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三、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有yòu通“又”
(2)知zhì是“智”的古字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跬(kuǐ)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2.给本课重点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29)、渊:深水。(30)、蛟:一种龙。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41)、螯:蟹钳。(42)、躁:浮躁,不专心。
3.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泽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四、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A.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