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6 三民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五十六)

一、选择题

1.1912年,孙中山《谒明太祖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从本质上体现出革命派()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制度

C.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我高皇帝”“清室”,突出了满汉民族矛盾,而非民主与封建的矛盾,故C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三民主义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D项属于表象,题干要求从“本质上”来理解,故D项错误。

2.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领导革命的

政治目标是实现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答案选C项。A项不够准确,排除;B项并不是政治方面;D项是经济方面。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工商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等重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而去之易”得出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目标不能迅速实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得出,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故D项正确。

4.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三民主义是指导中国反封建反

侵略的思想武器,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故选D项。A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国民党并未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

5.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 B .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宪政民主 D .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根据题干中孙中山设想三段式革命程序的“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可知,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三项是其斗争目标,但不是他的最终政治目标。

6.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 .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 .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D解析:据材料“1924年……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合作,故D项正确。武装夺取政权,不符合1924年的背景,故排除A项。走十月革命道路,指社会主义道路,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故排除B项。建立责任内阁,在辛亥革命后已经建立,故排除C 项。

7.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

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他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不断调整,从“五族共和”到认为应该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选B项。

8.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B .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D .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革命想要成功,必须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强调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C项正确;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民主革命的对象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