复习内容的大容量、系统化
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于新授课,如果简单的罗列知识,不仅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更糟糕的是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复习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复习课的效果成为首要任务。复习的重点不再是巩固单个或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以点带面,对知识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和系统化。
2、复习方法的多样性
复习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因此学习的兴趣一般不如新授课那样强烈,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也容易疲劳。根据这些特点,复习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形式的新颖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此,在这节复习课的三块内容中,第一块家住平原,采用提问、追问、启发、引导、归纳等方式,着重教给学生这一单元的复习方法;第二块与山为邻则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去整合、分析知识;第三块傍水而居则让学生站在出卷老师的高度,去忖摸出卷老师会怎么出,以便复习时有的放矢。
3、注重讲练结合,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复习课不仅提倡师生之间的口头互动,还要巩固、消化旧知。因此,不能光讲不练,要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加以弥补。同时在复习课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质疑、解难、分析、归纳能力。
三、设计过程和理由:
师:今天我们先复习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这三目。让学生翻书,找一找这三课在书上的知识点并在重点字句划线或做各种记号。
学生:翻找书上的知识点并在重点字句划线或做各种记号。
(设计意图: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本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程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其次,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它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重复,而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理、使之系统化,因此教师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翻找书本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结合目前中考的开卷考试特点,让学生划书、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先到平原去看一看,世界上平原很多,我们就选择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请同学们在课本(P图上)找出湄南河平原,问:你们能描述一下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答:略
师:回忆一下,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在生产、生活上各有什么特色?(要求归类比较,表格提示.略)
利用多媒体动态效果,学生任答一点,教师就打出一点。
师:同样是平原,为什么区域特色差异这么大?
学生答:略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尽量把原因引导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上来,并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分析气候因素时,可结合课本P的世界气候类型图。问:这两个平原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答:略
师指出:不同的气候类型使得湄南河平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而美国中部平原成为美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师追问:同样是平原,为何气候不同?学生如果答不出,师可提供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经纬网图,让学生就两幅图进行对比分析。
师问:气候、地形、土壤等属于一个地区的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自然条件
师:归纳并板书“自然条件影响生产生活特色”
指出: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进一步指出: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特色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受人口、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老师将原因归纳整理,用表格打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1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设问和追问: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在生产、生活上各有什么特色?同样是平原,为什么区域特色差异这么大?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自然条件影响生产生活特色”,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突出重点: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突破难点:分析世界典型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并教会学生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还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充分和科学地利用地图。如请同学们在课本P图上找到湄南河平原并描述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结合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经纬网图来分析两大平原的气候特征。地图册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地图册中与课堂密切联系的地图若得到科学的利用,不仅可以落实事物的空间位置,更重要的是能体现自然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完整的诠释和解读教材,发挥地图应有的作用。3利用表格,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拓展和延伸,使之系统化。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很大,它不同于新课又要更高于新课,表格这种形式不仅能对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整合、巩固,还能提高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复习课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
练一练: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湄南河平原,在自然条件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居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农作物?为什么?
(2)你认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湄南河平原地区的人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写出至少三点)
师:学以致用,大家在“家住平原”这一目里已学习了如何归纳特色并分析其成因。接下来同学们结合“与山为邻”的表格,自己复习,把表格填起来。(略)针对“傍水而居”请学生结合《导引》P ⑶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道题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