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共42张PPT)

2.请找出文章中哪一句话能集中表明作者 对古都的秋的总印象?
1.题目“故都的秋”可否改成“北京的 秋””,为什么?
答:不可以改。“故都”意指以前的 首都、点明描写的地点,“故”有深切 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而“北京”则失去这种意味。
文眼
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 的关键性的语句。
《薄奠》《出奔》
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他与鲁迅是好友,与徐志摩是同学,曾 留学日本,面对祖国的内忧外患,把笔当成 匕首,抨击时政,但受到恐怖威胁,被日军 抓去做翻译,在这期间暗中保护营救中国人, 曾被人误认为是汉奸,因此他沉郁,压抑, 冷落,孤独,悲凉。被日军杀害后,被追为 烈士。作为一个浙江人,他共去过两次当时 的首都北平,这是第二次到北平写的文章。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 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 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 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作家简介
原名: 郁文,字达夫 籍贯:浙江富阳人 职业:小说家、散文家
《沉沦》《茫茫夜》
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
字音识记
①混沌.(dùn)
②椽.子(chuán)
④柘.树(zhè) ⑤鲈.鱼(lú)
③驯.鸽(xùn) ⑥廿.四桥(niàn)
夹.板jiā ①夹夹.袄jiá
夹.肢窝ɡā 落.落大方luò ③落丢三落.四là 落.枕lào
②混混 混. .水 淆摸hù鱼nhún
听读课文
思考下面问题
1.题目“故都的秋”可否改成“北京的 秋””,为什么?
秋雨拂过,悲秋者在北平。 漏光鸽声残蝉,
1.题目“故都的秋”可否改成“北京的 秋””,为什么?
答:不可以改。“故都”意指以前的 首都、点明描写的地点,“故”有深切 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而“北京”则失去这种意味。
文眼
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 的关键性的语句。
《薄奠》《出奔》
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他与鲁迅是好友,与徐志摩是同学,曾 留学日本,面对祖国的内忧外患,把笔当成 匕首,抨击时政,但受到恐怖威胁,被日军 抓去做翻译,在这期间暗中保护营救中国人, 曾被人误认为是汉奸,因此他沉郁,压抑, 冷落,孤独,悲凉。被日军杀害后,被追为 烈士。作为一个浙江人,他共去过两次当时 的首都北平,这是第二次到北平写的文章。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 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 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 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作家简介
原名: 郁文,字达夫 籍贯:浙江富阳人 职业:小说家、散文家
《沉沦》《茫茫夜》
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
字音识记
①混沌.(dùn)
②椽.子(chuán)
④柘.树(zhè) ⑤鲈.鱼(lú)
③驯.鸽(xùn) ⑥廿.四桥(niàn)
夹.板jiā ①夹夹.袄jiá
夹.肢窝ɡā 落.落大方luò ③落丢三落.四là 落.枕lào
②混混 混. .水 淆摸hù鱼nhún
听读课文
思考下面问题
1.题目“故都的秋”可否改成“北京的 秋””,为什么?
秋雨拂过,悲秋者在北平。 漏光鸽声残蝉,
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课件 (共39张)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板 书:
故 都 的 秋
赞秋 赴秋
对北国之秋的感受
对江南之秋的感受
清 静 向往 悲凉
庭院秋晨景 寻 秋 槐树秋落蕊 寒蝉秋残鸣 品秋 雨后话秋凉 果树秋丰收
秋色(清) 秋声(静)
悲凉
再叙北国之秋的“美” 直抒热爱痴迷之情
热爱 眷念
课堂练习
以冬天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欢 乐或苦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要在200—300 字之间。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点缀 (zhuì ) 辍学( chuò ) 混沌( dùn ) 馄饨( tún ) 萧条( xiāo ) 笙箫( xiāo) 落蕊( ruǐ ) 一椽( chuán ) 槐树( huái) 平仄( zè) 著单衣(zhuó )
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 Nhomakorabea什么地方的秋?
写故都的秋天,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天 的一种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 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 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 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 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 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 “味”并写下的优美散文 《故都的秋》。1945年被 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 答腊。 1952年中央人民政 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
整体感知
课文思路:赴秋
向往
寻秋 品秋
热爱眷念
赞秋
思考:阅读一、二段,这两段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
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手法:对比 突出北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用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不比北国之秋, 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眷念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9张PPT)

