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老年人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老年人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对留守老年人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福利体制相对完善,老年人的养老主要依靠退休金、养老保险等正式的社会支持体系;虽然留守、8老人现象也普遍存在,但子女的外出对家庭养老并不会带来明显影响,因此关于这些国家老年人问题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如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而与子女迁移相结合的研究不多。
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普遍难以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老年人的福利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人的供养主要依靠家庭中的代际交换,依靠下一代的资源转移。
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迁移,与人口老龄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均被学术界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养老体系的重要因素。
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麦当劳(2002)指出,家庭能在何种程度上提供养老保障取决于五个因素:文化(或立法传统)、家庭成员在人口意义上的可获得性和地理意义上的可获得性、家庭成员的经济能力和提供养老的意愿。
这些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最终导致家庭养老体系的变化,而迁移正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变动的一个诱因。
桥本(2002)等从宏观层面把影响家庭养老的主要因素概括为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四个方面,并认为人口因素如人口老龄化、迁移和家庭结构变化等都会影响家庭养老资源潜在的可获得性。
相应地,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和跨国迁移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影响、留守老人的现状和需求等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
具体来讲,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国外学者关于留守老人问题的讨论也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一)经济供养方面。
留守老人经济上能否受益于子女的外出,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经济状况、劳动力迁移特征和地方文化等有直接关系。
回顾以往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子女迁移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是积极的。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农村留守老人指的是因为子女外出务工、求学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农村老年人。
他们面临着孤独、无人照料、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提供有效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面临的孤独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子女离家外出工作,农村留守老人往往独自一人生活,缺乏亲情和社交。
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也需要关注。
由于年龄的增大,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如烹饪、购物、医疗等问题。
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不稳定。
子女工作的收入主要用于在城市的生活和支出,给留守老人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变得困难。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解决。
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和陪伴。
政府可以在农村建立社区养老中心(或老年活动中心),提供愉快的娱乐、休闲活动,增加老年人的社交和交流机会。
鼓励留守老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既能缓解他们的孤独,又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提供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
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往往不好,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留守老人提供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服务。
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护理队伍,向留守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和照料,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加强经济支持,解决留守老人的经济困境。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补贴和福利。
针对有特殊才能或技能的老年人,可以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帮助他们脱离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于生活困境的留守老人,可以提供一定的养老金或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加强家庭关系的维护和培养。
鼓励子女以多种方式回乡探望父母,与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并参与他们的生活。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对父母的责任感和亲情,使他们能够主动照顾父母的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涉及到孤独、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等诸多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述2023-11-02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与帮扶•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融入与心理健康•研究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留守老人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求学,留守老人被迫留在家中,面临着一系列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公正、平等和稳定等方面,研究这一群体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结构和人口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困境,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02研究目的和方法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影响因素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研究目的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和影响。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回顾和梳理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法收集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数据,分析其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定性研究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真实需求和体验,探究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03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问题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经济来源有限,往往需要依靠子女供养。
物质生活健康状况精神生活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很多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医疗保障有限。
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相对单调,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孤独感强烈。
03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0201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很多老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保障。
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费用高昂,很多老人无法承担。
