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13 第十三次课、球面波干涉和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合集下载
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
求 (1) d =1.0 mm 和 d =10 mm两种情况下,相邻明条纹间距分 别为多大?(2) 若相邻条纹的最小分辨距离为 0.065 mm, 能分清干涉条纹的双缝间距 d 最大是多少?
解 (1) 明纹间距分别为
x D 600 5.893104 0.35mm
d
1.0
x D 600 5.893104 0.035mm
x D
d
一系列平行的 明暗相间条纹
(2) 已知 d , D 及Δx,可测 ;
(3) Δx 正比于 和 D ,反比于 d ;
(4) 当用白光作为光源时,在零级白色中央条纹两边对称地 排列着几条彩色条纹。
5
2021/3/11
红光入射的杨氏双缝干涉照片
白光入射的杨氏双缝干涉照片
6
2021/3/11
您能判断0级 条纹在哪吗?
§19.2 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 一、杨氏实验 二、其他类似装置
干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实验装置;
•确定相干光束,求出光程差(相位差);
•分析干涉花样,给出强度分布; •应用及其他。
杨(T.Young)在1801 年首先发现光的干涉
现象,并首次测量了
1
2021/3/11
光波的波长。
一、 分波阵面法(杨氏实验)
1. 实验装置 ( 点源 分波面 相遇)
s1
S
s2
2. 强度分布 步骤
2
2021/3/11
明条纹位置
明条纹位置
明条纹位置
确定相干光束 计算光程差 根据相长、相消条件确定坐标
•理论分析
r12
D2
y2
(x
d )2 2
S2 •
r22
《双光束干涉》课件
扩展光源
对于某些实验需求,可以使用扩 展光源代替激光器,以模拟自然 光或实现更大的干涉条纹可见度 。
分束器
半透半反镜
将一束光分成两束相同的光,一束反 射,一束透射,是常用的分束器。
分束棱镜
利用棱镜的折射特性将一束光分成两 束不同角度的光,常用于产生不同路 径长度的干涉。
反射镜和干涉仪
反射镜
用于改变光路,使两束光在空间上交叠,形成干涉。
干涉条纹的移动与变化
当一束光波的波长或相位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的位置 和形状也会随之改变。
当两束光波的振幅(强度)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的可 见度和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当一束光波在空间中传播时,遇到不均匀介质或受到外 界扰动时,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与强度
01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与两束光波的 相位差和振幅有关。相位差越小 ,可见度越高;振幅越大,可见 度越高。
双光束干涉的原理
光程差
01
两束光在相遇点产生的光程差会导致相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
干涉结果。
干涉加强
02
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光强增强,形成明条
纹。
干涉减弱
03
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光强减弱,形成暗条
纹。
02
双光束干涉实验装置
Chapter
光源
激光器
作为相干性好的光源,激光器能 够产生单色性好的光束,是双光 束干涉实验中的理想选择。
激光器稳定性误差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波长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导 致干涉条纹的移动和变化。
探测器响应误差
探测器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会影响对干涉条纹的记 录和分析。
THANKS
对于某些实验需求,可以使用扩 展光源代替激光器,以模拟自然 光或实现更大的干涉条纹可见度 。
分束器
半透半反镜
将一束光分成两束相同的光,一束反 射,一束透射,是常用的分束器。
分束棱镜
利用棱镜的折射特性将一束光分成两 束不同角度的光,常用于产生不同路 径长度的干涉。
反射镜和干涉仪
反射镜
用于改变光路,使两束光在空间上交叠,形成干涉。
干涉条纹的移动与变化
当一束光波的波长或相位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的位置 和形状也会随之改变。
当两束光波的振幅(强度)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的可 见度和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当一束光波在空间中传播时,遇到不均匀介质或受到外 界扰动时,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与强度
01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与两束光波的 相位差和振幅有关。相位差越小 ,可见度越高;振幅越大,可见 度越高。
双光束干涉的原理
光程差
01
两束光在相遇点产生的光程差会导致相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
干涉结果。
干涉加强
02
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光强增强,形成明条
纹。
干涉减弱
03
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光强减弱,形成暗条
纹。
02
双光束干涉实验装置
Chapter
光源
激光器
作为相干性好的光源,激光器能 够产生单色性好的光束,是双光 束干涉实验中的理想选择。
激光器稳定性误差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波长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导 致干涉条纹的移动和变化。
探测器响应误差
探测器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会影响对干涉条纹的记 录和分析。
THANKS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资料讲解
在两束光波传播方向的夹角以小角度同向传播时,叠加才会出现干 涉条纹(密集的窄条纹),并且随着两束光的传播方向的夹角越小,干涉条 纹越宽;当两束光波完全重合平行时,叠加区域内将只出现一级干涉条纹。
2.1.2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
一、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1.干涉项的特点与等强度面:
两束平面波满足相干条件时,它们可以写成:
定义对比度:
K IM Im IM Im
2.1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
一、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此时有
