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
音韵学概述
第三、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笫四、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 源词等。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A 、古韵文普通话不押韵。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韵》都属“灰韵”。 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屐
3、古韵分部的历史沿革
宋代吴棫(福建人,生活年代与朱熹相近) 是对《诗经》语音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分 古韵为九部。
明代,陈第著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 考》、《屈宋古音义》等书,以考求《诗经》 和《楚辞》的古音。力排“叶音说”,首次 提出了古音不同于今音的历史观点。
顾炎武:《音学五书》,古韵十部 江永:《古韵标准》,古韵十三部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韵十七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古音三十部。
第三节 上古音说略
上古没有韵书,人们对上古音的研究是从韵 文在后代读起来不和谐引起的。也就是说上 古音的研究是从韵部开始的,声母的研究起 步较晚。
清末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 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揭开了古声 母研究的序幕。
钱大昕(1728年 - 1804年)中国清代史学家、 语言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 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对于音韵学和训诂 学很有创见。他研究古声母,证明了上古声 纽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 主要著作: 《恒言录》《潛研堂文集》 《十驾斋养新录》 《二十二史考异》
古代汉语音韵
一联诗平仄相对。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 诗律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联,单数句叫出句,偶数句为对句。 一联诗如果出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 那么对句的平仄就应为“平平—仄仄—平”。 两联诗平仄要相黏。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 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相同。 黏、对的作用是使平仄的安排多样化,因为如果 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黏,前 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讲究黏、对就能使整首 诗的平仄有变化,有回环,对诗的音律美能起很 大作用
音
韵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声母 声即今天说的声母,还有声纽、声类、字母、纽、 母等名称。自从等韵学兴起以后,习惯上例五音 (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称中古声母。 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 牙音、喉音五类; 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分分立出半舌音、 半齿音两类。 字母就是表示声母的代表字。
古书的读音问题
特读
国名:
月氏yuèzhī“氏”不读shì 大宛Dàyuān “宛”不读wǎn 龟兹Qiūcí 不读guīzī 身毒Yuāndǔ “身”不读shēn 吐蕃Tǔbō “蕃”不读fǎn 荤粥xūnyù 不读hūnzhōu 先零Xiānlián “零”不读lí ng 吐谷浑Tǔyùhún “谷”不读gǔ 番禺Pānyú “番”不读fān 阳夏Yángjiǎ “夏”不读xià 镐京Hàojīng “镐”不读gǎo 阿房宫Epánggōng “房”不读fáng
古今语音的异同
唐释处忠《元和韵谱》对四声的调型描绘 是:“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 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对四声调型的描 绘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 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古代汉语音韵
16
二、有关韵母的概念 (一)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 现汉的韵头有[i][u][y]三个,中汉的韵头只有 [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 中古的韵腹比现汉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
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 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
3
3、音韵学的应用 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 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 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 诗词 ①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②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
22
一、《广韵》以前的韵书 1、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诗歌 时查检的字典。 2、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左校令李登的 《声类》和西晋 吕静的《声类》。南北朝 时出现的韵书也有十余部,均已亡佚, 。 3、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韵书是《切韵》。
23
切韵
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其编写体例、审 韵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 定,由陆法言执笔。该书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同时 避免了前代韵书的缺失,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我国 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
(一)字母 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 母、声类、字母等几种。 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
8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 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 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 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 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古代汉语之音韵
“等”是汉语音韵学对韵母结构进行分析的术语。韵母被分为 四等,用来表示各韵母发音上的区别。
主要元音
等 有无介
音【i】 开口度 舌 位
主要元音
一等 无 最大(洪) 较后
二等 无 次大
较前
三等 有 较小(细) 在前
四等 有 最小
最前
呼与洪、细
宋元等呼洪细 明 清 四 呼 洪 细
开 洪音 口 呼 细音
见 影
次清 滂 敷 透 彻 清 穿 溪
全浊 並 奉 定 澄 从 床 群
次浊 明 微 泥 娘
疑 喻 来 日
清浊
心邪 审禅 晓匣
发音部 位旧名 唇 重唇 音 轻唇 舌 舌头 音 舌上 齿齿
头 音正
齿 牙音
喉
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发音部位 新名
双唇 唇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发
全清
帮[ p ]b 非[p f ] 端[ t ]d 知[ ] 精[ ts ]z 心[ s ]s 照[ ]j 审[ ]x 见[ k ]g
二、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 1.“叶音说”及其错误(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 押韵?)
