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使人逐渐适应社会性,从而使他们成为通情达理,忠厚而有德行的人。
”他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包括:
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鼓励孩子发现事物的真实性,帮助他们
利用所有可以使用的信息思考和行动。
二、让孩子有冒险的欲望:鼓励孩子做改变,克服挫折,获得成功。
支持他们主动参与,敢于探索,做出来创新的尝试,不断探索发现未
知的世界。
三、肯定孩子的创造力: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想出来的新点子,不轻视他们,可以适当给予表扬。
四、教会孩子识别并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思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对排
除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孩子思考社会问题:让孩子思考社会问题,不害怕提出疑问
和异议,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学会采
取行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鼓励孩子参与创新活动:通过参加创新活动,让孩子学会探索新
领域,向更宽阔的创新范畴靠拢,学习怎样将创新与老本行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新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提出的这六大解放,可以为孩子更有效地释放创造力,提高孩
子的创新思维,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取这样的方式培养
孩子,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性,也可以
激发孩子发现世界的好奇心并向挑战更大,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探索。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对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眼,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明确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从中看出发展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关键词:解放学生创新创造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个人的浅薄认识:一、解放学生的“头脑”1、转变角色,树立“组织者”角色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树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
”的观念,“主要”要有学习的自主权,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和占有活动的民主权。
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角色,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面对“主人”,大度一点,豁达一点,民主一点,开放一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自由性,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挑战教师,有了教师角色的直下转换,才会创出新的课堂。
2、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兴趣。
师生的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破除“惟师”的陈旧观念,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促膝长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真诚期望。
反之,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会的嘴巴,使学生有发表、提问的自由。
试解读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
试解读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引言:创造力,自由带来的芬芳!曾经有谁说过: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独立。
是的,自由像是玫瑰的芬芳,淡到只有你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她沁人的芬芳!而创造力就是这段香气,这样的香气能让生命的智慧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是的,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已经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重点强调解放儿童创造力了。
为什么是解放,而不是挖掘?为什么是儿童,而不是人类?这样的疑问我相信只有追溯到那旧中国旧社会才能说清楚吧!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因此他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五大解放。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头脑,简单的来说就是思维的创造力,陶行知把解放头脑放在第一位也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了。
旧中国就像是一个大熔炉,不管你出生时的脑袋是方的还是圆的,在你生命结束之际你会发现,别人的脑袋是什么样你的脑袋就是什么样。
这也只是个具体的比喻,试看那时及那时以前的大部分的孩子,何来创造力可言?孩子的创造力早已被封建迷信、成见所束缚。
知识之岛再大,没有了创造力,他也就是一个荒岛,毫无生机的荒岛罢了。
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的教育身上,这就是那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所做的一个梦,陶行知的开辟幼稚园新大陆的思想、鲁迅的救救孩子的呐喊等等。
今天我们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还忍心给他们套上枷锁吗?解放小孩子的双手劳动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活动,现在的我们似乎在扼杀它的积极性,孩子们需要劳动,需要动手,他们天生喜欢摆弄他们的双手。
陶行知说如果我们把双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大脑的活动,那我们费尽全力去解放头脑又有什么意义呢?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那他们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这是林格伦告诉我们的,对此我也是十分赞同的,为了孩子的创造力不被抹杀掉,我们是不是应该收起我们的教鞭或是戒尺呢?家长们是不是应该放弃你们所谓的疼爱和保护呢?让孩子自己去挖掘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艰辛,那样他们可能会更加幸福!解放孩子的嘴相信好奇心永远是创造力的根源,好奇的目光能够看到这世界他想看到的东西。
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也是一位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先驱者。
他提出了一套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六大解放内容。
1. 解放思维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他主张解放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创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解放情感陶行知认为,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至关重要。
他主张解放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积极和自由。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解放身体陶行知认为,身体是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他主张解放身体,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艺术表演。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体育课和艺术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表演。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解放语言陶行知认为,语言是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解放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和沟通。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五个方面
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五个方面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是: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
此题需全面把握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
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在长期的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中,他创立了自己的儿童教育理论,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是他儿童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进一步将其解放出来。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建议:一是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指出,应该培养儿童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对大社会进行分析,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必须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三是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的弊病是“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残害了儿童的创造力”。
要根绝这个弊病,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
四是解放儿童的嘴。
陶行知认为,中国一般的习惯是不多说话,儿童没有言论自由,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听什么,就照着做,久而久之,使儿童养成一种盲从陋习。
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