医疗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关怀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社会关爱和家庭关怀。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我们对某农村地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问题,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一、生活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访谈和观察,我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困难。
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常年独自生活,缺乏陪伴和照料。
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养老金维持生活,经济条件有限。
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许多留守老人存在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疾病和行动不便等。
二、需求1. 精神需求:农村留守老人迫切需要陪伴和关怀,尤其是子女的关心和关注。
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回家探望,并与他们交流、聊天。
2. 经济需求: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许多留守老人对经济支持有需求。
他们需要更多的补贴和社会救助,以确保基本的生活质量。
3. 健康需求:由于年龄和健康问题,留守老人需要更多的健康照料和医疗服务。
他们希望能够有医疗机构或医生定期到村里提供基本的医疗检查和咨询。
三、问题分析通过与留守老人的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
首先,由于交通不便,留守老人很难前往医院接受医疗服务。
其次,由于缺乏社会关系和社交活动,留守老人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由于缺乏节日活动和社区服务,他们的生活缺少乐趣和愉悦感。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集体活动、康复训练和社交机会。
社区工作者可以定期进行走访和关怀。
2. 增加医疗服务:通过与医院合作,定期为留守老人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检查和咨询服务。
同时,可以设立居民健康档案,方便医生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
3. 提供经济支持:加大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可以开展技能培训或创业项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4. 宣传教育:加强对子女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更加关注和尊重父母,提高留守老人的精神幸福感。
农村留守老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老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最早始于我国的学者,西方国家由于福利制度比较完备,他们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比较少,且仅有的研究都是关于劳动力的流动对家庭结构产生的影响方面。
在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中国,亚洲、非洲、拉美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学者在研究劳动力的外流对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照料、经济供养和精神慰藉方面,而且外国学者的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32217农村留守老人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弱势群体,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正式开始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
国内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1农村留守老人出现的原因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供养家庭。
二是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存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致农民工不能将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接到城里生活,因此出现很多留守人员。
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安土重迁,使得很多农村老年人不愿意离开长期居住的农村。
论文网1.2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探讨方菲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留守老人孤独感倍增,精神生活单调,处于“问题化”状态;二是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呈现出“差序格局”;三是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区隔化。
方菲从子代责任伦理的建构、父代自我责任伦理的建构以及农村村落社区的建构为留守老人精神慰藉提出解决的路径。
1.3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探究王晓亚对341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呈现出基于婚姻关系的自我照料,老人的自理能力越差,得到的照顾就越少,老年人的自我照料存在很大的风险。
王晓亚提出在家庭照料不能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时,社区照料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式。
他从发挥农村社区服务的养老功能、依托农村社区培育老年照料市场、在农村社区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等方面为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
照 料 有 限 , 活 受 到 一 定 影 响 , 应 属 于 这 一 群 体 。 所 以 , 定 生 也 他
义 的 农 村 留守 老 人 指 农 村 中因 为 子 女 外 出 务 工 。 人 生 活 受 到 老
影响且具有老人特征的群体。
通 过 对 比 、 析 可 以 发 现 : 学 者 对 农 村 留 守 老 人 的 定 义 分 各
部 分 的筹 资 比例 就 比较 高 。这 种 设 计 是 基 于 农 业 劳动 力 流 动 时
设 教 育 。在 全 社 会 形 成尊 老 、 老 、 老 的 良好 风 气 , 孝 风 正 敬 养 树 气 . 制 不 孝 敬 老 人 的歪 风 邪 气 。 遏 总 之 , 我 国 老 龄 化 趋 势 日益 加 快 . 民 群 体 E益 分 化 的 在 农 t
目前 没 有 针 对 留守 老 人 的 相 关 政 策 的 出 台 . 没 有 权 威 部 也 门 对 其 给 出统 一 定 义 。各 学 者 在 进 行 研 究 时 , 的 只是 限 定 了 有
岁 以上 ( 6 或 5岁 以上 ) 的老 年 人 ”指 出 了 留守 老人 的年 龄 限 制 。 ,
与 相 关 制 度 衔 接 和保 险关 系 迁 移 方 便 考 虑 的 , 有 助 于 调 动 农 也
今 天 . 注 纯 农 民 的养 老 问题 显 得 更 为 必 要 。 农 村 社会 养 老 保 关 险 作 为 一 种 社 会 性 养 老 方 式 , 关 系 农 民 切 身 利 益 , 乎 农 村 是 关
要 ] 顾 和 总 结 了 以往 国 内外 学 者针 对 劳 动 力 迁 移 引 发 的 留 守老 人 问题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 回
1 “ 留守老 人” 念 的界定 概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 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 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 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 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 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 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 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 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 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 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4、老人遭遇排斥。因老年人闲暇时无 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 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 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 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 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二、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 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 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 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 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 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 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 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 ?