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补液参考

合集下载

icu电解质

icu电解质

icu电解质一、补钠公式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17mmol Na+=1gNacl当天先补1/2量+正常日需量4.5g=补钠量二、补碱公式――原则: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酸中毒1、5%NaHCO3溶液100-250ml不等2-4小时后复查血气+电解质2、不能测知PH和血气首次NaHCO3溶液的剂量按1mmol/kg给予每十分钟给0.5mmol/kg3、根据血PH+血气分析当剩余碱SBE达到-10mmol/L以上时,才使用NaHCO3NaHCO3(mmol)=SBE X体重(kg)/4三、高钾血症治疗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2、降低血钾浓度:(1)促使K+转入细胞内:1)先5%NaHCO3溶液60-100ml,再继续静脉滴注NaHCO3溶液100-200ml;2)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5g糖加入1u正规胰岛素),必要时可以3-4小时重复用药;3)对于肾功能不全,输液受限,则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h缓慢静脉滴注。

(2)阳离子交换树脂(3)透析疗法3、对抗心律失常: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静脉滴注四、重症、顽固性代谢性碱中毒治疗血浆HCO3-45-50mmol/L,PH>7.65治疗:0.1mol/L或0.2mol/L盐酸方法:(1)1mol/LHcl150ml加入10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1000ml中(0.15mol/LHcl)由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滴入(25-50ml/h)(2)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五、输血并发症-溶血反应治疗:1)抗休克:晶体、胶体液及血浆以扩容2)保护肾功能:5%NaHCO3溶液250ml静滴3)DIC明显:肝素治疗4)血浆交换治疗。

六、失血量低于总血量10%500ml达总血量10%-20%500-1000ml参考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比容HCT 达总血量20%1000ml缺氧临界值:HCT30%-35%七、休克监测指标意义1、精神状态:反应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2、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3、血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 是休克存在的表现4、脉率:脉率/收缩压(mmHg)=休克指数休克指数=0.5 无休克休克指数>1.0-1.5 有休克休克指数>2.0 严重休克5、尿量:反应肾血流灌注情况尿量<25ml/h,比重增加,反应供血不足血压正常,尿少,比重偏低,反应急性肾衰尿量达到30ml/h,反应休克纠正特殊监测项目:6、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0.98Kpa(5-10cmH2O)CVP<0.49Kpa 血容量不足CVP>1.47Kpa(15cmH2O)心功能不全CVP>1.96kpa(20mmH2O)充血性心力衰竭7、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CWP正常值0.8-2Kpa (6-15mmHg)PCWP低于正常血容量不足PCWP增高急性肺水肿8、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值:10.7-13Kpa(80-10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值4.8-5.8Kpa(36-44mmHg)PaCO2>45-50 mmHg(5.9-6.6Kpa)提示肺泡通气功能障碍PaO2低于8.0Kpa(60mmHg)+吸入纯氧无改善者是ARDS先兆八、休克并发DIC诊断下列五项中出现三项异常,结合临床有休克及微血管栓塞症状和出血倾向:1)血小板计数<80×109/L;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s;3)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呈进行性降低;4)3P试验阳性(血浆鱼精蛋白副凝);5)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2%九、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诊断(1)急性肺损伤ALI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40kpa(300mmHg)(无论PaCO3是否正常或是否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3)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4)PCWP<=18mmHg或无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证据5)存在诱发ARDS的危险因素(2)ARDS诊断标准:ALI诊断标准+氧合指数<=26.7kpa(200mmHg)(3)治疗1)原发病治疗2)循环支持治疗:提高有效循环血容量;正性肌力药物增加输出量;维持收缩压100mmHg 以上;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3)呼吸支持治疗:初期:面罩维持气道正压通气进展期:呼吸终末正压通气PEEP4)应用肺血管舒张剂:经呼吸道给予CO和或前列腺素E1(PGE1) 5)体位治疗:仰卧位改为俯卧位6)营养支持7)糖皮质激素应用。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1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1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可按10 张计算)0.9%(NaCl)1 张5%(NaHCO3)4 张10%(KCl)9 张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出算式:10×10=X×100,X=1 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X=1 张。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

