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

合集下载

玄奘西行取经与唐代佛教

玄奘西行取经与唐代佛教

玄奘西行取经与唐代佛教玄奘西行取经是唐代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玄奘西行取经对唐代佛教的影响以及其历史背景。

一、唐代的佛教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被誉为“开放、包容、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唐代的佛教文化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格,还有许多人物和事件值得玩味。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玄奘西行取经了。

二、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背景在唐代以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学派的佛教思想存在差异,导致当时的佛教学术界不能很好地交流和合作,这也曾成为佛教发展的瓶颈。

为了确保佛教的正统性,许多大德曾前往印度等地寻求更高深的佛教学问,以彰显佛教的智慧和彰显中国的文化形象。

而玄奘,就是这些大德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三、玄奘西行取经对唐代佛教的影响玄奘西行取经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玄奘的到来对中印佛学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以及一系列珍贵的佛教文物,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玄奘通过传译佛经的方式系统整理了佛教的经文,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佛教学问。

作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对佛经的翻译方法、语言和风格都有独到的见解,为佛教学术界研究佛教翻译研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外,玄奘还通过自己的一生实践,彰显了佛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之间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玄奘西行取经是一次人文交流、文化传承、学问研究的盛宴。

他的到来对唐代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彰显了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系。

作为佛教发展历史上的一束光,玄奘西行取经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玄奘西行背后的故事

玄奘西行背后的故事

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玄奘的西行之旅不仅是一次艰难的求法之旅,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以下是一些关于玄奘西行的有趣事实:
1. 出发背景: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北方发生严重的灾荒,朝廷允许百姓自谋生路。

玄奘乘此机会,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之旅。

2. 边境难关:在经过凉州(今甘肃武威)边境时,玄奘被守关卡的士兵发现。

凉州都督以朝廷禁止百姓出境为由,试图阻止他。

但当地慧远法师被玄奘的求法精神所感动,派弟子帮助他偷偷越过边防,混出了玉门关。

3. 途中援助:在旅途中,玄奘遇到了一位熟悉西域地理的老人。

老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送了他一匹曾十五次往返伊吾国(今新疆哈密)的老马,助他一臂之力。

4. 高昌国王的支持:玄奘在高昌国受到了国王的接见。

他以绝食表明心迹,最终感动了高昌王。

国王不仅妥协,还用举国之力资助玄奘西行,提供了足够的行囊装备以及派遣学习佛法的弟子随行。

5. 隐秘前行:在凉州之后,玄奘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

沿着河西走廊,他来到了瓜州城,继续他的西行旅程。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 被 称 作 雁 塔 题 名 , 是 一
地 。 当 时 进 士 登 榜 后 由 皇 帝 在 曲 江 池 赐 宴 ,
褚 遂 良 书 写 , 书 法 秀 美 。 此 外 , 大 雁 塔 还 是
唐 高 宗 撰 的 大 唐 三 藏 圣 教 序 记 碑 。 这 两 个 碑
塔 。 大 雁 塔 的 南 门 两 侧 嵌 有 唐 太 宗 撰 的 大 唐
• 印度妇女额头点有吉祥痣,表示喜庆,吉祥。妇女穿共同 服装是丽莎。
倡导和平共处,发展中印关系
• 1953.12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 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在接见印度代 表团时,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受 , 成为规范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印 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思考:我们在玄奘身上看到了哪些值得 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他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 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谢谢!
没 想 到 这 时 天 上 有 一 只 燕 忽 然 自 己 投 在 地 上 ,
燕 飞 过 , 就 开 玩 笑 说 : 今 天 大 家 食 物 不 足 ,
记 》 中 一 个 故 事 而 来 : 据 说 印 度 王 舍 城 一 寺
增 至 十 层 。 但 由 于 战 乱 , 最 终 只 剩 七 层 。 塔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 游历各地,朝拜圣迹, 向高僧学习,在印度 留学期间学习优异, 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 崇。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 到了长安 。

玄奘西行的故事

玄奘西行的故事

玄奘西行的故事越南和日本。

玄奘跟长捷法师前往唐朝首都长安。

玄奘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僧辩。

1962年、《维摩诘经》,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家族本是儒学世家,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

