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
央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效应分析
度, 保持货 币信贷合理增长。 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的具体效
果 如何 。 有待 于观 察 。 还
一
、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经济背景
在 短 期 内已经 九 次 上 调存 款 准 备 金 率 , 在 央 行 的宏 观 这 调 控 史上 非 常 罕 见 。 这也 说 明中 央 银行 对 目前 我 国 的宏 观 经 济 走 势 并不 乐 观 , 希望 通 过 这 种 方式 再 次 对 流 动性 过 剩 资 金 进行 回 笼 , 于制 约过 热 的经 济形 势 是有 必 要 的 。 对
门, 实现 既定 的货 币政策 目标 。 为一 种 威力 巨大的 货 币政 策 作
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就会造成货币供给量的 巨大波动, 同时带有很强的窗 口效应。 由于贸易、 投资双顺差 的格局继续保持,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逐步扩大的格局短期难
以 改变 , 动性 过 剩 状 况 尚未 发 生 根 本性 好 转 , 此 , 流 为 央行 近
球 资金 流 向趋 势 的局 部 反 映 [。 国经 济 的 持 续快 速 增 长及 Z我 l
期多次表示 , 实行适度从 紧的货 币政策 , 当加大调控力 将 适
收稿 日期:20-1 0 071 2 - 课题 项 目: 本文 受国 家教 育部项 目 《 新农 村 金融生 态优化 的系统 动 力机 制研究 》 【 目批 准号 :7J 700 ),国家 自然科 学课题 项 0D 909 项目 《 基于共 生理 论 的金 融企业 集群 发展 研 究》 ( 目批 准 号 : 项 77 37 ).山东省软科 学项 目 《 0 70 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山东 省农业循 环经 济模式 的开 发研 究》 ( 目 准号:20 项 批 0 ̄ )的 资助 ,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
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具有强制性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与否、高低与否都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会产生很大影响。
[1]准备金率越高,收缩的货币量越大,经济运行可用的资金越小,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反之,则扩大资金的可用量,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发挥作用的。
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即为货币乘数,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就可以极大地影响到货币乘数。
[2]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公众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具体的政策变动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支出和投资计划,从而保证政策调整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宣告效应"。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的宣告效应更直接更有效。
[4]一、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情况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定。
此后存款准备金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多次调整。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用的经济背景和政策效果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同 一调整为10%
3 4
87年 88年9月
10% 12%
12% 13%
2% 1%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背景 东南亚金融 危机爆发, 我国受其影 响出现通货 紧缩现象, 为了增加市 场流动性, 刺激经济
5
98年3月21日
13%
8%
-5%
6 7 8
99年11月21 日
03年9月21日 04年4月25日
调整后 11.5% 12% 12.5%
调整幅度 0.5% 0.5% 0.5%
调整背景
07年6月5 日
07年8月15 日 07年9月25 日 07年10月 25日
19 20
21 22
12.5% 13%
13.5% 14.5%
13% 13.5%
14.5% 15%
0.5% 0.5%
1% 0.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与使用, 以及其运用的经济金融背景 与政策效果。
定 义
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被称为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分为两个 部分,一部分是中央银行要求金融 机构存款的最低限额,称为法定存 款准备金,另一部分超出法定存款 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存款准备 金
定 义
作 用
1.确保金融机构在遇到大量提取资金时, 能有充足的偿付能力。 当金融机构出现严重流动性问题时,可 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满足其流动性需求。
作 用
2.影响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每吸收一 笔存款都会以货币乘数的倍数产生派生存款,所 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的影响货币供给量。 Rc+1 货币乘数 = Rd+Re+Rc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e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Rc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
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
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论文 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的调控
论文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的调控摘要:近几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导致经济过热的风险也逐渐加大。
中央银行从 2007 年开始频繁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
自 2007 年至 2011 年下半年,中央银行先后共计 31 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调整前的 9%大幅上涨至 21.5%,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点。
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机理、传导机制和该制度的政策效应、对经济的影响两方面来考察。
关键字:存款准备金率;传导机制;政策效应引言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中央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从2007-2011年,先后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1次调整,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调整中,上调27次,下调4次,达到历史最高21.%。
而2011年11月以后,又经历了两次下调,达到现在的20.5%。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演进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在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3档: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由于比例过高,且存款的流动性越强准备金率越低,并不合理,于是1985年改为统一的10%。
1987年上调为12%,1988年再上调为13%。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范本模板】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摘要】: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方面,准备金政策因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成倍的缩小或扩大,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达到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的目的,成为我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由于央行不得不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的稳定,使得外汇占款下降,然而在对冲市场的流动性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法律强制性,在不震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就能较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取得更好的政策效应。