“ 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 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 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 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 “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 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除 部分享受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 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 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 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 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 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 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 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吃的菜 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 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很是艰难。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背景介绍 (2)2. 报告目的与意义 (3)二、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分析 (4)1. 留守老人概述及规模 (6)2.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 (7)3. 留守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 (8)三、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9)1. 生活困难与物质保障问题 (11)(1)经济收入较低 (12)(2)生活设施不完善 (13)(3)医疗保障不足 (14)2. 精神慰藉与情感关怀问题 (15)(1)缺乏陪伴和关爱 (16)(2)孤独感和抑郁症状明显 (17)(3)娱乐活动匮乏导致精神世界单调乏味化 (18)四、农村留守老人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 提高经济待遇,增加物质保障 (21)2. 加强精神关怀,提升生活质量 (22)一、内容概览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与概况:阐述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分析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以及他们的年龄、性别、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
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从经济、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详细描述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生活来源、医疗保障、精神需求等。
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分析留守老人在经济、生活、健康、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政策支持与现状分析:阐述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上的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典型案例研究:选取典型的农村留守老人案例,深入分析他们的生活实际、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对策建议:针对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经济支持、医疗保障、精神关爱、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研究总结本报告的主要研究结论,强调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紧迫性和解决的重要性。
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一现象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
留守老人是指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留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通常面临着生活孤寂、健康不佳、安全缺乏等多重困境。
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
体资金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政府补贴资金的一小部分也可计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计入基础养老金账户,这样个人账户部分的筹资比例就比较高。
这种设计是基于农业劳动力流动时与相关制度衔接和保险关系迁移方便考虑的,也有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也可以拓展纯农民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个人账户积累应该探索运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允许参保人以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方式,解决其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的困难,这有利于调动纯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并保持个人账户的稳定性。
3.5加大政策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加强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农村居民正确理解新农保政策,让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如果广大农村居民了解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内容,那么他们参保的意愿将会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弘扬中华民族养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在重视“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气,树孝风正气,遏制不孝敬老人的歪风邪气。
总之,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农民群体日益分化的今天,关注纯农民的养老问题显得更为必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养老方式,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起以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是解决纯农民养老的最终途径。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农民分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项目编号:B2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新华网,河南频道,,2011-01-15.[2]《河南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3]人民网,河南频道,/2010-07-1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47.作者简介:岳花艳(1973—),女,河南宝丰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现当代。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1
农村留守老人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且经济条件 相对较差。
2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 乏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等。
3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 康水平普遍较低。
研究不足与展望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描述现状和问题,对于原因 和解决方案的探讨尚显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但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
经济困难
留守老人经济收入较低,存在温饱 问题及医疗费用问题。
精神孤独
留守老人缺乏子女关爱和社交活动 ,存在精神孤独问题。
健康问题
留守老人往往年龄较大,容易患有 一些慢性疾病,需要医疗和照料支 持。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子女不得不外出务工,导致老人留 守家中。
劳动力外流的影响
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缺乏照顾老人的能力,进一步加剧 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社会福利保障与政策因素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
由于社会福利保障不足,许多农村老人无法得到充分的照顾和关爱。
政策因素影响
政府相关政策缺乏,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不够完善,导致农村留守 老人问题加剧。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和家庭角色