经过高昌国时。

三。

652年(永徽三年)。

武德七年(624年)离开成都,升座复述,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玄奘跟随。

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

隋炀帝大业末年,618年隋朝灭亡。

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以求融汇贯通一切,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分析详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

先到了荆州天皇寺,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因此渴望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大业末年辞官隐居,威震全天竺、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杂心》,因而又同往成都,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

643年,声誉大著,即今天的大雁塔,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少时因家境困难,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论》,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得高昌王鞠文泰礼重供养、惠振讲《八犍度论》、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

为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

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

玄奘此后,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宗(后并入法相宗),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

他有三个哥哥。

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二哥陈素,世亲的再传弟子,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深生愧惧,号长捷法师,他因此不战而胜,玄奘载誉启程回国、《涅盘》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博得大众的钦敬。

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和大乘佛教,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摄论》。

离开高昌后,戒贤是护法的徒弟。

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听,他向该寺的住持、五年间,名声鹊起,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乃稽首礼谢,沿江东下参学、道基讲《杂心》,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

玄奘西行的小故事

玄奘西行的小故事

《玄奘西行》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玄奘的和尚。

玄奘和尚特别爱学习,他读了好多好多的佛经,可他总觉得还不够。

有一天,他决定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找更多的佛经来学习。

他一个人背着行李就出发啦。

一路上,他走过了好多好多的路,有时候要翻过高高的山,有时候要穿过长长的沙漠。

沙漠里可热啦,没有水喝,玄奘和尚的嘴巴都干得裂开了。

可是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往前走。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阵大风沙,沙子打得他的脸好疼好疼。

但是他紧紧地抱住行李,不让佛经被吹跑。

走啊走啊,他还遇到了一些坏人。

那些坏人想抢他的东西,可玄奘和尚很勇敢,他想办法逃脱了坏人的魔掌。

经过了好多好多的困难,玄奘和尚终于到了他想去的地方,找到了好多珍贵的佛经。

他带着佛经回来,让更多的人能学习到佛法。

玄奘和尚真厉害,我们要向他学习,不怕困难,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玄奘西行》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勇敢的和尚,他叫玄奘。

玄奘觉得国内的佛经还不够完整,他想要找到更多更好的。

于是,他勇敢地踏上了西行的路。

这一路上,可不容易呢!他走过了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吃的,没有喝的。

有一回,他好几天都没找到水,嗓子都快冒烟啦。

但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目标,咬着牙继续走。

有时候,天气特别冷,他冻得直发抖。

可他还是紧紧地裹着衣服,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还有一次,他不小心迷路了,周围都是一样的景色,他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但是他没有慌张,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周围,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玄奘终于到达了他想去的地方,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识。

他的勇敢和坚持,真让人佩服!《玄奘西行》从前呀,有个叫玄奘的和尚。

他为了学到更多的佛经知识,决定去很远的西方。

出发的时候,他只带了一些简单的行李。

一路上,风景可不一样呢。

有时候是绿油油的草地,有时候是黄澄澄的沙漠。

在沙漠里走路可难啦,脚踩下去,沙子就会把脚埋住。

而且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他满头大汗。

有一次,他的水喝完了,又找不到新的水源,他觉得自己快要渴死了。

描述玄奘西行的路线

描述玄奘西行的路线

描述玄奘西行的路线
传说中的玄奘大和尚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公元6年于中国出发,西行乞求佛法,历经长达17年的千里跋涉后,玄奘大和尚终于于公元23年玄奘回到故土。

玄奘大和尚曾经在西行过程中,穿越多条重重难关,连贯调撼了许多地域,驶过千山万水,终于完成了这一壮举。

下面,就通过描述玄奘大和尚的西行的路线来概述一下玄奘西行的路线吧。

从中国出发,玄奘大和尚在公元6年穿越大海,驶过函谷关,来到巴黎,然后前往印度,在那里他旅行了约6年,历经跌宕起伏,最终传播佛法,使众人信仰佛教,他也领悟了许多佛法,这是他西行最佳的一部分。