所以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处于主要的地位,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是我国以前、现在和以后不可缺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政策效应198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一同成为了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频繁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当时针对市场上物价上涨、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等矛盾.2015年共调整了5次存款准备金率,现行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6.5%,中小型金融机构是13%。
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从2016年3月1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富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变革营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用的对冲工具。
央行降准符合预期,由于外汇占款下降、资本流出需要降准来对冲;另外,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1.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分析我国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变动的原因
分析我国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变动的原因摘要:纵观世界宏观经济调控,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法定准备金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它在世界主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调控中已经逐渐淡出。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整宏观经济运行,到现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显然,法定存款准备金已经是我国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
那为什么在欧美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淡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甚至完全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情况下,我国央行依然如此频繁的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呢?本文将从法定准备金这一制度的由来以及其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央行频繁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另外结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给出关于优化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乘数原理引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问世以来,最初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秩序,保障存款人利益,防止商业银行过度的扩张信贷规模。
直到后来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但上世纪60年代后,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开始不再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调节工具,普遍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甚至取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美国在1992年之后,至今没有再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调整。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于1984年建立。
从1984年到2016年之间央行总共对存款准备金进行了51次调整,最近的2018年4月25日至到2019年1月25日之间央行四次降准。
如此频繁的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足以看出法定准备金率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主导性,在将来我国依旧会继续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由来早在18世纪时,英格兰银行由于信誉良好,并长期与众多的私人银行保持资金往来,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中央银行,由于各个商业银行很多业务往来离不开英格兰银行,为了方便现金提取和资金的清算业务等因素,各个商业银行都愿意将自身的一部分资金存入英格兰银行,这便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早期雏形。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摘要: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由中央银行设定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和金融体系稳定的一种制度,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和金融体系层面两个角度深入探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层面的作用1. 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来影响银行系统的货币多重放贷效应。
当中央银行希望控制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系统可用于放贷的存款减少,进而降低货币供应量。
相反地,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系统可用于放贷的存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2. 控制通胀水平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物价水平。
当经济出现通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限制物价的上涨。
相反地,当经济出现通缩风险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刺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促进物价的上涨。
3. 稳定金融市场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通过限制银行的放贷规模和风险水平,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银行在存款准备金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以防止银行过度放贷导致风险集中和金融体系不稳定。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遏制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第二部分:金融体系层面的作用1. 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发展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银行在存款准备金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促使银行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资金。
这可以引导银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信用风险扩大的情况,促进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通过限制银行的放贷规模和风险水平,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当金融市场出现冲击或风险因素增加时,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帮助银行提前储备一定比例的存款,以应对风险和压力,降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3. 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共同发挥作用。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效果及改革建议
. 约 因素 ,国 民经济 的健 康 发展 需要 更 取 的措 施 。据 估 计 ,调 整 05个 百 分
点 的 比率 , 就直 接收缩 资金 10 亿元 , 10 而按 乘数 效应 大 概会 收 缩 资金 三 四千
最 后 ,保 证 金 融 机构 的储 备 流 动 性 。 19 年 央行对 存 款准 备金 制度 进 98
下 ,外 汇 的大 量 涌入 就 意味 着基 础货
币被 迫增 加 ,从 而导 致货 币供 应 量 以 及 贷 款 规 模 的增 长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央行 为保 持 货 币供 应量 的稳 定 ,必 须 进行 货 币 回笼 。20 年 9 的准备 金 03 月 率 调 整 ,大 约 冻 结 了 10 亿 元 的 超 50 额 准备 金 。通 过乘 数 效应 ,最 终影 响 的市场 资金规模 在 60- 70 亿 元之 50 -00 间。20 04年 4月 所 提 高 的 0 % 的 比 . 5
业 和项 目,中 国人 民银 行将 准备 金 比率 上调 2个百 分点 。1 8 ,我 国出现 了改革 9 8年
FR A D o l o o o IsJ.o o w R s lNNE N Mc u o P T l c 1 6 2
i
41
维普资讯
式等 问题。
’ ● l _ ’ ●
