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林业局速丰办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简称“基地建设”)管理,提升木材供给保障能力,根据《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储备林基地是指纳入规划,通过现有林改培、集约人工林栽培和森林抚育等集约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森林蓄积,高标准、高质量的活立木资源。
基地是指从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林地和森林。
第三条基地建设坚持着眼长远、总量稳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的方针,坚持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的多样经营模式,推广应用先进营造林技术和储备运行管理措施。
第四条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实行营造中短周期速丰林、珍稀及大径级用材林,通过划定储备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培育大径材,以应对市场预期、原木进口减供或断供风险。
第五条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以现有林改培为主,同时采取集约人工林栽培和中幼林抚育,开展基地建设。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规划范围内,从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部门和建设单位(包括国有、股份制、私营林场及林业专业合作社等)。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七条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管理。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第八条国家林业局成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基地建设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木材储备日常管理工作由国家林业局速丰办负责。
其主要职责:(一)协调组织编制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配合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三)组织制定项目建设相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四)组织各省(区)申报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项目;(五)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基地建设年度计划;(六)对基地建设进行宏观管理、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等。
第九条规划范围内的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部署本省基地建设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重要意义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林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
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配套制度,是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保障制度,也是大型营造林工程实现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先行制度,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我局启动实施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同时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储备林制度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这是保障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大步骤和关键举措,各地各单位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
二、科学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我局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明确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六大区域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和任务。
请各地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规划工作,并抓紧编制本省(区、市)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
三、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2015年我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办规字〔2015〕117号),首个截至目前,已在广西、四、认真研究制定本省(区、市)相关实施细则我局发布了《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试行)》,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年度施工作业设计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模式及典型案例》、《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
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

附件2: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核查目的:全面掌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实施情况,客观评价实施效果,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核查任务:对划定质量进行核查,掌握各地国家储备林划定落实情况,对划定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确保划定质量;对国家基建投资的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和新造林进行核查,确保改培和新造林质量与效果。
第二条核查依据(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四)《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林规发〔2013〕20号);1(五)《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2014〕43号);(六)《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林丰管字〔2013〕9号);(七)《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关于下发2014年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的通知》(林丰管字〔2014〕4号);(八)《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办贷字〔2013〕160号);(九)《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十)《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15);(十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 2010);(十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办资字〔2014〕42号);(十三)各省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材料,现有林改培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新造林设计与验收等资料。
第三条适用范围与核查对象本办法适用于根据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由各省划定的国家储备林核查和利用国家基建投资开展的国家储备林基地现有林改培和新造林核查。
核查对象包括:(一)各省按照《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标准划定的,并通过国家储备林划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国家储备林;(二)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使用国家基建投资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开展的现有林改培林分;(三)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使用国家基建投资开展的新造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修订后的《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场规〔2021〕6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修订后的《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修订后的《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场规〔202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林场管理,促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修订了《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10月9日附件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有林场管理,促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林场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有林场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利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企业单位。
第三条国有林场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大力培育森林资源,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
第四条国有林场应当根据生态区位、资源禀赋、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增强发展动力。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林场管理工作。
