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合集下载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论文针对小儿全身麻醉后在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小儿患者共210例,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有30例小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了躁动情况,通过统计分析Logistic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手术类别以及麻醉方式和手术操作的时间是躁动出现的主要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以,小儿在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期有较高风险发生躁动,采用具体干预方式避免临床医学中小儿出现麻醉后的躁动风险。

关键词:小儿;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目前在医学中,小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容易产生躁动问题,但是目前尚未找到具体的临床原因,分析可能是小儿麻醉后苏醒较快,神经恢复情况不确定,小儿的中枢神经在麻醉中大脑皮质还抑制的情况下提前释放,导致灶敏化情况从而对小儿的神经反应能力产生影响造成了躁动现象[1]。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小儿患者共210例,男性患儿有148例,女性患儿有62例;小儿年龄在4-12岁,平均8.1±2.6岁,小儿手术持续时间为20min-5h不等,并且手术时间小于1h、1-3h、大于3h的小儿有50例、126例、34例。

1.2麻醉方法调查的210例接受手术的小儿患者中,接受静脉注射全身麻醉的小儿有145例,全身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是氯胺酮;通过静脉注射加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小儿患者有65例,麻醉药物选择的是丙泊酚、氯胺酮并且利用异氟醚吸入保证麻醉的稳定性与持续性[2]。

所有手术小儿整个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均非常平稳,手术均成功进行。

1.3临床判定标准针对接受麻醉手术的小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按照5点分级的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判断,通过结果分析对影响躁动的危险因素给与正确的分析。

1.4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建立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刘曙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

方法对本院54 例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的患儿病例进行了整理、分析,将这些病例随机的分成两组。

即芬太尼对照组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每组各27例。

结果苏醒期躁动,芬太尼对照组5例,雷米芬太尼治疗组6例。

术后疼痛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的3例明显低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的7例。

结论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患儿的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为避免出现躁动,也为了保障麻醉质量与安全,建议使用术前干预与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方法。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后的哭喊、手脚乱动、不合作、无法安抚等现象,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1]。

所以,临床上怎样才能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怎样才能进行积极的应对,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现将就我院关于全身麻醉患儿的数据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共对54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主要是腺样体、扁桃体的切除手术。

其中,女32例,男22例,年龄4~13岁,体重11~50 kg。

术前心、肺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

随机把54名患儿划分成两个组,即:芬太尼对照组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各组27例。

1.2 方法1.2.1 麻醉方法对照组:1 mg /kg的丙泊酚、2 mg /kg的氯胺酮、1 μg /kg的雷米芬太尼、0.06 mg /kg的卡肌宁诱导插管,通过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h),按照具体的手术时间,在雷米芬太尼中追加0.02 mg/kg的卡肌宁。

治疗组:丙泊酚1 mg/kg、氯胺酮2 mg/kg、芬太尼3 μg/kg、卡肌宁0.06 mg/kg以静脉推注的方式诱导插管,通过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h),将1 μg/kg的芬太尼以间断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

舒适护理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1~7岁拟行择期全身麻醉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诱导期合作度、苏醒期躁动评分、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家属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诱导合作度、苏醒后躁动评分以及在苏醒室停留时间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小儿腹腔镜疝气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在恢复室停留时间,保障了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围手术期;小儿;躁动【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55-02小儿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多采用全麻下行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但全麻苏醒期并发症较多,其中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达10%~67%[1]。

目前国内外对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年龄、心理与环境、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术后疼痛、不良刺激等诸多因素相关,可以从这些相关因素着手,在围手术期加以预防及处理[2,3]。

为此,我科根据舒适护理模式理论,制定了舒适护理措施,并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疝气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30例,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1.33~6岁,平均年龄2.931±1.525岁。

实验组30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1.5~7岁,平均年龄3.069±1.697岁。

两组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模式。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通过对3856例全麻术后进入ICU的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呼吸、循环功能不全、麻醉药物作用等。

结果24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13.7%。

结论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复苏躁动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全麻是手术病人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剧烈躁动常引起伤口裂开出血,心率加快,高血压,各种导管及引流管脱出,坠床等风险,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躁动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全麻后复苏的患者3856例,男2506例,女1350例。

