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闭关锁国[原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不急于同外国建立外 交关系,不急于请外国代表到中国来,而是先消除帝 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之后再根据各国对中国 的态度,分别同它们建交。
3、“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的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结盟,对抗美国。
“两个拳头打人”---即既反美、也反苏: 1、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1、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2、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赋予了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 4、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一)、中美关系 (二)、中日关系 (三)、中俄关系 (四)、中欧关系 (五)、中印关系
中美关系
一、历史史实
第一次鸦片战争: 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伪装中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本,到中东再到西欧,南边到澳大利亚、新西兰, 最后到美国,这就是“一条线”,周围的国家是 “一大片”。组成国际反霸联合阵线对抗苏联。 此时的外交成就有:
1、中国同西方的关系得到普遍改善。中日、中 美建交。
2、中国继续加强了同朝鲜、罗马尼亚等社会主 义国家的团结。
3、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得到恢复、发展和加强。
现代:中法关系稳步发展
1954年,侵略越南,中国援越抗法 较早和中国建交,1964年 当代:联合wenku.baidu.com常任理事国,
中欧关系
2、发展传统的中法友谊 中法之间的共同点 第一 政治上赞成建立多极世界 第二 经济上互补 第三 赞成文化的多样性 3、尤其要重视中德关系
政治上正处于地位变迁时期的德国有求于 中国
后期-资本输出,铁路、借款 划分势力范围
现代:中法关系稳步发展
1954年,侵略越南,中国援越抗法 较早和中国建交,1964年 当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中印关系
基本史实
汉朝
海上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唐朝
玄奘西游,天竺遣使
明朝
郑和下西洋
近代
英国入侵印度,入侵西藏,造成 遗留领土问题
中国
印度
锡金是印度 的一个邦
中国与印度两国比较
国家
中国
印度
历史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国家面积 总人口 劳力人口
960万平方千米
13 亿
8.2 亿(占65 %)
300万平方千米
10 . 3 亿
6.1 亿(占60 %)
国家发展水平 属发展中国家
属发展中国家
国际地位
联合国理事国之一
两国的迅速发展不仅意味着亚洲的崛起,24 亿人口在 1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创造的财富将不可阻挡地带动 整个世界的发展。
中欧关系
古代
近代
汉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英 中法 中德
存在问题:贸易问题、
现代 跟随美国
独立外交
中欧关系
1、欧洲的对华政策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1995年制定《中欧关系长期政策》 (1)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积极评价 (2)在人权、西藏等问题上低调处理 (3)在政治经济外交加强接触和磋商
经贸方面:发展经济和贸易合作 经济上的互补性
科技合作:印度:原子能、遗传工程、 软件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小水电技术
中印关系的制约因素
• 中国威胁论的恐慌 • 中巴关系的干扰 • 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
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
• 定位
双边关系对于彼此的利益
• 定向
新形势下更成熟的关系
• 定性
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稳定
存在问题:疆域问题,
中欧关系
古代
近代
汉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英 中法 中德
存在问题:贸易问题、
现代 跟随美国
独立外交
2005年为法国的中国年
2006年为中国的法国年 中法关系成为中欧关系中的热点。
法国对中国的影响:启蒙思想-维新派
-革命派
近代:法国侵略中国
-激进派
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 侵略目的:前期-抢占市场,销售商品
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过程
汉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朝鲜、日本、欧洲、越南 开明政策、陆路(向东,向西)
唐 水路,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大都市
宋元 宋:陆路受阻,海运发达 元:海运发达
明 主动外交;反侵略,西学东渐
清 闭关锁国、反对侵略
陆路为主
水陆并重 水路为主 厚往薄来 天朝上国
西汉:丝绸之路
大秦
康居
大宛
玉门关
葱岭
安息
敦煌
阳关
河西走廊
长安
陆路:朝鲜、越南、日本通过朝鲜半岛到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印度半岛最南端
东汉:光武帝赐日本汉倭奴国王印 班超派甘英到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派使者到长安
唐朝P90
陆路:向西-印度、伊朗、阿拉伯、欧洲、非洲 向东:朝鲜
海路:登州扬州出发--韩国、日本 广州出发--波斯湾
中印两国的共同点最多
两国同是亚洲大国,分别位于由喀喇昆仑山和喜 马拉雅山组成的世界屋脊两侧,山水相连;
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加起来超过了世 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两国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 两国都曾遭受侵略和奴役,曾经面临同样贫穷落 后的局面,又几乎是在同时获得独立和解放;
两国在半个世纪前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今天,两国同样肩负起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的重任;
2005年为法国的中国年
2006年为中国的法国年 中法关系成为中欧关系中的热点。
法国对中国的影响:启蒙思想-维新派
-革命派
近代:法国侵略中国
-激进派
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 侵略目的:前期-抢占市场,销售商品
后期-资本输出,铁路、借款 划分势力范围
非理事国
现代中印关系
1953年、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 60年代、陷入低谷-边境问题,军事冲突,撤回大使 8、90年代、关系正常化 现阶段:升温期
• 升温期
两极格局的完结 高层互访 各领域合作加强
• 不和谐的声音
中国威胁论
中印关系改善的有利条件
政治方面:南北关系、人权问题的共同立场
考点:对外开放和闭关锁国
中国古
历年高考情况(全国)
代民族 00 01 02 03 04 05
关系
aA
对外关系的条件
主观条件: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客观条件:强盛的国力;对外交通发达
交通工具进步
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过程
古代: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汉、唐、宋元、明
近代:闭关锁国--被迫开放 清朝--
现代:主动闭关--主动开放 1949-1978年
四大冲突: (1)统一与反统一; (2)强大与反强大; (3)西化与反西化; (4)称霸与反称霸。
共同利益: 经济上互有需要; 政治上互有所求; 国际问题上互需合作。