跨地(市)、县(市、区)的国有林场,由所跨地区共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六条国有林场依法取得的国有林地使用权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使用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国有林场应当依法对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主要职责包括:(一)按照科学绿化的要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二)按照严格保护和科学保护的要求,组织开展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三)按照科学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原则,组织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工作;(四)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试点示范、生态文化、科普宣传工作;(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

第16卷第12期 南方农业2022年6月Vol.16 No.12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Jun. 202263黄 倩.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J].南方农业,2022,16(12):63-65.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黄 倩(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贵州龙里 551200)摘 要 2012年我国开始启动储备林项目,通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职能分工明晰的机制和规范性、程序化的运行机制。
经过在投资模式、管理、优惠政策整合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我国储备林项目在基地和机制的构建工作方面获得明显进展。
但由于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储备林项目在机制构建、管理制度、投资机制、财政政策配合体系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因此通过剖析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开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在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完善监督管理举措、拓展投资途径、完善奖励机制、建立政策措施配合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林业;国家储备林;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融资机制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ki.1673-890x.2022.12.021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我国用材供应,建立木材安全保障制度,切实解决我国大径材和稀有树木的紧缺问题,并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要认真做好国家储备林实施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任务执行状况,客观衡量执行成效,根据实地调查掌握的相关情况,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和后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并提供具体的对策措施。
1 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1.1 规划层面《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和《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是实施国家储备林划分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并确定国家储备林的准入条件、培植目标和近期发展规模[1]。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2014]4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储备林划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精神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储备林划定坚持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类型多样、权责明晰、主体自愿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后备林,是指为保障国家储备林总量动态平衡,在国家储备林动用后,轮入的活立木资源。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
第二章划定范围第六条国家储备林应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现有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划定。
第七条国家储备林的划定以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经验的国有林场为主,纳入财政预算及承担国际贷款项目的国有林场优先。
第八条申请划定国家储备林的集体林场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划定总面积不超过本省(区、市)划定面积的20%。
第三章划定条件和标准第九条资源数据:以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确定承储主体森林资源状况,科学划定国家储备林。
第十条储备树种:选择纳于《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的珍稀或具有培育大径级材潜力的树种。
第十一条规模要求:单个承储主体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总面积不低于3000亩。
以小班为基础,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
第十二条林地选择:选择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坡度35度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
第十三条林分选择:以人工林为主,林分结构稳定、郁闭度≥0.6。
优先划定混交林,其中目的树种(组)比例不低于60%。
符合条件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第十四条林龄选择: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
第十五条生长量要求:林分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储备林划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精神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储备林划定坚持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类型多样、权责明晰、主体自愿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后备林,是指为保障国家储备林总量动态平衡,在国家储备林动用后,轮入的活立木资源。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
第二章划定范围第六条国家储备林应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现有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划定。
第七条国家储备林的划定以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经验的国有林场为主,纳入财政预算及承担国际贷款项目的国有林场优先。
第八条申请划定国家储备林的集体林场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划定总面积不超过本省(区、市)划定面积的20%。
第三章划定条件和标准第九条资源数据:以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确定承储主体森林资源状况,科学划定国家储备林。
第十条储备树种:选择纳于《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的珍稀或具有培育大径级材潜力的树种。
第十一条规模要求:单个承储主体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总面积不低于3000亩。
以小班为基础,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
第十二条林地选择:选择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坡度35度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
第十三条林分选择:以人工林为主,林分结构稳定、郁闭度≥0.6。
优先划定混交林,其中目的树种(组)比例不低于60%。
符合条件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第十四条林龄选择: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
第十五条生长量要求:林分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估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估摘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林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能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良好地开展林业管理工作,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根本,强调营林造林具体成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平衡性、可靠性,使各项机制政策高效实施,提升营林造林良好成效。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问题;举措引言林业经济以森林生态环境、林地资源为基础,在林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以及各种林业产业,是集种植养殖、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立体式复合经营模式。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林地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林业经济对林地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可最大限度提升林地生产力,促进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潜力大、易操作,发展林业经济可有效缩短林业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林业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各地区争相发展的朝阳产业。
