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美械师
德械师的单兵装具除了德国钢盔还有日本饭盒和美国弹袋
德械师的单兵装具除了德国钢盔还有日本饭盒和美国弹袋说到抗战初期的精锐军队,很多人脑中都会浮现出一幅一群孔武有力的军人头戴很拉风的德国M35钢盔手持中正式短步枪穿戴着全套德式装备的画面。
但在真实历史上这支被后人称为“德械师”的新式中央军到真正配备的什么单兵装具,到底有多少德式装备,这在许多人眼中都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笔者最近翻阅故纸堆,找到了当时抗战前整军的详细资料。
下面就为大家揭秘一下这支所谓的德械师的单兵装具。
单兵装具最重要的一个当属背包。
笔者在从军之时,背包就是个人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单兵装备。
行军拉练演习都离不开背包。
在抗战前整军过程中当时中国军队的背包也很多。
有德国硬匡毛皮背包,武昌制革厂承造之毛皮硬匡背包,上海华东公司承造之番布硬匡背包,番布硬匡背包,特种六号帆布之软边背包,软式番布之方形背包,德国顾问建议十二号航布完全软式背包等款。
这些背包简直是花样繁多材料也各异,但如何选择又是一个问题。
当时的方法是先制造一些然后再决定选哪一种。
所以当时就制造了草绿色番布竹筐背包和草绿色番布软式背包,教导总队也试制了硬皮板式背包,宪兵司令部也仿制了日本式背包林林总总搞了十一种。
而当时军队提出的要求是背包需要材质坚牢且重量要轻价格还不能太贵还要能防雨。
要求背包能携带军毯、衬衣、幕布(兼雨衣)、靴、袜、饭盒、钢锹等这些日用军需品之外,还要考虑是否携带携带子弹及背包的重量问题。
军政部长何应钦批示:“步兵携带重量不得超过三十市斤”,这就卡死了背包的携行重量。
军政部的次长陈诚表示“部队如有新式装备,背包内不带子弹,亦无妨碍”但陈诚画风一转又说道“惟按一般观察战时弹药,补充不易,似应携带子弹”。
这时教导总队的德国顾问建议,每个士兵战时应该携带一百六十发子弹。
这时作为军方的科研机构大名鼎鼎的中央军校(黄埔军校)也提出,因我国自动火器不甚发达,战时弹药补充发生困难,亦主多带子弹。
最终决定在背包内除日常军需用品外还应携带子弹。
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和美械师编制
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和美械师编制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武器装备由以下⼏种类型组成。
⽇械,美械,国械。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类。
按史迪威在1942年时的构想,美械师(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炮各⼀营或⼭炮两营)及⼯兵、辎重各⼀营、特务连、搜索连、卫⽣队、军乐队、⽆线电队、军医院各⼀,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战防炮各⼀连、特务排、卫⽣队各⼀;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卡宾枪约540⽀,步枪约4500⽀(新⼀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60迫击炮约170门,81迫击炮约36门,战防炮24门,⼭炮12门,榴弹炮12门或⼭炮24门。
军则辖有三个105榴弹炮营及⼀个155榴弹炮营,⼀个装备M3坦克的战车营,当时的编制虽好,但这只装备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
⽽后,因为运输困难与为了适应复杂地形起见,新编30师、14师、50师把炮兵改为⼀营(⼭炮营),81迫击炮及战防炮数也有减少。
因为原准备将第8师空运印缅,但未去,出现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两个师⽠分三个师的装备的情况,新编38师因⽽辖3个炮兵营;后驻印军的各师在编成N1A和N6A时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的榴弹炮营调⾄军部,⽽史迪成威所构想的美械部队编制则因中美摩擦等原因⽽缩⽔了。
因此当时的国内美械部队都没有达到美械轻装备师的编制⽔准。
国内各美械军的编制为:每军⼀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个⼭炮营,每营配备75⼭炮12门;每团⼀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个⽕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焰喷射器1个。
每个军部和师部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所。
⽽且由于运输上的原因,如美国商定给予的39个美械师在抗战结束前只运到了33个师。
抗战时期的美械师(胡博)
15000人,远超国内常规步兵师编制的11000人。
8000人已
(属于晋军的第71师甚至一度只有800人)。在装备
军官配备伯朗宁M1911手枪,班长配备汤姆森冲锋枪,
M1卡宾枪或加兰德1903A1步枪。美方还提
M1巴祖卡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以及60MM和81MM迫
1937型单兵配件组,包括腰带、背带、背
378334发、烟幕弹4910发)、37MM战防炮189门(含
55020发、高爆弹11260发)、战防枪536支(含穿
623980发)、60MM迫击炮1238门(含炮弹630037
、火箭筒395支(含战防弹2880发)、冲锋枪5631支
18640400发)、布伦轻机枪603挺(含子弹
发),另有步枪子弹164551500发。这组数据与
个(即驻印军5个,国内60个)。但当魏德迈抵华之后,
部队”的30个师却又被美方打了一个大折扣,
4个!中方对此虽然十分气愤,但对美方一而再、
而不得不这么去做。其一,中国军队的军、
1944年底
终于决定下大力气整顿军队。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4
1944年度的作战中因伤亡巨大
4个师需要挑
30个“Y部队”也需要重新确定。从1945年
38师源自于财政部税警
可以说新38师这样一支几乎处于“中立”地位
,
38师后来要比新22
,就连吝啬
。不过英国人也特
而非“作战”。也就是说
155MM榴弹炮36门、
榴弹炮118门、75MM野炮166门、75MM山炮114
75MM高射炮160门、60MM迫击炮750门、37MM战
130门、机关枪9677挺(其中4335挺为英国提供的
1930年代中德合作与“德械师”始末
熟悉抗战历史的人,都知道正面战场上有“五大主力”的说法,指的是:新一军、74军、第五军、18军、新六军。
“五大主力”在抗战时期,都取得了突出的战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大主力”之前的抗日战场上,中国装备最好,战绩最好的军队,是四个德械师,它们是:87师、88师、36师、教导总队。
德械师,就是用德国军械装备的部队。