年龄2天-88岁,其中3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手术范围包括胃肠、肝胆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和五官科手术,麻醉术前用药: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全麻用药:恩氟醚、七氟醚、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患者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毕均送入ICU。

2原因分析及处理2.1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在347例中有163例(占47%),尤其是切口比较大的胃肠、肝胆外科手术,多数病人因疼痛刺激烦燥不安,大汗淋漓,不断要求更换体位,自觉任何体位均不舒适。

结合术后病人的表现,排除其他原因,给予适当止痛如肌注杜冷丁或静注芬太尼,效果多数良好,但用药后须观察呼吸情况。

2.2气管导管刺激在347例躁动病人中,101例(占29%),气管导管及尿管作为强烈的刺激源,气管导管造成对口腔、咽喉的刺激,表现为胀痛、发痒不适状态,病人往往表现躁动,而躁动以容易导致各种引流管移位,甚至脱出,因此,当病人呼吸平稳,有吞咽动作时,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予鼻导管供氧,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观察呼吸情况。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苏醒期。

在苏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指的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激动、暴躁或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状态。

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感觉到疼痛或不适,而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效果减弱。

2.生理反应:苏醒期躁动也可能是患者对手术刺激或麻醉过程中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结果。

手术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生理紧张,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环境因素: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失去方向感,并且周围的光线、声音或其他感觉刺激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激动。

4.其他因素:苏醒期躁动还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术后药物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躁动不太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恢复室等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降低噪音、减少刺激性光线或其他感觉刺激。

2.家属的参与: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3.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交流与指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相关的恢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如果患者的躁动非常严重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丙泊酚等。

总之,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家属的参与和合适的药物治疗等。

PACU全麻术后躁动病人安全管理

PACU全麻术后躁动病人安全管理

PACU全麻术后躁动病人安全管理发表时间:2013-07-25T08:18:32.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邹太勋[导读] 过对麻醉恢复室拔管后烦躁病人观察,有不少男病人时因为尿管刺激不适而躁动。

邹太勋(达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病人躁动是复苏期间出现的常见症状,它影响了病人的安全,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和工作,分析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总结了2012年度5170例全麻术后病人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均值分析。

结果 15%的病人全麻术后发生轻微程度的躁动(经安慰开导、心理护理可配合)3%的病人发生严重躁动(需镇静药或强行约束)。

结论手术结束,麻醉药物停止并不意味着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影响而终止。

部分病人会因种种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而躁动会带来坠床、体内伤口再出血、伤口裂开、各种导管脱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而导致手术失败,重视加强全麻术后躁动病人的安全防范管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躁动安全防范【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008-02PACU是全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安全的苏醒的重要场所,全身麻醉药物停止,手术结束,病人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以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

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却可以引起意外性伤害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生命[1]。

通过对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麻醉恢复室5170例病人的观察,发现有15%左右的病人术后中轻微躁动,有3%的病人术后严重躁动,现将全麻术后病人躁动原因分析及安全防范管理探讨报告如下。

1 病人躁动原因分析1.1病人因素(1)手术方式:胸腔手术、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较多,可能与呼吸时切口疼痛剧烈有关;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率也较高,可能与颅脑手术后短暂功能障碍有关。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陈海燕 龙晓静 张晓刚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陈海燕   龙晓静   张晓刚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陈海燕龙晓静张晓刚摘要】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54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的为围麻醉期处理。

结果:拔管后进行镇静评分:4例为1分,38例为2分,10例为3分,2例为4分。

疼痛评分:14例为无痛,28例为轻度疼痛,10例为中度疼痛,2例为剧烈疼痛。

结论:小儿全身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麻醉用药的方法及小儿生理解剖特征,另一方面应增强学习小儿护理及相关医学知识。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70-02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在此期间出现行为和意识相分离的一种状态,临床表现为暴躁不安、不予以合租、手脚乱动及偏执思维等。

全身麻醉苏醒期使得患儿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受到伤害,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针对如何积极应对处理患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发生,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54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术,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6±4.3)岁;体重为11-51kg,平均体重为(32±9.3)kg。