❖ (1)“叶音说”: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 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 “叶音”,又叫“叶韵”“叶句”
❖ 例:P542
❖ (2)“叶音说”的错误: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 比如“效”摄,就包括了平声“豪、肴、宵、 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 效、笑、啸”十二韵。其共同点都收(-u)尾。
概念 韵母
定义
是否 是否 区别韵头 区别声调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前言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的一门学问,是传统“小学”的一个门类,一向被认为是很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绝学”。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语言学中跟语音有关的学问总使人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现代语音学里的“音素”、“相对音高”、“音位”、“非线性音系”等,更不用说古代的“幫滂並明”、“内转外传”、“东董送屋”、“照二照三”、“戛透轹捺”、“一等洪大”、“四声八调”“果假遇蟹止效流”了。
这种情况,与名词术语的五花八门不统一甚至标新立异或故作玄虚有关,也与学科性质有关。
其实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都是这样,起初人们往往把它看的很神秘,似乎这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这实在是人们不了解这门科学而产生的错觉,音韵学也不例外。
音韵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在这门学问上,中国古代的音韵学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五四”以后的中国音韵学家和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利用现代语音学知识和工具,结合新材料,利用新的方法又把这门科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今天,我们学习音韵学,肯定还要接触许多“玄妙”的术语概念,遇到不少的难题,但其“神秘”的面纱和外衣也会越来越少,露出“庐山真面目”来。
本书以本人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汉语音韵学基础”的讲义为底子,主要介绍汉语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汉语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方法,语音学知识概说,古音(包括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古今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汉字声韵调的辨识,音韵学的作用等。
本书共十八讲(一学期十八周,每周一讲),力求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转述古今贤德对音韵学的共识。
每讲后附有一定量的练习题。
第一讲什么是汉语音韵学第一节汉语音韵学的性质1.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语音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种语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
语音系统简称音系。
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里的各种语音要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声调、轻重音等),以及这些语音要素相互配合的方式和变化现象。
汉语音韵学概论课件绪论及第一章
汉语音韵学,通常简称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 及其演变的学科。音韵学有广狭之分。
广义的音韵学研究对象包 括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 统;广义的音韵学包括共 同语和方言的语音研究。
狭义的音韵学研究古代汉 语的语音系统;狭义的音 韵学研究共同语的语音。
音韵学的核心内容是古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的研究,通常提到的 音韵学多数也是这个意义上的。
从 《切韵 》到 《广 韵》,编排 上虽然有些 调整,但是 总的体例并 没有改变:
一是按四声分卷。平声字多,分作二卷,上、去、入 各一卷,共五卷。
二是卷内分 “韵”。每韵取一个代表字为标目,即 “韵目”。
三是韵内按同音字分 “小韵”(或称 “纽”)。小 韵首字下用反切注音,并注明小韵的字数。
第四节 字母
二、如何知道语音是变化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语音 的变化在文字上会有所反
映。
借词也可以反映语音的变 化。
方言是由於语言演变在地 域上的不平衡造成的,通 过方言的比较同样可以看
出语音的演 变。
历代音韵学的研究成果本 身就反映语音的变化。
韵文也反映语音的变化。
三、研究音韵学的意义和功用
第一章:音韵学基础知识
反切注音出现在汉末。安然《悉昙藏》引武玄之《韵诠》说: “服虔始作反音。”颜师古 《汉书 注》中引了服虔、应劭的反切。
反切的作用与不足
