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北差异大

合集下载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相对贫困的现象。

对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北、苏中、苏南)进行农村相对贫困的差异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江苏省农村贫困状况,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一、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地,是江苏省的传统农业区。

在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发展水平低等方面。

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导致农业产出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苏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机会,农民就业压力较大,收入来源单一。

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

相对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产出难以提高。

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苏北地区与苏中、苏南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农业发展潜力有限。

苏中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虽然苏中地区的工业发达,但农业产业仍占有一定比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

苏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支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苏中地区的农业收入较低。

虽然苏中地区的农业产出较多,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中间环节利益过大,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高。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的利润空间有限。

苏中地区的农民素质差。

相对于苏北和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农民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相对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苏南地区存在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苏南和苏北婚礼习俗差异

苏南和苏北婚礼习俗差异

苏南和苏北的婚礼习俗差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北方人南下,因为苏南经济相比北方较发达。

很多北方人在苏南定居结婚生子,有很多南方和北方相结合的家庭。

现在来探讨一下苏北和苏南的婚礼文化差异。

就列举徐州和苏州的一些差别。

第一,回门时间的不同,徐州通常是三天回门,而苏州通常是当天回门。

第二,婚宴酒水不同,徐州主要以白酒为主,这和徐州的文化有关,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带给徐州人的就是豪迈,义气,只有白酒能与之匹配。

苏州以黄酒和葡萄酒为主。

第三,礼金额度,南方经济状况相比北方好点,所以苏州的礼金比徐州的要多,这里说的是平均状况。

第四,新娘嫁妆不同。

以前的就不说了,就说现在流行的一些。

像徐州新娘的嫁妆一般是家具,居家用品。

苏州的嫁妆我听到最多的是一辆汽车,大部分是这样,当然视情况而定的,有的没有。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苏南苏北两地农村经济比较分析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苏南苏北两地农村经济比较分析

启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 制定相应政策引导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进行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促进农业生产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农业技术投入, 提高农业产值。同时,充分利用两地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 业。
3、农业生产
苏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精细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农业产值较高,而苏北地区 的农业生产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值相对较低。
4、农村建设
苏南地区的农村建设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而苏北地 区的农村建设仍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原因分析
导致苏南苏北两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同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交通、人才和资金 等方面:
2、无锡和盐城
无锡是苏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拥有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较强的科技创新 能力。无锡通过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快 速发展。而盐城作为苏北地区的另一个城市,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制造 业基础。但相比无锡,盐城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引进方 面仍有较大差距。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各有特点,但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 升级的重要任务。
谢谢观看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苏南苏北 两地农村经济比较分析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对比分析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苏南苏北 两地农村经济的比较分析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结构存在 显著的差异。其中,苏南和苏北地区作为江苏省内的两个重要区域,其经济发 展状况和农村社会结构引起了广泛。本次演示将围绕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主题, 对苏南苏北两地农村经济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两地农村经济的差异及 其原因,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

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

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加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江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区域差异表现1.南北差异明显。

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等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则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内需型经济发展较快。

2.城乡差异较大。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尤其是南部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3.产业结构不平衡。

高科技产业在南部地区集聚,如软件、电子信息等。

而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二、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

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2.历史因素影响。

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南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3.外部投资影响。

南部地区距离上海较近,外部投资较为集中,带动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则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

1.优化产业结构。

整合南北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南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南北差距,使各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3.鼓励外部投资。

加强北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原因复杂。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

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大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

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

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更大。

198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1995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和13657元,两者之比扩大为1:3.54;到200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9971元和42710元,两者之比再次扩大为1:4.28。

表中列出了2007年苏北与苏南地区主要的经济指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除了人口、土地面积、可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总产值、粮棉油总产量,苏北比苏南高以外,其他反映工业化发展水平、居民富裕程度等方面的指标,苏北均比苏南要低。

第二、第三产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苏北与苏南相比,差距都相当大,财政总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苏北与苏南相比,均有着相当的差距。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 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 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 各种因素的作用力往往是大小不一的。