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 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 g)×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 Na+mmol/L低渗性脱水 >130等渗性脱水 130~150高渗性脱水 >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外科术后补液

外科术后补液

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1、生理需要量: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 (Kg.h)计算,其中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

就本病例而言,如果每天补液超过3-4L则提示严重的蛋白质丢失,应补白蛋白。

临床补液分析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 —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lo根据体重调整2o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 —5ml/kg。

3o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瘦;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lo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5g,250ml: 12.5g, 500ml: 25g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10g, 250ml: 25g, 500ml: 50g)2o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镭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 0.9g, 250ml: 2.25g, 500ml: 4.5g) 3。

钾,一般指氯化钾,3- 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 lgo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lo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o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 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粗略计算热量:
50g大米或50g白面(相当于小米50g、挂面50g、苏打饼干50g、高粱米50g、干粉条25g、凉粉750g、土豆250g、咸面包60g)=180kcal

补液方法和计算

补液方法和计算

补液方法和计算1. 补钠计算器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times;体重(kg)&times;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 &times;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times;体重(kg)&times;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times;2.299=mg/dlmg/dl&times;0.435=mEq/LmEq/L&times;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times;17=mmol或mEq,(mmol)&times;0.0585=g/L2.补液计算器(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 。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每个医生的必备基本功。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每个医生的必备基本功。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每个医生的必备基本功。

记住下面这些常见的数值及公式计算,可以让我们在计算液体量的时候,事半功倍。

常见电解质的 mmol → ml 换算氯化钠•机体需要 1 mmol NaCl ,我们可以给予 10% NaCl 毫升数 0.6 mL。

计算过程:NaCl 的分子量是58.5,所以1 mol Nacl = 58.5 g,1 mmol Nacl ≈ 0.06 g。

10% NaCl = 10 g/100 mL = 1 g/10 mL。

那么1 mmol NaCl → 10% Nacl 毫升数:0.06 × 10 = 0.6 mL。

氯化钾•机体需要 1 mmol KCl ,我们可以给予 10% KCl 毫升数 0.75 mL。

计算过程:KCl 的分子量是 74.5,所以 1 mol KCl = 74.5 g,1 mmol KCl ≈ 0.075 g。

10% KCl = 10 g/100 mL = 1 g/10 mL。

那么 1 mmol KCl → 10% KCl 毫升数:0.075 × 10 = 0.75 mL。

碳酸氢钠•机体需要 1 mmol NaHCO₃,我们可以给予 5% NaHCO₃毫升数 1.7 mL。

计算过程:碳酸氢钠(NaHCO₃)分子量是 84,1 mol NaHCO₃ = 84 g,1mmol NaHCO₃ = 0.084 g。

5% NaHCO₃ = 5 g/100 mL = 1 g/20 mL.那么 1 mmol NaHCO₃→ 5% NaHCO₃毫升数:0.084 × 20 ≈ 1.7 mL。

纠正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在纠正低钠血症时:所需补充的 NaCl(mmol)=(需要提高的 mmol 数)× 体重 kg × 0.6而1 mmol Nacl ≈ 6 mL 0.9% Nacl ≈ 2 mL 3% Nacl ≈ 0.6 mL 10% Nacl。

补液的方法

补液的方法

下面是补液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成人补液方法1 静脉输液推荐使用林格氏乳酸盐溶液,或541溶液,或生理盐水。

541溶液的配方为:1000mL水内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内含Na +134mmol,Cl-99mmol,K+13mmol,HCO3-48mmol)。

用时每1000mL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低血糖。

在基层单位为方便应用,可按%氯化钠550mL,%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配制。

补液法a. 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如有恶心呕吐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输液3000~4000mL/日,以含糖的541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化钾2~3g和碳酸氢钠6~8g,按每分钟3~5mL速度滴入。