之后,玄奘大和尚来到僧伽罗,又穿过了大山一直到斯里兰卡,在那里他又求取了一年的佛法,接着又来到泰国,在那里他有一段不错的佛法学习之旅,最后来到河内,在那里他获得了佛教的真谛,又从河内出发前往中国,于公元23年凯旋而归,把佛法带回故土。

此行也让玄奘大和尚开拓出了一条经典的西行之路,这条西行之路因玄奘大和尚受到后世人尊敬而流传至今。

从中可以发现,玄奘大和尚为西行在路上所作出的贡献,至今仍值得人们铭记。

- 1 -。

玄奘西行求经

玄奘西行求经

玄奘西行求经玄奘,唐代著名的佛教高僧,以其对佛法的热诚和追求,闻名于世。

他执着于修行,决心西行求取真经,以普度众生。

这次西行求经的经历,成为了一段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玄奘西行求经的故事。

第一章:玄奘的决心玄奘自幼对佛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读过很多关于佛教的经典,也听过很多人讲述佛陀的教义。

然而,他深知自己对佛法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想要真正掌握佛教的精髓,还需要获得真经的指导。

于是,玄奘下定决心,立誓要亲自前往西天,寻找古印度的佛教经典,为了普度众生,为了拯救众生,他无怨无悔地选择了这条充满艰险和困难的道路。

第二章:艰险的西行之路玄奘离开长安,一路向西,他要穿越沙漠、山脉和河流,途中所遇之事各种各样。

有时是风沙滚滚,几乎无法抬头;有时是山路陡峭,玄奘只能步行艰难前行;有时是暴雨倾盆,他不得不在树林中寻求庇护。

除了自然环境的艰险,玄奘还面临着来自人类的挑战。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群强盗,他们欲抢夺玄奘的粮食和行装,但玄奘见义勇为,为了保护自己的使命和财物,他毫不畏惧地与强盗进行了搏斗。

第三章:与险恶势力的斗争在西行的过程中,玄奘还遇到了一些险恶势力,他们想要阻止玄奘取得真经,不让佛法传播。

这些势力有些是源自宗教间的争斗,有些是来自当地政治势力的阻挠。

但是,玄奘并没有轻易放弃。

他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场长时间的辩论,用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认知,揭示出了他们错误的观点和做法。

通过这样的斗争,玄奘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四章:真经的获得经历了千辛万苦,玄奘终于来到了印度,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在这里,他见到了很多著名的佛学大师,与他们亲密交流,学习了更多的佛教理论和修行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奘得到了一部部珍贵的佛教经典。

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翻译,将这些宝贵的佛经转化为汉文,为后来的人们研读佛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第五章:玄奘的归国与佛教传播玄奘将取得的佛教经典带回了祖国,他用自己的翻译成果将佛教的智慧传播给了更多的人们。