他指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五是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一个放大的鸟笼,”“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六是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说:“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发挥他的创造力。
”二、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一)转变观念,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长期重视基本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学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他提出要引导人去做,引导人去想,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新的教科书来。
教学中,育才学校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撕掉束缚儿童创造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的层层裹头布,让儿童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让儿童“带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
教育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界、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解放儿童的嘴,陶行知认为“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
首先先生知道儿童们的一切痛苦”。
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1924年,他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发明创造的起点就是问;解放儿童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案精选三篇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案精选三篇创造力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孩子重要的潜能之一。
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创意方案(一)2-6岁是创造力思维方式和人格培养最适宜的年龄,家长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多陪陪孩子,探究身边的世界。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力,为他们提供实现所思所想的机会和空间。
2、解放儿童的双手双手是大脑的执行官。
不再事事包办,让孩子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多用双手探索和尝试。
3、解放儿童的眼睛保护孩子看世界的热情,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迎接未知。
4、解放儿童的嘴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探索世界,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孩子会飞的更高。
6、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孩子有发呆和自我探索的时间,这样他才能消化所学,并发现更多可能。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会让他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快乐,还不赶快开始~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创意方案(二)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孩子智慧的泉源,也是促进潜能发展的原动力,是将来孩子卓越发展的基础。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1.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不妨让孩子多做些手工活,比如折纸、穿珠、编织等。
2.给孩子示例直观模型。
例如让孩子学画动物,就领他去动物园去观看动物,给孩子最直接、形象的展示。
3.向孩子提出一些假设问题。
比如:“小狗掉到井里该怎么办?”“宠物吃了塑料的玩具苹果怎么办?”“发生地震该怎么办?”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4.利用创造性解答问题的方式讲授科学知识。
不妨一起讨论在失重的外层空间将怎样绘画?月球上氧气太少,如果到了月球上该怎样生活?5.为孩子的想象力加油鼓掌,积极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
解放孩子创造力,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插上创造力的翅膀
解放孩子创造力,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插上创造力的翅膀陶行知也曾说过: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正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创造力很丰富,而美术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
那么幼儿美术创造性活?佑Q糜性跹?的指导策略呢?我以中班美术活动《小房子》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感知美的氛围,丰富幼儿创造性经验创造性绘画是幼儿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自我表现,是对自己的感受、体验、意愿以及他们所见所闻、联想思考等的表现。
如果幼儿脑海中没有这些生活经验和感受,光凭老师引导幼儿想象进行绘画,孩子们的画面会是空洞的,没有创意的,所以教师要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氛围和环境。
比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小房子》中,用ppt 课件播放展示各种有关房子的生动画面:红墙黑瓦的民居、小桥流水的江南小屋、绿树掩映下的房屋、树林山坡中的木屋、草地红花旁的小屋、白雪皑皑的梦幻雪屋、可爱有趣的蘑菇房屋……在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孩子们眼前闪现着一幅幅美丽的房屋画面,他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睁大眼睛、张着嘴巴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哇,好美呀!多漂亮呀!我喜欢这座房子!”在这种感知美的氛围中,孩子们就产生了一种美好、愉快而又积极的情绪,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
而且不同的房屋和不同的场景丰富了孩子们的创作经验,孩子们创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画面也会丰富多彩。
二、提供丰富范画,启发幼儿创造性灵感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提供范画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但教师必须明确认识范画只是一座桥梁,是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而不是让幼儿一味模仿范画去临摹。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学习范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跳出范画的局限,结合已有经验大胆创造性表现。
在中班美术活动《小房子》中,我提供了五张范画,一张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一座小房子,我提出问题:“这座小房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应该怎么画?”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范画,讲述并掌握了房子最基本的外形特征的绘画技能。
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提倡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潜力。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应该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教育,以便能够健康成长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
他坚信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力,只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环境和支持,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因此,陶行知主张给儿童提供自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得到尊重和鼓励。
他反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死记硬背和权威主义,主张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
他提倡教师要成为儿童的朋友和引导者,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世界,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意愿和兴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认可。
陶行知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认为创造力不仅仅是个体的能力,还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因此,陶行知主张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他鼓励儿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音乐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并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能力。
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不仅仅是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表现,还包括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潜力。
他主张给予儿童自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尊重和鼓励他们的意愿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1880-1936)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教育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他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
一、解放思想:让孩子们在思想上得到自由,从而获得真正的创造力。
