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把握教材ppt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PPT
实例1:
例如:学生在认识数得过程得中,我让她 们说一说自己身边得事物,还让她们说说生 活中用到得数。如:自己家得电话号码、爸 爸妈妈得手机号码、自己家得门牌号、自己 得学号等,再指导学生用数表示周围得事物。 如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本班有多少学生? 估计一本数学课本有多少页?每页大约有多 少个字?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数学就在 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清楚地表示许多事物 与现象。
一、 “数与代数”在人教版教材中得内容
第一学段:
年 段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1、万以内
数 与 代 数
1、20以内 数得认识 2、20以内 数得进位 加法 3、认识钟 表
1、100以内 数得认识及 加减法(一) 2、20以内得 退位减法 3、认识人民 币 4、认识时间
1、100以 内数得加 减法(二) 2、表内乘 法 3、长度单 位
(3)计算器与计算机得使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猜测、探索得数学 活动得机会;
因此,在“数与代数”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得应用,但
也要注意信息技术应用得有效性、适度性。
七、 数感及其培养示例
(一)什么叫数感? 数感:就是人对数与运算得一般理解,这种
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得方法做出数学判 断与为解决复杂得问题提出有用得策略。
(三)小学生良好数感得培养途径
2、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操作——获得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过:“儿童得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 这正符合儿童就是从直观得动作思维 到具体得形象思维,最后到达抽象得逻 辑思维得认知规律。因此,我在教学认 识数时,就十分重视学生得动手操作, 充分调动学生得眼、耳、口、手等各 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正确、全 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课件
• 师:分了8 次才分完,看来你们做事比较有耐心。 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无数次实 验来的,所以耐心完成一件工作也是值得别人学习 的!
案例片断:比的应用
• 生2:我们前两次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第 三次分时我们发现还剩下很多,我们就给 大班分了6根,小班分了4根,然后我们就 按大班分6根,小班分4根这样又分了两次 就分完了。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 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有学生点头表 示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本单元的主 要内容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后续学习的相 关内容
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及其应 用
反比例及其应 用
比例尺
三、课时安排
本 单 元 建 议 教 学 课 时 : 10 课 时
四、教材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 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创设系列情境 ,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
统计与概率(共7页)
第五单元 统计(P59-65)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
实践与综合应用(共17页)
数学与体育(P43-47)
生活中的数(P69-77) 看图找关系(P82-84)
整理与复习(共12页)
•整理与复习(一)
(P40-42)
•整理与复习(二)
(P66-68)
•总复习(P85-90)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 师:分的结果都一样,但看来你们分的次 数要比他们少一些,分的快一些,看来你 们也动脑筋了!
案例片断:比的应用
• 生3:老师,我们的分法和他们都不一样!因为我 们要按3:2来分,而小棒有一大堆,所以上来我 们就想给大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后来发现不 够了,就大班给15根,小班给10根;剩下的大班 给了9根,小班给了6根,一下子就分完了。
案例片断:比的应用
• 生2:我们前两次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第 三次分时我们发现还剩下很多,我们就给 大班分了6根,小班分了4根,然后我们就 按大班分6根,小班分4根这样又分了两次 就分完了。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 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有学生点头表 示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本单元的主 要内容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后续学习的相 关内容
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及其应 用
反比例及其应 用
比例尺
三、课时安排
本 单 元 建 议 教 学 课 时 : 10 课 时
四、教材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 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创设系列情境 ,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
统计与概率(共7页)
第五单元 统计(P59-65)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
实践与综合应用(共17页)
数学与体育(P43-47)
生活中的数(P69-77) 看图找关系(P82-84)
整理与复习(共12页)
•整理与复习(一)
(P40-42)
•整理与复习(二)
(P66-68)
•总复习(P85-90)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 师:分的结果都一样,但看来你们分的次 数要比他们少一些,分的快一些,看来你 们也动脑筋了!