E10E202E20E102 K
2E10E20
E10E202E20E102 E102E202
可见,1≥K≥0, 当E10=E20时,K=1,对应条纹最清晰,即完全相干。K=0,对应无条纹。
完全相干的充要条件是, E10与E20大小相同,方向平行,此条件并不 易满足,故一般看到的是部分相干条纹。
当 m 是整数时,我们说发生了“完全相长干涉”,对应最大强度面,
其上的强度是:
I(r)E10 E20 2
当 m 是半整数时,我们说发生了“完全相消干涉”,对应最小强度面,
其上的值是:
I(r)E10 E20 2
m 称为干涉场中等强度面的干涉级。
2.1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
一、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3. 空间频率与空间周期
知,两束平面波干涉的结果是在一直流量上加入了一余弦变化量;
对于条纹间距e确定的干涉条纹而言,其清晰程度与强度的起伏大 小以及平均背景大小有关。
起伏程度(即强度分布的“交变”部分)越大,平均背景越小, 则条纹越清晰;
对于强度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干涉条纹,可以用对比度(也称“反 衬度”,“可见度”或“调制度”)定量地描述其清晰程度:
2.1.2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
一、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1.干涉项的特点与等强度面:
两束平面波满足相干条件时,它们可以写成:
定义对比度:
K IM Im IM Im
2.1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
一、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此时有
E10E202E20E102 K
2E10E20
E10E202E20E102 E102E202
可见,1≥K≥0, 当E10=E20时,K=1,对应条纹最清晰,即完全相干。K=0,对应无条纹。
完全相干的充要条件是, E10与E20大小相同,方向平行,此条件并不 易满足,故一般看到的是部分相干条纹。
当 m 是整数时,我们说发生了“完全相长干涉”,对应最大强度面,
其上的强度是:
I(r)E10 E20 2
当 m 是半整数时,我们说发生了“完全相消干涉”,对应最小强度面,
其上的值是:
I(r)E10 E20 2
m 称为干涉场中等强度面的干涉级。
2.1 双光束干涉的一般理论
一、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3. 空间频率与空间周期
知,两束平面波干涉的结果是在一直流量上加入了一余弦变化量;
对于条纹间距e确定的干涉条纹而言,其清晰程度与强度的起伏大 小以及平均背景大小有关。
起伏程度(即强度分布的“交变”部分)越大,平均背景越小, 则条纹越清晰;
对于强度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干涉条纹,可以用对比度(也称“反 衬度”,“可见度”或“调制度”)定量地描述其清晰程度:
物理光学13第十三次课球面波干涉和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其中I1(P)和I2(P)分是S1和S2单独在P点产生的强度。
(20 10 ) 是初始位相差,它是常量。
(L2 L1)
(29)
是P点对S1和S2的光程差。
余弦函数的宗量是P点相对于光源点S1和S2的位相差。
7
2、干涉场的分析
y P(x, y, z)
(1)、等强度面与等光程差面
d2
S2
-l/2
一、两束球面波的干涉
内容
1、概述 2、光程和光程差 3、干涉场的分析
(1)、等强度面与等光程差面 (2)、干涉级、极值强度面和局部空间频率 4、二维观察屏面上干涉条纹的性质 (1)、观察屏沿着y轴并垂直于y轴放置 (2)、观察屏沿着x轴并垂直于x轴放置
1
1、概述
同平面波一样,球面波也是最基本的简单光波,而且在 实际中,球面波比平面波更加普遍,因此了解球面波的 干涉也是极其必要的。 两束球面波在空间相遇叠加,如果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 象,它们也要满足前面讲述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在相遇 点波振动方向不垂直,两束球面光波的频率相同,初始 位相差恒定,满足这种条件的球面波称为相干球面波。 我们知道点光源发射球面波,如果两个点光源发射的球 面波叠加时能够产生干涉现象,可以称这两个点光源为 相干点光源。
O
I (P) I1(P) I2(P) 2 I1(P)I2(P) cos2m z
最大强度面与整数 m 相对应, 最小强度面与半整数 m 相对应。
d1
S1
l/2 x
(28)式仍表明干涉场的强度分布近似是光程差Δ或干涉级 m 的周期函数; 但是因为Δ和 m 不再与考察点位置坐标成正比,所以干涉场强度分布不具 有空间周期性。
杨氏条纹的强度分布
x
22
13分波面双光束干涉-38页PPT资料
21
b、跟踪干涉场某一级条纹的移动方向,看它移 动了多少距离。
Nb [(p)]ydx
y
y r0
结论:不论什么原因,当干涉场P点的光程差增大时, P点对应的干涉级次j都要增大,干涉条纹向原干涉 级次j低的方向移动;反之,当P点光程差变小时, P点对应的干涉级j要降低,干涉条纹将向原干涉级 次j高的方向移动。
独立(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即:普通光源中各发光原子是不相关原子,各自独立
的,原子发光在时间上是间断性的,随机的,每次发 光时间约10-8秒,在同一时刻,各个原子发射的光 波,其初位相和矢量的振动方向各不相同。
结论:普通光源各个发光原子,发射的既不是同位相的光波, 也不是具有恒定位相差的光波,振动方向各不相同,是自然 光,这样的发光机制称自发辐射。
22
s1
d
s2
t
r0
r1 r2
例题1-1 p25页
s 2 未贴薄片:p 0 为零光程差处 p 0 s 2 贴薄片:p为零光程差处
钠
两束光 不相干!
光 灯A
钠 光
灯B 5
(2)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激光器中各发光原子彼此是相关原子,能步调一致地 振动而发光,虽然原子每次发光是间歇式的,但每次 持续发光时间比较长(10-4 秒)
•结论:激光器发射的是同位相的(各波列有恒定的 位相关系)光波,波列长度较长。
= (E2-E1)/h
8
(二)、几种典型的分波面干涉实验
1、杨氏实验 杨氏实验是分波面干涉最著名的例子,分析
杨氏实验,可了解分波面干涉的一些共同特点。
▲ 实验装置
单色光入射
r1 P ·y
r2
y
d r
b、跟踪干涉场某一级条纹的移动方向,看它移 动了多少距离。
Nb [(p)]ydx
y
y r0
结论:不论什么原因,当干涉场P点的光程差增大时, P点对应的干涉级次j都要增大,干涉条纹向原干涉 级次j低的方向移动;反之,当P点光程差变小时, P点对应的干涉级j要降低,干涉条纹将向原干涉级 次j高的方向移动。
独立(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即:普通光源中各发光原子是不相关原子,各自独立
的,原子发光在时间上是间断性的,随机的,每次发 光时间约10-8秒,在同一时刻,各个原子发射的光 波,其初位相和矢量的振动方向各不相同。
结论:普通光源各个发光原子,发射的既不是同位相的光波, 也不是具有恒定位相差的光波,振动方向各不相同,是自然 光,这样的发光机制称自发辐射。
22
s1
d
s2
t
r0
r1 r2
例题1-1 p25页
s 2 未贴薄片:p 0 为零光程差处 p 0 s 2 贴薄片:p为零光程差处
钠
两束光 不相干!