陶行知说:“孩子的思想要自由,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思想。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思考,去追求他们内心中的梦想,而不是被束缚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以致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
二、解放行动:让孩子们在行动上得到自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行动是教育的基础,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行动,去尝试新的事物,去体验新的经历,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解放判断:让孩子们在判断上得到自由,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必须学会如何判断,他们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对事物做出判断。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思考,去判断,去探索,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解放学习: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得到自由,从而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不应该被束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而应该获得自由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自己的潜能。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学习,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得到真正的教育。
五、解放心灵:让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自由,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要获得自由去感受,去思考,去尝试,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思考,去表达,去体验,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六、解放环境:让孩子们在环境上得到自由,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要获得自由去体验社会,去感受到它的变化,去经历它的挑战,从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探索,去体验,去参与,从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
试评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理论
试评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理论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
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先生一生始终关注学前教育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陶行知十分注重学前教育,他深刻地指出了当时国内幼稚园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强调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在师资培养方面,他还领导实行了“艺友制师范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众多幼儿教育理论中,我想重点来谈谈解放儿童创造力这一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而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任务。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坏境的影响,教育虽然不能创造什么,却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特别是旧中国的孩子,在苦海中成长,不但经济困难,而且受着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身心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这便更加需要强调发挥孩子潜在的创造力。
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到儿童的队伍里去,要真情实意地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加入到儿童生活中去,便可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在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在他看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可以从这六个方面进行:首先,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其次,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推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列举爱迪生、瓦特等发明家的事例来说明动手的重要性,主张我们的护育员或先生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让孩子们有动手的机会。
第三,解放小孩子的眼睛。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收获诸多至高无上的赞誉。
他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进一步将其解放出来。
为此,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建议:1.唤醒学生大脑,锻炼其思考能力;2.解放学生的双手,锻炼其动手能力;3.擦亮学生的眼睛,培养其观察力;4.放学生的嘴,让他有说的自由;5.给学生以认识自己世界的空间;6.给予学生认识事物的时间。
这即是所谓的“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的提出,可以充分地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为老师们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新的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地探寻陶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发掘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观,从中获得小学语文教育启示,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在课堂上“思考”起来陶行知认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必须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形成正确思想的重要时期,这实际是要求我们要打破墨守成规,扫除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的障碍。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传授知识,更多的要教会孩子思考,辨别是非,摆脱生活中的那些僵化的思想桎梏,避免陷入误区。
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激发孩子积极思考的兴趣,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思维动起来。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咕咚》时,在导入时出示课题“咕咚”,让他们猜一猜这两个字怎么读,猜出它的读音,再让孩子们猜一猜既然这是表示声音,那这个会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显然被引起了兴趣,热火朝天的讨论之后,给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门。
随后,我又出示了课本上给出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从图上你能看出什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这个“咕咚”通过想象放到图片中“播放”,这样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咕咚”不再是一个拟声词,书上的插图也不是静止的,而成了有色彩有声音并且还会动的“动画片”,可以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说清楚,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迷信要不得,成见要不得,曲解要不得,幻想更要不得,幻想是反对现实的。
这种种要不得的包头布,要把它一块一块撕下来。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自由活动的双手,进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
自从这个划时代的解放以后,人类乃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用以从事于更高之创造。
假使人类把双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
我们要在头脑指挥之下用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
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解放小孩子的嘴。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
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
我从前写过一首诗,是发挥这个道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
要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放大的鸟笼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玩,但仍然是个放大的模范鸟笼,不是鸟的家乡,不是鸟的世界。
鸟的世界是森林,是海阔天空。
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用的是干咸菜的教科书。
我们小孩子的精神营养非常贫乏,这还不如填鸭,填鸭用的还是滋养料让鸭儿长得肥胖的。
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时间。
现在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
现在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
【学前教育】解放儿童创造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教学做 合一
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 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 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 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做是要解决传统教育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的问题。
下期再见!