C.恬 (tiǎn)静 穿着 (zhuó ) 廿 (nià n)四 . . . D.倩 (qià n)影 .
【答案】 应读 juà n。 )
靓 (lià ng)丽 .
隽 (jù n)永 .
A(“仄”应读 zè ;“恬”应读 tiá n;“隽”
1.读准字音 凋 (diāo)落 . 一椽 (chuá n)破屋 . 落蕊 (ruǐ) . 混沌 (dù n) . 喇 (lǎ)叭 . 潭柘 (zhè )寺 . 疏 (shū)落 .
细腻 (nì ) 夹 (jiá )袄 . . 橄 (ɡǎn)榄 (lǎn) . . 萧 (xiāo)索 . 鲈 (lú )鱼 . 散文钞 (chāo) . 馍 (mó )馍 .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作者写秋树,运用了哪些感官去感悟? 视觉:像花而又不是花、铺得满地、扫帚的丝纹
听觉:声音也没有
嗅觉:气味也没有 触觉:极微细极柔软 感觉:细腻、清闲、落寞、深沉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色 彩以 。我 观 物 王, 国故 维物 皆 着 我 之
---
走近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名 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代表作: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 《薄奠》、《迟桂 花》,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
三、自主 合作 探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共52张PPT)

在作者笔下,“故都的 秋” 呈现出什么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特点:清、静、悲凉)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总起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秋花 秋槐
记叙 分写 议论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总括
秋蝉
(五幅秋景图)
秋雨
秋果
虽国有异,秋感略同
郁达夫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名 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诗人。代表作:短篇小说
《沉沦》、《春风沉醉的 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 羊》、《她是一个弱女子》 和《出奔》等。
清 、 静 、 悲 凉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本文描绘了 哪几幅故都 秋景的画面, 试用自己的 语言加以概 括?
合作探究
秋晨图 秋槐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秋 晨 图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秋院静观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清
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静
听得到天下驯鸽的飞声
小院的牵牛花
蓝朵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 悲凉 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浓茶 —— 清闲 耐人回味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冷 安闲 落寞 秋草—— 萧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 (共43张PPT)

今天,让我们走进《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 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作家的喜悦和悲伤。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 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 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 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 游故地的。
再加上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 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 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 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 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 的调子。
总写
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 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清晨 Nhomakorabea见的景象
槐树的落蕊
思 路
记 叙
秋蝉的残声 秋雨及秋凉
与 结 构
分写
枣树在秋天的奇景
凡有情趣的人,对于秋,总
议 论
是一样能引起深沉、幽远、 严厉、萧索的感触
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2019/11/5 总括 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
21
整体结构图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 天涯
-秋的凄苦
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的悲凉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 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 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 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 游故地的。
再加上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 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 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 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 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 的调子。
总写
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 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清晨 Nhomakorabea见的景象
槐树的落蕊
思 路
记 叙
秋蝉的残声 秋雨及秋凉
与 结 构
分写
枣树在秋天的奇景
凡有情趣的人,对于秋,总
议 论
是一样能引起深沉、幽远、 严厉、萧索的感触
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2019/11/5 总括 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
21
整体结构图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 天涯
-秋的凄苦
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的悲凉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 故都的秋 课件 (共45张PPT)

冷色调(清)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 秋 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以动衬静(静)
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 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主观感受(悲凉)
“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 惬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 意
思考讨论
2、为什么没有选择游人如织的
名胜古迹 ?
作者的心情:苦闷 落寞 悲凉 本文的基调:清 静 悲凉
普遍性 从自己身边普通的、细小的 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 的共鸣。
故都的秋
郁达夫
• 以情驭景--花、槐、雨、蝉、果--形 以景显情-- 清 静 悲凉 --神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 秋?
“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 完”。 景物透着破败 —— 扣故都 显得落寞—— 扣秋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郁达夫笔下,“故都 的秋”在哪里?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一座 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 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 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 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 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 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 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北京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 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 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 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 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 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 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 (23张PPT)