农村留守老人承担了照顾家庭和农田的重要角 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孤独、健康和经济等多重 问题。
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重要性
研究农村留守老人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 生活状况和需求,为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 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农村留守 老人的社会、经济、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 参考。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老人指的是由于儿女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与儿女同住,长期独居于农村的老年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老年人口状况报告》(2020),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5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超过50%。
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养老设施匮乏。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缘位置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养老机构的数量相较于城市地区极其有限,很多农村留守老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生活和物质上的关怀,导致他们长期处于落寞的状态。
二、缺乏社交和精神关怀。
农村留守老人长期独居,与社会联系较少,很少有机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因此缺乏社交和精神上的关爱。
他们往往会产生抑郁情绪,有时会变得孤僻,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加重许多病症。
三、缺乏经济来源。
留守老年人由于年龄和健康等原因,无力参加劳动,缺乏经济来源,不得不依赖子女或其它亲人的帮助。
但如果这些子女不在身边或经济条件困难,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将面临严重的困境。
一、拓宽养老设施建设渠道。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设施和医疗保障。
在农村内发展多项服务业,提供就地就近服务机会,同时建立一些长者之家、福利院等机构。
二、建立社区服务平台。
结合现有的社区、公益团体、志愿者和服务中心等,建立留守老人服务网络,为他们提供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组织户外旅游、文化娱乐等活动,提高留守老人的社交活动,降低其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其保障水平,让农村留守老人能够在物质上得到保障,并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
政府应该开展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救助和补贴政策,向其提供养老补贴、抚养补贴,以及医疗费用补贴等。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与对策思考研究过程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与对策思考研究过程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因种种原因,年轻人外出打工或留学,留下老人独自在农村生活的现象。
这些留守老人往往面临着与城市老人不同的生活困境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1.生活孤独。
由于子女留在外地,农村留守老人经常面临着孤独的生活。
他们缺乏陪伴和交流,心理上往往感到孤立和失落。
2.经济困难。
农村留守老人靠着微薄的退休金或者农田收入生活,经济来源有限。
在生活费用上和医疗保障上都存在困难。
3.缺乏照料。
年轻人留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留守老人的生活起居、饮食和健康。
一旦生病或者发生意外,他们无法得到及时救助。
4.文化娱乐缺乏。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环境单调,缺乏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对于精神生活的满足有所不足。
二、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思考1.深刻认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严重性。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增加社会关爱。
政府、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应该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增加对他们的关爱。
可以通过定期走访、慰问活动等方式,让留守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保障机制,确保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医疗保障,保证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4.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
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让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可以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广场等,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5.增加留守老人陪伴。
鼓励年轻人多回家探望留守老人,增加对他们的陪伴。
同时也可以组建志愿者团队,定期去关心、帮助农村留守老人。
6.开展心理关怀工作。
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孤独和失落的情绪。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守生活。
三、结语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一个具有严重社会意义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与对策思考研究过程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与对策思考研究过程一、现状1.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与比例逐渐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与比例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已经超过2亿,占农村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
这些留守老人大多年迈体弱,缺乏照料和关爱。
2.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堪忧由于子女外出工作,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堪忧。
他们既没有人照料,也没有人陪伴,日常生活很不方便。
由于医疗资源不足,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
同时,由于留守老人大多未受过教育,他们普遍缺乏养老知识和技能,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3.社会关爱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体系依然不健全,社会关怀和帮扶力量也不够。
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关爱留守老人方面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的处境颇为堪忧。
二、对策思考1.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建设更专业、更完善的服务机构,提供健康养老、照料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
此外,还应鼓励社会资本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多渠道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养老服务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2.增加留守老人关爱资源应当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建立健全的留守老人关爱资源。
政府可以出台多项政策,对愿意关爱留守老人的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也应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3.开展养老知识宣传教育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养老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可以开展养老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留守老人的养老意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举办养老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留守老人普及养老知识,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结语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突出,急需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改善。
通过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增加留守老人关爱资源,开展养老知识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建立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留守老人现状和问题的报告