光 灯A
钠 光
灯B 5
(2)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激光器中各发光原子彼此是相关原子,能步调一致地 振动而发光,虽然原子每次发光是间歇式的,但每次 持续发光时间比较长(10-4 秒)
•结论:激光器发射的是同位相的(各波列有恒定的 位相关系)光波,波列长度较长。
= (E2-E1)/h
8
(二)、几种典型的分波面干涉实验
1、杨氏实验 杨氏实验是分波面干涉最著名的例子,分析
杨氏实验,可了解分波面干涉的一些共同特点。
▲ 实验装置
单色光入射
r1 P ·y
r2
y
d r
物理光学 双光束干涉(1)
D = S2Q2 (n n)l
零级条纹出现条件是
D = ml = 0
即
D = S2Q2 (n n)l = 0 S 2Q2 = (n n)l
考虑到
n n S 2Q2 0
于是,零级条纹(因而所有条纹)应当上移。
(2) 考察屏幕上的一个固定点移动一个条纹,表明光 程差相差一个波长,因此
因此干涉图样可见度变低。
洛埃镜
S
d
S’
M
D 洛 埃 镜 的 干 涉
1.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 这些实验的共同点是: ①在两束光的叠加区内,到处都可以观察到干涉条 纹,只是不同地方条纹的间距、形状不同而已。这 种在整个光波叠加区内随处可见干涉条纹的干涉, 称为非定域干涉。 ②在这些干涉装置中,都有限制光束的狭缝或小孔, 因而干涉条纹的强度很弱,以致于在实际上难以应 用。
2π 2π
Dr dy / D
2π yd = D = (Dr DR) ( DR) ( 10 ) l l l D
1.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
①如果 S1、S2 到 S 的距离相等,DR=0, 则对应 = 2mπ (m=0, 1, 2) 的空间点
Dl y=m d (11)
为光强极大,呈现干涉亮条纹;
I = I1 I 2 2 I1I 2 cosq cos = I1 I 2 +2 I12 (3)
1.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
对应 = (2m+1)π (m=0, 1, 2) 的空间点
1 Dl y = (m ) 2 d
(12)
为光强极小,呈现干涉暗条纹。
1.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
1 l y = (m ) = (m ) 2 d 2
1.3_分波面双光束
光学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一、光源的发光机制
通常情况下,当两个光源同时照明同一区域时,观 察不到干涉图样,说明通常两个独立的普通光源之间的 叠加是非相干叠加,即它们是非相干光源。为什么普通 的独立光源是非相干光源呢?这是由它们的发光机制决 定的。
3
光学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凡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的最基本发光单元是分子、原子。
r2 r1 7
d r1
1
P
插入云母片后,P 点为 0 级明纹。s
r2 r1 d nd 0 7
d n 1 6.6 m
r2
本节结束
s2
o
例 1 杨氏双缝的间距为 0.2 mm ,双缝与屏的距离为 1 m . 若 第 1 级明纹到第 4 级明纹的距离为 7.5 mm ,求光波波长。 解: d y 0.2 7.5 0.5 10 3 (mm ) 500nm 3
r0
10
3
例 2 用云母片( n = 1.58 )覆盖在杨氏双缝的一条缝上,这时 屏上的零级明纹移到原来的第 7 级明纹处。若光波波长为 550 nm ,求云母片的厚度。 解:插入云母片前,P 点为 7 级明纹。
二、光源和机械波源的区别
机械波源:容易实现干涉
表面上 光源:难于观察到干涉现象 机械波源:振动是连续的,是位移的振动 本质上 光源:物质原子或分子辐射引起,辐射不连续的
光学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三、获得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和方法
相干光的产生: ①原则:将同一光源同一点发出的光波列,即某个原子某次 发出的光波列分成两束,使其经历不同的路径之后相遇叠加。
S1 d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当光从折射率小的光疏介质,
正入射或掠入射于折射率大的光
密介质时,则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n1
n1 n2
n2
光程差公式:
d S P SP y 2 r0 2
例1.1
P25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两小孔的间距为0.5mm,光屏里小孔
的距离为50cm.当以折射率为1.60的透明薄片贴住小孔S2
γ = 6.0 10 Hz
7
θ
1 h( 1) sin
反射光和直射光到达天线时的相位差为:
半波损失
2π 2π 1 Δ h( 1) π λ λ sin
相消干涉时满足:
Δφ = (2j+1) π
2π 1 即 h( 1) π 2j 1 λ sin
5
θ
π φNo - φSo = 2
W
d
S
θ
E
到达远处的相位差为:
2π π Δφ = dsin θ + λ 2
而相长干涉要求:
Δφ = 2j π
(j = 0, 北1, 2,L )
N
θ
2π π 即 dSin θ + = 2j π λ 2
骣 1 c 琪 \ sin θ = 琪 2j 琪 桫 2 2d γ 1骣 1 琪 = 琪 2j 桫 4琪 2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主要内容
• 光源与机械波源的区别;
•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 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的
典型实验。
一 、光源与机械波源的区别
普通的独立光源是不相干的,而独立的机械波源
很容易满足相干条件。
例如:为什么两盏灯同时照射却不见干涉图样,而
正入射或掠入射于折射率大的光
密介质时,则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n1
n1 n2
n2
光程差公式:
d S P SP y 2 r0 2
例1.1
P25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两小孔的间距为0.5mm,光屏里小孔
的距离为50cm.当以折射率为1.60的透明薄片贴住小孔S2
γ = 6.0 10 Hz
7
θ
1 h( 1) sin
