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第九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10·大同模拟)图中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A.油气
B.煤炭
C.铁、铝
D.稀土金属
2.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
主要说明了()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解析:本题组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条件及自然资源的特性。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为山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第2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B 2.C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3~5题。
3.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解析:引黄济青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环境效益上看,主要是保证了生态用水,避免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质的现象。
答案:C
4.引黄济青每年11、12月至次年2月进行引水,最主要原因是()
A.冬季降水少,青岛缺水严重
B.冬季河水含沙量低,同时可避开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用水量大
D.冬季黄河流域降雪对径流起到补充作用
解析:由于黄河流域是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为了缓解矛盾,采取了冬季调水的措施,同时冬季也是水质较好、含沙量较低的季节。
答案:B
5.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目的可能
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解析:鲢鱼是草食性鱼类,栖于水中上层,可抑制浮游生物和藻类的生长,有利于净化水质。
答案:A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系统。
答案:D
7.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P过程是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过程。对资源利用不当或者开采过度,都可能会产生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答案:C
(2010·盐城联考)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也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图a、b),回答8~9题。
8.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
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
解析:结合题干中“景观优势度”的解释及(b)图即可分析。
答案:A
9.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变暖
B.人类开垦
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
解析:由(a)图可知,近20年来,浓江流域湿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大,即人类开垦影响其景观多样性与景观优势度的变化。
答案:B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11.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解析: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出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10.D11.C
(2010·枣庄调研)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12~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