中国上下五千年-玄奘西行

中国上下五千年-玄奘西行

中国上下五千年-⽞奘西⾏ 《西游记》唐僧取经事迹的原型就是⽞奘。

下⾯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奘西⾏吧! ⽞奘西⾏ 佛教发源于印度,在东汉初期传⼊我国.我国不少⾼僧为了探究佛学真谛,都想取得“真经”,为此⽽作了艰苦的努⼒,客观上加强了中外⽂化交流.唐代著名的和尚、佛经翻译家⽞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奘俗称唐僧,出家前名叫陈(huī),洛州(今河南偃师)⼈. 他的⾼祖、曾祖和祖⽗辈都做过官,⽗亲陈惠⼀度也做过官,后来辞职搞起儒学研究来. ⽞奘⼩时候家道中落,⽣活贫寒,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乱,就随⼆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寺,开始拜佛念经.⼗三岁那年,洛阳度僧,他因为⼩⼩年纪就对佛学有了研究,从⽽被破格⼊选,做了沙弥(没有成⼈的佛教出家⼈).他⼆⼗岁在成都受具⾜戒(出家⼈要取得正式僧尼资格必须受持的戒法规定),后来云游各地,到处拜访名师,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马.但他深深感到佛学的各家学说差别太⼤,决⼼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求法,以搞清到底什么是佛法的真谛. 他向朝廷打了西⾏求法的报告,但因西突厥把边境局势搞得很不稳定,他的报告没被批准.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北⽅发⽣严重的灾荒,朝廷准许百姓(包括僧⼈)⾃⾏谋⽣,⽞奘乘机西⾏. ⽞奘从长安出发,经过凉州(今⽢肃武威)边境时,被守关卡的⼠兵发现.凉州都督以朝廷禁⽌百姓出境为由,打发他回长安.当地有位慧远法师,被⽞奘的求法精神所感动,派两名弟⼦帮助他偷偷地越过边防,混出了⽟门关. 途中,他遇到⼀位熟悉西域地理的⽼⼈.⽼⼈为他的坚毅精神所感动,送了他⼀匹曾⼗五次往返伊吾(今新疆哈密)国的⽼马. 在穿越沙漠时,⽞奘不⼩⼼将⽔袋打翻了.他本想往回⾛,但想到⾃⼰曾⽴下誓⾔,不到⽬的地,情愿去死,⼜掉转马头,继续朝西⽽去. 他在沙漠⾥⾛了四五天,没有喝上⼀滴⽔,终于⽀持不住昏了过去.半夜时,⼀阵凉风把他吹醒,他⼜站起来朝前⾛.多亏⽼马识途,在附近找到了⽔,这才摆脱困境,⾛出了沙漠.他经过伊吾,⼜到了⾼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昌王麴(qū)⽂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唐⾼僧⽞奘到达,急忙把他迎到宫中,恭敬地请他讲经说法,还恳切地要求他留下来.⽞奘坚持要⾛,⾼昌王只得送给他黄⾦⼀百两,⽩银三万两,绫帛五百匹,好马三⼗匹,骑⼿⼆⼗五⼈,为他继续西⾏提供了物质保证和⼈⼒配备.⾼昌王还与他约定,取经回来要先在⾼昌讲经三年. ⾼昌王⽤重礼疏通突厥叶护可汗,同时写信给沿途国王,⼀路给予⽞奘⽅便. ⽞奘带着⼈马,爬雪⼭,越冰河,历经千⾟万苦,终于到达了佛国胜地印度.当时印度在地理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史称“五天竺”.⽞奘游历的顺序是北、中、东、南、西,最后回到中天竺.他⼀⾯朝拜圣迹,⼀⾯访师参学.在庄严辉煌的那烂陀寺,他拜当时印度有名的⾼僧戒贤为师,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攻读佛经以及许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学⽔平提⾼到⼀个新的台阶.他还在那烂陀寺开讲佛经,撰写了《会宗论》三千颂,沟通了佛教瑜伽、中观两⼤学派的隔阂,获得了戒贤等佛学⼤师的赞许. 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戒⽇王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听说了⽞奘的事迹后,就在国都曲⼥城(今印度北⽅邦境内卡瑙季)开了⼀个不加任何阻⽌的⽆遮⼤会,请了印度⼗⼋个国家的国王和三千多名⾼僧、学者到会,推选⽞奘作为⼤会的论主,请与会者参加辩论.⼤会开了⼗⼋天,⼤家对⽞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个不⼼悦诚服的.⽞奘从此名震全印度,成为最有影响的佛学⼤师,声望和学问都超过了他的⽼师戒贤. 这时,⽞奘向朝廷上表,陈述⾃⼰游学求法的经过,表⽰要取了真经后返回祖国.唐太宗⾮常⾼兴,让他赶快东归. ⽞奘返回长安不久,前去洛阳谒见即将出征辽东的唐太宗.唐太宗对他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分赞赏,劝他还俗从政.⽞奘表⽰要继续研究佛学,并要把带回来的佛经翻译出来.唐太宗对他的想法表⽰⽀持,还为他创造了译经的条件.⽞奘不仅翻译了⼤量佛经,还和弟⼦⼀起,写了⼀部《⼤唐西域记》,把西⾏到过的⼀百⼗个国家和听说过的⼆⼗⼋个国家的⼭川地形、城⾢关防、交通道路、风⼟习俗、物产⽓候、历史传闻等各⽅⾯情况记载下来,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兰卡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献资料.后来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明代⼩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西游记》,成为⼀部优秀的长篇神话⼩说. ⼈物简介 ⽞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僧,法相宗创始⼈,洛州缑⽒(今河南洛阳偃师)⼈,其先颍川⼈,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翻译家。