反射光和直射光到达天线时的相位差为:
半波损失
2π 2π 1 Δ h( 1) π λ λ sin
相消干涉时满足:
Δφ = (2j+1) π
2π 1 即 h( 1) π 2j 1 λ sin
5
θ
π φNo - φSo = 2
W
d
S
θ
E
到达远处的相位差为:
2π π Δφ = dsin θ + λ 2
而相长干涉要求:
Δφ = 2j π
(j = 0, 北1, 2,L )
N
θ
2π π 即 dSin θ + = 2j π λ 2
骣 1 c 琪 \ sin θ = 琪 2j 琪 桫 2 2d γ 1骣 1 琪 = 琪 2j 桫 4琪 2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主要内容
• 光源与机械波源的区别;
•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 分波面法双光束干涉的
典型实验。
一 、光源与机械波源的区别
普通的独立光源是不相干的,而独立的机械波源
很容易满足相干条件。
例如:为什么两盏灯同时照射却不见干涉图样,而
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1-3
1.3.1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通常的独立光源是不相干的
光的辐射起源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 一般, 原子的辐射互不相关的 一批发出辐射的原子里, 由于能量的损失或由于周围原子的作用, 辐射过程常常中段,延续时间很短(约10^-8s)
另一批原子发光,但已具有新的初相位了, 因此不同原子所发出的辐射之间的相位差, 将在每一次新的辐射开始时发生改变
4.维纳驻波实验 入射波和反射波相遇在一起时,也会发生相 干性叠加而形成驻波。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乳胶片和反射平面MMˊ接触的 地方没有感光。表示这里不是波腹,而是波节。 也就是说,入射光和反射光在介质表面上叠加时, 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或者说光在介质表面上垂 直反射时,也产生了半波损失。
例1-1 杨氏实验装置中,两小孔的间距为0.5mm, 光屏离小孔距离为50cm,当以折射率为1.60的透 明薄片贴住小孔s2时,发现屏上条纹移动了1cm, 试确定该薄片的厚度。
d d 2 解: r r ( y r ) r y 2 1 2 r 0 d 2 2 2 r1 r0 ( y ) 有薄片时, 2 d d d2 ) r ( y y ' ) 2 nd 2 (r 2 1 r2 r0 0 ( y )0 r 0 2
2 2 无薄片时 2 0,
也就是说每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隔 (太短的时间间隔,人眼和仪器不可分辩), 相位差就会改变, 所以这样的光源是不相干的 六十年代激光的问世, 使光源的相干性大大地提高
1.3.2 获得稳定干涉花样的条件,典型的干涉实验
这个条件就是:在任何时刻到达观察点的, 应该是从同一批原子发射出来但经过不同 光程的两列光波。各原子的发光尽管迅速 地改变,但任何相位改变总是同时发生在 这两列波中,因而到达同一观察点时总是 保持着不变的相位差,只有经过这样特殊 装置的两束光才可能是相干的。
1.3.1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通常的独立光源是不相干的
光的辐射起源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 一般, 原子的辐射互不相关的 一批发出辐射的原子里, 由于能量的损失或由于周围原子的作用, 辐射过程常常中段,延续时间很短(约10^-8s)
另一批原子发光,但已具有新的初相位了, 因此不同原子所发出的辐射之间的相位差, 将在每一次新的辐射开始时发生改变
4.维纳驻波实验 入射波和反射波相遇在一起时,也会发生相 干性叠加而形成驻波。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乳胶片和反射平面MMˊ接触的 地方没有感光。表示这里不是波腹,而是波节。 也就是说,入射光和反射光在介质表面上叠加时, 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或者说光在介质表面上垂 直反射时,也产生了半波损失。
例1-1 杨氏实验装置中,两小孔的间距为0.5mm, 光屏离小孔距离为50cm,当以折射率为1.60的透 明薄片贴住小孔s2时,发现屏上条纹移动了1cm, 试确定该薄片的厚度。
d d 2 解: r r ( y r ) r y 2 1 2 r 0 d 2 2 2 r1 r0 ( y ) 有薄片时, 2 d d d2 ) r ( y y ' ) 2 nd 2 (r 2 1 r2 r0 0 ( y )0 r 0 2
2 2 无薄片时 2 0,
也就是说每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隔 (太短的时间间隔,人眼和仪器不可分辩), 相位差就会改变, 所以这样的光源是不相干的 六十年代激光的问世, 使光源的相干性大大地提高
1.3.2 获得稳定干涉花样的条件,典型的干涉实验
这个条件就是:在任何时刻到达观察点的, 应该是从同一批原子发射出来但经过不同 光程的两列光波。各原子的发光尽管迅速 地改变,但任何相位改变总是同时发生在 这两列波中,因而到达同一观察点时总是 保持着不变的相位差,只有经过这样特殊 装置的两束光才可能是相干的。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课件
在物理实验中,分波面双光 束干涉被用于验证光的波动 性和相干性原理,以及研究 量子力学中的干涉现象。
在工程领域,分波面双光束 干涉被用于光学仪器和传感 器的校准和检测,以及光学 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中。
02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实验装置
光源
总结词
光源是干涉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产生用于干涉的光束。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PPT课件
目录
•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基本概念 •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实验装置 •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实验结果与分