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进行检查,心、肺功能无异常表现。

1.2方法1.2.1麻醉方法麻醉前,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经常访视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减轻患儿及其家属进入手术室后的恐惧感,不断鼓励患儿,还需对患儿家属讲解术后口腔问题。

[1]麻醉诱导方式:需静脉注射0.1mg/kg咪唑安定,3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后进行气管插管,再经输液泵输入0.1μg/(kg?min)瑞芬太尼,5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通常在静脉推注2-5mg地塞米松控制咽喉处水肿。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疼痛和不适:手术后 的疼痛和不适感
药物反应:对麻醉药 物的敏感性和反应
肢体抽搐
抽搐程度不一, 可能轻微,也可
能剧烈
抽搐可能伴随其 他症状,如呼吸
急促、出汗等
患者在苏醒期出 现肢体不自主抽

抽搐可能持续一 段时间,也可能
短暂出现
呼吸急促
01
呼吸频率加快
02
呼吸深度增加
03
呼吸不规则
04
呼吸困难
05
05
提高手术团队的协作能力,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06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染 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心理素质
术前心理辅导:向患者解释手术过 程,减轻焦虑和恐惧
营造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 整洁,减少刺激
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 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支持
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发现和处理躁动情况
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部分麻醉药 物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
手术刺激
F 手术过程中对环境的刺激
E
手术过程中对生理的刺激
D
手术过程中对心理的刺激
C
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刺激
B
手术过程中对组织的刺激
A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
患者心理因素
01
02
03
04
焦虑和紧张:对手术 的恐惧和担忧
缺乏安全感:对陌生 环境的不适应
使用冷敷或热敷,缓 解不适感
06
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缓解躁动
心理干预
保持镇静:保持冷静,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A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 慰,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C
B
沟通引导: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需求和感受

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知多少

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知多少

健康域护理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进展,加上各类先进设备的涌现,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疾病的小儿患者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虽然麻醉药物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暂时的抑制过程是可逆的,患者恢复后无后遗症,但是术后苏醒期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一些保护性反射未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才能完全恢复。

和成年人相比,小儿的生理、病理、心理有较大不同,小儿患者在接受麻醉手术之后,需要一定时间消除麻醉影响,特别是在麻醉苏醒期内要仔细观察护理以免出现意外。

临床上有些患儿往往无法顺利配合手术治疗疾病,且对小儿患者像成年人那样开展健康教育也不是很现实。

在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关于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的那些事做一探讨,目的在于能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在小儿全麻苏醒期做好全面恢复小儿正常体温、呼吸、循环等护理工作。

对小儿开展手术后苏醒期麻醉护理的意义由于婴幼儿比较特殊,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小儿患者使用麻醉药物,目的在于全面抑制小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冲动产生,获取小儿患者的配合,顺利实施手术,降低疼痛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和成年人相比,婴幼儿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小儿患者麻醉影响消除比较慢。

如果护理人员没有重视小儿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如果处理不慎,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以及局部麻醉三大类,可依据病情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全身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危险性相同,患儿随时会表现出代谢神经系统循环以及呼吸方面改变。

这一点是值得被注意的。

所谓麻醉苏醒期,主要指的是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之后数小时之内肌松药、麻醉药以及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还没有消失,患儿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全面恢复。

在麻醉苏醒期内,患儿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躁动、心脑血管意外、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

小儿的生理特点比较特殊,麻醉苏醒期内,小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

为了达到保证小儿患者麻醉苏醒期安全的目的,把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有效提升小儿患者返回病房安全程度,做好小儿患者的麻醉苏醒期护理选择相当重要。

