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明确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进行“六大解放”。其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独创而深入的探讨则(应删除)为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增加)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不仅仅是儿童,青年、成人也是被这种种“裹头布”(加引号)束缚着,这严重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发展。唯独解放头脑,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当其冲(成语不对,应改为: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的是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要像中国(加: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勇敢的撕下“裹脚布”一样,将这层层“裹头布”从儿童头脑中撕下来。同样地(改为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要想突围而出,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也必先把“裹头布”解开。(无关联,缺少过渡语)陶行知借用三明主义中的话,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他认为“思想贯通,便等于解放头脑”,而人只有发生(原话?)思想,思想贯通,以后才生信仰,才生力量。因此解放头脑是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唯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战胜敌人(敌人是谁),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陶行知一贯重视手脑并用,手脑相长,。(用句号)在他看来“手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他提到自从有了可以自由活动的手后,人类才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能够从事更高的创造活动,这使得人类进步便(删)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假如把双手束缚起来,人类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我们要在头脑的指挥下用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仪器怎么发明,改为测绘?)。而中国对于小孩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要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陶行知以与朋友太太交谈孩子把金表拆坏一事为例,说明如何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他还以爱迪生的母亲关心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为例,说明长辈们不要轻易否定了儿童的创造力。主张我们要像爱迪生的母亲学习,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双手,这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十认为传统的封建(重复?)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他提出不要让儿童:“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眼睛能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 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要看世界》一诗中,他还写道:“我是一个大孩,我要看看世界,和大家一同来改造世界。”儿童只有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才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进而发生创造活动。

(四)解放小孩子的嘴

陶行知以他曾经写过的这样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禽兽不如人,只在每事问。”以及“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为例(红色为加),来说明“问”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他进一步强调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因此要允许小孩问问题,解放小孩子的嘴。陶行知批判地指出中国(加人?)一般习惯是不许小孩多说话,大人说得话孩子只要照做就可以鼓(?),这使儿童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削弱了儿童的创造力。在陶行知看来,大人要使“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得自由”,不仅要准许他们问,而且要鼓励他们问,这才能充分发挥他

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陶行知批判现在的学校如同鸟笼一般,即便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玩,但依然不是鸟的家乡,鸟的世界。森林、海阔天空才是鸟的世界。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致使儿童的精神营养极其贫乏,更(副词累赘,可删)不利于儿童发挥创造力。“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因此我们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正如其所提倡的,大自然(加、号)大社会是活教材,创造的教育要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搜集丰富的资料,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资源和能量。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批判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即便是小学的儿童也被各种考试充斥着,他们为了考试受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夹击,几乎没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儿童的这一路赶考反而将自己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赶掉了。“赶考首先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甚至于连抗战之本身责任都赶走了。”因此他坚决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存在。学校将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养成倾向?改为习惯?),等到成年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时代(是社会?还是其他意思)要求把儿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知情意(原文?)及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这样其才有发挥创造力的可能,譬如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后面再加一句话,结尾收束全文,要不太突兀了)。

参考文献: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创造的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6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