反切的出现是汉字注音法一个重要的进步,用反切法基本上可以准确地给每一个汉字 注出读音。反切出现以後,为古书做音注的各种“音义”类的著作也随之盛行起来。
不过反切法也存在一些不足。
清代的音韵学
清代学者把 今音学以 《切韵》系韵书为主要材料,研究魏至隋唐的语音系统。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韵学第⼆章⾳韵⼀、古⾳异读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迁,⾳有转移。
”龟兹qiū cí⼤宛 yuaū⽉⽒ roù zhī焉耆 pyngy康居 qū⾼句丽 goū⾝毒 yuün dú镐京hào 长勺 shu?会稽 kuài jī冤句 qū函⾕关xián 阿房宫y páng 阳夏jiǎ东不羹láng 左冯翊píng 逻些suō并州bīng 番禺pün 天姥mǔ盟诸mang 台州taī单于chán 可汗ka hán 洗马xiǎn 扈从z?ng 契xia⼥娲wü皋陶güo yáo 冯夷píng 共⼯gōng 宓妃fú feī曲沃wǒ朱提shú shí华不注huà fū魁⽗fǔ先零lián 牢姐zǐ荤粥xūn yù吐⾕浑tǔ yù hún 吐蕃tǔ bō仆射pū ya夫差chaī伍员yún 钩践gōu 墨翟dí观射⽗guàn yì fǔ景差cuō樊於期wū jī⾼渐离jiün 夏⽆且jū禽滑厘gǔ郦⾷其lì yì jī冒顿m? dú呼汗邪hū hán y?⾦⽇磾jīn mì dī曹⼤家gū祢衡mí⽞奘zàng 李阳冰níng 万俟m? qí尉迟yù chí种ch?ng 繁p?查zhü⽆射yì徵zhǐ筑zhù牺尊suō纶⼱guün 齐衰zīsuī⼆、⾳韵学相关概念(⼀)⾳韵学简介⾳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语音韵汇总表
阴声 9 部 入声11部
1 4 7 9 12 15 18 21 24 之 幽 宵 侯 鱼 支 脂 微 歌 2 5 8 10 13 16 19 22 25 27 29 职 觉 药 屋 铎 锡 质 物 月 缉 叶
古音三十二声母
3 6 11 14 17 20 23 26 28 30 蒸 冬 东 阳 耕 真 文 元 侵 谈 溪 牙音 见 舌音 端(知) 透(徹) 群 定(澄) 章(照三)昌(穿三) 船(牀三) 帮(非) 滂(敷) 并(奉) 精 清 从 壮(照二)初(穿二) 崇(牀二) 影 晓 匣(喻三) 来 日 疑 泥(娘) 余(喻四) 书(審三) 0部
唇音 齿音 喉音 半舌 半齿
古音三十六字母: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帮滂并
明, 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牀審禅,影晓匣喻,来日。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牙音 舌 音 唇 音 齿 音
舌头 舌上 重唇 轻唇 齿头 正齿 见 端 知 帮 非 精 照 影 溪 透 彻 滂 敷 清 穿 群 定 澄 并 奉 从 床 喻 来 日 疑 泥 娘 明 微 心 邪 晓
浊
对比表:
王力的三 守温三十六 十二声母 字母
影 见溪群疑 晓 匣 端透定泥 端透定泥 (知彻澄 余 余 来 来 精清从心邪 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山 (章昌船 照穿牀審禅 初禅) 帮滂并明 帮滂并明 影 见溪群疑 晓 匣
邪 禅 匣
喉音 半舌音 半齿音
第二讲 汉语的音韵
汉语的音韵(continued)汉语的音节:语音学音系学音韵学依照传统的说法,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元音,原因齐纳后可以有辅音或半元音。
就汉语来说,元音的音高、升降、音长综合起来构成声调。
汉语的音韵学规定,每一个字、音节都有声韵调。
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是指不经声、韵母拼读,直接读出的音节,他们是不能被拼出的。
包括:韵母是舌尖后元音—i 的:zhi chi shi ri韵母是舌尖前元音—i 的:zi ci si韵母是舌面元音e的:ye韵母i 、in 、ing u 加y 、w 构成的音节:yi yin ying wu韵母ü 、üe 、ün 、üan 加 y 构成的音节:yu yue yun yuan所谓声韵(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声韵=声母+韵母。
声韵母与辅音元音的区别理论范畴不同所指对象不对应普通话的声母(simple or compound vowel (of a Chinese syllable))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
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
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
普通话的21个声母声母的分类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①双唇音:b p m(3个)②唇齿音:f(1个)③舌尖前音:z c s(3个)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⑥舌面音:j q x(3个)⑦舌根音:ɡ k h(3个)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①塞音(plosive):b p d t ɡ k(6个)②塞擦音(affricate):z c zh ch j q(6个)③擦音(fricative):f h s sh r x(6个)④鼻音:m n(2个)⑤边音:l(1个)(2)声带是否颤动①清音(不颤动):b p f d ……(17个)②浊音(颤动):m n l r (4个)(3)气流的强弱①送气音:p t k c ch q(6个)②不送气音:b d ɡ z zh j(6个)21个辅音声母总起来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四个方面去描写,将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形成各个声母的“名称”。
