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孝

合集下载

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

以孝为政
• 《大学》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载:“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 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 所以事君也,„„”统治者利用孝道来教化百姓, 就是修其身的过程。向广大民众宣扬孝行,就是 希望以此影响人们,以齐其家。而这两项措施最 终都是为了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谏父母
• 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 而不怨。”4.18
谏父母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 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 犹告也”。《孟子》 •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 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 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 不孝也。” 赵歧《十三经注》
以孝为政
• “治国必先齐其家”指出了以孝 齐家对治国的重要性。“孝者, 所以事君也”,把人们行孝的对 象直接指向为君主。 • 《礼记· 祭义》说 “事君不忠,非 孝也。”更加明确地指出对君主 不忠,就是不孝的表现。
以孝为政
• “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 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 非孝也。” (《礼记· 祭义》)
论 孝 百善孝为先
引言:孝,子承老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1.6
• 《说文解字》 “孝”:“善事 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 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 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 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3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动天
• 虞舜。瞽搜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嚚。 弟象傲。舜耕于历 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 感如此。帝尧闻之。 事以九男。妻以二 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 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 动天下。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注释】(1)有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书中,记载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即由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论语》论孝PPT课件

《论语》论孝PPT课件
•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 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 【评析】一个人是不是孝,不是自己说了 算,而是父母兄长以及邻居说了算。见出 孝在当时就是光荣模范的人物了。
.
9
二、孝顺要怎么做?
.
10
1、无违:不违背礼(合乎礼)
•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樊 迟(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 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 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 《孝经》卷一《开宗明义章》
.
8
拓展
•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 昆(2)弟之言。”
•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 哥,兄长。
.
1
孝感动天
舜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
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
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
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
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
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
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
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
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
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
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
并封象为诸侯。
.
2
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人,生母 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 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 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 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 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 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 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 后捕鱼。继母食后,果然 病愈。

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

• 慎终追远 • (右图:四序堂祖 先牌位) • 由于现代社会中, 人的大面积流动, 四序堂为出外工作 的族人提供了他们 的祖先牌位,时年 八节有偿代为祭拜。 这巧妙地既满足出 外族人的需要,又 为祠堂正常运转筹 得必要的资金。 (下图:偏厅牌位)
2,重新构建族人的历史意识
• 四序堂不是在聚族而居的村庄,而是在城 市之中,因此,祠堂的构建,特别重视对 族人共同历史的回忆。
• 子罕第九 • 9.16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 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 此章記孔子言忠順孝悌哀喪慎酒之事也。困,亂 也。言出仕朝廷,則盡其忠順以事公卿也;入居 私門,則盡其孝悌以事父兄也;若有喪事,則不 敢不勉力以從禮也,未嘗為酒亂其性也。他人無 是行,於我,我獨有之,故曰:何有於我哉。 • 先進第十一 • 11.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 之言。” • 言子騫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 得有非間之言。
•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 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 乎?” • 1,“孝”包含了“敬”。 • 2,提問:何者為敬? • 此章主旨:孝不止包括養親,更重要的是 敬親。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 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 1,“色”的意思。第一,自己的 “顏色”。朱熹注:“蓋孝子之有深 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 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親之 際,惟色為難耳,服勞奉養未足為孝 也。”第二,承順父母的“顏色”。 • 2,有酒食,先生饌,舉例:潁考叔。

正厅祖先封号
3,慈善功能
• 四序堂依靠固有的华侨捐款,购买商用土 地,出租并收取租金,以这些租金维持祠 堂的日常运行,并且有盈余从事慈善事业。 “四序堂”既是一个传统的萧氏宗祠,又 是有现代慈善机构的功能。其慈善事业主 要表现在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为灾区捐 款等几个方面。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孝的句子论语关于孝的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孝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2、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亲。

呼唤母亲就是呼唤新生;母亲就是未来世界的象征。

5、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

孝敬能够帮忙你成就很多很多。

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6、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9、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10、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1、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

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3、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14、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15、尊重他人的有职责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16、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1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8、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

《论语》之孝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论语》之孝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论语》之孝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论文《论语》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书中详细记录儒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观点,全书围绕"仁"的思想展开,涉及到政治、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可称为"诸经之慧眼".在《论语》一书所涉及的儒家思想中,"孝"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这种中华传统美德最确切最丰富的诠释,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论语》之"孝"的内涵《论语》一书中,有关"孝"的内容一共出现了26处,分布于"学而"等11个篇章中,其中有14处直接出现"孝"字,其余12处是未见"孝"字而与"孝"有关,下以表格示之:由表格可以看出,有关"孝"的内容在《论语》中占有一定的篇幅。