留守老人现状和问题的报告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
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
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赌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
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
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
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
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
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 生活照料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自理困难,如购物、做饭、清洁等。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及时的生活照料和支持。
2.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长期与子女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空虚和抑郁。
3. 经济困难: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可能依赖养老金、农业收入或子女的汇款。
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费用的压力,包括食品、医疗和药品等方面的支出。
4. 医疗保健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留守老人可能难以获得及时和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他们可能面临就医难、买药贵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治疗。
5. 社会隔离:由于子女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与社区的联系可能较为薄弱,缺乏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立和边缘化。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应该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成员也应该尽量安排时间回家看望老人,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医疗、康复和照料等服务,确保农村留守老人能够过上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800字》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早,因此相较于我国而言,国外学者在养老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较早,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研究成果。
然而,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西方学者倾向于从整体的视角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而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在大多数西方学者看来,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使老人老有所养。
虽然西方国家老龄化程度高,但是他们的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社会保障福利条件较为成熟,因此空巢老人整体保障水平高,无需担心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问题。
Charles Ka Yui Leung(2001)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
Macwangi M(1996)强调当大量的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后,部分人与父母的联系变得日渐淡薄,由此则引发了农村老年人赡养和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不足的问题。
Morgan CA(2001)表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群体来说,农村老年人处于“边缘”状态,既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且也很难获得家庭成员的照顾,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
随着农村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加之社会照料资料的减少,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这也使得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迫在眉睫。
Gao L等(201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质量堪忧,在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约70%的空巢老人需要常规健康检查;约60%的空巢老人则渴求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还有27%的老人希望拥有家庭病床。
另外,该学者还指出不同年龄层次的空巢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由于身体机能逐步丧失,加之身旁没有子女照顾,因此8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非常渴求上门医疗服务;而60~79岁的空巢老人则对康复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
Hitaite等学者表示城乡之间的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区别,其中农村老人的意愿更为强烈。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生活无法自理、精神寂寞、无人照顾等困境,而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本文将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状况提供参考。
一、政府层面政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较为欠缺,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
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政策扶持,推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金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社会层面除政府外,社会力量也应当积极参与到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来。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组织志愿者团队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他们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
各类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可以积极投身到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社会应当大力宣传养老理念,弘扬家庭美德,倡导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多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和支持。
三、家庭层面家庭是农村留守老人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因此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成员应当时刻关心和照顾农村留守老人,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安全和身心健康。
家庭成员也应当尊重农村留守老人的意愿,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家庭成员在家庭养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家庭养老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政府、社会和家庭需要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水平;社会各界能够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和帮助;家庭成员也应当尽心尽力,多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和照顾。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秦 亮 ( 吉林 农 业 大学 吉 林 长春 10 ) 3 18 1
【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研 究多见于报纸的一些相荚
面的研 究并不 深入,而且现有研 究 中相 当一部 分是从人 口学、 医学、法 学、社会 管理 等角度 出发所做 的研 究。 本文 在 回顾 与 分析近 几年 的相 关研 究基 础 上进 行 了梳 理 与总 结 。 【 关键词 】留守 老人 养老 城 市化 [ !分类号 】C 1 6 [ Ol i t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5 4 ( 0 ) 1 —0 0 ~0 9 59 2 l 0 8 2 0 0 0
( )农村 留守老人养老 问题的研究 二