1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必要性营林造林工作顺利地开展一方面能够扩大我国林业占地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充足且丰富的木材资源,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3]。
尤其是一些较稀有的木材资源,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例如,马尾松的使用价值较高,是建筑项目、家具生产等必不可少的木材资源之一;马尾松的根部、树干通过特殊培养,可以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旅游行业高速发展,游客能根据自身需求与喜好自主消费,购买林业产品,创造巨大的额外价值。
在开展营林造林工作时,各地区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强调各类木材资源的合理选择与高效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林地占地面积,使我国林业资源类别越来越丰富。
国家储备林项目投融资常见问题探讨

国家储备林项目投融资常见问题探讨01什么是国家储备林?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 年)、《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指为增加我国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速生丰产、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总结:从以上储备林制度我们可以看出:储备林项目实施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优质木材的需要,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及木材供应安全的需要;其建设方案措施主要为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同时储备林支持国家统一收储,支持流转、租用以及合作等方式实施。
02国家储备林的战略意义有哪些?人多地少、缺林少绿,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林情。
当前木材供应面临“总量不足、效率不高、结构失衡、进口受限”态势。
我国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
我国用不到世界3%的森林蓄积,支撑占全球18%的人口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又要维护占世界7%的国土生态安全。
森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形势严峻。
全国木材及制品进口率超50%。
从木材供需的总趋势来看,国内木材生产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木材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木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进口难度逐步加大,木材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并逐渐演变为重大的资源战略问题和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
总结:•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落实国家木材战略,保障木材供应安全的重大举措•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绿化美化的关键措施•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03国家储备林有哪些金融政策支持?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加强储备林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
国家储备林建设浅析

第48卷第6期2020年12月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8No6Dec.2020国家储备林建设浅析温臻(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西安710048)摘要:国家储备林是关乎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一项国策。
本文从国家储备林的建设背景和意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管理层面和规避PPP运行风险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储备林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木材安全;生态安全;PPP融资模式中图分类号:S72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117(2020)06-0094-04Thoughts on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ConstructionWEN Zhen(Shaanxi Forestry Extension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Centn,Xtan,Shaanxi710048) Abstract:National reserve forest is a national policy related to national timber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 mechanism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of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were expounded,and problems encoun-teredinthepracticewerediscussed Somereasonablesuggestionson managementandavoidingPPP operationrisk wereputforward,hopingtobebeneficialto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na-tionalreserveforestinChinaKeywords:Nationalreserveforest;timbersecurity;ecologicalsecurity;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为了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缓解珍稀树种及一般树种大径级材结构性短缺,增加立木储备,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的一项国策。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定稿

具体任务与实施措施
划定国家储备林范围,制定建设规划方案
01
建立国家储备林基地,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 推广应用
03
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建设任务顺 利实施
05
02
加强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优化树种结构 和林分结构
0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 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
06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国家储备林 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评估国家储备林制度对国民经济 的贡献,包括提供木材、创造就 业等。
评估国家储备林制度对生态环境 的改善,包括保持水土、涵养水 源、生物多样性等。
评估国家储备林制度对社会发展 的贡献,包括提高民众的环保意 识、促进乡村发展等。
风险识别与评估
自然灾害风险
识别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风灾等,评估其对国 家储备林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社会参与与监督机制
要点一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建设进展情况。
要点二
监督机制
建立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 估和审计;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施公开透明。
06
效益评估与风险控制
效益评估指标与方法
01
02
03
经济效益
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模型等技术手段,对国 家储备林制度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和优化。
创新点三
通过实地验证和模拟运行等方式,对方案进 行评估和完善,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 性。
05
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实施主体与责任分工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国家储备林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国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的国家森林资源储备制度。
国家储备林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国家森林资源储备制度,形成完善的国家森林资源储备体系,保障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一、确定国家储备林的范围和标准。
国家储备林应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国家重点保护区域,以及一定比例的一般林地。
国家储备林应按照国家森林资源储备标准建设,确保储备林的面积、质量和功能。
二、建立健全国家储备林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国家应建立专门的国家储备林管理机构,负责国家储备林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
