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及洪泽区规划发展2017.1.1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
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
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洪泽区和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38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洪泽区和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洪泽区和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38号淮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淮安市洪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淮政发〔2017〕55号)、《关于报请审批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淮政发〔2017〕5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洪泽区及所辖高良涧街道、朱坝街道、黄集街道、蒋坝镇、岔河镇、西顺河镇、老子山镇、三河镇、东双沟镇等9个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原则同意金湖县及所辖黎城镇、金南镇、闵桥镇、塔集镇、银涂镇、前锋镇、吕良镇、陈桥镇、金北镇、戴楼镇、宝应湖农场、复兴圩农场、原种场、运西农场、武警农场、泗湾湖农场、六晋农场、复兴圩农场湖羊分场、白马湖、高邮湖、淮河入江水道、县滩涂开发公司等22个镇(农场、湖区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
二、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你市要指导洪泽区和金湖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确保规划期内洪泽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8269.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9539.7公顷;金湖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494.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932.1公顷。
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你市要指导洪泽区和金湖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不断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真题详细解析(新课标ⅱ)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8分)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12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12分)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14.(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5.(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茶花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1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苏南苏中苏北
(2)优势特色产业初步确立
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蓬勃发展的开发园产销互动的特色市场
(3)跨江联动、江海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滨海临江,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开发战略的“联动”
(1)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效
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能源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2)人口规模基本稳定、素质不断提高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低、高”向“低、低、低”转变, 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1)以平原为主的过渡性自然景观
平原为主北部及西南部有低山丘陵分布;淮河——苏北灌溉总渠 分界线穿行苏北
(2)发达的水系
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高邮湖
(3)独特的自然资源
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饶的海岸带资源、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4)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铁路、港口航运、机场
三区的发展特点分析
(1)工业化程度高
1110240016 吕陈玲
江 苏 行 政 区 划 图
苏南地区原指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的苏州、 无锡、常州3个地级市计算管辖的昆山、常熟、 张家港、太仓、吴江、江阴、宜兴、金坛、溧阳 9个县级市所组成的特定区域。“十五”以后, 苏南地区的范围出原来的苏锡常之外,也将南京 、镇江以及所管辖的高淳、溧水、扬中、丹阳、 句容等县市全部纳入。
三区未来发展定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苏南模式走向新苏南模式。新的模式是以工业园 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外资与民 资并举,富民与强市兼顾的新型多元化的区域经济发 展模式。
苏南模式有缺点P195 新苏南的总体特征P196 新苏南的地域特征: ①苏州模式——外生式 ②江阴模式——内生增长式
苏中城市化发展对策:
苏南苏中苏北24页
南京、镇江以及所管辖的高淳、溧水、扬中、丹
阳、句容等县市全部纳入。
苏中地区发展概况:
苏中地区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
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省辖市和10个县级
市、3个县。土地面积20432平方千米,约占
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密度居全
省第一。
苏北地区发展概况:
自然地理上的苏北地区通常指苏北灌溉以北
的江苏境域以及江苏北部沿海地区,行政区划上指
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5市
及其所下的1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及20个县。面
积和人口分别占江苏省的50.95%和42.62%,在苏南
、苏中和苏北3个地区中均居首位。
三区发展条件分析
苏南地区:P185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部沿海开放带、西太平洋航线要冲、T字型战略交汇处、紧 靠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
(2)发达的水系
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高邮湖
(3)独特的自然资源
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饶的海岸带资源、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4)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铁路、港口航运、机场
三区的发展特点分析
苏南地区:P185
(1)工业化程度高
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崛起、90年代提高
(2)农业基础较好
中纬度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和土壤很好地结合, 利于农业的发展,“鱼米之乡”
(3)大城市带特征明显
南京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
(4)重视县城经济、外向型经济
积极吸引外资
苏中地区:P203
(1)发展水平中等,发展速度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趋势
(2)优势特色产业初步确立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加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江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区域差异表现1.南北差异明显。
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等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则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内需型经济发展较快。
2.城乡差异较大。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尤其是南部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3.产业结构不平衡。
高科技产业在南部地区集聚,如软件、电子信息等。
而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二、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
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2.历史因素影响。
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南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3.外部投资影响。
南部地区距离上海较近,外部投资较为集中,带动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则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
1.优化产业结构。
整合南北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南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南北差距,使各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3.鼓励外部投资。