秋声
秋色
清
秋味
静 情中有景
秋形
景中有情
悲
秋情
凉
秋院
•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 一椽破屋”、“破壁腰
以动 衬静
心境 平静
◆环境宁静 悲凉 心境平静 亦悲凉
秋槐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 触觉。 (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 )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 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 (境的宁静,心的悲凉)
秋蝉
衰弱
悲
残生 凉
嘶叫
秋雨
秋风秋雨愁煞人
◆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多方面
分析。
• 明确:
• 秋景是围绕清、静、悲凉来写的
• 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思想苦闷 • 作家个人气质抑郁善感 •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提倡静的文学
秋色是冷色的
秋形是落寞的 秋声是衰弱的
秋味是深沉的
秋实是淡青的
以
情
形驭
散景
神 聚
以 景
显
情
物我融合
第11自然段为何插入古今中外文人写秋诗文的说明?
明确:
• 外国诗人颂秋、悲秋 • 中国文人尤甚 • 感触秋味: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 目的是突出北国之秋更具秋味 • 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和眷恋
自然赋予我们花,而 艺术把它们编成花环
-------歌德
故都的秋
郁达夫
郁达夫
欢迎来到我的课堂
• 颐和园
颐和园
潭柘寺
《故都的秋》PPT课文课件

12-13 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 秋;
思考
为什么 中国文人喜欢描写秋天?
秋景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
描写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作者介绍
郁 达 夫 1896-1945
课题释义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描写的内容
故都 的秋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境界
文章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文章的结构
1-2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3-1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写故 都之秋,赞美北国之秋;
原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 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 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思考
为什么 中国文人喜欢描写秋天?
秋景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
描写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作者介绍
郁 达 夫 1896-1945
课题释义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描写的内容
故都 的秋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境界
文章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文章的结构
1-2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3-1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写故 都之秋,赞美北国之秋;
原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 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 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故 都 的
记叙 分写(3~11段)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秋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2~13段)
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
回味永。
眷恋
自学任务二
1. 内容:精读课文主体部分(3-12)。
2. 思考:
(1)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 面?
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 赏。
写给秋天 佚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 鸣,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鼓那么嘈杂。“唧 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 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生 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让 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用 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虫, 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思考讨论
总印象从开篇的文眼里来: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文眼)
南国的秋——慢、润、淡
对比
对比的作用:
更突出了北国之秋的特点,让人
觉得尤为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观秋色:清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 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 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4张PPT)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 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6、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 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
度入手的呢?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 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 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 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 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 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 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 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明确: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的慢、润、淡。
是用对比的手法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 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
5、集体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 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照。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背景: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 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 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 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3、读12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讨 论它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
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乡国有异 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 别有深味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 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6、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 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
度入手的呢?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 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 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 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 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 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 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 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明确: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的慢、润、淡。
是用对比的手法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 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
5、集体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 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照。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背景: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 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 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 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3、读12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讨 论它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
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乡国有异 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 别有深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 课件 (32张PPT)

让我们走进秋天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秋的明净
无边落木萧萧下
_秋的肃杀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沉沦》《春风沉 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 等。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19 33-1936年郁达夫转辗各地,居无定所, 颠沛流离,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映霞也 离他而去,此时的郁达夫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 哀痛。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此文。
C、形态 (幽雅)
D、环境 (悲凉)
E、生活
(悠闲)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按照分析秋花图的方法,自行 分析其余四幅图画,说说哪些方面 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
以课文所写景物为内容,试填一曲《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秋蝉蝉鸣而报秋:
秋
“衰弱”
蝉
“残声”
啼
“啼唱”“嘶叫”
唱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闲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秋的明净
无边落木萧萧下
_秋的肃杀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沉沦》《春风沉 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 等。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19 33-1936年郁达夫转辗各地,居无定所, 颠沛流离,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映霞也 离他而去,此时的郁达夫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 哀痛。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此文。
C、形态 (幽雅)
D、环境 (悲凉)
E、生活
(悠闲)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按照分析秋花图的方法,自行 分析其余四幅图画,说说哪些方面 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
以课文所写景物为内容,试填一曲《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秋蝉蝉鸣而报秋:
秋
“衰弱”
蝉
“残声”
啼
“啼唱”“嘶叫”
唱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闲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共41张PPT)