当年,中国和德国曾有过一段“蜜月期”,中国拟用德国武器装备60个师,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只装备了四个师。
这四个师在抗战之初都取得了不俗战绩,有三个在南京保卫战中,精华丧失殆尽,仅有一个师成建制撤出,后来还参加了滇西反攻。
德械师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抗战史。
旧军队旧战法,不适应现代战争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革命军有了第一支正规军队。
这支军队因为受到了系统训练,而有别于当时各军阀的地方武装,是当时最强的一股军事力量。
此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战役,检验了这支军队,蒋介石也依靠这支军队,获得了名义上的统一。
中原大战后,隶属于南京政府的军队大约有200万人,然而这200万人是一锅大杂烩。
由黄埔军校散叶开枝衍生出的军队,只有70个师,人数占1/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央嫡系部队”,而其余的2/3军队,都是没有接受现代化军事训练的杂牌军队。
嫡系和杂牌的差距很明显,前者装备好,战斗力强;后者装备差,一盘散沙。
即使是嫡系部队,受当时中国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的影响,装备也远不如欧美先进国家。
以步枪为例,同一支作战单位中,有中国的汉阳造、德国的毛瑟枪、捷克式、比利时式、日本式等等,还有民间自制步枪。
枪械不统一,无法组成有效的火力,也给后勤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不但枪械不行,军事素质也不行。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绝大部分来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在袁世凯倡导下,于1903年开办的。
1923年,因为军阀混战、资金缺乏等原因停办。
第二年,黄埔军校建立,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纷纷转投黄埔军校,继续从教。
二战国民党德械师起到了何种作用,有哪些德械武器
二战国民党德械师起到了何种作用,有哪些德械武器二战时期法西斯同盟国中其实一直有一个让人不可理喻的事情,那就是既然日本和德国既然是队友准备今后瓜分地球,那为何日本在亚洲的主战场中国战场上还有那么多王牌德械师?一九三三年阿道夫~希特勒获得德国大选当上德国总理,此时德国总理希特勒的野心终于有了机会实施。
但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来给自己组建军队,就此当时中国自己工业水平太落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到了最密集的时间段,也是德国帮助国民政府实现现代化军事。
仅一九三五年,中国就从德国进口20mm高射炮12门、37mm高射机关炮6门、37mm战防炮60门、探照灯9架、窃听器6架、钢盔9.5万顶,另有子弹、炮弹数千万发。
当时德国军事总顾问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赛科特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国民政府组建军事防务。
其目的也就是卖些军事装备给中国国民政府换钱给自己组建军队。
当时德国也是真心想帮助中国提高国防能力,其原因稍微懂二战历史的都知道一开始希特勒是想约蒋介石来完成法西斯大业,但因为蒋介石不愿意,所以只能卖一些武器给蒋介石做国防事业。
汉斯~赛科特到了中国后提出了《陆军改革建议书》,那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要中国组建60个师的德械装备师,还有一种说法是80个师。
汉斯~赛科特认为当时国民政府只要按照他的方案组建出60德械装备师,那将完全能抵御任何军事状况。
这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所说的“陆军整编师”方案来源。
在1936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开始接收德国军械装备,最开始预计是要装备二十个师,其中有第三师、第六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和精锐的中央校军教导总队优先装备德械装备。
同时也有德国军事顾问进行训练和指导部队。
或许是民国政府资金问题,那时候的国民党军队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带上了德式头盔和便携帽,可是在主要作战武器上还是大量用着中正式步枪,德国ZB—26轻机枪也是没有装备到原定计划的每个班。
国民党德械师88师资料大全
国民党德械师88师资料大全1932年,该师在上海参加“—.二八”抗日之役时,隶属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当时的师长是俞济时,旅长是孙元良。
《淞沪停战协议》之后,俞济时调浙江省保安处长,遗师长缺由孙元良升任。
这个师原为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军长是顾祝同。
以后,警卫军的第一、二两师分别改编为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第八十八师,这两个师的官兵素质装备均佳,师的编制也很庞大,与普通师的编制不同。
每师除辖两个旅另附两个补充团外,师部尚直辖炮兵、工兵、通信兵、辎重兵、特务各1个营。
每个团的编制,除步兵3个营外,团部还直属有榴弹炮兵、通信兵各1连,另附一个特务排。
每营辖步兵三连,另重机枪、迫击炮各1连。
它的武器和装备,都比普通陆军师为优。
此时的序列是:第88师第264旅旅长钱伦体、副旅长黄梅兴;第264旅第527团第3营营长陈振新;第88师直属工兵营营长唐遁(2月22日,阵亡)。
1933年,“福建事变”时该师序列是:师长孙元良,辖第262旅旅长冯圣发(该旅下辖第523团团长朱奇一,第524团团长)第264旅旅长黄梅兴(该旅下辖第527团团长廖龄奇,第528团团长何世贤)工兵营营长劳冠英,辎重营营长。
师直属特务连连长、骑兵连连长、山炮营营长谢安邦、通讯营营长、担架排排长。
1937年“七七”事变时,师长孙元良,副师长冯圣法,参谋长陈素农。
这个师乃是中央嫡系精锐部队,当时驻无锡整训。
并负保卫京、沪、杭铁路沿线运输的责任。
该师下辖第262旅旅长彭公英,第264旅旅长黄梅兴(8月14日阵亡)。
淞沪抗战:第88师第246旅旅长黄梅兴(1937年8月13日阵亡),遗缺由廖龄奇升任第246旅第527团团长廖龄奇,(其升任旅长后,遗缺由三营长李杰升任)第527团第一营营长邓竹修中校,副营长袁道泉(8月19日阵亡)第527团第三营营长李杰1937年9月,该师序列是:辖第264旅旅长,第524团团长韩先元,副团长谢晋元(该团第1营营长杨瑞符)。
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与“美械师”有多大区别?