从历史和现实中分析, 形成苏北与苏南差异的社会因素主要有:1.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为 大视 野 确 定 发 展 战 略 , 角 度 选 择 发 展 路 径 , 步 缩 小 南 北 小 逐 经 济 差距 , 江 苏经 济 的 持 续 协 调 发 展 和社 会 的 和 谐 稳 定 具 有 对
重要 的战 略 意 义 。
应与扩散效应相互作 用的结果 。在成长初 期 , 极化效 应较 扩散 效应 显著 , 区域经济差距 呈拉大趋 势 , 而在区域成长后期 , 扩散 效应显得更为 重要 , 聚集区经济 向周围扩散渗透并导致 区域差
异 的不断缩小 。正如法 国经济学 家弗朗索瓦 ・ 鲁所说 : 增长 佩 “
【 关键词 】 苏南 苏北 经济差距 成 因 对策
并非 同时 出现在所有地方 , 以不同的强度首先 出现于一 些增 它 长点或增 长极 上 , 然后 通过不 同渠道 向外 扩散 , 并对整 个经济
产生不同的终极 影响 。” 新中国建立以后 的前 3 0年 , 我国一直实行均衡发 展战略 ,
和战略部门 ,当这些地 区和部门发展创造 出新 的投资机会时 ,
就可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 美 国经济学家 JG・ ・ 威廉姆森 的区域成长理论指 出, 区域成 长是从 非均衡到均衡 的发展过程 。 他对 2 0世纪 5 0年代 2 4个国 家有关区域差 异的国际性数 据进行 了实证研 究 ,提 出理论 假
效 应 ” 。
非均衡 发展战略是针对均衡发展战略提 出的 ,其代表人物 是赫希曼 、 辛格 、 罗斯托等 。他们认为 , 发展 中国家不具备全面 增长 的资本和 资源 , 平衡增长 是不现实 的 , 投资 只能有选 择地
在若干地区进行 , 其他地 区通过 利用这些地区投 资带来的外部 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不发达 国家取得经济增长 的最有效途径是 采取精心设 计的不平衡增长 战略 , 首先选择投资若干 重点区域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

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江苏努力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

198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发展方针。

1994年确立了“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思想,明确把“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并实施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工程(1997)、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工程(1998)、启动“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工程(1999)。

进入新世纪后,针对新的区域发展态势,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新方针,以因应形势的变化。

但是江苏省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明显。

三大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00.511.522.533.544.551978198519901992199419962001200320052007苏南苏中苏北三.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10财税朱益村 20101404148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

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

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

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2.2 外资利用额低“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

就江苏如何让缩小江苏省南北差距之见解

就江苏如何让缩小江苏省南北差距之见解

快工业化进程”,苏北地区应在全面提高三产水平和效益同时,突出工业主导产业,政府抓产业,企业抓产品,按照“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思路,提高工业化程度。

抢抓国家和省振兴支柱产业的机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以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为目标,主攻重大项目,重抓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本地产业基地,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着力培育地区经济特色。

苏北地区传统产业较多,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是重要任务之一。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由单一向综合发展,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改进装备和提高水平。

引进和发展大项目,重视逐渐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重大项目、新兴产业带动结构调整。

2、要突出沿海开发,合理调整生产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凋发展。

梁保华书记说:江苏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产业带,苏北除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带外,另一条就是“沿海产业带,主要是海洋产业、港口、物流及重要基础产业”。

如何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加大沿海开发力度,让苏北经济崛起,是省市领导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3、要突出特色功能,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苏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城乡发展差距影响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很有必要。

应该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的理念。

首先要突出城市特色。

要根据每个城镇的地理位置、基础产业和经济基础等不同条件设计规划城市建设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4、要突出劳动密集型,改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梁书记强调:“在产业转移中,鼓励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苏北转移,同时设备要改造提升。

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能转移到苏北,”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和过剩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人都渴望在家乡能一样上班挣钱。

5、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市场疲软,需求萎缩,经济滑坡,投资动力明显减弱,投资信息明显减少,招商引资比以前更加困难。

苏南和苏北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苏南和苏北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苏南和苏北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差别那么⼤?历史与地理 11-14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中华⼈民共和国省级⾏政区,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字得名。