唐玄奘西行取经

唐玄奘西行取经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偷渡出国
玄奘早就想申请去天竺,但唐朝政府不批准。 贞观三年(629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西 而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初一(4)班 孟子扬 高燕峥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gou)氏县(今河南偃 师),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 (104年—187年)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 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 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 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他有三 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 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
当时朝廷并不允许玄奘西行,是他偷渡去 的,是不争的事实。但他此行确实加大了 中土和天竺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当时佛教 在大唐的影响力,所以他回来后不但没有 受到处罚,还成为了一代佛学宗师,并得 到了朝廷的肯定。 玄奘西行的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 要贡献。1300多年以来,中印人民都把他 视为两国友好的象征
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618年隋朝 灭亡。玄奘跟长捷法师前往唐朝首都长 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 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xian)讲《摄 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 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 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玄奘 在成都受具足戒。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 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 天竺。
玄奘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 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在天竺 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 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 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 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 与其余经论,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 传弟子。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兰陀寺代 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 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 大陆。
相同点: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国,都是历经磨 难、九死一生。 不同点:鉴真是东渡日本、玄奘是西行天竺; 鉴真是结伴东渡、玄奘是独行西行;鉴真没有 归国、玄奘归国了。

七年级玄奘西行知识点

七年级玄奘西行知识点

七年级玄奘西行知识点玄奘西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次佛教传播活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国求学者之一,玄奘的一生经历展现了古代中国拓展对外交往的大背景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

那么,究竟有哪些关于玄奘西行的知识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值得掌握和了解的呢?一、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玄奘西行的意义和内涵,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当时,中国的两个大的佛教流派分别为“南传”和“北传”,其中南传以斯里兰卡佛教为代表,北传则以中土佛教为代表。

不同的佛教流派之间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玄奘在这样的背景下踏上了前往印度求学之旅。

二、求学之旅公元629年,年仅27岁的玄奘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前往印度求学之旅,历时17年。

这次求学之旅令玄奘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也为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玄奘经过千辛万苦,历经艰难,终于实现了从东汉时期到唐朝时期佛教思想上的完美转换。

三、取经之路玄奘的求学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他拜访了印度的各个重要佛教圣地,并在旅途中遭遇了不少险阻。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他在印度黑鹿国大力陀寺舍利宝座争夺战中,与高僧石窟遭遇了冲突,但最终凭借自身的才智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经典。

四、意义与影响玄奘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的求学之旅和所取得的经典,都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玄奘还将印度的各种科学,文化,哲学,宗教等诸多思想带回了中国。

这次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和了解玄奘西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玄奘的求学之旅、取经之路以及意义和影响等方面。

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人文素质和跨文化素养非常有益。

玄奘西行的主要内容

玄奘西行的主要内容

玄奘西行的主要内容
1. 你知道玄奘西行有多不容易吗?他一个人背着行囊就踏上了那漫长的旅途,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去挑战未知啊!他一路上穿越沙漠,那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骄阳似火,水源稀少,稍不注意就可能葬身在沙海之中。

就比如说我们在炎炎夏日走几步路都觉得难受,何况他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前行呢!
2. 玄奘西行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可他为啥不放弃呢?他坚定的信念就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哇!他经历了无数次的饥饿、疲惫和疾病的折磨,但还是咬牙坚持。

这就好比我们为了实现梦想,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呀!
3. 路上的那些土匪强盗,他们可不会因为玄奘是个和尚就手下留情啊!难道玄奘不害怕吗?他当然也怕呀,但他心中有更伟大的目标。

这就像我们遇到困难的挑战,即使心里害怕,但为了心中所想,还是会勇往直前啊!
4. 玄奘在异国他乡可没少吃苦呢!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一样,这得多难啊!想想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觉得不自在,何况他呢!但他努力去适应,去融入,多了不起呀!
5. 玄奘和那些异国的人们交流,那场面得有多奇妙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打动了他们,这不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互动嘛!就像我们结交新朋友,从陌生到熟悉,多有意思!
6. 当玄奘终于到达他向往的圣地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激动和喜悦啊!就跟我们经过长期努力终于达成目标时一样兴奋啊!
7. 玄奘西行真的是一段传奇的经历啊!他的勇气和毅力太值得我们学习啦!我们在生活中要是也有他这样的精神,那还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