析 •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结论与展望
01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基本概念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的定义
01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是指将一束光分成两个波面,然后让 这两个波面在空间中相遇,形成干涉现象。
创新成果。
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不同类型的光源和光波在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中的表现, 探索提高干涉测量精度和稳定
性的方法。
探讨分波面双光束干涉在生 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 应用前景,拓展其应用范围
。
研究分波面双光束干涉与其他 光学干涉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 ,开发新型的光学测量和信息
处理技术。
谢谢聆听
使用普通直尺测的方法
• 环境因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影响光学元件的 位置和光学特性,从而影响干涉效果。
误差来源与减小误差的方法
01
减小误差的方法
02
03
使用稳频激光作为光源,确保光强的稳定性 。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显微镜下的测微 器。
04
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并定期检 查和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
条纹间距与光程差的关系
通过理论推导,验证了条纹间距与光程差之间的 线性关系,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双光束干涉》课件
在双光束干涉实验中,测量仪器通常 包括显微镜、测微器和光电探测器等。
03
双光束干涉的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
01
02
03
实验器材
包括分束器、反射镜、光 屏、激光器、测量尺等。
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无 风,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 验结果。
安全措施
确保实验人员佩戴护目镜, 避免激光直接照射眼睛。
实验步骤
安装调试
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 装和调试实验器材,确
保光路正确。
开启激光器
调整激光器输出功率, 使光束稳定。
观察干涉现象
观察双光束在光屏上的 干涉现象,记录干涉条
纹。
改变实验条件
可改变光束角度、光束 间距等条件,观察干涉
现象的变化。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 干涉条纹的数量、宽度和 分布。
改进方法一
使用更稳定的光源,如激光, 以减小光波相位差的不稳定性
。
改进方法二
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确保双 缝宽度和间距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波在空 间某些区域相遇时,相互叠加而形成 的稳定强度分布现象。
干涉现象是波动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双光束干涉的基础。
双光束干涉的形成原理
双光束干涉是指两束相干光在空间相遇并相互叠加,形成稳 定的干涉现象。
双光束干涉的形成原理基于光的波动性和相干性,当两束相 干光波的相位差恒定时,它们在空间某些区域形成稳定的干 涉图案。
数据处理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计算和 处理,求出干涉条纹的间 距和角度。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双光束干涉的规律和特点, 得出结论。
分波面干涉.ppt
3.2 分波面干涉
3.2.1 杨氏实验
s是一个受光源照明的小孔,
从s发散出的光波射在光屏A 的两小孔s1 和s2上,s1和s2 相 距很近,且到s等距,从s1和s2 分别发射出的光波是由同一光波 分出来的,所以是相干光波,它 们在距离光屏为D的屏幕Π上叠 加,形成干涉图样。 1.理想光源情形下杨氏干涉图样的计算 理想光源是指单色点光源。
nl x I ( x ) 2 I 1 cos 2 0 d a 0
可以看出,观察屏上的干涉图形与光源位于y轴上的干涉条 纹相同,唯一的差别是整个图形沿着x轴方向发生了偏移。 偏移量:
d x0 a
2.实际光源的情形
1 0d e nl f
设光源的功率谱函数为S(ν),它的意义是在以频率ν为中心, 宽度为dν的频率范围内,光源的辐射功率为:
S(v)dv
由公式:
nl x I ( x ) 2 I 1 cos 2 0 d a 0
实际的光源总会有一定的几何尺寸和辐射功率密度(频率)分布。 (1)光源空间分布的影响 假设光源为单色扩展光源。 从上面的讨论知道,光源在ζ方向扩展对干涉条纹分布没有影响, 所以只讨论光源在ξ方向扩展的情况,考虑宽为dξ的一条光源: ξ ζ x0 x z0 z y
dξ a
∑
d
Π
设光源在ξ方向的辐射功率密度分布函数为S(ξ),由公式:
0
2 n ( S S S S ) 20 10 0 2 0 1
0
2 2 2 l l 2 2 2 2 n a a 2 2 0
考虑到菲涅耳近似,a>>ξ,ζ,l,上式简化为:
1.4分波面双光束干涉(Wavefront splitting)
r2 r 1 之值)
( k =1,2…)(整数级)
λ
暗纹 ±(2k+1)/2 ( k =1,2…)(半整数级)
●
来定0级位置),其余级明纹构成彩带,第2级开始 出现重叠(为什么?)
白光入射时,0级明纹中心为白色(可用 y ∝ λ ,
红光入射的杨氏双缝干涉照片
白光入射的杨氏双缝干涉照片
▲
光强分布 设狭缝 迭加后 若
1.4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Wavefront splitting)
实现干涉的方法
将一个光源的一束光波分割成两束或多束, 将一个光源的一束光波分割成两束或多束, 分割成两束或多束 再使其相互交会,在交会区域可能产生干涉条纹. 再使其相互交会,在交会区域可能产生干涉条纹.