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与“美械师”有多大区别?熟知民国军史的人相信一定对于“德械师”与“美械师”耳熟能详,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粉丝,那么到底什么是“德械师”?“美械师”?两者又有多大区别呢?“德械师”顾名思义就是指抗战前期,中德合作下的产物,实际上为蒋介石领导的中央军,为德国教官训练及建议出来的“德制师”、“德式师”,而非“德械师”。
之所以被认为是“德械师”,很大程度上是从历史照片见到中央军配备德式钢盔、毛瑟步枪,甚至使用着德国制大砲、装甲车辆、摩托车的缘故。
其实,国民党中央军的确有一些部队有这样装备,但士兵使用的装备并非全是德国制,多数是“仿德国”的。
当时中央军队编组也是比照德军编制及德国较范,却由于中国国力不足,军队无法像德国部队那样去编制,但由于是比照德军编制,所以才称呼“德制师”、“德式师”,但就是没有的“德械师”。
若真的要名副其实的“德械师”,那么官兵除了那顶德制M35钢盔外,官兵一律穿着毛料军服,人人脚上穿上皮制马靴,士兵人手一把德国98K毛瑟步枪;军官持P08鲁格手枪及MP38施迈瑟冲锋枪,装甲部队则全为德制装甲车辆、火炮,若有这样编制才能算是“德械师”。
历史上的一些照片,官兵全着毛呢料军服搭配德国钢盔,其实毛呢料军服并非一般部队穿着的军服,而是军校的冬季服装。
这类型毛呢料军服从黑白照片来看与德国军服相似,导致许多人误认为德式军装,在长年以讹传讹,甚至是历史研究者也误认为穿着的是德国军装,把原本的“德式师”摇身一变变成“德械师”。
国民党军队在二战期间,军官穿着的军常服反倒接近英式军服,或许是见到那顶德式M35钢盔就将他们德军化了,完全忘记身上装备的英式配件。
然而“美械师”反倒是存在过,但那是在抗战时期的滇缅战场,也并非全美式。
当时滇缅战场的驻印军服被与单兵装备由英军提供;武器则由美军提供。
所以这些美械部队其实是穿着英军制服拿着美国武器的中国兵。
有些题材影视剧中,国民党军官人均一顶带伪装网的美式M1钢盔、美军大衣、美军M1943野战夹克以及美式弹匣袋;军官配备M1A1汤普森冲锋枪、士兵配戴M1格兰特步枪,实际上解放战争期间的确有少数部队全部发配美式装备,但那只是少数,这些少数甚至是混和德国、日本、国造等装备,几乎未见过比照美军样是打造出来的“美械师”。
该师位列五大主力,却出身闽系军阀,第一批换装德械
该师位列中央军五大主力,却出身福建系,第一批换装德械——该师是“五大主力”元老,走出了30多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五大主力”指的是国民党中央军中战力最强悍的5个美械军,分别是:第74师、第11师(第18军)、第5军、新1军、新6军。
其中,第11师是当之无愧的老牌劲旅,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也最多,其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烽火,最后兵败于淮海战场。
第11师走出30多位高级将领从北伐时期开始,国民党军队内部就派系林立,即使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也分为何应钦、陈诚等不同系统。
其中,就属陈诚的土木系发展迅速,从整编第11师一师之众发展到抗战后中央军三大集团(另外两个是胡宗南集团和汤恩伯集团)之一,出现了5名陆军一级上将、4名参谋总长、2名海军司令、1个空军司令、1个地勤司令以及20多个军长。
整编第11师,又称“土木支柱”,它是陈诚赖以起家的政治资本,也是“土木系”日益壮大的基石,就连“土木系”这一名称,也来自该师及该师扩编成的第18军番号,其中,“土”字拆开即为“十一”;“木”字拆开即为“十八”。
虽然后来声名显赫,但这支部队与胡宗南、汤恩伯等人起家的部队不同,它并非出身黄埔党军,而是由原闽军第3师改编而成。
陈诚带3个警卫团,吞并了3个闽系团闽军第3师在1926年响应北伐,被扩编为第17军。
北伐结束后,又于1928年7月缩编为第11师。
因当时部队编制为三旅六团,而17军经过缩编后只剩下三个团,为了凑足编制,国民政府便调国民革命军总部所属三个警卫团编入其中,补齐6个团的建制。
由于陈诚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部警卫司令,是这3个警卫团的指挥官,因此合并整编结束后,陈诚被任命为第11师副师长。
1929年5月,陈诚当上了第11师师长,他开始对部队大加整顿,并从3个警卫团中抽调黄埔军官,大量充塞到其他三个闽系团中,逐步抹去该师的福建色彩,使其逐渐转化为彻头彻尾的中央军嫡系部队。
中原大战期间,已经完全中央化的整编第11师屡立战功,连续攻克济南等重要城市,陈诚也因功当上了第18军军长,从此正式开始了“土木系”的发展之路。
抗战时德械师打光了,“苏械师”随后补上,其中有不少熟悉番号
抗战时德械师打光了,“苏械师”随后补上,其中有不少熟悉番号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不错,双方在30年代的时候签署协议,以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交换,换取德国的军事援助,由于一战时期德国战败,因此导致了部队被大量裁员,而中德合作时期,也有不少原属德军的军官受聘于我国担任军事顾问,也因此我们组建起来早期的现代化部队——德械师。
当时德械师原本计划组建60个师,但是局限于中国军事工业,实际上连20个师都很面前,而真正形成战斗力的,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支部队,如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的就是出自德械师88师524团,直至1938年中德合作中断以后,德械师的建设也随即遭到了中止。
而已经组建好的德械师,按照原本的估计,这些部队是能够正面抵抗日军精锐部队的,但由于组成时间短暂,加上各个部队之间配合不紧密,也没有现代化军事作战的思想基础,结果在抗战初期就损失惨重,其中比较突出的如87师、88师基本上被打残,而36师在武汉会战时期与日军血战,等撤下来的时候,全师仅剩800人。