玄奘西行求法将佛教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求法将佛教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求法将佛教传入中国玄奘,字玄愿,俗姓陈。

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化人物,也是佛教高僧。

玄奘出生于陕西巩县,早年就表现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

年轻时,他曾远赴长安学习佛学,并广泛阅读佛经,深入钻研佛教理论。

在他心中,一个大胆而崇高的理想逐渐升起,那就是要去印度取经,将正宗的佛教经典带回中国,为信徒解释真正的佛法。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玄奘准备长途跋涉,西行至印度。

西安、敦煌、洛阳等地他都曾停留,寻求支持和庇护,但都遭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和挫折。

尽管如此,对于玄奘来说,这些困难只是暂时挫折,并没有使他放弃前进的决心。

终于,在633年,玄奘出发了,他在北京郊外的石头城留下了亲人和师傅,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西行之旅。

整个旅途无比艰辛,玄奘与僧众们一路奔波,历尽艰辛和危险。

他们经历了茫茫戈壁,渡过了险恶的沙漠,还穿越了乌鲁木齐盆地。

沿途的艰辛和风险并没有使玄奘放慢步伐,相反,他坚持信仰信念,百折不挠地继续前行。

千辛万苦之后,玄奘和僧众们最终抵达了印度,这个他们视为佛法的故乡。

在印度,玄奘深入研究了梵文和古印度文化,结识了众多佛学大师,亲自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佛经。

他的刻苦努力使他在佛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名声卓著的佛教高僧。

玄奘之所以能够在印度学有所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虔诚的佛教信仰和不懈的努力。

在返回中国的途中,玄奘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包括《大般若经》、《楞伽经》、《法华经》等。

这些经书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佛教的繁荣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奘的西行取经使得中国佛教从此与印度佛教紧密相连,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回到中国后,玄奘将佛教经典翻译成中文,使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理解佛法的真谛。

他坚信唯有翻译佛经,才能让普通人了解佛教的教义。

所以,他不辞辛苦,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将佛教经典译成了中文。

除了翻译佛经,玄奘还积极传扬中国佛教文化,推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明朝人吴承恩以玄奘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小说《西游记》
著述游历
玄奘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在归国不久写了一部 《大唐西域记》,介绍印度各国的物产、制度、种 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人口等。提到的国家 亲身经历的有110个国家,没有到过而听说的有28 个,从后来的地图看,几乎是印度现在国境的全部。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 游历各地,朝拜圣迹, 向高僧学习,在印度 留学期间学习优异, 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 崇 。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 到了长安 。
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
唐太宗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弟子 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了。
出行路线
• 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 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 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 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 (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 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 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 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 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 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 瓦城),进入印度。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 为此他有选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 大慈恩寺,玄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 的佛经
种然唐都三于菩中名改恩物 很后朝是藏是萨,是为寺保 高便进唐圣大应僧根七内护在 的鱼士代教家该人据层建单西 荣贯题书序瘗知看《,造位安 誉而名法碑燕道到西后。。市 。入之家和建。群域来它 南 ,地褚唐塔没燕记增由 千 登。遂高。想飞》至玄年米 上当良宗大到过中十奘,的 大时书撰雁这,一层亲玄慈 雁进写的塔时就个。自奘恩 塔士,大的天开故但设为寺 题登书唐南上玩事由计安内 名榜法三门有笑而于主放, ,后秀藏两一说来战持佛 被由美圣侧只::乱,经 称皇。教嵌燕今据,原而 作帝此序有忽天说最为奏年 雁在外记唐然大印终五请被 塔曲,碑太自家度只层唐列 题江大。宗己食王剩,高为 名池雁这撰投物舍七武宗全 ,赐塔两的在不城层则在国 是宴还个大地足一。天长重 一,是碑唐上,寺塔时安点 慈文 , 4 652 1961