关键词 :法 定存款准备金 制度;发展 历程 ;作用;局 限 ;改革建议
_ . 款准备金由 两部分组成, 一是法定准备金, 二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由
’丁 中央银行规定必须上缴的部分 ,超额准备金则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 I
中保 持 的超过 法定 准备金 的部 分 。由于 中央银行 规定 对法 定准 备金 短缺 实行 罚款制
大行存款机构 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行存款机构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文将讨论大行存款机构的准备金率。
在银行业中,准备金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大行存款机构作为国家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其准备金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存放在央行的资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也可以理解为银行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留存的备用金。
该比例由央行制定和调整,用于控制金融市场流动性和调控货币供应。
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银行及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
大行存款机构是指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市场影响力强大的银行,通常是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
它们在国内外各类存贷款、国际贸易、资金结算、金融市场交易等方面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合作伙伴,扮演着金融业务发展的引领者和风向标的角色。
大行存款机构对准备金率的变动高度敏感。
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利用效率。
当准备金率上调时,大行存款机构需要留存更多的备用金,从而减少了可供贷款和投资的资金量,对其经营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产生不利影响。
而当准备金率下调时,它们可释放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和投资,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准备金率调整的意义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大行存款机构,它还对整个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实现货币供应的精确调控,平衡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资金成本。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或通胀压力上升时,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有助于提振经济活力和促进投资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或通胀压力较大时,适当提高准备金率可抑制投资过度和通胀风险。
总之,大行存款机构对准备金率的变动十分敏感,准备金率的调整不仅会影响它们的资金成本和利润水平,也将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产生广泛的波及。
因此,准备金率的精确调控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和讨论大行存款机构的准备金率问题。
宏观经济学材料题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遏制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扩大内需(即消费)。
重点是通过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等措施,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积极调动社会投资。
实施两年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新增投资1.18万亿元,重点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同时,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政府鼓励项目的建设。
消费方面,重点放在增强消费能力、发展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预期等方面,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优抚对象的待遇水平,较大幅度增加各项涉农补贴。
开展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积极拓展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完善汽车等消费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政策障碍,稳定和增强居民的消费预期。
(二)振兴产业(即投资)。
重点是组织实施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规划中提出的近120项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调整税收政策,实施重要产品的收储,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支持企业渡难关。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比如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打造船舶工业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鼓励兼并重组,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三)科技支撑(即生产技术)。
中国宏观调控目标及其宏观经济政策
2019/5/2
3
(一)四大目标的一致性
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 基础。
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 前提。
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 物价稳定。
2019/5/2
4
(二)四大目标的矛盾性
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组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一套工具, 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互相配合。
2019/5/2
4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类型
双松:在经济萧条时,同时采用扩张的财政 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使经济所受到的刺 激更为猛烈。
双紧:在经济高涨时,同时采用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经济紧缩的程度 更为猛烈。
出现不一致。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呈反方向变化。 经济增长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2019/5/2
5
中国的失业率
201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 13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7万人,为全年目标500万人的 109% ; 就 业 困 难 人 员 就 业 165 万 人 , 为 全 年 目 标 100 万 人 的 165%。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4.1%,比上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 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
2019/5/2
10
2009年全球出口大国排行
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贸易摩擦的形式多样化。包括”两反“、特保条例 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贸易摩擦的对象延伸。贸易摩擦涉案对象开始由中 国企业延伸至中国政府。
存款准备金
摘要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
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其历史发展渊源和经济背景。