因为德械师损失惨重,因此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支援,并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开始与苏联接触,双方迅速达成了组建20个苏械师的协议,然而双方在协议签署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多的矛盾,特别是对部队的编制方式等等,当时运送进来准备分配给苏械师的火炮都重点集中起来,组建了炮兵团。
直至1938年以后,才开始按照苏联的军事顾问建议下,组建突击军,并选定了第4师、第89师、第200师作为苏械师,后来又从200师抽调了部分干部士兵组建了新编22师,也都采用苏械,当然与真正意义上苏军装备的武器也有区别,比如步枪是我们自己的,没有选取苏联提供的步枪,而且也缺少野炮。
当然这四个师后来并未按照苏联的建议组建突击军(原本是准备应对日军的野战师团),而是像撒糖果一样分派到其他地方,而真正意义上的苏械军是1939年以后,由第200师为主力,加上新编第22师组建的第五军,你没看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其装备了T-26坦克机械化部队,直属军部指挥。
中国模仿的武器作文
中国模仿的武器作文中国一直都是擅长“仿制”的“山寨”大国,从晚晴到北洋无不如此,更遑论“新中国”。
此前一直迷惑不解,为何美国、苏联人口只有当时中国四分之一,却能组织上千万大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国民政府巅峰时只能组织600多万正规军。
按照美苏扩军备战的样式,中国应该能够组织4000万军队与日本百万大军交战。
后来查找资料却发现国民政府很可怜,高度依赖于武器进口而不是引进生产线更不是自己仿制,这就导致中国军工生产能力实在可怜。
要知道洋务运动时李鸿章就引进克虏伯榴弹炮生产线,晚晴的洋务派虽然军工产品粗糙,但至少能够紧跟世界步伐,甚至用自产武器打赢中法战争。
即使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相对于日本也不存在明显劣势,要知道日军是在没有攻下任何省会城市德文情况下迫使清政府求和。
国民政府对于民族军事工业不够重视,虽然也曾仿制过马克沁重机枪、法国60毫米迫击炮却没有大量生产,导致抗日战争时期武器装备严重不足。
德械师、苏械军、美械师的语词,本身就是严重依赖进口武器的无奈。
看看红军兵工厂能够生产手枪、步枪,修理机枪、迫击炮,再看看八路军、新四军兵工厂能够生产手枪、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弹,修理迫击炮,技术生产能力处于绝对优势的国民政府是否应该生产手枪、步枪、机枪、迫击炮、榴弹炮、反坦克炮甚至坦克?一些人对“新中国”的仿制能力不太清楚,本文也就谈谈50年代“新中国”仿制的主要武器。
1、1950年仿制50式冲锋枪(仿制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A3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炮(仿制苏联“喀秋莎”火箭炮)2、1951年仿制51式手枪(仿制苏联7.62mmTT30/33式托卡列夫手枪)51式90毫米火箭筒(仿制美国M20式90毫米火箭筒)51式手榴弹(仿制德国M24式木柄手榴弹)3、1952年仿制52式手枪(仿制德国瓦尔特PPK7.65mm自动手枪)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仿制美国的M18无后坐力炮)4、1953年仿制53式步枪(仿制苏联M1944莫辛纳甘卡宾枪)53式7.62mm轻机枪(仿制苏联的DPM轻机枪)53式7.62毫米重机枪(仿制苏联SG43中型机枪)53式82毫米迫击炮(仿制苏联的pm37迫击炮)5、1954年仿制54式手枪(仿制苏联TT1930/1933式7.62毫米手枪)54式冲锋枪(仿制苏联PPS-43式7.62mm冲锋枪)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仿制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54式122毫米榴弹炮(仿制苏联M-30式122毫米榴弹炮)54式152毫米榴弹炮(仿制苏联D-1型152毫米榴弹炮)54式76毫米加农炮(仿制苏联ZIS-3型76毫米加农炮)6、1955年仿制55式5.56毫米小口径步枪(仿制苏联TOZ-8小口径运动步枪)55式7.62毫米坦克机枪(仿制苏联的DTM坦克机枪)55式37毫米高射炮(仿制苏联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7、1956年仿制歼5歼击机(仿制苏联米格-17F战斗机)56式160毫米迫击炮(仿制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56式85毫米加农炮(仿制苏联D-44式85毫米加农炮)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56式7.62毫米冲锋枪(仿制苏联AK-47/AKM突击步枪)56式7.62毫米轻机枪(仿制苏联RPD轻机枪)56式14.5mm四联高射机枪(仿制苏联ZPU-4式四联高射机枪)56式40毫米火箭筒(仿制苏联RPG-2型火箭筒)8、1957年仿制57式7.62毫米重机枪(仿制苏联SGM中型机枪)9、1958年仿制58式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仿制苏联苏联ZPU-2高射机枪)58式7.62mm连用机枪(仿制苏联RP467.62mm连用机抢)10、1959年仿制59式中型坦克(仿制苏联T-54A型中型坦克)59式130毫米加农炮(仿制苏联M-46加农炮)59式57毫米高射炮(仿制苏联C-60式57毫米高射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仿制苏联KC-19M2式100毫米高射炮)59式反步兵地雷(仿制苏联POMZ-2反步兵地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设计图纸,加上中国仿制美国、德国的部分装备,从而奠定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
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