加强北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原因复杂。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
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
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
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解答步骤:一是材料层次化。
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
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
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要点化。
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W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擘画“1 3”功能区战略新蓝图
擘画“1+3”功能区战略新蓝图作者: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10期2017年5月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提出了“1+3”重点功能区的战略构想。
“1+3”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各大功能区板块的侧重点和功能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全省更高层次上的区域协调发展?伴随着“1+3”战略开局落子,这些问题的答案渐渐浮出水面,江苏经济地理格局也正迎来新一轮的重塑。
“1+3”功能区战略:大手笔重塑江苏经济地理新版图长期以来,江苏把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实现重大突破。
可以说,这样的划分在过去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随着发展阶段和条件的变化,面对我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梯度差异仍然较大的局面,要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重构江苏经济地理版图,实现区域之间由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的转变,从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的转变,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以新布局重塑江苏发展新优势。
江苏大手笔勾画“1+3”重点功能区发展新蓝图,加快布局扬子江城市群以及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建设。
从今年5月10日李强书记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正式提出“1+3”功能区的战略构想以来,“1+3”战略布局加速推进。
6月20日扬子江城市群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省长吴政隆就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作了全面部署;7月3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对推动徐州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进行专题部署;9月15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9月25日李强书记在南通调研时强调“彰显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特色优势,在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李强书记所言,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转变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新路,江苏谋划以“1+3”重点功能区布局跳出地理上的划分,摆脱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梯度“排队走”的老路,打破三大传统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以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作为划分区域发展的主要依据,将以新的发展布局带动江苏发展优势的重塑,推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转变。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10财税朱益村 20101404148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
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
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
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2.2 外资利用额低“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
高考政治怎样解答哲学主观题
高考政治如何解答哲学主观题高考政治如何解答哲学主观题例:我国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 205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整体构思是:到 2019 年左右,全省整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 2020 年左右,全省整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向,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单薄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域。
2019 年,苏南人均 GDP 为 3456 美元,苏中为 1360 美元,苏北为 924 美元。
针对这类状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 2019 年前,苏南整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 年前,苏中整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整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9 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整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拟订的哲学依照是什么 ?解答步骤:一是资料层次化。
即分解资料,分清其层次,掌握其主旨。
此题的资料较长,依照题意,我们一定从资猜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拟订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
经过资料的层次化,我们能够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领先”的目标 ;江苏省拟订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发展目标。
这样就把复杂的资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资料的主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重点化。
即紧扣题意从资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每一层次的重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入和细化。
江苏省为何要在全国提出“两个领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何要拟订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发展目标 ?原由和意义各是什么 ?经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剖析,我们不难归纳出以下重点:①从原由上看,江苏省依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拟订了“两个领先”的目标 ; 依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质,拟订了三大地区发展目标。
苏南和苏北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苏南和苏北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差别那么⼤?历史与地理 11-14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中华⼈民共和国省级⾏政区,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字得名。
位于中国⼤陆东部沿海中⼼、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东,地跨长江、淮河,京杭⼤运河从中穿过。
江苏拥有江淮、⾦陵、吴、中原四⼤多元⽂化,是中国古代⽂明的发祥地之⼀,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化的特⾊。
秦代实⾏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江苏省先后分属楚、荆、吴、⼴陵、泗⽔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
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体上以淮河⼀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由此可见,划分江苏的⼀直以来都是长江!那苏北和苏南也是以长江来划分吗?现在的中国江苏省历史上基本上不是⼀个整体,总是处于⽐较复杂的情况下,⾸先出现“江苏”之名是在清朝初年。
顺治⼆年(1645年),建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辖区包括现在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次出现了“江苏”之名,⾄于江苏的得名⼤家也基本都清楚,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两府的⾸字⽽得。
到了民国期间,上海市被国民政府划为中央直辖市。
1949年6⽉江苏全境解放后,以长江为界分设苏南和苏北两个⾏政公署以及南京直辖市共三部分,到了1953年成⽴了新中国的江苏省,三家合并,南京为省会。