目前国外已很少运用存款准备金作为政策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而我国却较为频繁的使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不断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探讨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当前我们应当积极营造适合准备金制度作用的环境,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革其计提方式,使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日趋完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合理的作用。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效应、;改革AbstractThe deposit reserve policy is one of the three traditional monetary policies. The central bank adjusting deposit reserve rate could aff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 credit expansion ability, thus indirectly control money supply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posit reserve system ha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Currently overseas countries have rarely used it as policy means to regulate the macro economy but our country has used more frequent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reserv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reform proposal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why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raises frequently, continuously in our country and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We should actively create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reserve against deposit system, gradually reduc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reform accrual method, make the reserve against deposit system improvement and play reasonable role i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reserve against deposit,monetary policy ,effect ,re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基本概念 (1)1.2 存款准备金的发展历程 (2)第2章我国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3)2.1 我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3)2.1.1 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巩固流动性调控成效 (3)2.1.2 遏制当前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过度膨胀 (3)2.1.3 解决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资金压力问题 (3)2.1.4 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4)2.1.5 存款准备率调整的“宣告效应” (4)2.2 我国频繁上调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 (4)2.2.1 降低银行经营和经济的稳定性 (5)2.2.2 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冲击 (5)2.2.3 频繁操作减弱政策的效力 (6)2.2.4 可能导致“寻租”行为的发生 (6)2.3 近期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分析和影响 (6)第3章我国存款准备金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8)3.1 我国使用该政策取得成效性分析 (8)3.1.1 货币供应量角度 (8)3.1.2 货币结构比率角度 (9)3.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角度 (9)3.2 存款准备金制度低效的原因分析 (10)3.2.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存在漏洞 (10)3.2.2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按旬考核制 (10)3.2.3 对超额准备金付息的政策 (10)3.2.4 外汇占款规模的增大 (10)第4章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对策 (12)4.1 调整存款准备金结构,改革准备金的记提方式 (12)4.2 调整准备金率利息 (12)4.3 扩大差别准备金的涵盖面 (13)4.4 改善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1章绪论2011年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如何评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连续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连续实行?这样对中国金融、经济带来怎样的效应?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细微调整?先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谈起.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
许多企业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被称为准备金比率或存款准备金比率。
它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进行监管和控制的重要指标。
存款准备金率代表了商业银行需向央行留存多少比例的存款作为备付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资金流动风险和提供流动性支持。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控制经济通胀压力、稳定金融市场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当央行决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留存的存款比例减少。
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降低资金的成本。
这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相反,当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留存的存款比例增加。
这将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降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增加资金的成本。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通常用于抑制通胀压力、防范金融风险和控制过度信贷扩张。
政府通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对经济进行灵活的宏观调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央行可以根据经济的需要和风险状况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这种政策工具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以及维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金供应、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灵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曲线的概述,介绍该曲线的定义和作用,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解释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和作用,包括对该概念的解释、相关政策以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宏观调控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宏观调控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近年来,宏观调控成为了中国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乌泱乌泱经济学家都热衷于探讨和思考,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来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经济运行。
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在稳定金融市场、抑制通货膨胀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就宏观调控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概念和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简称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的司法法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按照一定比例准备在央行保管的一部分存款。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银行体系内部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货币供应与需求关系。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存款准备金的调控可以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经济的流动性。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银行内部的货币供应,抑制过分膨胀的货币供给,从而遏制通货膨胀。