波前分割法 光波的分割方法: 光波的分割方法: 振幅分割法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扬氏双缝干涉光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
明暗条纹满足的条件
光程差: δ = r = r2 r1 ≈ d sin θ 相位差:
程差条件
δ = 2π λ 明纹 δ = d sin θ = ± jλ ( j = ±0,1,2,)
暗纹
代入
明纹 位置条件 暗纹
y 2 d sin θ ≈ d tgθ = d r0 r y = ± j 0 λ ( j = 0,1,2 …) d r y = ± (2 j + 1) 0 λ (j = ±0,1,2 ) 2d
s1
d
r0
r1 r2
例 [1-1]:
p s2 未贴薄片: 0 为零光程差处 p0
p
s2
p s2 贴薄片: 为零光程差处
t
零光程差处移动 y = p0 p = 1cm
平行平板多光束干涉2013 1107第十三次课
第五节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及其应用
❖ 前一节里,我们讨论了平行平板的双光束干涉问题。 事实上,由于光束在平板内不断的反射和透射,必须 考虑多光束参与干涉,特别是当平板表面反射系数比 较高时,更应如此才不会引起过大的误差。
不镀膜(反射率为0.04):第一束反射光强度为入射光的4%, 第二束为3.7%,第三束不到0.01%。
2m
2
δ
Δδ 2mπ
❖由 I t
I
i
1
F
1 sin 2
1 2
❖则
1
2
1 F sin 2
1 2
4
❖由于条纹极为明锐: Δδ很小,则
sin
44
❖代入上式,条纹的位相差半宽度:
4
2
1 F
,
4
21
,
F
F
4
1
2
此外还常用条纹精细度来表示条纹锐度: ❖ 条纹精细度S:相邻两条纹间的位相差距离与条纹
在G点,表示两波长干涉条纹合
成光强的极大值,而在F点表示
2mπ
δ
合成光强极小值。极大极小值为:
Δδ
(t)
IM
1
I (i)
F sin2 2m
/2
1
I (i)
F sin2 [(2m
) / 2]
标准具分辨本领的推导过程
(t )
IM
I (i)
1 F sin2 2m
/2
I (i)
1 F sin2 [(2m
算出,标准具的分辨本领为
m
2m s 2.07
0.97ms
❖由于精细度S极大,因此,其分辨本领很高。
❖有时称0.97S为标准具的有效光束数记为N,
❖ 前一节里,我们讨论了平行平板的双光束干涉问题。 事实上,由于光束在平板内不断的反射和透射,必须 考虑多光束参与干涉,特别是当平板表面反射系数比 较高时,更应如此才不会引起过大的误差。
不镀膜(反射率为0.04):第一束反射光强度为入射光的4%, 第二束为3.7%,第三束不到0.01%。
2m
2
δ
Δδ 2mπ
❖由 I t
I
i
1
F
1 sin 2
1 2
❖则
1
2
1 F sin 2
1 2
4
❖由于条纹极为明锐: Δδ很小,则
sin
44
❖代入上式,条纹的位相差半宽度:
4
2
1 F
,
4
21
,
F
F
4
1
2
此外还常用条纹精细度来表示条纹锐度: ❖ 条纹精细度S:相邻两条纹间的位相差距离与条纹
在G点,表示两波长干涉条纹合
成光强的极大值,而在F点表示
2mπ
δ
合成光强极小值。极大极小值为:
Δδ
(t)
IM
1
I (i)
F sin2 2m
/2
1
I (i)
F sin2 [(2m
) / 2]
标准具分辨本领的推导过程
(t )
IM
I (i)
1 F sin2 2m
/2
I (i)
1 F sin2 [(2m
算出,标准具的分辨本领为
m
2m s 2.07
0.97ms
❖由于精细度S极大,因此,其分辨本领很高。
❖有时称0.97S为标准具的有效光束数记为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条纹的强度沿x方向按余弦规律变化; 在此平面上的等强度线(也即等光程差线)就 是等 x 值线; 干涉条纹应该是平行于z坐标轴的等间距直条 纹。
d2 S2 O d1 S1 x y0 P(x, y, z)
-l/2
l/2
z nl ˆ 该组条纹也只有在x方向上的空间频率: f = ex (38) λ0 y0 2ε 1/ 2 ˆ ex是轴上的单位矢量 条纹的反衬度仍为: = (24) V | cosψ | 1+ ε
则同样得到(39)式。
θ
θ
z
可见观察屏沿着y轴并垂直于y轴放置时,在y轴附近的干涉条纹与 两平面波的干涉条纹基本上是一样的。
16
原因
Y 观察平面Π θ
'1
1 1由S1发射的球面波的波面
'2 θ y0 S2 波面
1和 2 2是由S2发射的球面波的波面
l
2都通过y轴上的Y点。
S1
因为它们的曲率半径相同,所以它们在观察平面Π上的光程差可以近似 地由两个假想的‘平面波’ '1和 '2之间的光程差代替, '1和 '2分别 与 1和 2相切于Y点。 这样,在y轴附近,两球面波和两平面波的干涉条纹差不多是一样的。
(29)
y
(30) ∆<0
d2 S2
P(x, y, z)
y
∆=0 S2 O
∆>0
d1 S1
x y +z − =1 ∆ 2 l 2 ∆ 2 ( ) ( ) −( ) 2n 2 2n
2 2 2
(31)
S1
-l/2
z
l/2
xx
_______等光程差面的方程。
z
根据三角形PS1S2的几何关系有:l2≥(d1-d2)2,所以:l2≥(∆/n)2。 由此判断(31)式是一个旋转双曲面的方程,旋转对称轴是x轴。 直观上就可见到,等光程差面(近似代表等强度面)不再具有非周期性。
y P(x, y, z)
E20 E2 = exp[ j (k0 nd 2 − ωt + ϕ20 )] d2
在t时刻P(r)点的合电场为: E(r, t)=E1(r, t)+E2(r, t) 干涉场强度为: I(r)=<E·E>=<(E1+E2)·(E1+E2)> (5)
d1 S1 O x
-l/2 (4)
2
1、概述
同平面波一样,球面波也是最基本的简单光波,而且在 实际中,球面波比平面波更加普遍,因此了解球面波的 干涉也是极其必要的。 两束球面波在空间相遇叠加,如果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 象,它们也要满足前面讲述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在相遇 点波振动方向不垂直,两束球面光波的频率相同,初始 位相差恒定,满足这种条件的球面波称为相干球面波 相干球面波。 相干球面波 我们知道点光源发射球面波,如果两个点光源发射的球 面波叠加时能够产生干涉现象,可以称这两个点光源为 相干点光源。 相干点光源