同时,建立健全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包括储备林的规划管理、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监测评估、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制度。
三、加强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和保护。
国家应加大对储备林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储备林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储备林的面积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储备林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储备林存在的问题,确保储备林的功能和效益。
四、促进国家储备林的可持续利用。
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储备林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储备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对储备林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储备林的管理水平和保护能力。
五、加强国家储备林的宣传和教育。
国家应加强对储备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储备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储备林建设和保护的良好氛围。
总之,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是国家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国家储备林制度建设,共同努力,为国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

第十二条 林地选择:选择立地指数≥14 或地位级中等以上,坡度 35 度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 林地。
第十三条 林分选择:以人工林为主,林分结构稳定、郁闭度≥0.6。优先划定混交林,其中目 的树种(组)比例不低于 60%。
符合条件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第十四条 林龄选择: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 第十五条 生长量要求:林分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十六条 后备林划定:承储主体应按标准划定不少于国家储备林面积 10%的后备林,符合条件 的幼龄林也可划入后备林。
第四章 划定职责
第十七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下达划定任务,指导省级划定方案编 制,制定技术要求,组织技术培训,审定划定成果。
第十八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制定划定实施细则和储备方案,开 展技术培训,指导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划定工作,审查汇总划定成果。
第六章 监督检查
部门根据市、县提报的划定成果,按比例组织外业抽查。国家林业局组织核查。对划定质量不合 格的,责成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重新调查划定;对在划定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技术标准和有关规 定的单位和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由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后效果不明显的,调减 承储任务,直至取消承储资格。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 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后备林,是指为保障国家储备林总量动态平衡,在国家储备林动用后,轮入 的活立木资源。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林业专业 合作组织等。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doc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储备林管理,建设可查、可调、可控的国家储备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为增加我国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速生丰产、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第三条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契约管理、持续经营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储用结合、总量平衡的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
第四条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的建设范围、建设布局和重点工程,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第五条国家储备林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依法依约代储代管国家储备林,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
经营绩效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营造林公司或林草业合作经济组织,优先安排财政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第六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国家储备林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制定发展规划、相关管理办法、树种目录、技术规程和建设标准;(二)制定扶持政策,下达年度计划任务和中央投资资金;指导、技术审核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三)组织划定国家储备林,组织指导签订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合同;(四)组织国家储备林监测核查和绩效评价,开展数据调度、统计和信息化管理;(五)组织人员培训、研究、宣传和技术推广等。
第七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国家储备林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一)组织制定省级国家储备林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细则;(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和资金,分解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和建设资金,组织上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三)落实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开展国家储备林监督检查和省级绩效评价;(四)统筹项目储备和在建项目管理,负责国家储备林数据调度、信息报送;(五)组织人员培训、宣传和技术推广等。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是指为了保障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起来的一套统一的制度和管理方法。
该制度旨在建立起国家储备林的公共利益保障机制,从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稳定发展。
下面是本文对于该制度方案的详细说明:一、国家储备林的概念和范围1.1 国家储备林的概念国家储备林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而划定的、具有国有或集体所有的非林业用地面积,并有明确的组成、功能、保护和利用管理要求的林地。
国家储备林应当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维护、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国家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
1.2 国家储备林的范围国家储备林包括以下几类:(1)重要生态功能区林地:深度保护区、森林连片区、特种森林、森林保险林、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滑坡和泥石流治理林、风沙固定林、防沙护固林等。
(2)国家级公益林:包括水土保持林、森林防火带、风景林、避暑林、公路绿化带、城市绿地、旅游纪念林等。
(3)国有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用地、自然保护区重点管护区的森林用地。
(4)其他被列入储备林的林地。
二、国家储备林的划定2.1 划定的原则(1)坚持科学化、合理化的划定原则,以生态系统服务为中心,充分考虑林地的生态保护、经济利用、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
(2)以多元化和区域化为原则,划分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储备林区域,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3)统筹规划和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利益,确保储备林不危害当地生死福祉,建立完善的储备林保护和管理机制。
2.2 划定依据(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制订储备林的规划方案。
(2)按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分,综合考虑气候、地质、土地、水文等自然因素,结合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人为因素,进行分类、定级。
(3)在划定区域过程中,应当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储备林统一管理和调度,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避免林地碎片化和生态环境的断层。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定稿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定稿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定稿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福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工作。