案例片断:比的应用
• 生3:老师,我们的分法和他们都不一样!因为我 们要按3:2来分,而小棒有一大堆,所以上来我 们就想给大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后来发现不 够了,就大班给15根,小班给10根;剩下的大班 给了9根,小班给了6根,一下子就分完了。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PPT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
7
基本思想:《标准》中是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 数学模型的思想
8
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分类的思想; 集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符号表示的思想; 对称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 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3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49页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2页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2页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2页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页 ●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3页
原课标“双基基本”活:动经基验础●。积知累识数、学基基本本活技动能经验
新课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想、基本活动经验。
6
5. “双基”变“四基”
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这些”软”目标提升为 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 等地位的”硬“目标。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1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 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征。
14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教材分析(23).ppt
3、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 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 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 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4、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 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课时安排(参考)
1、整数和小数(11课时) ------------ 4月14日—— 4月28日 2、简易方程(3课时)---- ---- ---- ---- 4月29日—— 5月8日 3、分数和百分数(6课时)-------------5月 9 日—— 5月16日 4、量的计量(2课时)------------- ---- 5月17日—— 5月18日 5、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5月19日—— 6月 5日 6、比和比例(2课时) ---------- ---- ---6月 6日—— 6月 7日 7、简单的统计(2课时)---------- ---- 6月 8日—— 6月9日 8、综合练习 ---------- ---------- ---- 6月12日—— 6月17日
15.6 ÷ (0.6+0.7) (1.4+8.5) ×
(1)估计一下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厘米?
(2)估计我们的教室里的空间有多大呢?地面的面积呢?数学 书的封面的面积有多大呢?
3、统计中的估算:数学书P124、#6,P125 #9 (可以增加 估计一下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然后再算一算) #10。
3、统计初步知识方面:在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强调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预测的过程。
4、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 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课时安排(参考)
1、整数和小数(11课时) ------------ 4月14日—— 4月28日 2、简易方程(3课时)---- ---- ---- ---- 4月29日—— 5月8日 3、分数和百分数(6课时)-------------5月 9 日—— 5月16日 4、量的计量(2课时)------------- ---- 5月17日—— 5月18日 5、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5月19日—— 6月 5日 6、比和比例(2课时) ---------- ---- ---6月 6日—— 6月 7日 7、简单的统计(2课时)---------- ---- 6月 8日—— 6月9日 8、综合练习 ---------- ---------- ---- 6月12日—— 6月17日
15.6 ÷ (0.6+0.7) (1.4+8.5) ×
(1)估计一下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厘米?
(2)估计我们的教室里的空间有多大呢?地面的面积呢?数学 书的封面的面积有多大呢?
3、统计中的估算:数学书P124、#6,P125 #9 (可以增加 估计一下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然后再算一算) #10。
3、统计初步知识方面:在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强调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预测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品PPT课件
一个短暂快乐的周末小假期,给予我的时光让我充分认识到: 我不会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要回到了真实独立的自我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正所谓,真正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分析
一、从教和学的关系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二、从人类对数学的认识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的作用与特点 (二)启发式谈话法的准备
1.通过课前测评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3.精心设问
这是进行启发式谈话的关键,因为全部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 开和达到目的。 (1)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 (2)提问要抓住关键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4)问题要有系统性,前后连贯 (5)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出预测,多设想几 种可能,并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考虑不同的前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
(四)“探究—研讨”法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 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 合。
• 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 索发现。
的本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小学数学 教学中,应将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构成一个统一体, 力求达到同步发展.
•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正所谓,真正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分析
一、从教和学的关系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二、从人类对数学的认识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的作用与特点 (二)启发式谈话法的准备
1.通过课前测评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3.精心设问
这是进行启发式谈话的关键,因为全部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 开和达到目的。 (1)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 (2)提问要抓住关键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4)问题要有系统性,前后连贯 (5)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出预测,多设想几 种可能,并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考虑不同的前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
(四)“探究—研讨”法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 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 合。
• 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 索发现。
的本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小学数学 教学中,应将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构成一个统一体, 力求达到同步发展.