古代汉语四音韵
通论:音韵
反切的原理跟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基本 相同。但方法不同。现代的拼音方法是根据 音素原则来拼音的,古代的反切则是根据声 韵来拼的,它是种双拼法,即总是用两个字 来拼音,不多也不少。我们看古人的反切的 时候,应该记住这样的原则:反切上字只取 它的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下 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它的声母。
通论:音韵
从宋代开始,通行的都是三十六字母。 参看课本P69图表。 此外,与声母相关的概念还有“声类”。 “声类”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 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通论:音韵
四、有关韵母的概念 传统音韵学里与现代汉语的韵母相关的概 念,有韵、韵类等名称。我们一一来看。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作文,常常讲究押 韵。这里,“韵”的概念究竟为何呢?是指 韵母相同吗?
通论:音韵
以外,还有收[m]的。入声韵,即以塞音 [p]、[t] 、[k]收尾的。 音韵学上对韵母的分析,还有“等” 的概念。也就是依照开口度的大小划分 的。共分四等。江永概括为:“一等洪 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一二等属洪音,三四等属细音。
通论:音韵
五、《切韵》和《广韵》 自东汉有了反切,中国的第一部韵书就在 魏晋时期应运而生了,即魏李登的《声类》。 到了六朝,各种韵书大量出现。现存最早的 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不过,也都是残 本。
通论:音韵
自从人们懂得了使用反切,有时就会把 声母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把它们叫做“双 声”。双声就是声母相同的字。六朝时,双 声知识十分普遍,谈双声,用双声,成为社 会风气。《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 事:
陇西李元谦能双声语,尝经郭文远宅,问曰:是谁 宅第?婢春风曰:郭冠军家。元谦曰:彼婢双声。 春风曰:儜奴慢骂。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
“等”虽是关于韵腹的概念,但它涉及韵头,而韵头又和声 母有着搭配关系,因此“等”又和声母发生了关系。 “三十六字母”与四等的搭配关系如下: “帮滂并明”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非敷奉微”只和三等韵相配; “端透定泥”只和一、四两等韵相配; “知彻澄娘”只和二、三两韵等相配; “精清从心”只和一、四两等韵相配; “邪”只和四等韵相配; “照穿床审”只和二、三两等韵相配; “禅”只和三等韵相配;
“见、溪、疑”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群”只和三等韵相配; “影、晓”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匣”只和一、二、四等韵相配; “喻”只和三、四两等韵相配; “来” 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日”只和三等韵相配。 这种搭配关系客观存在,所以音韵学有“照二、照三”、 “喻三、喻四”之类的说法,似乎声母也分“等”。其实 “等”只是对韵腹的区分,而涉及声母罢了,所以陈澧说: “等之云者,当主乎韵,不当主乎声。”
非[]—弗[] 负[]—背 []——阴变入 陟[ ]— 登[] 类[]—伦 []——入变阳 (2)韵尾不变而韵腹变化,称“旁转”。 省[]—相[] 合[]—阖[] ——主要元音舌位升降
“对转”虽属韵尾变化,但入声韵尾变化导致声调变化,即 “入声四派”。
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 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 一韵——平水韵的“删韵”。
韵和韵母的区别: 第一,韵是类别概念;韵母是个别概念。单个的韵母不能称 韵。 第二,韵包括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和声调,不包括韵 头;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不包括声调。因此,韵 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可属一韵,如“间-ian、还-uan、 山-an”,韵头、韵腹、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却分为不同的韵, 如《广韵》“东、董、送”——“平、上、去”三韵。韵强 调声调相同,而不论韵头;同一韵母则强调韵头相同,而 不论声调。
《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
《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汉语音韵
第一节汉语音韵基础知识一、汉语的音韵结构及特点每个音节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韵母可分韵头(介音)和韵腹、韵尾。
其中韵腹是不可缺少的,声调也是必备的。
其余部分是可有可无的。