《唐玄奘西行取经》精品课件

《唐玄奘西行取经》精品课件

• 1.从学者的角度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
求真理。 • 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 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 人物。 •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偷渡出国
玄奘早就想申请去天竺,但唐朝政府不批准。 贞观三年(629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西 而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游历各地,朝拜圣 迹,想高僧学习,在印度留学期间学 习优异,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崇 。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 到了长安 。
• 玄奘(zh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 天竺(zhú) 堡垒(lěi)朝拜(cháo)
•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 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 无解决办法。
•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 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 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为此他 有选择地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大慈恩寺,玄 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著述游历
玄奘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在归国不久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介绍印度各国的物产、制度、种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人口 等。提到的国家亲身经历的有110个国家,没有到过而听说的有28 个,从后来的地图看,几乎是印度现在国境的全部。
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 这些都体现了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介绍

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介绍

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介绍玄奘是我国最伟大的佛家翻译家之一,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西行取经和他的翻译事业。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玄奘是唐朝有名的高僧,他在佛经上翻译的功绩让他成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的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这样高的评价,是对玄奘西行取经和翻译事业的肯定。

由于佛教思想上的种种分歧,在贞观元年,玄奘有了西行的想法。

在贞观二年,玄奘开始了自己的西行之路。

他在途中经过了凉州、玉门关、五烽等地,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伊吾。

在高昌国,玄奘受到了当地国王的礼遇。

过了高昌国治国,玄奘继续一路西行,先后经过了屈支、碎叶城、赤建国、葱岭等地,玄奘停留在加湿弥罗国。

在那里,玄奘学习了许多梵文经典,之后他又在附近游历了四国,并且分别学习了当地的佛法知识。

在玄奘31岁那年,他终于进入了印度。

在印度他不仅仅是学习佛教经论,还寻访了那里的佛教遗迹,更是先后游历附近的数十个国家。

在印度之后,玄奘再一次启程,西行到了萨罗国、达罗毗茶国、钵伐多国等地。

直到公元643,玄奘终于开始启程归国,并且还为中国带来了超过600部的佛教经典。

玄奘西行取经时总共游历了110个国家,他的经历和际遇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玄奘西行时间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公元664年,在这62年的时间里,他将一生都倾注在佛教上。

在13岁时,当时还是在隋朝,他受到了隋朝大理寺卿的赏识,在东都的净土寺出家,从此以后他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研究佛经上去。

在公元622年,他受戒,拜访名僧,开始讲经说法。

在之后四五年的时间里,他得到了众多高僧的指点,在这些人的基础上,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名气逐渐开始在蜀中等地传播。

并且意识到唐朝的佛学有很大的隐患存在。

在公元626年,由于天竺僧人的佛学知识的散播,玄奘首次有了西行的想法。

在贞观二年的时候,29岁的玄奘正式踏上了西行的路途。

此去之后,直到公元645年,他才重回长安,期间历经了将近19年的时间。

唐玄奘西行取经

唐玄奘西行取经

读了《 读了《唐玄奘西行 取经》这篇课文, 取经》这篇课文,你有 什么收获? 什么收获?
拓展
推荐阅读: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推荐阅读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与你共勉பைடு நூலகம்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 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 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
西行路线
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玄奘遇到什么困难? 玄奘遇到什么困难?他怎么 又怎么做? 想?又怎么做? 把最震撼你心灵的语句找出 来。 说说你的感受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 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 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到达 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 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 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漫天沙土, 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漫天沙土,像暴雨 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 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 没有一点水喝,口干得像火烧一样, 没有一点水喝,口干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撑 不住,昏倒在沙漠上。 不住,昏倒在沙漠上。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 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通过西域各国, 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通过西域各国, 来到天竺。 来到天竺。
轰动长安城 编写《大唐 西域记》
思考:
你觉得唐玄奘是一个怎 样的人? 样的人?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最能 体现唐玄奘精神的词语。 体现唐玄奘精神的词语。
作为学者: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作为学者: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作为高僧: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 作为高僧: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 作为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 作为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后无来者。 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唐玄奘西行取经》PPT课件

