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退耕还林历史背景与成功案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与成功案例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基本现状,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启动的历史背景,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生态平衡吴旗

耕还林的概念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2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等原因,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毁林毁草开垦种粮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样虽然增加了一些粮食,但付出了惨

痛的代价。林草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而进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t,其中70%以上来自坡耕地,致使江河湖库严重淤积,带来无穷后患。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延误一天治理,损失就加重一分。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切实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草),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已成

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1997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深入延安、榆林有关县

区,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进行了调研。1998年8月,《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在清查的基础上,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毁林开垦的林地,限期全部还林。”1998年10月14日,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和围湖造田。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放在灾后重建“三十二字”综合措施的首位,并指出:“积极推行封山育林,对过度开垦的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加快林草植被的恢复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江河水患的重大措施。”1999年8月,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来延安考察后,明确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2000年1月,中央2号文件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将退耕还林还草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正式启动。

3 退耕还林的意义

实施退耕还林,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强

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取得更快的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 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

数据显示,1999年~2008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0.269

亿hm2,其中退耕地造林0.093亿hm2,荒山荒地造林0.158亿hm2,封山育林0.018亿hm2。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十五”期间退耕还林完成111.1万hm2,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266.7万hm2,退牧还草666.7万hm2。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三化”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面积分别为838万hm2、420万公顷和7.2万hm2。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得到加强。退耕还林工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

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为我国在世界生态建设史上写下绚烂的一笔。

5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功案例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黄土高原梁

状丘陵沟壑区,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以来,吴起县立足县情实际,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等历史机遇,率先作出在全县范围内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决定,在水保生态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效,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hm2,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53860hm2,种草合格面积64000hm2,成为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近年来,吴起县坚持以把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向纵深化发展。在未来三年内,把吴起境内1.7万hm2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提前完成二次退耕。吴起六年创造了“四个亮点”:

5.1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2008年,该县在继续抓好造林补植、调整林份结构、提高抚育管护,抓好“一园两线两院四点四畔”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斥资5000万元建设“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县财政列支100万元,对0.66万hm2沙棘林进行林份结构调整。年底,全县累计栽植各类苗木7450万株,新造林对0.47万hm2,补植1.19万hm2,调整林份结构1.51万hm2,绿化井场860个、道路930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