全麻苏醒期重度躁动的药物治疗

全麻苏醒期重度躁动的药物治疗
度E A还 可 因患 者 狂躁 动 作 给 医护 人员 人 身带 来 伤
药物治疗进行了对 比观察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全组共 6 例 , 0 急症 手 术 2 例 , 期 手 术 3 例 。 2 择 8 3 组基 本 资料 比较 无统 计 学差 异 , 见表 1 。采 用数 字 表 法 随机 分 为 丙泊 酚 组 A组 , 用丙 泊 酚 复合 芬 太 采 尼组 B , 组 丙泊 酚复合 帕瑞 昔 布组 c , 组 2 例 。 组 每 O
51 6
中 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 杂志 2 1 年 1 月第 1 卷第 5 02 O 8 期
全 麻 苏 醒期 躁 动 (megneait n E 是指 e rec gai ,A) to
害 。2 1 年 1 一 2 l 年 1 , 们 通 过 复 合 不 同 00 月 02 月 我
全麻苏醒期发生 的不 自主肢体运动 , 发生急骤 , 虽有 自限性 , 躁 动过程 可导 致患 者 出现 明显心 动过 速 、 但 高血 压 、 吸频率加 快 等剧烈 扰动 。同时 , 动会 导 呼 躁 致伤 口裂开 、 出血 、 引流管的意外拔除 , 甚至病人意 外受伤 、 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 。发生率为 4 %[ . 1 7 1 重
gu o e c n e r to s a d e a i n i o s te t d wi e me eo l c s o c nt i n n s d t n d g r ae t d x d t — a o h
D X与 利多 卡 因合 用 用 于局 部 麻 醉 , E
1 ̄g g 脉 注 射 , 橼 酸 芬 太 尼 总 剂 量 不 超 过 / 静 k 枸 02m , 止 治 疗 标 准 同 A组 。 c组 为 静 注 丙 泊 酚 . g终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解析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解析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 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以及平衡
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情况较 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 应该围手术期注意监测循环系统,血气, 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 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 谵妄。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处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目前仍然是临床上的 难题。对发生躁动的病人主要根据发生躁动的原 因,对症处理,在没有发现躁动原因的时候首先 注意的是加强护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气管 导管的刺激、尿潴留的不良刺激也要给予处理, 患者术后符合拔管的标准时可拔除气管导管,减 少其对病人的刺激。在消除病因后躁动仍持续, 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对于呼吸循环不稳定得到纠正后的病人和无呼吸 循环紊乱、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适当应用镇静催 眠药。
呼吸道反射恢复 第四阶段
清醒
定 义 EA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 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 症,如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 或危及患者的安全。熟悉全麻病人 苏醒期躁动对病人的危害、发病原 因、机制、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 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 : 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 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 并存,出现不恰当行为,如肢体的 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 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
躁动分级法 1 2 3 4 5 平静睡眠 清醒,平静 易怒,异激惹,哭喊 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哭喊 无法安静,迷惑,谵妄
评分为4 分或5 分的大多需要药物干预。
临床表现
1.患者表现为严重的 焦虑和躁动,兴奋, 极度烦躁、挣扎 6.患儿常表现为激惹、 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
2.气管导管的刺激 不能耐受,有呛咳, 企图拔除气管导管

围麻醉期护理及安全管理

围麻醉期护理及安全管理

全身麻醉期间护理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及时 汇报
监测ECG、 、 NIBP、 、 SpO2
麻醉恢复期护理(全麻) 麻醉恢复期护理(全麻)
麻醉恢复期是并发症多发期, 麻醉恢复期是并发症多发期,其潜在的危险不 亚于麻醉诱导,需严密观察病情, 亚于麻醉诱导,需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 发症 由于麻醉手术的打击, 由于麻醉手术的打击,患者各项保护性生理反 射尚未恢复, 射尚未恢复,在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达66%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流程⑵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流程⑵
监测
测SpO2确定呼吸方式 确定呼吸方式
① ② ③
SpO2≤90% 立即使用呼吸机 SpO2≥92% 可考虑自主呼吸并吸氧, 可考虑自主呼吸并吸氧, 但要结合潮气量及呼吸频率 SpO2≥95% 自主呼吸并吸氧或不吸氧
监测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图, 监测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图,未使用呼吸 机的病人用潮气量表测呼吸频率、 机的病人用潮气量表测呼吸频率、潮气量 及分钟通气量
恢复护理流程⑷ 恢复护理流程⑷
拔出气管导管
掌握拔管指征, 掌握拔管指征,遵医嘱拔除气管 导管。拔管方法: 导管。拔管方法:吸净气管及口 腔内分泌物,呼吸囊膨胀肺, 腔内分泌物,呼吸囊膨胀肺,放 气管套囊内的气体, 气管套囊内的气体,将气管导管 拔出,牙垫后出, 拔出,牙垫后出,嘱病人有效咳 嗽排痰,清理口腔。 嗽排痰,清理口腔。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全脊髓麻醉全脊髓麻醉-最严重 血压下降-扩容、 血压下降-扩容、升压 呼吸抑制呼吸抑制-紧急处理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症护理 下肢活动下肢活动-观察平面
(三)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气管插管物品 常规准备:调试麻醉机、 常规准备:调试麻醉机、 监护仪, 监护仪,其他监测设备 备好各种药品、 等。备好各种药品、插 管物品; 管物品; 各专科麻醉物品准备 所有的麻醉器械和急救 设备必须处于完好备用 状态。 状态。