其中,国家储备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储备林这一宝贵资源,我国政府即将实施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定完善的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一、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目的和意义国家储备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出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范国家储备林的保护和管理,保障其生态环境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家林业的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内容和要点1.国家储备林的划定和管理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国家储备林主要划定在生态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风沙固定地等区域。
国家储备林的分类和等级将按照国家现有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划分,并实行分类管理。
2.国家储备林的保护和修复国家储备林的保护工作包括对整片国家储备林进行统一规划,强化保护力度和制定惩罚制度等。
同时,还要注重对国家储备林的生态修复和栽植防火带等防护工作的开展,以达到保护国家储备林资源的目的。
3.国家储备林的可开发利用国家储备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也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保护国家储备林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储备林,推动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国家储备林的监督和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储备林,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具体的工作包括对国家储备林的监测和评估、加强执法力度、完善规章制度等,确保国家储备林得到可持续保护和管理。
三、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实施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实施需要依托全社会的共同力量,各级政府要加强协作,统筹谋划和保障资金,确保国家储备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更要在生态教育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解读(二)

《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解
读(二)
1. 背景介绍
- 《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一项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和管理。
- 储备林是指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划定、保护、管理的森林资源。
- 该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加强对储备林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2. 储备林的划定和保护
- 储备林的划定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林木种类、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定。
- 储备林的保护应当加强对林区的巡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保障储备林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3. 储备林的建设和利用
- 储备林的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加强对林区的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
- 储备林的利用应当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储备林的管理和监督
- 储备林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林区的巡查监测和信息管理,及时掌握林区的动态变化。
- 储备林的监督应当加强对储备林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储备林的合法权益。
5. 储备林的保险和补偿
- 储备林的保险应当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为储备林提供保险服务,保障储备林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 储备林的补偿应当加强对林区生态效益的评估和补偿,为储备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经济支持。
6. 结语
- 《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将有助于加强对储备林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各级林业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认真贯彻落实该办法,加强对储备林的保护和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储备林划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精神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储备林划定坚持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类型多样、权责明晰、主体自愿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后备林,是指为保障国家储备林总量动态平衡,在国家储备林动用后,轮入的活立木资源。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
第二章划定范围
第六条国家储备林应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现
有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划定。
第七条国家储备林的划定以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经验的国有林场为主,纳入财政预算及承担国际贷款项目的国有林场优先。
第八条申请划定国家储备林的集体林场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划定总面积不超过本省(区、市)划定面积的20%。
第三章划定条件和标准
第九条资源数据:以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确定承储主体森林资源状况,科学划定国家储备林。
第十条储备树种:选择纳于《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的珍稀或具有培育大径级材潜力的树种。
第十一条规模要求:单个承储主体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总面积不低于3000亩。
以小班为基础,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
第十二条林地选择:选择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坡度35度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
第十三条林分选择:以人工林为主,林分结构稳定、郁闭度≥0.6。
优先划定混交林,其中目的树种(组)比例不低于60%。
符合条件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第十四条林龄选择: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
第十五条生长量要求:林分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十六条后备林划定:承储主体应按标准划定不少于国家储备林面积10%的后备林,符合条件的幼龄林也可划入后备林。
第四章划定职责
第十七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下达划定任务,指导省级划定方案编制,制定技术要求,组织技术培训,审定划定成果。
第十八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制定划定实施细则和储备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划定工作,审查汇总划定成果。
第十九条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省级储备方案,组织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场划定,并上报划定成果。
第二十条承储主体配合开展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参与制定调查方案。
第五章划定成果
第二十一条调查设计单位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填写《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小班划定基本情况表》(附件1)及《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划定统计表》(附件2),利用1:10000地形图绘制划定现状图。
分别标记国家储备林及后备林。
第二十二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上报划定信息并提交划定成果报告。
第二十三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及承储主体须建立国家储备林数据档案。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市、县提报的划定成果,按5%-10%比例组织外业抽查。
国家林业局组织核查。
第二十五条对划定质量不合格的,责成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重新调查划定;对在划定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由省级或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后效果不明显的,调减承储任务,直至取消承储资格。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小班划定基本情况表
2、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划定统计表
附件1
(承储单位)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小班划定基本情况表
注:1、面积为承储主体划定的国家储备林总面积;
2、土壤厚度指土壤A层+B层厚度;
3、国家储备林及后备林分别填表。
6
附件2
省(区、市)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划定统计表
单位:亩
按不同树种分别统计面积;5、国家储备林及后备林分别填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