15
条纹间距(空间周期)为:P = 我们回看上次课的(21)式:
λ0 y0 λ y0 1 = = |f| nl l
y0
(39)
y
1 λ P= = | f | sin(θ ) 2
(21)
P(x, y, z) d1 S1 O x
θ
S2 d2
——两束平面波干涉条纹的间距 如果取
-l/2
l/2
l sin( ) ≈ tg( ) = 2 2 2 y0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 = ( L2 − L1 )
∆ = n(d 2 − d1 )
2 2 l l 2 2 2 2 = n x + + y + z − x − + y + z 2 2
z d2
y P(x, y, z)
d1 S1 O x
l/2
所以光程的意义 光程的意义是:光波在真空中传播距离L1所需的时间与它在媒质中 光程的意义 传播距离d1所需的时间相同。
6
光程差
E1 = E10 exp[ j (k0 nd1 − ωt + ϕ10 )] d1
(25a') (25b')
S2 d2
( x + l / 2) 2 + z 2 ( x − l / 2) 2 + z 2 nl ∆ ≈ n y0 1 + − y0 1 + = x 2 2 2 y0 2 y0 y0
(37)
14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k=k0n
式中,k是媒质中的空间角频率(波数): (26)
S2 d2 O z d1 S1 x
k0为真空中波数,n为媒质折射率。
E10 E1 = exp[ j (k0 nd1 − ωt + ϕ10 )] d1 E20 E2 = exp[ j (k0 nd 2 − ωt + ϕ20 )] d2 E10 E1 = exp[ j (k0 L1 − ωt + ϕ10 )] d1 E20 E2 = exp[ j (k0 L2 − ωt + ϕ 20 )] d2
S2 d2 O z
P(x, y, z)
d1 S1 x
-l/2
l/2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等强度面 等位相面 =等光程差面 等光程差面
因为I1(P)、I2(P)和∆都是P点位置的函数,所以干涉场中的等强度面 具有复杂的形状。 但是,在远离S1和S2的区域内,I1(P)和I2(P)的变化要比式中余弦项的 变化慢得多。 因此,等强度面与等光程差面 等光程差面十分接近; 等光程差面 以致近似地可以用等光程差面 等光程差面代替等强度面 等强度面。 等光程差面 等强度面 9
∆ = n(d 2 − d1 )
d2 S2 O z y0 y P(x, y, z)
d1 S1 x
-l/2
l/2
x、z、 l<<y0
2 2 l l 2 2 2 2 = n x+ + y + z − x− + y + z 2 2
(30)
空间频率
对于两束球面波干涉场的强度分 布,可以用极限形式定义其局部 局部 空间频率f: 空间频率 : f·dr=dm (34) z ∆<0 S1 O y ∆=0 S2 x ∆>0
λ0 ∆ = mλ0 − (ϕ 20 − ϕ10 ) (33) 2π
f ⋅ dr = d∆
λ0
=
1
λ0
(grad∆ ⋅ dr )
( x + l / 2) 2 + z 2 ( x − l / 2) 2 + z 2 nl ∆ ≈ n y0 1 + − y0 1 + = x 2 2 2 y0 2 y0 y0
(37)
k0 nl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x + (ϕ20 − ϕ10 ) (28') y0 y
z
l/2
I ( P) =
E10 E20 exp[ j (k0 nd1 − ωt + ϕ10 )] + exp[ j (k0 nd 2 − ωt + ϕ20 )] d1 d2
2
7
E10 E20 E10 E20 I ( P) = + + 2 cos [ k0 ( L2 − L1 ) + (ϕ20 − ϕ10 ) ] d1 d 2 d1 d 2 = I1 ( P) + I 2 ( P)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12
f =
grad∆
λ0
(35)
沿坐标轴的三个方向的空间频 率分别为:
y ∆<0
∆=0 S2 O
| f x |=
∂∆ λ0 ∂x
∆>0
(36a)
S1
∂∆ | f y |= λ0 ∂y
| f z |= ∂∆ λ0 ∂z
x
(36b) z (36c)
13
4、二维观察屏面上干涉条纹的性质
两束干涉球面波形成干涉场是复杂的,鉴于此,我们只考察两个特殊位置即 沿着y轴并直于y轴放置和沿着x轴并直于x轴放置的二维观察屏面上干涉条纹 的性质。 (1)、观察屏沿着y轴并垂直于y轴放置 假定观察屏放置在“y=y0=常数”的平面 上; 并假设考察范围集中在y轴附近,使得:
3
2、光程和光程差
y
P(x, y, z)
在距离这两点足够远的考察点P 处,两球面波的振动方向近似 相同,所以以下用标量波近似 标量波近似 进行讨论。
d2 S2 O
d1 S1 x
-l/2
z
l/2
E1 =
E10 exp[ j (kd1 − ωt + ϕ10 )] d1 E20 exp[ j (kd 2 − ωt + ϕ20 )] d2
d2 S2 O d1 S1 x y0 P(x, y, z)
-l/2
l/2
z nl ˆ 该组条纹也只有在x方向上的空间频率: f = ex (38) λ0 y0 2ε 1/ 2 ˆ ex是轴上的单位矢量 条纹的反衬度仍为: = (24) V | cosψ | 1+ ε
则同样得到(39)式。
θ
θ
z
可见观察屏沿着y轴并垂直于y轴放置时,在y轴附近的干涉条纹与 两平面波的干涉条纹基本上是一样的。
16
原因
Y 观察平面Π θ
'1
1 1由S1发射的球面波的波面
'2 θ y0 S2 波面
1和 2 2是由S2发射的球面波的波面
l
2都通过y轴上的Y点。
S1
因为它们的曲率半径相同,所以它们在观察平面Π上的光程差可以近似 地由两个假想的‘平面波’ '1和 '2之间的光程差代替, '1和 '2分别 与 1和 2相切于Y点。 这样,在y轴附近,两球面波和两平面波的干涉条纹差不多是一样的。
(29)
y
(30) ∆<0
d2 S2
P(x, y, z)
y
∆=0 S2 O
∆>0
d1 S1
x y +z − =1 ∆ 2 l 2 ∆ 2 ( ) ( ) −( ) 2n 2 2n
2 2 2
(31)
S1
-l/2
z
l/2
xx
_______等光程差面的方程。
z