经笔者分析,《论语》之"孝"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于"孝"的词汇意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1].这就告诉我们,"孝"在伦理方面的一般意义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与奉养,而别无他意[2].而在《论语》中,"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是成己之方,对个人行为有一定的要求,涉及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与奉养,同时对于君主来说又是为政之道和治国之策,表现出一种由个人到天下的道德修养进程。

笔者现将《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分为两组,以此为《论语》中"孝"之思想内涵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这两组中,一组内容有关个人修养与行为19处,另一组则有关为政治国之策7处。

(具体附录于文后)《论语》之"孝"更注重个人的修养与行为这一方面,而涉及为政治国之策这一方面较少。

论语论孝心得体会(优质8篇)

论语论孝心得体会(优质8篇)

论语论孝心得体会(优质8篇)论语论孝心得体会篇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

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摘要:儒家核心思想是“仁”,而孝为其根基,《论语》里多次论述了“孝”,其内容主要有:一、为什么要孝,孝是仁的根本和入手点,能让国家和平稳定,人们安居乐业。

二、什么是孝?《论语》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但其核心内容是让父母身安心安。

三、怎样行孝?孔子要求子女辈,养父母身,敬父母心。

及时行孝,顺着点父母,非不得已,不离开父母。

关键词:《论语》孝道行孝《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自诞生以来,《论语》如皓月明星,照耀着一代又代人;如清泉甘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于丹说:“《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种朴素的起点。

”[1]儒家核心思想是“仁”,而孝为其根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述而》)《论语》里多次论述了“孝”,且集中于前四章中,可见儒家对孝的重视。

《论语》就“孝”阐述了哪些内容呢?一、为什么要孝?孔子重孝,孝是仁的根本和入手点,“仁者爱人”,试想:一个人如对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不孝敬,对有血缘之亲的兄弟不爱护,他又怎么可能爱苍生万物?孔子生活时代,宗法奴隶制日趋瓦解,“礼崩乐坏”,要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孔子主张先稳定家庭,树立父母的权威,进而延伸到国家、社会的稳定。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一个孝顺的人,很少会犯上作乱。

一个人有孝心,说明他会感恩,讲秩序。

整个社会就是一张关系网,与亲人的关系是起点,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会对整个社会传递出一种强大的力量。

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政?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让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也是参与国家管理。

为国家作贡献,方式有很多种,孔子致力于培养人们的孝悌,也是为了国家和平与稳定,为了人们安居乐业。

《孝经》集中阐述了儒家孝道思想,“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强调了孝的地位,孝是道德根本,教养由此产生。

论语论仁孝

论语论仁孝

《論語》論仁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里仁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公冶長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

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

』違之。

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

』違之。

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樊遲問知。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

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论语论孝文言文翻译

论语论孝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曾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亲为大。

”子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子曰:“孝子之事亲,有三无:无怨、无怒、无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丧,三年之丧,期之丧,有常礼。

”翻译:孔子说:“孝悌,这是仁的根本吗?”曾子说:“孝道,始于侍奉父母,中于侍奉君主,终于立身处世。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

一方面是高兴,另一方面是担忧。

”孔子说:“孝子之极致,莫过于尊敬父母。

”孔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亲为大。

”孔子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远的。

”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有三无:无怨、无怒、无怨。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游,出游必有去处。

”孔子说:“三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可以说是孝了。

”孔子说:“父母去世,三年丧期,一年的丧期,有常礼。

”解读:《论语·孝经》中的孝道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孝悌为本:孝悌是仁的根本,意味着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2. 尊亲为重:尊敬父母是孝道的重要表现,孝子应当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尽孝道之责。

3. 孝道与责任:孝道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的表现。

4. 父母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远的,孝子应当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关爱。

5. 孝道与礼仪:孝道与礼仪密切相关,孝子应当遵守礼仪,尊重父母、长辈和师长。

在现代社会,孝道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孝道传统,关心父母、尊敬长辈,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还要将孝道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之,《论语·孝经》中的孝道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