做到: 略读以习其文 诵读以赏其情 品读以鉴其神
B级问题一 B级问题二 B级问题三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点是“形散 而神不散”, 本文围绕“秋” 描写了哪五幅 秋景图?主要 在哪些段落? 请用四字短语 概括每一景观 的内容。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 而 本 描 秋 在点神写景文 哪是不了图围些“散哪?绕段形”五主“落散,幅要秋?” (((((34516段段段—0段)))9)段)
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
人生的感悟。
2020/1/7
32
B级问题三:
请用列作文提纲 的形式整理我们所分 析的五幅秋景图。
总体构思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 秋有声——
•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 秋有色——
•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 秋有形——
•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相同的秋天,
在不同人眼中各有不同。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习 1、了解作者,掌握课内字词。理清文
目
章思路。
标 2、围绕“秋”的三个特点分析作者描
:
写的 五幅秋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悲凉!
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2020/1/7
31
(三)品秋味
为什么作者内心会有如此悲凉的心境?
和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郁达夫三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
B级问题一 B级问题二 B级问题三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点是“形散 而神不散”, 本文围绕“秋” 描写了哪五幅 秋景图?主要 在哪些段落? 请用四字短语 概括每一景观 的内容。
B级问题一:
散文的
特 而 本 描 秋 在点神写景文 哪是不了图围些“散哪?绕段形”五主“落散,幅要秋?” (((((34516段段段—0段)))9)段)
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
人生的感悟。
2020/1/7
32
B级问题三:
请用列作文提纲 的形式整理我们所分 析的五幅秋景图。
总体构思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 秋有声——
•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 秋有色——
•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 秋有形——
•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相同的秋天,
在不同人眼中各有不同。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习 1、了解作者,掌握课内字词。理清文
目
章思路。
标 2、围绕“秋”的三个特点分析作者描
:
写的 五幅秋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悲凉!
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2020/1/7
31
(三)品秋味
为什么作者内心会有如此悲凉的心境?
和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郁达夫三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4张PPT)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 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 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 “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郁文
•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 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 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 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 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 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 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 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 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迷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 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
小院秋景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闲 落寞
整体感知:
1、“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 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 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 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 的零头。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 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 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 “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郁文
•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 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 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 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 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 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 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 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 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迷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 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
小院秋景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闲 落寞
整体感知:
1、“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 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 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 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 的零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3张PPT)

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文章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作概括 。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佳果
解读秋景
·
一
小 院 秋 晨 图
13
·
二 秋 槐 落 蕊 图
14
3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温和 黄酒
白干
刚烈
稠润 稀饭 喻 馍馍
硬实
细腻
鲈鱼
大蟹
威壮
机灵
体
黄犬
骆驼
沉稳
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北国之秋 味烈 味深 味浓 味久 南国之秋 味润 味浅 味淡 味短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含深切的眷恋之意,也 因“故都”的修饰而被
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 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 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
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 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2.《故都的秋》课件30张