不过当时的⾏政区划和现在还是有⼀点不⼀样的,合并前的苏北⾏政公署不包括现在的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当时叫新海连市)以及少部分县,他们属于⼭东省(其实徐州和连云港⾃从有江苏省后⼀直属于江苏省,只是在建⽴新中国后短期内被划为⼭东省管辖,有⼀种理论认为徐州和连云港和江苏不是⼀家⽽和⼭东接近,这是不对的)。
2017苏北计划
2017苏北计划苏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苏北地区也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制定了2017年的苏北计划。
首先,我们将重点支持苏北地区的产业升级。
在传统产业方面,我们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引导资金和人才向这些领域集聚,推动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另外,我们还将加大对苏北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工程,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苏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苏北地区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环境保护的力度。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推动工业生产和生活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改善环境质量,为苏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总的来说,2017年的苏北计划将以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全面推动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苏北地区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苏省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的差异和发展
江苏省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的差异和发展
一、苏北经济与苏北高等教育<br>江苏省从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目前形成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
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既相对落后于苏中,更落后于苏南。
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经济总量落后,教育发展亦然。
2007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4.5%;全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400美元,GDP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到2009年左右,江苏经济总量将超过台湾。
而苏北人口占全省的45%,面积占全省52%,经济总量却明显地落后于苏中、苏南地区,仅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
具体说来,从产业结构看,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
苏南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效益高;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但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仍偏大;苏北地区则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低下,第一产业比重严重偏大,使得苏北地区经济水平落后。
总体来看,苏北地区处于低水平的小康和工业化初始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产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而苏北五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差距,但基本相当。
<br>地域经济基础和发展是高等教育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苏北高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新建院校多,大多数是近几年新组建升格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二是办学层次低,多数为专科层次学校;三是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四是大多数属于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五是来自农村的生源相对较多;六是每年降分录取的院校大多集中在苏北。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于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平衡问题的表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北部、西部等内陆地区相对落后,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3. 城市间发展差距增大: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京市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
1.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差异: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毗邻上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带动效应,而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缺乏外部经济合作和资源禀赋。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策略差异:南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北部、西部等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导致南京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其他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1. 社会不稳定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生能源和环境压力。
3. 人才流失与人口流动:由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北部、西部等地区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1. 调整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减少南部地区的产业集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均衡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异及如何对待差异
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异及如何对待差异1.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关系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
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
与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其边缘和辐射区域,距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
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苏北加快了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这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
稳住苏南,为苏中、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此举更对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2.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差异苏南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均高于苏中和苏北。
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从江苏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苏南制造业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处于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
苏中介乎两者之间,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迈进阶段,尚未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换。
3.如何对待差异:(一)着眼于整体构造,充分发挥合力优势苏南地区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导作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帮助后发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苏中地区要加强与苏南地区和上海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加快与苏南经济一体化进程。
淮北等欠发达地区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的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使该地区的资源经济和技术经济联动发展。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异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