根据三角形PS1S2的几何关系有:l2≥(d1-d2)2,所以:l2≥(∆/n)2。 由此判断(31)式是一个旋转双曲面的方程,旋转对称轴是x轴。 直观上就可见到,等光程差面(近似代表等强度面)不再具有非周期性。
y P(x, y, z)
E20 E2 = exp[ j (k0 nd 2 − ωt + ϕ20 )] d2
在t时刻P(r)点的合电场为: E(r, t)=E1(r, t)+E2(r, t) 干涉场强度为: I(r)=<E·E>=<(E1+E2)·(E1+E2)> (5)
d1 S1 O x
-l/2 (4)
2
1、概述
同平面波一样,球面波也是最基本的简单光波,而且在 实际中,球面波比平面波更加普遍,因此了解球面波的 干涉也是极其必要的。 两束球面波在空间相遇叠加,如果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 象,它们也要满足前面讲述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在相遇 点波振动方向不垂直,两束球面光波的频率相同,初始 位相差恒定,满足这种条件的球面波称为相干球面波 相干球面波。 相干球面波 我们知道点光源发射球面波,如果两个点光源发射的球 面波叠加时能够产生干涉现象,可以称这两个点光源为 相干点光源。 相干点光源
15
条纹间距(空间周期)为:P = 我们回看上次课的(21)式:
λ0 y0 λ y0 1 = = |f| nl l
y0
(39)
y
1 λ P= = | f | sin(θ ) 2
(21)
P(x, y, z) d1 S1 O x
θ
S2 d2
——两束平面波干涉条纹的间距 如果取
-l/2
l/2
l sin( ) ≈ tg( ) = 2 2 2 y0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 = ( L2 − L1 )
∆ = n(d 2 − d1 )
2 2 l l 2 2 2 2 = n x + + y + z − x − + y + z 2 2
z d2
y P(x, y, z)
d1 S1 O x
l/2
所以光程的意义 光程的意义是:光波在真空中传播距离L1所需的时间与它在媒质中 光程的意义 传播距离d1所需的时间相同。
6
光程差
E1 = E10 exp[ j (k0 nd1 − ωt + ϕ10 )] d1
(25a') (25b')
S2 d2
( x + l / 2) 2 + z 2 ( x − l / 2) 2 + z 2 nl ∆ ≈ n y0 1 + − y0 1 + = x 2 2 2 y0 2 y0 y0
(37)
14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k=k0n
式中,k是媒质中的空间角频率(波数): (26)
S2 d2 O z d1 S1 x
k0为真空中波数,n为媒质折射率。
E10 E1 = exp[ j (k0 nd1 − ωt + ϕ10 )] d1 E20 E2 = exp[ j (k0 nd 2 − ωt + ϕ20 )] d2 E10 E1 = exp[ j (k0 L1 − ωt + ϕ10 )] d1 E20 E2 = exp[ j (k0 L2 − ωt + ϕ 20 )] d2
S2 d2 O z
P(x, y, z)
d1 S1 x
-l/2
l/2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等强度面 等位相面 =等光程差面 等光程差面
因为I1(P)、I2(P)和∆都是P点位置的函数,所以干涉场中的等强度面 具有复杂的形状。 但是,在远离S1和S2的区域内,I1(P)和I2(P)的变化要比式中余弦项的 变化慢得多。 因此,等强度面与等光程差面 等光程差面十分接近; 等光程差面 以致近似地可以用等光程差面 等光程差面代替等强度面 等强度面。 等光程差面 等强度面 9
∆ = n(d 2 − d1 )
d2 S2 O z y0 y P(x, y, z)
d1 S1 x
-l/2
l/2
x、z、 l<<y0
2 2 l l 2 2 2 2 = n x+ + y + z − x− + y + z 2 2
(30)
空间频率
对于两束球面波干涉场的强度分 布,可以用极限形式定义其局部 局部 空间频率f: 空间频率 : f·dr=dm (34) z ∆<0 S1 O y ∆=0 S2 x ∆>0
λ0 ∆ = mλ0 − (ϕ 20 − ϕ10 ) (33) 2π
f ⋅ dr = d∆
λ0
=
1
λ0
(grad∆ ⋅ dr )
( x + l / 2) 2 + z 2 ( x − l / 2) 2 + z 2 nl ∆ ≈ n y0 1 + − y0 1 + = x 2 2 2 y0 2 y0 y0
(37)
k0 nl I ( P) = I1 ( P ) + I 2 ( P ) + 2 I1 ( P) I 2 ( P) cos x + (ϕ20 − ϕ10 ) (28') y0 y
z
l/2
I ( P) =
E10 E20 exp[ j (k0 nd1 − ωt + ϕ10 )] + exp[ j (k0 nd 2 − ωt + ϕ20 )] d1 d2
2
7
E10 E20 E10 E20 I ( P) = + + 2 cos [ k0 ( L2 − L1 ) + (ϕ20 − ϕ10 ) ] d1 d 2 d1 d 2 = I1 ( P) + I 2 ( P) + 2 I1 ( P) I 2 ( P) cos [ k0 ∆ + (ϕ20 − ϕ10 ) ] (28)
12
f =
grad∆
λ0
(35)
沿坐标轴的三个方向的空间频 率分别为:
y ∆<0
∆=0 S2 O
| f x |=
∂∆ λ0 ∂x
∆>0
(36a)
S1
∂∆ | f y |= λ0 ∂y
| f z |= ∂∆ λ0 ∂z
x
(36b) z (36c)
13
4、二维观察屏面上干涉条纹的性质
两束干涉球面波形成干涉场是复杂的,鉴于此,我们只考察两个特殊位置即 沿着y轴并直于y轴放置和沿着x轴并直于x轴放置的二维观察屏面上干涉条纹 的性质。 (1)、观察屏沿着y轴并垂直于y轴放置 假定观察屏放置在“y=y0=常数”的平面 上; 并假设考察范围集中在y轴附近,使得:
3
2、光程和光程差
y
P(x, y, z)
在距离这两点足够远的考察点P 处,两球面波的振动方向近似 相同,所以以下用标量波近似 标量波近似 进行讨论。
d2 S2 O
d1 S1 x
-l/2
z
l/2
E1 =
E10 exp[ j (kd1 − ωt + ϕ10 )] d1 E20 exp[ j (kd 2 − ωt + ϕ20 )]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