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问题解决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1)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 (2)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不良问题)
.
(1)明确限定性问题
明确界定问题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 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明确答案。
归纳结构问题
三种类型 转换问题
重新排列
.
归纳结构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中诸成分的 关系作出鉴别,并要在它们之间建构一种新的 关系来解决问题。
被试使用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几枚大头钉、几 根火柴、三个火柴盒大小的用纸板做的盒子以 及蜡烛。
.
.
结果
在控制条件下,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问题。 在“功能固着”条件下,7个测试者只有3个人
解决了问题。 第三种条件下只有1个测试者解决了问题。
.
“九点阵”问题
●● ●
●● ●
●● ●
.
问题解决的推动力-类比迁移
.
假设有张方格板,板上 有64个黑方格和白方格 。还有32张多米诺骨牌, 每张骨牌在方格上占两个 方格,这样可以用32张骨
牌摆满整个方格板。 现在,假设把这张方格板 一条斜对角线上的两个方格 去掉,如右图。现在有62个 方格,能否用31张骨牌 摆满这62个方格呢?为什么?
.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 2、启发式
.
军事问题
有一位将军希望攻破一座城堡,城堡坐落在国 家的中心位置,从城堡向外有很多辐射状道路, 所有道路都埋有地雷,所以,尽管小队人马可 以安全通行,但是任何大批军队都会引爆地雷, 因此,投入全部兵力单一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 请问:将军该怎么办?
.
酝酿—避免负迁移
提高酝酿效果的两种方式 1)在问题的起初阶段投入足够的时间 2)留出足够的酝酿时间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9
杜威的看法对后来将问题解决分为四 个阶段有很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问题解决是熟悉问题、孕育、明朗和 验证解决方法的过程。 准备(Preparation) 孕育(Incubation) 明朗(Illumination)或启示 验证(Verification)
10
4、问题解决是一种技能
问题解决是一种技能 问题解决需要运用过去经验 问题解决能力能通过练习而发展提高 问题解决需要调整和排列许多成分和次 要技能,并受次要技能发展程度的影响
18
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指向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目的指向的活动,它 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
2、操作序列 问题解决必须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
3、认知操作 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
19
二、问题解决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将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统称为表征。
问题空间是人们对问题的内部表征,将任 务领域转化为人的问题空间就实现了对问 题的表征和理解。
20
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
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 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 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如何 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以及有关的 算子的认识等。
问题表征的四个因素 问题的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算子 对算子的约束
21
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 是突然产生的,既出现顿悟(insight), 问题解决是通过顿悟而实现的。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Wolfgang Köhler, 1887-1967)对黑猩猩的思维进行了长达7 年的研究。
6
黑猩猩突然对问题情境中的关系有了理解,由于顿 悟而解决了问题。
7
苛勒不同意尝试-错误说,认为桑代克 安排的实验使动物看不到整个问题的情 境,因而出现尝试-错误现象,否则是 不会出现的。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模拟测试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模拟测试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模拟测试题教师资格证,分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了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2、面对问题情境,不钻牛角尖,随机应变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4、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这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5、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7、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达到正确地理解和全部认识状态,即为()。

A、问题空间B、问题表征C、问题搜素D、问题解决8、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目的分析法B、反推法C、简化法D、类比法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的表现。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发散思维训练C、头脑风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D、自我设计训练11、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红图表征问题,这是()的过程。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1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即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明确问题D、分解问题教师资格证,分章,练习题二、填空题1、问题是在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的被克服的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2、问题分两类,一是问题有明确、解法有确定性的问题称为答案的问题称为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指向性、认知性、。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A.对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3.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认知性()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C.无结构()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C.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无目地的幻想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D.发明创造()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理解问题()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13. 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14. 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里准备状态叫A.潜意识B.前意识C.定势D.潜伏学习()15.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16.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__________A.吃饭穿衣B.漫无目的的幻想C.猜谜语D.回忆电话号码()17. 依据经验或自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A.推理式B.启发式D.演绎式()1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自觉思维D.发散思维()19.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__________越高A.流畅性B.独创性C.目的性D.结构性()20. 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A.习惯B.功能固着C.定势D.定向()二、填空题21. 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ppt课件