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1、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一)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0年江苏 GDP 总量为 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25185亿元、7743亿元和 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 60%、19%和 21%(如图一)。
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 31.7%、23.1%、45.2%(如图二)。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16.6%和 20.8%(如图三)。
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图三(2)经济差距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 GDP(单位:元)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
基于苏南苏北为例探讨缩短江苏省工资水平区域差异措施
基于苏南苏北为例探讨缩短江苏省工资水平区域差异措施孙艳【摘要】苏南、苏北工资水平区域存在差距,差距从逐年拉大发展到逐年缩小,但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缩小或消除差距,不仅要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注重苏北地区的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等.【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1(010)013【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工资差异;缩小差距;区域经济【作者】孙艳【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河湖管理处【正文语种】中文一、江苏省工资水平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辽阔,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工资水平与人民可支配收入比较高。
从2009年来看,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一天能创造94.4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
从1979年以来,一直保持着12.6%年平均增长率。
从平均数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744元,高于全国的25575元;2008年,江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166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229元,也足见江苏省的整体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个不错的排名的,可见江苏省确实是个经济大省。
江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但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江苏,也存在着区域发展差距问题,表现之一就是苏南与苏北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苏南与苏北的工资水平差距。
从2009年来看,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为21154.19亿元,苏北地区则只有7196.89亿元,我们可以计算出,苏南地区生产总值是苏北的将近2.93倍。
从人均来看,苏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9278元,苏北为23835元,苏南是苏北的将近2.91倍。
从这两个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我们再看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苏南为1449.48亿元,苏北为542.54亿元,又不难算出,苏南是苏北的2.67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南苏北区域差异成因一、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的划分及历史沿革1、地理意义上的苏南苏北苏中划分:长江以南是苏南,淮河以北是苏北,长江和淮河之间属于苏中。
2、经济意义上以及现今江苏政府的苏南苏北苏中划分:江苏省人民政府把江苏从理论上划成三块:苏南为江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为江北沿江三市(扬州、泰州、南通);苏北为江北其余五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依据基本上是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南京和镇江在“九五”期间还属于苏中,由于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十五”期间被划为苏南。
二、三大区域发展动力因素差异分析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条件、区域发展策略、产业结构转换、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发育程度等七个方面。
1、历史发展基础差异的定量分析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资本积累过程。
有的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的地区历史基础比较薄弱。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江苏省内部差异就比较大,尤其是在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破坏了整个淮河水系,使苏北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频繁的战乱,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十九世纪中期,民族资本家在无锡,苏州,南通和常州等地纷纷建厂,大大的推进了苏南,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1949年江苏的主要工业集中在沪宁铁路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地区以及沿江的南通,而此时的其他地区则几乎属于工业为零的的阶段。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苏南,苏中,苏北实际上形成了“轻、重、农”的区域分工格局。
以人均GDP作为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中,可以得出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的的分布格局。
以上各种因素促使在改革开放初始时,苏南的发展起点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使得苏南可以依靠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走上快速发展道路。
而历史基础相对薄弱的苏中、苏北地区处于不利的地位。
2、区位交通条件差异从地理位置看,苏南、苏中地处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紧靠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上海,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地缘联系,江苏沿江是上海的经济腹地,上海是沿江的门户,江苏沿江地区为上海产业转移、技术和产品输出的主要地区。
接受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同时,苏南处于长江下游,沪宁高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运输通讯条件好,运输成本地,便于发展加工贸易和吸引外资,因此经济实力较强。
而苏北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落后地区,距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接受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比较弱。
另外,尽管苏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今年有很大改善,但由于长江过江通道建设仍然滞后,运输的便利性和低廉性还是不能和长江以南地区相比。
这种投资环境决定了苏北地区的投资效益明显低于发达地区,因而对外界资金缺乏吸引力。
这可以从苏南苏北外商投资效益的差异性得到验证。
研究表明,外商投资水平因素对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很大,其贡献系数在20%~30%左右,而对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
3、区域发展策略差异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江苏对外经济依存度显著提升,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迅速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及江苏省出台了关于税收减免、银行贷款优先、土地使用权取得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
为了有效的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江苏省专门建立了投资促进去(国家级开发区)1984---1994年,江苏省经国务院批准共建立国家级开发区11个,其中苏南九个,苏中1个,苏北1个,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建立1个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样,国家级开发区就成为苏南引进外资的最佳载体。
苏南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20个,占开发区数量的74%,几乎占据3/4的席位,而苏中,苏北市均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不到1,苏北宿迁地区甚至没有国家级开发区。
从各区域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数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家,以及江苏省政府在区域发展策略方面的侧重点,其侧重点放在更容易见效益的苏南地区,这也是造成江苏省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4、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差异所谓产业结构转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及整个产业结构随主导产业更替而发生质的变化。