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
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
之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与《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
】说到国军精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两个“械”——抗日战争时的徳械与解放战争中的美械。
关于“美械”的记载很详实,与之相比,国军的德械部队却“传奇”得多。
中国特种兵的先驱:委员长卫队?传统上,国军德械师包括著名的88师、87师、36师与税警总团。
而近年来,又有一支所谓“委员长卫队”半路杀出。
有关这支部队最初描述已不可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类似的小说家言论,署名“谢海云”的作者发表在《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的《中国宪兵:600人击退两万日军》被搬上网,则可看做此说法广泛流布的滥觞。
此后,伴随着《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有谁记得这些事!》的风靡,这一故事流毒甚广。
这支部队的初次登场据称是在“1934年民国政府的国庆阅兵大典”,“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冲锋枪,军容整齐,士气高昂,一举一动都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部队登场后,“英国大使十分惊愕,日本大使则面色阴沉,德国大使则非常自豪,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瞧!这是我们德意志的军官所训练的军队,完全是德国军队的亚洲翻版。
’”至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文章讲述了“委员长卫队在南京保卫战中以两个营600人兵力对抗日军甲种梅村师团”的血战历程。
“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梅村师团长在久攻“委员长卫队”阵地不下之后,居然亲自拔刀带队冲锋,导致佩刀被“委员长卫队”缴获。
这段“史实”是如此传奇,直到近年才有抗战神剧“超越”。
至于文章的内容更是错漏百出。
首先,文章号称卫队的对手是日军最强的第250梅村师团,编制有24联队(日军甲种步兵师有4个),在遭到“委员长卫队”的沉重打击后伤亡达两万人。
全面抗战“德械师”武器配置PK“美械师”武器配置
全面抗战“德械师”武器配置PK“美械师”武器配置注:德械师是网络叫法,国民政府当时叫调整师注:网络叫法德械师一般仅指第36、87、88师及教导总队。
前面3个德械师为2旅4团制,教导总队为3旅6团制。
(注:未算每师2个补充团,因为其武器配置都是换装前的旧武器。
如第36师就是在1933年用第87、88师共4个补充团兵力为基础组建的)德械师(调整师):1934年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向国民政府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
提出用仅有的物力财力先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核心示范武装。
再分别完成60个师的整编。
这样60个装备精良的常备师足以应付各种状况。
1935年第五任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提出“五年军火发展计划”,帮中国新建及改造军工厂。
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原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美械师:主要是指1943年后,国民政府用来自美国的大批军事援助组建成的一批现代化军队。
第一批由中国驻印军的新1军、新6军接收。
第二批由中国远征军的第2军、第6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接收。
第三批由国内的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第94军接收。
共13个军39个师。
(注:截止全面抗战结束,除了中国驻印军2个军,其他的都不是全美械,为半美械或大部美械)【轻武器】德械师(调整师):以第36、87、88师标准配置为例,下同。
教导总队武器配置多于该3个师标准配置,因此不用。
步枪:1924式毛瑟步枪(Kar98k步枪前身)或中正式步枪。
【1934年德国顾问团免费将1924式毛瑟步枪全套工作图纸送给中国,1935年中国金陵兵工厂仿制成功,开始大将生产,命名为中正式步枪。
1940年德国将Kar98k步枪2万多张工作图纸送给中国用于改良中正式步枪。
抗战时期造了40余万支中正式步枪】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中正式步枪轻机枪:主要为ZB-26捷克式轻机枪,每个班一挺。
装备短斤少两“调整”名不副实 德械师:抗战前四个月几乎消耗殆尽
装备短斤少两“调整”名不副实德械师:抗战前四个月几乎
消耗殆尽
胡博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德械师”只是一个代名词,其真正的称呼是“调整师”,这是国民政府为了应对中日战争而做的有针对性的准备,调整师将承担起抵御日军侵略的中坚力量。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胡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
【相关文献】
1.放眼尽是“国军精锐”,实则早已“千疮百孔” 美械师的实力是如何被消耗与稀释的 [J], 胡博;
2.1930年代中德合作与“德械师”始末 [J], 王自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流砥柱 抗战时期中德军火贸易及国军德械师的组建(下)