与 大 多 数 发 展 中 国 家 一 样 , 目前 我 国 关 于 农 村 留 守 老 人养 老 中存 在 的 问题 的研 究 ,即 农 村 留守 老 人养 老 需求 的研 究,从现有资料来看主要集 中于 以下几个 方面 :即农村 留守 老人 在 经 济 供 养 方 面 、 生 活 照 料 方 面 、精 神慰 藉 方 面 和 医疗 卫 生方 面 。 1经 济 供 养 方面 . 大 多数 学 者 认 为 , 留守 老 人 子 女 外 出 务工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会改善 留守老人 的经济供养水平 。相对于子女在家的老人, 大 多 数 留 守老 人 的经 济 状 况 确 有 改善 ,但 限于 外 出 子 女 的 工 作 性 质 , 其 收入 水 平 一 般 都 不 高 ,加 之 外 出子 女 一 般 都 面 临 着较 重的子女教育支 出,加上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很多子女 对 老 人 的经 济 支 持 比较 有 限 ,有 的甚 至 很 少 向 家 里 寄 钱 。 叶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与支持政策研究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与支持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城市发展,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老人作为农村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支持政策。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年轻一代离开家乡外出务工,而老人在农村家中居住的现象。
他们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如孤独、健康问题、缺乏照料等。
以下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的几个方面描述:1. 孤独与精神健康问题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经常独自生活。
缺乏社交活动,导致他们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而长期的孤独可能引发精神健康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2. 经济负担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经济方面的困扰。
他们通常依靠年轻一代提供的经济支持,但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减少,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医疗费用、生活费用等问题成为他们的经济负担。
3. 健康和医疗问题由于农村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交通不便,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和医疗问题备受关注。
他们往往缺乏及时的医疗保健,导致一些疾病未能及早发现和治疗,进一步恶化他们的生活状况。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支持政策为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支持政策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持政策:1. 金融支持政策国家政府设立了特殊贷款计划,旨在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经济援助。
农村留守老人可以通过贷款,开展一些可以带来收入的小规模创业项目,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2. 日间照料中心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陪伴和关爱。
这些中心通过提供饮食、娱乐和医疗等服务,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生活难题。
3. 政府补贴计划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补贴计划,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
这些补贴可以用于交通费用、医疗费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帮助老人照顾好自己。
4. 健康服务政策政府鼓励建设乡村医疗服务网络,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资金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政府补贴资金的一小部分也可计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计入基础养老金账户,这样个人账户部分的筹资比例就比较高。
这种设计是基于农业劳动力流动时与相关制度衔接和保险关系迁移方便考虑的,也有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也可以拓展纯农民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个人账户积累应该探索运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允许参保人以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方式,解决其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的困难,这有利于调动纯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并保持个人账户的稳定性。
3.5加大政策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加强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农村居民正确理解新农保政策,让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如果广大农村居民了解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内容,那么他们参保的意愿将会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弘扬中华民族养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在重视“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气,树孝风正气,遏制不孝敬老人的歪风邪气。
总之,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农民群体日益分化的今天,关注纯农民的养老问题显得更为必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性养老方式,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起以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是解决纯农民养老的最终途径。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农民分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项目编号:B2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新华网,河南频道,,2011-01-15.[2]《河南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3]人民网,河南频道,/2010-07-1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47.作者简介:岳花艳(1973—),女,河南宝丰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现当代。
1“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目前没有针对留守老人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没有权威部门对其给出统一定义。
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有的只是限定了自己研究中涉及的农村留守老人的范围,而有些则没有明确研究对象,更有些研究中,“留守老人”与“空巢老人”作为同一个概念进行研究。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陈浩(2007)《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一文中的定义:“70%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包括进城学习、工作和定居)把父母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
我们把这种由于农村人口迁移引起的特殊现象所构成的老人群体称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
”这一定义,指出了子女离开老人而外出的原因———进城学习、工作和定居。
张艳斌、李文静在《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他们所研究的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全部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父母。
重点强调了全部子女外出、外出时间达到“半年以上”。
王学芳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网络建构探析》一文中,则认为“留守老人是子女长期外出流动时留守在户籍地村的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指出了留守老人的年龄限制。
王乐军《济宁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的研究对象为济宁各县市农村留守老人,其农村留守老人的确定标准为:常住农村的老人,年龄≥60周岁;其子女及子女配偶因外出工作均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者。
突出子女及子女配偶都不在老人身边。
黄强认为,如果家中男子外出务工,留下妇幼,老人受到的照料有限,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也应属于这一群体。
所以,他定义的农村留守老人指农村中因为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生活受到影响且具有老人特征的群体。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不统一,各自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分别有———老人年龄、子女外出原因、外出的时间、子女及子女配偶是否在老人身边等,但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界定。