而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则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和条件。
区域产业结构的状况和转换能力,不仅决定着区域在区际经贸联系和分工中的相对地位,也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自身随经济增长而逐步高度化的能力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三区域在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方面的差异。
从数据上来看,三区域的差异非常大,在某些数据上呈现出倍数差距的现状。
除部分指标,如人均利税总额、人均财政收入两个指标出现苏北高于苏南苏中,苏中高于苏南的情况外,总体呈现出苏南大于苏中,苏中大于苏北的态势。
在许多数据中,苏南往往是苏北的两倍甚至三倍。
在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方面的差异是促成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5、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差异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际市场保持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江苏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对外经济发展起步早,水平高,而分析江苏省三区域经济全球化水平就成为显示三区域经济差异动力差异的重要方面。
6、乡镇企业发展的差异苏南以及苏中部分地区依靠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尤其是苏锡常地区,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乡镇企业集中地。
苏南部分县级市依靠乡镇企业的巨大成功,获得了巨大大的发展。
江阴,宜兴,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丹阳等一大批县级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而这些城市一直占据全国县级市实力排行榜前列。
而苏北地区长久以来农业,重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将乡镇企业发展放在显著地地位,错过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苏南部分县域经济实力可以与苏北地区地级市媲美,充分显示出苏南苏北苏中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7、区域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市场发育是指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内在机能的变化而使市场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发展过程。
市场发育程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发育程度越高级越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反的,低级的市场发育程度将阻碍经济的发展。
区域市场发育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2004年到2011年,苏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苏中,苏北分别为20.6%和20.8%。
苏南在总量远远高于苏中苏北的情况下保持比苏中苏北的高增长率,表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苏南苏中苏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2011年,苏南是苏中的3.2倍,是苏北的2.8倍。
江苏出台7项举措振兴苏北地区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四化联动、开放带动为重点加快苏北振兴步伐,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一个任务:保持苏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力争苏北地区“十三五”时期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到2020年,苏北地区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6000元以下低收入入口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12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区)分批推出,苏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打下坚实基础。
《意见》指出,我省将推出七项举措加快苏北全面小康。
(一)加快推进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苏北地区对内对外快速铁路通道,完善苏北公路网络体系,推动苏北航空提档升级,强化苏北港口航道功能。
省级铁路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苏北铁路建设,省级交通投资主体优先安排苏北地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资金。
加快推进苏北铁路建设工程,省财政五年投入力争达到150亿元。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建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分淮入沂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川东港拓浚工程,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黄墩湖滞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工程等。
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按照海陆并举、以海为主的原则,支持苏北加快发展风电,重点突破盐城海上风电。
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进苏北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在省重点帮扶县(区)实施光伏扶贫。
(二)提升苏北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支持苏北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特征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到2020年苏北地区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0%、高效设施农业比重达20%。
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鼓励苏北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徐州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连云港新医药和石化产业,淮安盐化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盐城汽车、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宿迁电子信息、轻工建材等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信息、科技、商贸、文化、旅游、“互联网+”以及电商平台等,力争苏北地区每年有3-5家企业或项目获得省级发展基金扶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对睢宁、沭阳、新沂、东台、丰县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扶持指导。
扩大苏北省级“电商县”“电商镇”“电商村”的覆盖面,鼓励宿迁“一村一品一店”、徐州“镇村通”等新模式发展。
加强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污染综合治理引导鼓励苏北各地实施污染防治关键措施,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鼓励苏北地区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有序推进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开展洪泽湖、白马湖等大中型湖泊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实施“一湖一策”保护计划。
加大对苏北地区小城镇和乡村环境建设的组织推动和资金投入力度,省财政五年计划投入约150亿元。
(四)强化苏北地区发展要素支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对苏北地区列入省年度重大项目中的产业项目以及省级立项的单独选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南北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在用地计划安排上予以优先保障。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苏北地区倾斜,力争苏北地区今后五年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增幅,省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苏北地区项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扩大苏北科技专项资金规模,省重点研发计划、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计划等对苏北地区项目予以倾斜,“十三五”期间力争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0项以上,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80项以上。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实施苏北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项目,每年培训7000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苏北地区民生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