其次,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银行体系内的存款准备金储备可以作为应对风险的一道屏障,当发生金融风险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或释放银行的资金储备,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方式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调控,一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二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缴存的货币性质。
1.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水平。
当央行希望释放流动性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商业银行需缴存的存款准备金量,增加银行的可用资金,促进银行对外贷款的增加,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央行认为需要抑制过热的经济,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银行可用资金,从而抑制银行对外贷款的扩张,达到抑制经济的目的。
2. 调整存款准备金缴存的货币性质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的货币性质来影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水平。
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商业银行通常需要以现金形式缴存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政策频繁调整原因及其效应
并 着重 研究 其对 金融 行业 的影 响。
中图分类号:F276 .2
文 献标 识: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存 款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的措施,是传统的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 工具,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存款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间接控 制社会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活动。
52
决 策 &信息(下半月刊)
2008 年第 5 期 总第 41 期
C APITAL
2007 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之“紧”的程度,不仅为我国历史上 仅有,也为世界历史少见。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货币政策从紧 1 .物 价 上涨 从 来就 构 成 责难 货 币政 策 的最 主 要理 由 。 2.流动性过剩压力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2007 年 1-9 月 份,GDP 同比增加了 2.3 万多亿元,与同期 M2 新增 4.75 万亿 元相比,相差 2.4 万多亿元。这反映出实质经济领域存在着流 动性过剩。实质经济中流动性富余,必然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扬。 9 月末,我国经济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 39.3 万亿元,2.4 万多亿 元过剩量占其 6.2%。GDP、M1、M2 等数字表明经济流动性过 剩存在着从银行部门向资产部门蔓延的趋势,若不采取措施,资 产部门价格会继续上升。 3.经济增长率持续趋热。2007 年前三个季度 GDP 同比增 长 11.5%,创近 10 年来的新高。国家须加大对经济运行降温的 力度。 4.投资增长率持续高涨。2007 年总投资规模达到 138000 亿元,实际增长率为 21.6%,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 高于 GDP 增长的状况。为了防止由投资过热引致的一系列经 济问题发生,应当适当抑制投资增长率继续走高的势头。 5.信贷投放量快速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2007 年 10 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 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 1361 亿元,同比多增 1192 亿元。在提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新增贷 款量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新增贷款量的快速增加,既与资金 过剩(即流动性过剩)直接相关,也刺激着经济运行和投资的进 一步提高。为了防范这些情形的加重,必须收紧资金供给。 6 .房 地 产价 格 的持 续 上 涨也 构 成货 币 供应 过 多的 原 因 。 7 .股价“泡 沫”股价 的 迅速 上 涨,是 人 们判 断 货币 过 多 的又 一理由。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摘要】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控制货币信贷,市场流动性及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在介绍存款准备金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一、引言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中央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从1984年公布以后,最初使用并不频繁,从1984~2005年总共才使用7次。
但从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我国中央银行共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8次。
尤其从2007年开始,中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频繁调整。
2007年1月份到2008年6月份,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6次。
但是,到了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紧缩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也相应下调4次准备金率。
然而,到了2010年初,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增大,房地产泡沫逐渐呈现,为了应对经济再次过热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从2010年1月起开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已连续上调12次,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
2011年7月后,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这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将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形势变得不容乐观。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12月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又下调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从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
二、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分析从宏观经济来看,首先,这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年级:2011级学号:1111020221专业:工商管理112班姓名:李闯闯指导老师:二零一二年十一月摘要: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准率或下调2至4次。
研究目的:(1)了解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2)分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下调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3)对于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结论:存款准备金率因其乘数效应一般被认为是猛烈的调控工具,在我国弱有效性主要是由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现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所决定的。
另外由于我国货币调控工具单一,还不得不选用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并改善政策实施环境。
关键词:准备金率宏观调控效用分析论文正文:1、引言:2、正文:(1)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准备金率:是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
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二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
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调整.自1998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大的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最近的一次是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是使银行的信贷膨胀遭到遏制,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也将持续存在,银行业绩增长令人担忧。