位于中国⼤陆东部沿海中⼼、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东,地跨长江、淮河,京杭⼤运河从中穿过。

江苏拥有江淮、⾦陵、吴、中原四⼤多元⽂化,是中国古代⽂明的发祥地之⼀,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化的特⾊。

秦代实⾏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江苏省先后分属楚、荆、吴、⼴陵、泗⽔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

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体上以淮河⼀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由此可见,划分江苏的⼀直以来都是长江!那苏北和苏南也是以长江来划分吗?现在的中国江苏省历史上基本上不是⼀个整体,总是处于⽐较复杂的情况下,⾸先出现“江苏”之名是在清朝初年。

顺治⼆年(1645年),建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辖区包括现在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次出现了“江苏”之名,⾄于江苏的得名⼤家也基本都清楚,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两府的⾸字⽽得。

到了民国期间,上海市被国民政府划为中央直辖市。

1949年6⽉江苏全境解放后,以长江为界分设苏南和苏北两个⾏政公署以及南京直辖市共三部分,到了1953年成⽴了新中国的江苏省,三家合并,南京为省会。

不过当时的⾏政区划和现在还是有⼀点不⼀样的,合并前的苏北⾏政公署不包括现在的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当时叫新海连市)以及少部分县,他们属于⼭东省(其实徐州和连云港⾃从有江苏省后⼀直属于江苏省,只是在建⽴新中国后短期内被划为⼭东省管辖,有⼀种理论认为徐州和连云港和江苏不是⼀家⽽和⼭东接近,这是不对的)。

谈谈苏南人和苏北人的一些性格差别

谈谈苏南人和苏北人的一些性格差别

谈谈苏南人和苏北人的一些性格差别
谈谈苏南人和苏北人的一些性格差别
势利程度上?苏北人也有势利之处,但对弱者的同情心,明显强于苏南人(除了少数90后苏南小女生);举个例子,东台和盐城北部的县经济差距较大,但来往不多,更多是文化有点差异,何况歧视也很轻;而苏南两个地方,只要稍有差异,就有明显的优越感。

比如无锡和常州的差异,远小于南通和盐城,但无锡人对常州人的优越感,不比南通人对盐城人的优越感弱。

表面素养上举个例子,一个如皋农民和南通市区人自称南通的,后者可能会不以为意,但表面上还是不至于反驳的,甚至会客气的说“恩,也算南通的”;而一个溧阳农民或县民和常州市区人自称常州的,一般来说“有一定可能”会反驳“你也算常州啊”。

甚至有些武进人已经设区了,尚且如此。

再从具体关系上,苏北市区人对下属县农民一般也有优越感,但相对来说多少还是有些客气/照顾的;而苏南则不当面看不起就不错了。

再从相处来看,我一个镇江女同学和一个江都蹩脚农村男相处的不错,虽然只是普通朋友,更多的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交流;而一个苏南市区或苏南县区人,可能理都不愿意理江都农村人。

大部分普通人,和少数相对优秀人口的关系正如中国人和欧美人素质的差别更多体现在基层,中位数人口;现实中,我有一个常州朋友,在银行工作,为人很是谦逊,人品不错,工作认真,甚至好于不少徐州人。

而常州普通小市民,相比起徐州普通小市民,势利程度还是高很多的。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提要] 本文对苏南苏北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产生巨大差异的“非均衡战略”等因素,并基于成因的形成,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对策重点课题“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科技创新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3SQA-007)一、苏南苏北界定与经济发展总体概况(一)苏南苏北界定。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江苏“十五”发展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分类指导,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实际状况,重新界定了苏南、苏北两大板块的范围。

苏南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区域,由于其“苏南模式”而受到瞩目。

以前苏南仅指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现今将南京、镇江与苏州、无锡、常州一起纳入苏南板块。

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即扬州、南通、泰州、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8个省辖市。

现在的苏北指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江苏全省上下近几年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和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骑自行车式”发展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两个率先”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苏南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快和经济总量大的特点,县域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苏南地区的物流、金融和旅游等服务业也同步快速发展,出现了服务业超过制造业的新局面,苏南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成效也相对比较明显。