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长辈在世时,以礼 的,便是与儿女团聚的日子。因此,不管在家在外,
相对;长辈去世后,以礼安葬、祭拜。在我们成长过 我们应心系父母,给予他们温暖的避风港。而在那个
程中,对我们不离不弃、循循善诱的便是我们的父 避风港里,时时刻刻让父母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关心
母。因此,在他们迈入年老时,该以耐心服侍他们、 与爱,用真诚的心保护他们、陪伴他们,便是尽孝的
错误。身为儿女的我们应毕恭毕敬地劝告而不加以抱 爱,沉重却幸福,简单也困难,其为孝也。真正尽到
怨,以回报有生之年父母的教诲,就像父母当年不厌 孝道,我们漫长的人生才有意义可言。
其烦地教导我们如何融入社会一样。光阴一点一滴地
54
消逝,也无情地夺走父母的记忆。对于脑袋不灵光的
(指导教师:朱佩云)
2017孔子杯专刊
学生优秀作文
论语 论 孝
陈思玲 女 马来西亚 柔佛新山宽柔中学 高三文商(1)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 他们,我们便是其心灵导师。以爱护之心关怀他们,
道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一直是个被重视的品德。我们自 唤醒他们脑海深处沉睡的记忆。若发现父母不愿接
从懂事以来不断接触《论语》,不断被灌输为人子女 受,我们也应以爱包容他们且不加违背,正如孔子所
应守孝道的道理。孝顺父母从字面上来看,对许多人 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
来说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在这被金钱、利益摧 怨。”
残不堪的社会里,对某些人来说,却是个难如登天。
父母的晚年,再安逸的生活、再富足的物质需
那么,什么是“孝”呢?子曰:“生,事之以 求,也远不如儿女的一句嘘寒问暖。父母日夜所盼望
幸福安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光 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遵守孝

孔子论孝的故事讲了什么

孔子论孝的故事讲了什么

孔子论孝的故事讲了什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关于孔子的故事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论孝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论孝讲述了什么道理孝这个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有老,下边有子,而老代表着两个年老的双亲,而子代表他们下面的子女们。

因此孝就是身为子女,就要孝顺父母;而且又有子背着老的意思,意味着在父母年老之后,行动不便,子女们需要背着父母代步,充满着感恩之情。

关于孝,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提到,并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跟自己的弟子讨论孝的真谛。

孔子说:“当我们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们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去世了的时候,得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假如你能做到三年不去改变父亲的方向,那这就是孝。

”在他的眼里,孝就是对父亲的百依百顺,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来改变他的行为,对他有所不满,这就是不孝。

子游曾问过孔子,什么才是孝,孔子说:“如今什么才是有孝的人呢,那就是能够赡养自己的父母。

人虽然能够养活的了狗和马,但是对它们不尊敬,这又有何区别呢。

”可见孔子认为在赡养父母的同时,还得需要对他们尊敬,是晚辈对长者的尊敬,即位孝。

孔子说:“你的父母都还在活在人世,作为子女的就不应该出远门,如果非得出远门,那就去一定的地方,一定要回去。

”孝是日常的,需要对父母不断地赡养,需要常常服侍在父母左右,而不能出远门,让他们担忧。

孔子说:“关于父母到底是多少岁,我们是不能不知道的。

一方面替他们长寿感到窃喜,另一方面对他们年老了感到忧伤。

”子女需要在意父母的年龄,对他们年龄的关心,就是孝。

孔子问礼的故事关于孔子问礼,是发生在周朝末期,并且他是向我们众知的老子问礼。

关于这个事情的记载有很多,例如《史记》等都有所记载。

但是关于他问礼的次数存在争议,其中《史记》写到两处,而《庄子》中写的是五处,这种争议至今都无法解决,当今学者据考证,认为至少有三次以上专门去跟老子问礼,甚至更多。

作为多年研究老子的专家王学良认为是多次的,他觉得两个人是师徒,孔子是学生,那就得多次请教自己的老师,继承老师的思想。

论语论孝的篇章

论语论孝的篇章

《論語》論「孝」的篇章在論語這本書中,常常可看到孔子與弟子談論孝順的道理,而孔子總是能依問孝弟子性格的不同,而提出對「孝」不同的闡釋,可見孔子「因材施教」的用心。

以下是論語中,孔子談論「孝」的篇章:一、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七)翻譯: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現在孝順的人,只說能奉養父母就是孝順,但說到犬馬,人也都能供給食物,這是很不敬的,要用什麼來分別孝順父母和餵養犬馬呢?」章旨:說明孝順父母不只做到奉養就夠了,重點在於恭敬,否則跟飼養牲畜沒什麼差別。

二、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為政第二‧八)翻譯: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侍奉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得的。

有事時,弟子來效勞;有酒飯時,讓長輩先享用。

竟然以為這樣就是孝順?」章旨:說明孝順父母應以和顏悅色對待父母,而服勞、奉食只是旁枝末節,未足為孝。

三、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為政第二‧六)翻譯: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做父母的只擔心子女生病。

」章旨:說明孝順就是珍重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憂。

四、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五)翻譯: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樊遲說:「孟孫向我問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侍奉父母要依禮;父母去世的時候,下葬要依禮,祭祀也要依禮。

」章旨:說明行孝不可以違背禮節。

五、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第一‧九)翻譯:曾子說:「父母去世時能謹慎處理後事,父母去世後能誠敬祭祀父母,如此人民的道德就會歸於淳厚。

