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与避碰2014
【答题参考要点】船舶操纵、值班与避碰简答题(终稿)

船舶操纵、值班与避碰部分简答题参考要点操纵简答题1、前航中船舶受到扰动后,船舶运动的稳定性有哪几种,船舶的航向稳定性指的是什么?(20页)答:1)种类:直线运动稳定性、方向稳定性、位置稳定性。
2)概念:指船舶在直线航行过程中受到某种扰动而改变了原航向,当扰动消失后,不经过操纵就能在新航向上自动恢复直线运动的能力。
2、何谓船舶的动航向稳定性,如何判别?(20页)答:1)概念:见第1题(动航向稳定性即直线运动稳定性)。
2)判断:直接判断参数和间接判断参数。
(1)直接判断是通过实验结果获得,分为螺旋试验(视结果是否存在滞后环,若不存在则具有航向稳定性;反之则不具备)和回舵试验(视其结果是否存在残存角速度,若存在则不具有;反之则具有航向稳定性);(2)间接判断:T为正值,船舶具有航向稳定性,T值越小,航向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T为负值,则不具备(21-22页)。
3、简述影响船舶保向性的因素。
(21页)答:①航向稳定性。
②较高的干舷将降低船舶在风中航行时的保向性。
③操舵人员的技能及熟练程度。
④自动舵、舵机的性能。
⑤外界环境条件。
4、简述影响给定船舶旋回直径大小的因素。
(24页)答:方形系数、水下侧面积形状、舵角、舵面积、船速、吃水等因素。
5、试述影响船舶旋回直径大小的船型因素。
(24页)答:型长L、型吃水d,L/d与船舶的旋回性有关,比值越小船舶的灵活性越好,旋回性能也就越好,旋回直径越小。
6、简述超大型船舶的操纵性特点。
(39页)答:(1)惯性较大(2)浅水效应、岸壁效应明显(3)去舵效的船速较高(4)主机功率不足(5)风、流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明显7、何谓滑失?对螺旋桨推力、排出流、舵效有何影响?(44页)答:1)滑失:指桨理论上应能前进的速度与对水的实际速度之差。
2)作用:(1)滑失能够提高螺旋桨推力,回收一部分(伴流)能量;滑失越大,螺旋桨的推进效率越低。
(2)滑失比增大,则螺旋桨的转速增大,排出流速度增大。
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

智能船舶操纵和避碰技术
智能船舶操纵和避碰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 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船舶的自主航行和智能避碰。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减少人为因 素导致的事故。
智能船舶操纵和避碰技术包括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雷达 系统、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等,这些系统能够 实时获取船舶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并通过算法进行智 能决策,实现自主航行和避碰。
船舶阻力
指船舶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 力,包括兴波阻力、摩擦阻力 和形状阻力等。
船舶推进效率
指螺旋桨推进效率的高低,与 水深、船速、螺旋桨设计和工
况等因素有关。
02 船舶避碰规则
船舶避碰通则
船舶在航行中应保持高度警惕,采取 安全航速,确保随时采取适当措施防 止碰撞。
船舶在航行中应保持正规的瞭望,以 便及时发现周围的船舶和障碍物,并 采取适当的避碰措施。
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船舶操纵和避碰相关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 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船舶操纵和避碰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船舶操纵和避碰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和信 息化。未来,船舶将能够更加自主地完成航行任务,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 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船舶操纵和避碰技术也将更加注重环保 和节能。例如,通过优化航行路线和航速,减少船舶的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船 舶的能效比。
船舶在航行中应遵循国际海上避碰规 则,并了解和掌握航行区域内的交通 动态和航行条件。
船舶在航行中应保持与周围船舶的通 讯联系,使用标准航海用语进行通话, 并保持守听和及时回答其他船舶的呼 叫。
船舶操纵与避碰题库及答案解析

船舶操纵与避碰题库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构成交叉局面的条件是:I互见中II两船交叉相遇III致有构成碰撞危险IV两艘同为机动船V一船位于另一船的左舷或右舷半个罗经点到112.5度范围内A. I ~VB.I ~IVC.I 、II、 IVD. II ~IV2.你船是一艘限于吃水的船舶在深水航道有限的水域中航行,与左舷驶来的一艘悬挂有球、菱形、球号型的来船相遇,并致有构成碰撞危险,则:A.你船应避让他船B.他船应避让你船C.他船不应妨碍你船的航行D.A 和 C 正确3.让路船应遵守:A.仅遵守 16 条让路船的行动条款B.除遵守 16 条外 ,还应遵守其他有关各条C. A 、B 均正确D.A 、B 均不正确4.互见中,一艘操限船与一艘失控船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则:A.操限船为让路船B.失控船为让路船C.两船均应运用良好的船艺采取行动以避免碰撞D.两船均无须采取行动5.互见中,从事捕鱼的船舶在航时,应尽可能给下列哪种船舶让路?A.失控船B.限于吃水的船舶C.操限船D. A 和 C6.从良好船艺的要求出发,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航行,当与本船船尾附近的来船构成碰撞危险时,本船应采取的避让措施应是:A.本船大幅度减速B.大幅度增速C.左转 30 度左右D.右转 30 度左右7.你船在雾航中,航速9节,在雷达上测到他船回波在左前方6海里,6分钟后测到回波距离为4.5海里,两次回波的连线与你船航迹平行,他船是:A.同向同速B.与你反向C.与你一前一后D.锚泊船8.直航船在发觉让路船显然未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采取适当的行动时,直航船仍保速保向消极等待的做法,是属于:A.对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各条的疏忽B.对海员通常做法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C.对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D.以上均不对9.STCW公约值班规则中对适于值班作了规定,下列正确的是:A.各主管机关为了防止疲劳应制定和实施值班人员的休息时间B.船长应严格遵守有关主管机关的规定 ,合理地安排值班 ,使所有的值班人员的效率不致因疲劳而削弱C. A 、 B 均正确D.A 、B 均不正确10.为防止疲劳值班:A.船长和大副应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值班人员的工作和休息 ,避免值班人员在未得到足够的休息的情况下 ,继续值下一个班 ,造成连续疲劳B.当值班与正常的工作规律由于某些原因被破坏时 ,船长应对值班人员的疲劳程度进行观察和判断 ,以确定是否影响安全值班C.A 、 B 均正确D.A 、B 均不正确11.值班驾驶员对船长的夜航命令簿上的指示应A.接班时应仔细阅读 ,充分了解 ,虽可不签字 ,但必须严格执行B.如对夜航指示不够明白时 ,应立即请示船长C.如在执行中遇到情况有变 ,有必要临时修改内容时 ,应先处理上述情况的变化后报告船长,再修改指示内容D.以上均正确12.锚泊中值班驾驶员的交接内容应包括A.锚、锚位、船首向、锚链受力和船舶的偏荡情况B.号灯、号型、号旗的显示情况C.船长的指示D.A 、B、C 均正确13.建立船舶定线制的目的在于增进_______中船舶的航行安全。
船舶操纵与避碰总概

