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写作分类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记叙文
•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 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 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 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 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 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 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 • •

• •


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 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 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 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 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 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 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 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 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 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 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 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 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 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 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 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 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 快地认识事物。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 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 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 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 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 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 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 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 • •

• •
写好事理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弄清说明对象。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 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 来”。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个修饰语,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人 民大会堂”是说明对象。由此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事物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中心思想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 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 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 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第三是集中。所谓集中就是重点突 出,中心明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 在确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说到。 如果面面都讲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2.注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按事物内在联系安排材料,进行说明,可以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是 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我们所学课文《向沙漠进军》 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说明顺序。阐述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原理,一般要由具 体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这样一种逻辑顺序来说明。因 为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开头先介 绍“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然后由红花的表象分析到“为什么这样红” 的本质。同学们在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 自身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 •
• •

• •
常用修辞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 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 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 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 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 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 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 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 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 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 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 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 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 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 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 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 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 总分式 • 事物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 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 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 院》 • 递进式 •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 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 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说明的方法
• 1.举例子 •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 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 得有真实感。 • 2.打比方 •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 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 象。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 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 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 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 作……,体现了……的……特点……) • 3.下定义 •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 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 4.列图表 •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 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 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记叙方式
•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 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 的表达方式。 •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 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 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 4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 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 流露出爱憎感情。 •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作 文
写好作文的方法
1 4 及
时修 改作 文, 加快 思想 交流
3 注 重 平 时 积 累
2阅 读训 练与 作文 教学 相结 合
作 文 与 生 活 相 结 合
怎样积累素材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三、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 四、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
作文分类
说明文 记叙文 议论文
什么是说明文
1 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2以 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5.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 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 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 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 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 对比、伏笔、铺垫等。
常用方法
• • 1.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 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 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体现 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 2 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 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 开拓意境,深化主题。

• • • • • • •
记叙文的写法
• • • • • • •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Fra Baidu bibliotek
• 记叙文结尾 • 记叙文的结尾技巧 •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 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 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 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 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 ① 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 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 一语捅破。 • 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 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题。 • 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 的主题。 • 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 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还需要中学 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
• 5.诠释法(又称作诠释) •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 • 6.作比较 •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 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 象。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 点。 • 7.摹状貌 •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 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 体中的。) • 8.引言论/引用/引资料 • 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 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 9.分类别 • 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 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 绪分明。 • 10.列数字/列数据 •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 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 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 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