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b. 中型:24h需输入4000~8000mL。

最初2h内快速静脉输入含糖的541溶液或2:1电解质溶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2份加%碳酸氢钠1份或乳酸钠1份,并补充适量的钾)2000~3000mL。

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可减慢输液速度为每分钟5~10mL,并继续用541溶液。

原则上应于入院8~12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成人每天约2000mL),以后按排出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补液。

补液量完成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改为口服补液。

c. 重型:24h输液总量约8000~12000mL或更多。

先由静脉推注含糖541溶液1000~2000mL,按每分钟40~80mL甚至100mL速度进行,约需20~30min,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通过两条静脉输液管快速滴注2500~3500mL或更多,直至休克纠正为止。

以后相应减慢速度,补足入院前累计丢失量后即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加上排出量的原则补液。

若呕吐停止可继以口服补液疗法。

d. 补钾与纠酸:有腹泻即应补钾,对严重腹泻脱水引起休克、少尿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含钾量不甚高的541溶液。

补液方法及计算...

补液方法及计算...

补液方法及计算...1. 补钠计算器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器(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 。

补液原则——精选推荐

补液原则——精选推荐

补液原则液体补充最好以口服最好最安全,若需要静脉输液时,可参考一下原则(1)先盐后糖:一般应先输入无机盐等渗溶液,然后再给葡萄糖溶液。

因为糖进入体内迅速被被细胞利用,对维持液体渗透压已意义不大,先盐则利于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压合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2)先晶后胶:一般时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溶液进行扩容,可改善血液浓缩,有利于微循环,常首先选平衡盐溶液。

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溶液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稳定血容量。

先胶后晶,先盐后糖,胶体溶液分子量大,扩容作用较晶体溶液持久。

糖溶液中糖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弱。

所以一般补液原则是先胶后晶,先盐后糖。

胶体:包括血浆,低右等。

先胶后晶"是休克补液常规,先上胶体,有利于扩充血容量。

但这个先胶后晶,不是说胶体用完了再用晶体,而是先上胶体,有条件可以开通二条通路,另上晶体。

补液一般来讲,均应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液或电解质溶液如NS,5%GNS和平衡盐溶液等。

因晶体可自由通过CAP膜,均匀地分布在血浆和组织间隙,故其用量可为胶体的2至3倍。

在治疗之初一般主张不用或少用等篸或高渗GNS液。

胶体如低右有短时高渗透作用,提高血容量,并能降低或抑制RBC,PC的聚集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有促进微循环血液及防止微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也改善了肾脏的血液循环,有预防急性肾衰的作用。

故应先用晶体纠正组织灌注量再用胶体扩容。

(3)先快后慢:明显脱水的病人,初期输液要快,即相当于补充已经丧失量,以迅速改善缺水缺钠状态,对休克病人可能还需2路液体输入,必要时加压输液或静脉切开插管输液。

待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后,就应减慢滴注速度,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为及时纠正体液失衡,早期阶段输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稳后逐步减慢。

中、重度失水,一般在开始4~8小时内输入液体总量的1/2~1/3,余量在24小时内补足。

但需根据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给予调整。

(4)液种交替:液体量较多时,对盐类、碱类、酸类、糖类、胶体类各种液体要交替输入,有利于机体发挥代偿调节作用。

儿科腹泻病 补液原则

儿科腹泻病 补液原则

儿科补液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NaHCO3(ml)=(22 –测得的HCO3¯)*0.5*1。

7*体重(kg )(有写0。

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

6mmol)补碱的mmol数=(—BE)*0。

3*W(kg)即5%SB(ml)=(—BE)*0。

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OR。

11。

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

5*0。

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体重(kg)*0。

6 (1mmol K=0。

8ml Inj。

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体重(kg)*0。

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

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临床补液经典

临床补液经典

下面对标准6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的补液,盐糖比例举例:10%GS 1500ml,5%GNS1500ml,10%Kcl 30ml。