这些担忧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可能意味着下半年银行股将难以走强。
而如果银行能够成功实现向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变,大幅提高中间业务收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那么该类银行无疑将受到投资者追捧。
从2011年6月20日起,央行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保持着“一月一调”的提升节奏。
自去年以来,央行更是先后12次上调准备金率。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三大货币政策措施之一,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
而后,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形成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都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纷纷以法律形式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在过去近100年里,美国一直在不断强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制,同时也不断采取措施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管制的手段,如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应当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负债项目;根据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金额大小实行累进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1935年美国《银行法》颁布之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便成了美联储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整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可描述为:为抑制(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增加)货币供应量→调高(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减少(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全社会投资规模缩小(扩大)→货币乘数缩小(扩大)→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增加)→市场利率提高(降低)→投资、消费支出减少(增加)。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最终引起货币乘数的变化,通过乘数效应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变化。
因此,这是一个给经济可能会带来较大震荡的政策工具。
在货币政策理论中,普遍认为该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过于猛烈,被称之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把“猛斧”。
因此,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运用该政策时,慎之又慎。
即使用也只是作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补充,或只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才采用此项政策调节宏观经济形势,并不是经常使用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
(3)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准率或下调2至4次。
(4)近期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分析2006年7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主要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对资金的流动性进行回笼,对整个经济实施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由过快向偏热发展,防止通货膨胀。
〈1〉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信贷规模激增据统计,截至2006年11月,银行人民币存贷差已达11万亿元,银行手中可供使用的信贷资金空前泛滥,截至2006年9月各项贷款合计为221035186亿元。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来说,出于自身收益的考虑,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必然提高。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银行完成重组和IPO这种融资的增加实际上是资本金的增加,扩大了商业银行信贷的杠杆效应,可以使银行的新增贷款成倍增长。
如果不把流动性控制在适当水平,银行过度扩张贷款的压力会再度上升信贷规模将出现高速反弹,这势必会加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过热现象。
〈2〉国际收支顺差矛盾突出中国海关总署1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年中国进口总额9558.2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2180.2亿元,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
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5282亿美元。
高额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3〉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过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前3季度,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61800亿元,同比增长达28.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1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0062亿元,同比增长达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增幅虽比上半年回落2.15个百分点,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指标仍在高位运行。
〈4〉公开市场业务及再贴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为了对冲由于购买外汇而增加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加大了在货币市场进行债券正回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在对冲持续刚性增长的外汇占款时,受到了一定限制;而我国目前的再贴现率已经较高,上调再贴现的空间有限。
由此,提高准备金率成为中央银行可以动用的较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5)准备金率调整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1〉准备金率调整对金融机构震动较大准备金率上调,需要银行重新调整资产组合,但是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超额准备金在金融机构间分配不平衡时,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产生的震动会更大。
降低金融市场运用资金的比率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会倾向保持较高超额准备金,进一步降低可用资金比率。
即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由于多数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而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以及是否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的的经营成本。
〈2〉对我国房地产的影响因为我国房价太高,出现了很大的房地产泡沫。
央行多次提高贷款利率也是为了增加房地产投资商的成本,以减少他们的投资行为,不过效果不明显。
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对完成房地产调控目标会有明显的作用。
〈3〉收缩流动性、降低信贷规模的影响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及其信贷规模,进而降低货币供应量。
在目前,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具有很强的政策约束力。
经过2009年的常规放贷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2%以下了,此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具有直接约束力。
〈4〉对减轻通胀压力,缓解经济过热的影响2010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3%,2011前两个月均保持在4.9%的高位运行,3月4月则突破了5%的重要心理关口。
一段时期以内,通胀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在2010年3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2011年可能会继续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将逐步上行。
这对降低通胀压力、防止经济过热将产生一定作用。
(6)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