二、汉语音节的成分—声母、韵母和声调1.关于声(1)声纽: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声母简称声,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一种是由辅音担当的,另一种是没有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的,后一种叫“零声母”。
字母: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2)发音部位:在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五音: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3)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4)三十六字母:最早用汉字代表声母的是唐代末年的和尚守温,他制定了三十字母。
后来宋人在唐人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构成三十六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5)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唐棣玄黄心思冠军(古双声)准双声:两类舌音、两类齿音、舌音与齿音这三种关系中发音方法相同者:同类同直行(舌头与舌面。
上下对直),如,端照准双声……舌齿同直行(把庄初崇与照穿神对直),如,庄照准双声……2.关于韵(1)韵母:指一个音节当中,除去辅音声母和前加半元音零声母的部分。
韵部: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
韵目:在每一个韵部里选用一个字作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就叫做“韵目”。
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既区别韵头、韵腹、韵尾,也区别声调。
(2)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汉语音韵十三辙
汉语音韵十三辙问题导入:音韵学的发展,对歌唱语言的规范和演唱技巧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汉语音韵十三辙?十三辙在歌唱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我国的诗词、曲等韵文体都各有其格律,比较讲究语言的声韵,有合辙押韵的特点。
所谓格律,包括句式,句逗节奏、四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
押韵(又称“压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中国诗歌、歌曲、戏曲、曲艺唱词的一个特点,也是汉语音乐性特征在歌词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押韵,押韵,就是指在一首歌词中,把韵母相同或相近(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如有的韵尾是收尾音相同)的字,放在句子的相同字位上。
因为一般都放在句子的末一字上,故又称为“韵脚”,合辙的意思与押韵意思相近,“辙”的本义是车轮在运行中压出的轨迹,是“韵”的通俗称谓,汉语十三辙指的就是汉语的十三个韵部。
“合辙”就是“押韵”。
十三辙与元代的《中原音韵》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北音曲韵,不过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使得语音有所变化,现将较通用的(以北京音系为准)一种十三辙的情况附表于下。
辙名 合辙的韵母 合辙部分 收音 例字a巴、拔、霸i a 家、夹、甲、驾1、发花U a a蛙、娃、瓦、袜e 歌、革、葛、各o 坡、婆、笸、破2、梭波u o eo郭、国、果、过êi e 阶、节、姐、借3、乜斜üe ê靴、学、雪、血4、姑苏 u u夫、扶、府、付 I逼、鼻、笔、 ü 居、局举具 -i [ʅ] 思、死、四 [ʅ] 诗、十、史、事 5、一 七(衣期)E riü e r儿、耳、二 a i 哀、呆、矮、爱 6、怀来u a i a i拐、怪e i飞、肥、匪、费 7、灰堆u e i (u i ) e ii 威、围、尾、位 a o滔、桃、讨、套8、遥条i a o a oo (u )消、淆、晓、笑 o u抽、绸、丑、臭9、由求i o u (i u ) o uu优、游、友、幼 a n 滩、谈、坦、探 i a n千、前、浅、欠 u a n 欢、环、缓、换 10、言前üa n a n冤、元、远、院 e n 分、焚、粉 i n拼、贫、品、聘 u e n (u n ) 村、存、忖、寸 11、人辰ün(e )nn晕、云、允、运 12、江阳a n ga n gn g 方、房、访、放i a n g 枪、强、抢、呛 u a n g 荒、黄、谎、晃 e n g 风、逢、讽、奉 i n g星、形、醒、性 u e n g 翁、滃、瓮 o n g 通、同、统、痛 13、中东i o n gi n ge n g o n g庸、永、用、顒如果从人的语音发声响度大小和音色明暗的不同考虑,那么有辙口的字在听感上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的。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2008-08-17 15:09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汉语音韵学概述
漢語音韻學概述一、漢語語音發展的歷史分期漢語語音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爲上古、中古、近古和現代四個時期1、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爲代表。
明清學者把上古音稱爲‚古音‛,並把研究這一時期語音狀況的學科叫做古音學。
2、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爲代表。