而苏北过去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当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中时期,能源、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跨上新的台阶,初步构筑了大开放、大开发所必需的支撑条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07年的20.3%上升到22.5%,人均水平连续2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民俗差异

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民俗差异

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民俗差异:“江苏从地理位置上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以吴文化为主要特色,苏中以古隋唐文化为主要特色,苏北以江淮文化和古汉文化为主要特色。

”“苏中”是个有争议的概念,其地理范围大致有三种表述:一是把扬、泰、通作为苏中;二是把宁、镇、扬、泰、通作为苏中;三是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作为苏中。

江苏省*** 在制定‘十五’计划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出了新的界定: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

”“” 二分法和三分法实际上是以自然屏障来划分区域文化。

江苏地区较大的河流是长江和淮河,这两条河在历史上常常成为南北朝廷长期对峙的前线。

因此江南和江北、淮南和淮北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

一般认为,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的两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就是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标志。

在江苏境内,淮南主要受长江文明的影响,淮北主要受黄河文明的影响。

苏南苏北以江为界,苏南苏北以钱为界。

苏南人的品质使他们离钱的距离更近,做事精打细算,苏北人则常常不计成本,苏南人比起面子更爱钱,苏北人死要面子钱受罪。

打个比方,如果苏南人赚了10万RMB,在此基础上,他们会再向银行筹资10万用于扩大再生产;换作苏北人,很多时候是5万RMB用于消费(无异于浪费的那种),另5 万RMB留作银行存款。

根据货币也有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1块钱对于富人的效用要比对穷人的效用大得多,故财政转移支付(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向苏北倾斜是一个很有效的劫富济贫的有效方式。

当然,监督与拨款同步走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情况下,起码要做到大额款项的来龙去脉,严格落实到责任制(多年来苏南一直对苏北进行扶持,可苏南人手中送出的大象到了苏北竟成了小兔兔)。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南人对国家每一次大政方针的变动都相当敏感,从而适时调整做到因需生产。

80-90年代苏南人靠能力赚钱时,苏北人在靠岗位赚钱(追求铁饭碗);90年代以来,苏北人靠能力赚钱时,苏南人开始靠钱赚钱(利用外资,投资房地产,虚拟市场);苏北人习惯了过安稳的日子,苏南人则认为只要能赚钱不违法的事都能干,当苏北人意识到这一点时,苏南人则更领先一步:能赚钱(无论大钱小钱)违法不被追究时也能干。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异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

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1、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一)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0年江苏 GDP 总量为 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25185亿元、7743亿元和 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 60%、19%和 21%(如图一)。

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 31.7%、23.1%、45.2%(如图二)。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16.6%和 20.8%(如图三)。

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图三(2)经济差距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 GDP(单位:元)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

苏南和苏北为什么像仇人一样

苏南和苏北为什么像仇人一样

苏南和苏北为什么像仇人一样
苏南和苏北仇恨彼此,就像仇人一样,这种仇恨可以追溯到宋朝,从那以后,两者之间就存在着斗争,历史书籍上充满了有关苏南和苏北之间竞争和斗争的故事。

苏南和苏北之间的仇恨有许多根源。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苏南是位于南方的,而苏北则位于北方,由于他们的位置关系,苏南桑植族企图征服苏北汉族,而苏北汉族则尝试
反击苏南人的叛乱。

其次,从政治结构上看,当时苏南宋朝的统治以及苏北柔然府的统治
都相当不稳定,而且它们之间也相互担心,因为有潜在的霸权主义威胁。

再者,由于文化、历史等原因,苏南和苏北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它们
之间的坚决对立的主要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两者的宗教差异。

由于宗教的聚合和分裂,苏南和苏北之间的仇恨不断加深,以至于有人说这两个地方就像仇人一样。

此外,观念差异也在加剧苏南和苏北之间的仇恨,苏南桑植族比苏北宋朝更偏重武力,而苏北宋朝则更偏重政治及经济利益。

此外,当地互相排斥也带来了很多痛苦,在人们看来,他们是互相仇视的。

苏南和苏北之间的斗争也出现在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两者常让人想起“仇敌”的场面,
那时的仇恨也在不断加强。