二、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工作 3.计划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型
一、《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解决者》
二、计算机模拟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把借助于表象而实现的有思维活动称 为形象思维,以区别于逻辑思维。Shepard等 的心理旋转实验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人在完成 某种作业或解决某些问题,主要领带于视觉表 象过程。
《认知心理学》
第九章 问题解决
(课时 5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 策略及其计算机模型。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1.归纳结构问题 2.转换问题 3.排列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指向性 2.操作序列 3.认知操作
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一、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
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达到的全部这些 状态(起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及算子)称为问题空间或状态空间。
1.问题行为图
2.树形图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 1.问题表征 2.选择算子 3.评价当前状态 三、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和启发法 算法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
的也可称为经验规则。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

商业领域
1 2
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问题解决能力是关键,通过解决 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决策制定
商业决策往往面临复杂的问题,运用问题解决技 巧能够帮助决策者理清思路,做出明智的决策。
3
产品创新
在产品开发和创新过程中,问题解决是推动产品 改进和优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
详细描述
算法理论主张问题解决者应按照一套精确的步骤或程序,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 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解决步骤的问题,但在解决复杂 或模糊问题时可能不适用。
启发式理论
总结词
启发式理论认为问题解决者应采用启发式方法,即利用经验和直觉来寻找问题的 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启发式理论主张问题解决者应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采用启发式方法来寻找问 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强调问题解决者的直觉和创造性,适用于解决复杂和模 糊的问题,但也可能导致过度依赖经验和直觉。
创造性理论
总结词
创造性理论认为问题解决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以产 生新的和独特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创造性理论主张问题解决者应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破传 统思维模式,寻求新的和独特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适用于 需要创新和突破的问题,但也可能导致过于主观和不可预测 的解决方案。
03
问题解决的策略
理解问题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
目录
• 问题解决概述 • 问题解决的理论 • 问题解决的策略 • 问题解决的障碍 • 问题解决的应用
01
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通 过一系列认知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方案的过程。
它涉及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信息搜 索、方案制定、评估和选择等环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过程,了解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创造性的含义与心理结构,理解如何培养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创造性思维;难点是问题解决的训练。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

关于问题解决的学说有联想理论和格式塔理论。

本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出现了新的转折。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和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3个基本的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第一,给定成分: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间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目标成分: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也就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第三,障碍成分: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可能操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算子都是清楚的。

明确限定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归类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

归纳结构问题给予几个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隐含再这些成分中的结构形式。

例如:类推问题转换问题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系列到目标状态的操作。

例如:著名的河内塔问题,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水罐问题等常见于研究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选题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A.回忆同学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公主”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10.“350+1896=?”属于下列哪种问题()A.有结构问题B.无结构问题C.情境性问题D.程序性问题1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来看,()是首要环节。

A.解决问题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2.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13.下列最符合真正的创造的是()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14.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漫无目的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1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1、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认知态度D.顿悟2、()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情境。

A.疑问B.限制C.创造D.问题3、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认知操作的一项是()。

A.回忆B.分析C.联想D.比较4、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

A.提出假设B.检验假设C.发现和提出问题D.分析和明确问题5、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但却费时费力的方法是()。

A.算发式B.启发式C.手段—目标分析法D.爬山法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是()方法。

A.算法式B.手段—目标分析法C.目标递进策略D.爬山法7.常常用于几何题的反证法,实际上是()。

A.算发式B.爬山法C.目标递进策略D.目标递归策略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B. 手段—目标分析法C.逆向工作法D.尝试法9、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A.提出假设B.分析问题C.检验假设D.发现问题1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有()。

A.思维突破B.思维创新C.能力或特性D.能力或经验11、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法称为()方法。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2、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迁移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创新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C.逻辑性思维D.想象思维1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为()方法。

A.推理式B.启发法C.讨论法D.头脑风暴法15、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方法。

A.算法式B.递推法C.启发式D.爬山法1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相处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二、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一)发现问题(二)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三)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

(四)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一)问题的特征(二)已有的知识经验(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也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一)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精选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关于创造性章节练习.docx