《切韻》是按韻編排的,隋朝陸法言編著。
此書原本已失傳,它的音系保存在北宋〃陳彭年、丘雍等人編著的《廣韻》裏。
明清學者把中古音稱爲‚今音‛,並把研究這一時期語音狀況的學科叫做今音學。
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
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
全书分二百零六韵,其中包括平声五十七韵(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
每韵以开头一个字作为该韵的名称,叫做‚韵目‛,如平声的‚东、冬、锺、江‛,上声的‚送、宋、用、绛‛等。
每一韵中则按字音声母或韵头的不同分组列字;每组收同音字若干,称为一个‚小韵‛,与二百零六个‚大韵‛相对而言,後人也有人管它叫做‚纽‛。
全书共有三千八百多个小韵,每个小韵在开头的字下注明反切,并注明该小韵所收的字数;小韵中的其他字则只作或繁或简的释义,不再注音;但有又音的,则注明又切或‚又音‛,但这种‚又音‛只管这个被注的字本身,与同小韵的其他字无关,这与小韵首字下反切注音的性质不同。
《广韵》的韵目下注有同用、独用之例,是为当时作诗选字之用的。
‚同用‛即相近的几个韵作诗押韵时可以通用,‚独用‛则不能。
《广韵》不仅把同韵字归在一起,而且进一步把同音字归在一起,注明反切读音,有同字异形的又列出异体,辨析正俗,并对每个字的字义做了解释,有的还引经据典,解释得十分详细,所以《广韵》是韵书,又是字书,同时又具有类书的性质。
有些後代已经失传的典籍却见於《广韵》的注释所引。
《广韵》一书记录了中古汉语的字音和字义,特别是数以千计的反切注音,为後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面貌保存了完整而详细的资料。
汉语音韵
韵部 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因此韵部就是由同韵字归纳出来的韵,如《广韵》 二百零六韵即指二百零六个韵部。 韵目 就是韵书中韵部的代表字及其次序。如 《广韵》中的一东、二冬,三锺、四江等,诗韵平 声上卷中的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 韵摄 中古以后等韵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 的韵并合而成的一个个大单位叫摄。
一、学习古音的作用 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 淳于髡传》 心宽体胖 1、解决文字问题
悲
雕
滑乱万民。(《淮南子· 齐俗》)
填抚百姓。(《荀子· 君道》) 2、解决词义问题 班 帮母元部 分 帮母文部 班瑞于群后。(《尚书· 舜典》)
3、使用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牙 喉 音
见[ k ]g 影[ o ] 晓[ x ]h
喉 音 舌 根 半元音 舌尖边 鼻齿音
匣[ γ ] 喻[ I ]y 来[ l ]l 日[ ]
半 舌 音 半 齿 音
第二節、 中 古 音
一、中古音的声母
1、陈澧《切韵考》与系联法
清人陈澧在《切韵考》中最早运用系联法来 分析归纳《广韵》的声、韵系统 。 (1)“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 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
第八章、汉语音韵及其应用
参考书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年版, 1980年重印。
3、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人大出版社, 2002年版 4、《汉字古音手册》(上古音)、《古今字音对 照手册》(中古音)
第一节、音韵学基本概念
(三) 关于声调方面的术语
1、四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韵图《四声等子》首次列出16摄名目: 通、效、宕、江、遇、流、蟹、止、臻、山、果、 假、曾、梗、咸、深。 元代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16摄次序为: 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 宕、梗、曾、流、深、咸。
4、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cheig 忽如一夜春风来,lei 胡天八月即飞雪。Xeid 千树万树梨花开。kei
3
二、古今语音的异同 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发言《切韵》 为代表,宋· 陈彭年《广韵》保存了原貌,称今音 学。
5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母方面
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பைடு நூலகம்“纽”、“声纽”、“音纽”等。
唐以前,声母用反切上字表示,同一声母用 字可不同。如:“d”这个声母就可用“德、得、 冬、端、丁、多”等表示。
6
唐末和尚守温30字母与宋人36字母比较 唇音—不芳并明【非敷奉微】;
舌音—端透定泥【娘】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 是 舌上音;
15
4、阴阳对转与旁转
清代孔广森提出的理论,指的是汉语语音在发展过 程中,阳声或入声的韵尾都可以失去,从而转变成 同一小类,即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韵,阳声和入声 也可以因为韵尾的变化互相转化。 对转变化的规律是主要元音不变,有韵尾的变 成同一发音部位的另一韵尾或失去韵尾,没有韵尾 的可以在主要元音后加上一个韵尾。 表现在古韵三十部表上,就是同一横行的韵部可 以互相转化。
4