所以,我认为,我国的农村留守老人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60周岁及以上老人的全部子女及子女的配偶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高娜(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国内外学者针对劳动力迁移引发的留守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留守老人;城市化;养老方式-112-全部离开户籍所在地长期(1年及1年以上)外出(国内)务工(不包括学习),没有时间或很少有时间回家照顾老人(平均1年在家时间不超过20天),而单独留在家中看家、操持家务的老人。
其中,不包括没有子女、独生子女参军或者子女另立门户等特殊情况的老人。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对于留守老人的研究没有区分是其子女是国内还是国外迁移,统一都把留在原籍的老人称为“left-behind”。
而研究的重点都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留守老人问题(很少涉及发达国家),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国家社会福利体制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等。
其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2.1引起留守老人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牛津大学的学者Xing Biao从中国的制度入手,认为,中国的户口制度使得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产生分化、脱节。
留守在农村的群体并不一定比全部家庭成员都生活在一起的其他农村人过的糟糕,不能把留守者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研究,而是,中国的许多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在经济、社会上严重落后于城市。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应消除城市、农村差别对待的政策,使在城市务工的农民能享有和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大力发展社区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2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对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研究占大多数,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经济供养方面,不同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留守老人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老人能否得到外出务工子女经济的支持,主要和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
Sana和Massey通过对四个拉丁美洲国家外出务工人员的汇款研究指出,外出务工挣钱供养家中的老人,是一项家庭策略,以此可改善老人的经济状况。
Vullnetar和King在对阿尔巴尼亚的研究中,发现,老人的经济状况没有因为子女外出而得到改善,许多老人生活困难,没有经济来源,大多数只能依靠捡食剩饭剩菜、以及菜叶勉强度日。
(2)生活照料方面,Zimmer等对柬埔寨和泰国农村留守老人和外出务工子女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亚洲人崇尚佛教,强调孝文化和利他主义,子女大多遵守赡养老人的义务。
会对老人进行必要的生活照顾与支持[11];而Vullnetar和King 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由于外迁子女去希腊或意大利打工,承担不起高昂的回乡成本,老人也没能力投奔子女,留守老人的生活根本没人照料,许多留守老人已被子女遗弃。
(3)感情需求方面,几乎所有学者都指出,子女迁移使得留守老人面临孤独的威胁。
Kanaiaupuni通过对墨西哥的村庄进行研究,指出外迁子女增加了老人遭受孤独的风险,尤其是已婚子女外迁,使老人孤独生活的几率增加两倍;Silverstein等对子女外迁以及繁重家务对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三代同居的大家庭、老人和孙子共同生活,这样的老人的幸福程度高于独自生活的留守老人。
(4)生活方式方面,Min Qin等人对泰国北碧省1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进行为其五年的实时监控,发现,几乎每月都有老人从原来几代同居的大家庭变成自己一人或和配偶居住。
他们指出,劳动力外迁,改变了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网络成员参与到迁移的大部队中来。
从而对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重要影响。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被“留守”的风险。
2.3留守老人与子女的交互关系与方式Toyota、Yeoh和Nguyen认为应研究新的框架把迁移者和留守者整合起来,弄清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相互作用组成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相关领域。
文章通过对越南、中国、泰国、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的研究,发现,一些留守老人在资金和情感上给予流动子女积极的支持。
在泰国的农村,近四分之一的留守老人在资金上帮助过在外省工作的子女,还有一部分留守老人承担留在家中孙子辈的花销。
不同于传统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些都不能表明留守老人做出了巨大牺牲。
一个经过修改的、扩大的家庭模式借助发达的交通、通讯技术正在产生。
家庭成员的外出并没使家庭关系分解。
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我国人口流动开始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
但直到21世纪才出现学者的思考与探索。
截至目前,我国关于留守老人问题的探索主要有: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在河北、河南和安徽进行了题为“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的调查;2004年9月,《人口研究》编辑部举办了题为“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的论坛,对农村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和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课题组历时两年对我国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而且,“两会”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工权益,以及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问题,一再被提及。
纵观各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3.1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大家普遍强调的原因有:计划生育带来了老龄化,“留守老人”是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城乡差距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老年人与子女在价值观、消费观、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方面存在差距;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进城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户籍制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农民工只能往返于乡城之间;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祖辈生长的居住地,自留地和宅基地等因素也让老人放不下。
-113-我认为城市化、工业化是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而老龄化只是其产生的背景,不能认为,由于老年人口增多了,留守的老年人就出现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老人是否与子女一起生活,和老年人口增多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讨论留守老人问题,只能表明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3.2子女外出打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孙鹃娟从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的角度进行研究,指出,农村劳动力外流弱化了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但不能由此忽略其对社会照料体系构建的作用。
这种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是劳动力外流改善农村家庭经济→间接弥补了子女直接照料的不足;二是劳动力外流对宏观社会经济的贡献→有助于社会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照料的网络构建。
胡灵红、任咏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入手,认为,农村青壮年向外转移,使得家庭养老受到冲击,“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得不到保障,养儿也不再能防老;但从另一方面,加强了空巢老人和外出务工子女都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愿望,外出务工者的经济能力加强,为其今后参加养老保险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