•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13张PPT)
明转化的理由。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积
的小数末尾有0可去掉。
教学建议:
小结竖式计算要点。 强调先点小数点,在利用
小数性质划去末尾的“0” 补充:0.72×15
1.06×25 3.5×120 练习课时,通过简单的口 算加深对算法的掌握。 (如:1.2×4)
编写意图:
以校园生活“换玻璃”为 背景,使学生感受小数乘 法的重要性。
走过多弯路。
提高计算能力的建议 坚持口算训练 每节课用3—5分钟,视算听算相结合 强化简算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意,积累一些计算
技巧,并时常在教学中露一手。使学生 体验简算的优越性。 注意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保证有充分的练习时间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运算定律、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 习代数知识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XX小学 XX
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 3.简易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观察物体 2.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可能性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五)综合应用
1.量一量 找规律 2.铺一铺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思路: 用计算器计算
↓ 发现规律
↓ 按照规律写商
解决问题: ※教材的编排:
例11 --- 含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例12 --- 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 “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
的小数末尾有0可去掉。
教学建议:
小结竖式计算要点。 强调先点小数点,在利用
小数性质划去末尾的“0” 补充:0.72×15
1.06×25 3.5×120 练习课时,通过简单的口 算加深对算法的掌握。 (如:1.2×4)
编写意图:
以校园生活“换玻璃”为 背景,使学生感受小数乘 法的重要性。
走过多弯路。
提高计算能力的建议 坚持口算训练 每节课用3—5分钟,视算听算相结合 强化简算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意,积累一些计算
技巧,并时常在教学中露一手。使学生 体验简算的优越性。 注意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保证有充分的练习时间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运算定律、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 习代数知识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XX小学 XX
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 3.简易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观察物体 2.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可能性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五)综合应用
1.量一量 找规律 2.铺一铺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思路: 用计算器计算
↓ 发现规律
↓ 按照规律写商
解决问题: ※教材的编排:
例11 --- 含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例12 --- 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 “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ppt课件
.
.
教 学 建 议
.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增加思路图
• 提示:怎样才能 改成已学过的口 算呢?
解决策略 的多样化
鼓励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教学建议
解决策略的 多样化
加强动手操作、 激发学习欲望
教 学 建 议
.
重视培养 应用意识
• 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数学问题
• 发现规律
重视培养应 用意识
数与代数
数学
统计与概率 广角
数字 编码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 内容的选择还是 呈现方式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 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 的模式是: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
.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标
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
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 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 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 有密切联系。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 、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 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并会进三位 数,并会进行估算。
程
本技能。
总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 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 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 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 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 学 建 议
.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增加思路图
• 提示:怎样才能 改成已学过的口 算呢?
解决策略 的多样化
鼓励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教学建议
解决策略的 多样化
加强动手操作、 激发学习欲望
教 学 建 议
.
重视培养 应用意识
• 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数学问题
• 发现规律
重视培养应 用意识
数与代数
数学
统计与概率 广角
数字 编码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 内容的选择还是 呈现方式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 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 的模式是: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
.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标
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
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 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 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 有密切联系。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 、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 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并会进三位 数,并会进行估算。
程
本技能。
总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 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 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 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 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第一学段: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综合应用 第三学段:课题学习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 的学习活运,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 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 的基本素养。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四、“双基”变“四基”:
原课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新课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想、基本活动经验。
5. “双基”变“四基”
二、重点分析
•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重点分析
• 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 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二层意思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内容的组 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 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 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三层强调了层次性与多样性。
第三条论述了教与学活动。 • 第一自然段说明了在教育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
扮演的角色、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 归纳的思想; • 演绎的思想; • 公理化思想; • 转换与化归的思想; • 联想与类比的思想; • 逐步逼近的思想; • 代换的思想; •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
• 数学模型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 简化的思想; • 量化的思想; • 函数的思想; • 方程的思想; • 优化的思想; • 随机的思想; • 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这些”软”目标提升为 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 等地位的”硬“目标。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标准》中是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 数学模型的思想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 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征。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准确把握教材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六条改为五条,将原《标准》第2条
关一于、对数基学本的理认识念整的合变到理化念:之“前的六文条字”之中改,“五条”
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 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 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在提法上有一些变化,如下:】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四基”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 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 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 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 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 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 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一、整体介绍
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念分共五条进行论述: • 第一条是总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
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 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贯穿始终。
• 第二条说明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阐述内容的三个基点:课程内容要反映
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一、为什么设计核心概念
• 这些概念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 之中,或者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从这一 意义上看,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 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 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并在数 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 养。
• 第四条论述了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注意要点。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 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 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基本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要有 “动”——手动、口动和脑动。
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也包括与数学课程相联系的学生实践活动; 既包括生活、生产中实际进行的活动,也包括课 程教学中特意设计的活动。
• “活动经验”与“经验”密不可分。学生要把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总结上升为“经验”。 既可以是活动当时的经验,也可以是延时反思的经验;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 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既可以是从一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是从多次活 动中逐渐积累得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必须实现内化,才可以认为学生获得了“活动经验”。