中流砥柱抗战时期中德军火贸易及国军德械师的组建(下) “德械师”非清一色德式武器由于国民政府从德国大量订购军火物资,4月24日苏罗通工厂代表向中方开出各种武器价格表:20毫米机关炮200门,每门附炮弹3000枚,总价697.7马克;37毫米战车防御炮200门,每门附炮弹500枚,总价400万马克;75毫米山野炮200门,每门附弹500枚,总价800万马克;105毫米榴弹炮120门,每门附炮弹930万马克。
以上4种火炮之附件、观测器等总价300万马克。
如果中方需求,可分4年将上述武器全部交付给中国。
但由于国民政府财力有限,无法一下子购买如此之多的军火,导致整编军队变得十分缓慢。
截止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只调整了30个师,分别为:第1师、第2师、第3师、第4师、第5师、第6师、第9师、第10师、第11师、第13师、第14师、第16师、第25师、第27师、第36师、第51师、第56师、第57师、第58师、第67师、第78师、第80师、第83师、第85师、第87师、第88师、第89师、第98师、第2师补充旅、教导总队。
其中,第1师、第5师、第13师、第16师、第51师、第58师、第78师、第85师、第98师并没有调整完毕。
这些师步枪很多都采用7.92毫米口径的汉阳造步枪,轻机枪为勃朗宁式、重机枪为三十节重机枪。
而其余20个师,轻武器虽为中正式步枪、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98K步枪。
轻机枪为捷克式、哈乞凯斯,重机枪为马克沁或者仿造的二十四式,但机关炮、战车防御炮、步兵炮、山炮、榴弹炮却没有装备到位。
根据情况,军械司提出第一、第二批共20个调整师应该再增加高射机枪24挺、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40门。
战车防御炮每个步兵团6门,每个师共24门,105毫米榴弹炮120门。
但以国民政府当时的财力,根本无法向各个师增加这些武器。
截止到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只购买了40门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而这些火炮还是开战之后才运到中国,分别组建了炮兵第11团、炮兵第13团,根本没有分配给这20个“调整师”。
国军的德械师装备不错,为何仅仅数月就被打光
国军的德械师装备不错,为何仅仅数月就被打光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在当时的中国,有一支模仿德国军制创建出来的部队,在当时也是中国最为精锐的军队,我们将其统称为德械师,在当时,德械师在轻武器方面的装备要超过日军,即使是火炮、坦克上也是当时中国军队少有的,能步炮坦克协同的部队,然而这样精锐的部队,为何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打光了呢?有句话叫做非战之罪也,我觉得这句话送给德械师也是非常合适的,在当时,德械师已经尽力了,然而还是敌不过对方。
这个敌不过,又可以分开来看,可以分为,敌人太强大,以及自己方面太弱小。
德械师并不弱,但当时,能称为德械师的又有多少呢?当时国府准备编组的德械师,总数应该在80-100个左右,计划每年编组十个,可是仅仅编组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仗也就打起来了,而事实上,当时的国军,很多都是只能被称之为德式师,而不是德械师,简单理解就是,在训练方面,他们依然是德军顾问训练,但用的武器,大多还是之前的武器,没有达到德械师的标准。
而由于当时国家不强,且财政较为匮乏,当时我们国家大多是用资源,如矿石与德国方面交换的,所谓的八千万马克的计划,其实也就是这么来的。
而德械师的武器配备,特别是火炮配备,以及摩托化程度,也只有当时德军的40%左右,而这样的军队,其实在当时也只有四个。
反观日军的,当时甲种师团就有二十一个,不仅如此,当时他们还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的实力也是大大超过了国府的空军,而在上海这个海陆空军都需要发力的地方开战,最后的结果也只是失败,因而德械师士兵也只能以死相抗,我们的坦克往往进入战场以后,也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略的问题,应该说的是,蒋的战略方针问题不大,但在上海一味死守,放弃初衷,并使得此前苦心训练编组数年的军队消耗殆尽,这对于长期抗战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一件事情,如果让德械师在内陆与日军鏖战,那么战果可能也会大得多。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民族记,抗战中的德械师
民族记,抗战中的德械师
德械师,民国时期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中国军队。
截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仅调整了30个步兵师。
这30个步兵师因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官兵头戴德国M35钢盔并装备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后被称为“德械师”。
作为国军主力的德械师参加了整个松沪会战,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时间德械师就损失过半。
但作为淞沪会战中坚力量的德械师,硬是凭着血肉之躯挫败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上海失守后德械师均退至南京休整,随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战斗之激烈,损失之惨重,至此德械师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此后再无德械师。
1937年,中国建立了7个德械师,一个师拥有多少兵力?