以烧伤的早期补液为例目的:补液复国多数单位的补液公式是: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1.5ml〔小儿2.0ml〕,另加水分,一般成人需要量为2000ml,小儿依年龄或体重计算;胶体和电解质或平衡盐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开场时应较快,伤后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以后16小时补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一半,水份仍为2000ml。

国另一常用公式,即Ⅱ、Ⅲ度烧伤面积〔%〕×100±1000=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ml〕,过重过轻者加减1000ml。

总量中,以2000ml为根底水分补充。

其中1/3为胶体液,2/3为平衡盐溶液。

Parkland公式,即在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轮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4ml。

其理论根底是,人体被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强,不仅晶体物质能通过,蛋白质也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此时无论输入胶体液或晶体液,均不能完全留在血管维持血容量,而由相当一局部渗至血管外进入的组织间。

因此,输入的液体要扩包括血管外的整个细胞外液,才能维持循环血量,这样输液量就要显著增加;而细胞外液的主电解质为钠离子,因而输入含钠离子的晶体液较输入含钠离子的胶体液更为合理。

也有学者主用高渗盐溶液。

近年来,国外很多学者认识到伤后24小时单纯补给大量晶体液、水分及盐类会使病人负荷过大,还可能造成血浆蛋白过低,组织水肿明显,进一步促使病人在休克后发生感染,所以仍主第一个24小时适量补给胶体液,这样可以减少输液量,减轻水份的过度负荷,更有利于抗休克、回吸收以及休克期之后的治疗。

静脉输入液体的种类视情况而定。

水分除口服的外,可用5%葡萄糖溶液补充。

人。

⑧炎性粘连性肠梗阻,改善营养2~4周等粘连松解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详细参考)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详细参考)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

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mg/dlmg/dl×=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丁香园论坛

丁香园论坛

丁香园论坛相信很多临床萌新对于怎么补液都一头雾水,这就跟小编来一起抽丝剥茧的解析下补液吧。

在补液之前,首先请萌新们记住一些参数,只有记住正常需求量,才知道怎么调整。

正常人总液量:按 2 ml/(kg·h)评估,也就是 48 ml/(kg·d)。

那么 50 kg 的成年人也就是需要 48 mlx50 kg=2400 ml 液体,至于 60 kg、70 kg 甚至 80 kg 该怎么补,相信大家心里也有数了。

正常人每日所需的重要电解质:正常成人血钠浓度 135 ~150 mmol/L,每日需钠 4.5 g;血钾浓度 3.5~5.5 mmol/L,每日需 3~6 g;其次是血镁浓度 0.75~1.25 mmol/L,血钙浓度 2.25~2.75 mmol/L;补液:这些是基础,了解了正常值才能知道往什么标准调,虽然枯燥,但请无数次的死记硬背背过它,小编相信你的实力。

说完正常就该说说异常了,毕竟大家是大夫,患者如果健康无异常也不会来看你(捂嘴笑)。

那么还是得从液体量开始算,刚才说了正常的,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做,正常的生理需要量必须得补够。

在此基础上,需要掌握一个字「失」。

也就是丢失的液体量,什么发热的、上吐下泻的、各种造瘘、胃肠减压、呼吸机支持、气管切开和术中失血失液的、请丢多少就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加上去。

但是要注意两个原则:1、体温大于37℃,每升高一度,多补 3~5 ml/kg。

2、首日请按照丢失量的一半补充,不要问为什么,患者小心脏扛不住大量液体往里灌,请关爱心脏宝宝。

另外,每日尿量应归属于生理需要量,不需要额外计算(第9 版外科学)。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点混乱了,那就来一道题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分析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男性,63 岁,术前预防抗生素100 ml,术中补液 1100 ml,术中丢失液体估算为 300 ml,术后体温升高,体温39.5℃,肝下引流管见350 ml 淡血性液体,留置导尿管可见 800 ml 淡黄色尿液,这位患者今天应该补充多少液体?到这里是不是液体量这块就OK 了?当然没有,想啥呢,只补水你让患者怎么恢复?那么就和小编来看看电解质的补充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