中日关系
西汉: 东汉: 唐朝: 明朝: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二十一条 扩大侵略 全面侵华 七十年代前: 现阶段:
使译同于汉 汉倭奴国王印 遣唐使、鉴真,吉备真备 倭寇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独占中国 东方会议,九一八,伪满、华北 八年抗战 追随美国 关系正常化,矛盾颇多
入侵,《尼布楚条约》 侵占领土150万 瓜分中国,势力范围 与日本争夺东北 扶持共产党,促进国共合作 帮助中国抗日 在国共内战中持中立 一边倒 恶化 主动修好
战略伙伴、能源合作,经贸、国际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内容
1、战略—合作范围的全球性和全局性 2、协作—重大国际问题协调行动 (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地区和全球 军事安全,军事技术和武器合作等问题 3、伙伴关系—平等的合作,好邻居、 好朋友、好伙伴
友好使者--鉴真、吉备真备、匡衡
中日关系(近代)日本侵华为主
军事上 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多次野蛮大屠杀
政治上
1、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2、扶持中国反动势力、以华治华
经济上 文化上
1、勒索据巨额赔款2、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3、掠夺沦陷区
同化政策、愚民教育
甲午战争对远东格局的影响(对中国、对日本、对远东)
经济上中德互补性很强
1、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 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 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 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5、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要形成以下认识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股重要力量 (2)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促进整个世界的 繁荣和发展 (3)中国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作出重大贡献
李光耀曾经对比了日本和德国各 自对待二战的态度并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想日本将会再次成为不被人爱的 国家。”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更是言之凿凿 地说:“我们所会见的所有亚洲国家 领导人, 都不认为日本是朋友。”
中俄关系
基本史实
清朝康熙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十九世纪末 日俄战争 苏联建立后 二战期间 二战后 新中国初期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现阶段
如1969年“珍宝岛事件”捍卫主权的斗 争 2、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
如1965年开始的“抗美援越” 1970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五.二O声明》 3、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如1961年支持“不结盟运动” 1963年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 另外中法于1964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一条线”、“一大片”---即从中国经过日
中日关系
1、中日关系的原则及基础 (1)、基本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 相互信赖和长期稳定。
“正常外交”将代替“干杯外交” (2)合作基础:
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基础。 历史文明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纽带。 2、中日关系存在的隐患(对待历史问题的分歧是主要因素) (1)、军国主义复活是中日关系的障碍。 (2)、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点。 (3)、领土摩擦将影响两国关系。
4、1974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1970—1980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75个
关键是什么?
“无敌国外交”---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真 诚地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共同 为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而努力。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
中日关系(古代)以友好交往为主
政治上:汉朝-三十多国家“使译通于汉” --光武帝赐“汉倭奴金印”
唐朝--遣唐使,大话改新,
经济上:汉--中国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 唐--贸易频繁,日本出土“开元通宝” 中国出土日本银币
文化上--唐文化--都城、律令、各级学校传授儒学 朱熹学说在日本大行、佛教禅宗 饮食
甲午战争:
纵容日本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侵略中国、门户开放
一战期间:
反对日本独占
一战之后:
华盛顿会议、金元外交
二战期间:
帮助中国抗日
二战之后:
扶蒋反共
新中国建立初期: 封锁、孤立、朝鲜战争
七十年代:
主动缓和
新时期:
战略伙伴关系,时好时坏
中美关系: 1、冷战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历程 2、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的原因
北洋政府:《二十一条》 《九国公约》
南京国民政府:投靠英美 1927年收回一些权益:汉口九江英租界
1943年,开罗会议上,治外法权收回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晚清
1842年《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1861年总理衙门:中央机构半殖民化 1885年《中法新约》 1895年《马关条约》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901年《辛丑条约》
政策:非常开明,鼓励通商,通婚
文化:唐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巩固统治 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客观上:殖民者东来
明朝
对外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与外来势力矛盾尖锐
一 郑和下西洋
时间: 目的: 到达: 消退原因: 评价:
二、反对外来侵略
戚继光抗击倭寇 葡萄牙租占澳门 郑成功收复台湾
新中国外交成就
1、建国初期至50年代 ——“一边倒”或“联苏反美”
2、60年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
3、7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 “一条线”“一大片”
4、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局面 ——“无敌国”外交
“一边倒”源于建国初期外交的三大决策: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中国同外国建 立的外交关系具有继承性,也不承认外国外交机关和 外交人员继续保持其合法地位,仅把各国使节当作普 通侨民。凡愿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需另起炉灶,重 新办理建交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