至少有2亿以上的是文盲,至少 有7千万的儿童没有受过一点教 育。
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只有农村有所改观,国家才有希望!
01 外国病 02 花钱病 03 富贵病
01 中国的 02 省钱子矶幼稚园
晓庄幼稚园
幼儿教育理论
一、陶行知认为应普及幼稚教育
让他们去做、去干
解放儿童的 双手
解放儿童的 空间
让他们有机会接触 大自然与社会
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 眼睛
解放儿童的 时间
使他们能自由支配时间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产生背景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美 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
生活教育 理论 内容
生活 即教育
陶行知认识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 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 育,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真教育”。
社会 即学校
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但本文所讨论的自由游戏,不是指课程化的、教学化的、模式化的游戏,而是指孩子们自然、自发、无拘无束的游戏,也就是俗称“放羊”式的游戏。
本文主要讨论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培养创造力首先需要解放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曾详细地论述过解放儿童创造力的问题①。
他对儿童创造力以及培养创造力的儿童教育,都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
他以生动的案例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认为只有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他主张,发现并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创造力并不都是培养的结果,儿童的生活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而且是近乎自然天性的创造力。
教育者不只是需要重视培养创造力,还必须警惕自己是否有意无意地限制或阻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解放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是游戏。
但是,游戏(特别是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正在把解放创造力弄成了一个虚妄的假命题。
没有人会否认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但是,功利性的社会背景、强加给孩子们的过度竞争、城市化进程和独生子女问题,都在导致幼儿的交往互动被剥夺、幼儿的生活被成人异化②。
提前正规化的早期教育、各种名目的特长教育,使得最适合幼儿天性的自由自在的“玩”在家庭教育中几乎成了奢望。
幼儿园的游戏也趋向正规化、科学化、模式化,或者就变异成了游戏课程、游戏教学,这样的游戏是成人费尽心思猜测估计预设的,既非自发也未必自然。
显然,也迷失了“玩”的根本性意义。
可以认为,家庭正在剥夺幼儿的游戏自由,幼儿园则在剥夺自由游戏。
如果说这之中也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它也很可能是缺乏自由、缺乏自然天性、缺乏幼儿的独特个性的创造力,是成人化的或依照成人意志制造出来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试图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有必要首先解放幼儿的自由游戏。
当然,通过自由游戏来解放的创造力,是以幼儿为根据的。
简析在语言活动中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简析在语言活动中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摘要:《小盘古》是陶行知先生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从中不难看出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儿童的创造力,努力培养和鼓励儿童做手脑并用的小盘古。
作为中国人民教育家的他,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儿童自我的创造力,主张解放他们的创造力。
为此,我想从为什么要重视儿童的创造力,以及为什么要用“解放”一词等,来谈谈关于陶行知先生“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观点。
关键词:解放;创造力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也指出:“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创造力是儿童所具有的普遍潜在心理能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
对于一日活动中的语言活动中,怎样让幼儿从中解放创造力呢?一、活动材料的选择由于现在幼儿园教师、领导以及社会上对早期阅读概念的错误理解,加上一些商家不正确的商业运作,幼儿园的阅读材料大都是识字课本、识字读物和寓言类故事书。
教师和园领导应走出幼儿早期阅读的误区,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而是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等,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作为保证。
幼儿的阅读材料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要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内容应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色彩要鲜艳明快。
例如,小班适合选择画面较大、内容单一、情节简单,突出角色特征,像《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爱的鼠小弟》这类的阅读材料;中班要选择主题明确、线索相对复杂,角色较小班要增多,形象突出的阅读材料;大班适合为幼儿提供的阅读材料内容能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可以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幼儿联想材料以外的线索。
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共六本,每本的故事都充满了幽默感,画面细致丰富,故事的起承转合过渡地非常完整,新意不断,还有利于幼儿发现故事背后的故事,发现画面里隐藏的情节,体验阅读的快乐。
二、支持性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
快乐育儿的教育思想
快乐育儿的教育思想【摘要】作为一名中国教师理应要学习并走近教育家陶行知,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如何才能真正走近陶行知并与之对话,以下四个问题需要首先弄明白:为什么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生活即教育"?如何理解“社会即学校"?为什么要学做真人?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其实就是理解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关键词】创造力;生活教育;社会学校;做真人一、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他就对创造教育下过明确的定义,指出创造教育是行动的教育。
陶行知还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因此他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提出,反映出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素质的客观需求,指出我们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成长,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施以创造性的工作,来培养具有高创造力的儿童,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
”只有让我们的孩子自己能够快乐去探索更是离不开老师的活动等。