」章旨:說明百善孝為先,能慎終追遠,盡子女的應盡的孝道,則風俗就可歸於純樸寬厚。

百德孝为先——《论语》论孝ppt课件

百德孝为先——《论语》论孝ppt课件

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无改于父之道是指保留并发扬父辈正确的做 法和思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
过前代,这是历史的精选必课件然ppt 。
9
▪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 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 乎?”
精选课件ppt
8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 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 【评析】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 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
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 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 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
▪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 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
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 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 【评析】“德治”思想,国家政治以孝为先,
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
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
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
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
政的一种形式。
精选课件ppt
22
《论语》中关于孝的言论在当代社会是否合理?
▪ 《论语》不仅对孝的境界有高远的思考与表达,
还记叙了孔子许多忠实、勤勉而又模范的行孝事
迹。子路曾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不பைடு நூலகம்看出孔子达到了孟
子所说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境界了。孔孟儒家学派对孝的论述自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1.引言1.1 概述《论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中孔子对孝的论述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孔子谈孝之论述包括在《论语·学而》、《论语·为政》等篇章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述了孝的内涵和重要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论语》中孔子论孝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孔子论孝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孔子论孝的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首先,孔子将孝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他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道,表明孝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其次,孔子还强调孝敬的方式和方法,他认为要“敬事而后食”,即子女应当以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通过孝心与行动来感恩和报答父母。

此外,孔子还强调孝顺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注重对父母的言传身教印象,他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提醒人们在孝顺的过程中要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

总体来说,孔子论孝的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和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孝的现代意义是我们思考的焦点。

在当代社会,随着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孝的概念和内涵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解读。

孝不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还应该包括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子女应该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同时,孝也应该延伸到社会上的他人,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助。

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总结起来,《论语》中孔子论孝的深刻内涵和现代意义令人深思。

孝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伦理要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传承孔子论孝的精神,将之贯彻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构建和谐、健康、有爱的家庭和社会。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掘孔子论孝的内涵,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论语6论孝专题

论语6论孝专题

• 【读解】


• • • • •
本章的理解的分歧主要在“色难”上:色究竟是 父母之色还是子弟之色。 1、承父母之色。包咸注:“色难,谓承顺父母颜色 乃为难也。”马融注同“承顺父母颜色乃为孝也”。 皇侃从包注。这是一派。 支持者:司马光《家范》:“色难者,观父母之志趣, 不待发言而后顺之者也。” 2.弟子和颜悦色 郑玄注说“和颜悦色,是为难也。” 支持者:《吕氏春秋·孝行览》:龢(hé )颜色, 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 从文本前后来看,以“色”为弟子之色前后更贯通也 更直接。因为服事、饮食毕竟都是在说弟子之事。
• 【延伸】 • 在历代的阐释中,本章的争论焦点反而是“至于 犬马,则能有养”一句,千载之下,聚讼不已: • 1.犬马养人,即包注:“犬以守御,马以代劳, 皆养人者。” • 2.人养犬马。朱注取此。 • 3.犬马自相养。李光地说,犬马亦能养父母,只 是无礼于其中。 • 4.爱父母及犬马。因为爱父母,连父母的犬马亦 能养。 • 5.犬马是子自喻,犬马之子皆有以养其亲,不敬 则与之无别。
• 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 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 解:凡是深爱父母的孝子,必定具有温和的 气质。既有温和的气质,则表现于脸上的, 必定是愉悦表情。既然表情愉悦,则整个人 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毫不粗暴。
• 【译文】 •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 “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 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 就算是孝顺了吗?” • 【读解】 本章依然是阐发“士之孝”的大义,依然存 在一种对比结构,即“士之孝”超越于服劳进 食的口体之养的庶人之孝,要表现在容色上。 本章的问孝人是子夏,与子游同为孔门文学科 的翘楚,是孔门最重要的传经人。他在孔门中 有两个唯一:是《论语》中孔子唯一称许过启 发了他的人;是孔门弟子中唯一的帝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首先通过舜、王祥、老莱子的孝道故事,生动展示了孝的实践。接着引入《论语》中孝的论述,解释孝字含义为子女顺承父母,并强调儒家视孝顺为人性最自然发展。文档详细阐述了儒家亲孝观,包括孝为仁之本、事亲为大等观点,并引述《孝经》强调孝为德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如何行孝方面,提出无违、养亲、敬亲、安亲及终身敬孝等具体做法。此外,还探讨了父母有过错时的处理方式。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文,可全面理解孔子所倡导的孝道思想,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括精神上的敬爱和关怀,以及面对父母过错时的恰当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