精选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关于创造性章节练习.docx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7.创造性与()无关。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0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1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2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3 .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14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步:分配资源。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每个 人经常面l临的问题是资源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时 间、经费、装备、空间等方面。有些问题解决需 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有些问题解决需要很大的 空间和装备。因此,必须明确资源如何分配才有 利于问题解决。通常的做法是用一张纸,写出自 己已有的资源,并计划如何分配。 • 第六步:监控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 中,有效的问题解决者不仅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 思,而且更重要的是监控自己解决问题的每一步, 以确保最快、最有效地达到问题的目标。如果一 个人不能在问题解决开始时就监控的话,可能开 始解决问题时就已经错了而没有及时发现,最后 导致更大的损失。
• 第七步:评估问题解决。就像问题解决需 要监控一样,也需要对问题解决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新问题才会识别,重新定义, 选择新的解决策略,分配认知资源。评估 既可能标志着问题解决的结束,也可能标 志着问题解决的开始。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
• 1.定势 • 是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 态。 • 它对问题解决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当解决的问 题和定势一致时会有积极影响;当所解决的问题 和定势不一致时会有消极影响,定势不利于尝试 新方法。 • 解决问题时,须突破定势才能成功解决问题。
• 其基本的操作步骤是: • 第一,认清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 第二,分解问题的总目标为若干小目标(每 个小目标就是一个中间状态); • 第三,选择手段将初始状态向第一个小目 标推进; • 第四,达到第一个小目标后,再选择手段 向第二个小目标推进,依次类推; • 第五,如果某一手段行不通,就退回到原 来状态,重新选择手段,直到最终达到总目 标。
• 2.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 题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有助于人们找出问 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提示或经验估计。启发式策略 有助于导致问题的解决,但不能保证一定会把问 题解决。 • 主要的启发式策略有如下几种: • (1)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发 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问的差别.并采 用一定的步骤来缩小这种差别。也就是说,将需 要解决的问题的总目标分为若干子目标,通过一 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使问题得到解决。
• 4.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 它是问题解决过程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要把 已有的经验加以改组,使之适合于当前的 问题情境的要求。因为认知结构中的观念 都是问题解决的原材料,所以无论出现正 迁移还是负迁移,显然都反映着认知结构 变量的性质和影响。
四、问题解决的心理步骤(七个)
• 第一步:问题识别。问题识别是问题解决过程中 最难的一步。这种困难有时表现为错误地识别问 题的目标,有时表现为实现目标存在某种障碍, 有时表现为问题解决时心不在焉。问题识别的最 好方法是将问题写在纸上,并标出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步:定义问题和表征问题。一旦问题被识别 之后,就需要定义问题和表征问题。这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步骤,因为不正确的定义问题和表征问 题将会造成解决问题上的麻烦。定义问题和表征 问题的根本就是限定问题。
• 认知结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可从以下 三个方面来认识: • 第一,“组织者”的作用。 • 第二,“认知结构变量”的作用。“认知 结构变量’’是个人头脑里知识结构在内 容和组织上的特征。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即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观 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稳定性。 • 第三,良好认知结构的迁移效应。教育教 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 构,以利于在解决问题中的迁移。