全麻苏醒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
EA出现后的处理
药物干涉
小结: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它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各位临床医生在工作中也是深有体会。关于这个现象仍有许多问题困扰我们,就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言,从病人本身的原因到我们麻醉药品的使用,均有很多不同的观点,EA的评估、EA的发生机制,是我们未来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难题之一。只有从EA的病因学开始研究,从EA的发生机制,到高危因素,到临床评级,再到治疗,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个困惑我们的临床问题,进一步提高麻醉质量。
全麻苏醒期躁动
do
something
麻醉苏醒一般分四个阶段
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also called emergence delirium) 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不良刺激包括以下:
III·病人本身的因素
1.病人的年龄,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EA发生率以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发生为多见。老年病人的发生率较高是否和褪黑素的异常分泌有关,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已经在这一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2.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EA的发生。在儿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术前焦虑状态的评估采用耶鲁焦虑分级(mYPAS),研究表明术前焦虑和术后EA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在成人,由于缺乏术前焦虑状态的评估标准,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3.与生俱来的对麻醉药物的兴奋,包括吸入麻醉药物,术中一些催眠镇静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这可能与病人的遗传有关,需要我们在此再做进一步探讨。4.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类似戒断综合症的表现。有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长期服用会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摄取,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H1、和H2受体),在吸入全麻时易引起惊厥或心率失常,EA生率较一般病人高。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前言小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常常在苏醒期内出现躁动的情况。

这种躁动不仅令家长非常担心,也可能增加小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旨在介绍围麻醉期如何处理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现象。

症状小儿在全身麻醉下苏醒期常常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深度不稳定、四肢抽搐等症状。

原因小儿在接受全身麻醉时,药物能够抑制中枢神经活动,使其处于昏睡状态。

当药物逐渐被代谢清除后,中枢神经活动逐渐恢复,但此时小儿可能因为身体未完全适应这种状态而出现躁动不安的症状。

处理一、将小儿转移到安静的环境中在小儿苏醒后,应将其转移到安静的环境中。

此时应保持照明柔和,保持乘坐椅靠背倾斜30度,同时避免过度刺激干扰小儿休息。

家长可在一旁陪伴,说些安慰的话语,使其感到放松。

二、观察小儿症状医务人员应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症状进行观察,并及时纠正。

三、给予镇静剂若小儿在苏醒期持续躁动不安,可考虑口服或静脉注射镇静剂。

常用的口服药物有氯硝西泮,每次剂量为0.025-0.05 mg/kg,间隔时间为4-6小时。

静脉注射药物如地西泮或咪唑安定等,静脉注射剂量为0.1-0.2 mg/kg。

四、调整身体姿势有些小儿表现为肢体动作较多,也可能是因为身体姿势不合适,此时可将小儿身体调整到舒适的姿势中。

五、提供适当的刺激在苏醒期内,有些小儿可能会因为愿意活动而出现躁动的情况。

此时,可提供适当的玩具或游戏等刺激,使小儿分散注意力而缓解躁动情况。

总结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常见的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以免影响小儿的术后康复。

处理时,应将小儿转移到安静的环境中,观察症状,并给予镇静剂等处理,同时提供适当的刺激等,以缓解躁动情况。

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计划。

3.1.2 情志护理方法对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情志护理,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并相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