有人说,这种仇恨已经迁移到新的地区,历史上的斗争常常重现在新的时代,比如今天苏南和苏北的仇恨就是从宋朝的斗争及其以后产生的,没有以后的历史,或许他们在当今社会仍然亲近朋友。

总之,苏南和苏北也就像仇人一样,整个苏南宋朝和苏北柔然府之间发生的竞争与斗争,也因其地理位置、政治结构、文化差异及观念分歧而出现了历史上令人难以抹去的仇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苏北差异大?网络流传江苏各市经典点评
南京:江苏最大城市,但是最没号召力的省会。

经济每况愈下,靠吃老本度日。

在长三角的重要地位被杭州取代。

在省内被苏州无锡看不起。

以语言难听出名,民风土俗,被称为最大的农村。

最近在吵着撂挑子直辖.
苏州:江苏最拽的城市。

GDP吓人。

自诩上海后花园。

把上海苏州以外的地方一律看作贫困地区。

市民以到外资企业当流水线工人为荣,产品连中文标志都不加。

为了经济指标疯狂抽取地下水,地表沉降严重。

严重缺水,还说自己是水乡。

无锡:得过“小上海”封号。

凭借GDP张牙舞爪。

工业城市,旅游资源靠人工建造但也不可小觑。

喜欢跟苏州飙经济,和南京比大小。

(在上海面前还比较乖)。

一边唱“太湖美”一边让太湖水发臭。

常州:出了江苏就没人知道的“大城市”。

最近正考虑往特大城市发展。

工业基础还不错,另一个有潜力的污染源。

因为走不出苏州无锡的阴影,所以特别看不起江北人,但据说快被南通赶上了。

镇江:跟江北基本没啥区别的江南城市,以醋和金山寺出名。

体积袖珍,经济总量小。

地位相当于南京的一个县,经济相当于苏州一个县,但是喜欢往苏锡常的阵容里挤,常常被苏锡常集体看不起。

扬州:苏北文化的发源地加大本营。

经常昧着良心说自己是江南。

一天时间就能看完“历史文化名城”。

谣传出美女,其实出修脚师傅搓背工。

现在托某领袖的福就开始大兴土木。

市民逢人就说,如今我们扬州也是大城市了。

泰州:充其量一个加强版的县城,城市基础建设贻笑大方,居然也想当大城市。

经济上刚有点起色到处放卫星,生怕别人不知道。

热衷跟南通争风头,跟扬州抬杠,跟安徽抢胡**。

瞎折腾了一阵,知名度还是很低。

南通:地处偏远,人称“难通”,但是沾了上海不少光。

最恨被人叫作苏北,GDP达到苏州三分之一后就开始叫别人苏北,恨不得让长江改道。

同样喜欢瞎放卫星。

刚为了超过省内几个过气城市而沾沾自喜。

回头一看连人家烟台都不如。

市面,通了火车比看到恐龙还兴奋。

但因为有个把属县进了全国百强而自我感觉特好。

淮安:淮河重灾区。

民风半蛮不侉,工业一穷二白。

农业倒还不错,喜欢显摆敬爱的总理和洪泽湖的龙虾。

还喜欢说自己是长三角城市,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没见过长江是长的什么模样。

宿迁:贫困地区,靠一瓶洋河一瓶双沟打天下,经济给江苏省垫底。

几个属县个个上贫困榜,靠国家接济度日。

被人评价为不如西部。

大多数省内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

连云港:喜欢拉外地人看他海边上几座不伦不类的洋房,县域经济惨不忍睹。

旅游资源本来不足为奇,几年时间从江苏最有发展前途的港口,堕落为被贫困包围的花瓶城市。

徐州:山东的弃儿,江苏的养子。

大而不当的重工业城市,以工业污染和治安混乱出名。

城市规划完全不成体统。

综合竞争力一再下降,煤矿老本吃光。

但特别自大,总想自立为王。

打出淮海经济区的旗号,但没有人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