《唐玄奘西行取经》PPT课件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为此他有选择地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大慈恩寺,玄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著述游历
玄奘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在归国不久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介绍印度各国的物产、制度、种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人口等。提到的国家亲身经历的有110个国家,没有到过而听说的有28个,从后来的地图看,几乎是印度现在国境的全部。
玄奘
印度: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 恒河
天竺
玄奘著书称“印度”
佛教传播到中国后,佛经的翻译有误,所以要到天竺,以问惑辨疑。
出行路线
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
1.从学者的角度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这些都体现了玄奘严谨治不批准。贞观三年(629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西而去。(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游历各地,朝拜圣迹,想高僧学习,在印度留学期间学习优异,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崇 。

玄奘西行经历的气候和地形

玄奘西行经历的气候和地形

玄奘西行的经历涉及了多个地区和气候带,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1. 中国东部平原地带:玄奘在出发时经过了中国东部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2. 中国西南地区:玄奘穿越了中国西南地区,这里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和盆地等地形。

气候类型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3. 喜马拉雅山脉:玄奘经过了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这里地势陡峭,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4. 印度北部平原:玄奘到达印度后,穿越了北部平原地区。

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

总的来说,玄奘西行的路线经过了多个地形和气候带,从中国东部平原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和高原,再到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北部平原,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

玄奘西行名词解释

玄奘西行名词解释

玄奘西行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玄奘西行不?这可真是一段超级厉害的旅程啊!玄奘啊,那就是唐朝的一位高僧。

他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怀揣着对佛法
的执着追求,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

你想想看,在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他就靠着自己的双
脚和一匹马,一路向西走啊走。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就
好比你要一个人去攀登一座从来没有人爬过的高山,是不是超级难?
玄奘一路上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沙漠、雪山,还有各种不知道
名字的地方,他都闯过来了。

哎呀呀,这得多不容易啊!就好像你在
黑夜里走路,周围啥也看不清,还不知道前面有啥危险,但他就是不
害怕,一直往前走。

他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呢!有好心帮助他的,也有给他使绊子的。

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样嘛,有好人也有坏人。

但玄奘可不
管这些,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取得真经。

在西行的过程中,他学习了好多好多的佛法知识,就像一块海绵不
停地吸收水分一样。

他把这些知识带回了唐朝,对咱们国家的佛教发
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你说,他是不是超级伟大?
玄奘西行,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啊!他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玄奘,是不是就觉得那些困难也
没那么可怕啦?所以啊,玄奘西行真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一段历史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奘西行
星期六,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随便翻翻找找。

竟翻出来一面远古铜镜,手刚一碰到镜面,就觉得眼前一黑,睁开眼睛一看,我竟迷失在沙漠里。

玄奘西行
育才一小四(3)班龙湘洁指导老师班主任李新星期六,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随便翻翻找找。

竟翻出来一面远古铜镜,手刚一碰到镜面,就觉得眼前一黑,睁开眼睛一看,我竟迷失在沙漠里。

发现前面有个骑马的人,我想过去问问他怎么出去。

“您好!您能告许我怎么走出沙漠吗?”那人没理我,我把手放在他眼前,他也跟没看见一样。

我定睛一看,这人怎么这么眼熟?他是……玄奘!天哪,我穿越了7世纪初,见到了26岁时的玄奘独自前往天竺(印度)学习佛理,19年后返国,并带回许多宝贵佛经的大师。

现在他应该是在取经的路上,我现在也回不去,不如亲身体验一下取经之路也不错,反正别人也看不见我。

玄奘五天都没喝水了,这时马跑了,我跟随马走,发现了水源,玄奘也跟了过来,喝够了水后又上路了。

玄奘在达伊州(新疆哈密)遇到高昌人,此时的高昌国王是佛教徒,玄奘见他们也热情,答应了他们去高昌国。

高昌国王请他留下来,但被拒绝了,高昌国王只好肯请他多留一个月。

在玄奘走时还让他回国时再
来。

库车国也请玄奘讲解佛理,在库车国,他还见识了西域舞蹈。

离开长安一年多后,玄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进入了天竺镜内。

当玄奘学习了正统的佛教教义之后,就带着精心抄录的佛教经典,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664年2月,玄奘逝世了。

多年以后,玄奘去天竺取经的故事,被写成了《西游记》久久流传。

我也在大唐找到了一面放大了许多倍的铜镜,靠它穿越时空回到了家。

见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完整经历,还真令人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