如通过语言、动作使患者在不知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解除心里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提高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

在病房、手术室的环境也要保持整洁、安静光线充足,使患者心情心情愉快和身体舒适。

要关怀和体贴病人,关心病人需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3.2 中医穴位按摩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除应用情志护理外,根据中医理论知识,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放松肌肉、消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3.2.1 穴位的选取对于预防术前焦虑,选印堂、太阳、四神聪进行穴位按摩以达到镇静安眠的效果;对于预防紧张性高血压,选百会、涌泉、三阴交行穴位按摩已达到宁心降压的效果;对于预防抑郁的病人,选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的穴位按摩已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效果。

3.2.2 实施方法将按摩方法教给病人,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按摩或护士辅助按摩。

手部多用简单的挤压法,足部常用按压按摩法和拇指、食指推按的方法。

穴位按摩应遵循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渗透的原则,操作时开始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

3.3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认为耳廓上布满了耳穴,它与整个人的气机密切相关。

如《灵枢·口问》中所说:“耳者,总脉之所聚也。

” 在围手术期过程中,利用耳穴埋豆压迫穴位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增强病人体制;调节病人心态;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的目的。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不伤肠胃、肝脾;安全、无创、无痛、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持续刺激穴位。

3.3.1 耳穴的选取对于配用穴的选取,根据对患者的评估,采用不同的配穴。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该怎么办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该怎么办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该怎么办小儿苏醒期躁动(EA)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这是全身麻醉苏醒早期多发现象,小儿表现出异常烦躁、没有目的的乱活动或者定向混乱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暴力行为,伤害自己以及他人。

苏醒期躁动会影响小儿的正常行为,造成手术伤口裂开,拔除医疗导管或器械等,增加治疗时间,还会产生额外的费用等,而且也会增加术后新的不适反应,比如哭泣、脾气暴躁、尿床和分离焦虑等,造成很多危害。

对于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问题,已引起麻醉医生的重视,为了避免小儿发生伤害自己以及远期行为改变,提高苏醒质量,我们应全面了解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问题,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EA的诱发因素以及该怎样处理。

一、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1、手术前焦虑:小儿在手术前出现焦虑心率心理可能会增加麻醉恢复期交感神经的张力,也可能会延长交感神经兴奋状态的时间,增加术后EA发生的风险。

有研究数据显示,小儿在术前的焦虑状态使得术后出现躁动的风险增加三四倍左右。

对于进行扁桃体与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术前产生焦虑但未进行抗焦虑干预治疗的患儿(5-12岁),与无焦虑症状的患儿相比,发生EA的几率分别在9.80%和1.45%左右。

小儿的性格、认知能力与社交情况等都与术前焦虑有密切关系,不善于交际、又比较敏感以及思想更加活跃的患儿发生术前焦虑风险更高。

2、吸入麻醉剂方式:麻醉方式的不同可引起EA的发生率也不同,吸入麻醉剂与其他方式相比引发EA的风险更高。

各种吸入类的麻醉药都可能会诱发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近些年,很多医学研究数据认为只有七氟醚有明确诱发EA发生的不良作用。

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时,发生EA的几率高达40%,造成如此高的发生率主要因素可能是七氟醚残余量从中枢神经系统清除的速率有差别,使得脑功能各部分恢复情况有很大不同,听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比较快,认知功能恢复比较慢,小儿身体各功能没有同一时间快速恢复,这种功能完整性的缺失使得小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不协调,进而造成精神与行为的分离障碍。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杨南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7期杨南(吉林省辽源市矿务局医院麻醉科吉林辽源 136200)【摘要】儿童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重视的项目。

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健全,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发育成熟,这给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总结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9(c)-0076-01本文就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对36例患病儿童进行的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全身麻醉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对儿童全麻护理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36例需进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9岁。

手术前身体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身体疾病,可进行手术。

2 麻醉过程进行手术前,医生护士先和患病儿童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目的在于通过此种方式达到与患儿熟悉,消除陌生感的目的。

进而消除患儿及家属对手术过程的恐惧。

同时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告知家长,避免家长的焦虑和担心。

同时要求家长鼓励患儿,进一步增加患儿信心,减轻恐惧心理。

一切就绪后开始进行麻醉,首先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用全身麻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患儿意识消失,进入麻醉诱导期,此时进行气管内插管。