近古时期 —元明清,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 为代表。 现代音—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为代表。 另外,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形式分析 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 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 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韵部 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因此韵部就是由同韵字归纳出来的韵,如《广韵》 二百零六韵即指二百零六个韵部。 韵目 就是韵书中韵部的代表字及其次序。如 《广韵》中的一东、二冬,三锺、四江等,诗韵平 声上卷中的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 韵摄 中古以后等韵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 的韵并合而成的一个个大单位叫摄。
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床】是正齿 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 浊。
7
2、五音 七音
音韵学上按发音部位对声母进行的分类。 五音— “唇、舌、齿、牙、喉”。七音—加“半舌、 半齿”。 3、清浊 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行的分类. 凡发音时振动声带的为浊音.不振动声带的为清音。 全清为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第八章、汉语音韵及其应用
参考书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年版, 1980年重印。
3、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人大出版社, 2002年版 4、《汉字古音手册》(上古音)、《古今字音对 照手册》(中古音)
1
第一节、音韵学基本概念
一、学习古音的作用 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 淳于髡传》 心宽体胖 1、解决文字问题
悲
雕
滑乱万民。(《淮南子· 齐俗》)
填抚百姓。(《荀子· 君道》) 2、解决词义问题 班 帮母元部 分 帮母文部 班瑞于群后。(《尚书· 舜典》)
2
3、使用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12
等 是等第的意思。唐代音韵学家为区别韵母的 “洪细”,即大小高低而设立的概念。 江永《音学辨微》中说:“音韵有四等,一等 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四等尤细。”今天 看来,“等”是前人根据i介音的有无和主要元音的 洪细而把开口呼、合口呼各分成一、二、三、四等。
古代所说的洪细,指韵母发音时开口度的大小 和舌位的前后而言。凡是开口度大而舌位较低较后 的主要元音,就是洪音;凡是开口度小而舌位较高 较前的主要元音,就是细音。
次清为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浊为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次浊为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8
(二) 关于韵母方面的术语
1、韵母——声母之后的部分。在韵母之中,有韵 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三部分。 中古时期,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 也就是说,在同一声调中两字只要韵腹和韵尾相 同,就是同韵。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流舟留”,《广韵》同属“尤韵”。
13
《广韵》真正一、二、三、四等俱全的韵摄,一 等的主要元音拟作[],二等拟作[],三等拟作作 [],四等拟作[e]。效摄豪、肴、宵、萧四韵在韵 母里分别列作一、二、三、四等:豪[u]、肴[au]、 宵[iu]、萧[ieu]。
14
3、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根据韵尾不同音韵学家把古韵分为三大类. (1)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如 来[lai]古[ku]吕[ly] (2)阳声韵 —以鼻音收尾的韵(-n,-m,-ng) 如甘[kam]添[t’im]忙[maη]满[man] (3)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的韵([-k],[-t],[-p] 收尾) 如急[kap]日[jit]敌[tik] 阴阳入三类韵尾是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之一。
11
2、等、呼和洪细
“呼”作为术语,专指韵母结构中主要元音之 前有无韵头(即介音)而言。宋元等韵图中,只 指有无“u”介音,凡介音或主要元音是u[u]的叫 合口呼,反之叫开口呼,把韵母分为圆唇的合口 呼和不圆唇的开口呼两类。 中古时的介音只有i[i]和u[u],到明清时, 因为语音演变,由i和u两音结合又演变出介音 [y],于是等韵图中有了四呼:没有介音的称 为“开口呼”,有i介音的称为“齐齿呼”(原 属开口呼),有u介音的为仍称为“合口呼”, 有介音的称为“撮口呼”(原属合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