1937年,中国建立了7个德械师,一个师拥有多少兵力?在众多的抗战影视剧中,都出现了德械师的身影。
提起德械师,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
但是,对德械师又存在很大的误解。
由于很多抗战影视剧的胡乱吹捧,造成了德械师装备精良,堪与德国军队比肩的问题。
截止1937年全面抗战的时候,我国总计建立了7个德械师。
那么,一个德械师到底拥有多少兵力,装备与标准的德国步兵师,存在多大的差距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北洋军,因为这存在很大的因果关系。
清朝的军队原本分为了八旗军和绿营军,其中,八旗军是作战主力,总兵力20多万,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八旗军的数量太少,因此,清朝在明朝投降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绿营军。
绿营军有60多万,负责协助八旗军作战,同时维持各地治安。
从雍正、乾隆时期开始,八旗军和绿营军的战斗力都迅速下降。
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一败再败,自身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开始组建新军部队,例如北洋新军、南洋新军等等。
新军的部队编制很特殊,有的不伦不类,采用了镇、协、标等编制。
但是,新军的建立并没有挽救清朝的统治,反而成为了加速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
当时,各地的新军部队,就是军阀争霸的重要资本。
在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例如奉系、皖系、粤系等等。
在军阀混战阶段的历史文献中,各个军阀的部队番号、编制都非常杂乱。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在军阀混战时期,百姓们的日子非常苦。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南京方面在名义上,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在此之后,南京方面开始考虑整合全国各地军阀部队的问题。
早在1928年,便提出了《改组军队的备忘录》。
但由于中原大战的爆发,这一改组计划被推迟。
1931年,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三省以后,又开始侵犯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等地区,情况非常危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组部队编制的需要越来越急迫。
装备一支德械师要多少钱?抗战王牌部队价格惊人,为何很快打光
装备一支德械师要多少钱?抗战王牌部队价格惊人,为何很快
打光
抗日战争初期,王牌部队是德械师,尤以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最具代表性。
(知行合一)
德械师以接受德式训练而著称,同时装备部分德械装备。
一支德
械师约万余人,人数不多,造价却不菲。
组建德械师的天价令人不敢相信。
整支德械师需要9000多把步枪,轻机枪300多挺,70多挺重机枪,4门反坦克炮,十几门正宗的德式榴弹炮。
并且这些装备价格都不便宜。
以当时的美元来计算,一支德械师需要花数百万美元。
如果在换算成当时流通货币法币,整支军队需要3000多万法币。
这样的价格显然当时无法承受。
当时财力不足,加之国内工业生产能力不足,只有几个师整编成德械师。
随着淞沪会战爆发,德械师也陆续投入进去,但与日军相比,装备及战法仍然落后,很快消耗殆尽。
但这支抗日力量顽强战斗,彰显了中国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手枪:没有鲁格! 德械师装备的手枪是德军没有采用的7.63毫米毛瑟M1932型自动手枪,也就是速射型毛瑟手枪。其实也不是当手枪用(高级军官另有配枪),主要作为冲锋枪的替代品(比较便宜)。当然,德械师装备的
毛瑟手枪,全都是正宗从德国进口的原装货。
4、冲锋枪没有一支mp40!装备的是mp18,俗称花机关。由于花机关在中国装备长达20多年,所以国军各派系部队中,都有这款武器出现。在抗战战场,花机关毫不费力成为国军唯一压垮日军的武器。因为日军根本没有冲锋枪。花机关在抗战前期和中期,绝对是第一近战利器。因为当时无论国军还是日军,都只有这一款冲锋枪,再没有其他的了。中央军的冲锋枪,一般为班排里面最资深的士官(上士或者中士)。因为冲锋枪手都是用在最关键的防御阵地或者作为进攻的矛头使用,必须由最有经验的老兵充当,新兵是干不了的。他们配备1把花机关,同时还配有为其冲锋枪专用的皮制六袋弹匣组,可装其专用弹匣6匣(每匣32发子弹)。冲锋枪专用弹夹包的搭披与毛瑟枪手一致,也是通过Y字型肩带和背后的皮带扣系在后腰上。 他们统一用的是固定弹匣, 后者多为插入式。
一、编制: 根据塞克特的《陆军改革建议书》之方案,全国60个师称之为整编师。193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10个师的整编计划。
1936年,军事委员会对整军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规划,整编的部队称为二十五年调整师(1936年即民国二十五年),初步计划年内完成20个师的整编。
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在法肯豪斯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德式师在师通信营的建制内设立一个无线电通信排,配备15瓦无线电台,并在各步兵团团部建立一个配备5瓦无线电台的无线电通信班,构成了师团两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即便是在接受德国顾问指导与训练的部队中,德国顾问的参与程度也有深浅轻重之分,有的师全师上下只有一名德国顾问!在所有部队中,接受德国顾问指导最多,德式装备最齐全,训练最充足的莫过于教导总队、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这四支部队了.