零头。”
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爱秋之深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文章结构:总分总
整体感知
2、故都的秋是怎样的? 请找出总体概括 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语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得悲凉。(文眼)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合作探究
郁达夫先生既然 这么喜欢故都的 秋,那么他选取 了哪些画面来写 故都的秋?请用 四字短语概括每
秋槐落蕊
细腻、清闲、落 寞的扫帚的丝纹 无声、无味、微 细柔软的落蕊
清、静、悲凉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 悲凉)
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 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 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清秋佳果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 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 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故都的秋啊,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课后作业:
1、从本文中选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则写景小片段,运用上本课所学的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不少于300字。
谢谢
诵读,熟悉
文意,概括主 要内容。
秋院静观(3) 秋槐落蕊(4) 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10) 清秋佳果(11)
欣赏“秋院静观”齐读,思考:
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 心绪?
秋院静观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特点:清、静、悲凉
2、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
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爱秋之深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文章结构:总分总
整体感知
2、故都的秋是怎样的? 请找出总体概括 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语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得悲凉。(文眼)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合作探究
郁达夫先生既然 这么喜欢故都的 秋,那么他选取 了哪些画面来写 故都的秋?请用 四字短语概括每
秋槐落蕊
细腻、清闲、落 寞的扫帚的丝纹 无声、无味、微 细柔软的落蕊
清、静、悲凉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 悲凉)
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 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 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清秋佳果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 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 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故都的秋啊,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课后作业:
1、从本文中选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则写景小片段,运用上本课所学的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不少于300字。
谢谢
诵读,熟悉
文意,概括主 要内容。
秋院静观(3) 秋槐落蕊(4) 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10) 清秋佳果(11)
欣赏“秋院静观”齐读,思考:
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 心绪?
秋院静观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特点:清、静、悲凉
2、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 课件 (25张PPT)

作用和关系: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总括北国之秋的特 点,清、静、悲凉,抒发自己的向往之情, 奠定感情基础。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对故都的 秋的热爱与眷念之情,升华感情。
关系:首尾呼应。
评论
刘海粟说郁达夫“诗词第一,散文第二, 小说第三,评论文章第四”。
陈子善说:“如果说在二次大战的漫天战 火中,德国失去了本雅明,奥地利失去了 茨威格,英国失去了伍尔夫,法国失去了 圣-埃克苏佩里,是20世纪全人类的共同损 失,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浩劫,那么中国失 去了郁达夫,同样应作如是观。”
题目的含义: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 点,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 “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 一种境界。
梳理文章思路
1.作者认为故都的秋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文章重点写了哪几幅北国之秋的画面?请
加以概括。
故都的秋
秋花图(清晨静观) 秋槐图(秋槐落蕊) 秋蝉图(秋蝉残鸣) 秋风秋雨(闲话秋凉) 秋果图(秋日胜果)
的秋
故
都
秋之为气也,萧瑟 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宋玉)
作者简介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
文,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 郁达夫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7岁入 私塾。家中有藏书4万卷,有着丰厚的古 典文学的基础。青年时代,随长兄赴日 留学,十年客居日本,期间饱受屈辱和 歧视。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 起成立创造社。作为一位多才的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诗词都很有成就,形 成了自然畅达和热情坦荡的风格。 1938 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 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 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 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 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 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 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 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 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 院 静 观 秋 果 奇 景
秋 槐 落 蕊
鸣秋 蝉 悲
秋 雨 话 凉
这五幅故都秋景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
请自由诵读你喜欢的文句。
你喜欢的这幅秋景图主要展 现故都秋的哪个特点?又是 怎样把秋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秋 院 静 观
静
秋 槐 落 蕊
清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故都的秋啊,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向往
观秋色:清
听秋声:静
故 都 的 秋
记叙 分写(3~12段 ) 议论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品味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人皆感秋
中国文人尤甚
故 都 的 秋
南国之秋
故都的秋 清 静 悲 凉
南国之秋
→
对比
温 润 慢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残蝉, 闲人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凉秋 雨 话
13
凉
背景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 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 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 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 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 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非到北方不可
赞美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总写(13~14段 )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
眷恋
故 都 的 秋
秋 院 静 观
秋 槐 落 蕊 秋 蝉 残 鸣
秋 雨 话 凉
秋 果 奇 景
再
见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学习目标:
1、欣赏秋景, 体会感情。 2、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
思考: 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找出相关的段落)
首段:不辞千里 尾段:付出生命 向往、热爱、眷恋、痴迷
故都的秋景怎样的特点令 作者如此的眷恋,甚至到 了痴迷的程度?(再读首 段)
清、静、悲凉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清、静、悲凉),作 者描绘了哪几幅秋景? (请用四字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