为了减小组织水肿可静推3~5mg地塞米松。

同时要维持麻醉,可通过输液器输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进行维持。

注意手术时间,对于儿童麻醉手术时间不宜过长。

3 评分3.1 麻醉评分(表1)3.2 疼痛评分(表2)4 结果36例患儿扁桃体切除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用时17~45min,停药至拔管时间为9~22min.镇静评分:1分患儿1例,表现症状为不配合,哭闹,后经家长安抚入睡。

其余患儿反应良好。

疼痛评分:剧烈疼痛1例,表现为哭闹,口腔疼痛。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发表时间:2011-08-04T16:33:15.56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何丽娟1洪国强1王国友2王莉3 [导读] 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 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何丽娟1洪国强1王国友2王莉3【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 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

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

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中图分类号】R3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57-02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

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

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

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岁。

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

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研究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研究

【】 李德强, 5 王安林, 孙慧新, 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治 等 体会【] J. 黑龙江医药 .0 ,45:2- 2 . 2 l 2()87 86 I 【】 耿小军, 6 孙昀. 切口裂开的预防与处理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07 2 2 0 .7
()4 . 1:5
现水肿或坏死致使结扎线脱落, 个别患者为术中误伤肠管引起。 发生肠瘘时 出现引流液颜色变暗、 量增多等异常现象, 患者表现腹痛腹胀, 严重者有腹膜 刺激征 , 分患者较小 肠瘘可以自行愈 合t 部 盆腔脓肿 的发生主要 由于穿孔阑 尾在术后脓液未完全吸收而流至盆腔, 逐渐积聚形成脓肿, 多见于术后一周 左右 , 主要症状 为体 温升高 及大便增 多、 里急后重等 , I 临床处理主要依靠抗炎 治疗 及局部 理疗【】 8。
【】 孙建平. 9 石广东. 急性阑尾炎术后近期并发症再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 【. J 吉林医学2 1,23)67一67 . 】 0 I3(2:7 I 72 【0 l】王健. 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的探讨及并发症的预防【 l J 社区医学杂志, 】
20 。(3:1 7 . 08 62)7 - 2
d, 全 身 麻 醉 苏 醒期 躁 动 的 围麻 醉 期 处 理研 究 'L J
刘 宇 明
( 赣南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江西 赣州 3 10 ) 4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 E . m r e c a ia in e e g ne d l im) 因 ( h e e g ne gt to ;m r e c e i u 的原 和处理对策。 r 方法: 08 一 0 1 对2 0 年1 月 2 1 2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 因和危害 , 并进行妥 当处理, 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 生率. 确保患者的安全。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收稿日期】2011-12-29
中国卫生产业 15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围麻醉期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2)02(a)-0155-01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 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患者会发生异常行 为,表现为意识行为分离状态,主要表现 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 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 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为麻醉苏醒期出现 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在小儿全身麻醉后苏 醒期中常见,严重者会对患儿精神和生理 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对患儿生命和安全 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全麻术后苏醒期应 注意加强防护,防止异常状况发生。本院 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期间住院手术的 小儿全麻术后发生苏醒期躁动28例,现报 道如下。
参考文献 [1] 罗 晓 琴 . 小 儿 全 身 麻 醉 苏 醒 期 躁
动的围麻 醉 期 处 理 [ J ].中国当代医 药,2010(19):94. [2] 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等.小儿全身麻 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J].中国 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6). [3] 欧阳葆怡.危重病患者的镇静[J].国外医 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6,17(4):296. [4] 刘梅,尹芳革,王宇.小儿佝偻病骨碱性 磷酸酶测定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 学,2000,23(6):95.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积水、颅内 压增高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是引起术后 躁动的主要原因;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 压、心律失常,以及胃胀气、尿潴留等亦可 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 3.4 其他原因
手术部位不同,引发苏醒期躁动的发 生率也不一样。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刺激 也亦引起躁动的发生,如室温过低、术前 精神紧张、过度焦虑或对麻醉药物较敏感 等,亦可引发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