(1)日械装备,为全部日式装备,编制为军(整编师)有日式野炮营1个,师(旅)有1个日式山炮营,团有迫击炮与步兵炮(有的为37mm速射炮)各一连,营有6挺重机枪,连有9挺轻机枪与6个日式掷弹筒。
(2)日美混合械,编制与日械同,但补充了冲锋枪、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并将步兵炮与掷弹筒改换为六零炮与战防炮。 此外、还有国械编制,其编制与日械装备同,只是步枪为中正式步枪,轻机枪为捷克式,重机枪为马克沁,迫击炮为六零炮与国产82迫击炮,此外,在1948年后又装备了美式冲锋枪、火箭筒等,而在重武器方面,由于在抗战中,国民党没有生产过一门山炮以上的火炮,因此,炮兵都是日式火炮。
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1个卫生队(平时为师医院)
(二)师辖2个步兵旅:
旅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6门81或82毫米迫击炮)
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
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
虽有以上编制,但实际情况混乱不堪,有的半美械装备部队没有美式山炮,用日式山炮代,而有的国械部队则有美式山炮,究其原因,有的有背景,有的因战争损失大,如西出救援锦州之廖兵团,在其5个军12个师的编制内,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为美械军,新三军之十四师.五十四师为美械师。但被解放军缴获的装备却是155美榴14门,105美榴19门,75日野24门,75美山42门,75日山30门,120化迫38门。再如28军(整28师)为半美械装备部队,却有4门榴弹炮,21军为川军系统部队,刘湘的发家老本,解放战争时期为美械装备甲种军编制,但实为半美械部队,以上仅供参考 。
注:德械师基本编制:
(一)师直属部队:
1个炮兵营:
3个榴弹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
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
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1或82毫米迫击炮)
营辖3个步兵连:
连辖3个步兵排:
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三)师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
三、火炮:德式部队中,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式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就以装备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师为例,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在最初的计划中应是1个辖3个营的炮兵团)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连装备4门德制75毫米克虏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全营共12门,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毫米Pak35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高射炮型号较多,主要有瑞士的奥力根(Oerlikon)、丹麦的麦迪森(Madsen)、德国莱茵公司瑞士子公司的索罗通(Solothurn)等)。除了师属炮兵营外,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和小炮连各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仿制法国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击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小炮连装备6门20毫米索罗通机关炮。
德械师全师总兵力约1.4万人(日军常设师团的一半)。
二、武器:轻武器方面,1、步枪:没有一支K98k! 德式师主要单兵武器是国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K98k的前身。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德式师里还有其他各式型号的步枪,如汉阳造等。
2、轻机枪:没有一挺MG-34!德式师装备的轻机枪多是国造仿制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时和法国的轻机枪。但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最为出名的MG—34轻机枪却没有采购装备,中国也没有仿制生产。轻机枪装备数量基本能达到每班一挺的标准。
5、重机枪多采用仿制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该枪是根据1934年由德国兵工署向中国免费提供的马克沁重机枪全套制造图纸生产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与德国陆军装备的1908式重机枪稍有不同,确切地说应是1909式外销型号,采用250发帆布弹带供弹。一般情况下,重机枪的装备数量是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有一个重机枪连,共3个排6挺。这一配置标准只相当于德国陆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
德械师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
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以下几种类型组成。日械,美械,国械。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二类。按史迪威在1942年时的构想,美械师(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山炮各一营或山炮两营)及工兵、辎重各一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军乐队、无线电队、军医院各一,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战防炮各一连、特务排、卫生队各一;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步枪约4500支(新一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60迫击炮约170门,81迫击炮约36门,战防炮24门,山炮12门,榴弹炮12门或山炮24门。军则辖有三个105榴弹炮营及一个155榴弹炮营,一个装备M3坦克的战车营,当时的编制虽好,但这只装备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而后,因为运输困难与为了适应复杂地形起见,新编30师、14师、50师把炮兵改为一营(山炮营),81迫击炮及战防炮数也有减少。因为原准备将第8师空运印缅,但未去,出现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两个师瓜分三个师的装备的情况,新编38师因而辖3个炮兵营;后驻印军的各师在编成N1A和N6A时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的榴弹炮营调至军部,而史迪成威所构想的美械部队编制则因中美摩擦等原因而缩水了。因此当时的国内美械部队都没有达到美械轻装备师的编制水准。国内各美械军的编制为:每军一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一个山炮营,每营配备75山炮12门;每团一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一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一个火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火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手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火焰喷射器1个。每个军部和师部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而且由于运输上的原因,如美国商定给予的39个美械师在抗战结束前只运到了33个师。蒋介石为安抚原定在第二期装备美械的地方实力派部队,和组建青年军之因,国内的30个全美械师除驻云南的远征军外,则是三个师只给了两个师的美式装备,由军内自行调整,因此即使是整编11师与整编74师这样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也有美日装备混装的现象。 而半美械装备部队则是蒋介石为了安抚原定在第二期中装备美械的地方实力派部队,除了拿出了第二期的3个师的装备,又把原来的30个师的预备装备拿出组建设立的。其装备编制是步枪、轻机枪与82迫击炮为国械装备,而重机枪、冲锋枪、六零炮与战防炮、山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为美械,军(整编师)所辖的炮兵营则为日式野炮。正因为预备装备先分了,后来自己的兵工厂又不能仿造,美国不愿意再补充,所以越打越少。48年美国补充了一部分。 日械部队,其编制可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