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苏北男人及其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苏北男人及其它

陈德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气质、风采、天资,却与当地的山水土地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相关。地处长江以北的苏北大平原,境内分布着江河湖海不同的水系,相互融会贯通,默默地滋润与养育着数以千万计的苏北儿女。

由河南桐柏山分支的淮阳山脉,向东南延伸,其断层余脉,分别凸现在苏北的紧西侧与北端,为安徽滁州境内琅琊山与徐州的九里山。这两座毗邻的山峦,南北相望,各具文武之气,令苏北的人文历史,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琅琊山山道崎岖,可拾级而上,山中流水潺潺,鸟鸣蝉噪,虫声嘶嘶,“树林阴翳”,“林壑尤美”,一派自然和谐景像。当年曾引得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史学家欧阳修太守对此处大自然美的感悟,写出了历史上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记》,后来成为不少读书人青少年时代必读的范文,并被汇入著名的《古文观止》一书内。

后人为仰慕这位大家的文采,在琅琊山麓碑刻欧文苏(轼)体,修建的天下第一亭——醉翁亭,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

九里山山峦,地处苏北北端,绵延九里有余,列车经过徐州境内,不时会听到播音朗诵:“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锈刀枪”的民谣,一时间令旅客们穿越时空,带到两千年前的楚汉相争,旌旗摇曳,刀光剑影厮杀的氛围之内。

九里山是当年韩信起兵战楚的誓师之地,经过两军鏖战,最后迫使

刚愎自用的项羽兵败垓下,他感到愧对江东父老,投乌江自尽。

韩信带领苏北万千儿男,打出了一个大汉王朝,拥苏北农家子弟刘邦,首次在历史上称帝,后来使得东西汉的帝王们,坐镇汉室江山四百年之久。数千年来,在这山水宝地灵气的感应下,孕育出苏北千千万万铮铮铁骨的男人。

苏北男人,未出道前,初始与他们接触,给人第一印象,似有不善言词敦厚怯生的感觉。其实不然,苏北男人,特别是如今年已花甲之上的老者,在他们当初外出或原地谋生时,十之八九,都没有父辈们复杂社会关系的荫庇佑助,更无有经济实力相帮,完全依靠个人的奋发努力。不论是从文习武,还是经商做工务农,都无不历尽人间生活上的艰辛拮据,深悟先人所说的“业精于勤,成于思……”千载不变的良言古训。

苏北男人的聪颖与睿智,表现在他们不论何时何地,却能精于观察与判断身边一切事物的实质,自忖自量,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适时恰当地修订好人生最为难得的纵横坐标,较准确地定位。在工作中,不越俎代庖,很少越位,把自己的职能,规范在一定的许可之内,“敏于事而讷于言”是他们品行操守修养的重要一面。

与苏北男人长期相处,你便会发现他们“知恩必报”“不差钱,不欠情”外柔内刚的秉性。苏北男人,尤其是老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深谙和熟记童年时代父母的辛劳与养育之恩,倍感人生的苦短与不易。当他们独立介入到复杂的社会以后,绝大多数能珍惜生活中些微之得,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勤俭持家之道,轻易不浪费一分钱财与光阴,但对朋友,对知己,从不吝惜财力物力,

以至于身家性命。苏北男人,“入仕”为官者毕竟是少数,多数属“草根阶层”,他们虽不算“士”,但“可杀不可辱”的刚强烈性,却潜伏在大多数苏北男人的血气之中,轻易不会迸发。“男儿膝下金,不做屈辱人”的天赋秉性,却时刻存在。乞食受辱胯下,并非苏北男儿韩信的本性,登坛拜帅治国平天下,乃韩信人生所求。

苏北泰兴男儿杨根思,抗美援朝期间,他任志愿军连长,在一次他带领一个排死守某高地的战斗中,打光了子弹,眼看周围的战友均牺牲倒地,敌人又蜂拥而上,近在咫尺,为保住战地不被丢失,他毫不犹豫地抱起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索,跃出战壕,冲向敌群,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被评为特级战斗英雄,与董存瑞、黄继光齐名。杨根思所在的连队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杨根思连”。杨根思的家乡,为纪念这位英雄,经上级批准,改为“根思乡”在苏北历史上,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光辉的史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中美两国建交谈判,时任美国国务卿兼秘密特使基辛格,在朝鲜战争期间,他应征入伍时任上等兵参战,亲历朝鲜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基辛格曾作为美国朝野的友好人士,多次来我国斡旋作友好访问。

前几年基辛格又来我国作友好访问,此次他特别提出,要求参访我军一个连队,经上级批准,他参访完“杨根思连”后,对中国武装部队的战斗精神,感慨尤深,基辛格离开“杨根思连”时,在留言簿上用英文写下了:“中美永不开战”的题词。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的十余年时光中,是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抗美援朝最为艰难的岁月,不少苏北男人,舍家弃业,告别亲人,投身到革命行列内,在诸多战斗中,为全局的胜利,他们不惜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捐出自己的身体后,多数长眠于异地他乡一一抔黄土之下,少数则在解放后才魂归不同地域的烈士陵园内,在苏北那些成百上千的战后幸存者,至今在他们肤体内,还残留着战争年代被敌人射入的弹片,无法取出,直至他(她)们作古后,弹片仍伴随这些老兵们的骨灰掩埋于地下。他们为革命为胜利,为今天的社稷江山,终身无悔。

有史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于斯,长于斯,终于斯的苏北男人们,都曾借助这块弹丸之地的平台,历经不论是夤夜苦读,著论书史,还是刀光剑影、声嘶血溅的年代,苏北男人们都竭尽文治武攻之能事,直至年届甲子,须发花白,仍壮心不已。不忘献出对国家,对人民一片忠心之情。历史忠实记录着一代代苏北男人们可歌可泣的悲怆往事,留下了昔日文武之道的炫目史实,如今正激励着苏北一代代万千后生。

苏北男人因受不同水土的滋润与五谷杂粮中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在历代人文环境的熏陶下,生就一副英俊爽朗的男子汉形象。上世纪三十年代,民间曾评出中国“四大美男子”的国人形象,其中苏北男人周恩来(淮安)梅兰芳(泰州)就占了两个席位。梅兰芳在戏剧舞台和卸妆后的英俊形象,现在不少人已记忆模糊,读者可从视频与舞台上梅葆玖先生俊俏的扮像中,窥视推论出当年梅兰芳先生的英姿。周恩来总理,浓眉大眼,博学多才,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健步挺胸的男人形像,长期受到中外媒体的赞誉与美评。周恩来在最后一次接待外宾时侧坐在沙发上的那张像片,目光炯炯有神,正视前方,他那器宇轩昂,泰然自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