• •

杜威后来又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个步中, 并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 (1)儿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 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 (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 维的刺激物; (3)儿童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 付这个问题; (4)儿童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其所想出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 (一) 策略的定义 • 策略是一种用来使问题发生某些变化并由此提供 一定信息的处理、试验或探索。 • (二)几种主要的问题解决策略 • 1.算法式策略。算法式策略是一种保证可以产生 答案的步骤。所谓算法,是指一种能够保证问题 得到解决的程序。例如,河内塔问题的解决就需 要利用算法式策略来进行。 • 算法式策略的特点是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
• 第三个阶段:填补空隙。这个阶段是问题解决过 程的核心。学生在明确了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目标 间的空隙后,要找到填补空隙的方法。例如从大 脑储存的知识中提取出与解决当前问题有关的知 识、规则,同时还要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个阶段:解答之后的检验。这个阶段是问题 解决的最后一关。问题解决后,要进行检验,即 查明填补空隙的方法是否正确、简捷、合理。
• 第三步:形成策略。在有效地定义问题之后,下 一步需要计划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 包括分析策略、综合策略、发散策略、聚合策略。 其中分析策略是将整个问题分解为各个部分;综 合策略是将问题的各要素整合起来;发散策略是 从不同角度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聚合策略是将 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集中在一点上,找出最佳 的解决方法。 • 第四步:组织信息。一旦确定了问题解决的策略 后,就应着手组织可利用的相关信息,以使问题 解决的策略发挥作用。当然,组织相关信息的过 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组织以形成最适合 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表征。
• • • • 问题的三种基本成分: (1)给定(givens) 已知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2)目标(goals)问题结论,即答案或目标状态 (3)障碍(obstacles)问题空间,它问题解决者苦 恼、兴奋,其解决过程充满困难。
只许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 问题的分类
• (1)界定良好的问题和界定不良的问题 • 界定良好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 :初始情 境、目标情境、可能的操作和运算过程都很清楚的 问题。 • 界定不良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缺乏清 晰的初始情境、目标情境、可能的操作和运算过程 的问题。 • (2)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 • 具体问题:问题的内容要求比较明确的问题。 • 抽象问题:概括水平很高的问题。
• (3)归纳结构问题、转化问题和排列问题 • 归纳结构问题:呈现几个成分,要求问题解决者发 现隐含在这些结构里的结构形式。 • 转化问题:给出一个初始状态,问题解决者必须发 展一系列达到目标状态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使 最初状态不断向目标状态转化,最终达到终极目标。 例如河内塔问题就是属于这类问题。 • 排列问题,指给出所有的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 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通过排列达到目标状态。 例如解密码算术题就属于这类问题。
• 2.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 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特殊功 能。 •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受事物固有功能的 限制而不易突破,但一旦突破解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有两层 含义。 • 其一,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 数量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其二,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质 量,即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 也就是活的知识经验,即专家知识。
• (5)儿童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其想法。
• (二)奥苏伯尔和鲁滨逊(Robinson)的四阶段划分 • 奥苏贝尔和鲁滨逊通过研究学生对几何问题解决 的过程,提出了问题解决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此阶段主要把 问题以一定的命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 生掌握这些命题。 • 第二个阶段:明确问题的目标与已知条件。问题 的情境命题,最初只是对问题的潜在意义的陈述。 如果学生具备有关的背景知识,就能使问题情境命 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理解面临问题的性 质和条件。明确问题情境命题有两个功能:一是规 定解题过程的目标;二是规定学生进行思考的出发 点。
• (2)爬山法策略。这种策略的名称是一个形 象的比喻,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假定 的目标是山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爬到山 • 顶,而是先确定较低处为我们的目标,爬 上这个目标后,再确定比较高处为目标, 如此多次循环,最终达到山顶。
• (3)反推法策略。这种策略适合于解决那 些从起始状态出发可以有多种方法,但是 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从目标状态出发向初始状 态反推,直到达到初始状态为止,然后再 由初始状态沿反推路线一步步正向求解。
• (三)斯滕伯格的三阶段划分 • 斯滕伯格认为,如果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需要被试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顿悟。 斯滕伯格认为,顿悟不只包括一个过程, 而是包括三个不同的而又相关的心理过程。 • (1)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encoding),指 能把必要的已知条件与多余的已知条件区 别开来,这种辨别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时 选择性编码的认知加工的基础。
第九章问题解决
• • • • •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问题解决的心理步骤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六、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 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 1.问题(problem ) • 问题是指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刻知 道做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方法、 策略。一般来说,它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解 决,但可以间接地用已有知识解决。
• (4)简化策略。这种策略就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先抛开问题的某些细节.直接抓住问题的关键信 息,将抽象的问题简化成简单的形式,然后解决 已简化了的问题,最后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解决。 •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张桌子前,从左到右依次
• • • • • • • • 并排坐着A、B、C、D四个人.请根据以下信息,指出谁 有辆小轿车。. 已知条件: ①A穿蓝衬衫; ②穿红衬衫的人有辆自行车; ③D有辆摩托车; ④C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⑤B靠着有小轿车的人; ⑥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有摩托车的人; ⑦有三轮车的人距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