方法对本院54 例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的患儿病例进
行了整理、分析,将这些病例随机的分成两组。

即芬太尼对照组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每组各27例。

结果苏醒期躁动,芬太尼对照组5例,雷米芬太尼治疗组6例。

术后疼痛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的3例明显低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的7例。

结论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患儿的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为避免出现躁动,也为了保障麻醉质量与安全,建议使用术前干预与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方法。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后的哭喊、手脚乱动、不合作、无法安抚等现象,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1]。

所以,临床上怎样才能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怎样才能进行积极的应对,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现将就我院关于全身麻醉患儿的数据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共对54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主要是腺样体、扁桃体的切除手术。

其中,女32例,男22例,年龄4~13岁,体重11~50 kg。

术前心、肺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

随机把54名患儿划分成两个组,即:芬
太尼对照组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各组27例。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对照组:1 mg /kg的丙泊酚、2 mg /kg的氯胺酮、1 μg /kg的雷米芬太尼、0.06 mg /kg的卡肌宁诱导插管,通过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h),按照具体的手术时间,在雷米芬太尼中追加0.02 mg/kg的卡肌宁。

治疗组:丙泊酚1 mg/kg、氯胺酮2 mg/kg、芬太尼3 μg/kg、卡肌宁0.06 mg/kg以静脉推注的方式诱导插管,通过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h),将1 μg/kg的芬太尼以间断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

1.2.2 评分方法患儿恢复意识后,对其进行麻醉和疼痛的描绘评分。

麻醉评分标准:6分无反应;5分为入睡,然而在出现强声刺激时反应比较迟钝;4分为入睡,然而能够在强声刺激下出现反应;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2分表示合作、安静;1分表示焦虑、焦躁不安、或两者都有。

2 结果
手术进行的非常顺利,完毕的时间为15~50 min,停止用药到拔管的时间为8~20 min。

苏醒期躁动,芬太尼对照组5例,雷米芬太尼治疗组6例,术后疼痛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的3例明显低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的7例。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基本无差异。

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
比芬太尼对照组的时间短。

3 讨论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是哌啶的衍生物,特点是起效快、消除快。

其突出的优点不同于其他阿片类药物,在手术中增加雷米芬太尼剂量,无论是短小手术中,还是长时间手术中,其药效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有助于手术结束之后帮助患儿从麻醉中清醒过来[2]。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和干预,可分术前、术中、术后三大步进行。

术前:探访、沟通。

手术前与患儿和家长沟通交流,鼓励患儿;解除患儿和家属的恐惧、焦虑感;告诉他们麻醉过程是无痛的,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术后口腔会出现不适感,但无疼痛,提高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术中:麻醉管理。

控制用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在患儿入室之后,通过注射咪唑来使其情绪得到稳定,随后再开展其他的操作,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用心理暗示或恰当的语言来鼓励患儿,使其放松,更利于麻醉诱导[3]。

术后:及时停药、术后镇痛。

在恰当的时候,终止麻醉药的输注;并确保术后镇痛的及时性。

考虑到雷米芬太尼的特征,术毕前5 min 左右是停药的最好时机。

雷米芬太尼的作用能很快的消除,在手术之后会出现继发性的痛觉过敏症状,这就使患儿术后的烦躁与痛楚增加。

所以,终止用药之后的术后镇痛,应给患儿输注芬太尼1 μg/kg,疼痛评分出现中度疼痛以上的患儿,应加用曲马多1~2
mg/kg。

丙泊酚同样具有镇静作用,可避免术后因麻醉衰退,而引起口腔、呼吸道分泌物清理的应激反应。

同时,可减轻患儿术后的恶心呕吐现象,以及降低雷米芬太尼的疼痛程度。

为了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应给患儿的苏醒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降低各种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

总而言之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引发了患儿的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为避免出现躁动,也为了保障麻醉的质量与安全,建议使用术前干预与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颖新,王平,王海南.小儿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及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0(10):1239-1240.
[2] 俞淑敏,沈时霖,仇健樱.对佝偻病诊断标准中部分指标的几点看法.中华儿科杂志,2009,40(1):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