• 第二自然段强调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课 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特别激发 学生兴趣。
• 第三自然段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 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标准中的核心概念
• 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 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为什么设计核心概念
•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 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 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 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 第五条强调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 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 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 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 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 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 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第四个自然段阐述了老师主导作用具体体现。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 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 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 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 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三、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 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 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 为社会创造价值。
新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
二、重点分析
• 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课堂教学应激发 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 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 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 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特别激发学生兴趣。
三、基本理念的落实
• 基本理念贯穿在研读标准的自始至终 • 基本理念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自始至终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49页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2页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2页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2页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页 ●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3页
新课标 的变化: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3页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页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第一学段: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综合应用 第三学段:课题学习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 的学习活运,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 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 的基本素养。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四、“双基”变“四基”:
原课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新课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想、基本活动经验。
5. “双基”变“四基”
二、重点分析
•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重点分析
• 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 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二层意思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内容的组 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 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 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三层强调了层次性与多样性。
第三条论述了教与学活动。 • 第一自然段说明了在教育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
扮演的角色、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 归纳的思想; • 演绎的思想; • 公理化思想; • 转换与化归的思想; • 联想与类比的思想; • 逐步逼近的思想; • 代换的思想; •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
• 数学模型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 简化的思想; • 量化的思想; • 函数的思想; • 方程的思想; • 优化的思想; • 随机的思想; • 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这些”软”目标提升为 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 等地位的”硬“目标。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 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标准》中是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 数学模型的思想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 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征。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准确把握教材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六条改为五条,将原《标准》第2条
关一于、对数基学本的理认识念整的合变到理化念:之“前的六文条字”之中改,“五条”
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 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 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在提法上有一些变化,如下:】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四基”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 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 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 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 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 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 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一、整体介绍
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念分共五条进行论述: • 第一条是总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
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 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贯穿始终。
• 第二条说明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阐述内容的三个基点:课程内容要反映
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一、为什么设计核心概念
• 这些概念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 之中,或者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从这一 意义上看,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 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 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并在数 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 养。
• 第四条论述了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注意要点。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 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 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基本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要有 “动”——手动、口动和脑动。
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也包括与数学课程相联系的学生实践活动; 既包括生活、生产中实际进行的活动,也包括课 程教学中特意设计的活动。
• “活动经验”与“经验”密不可分。学生要把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总结上升为“经验”。 既可以是活动当时的经验,也可以是延时反思的经验;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 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既可以是从一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是从多次活 动中逐渐积累得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必须实现内化,才可以认为学生获得了“活动经验”。
• 第二自然段强调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课 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特别激发 学生兴趣。
• 第三自然段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 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标准中的核心概念
• 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 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为什么设计核心概念
•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 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 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 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 第五条强调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 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 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 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 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 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 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第四个自然段阐述了老师主导作用具体体现。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 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 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 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 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
三、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 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 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 为社会创造价值。
新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
二、重点分析
• 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课堂教学应激发 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 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 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 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特别激发学生兴趣。
三、基本理念的落实
• 基本理念贯穿在研读标准的自始至终 • 基本理念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自始至终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49页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2页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2页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2页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页 ●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3页
新课标 的变化: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3页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