二、教育思想:理解“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一个系统化的教育理论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做整个的人”和“教学做合一”四个部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教育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它启示我们要引导幼儿多渠道获取知识;要引导幼儿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明确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进行“六大解放”。
其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独创而深入的探讨则(应删除)为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增加)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不仅仅是儿童,青年、成人也是被这种种“裹头布”(加引号)束缚着,这严重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发展。
唯独解放头脑,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当其冲(成语不对,应改为: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的是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要像中国(加: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勇敢的撕下“裹脚布”一样,将这层层“裹头布”从儿童头脑中撕下来。
同样地(改为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要想突围而出,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也必先把“裹头布”解开。
(无关联,缺少过渡语)陶行知借用三明主义中的话,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他认为“思想贯通,便等于解放头脑”,而人只有发生(原话?)思想,思想贯通,以后才生信仰,才生力量。
因此解放头脑是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唯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战胜敌人(敌人是谁),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陶行知一贯重视手脑并用,手脑相长,。
(用句号)在他看来“手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提到自从有了可以自由活动的手后,人类才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能够从事更高的创造活动,这使得人类进步便(删)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
假如把双手束缚起来,人类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
我们要在头脑的指挥下用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仪器怎么发明,改为测绘?)。
而中国对于小孩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要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以与朋友太太交谈孩子把金表拆坏一事为例,说明如何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他还以爱迪生的母亲关心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为例,说明长辈们不要轻易否定了儿童的创造力。
主张我们要像爱迪生的母亲学习,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双手,这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十认为传统的封建(重复?)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
他提出不要让儿童:“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眼睛能看事实”。
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 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要看世界》一诗中,他还写道:“我是一个大孩,我要看看世界,和大家一同来改造世界。
”儿童只有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才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进而发生创造活动。
(四)解放小孩子的嘴
陶行知以他曾经写过的这样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禽兽不如人,只在每事问。
”以及“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为例(红色为加),来说明“问”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地位。
并且他进一步强调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
因此要允许小孩问问题,解放小孩子的嘴。
陶行知批判地指出中国(加人?)一般习惯是不许小孩多说话,大人说得话孩子只要照做就可以鼓(?),这使儿童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削弱了儿童的创造力。
在陶行知看来,大人要使“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得自由”,不仅要准许他们问,而且要鼓励他们问,这才能充分发挥他
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陶行知批判现在的学校如同鸟笼一般,即便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玩,但依然不是鸟的家乡,鸟的世界。
森林、海阔天空才是鸟的世界。
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致使儿童的精神营养极其贫乏,更(副词累赘,可删)不利于儿童发挥创造力。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因此我们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正如其所提倡的,大自然(加、号)大社会是活教材,创造的教育要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搜集丰富的资料,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资源和能量。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批判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即便是小学的儿童也被各种考试充斥着,他们为了考试受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夹击,几乎没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
儿童的这一路赶考反而将自己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赶掉了。
“赶考首先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甚至于连抗战之本身责任都赶走了。
”因此他坚决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存在。
学校将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养成倾向?改为习惯?),等到成年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时代(是社会?还是其他意思)要求把儿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知情意(原文?)及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这样其才有发挥创造力的可能,譬如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后面再加一句话,结尾收束全文,要不太突兀了)。
参考文献: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创造的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