1舵效:是舵力转船效果的简称。
舵效是指航向角对操舵的反应能力,即舵效是保持航向和改变航向的效2保向性:就是保持原航向的性能。
具体指船舶在直线航行过程中收、受到某种扰动而改变了原航向,通过操纵能使船舶恢复在原航向上座直线运动的性能。
3反移量:在旋回转舵阶段,由于船舶转动惯量很大还来不及产生较大的旋转角速度,则在舵产生的横向力的作用下,产生横向移动加速度,一定时间后产生横向移动速度,使船舶重心产生向转舵相反方向的横移量。
4富余水深:为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并使船体一下有足够的空间供船舶操纵,在考虑航行水域条件和气象条件基础上,船舶龙骨下水深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该余量通常称为“富余水深”5进距;是船舶重心的纵向移动距离,通常将航向角变化90°时的船舶重心的纵向移动距离称为进距一般用Ad表示6群速度:即群波传播能量的速度,群波是由一系列波长和频率不同的波叠加而成的合成波,则群波的波形将随时间变化,若干个分波在水中传播的相速度各不相同,起振幅最大部分的运动速度称为群波的“群速度”其值约为相速度的一半7岸壁效应:船舶沿航道与岸壁平行运动时,引起船舶水动力和水动力矩发生变化,进而产生船舶的横移和转头8 保向性:船舶保向性是指船舶在外力作用下,有操舵水手通过罗经识别船舶首摇状况,并通过操舵抑制或纠正首摇,是船舶驶于预定航向的能力。
9 浅水效应:由于水鱼的水深相对较浅使船舶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0漂角:船舶重心处的船速矢量与船首位线之间的夹角。
左舷为正、右舷为负。
11 K指数:是操舵转船力矩系数与阻尼力矩系数之比所决定的常熟。
8按照K,T值的不同,船舶操纵性能如何分类?答:K大、T小,说明最大旋回角速度大,达到最大旋回角速度的时间短,这是旋回性好,追随性好;K大、T 大,说明说明最大旋回角速度大,达到最大旋回角速度的时间长,这是旋回性好,但追随性差;K小、T小,说明最大旋回角速度小,达到最大旋回角速度的时间短,这是旋回性差,但追随性好,旋回性与第二种类似;K小、T大,说明最大旋回角速度小,达到最大旋回角速度的时间长,旋回性差。
《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操纵》教学课件—04港内操船

港内水域概述
• 连接水域及码头前沿水域
–掉头/回旋水域船舶在靠离码头,进出港口需要掉 头或改变航向时的专用水域。与船舶尺度,掉头操 纵方式,流向流速及风向风速等有关。
• 掉头水域直径一般至少为2.0 L ; • 船舶自力掉头时,掉头水域直径一般至少为2.5 L 。
• 船在有流水域掉头,其旋回轨迹呈椭圆形,沿水
倒车制动
舵控
侧推器
拖轮 •
进出港时操船
• 接、送引水员
–查阅《进港指南》; –VHF与引航站联系,控制ETA; –悬挂或显示有关的信号; –引航梯或舷梯(下风舷),备好救生器具、照
明灯(夜间)。
进出港时操船
•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 –驾驶员监督指导; –驾驶员护送引航员; –2m≤垂直长度≤9m, 超过9m应结合舷梯或 机械式引航员升降机; –舷梯倾斜角≤55°; –两根直径≥28mm扶手 绳;带有自亮灯的救生 圈;撇缆; –适当照明。
港内水域概述
• 锚地及港湾
– 锚地与港湾 • 锚地包括:装卸锚地、停泊锚地、避风锚地、 引水锚地及检疫锚地等;
–停泊方式 • 单浮筒系泊 Single Point Mooring • 双浮筒系泊 • 锚泊 • 、停泊和装卸作业的准备工作; –备车; –逐级减速。
港内水域概述
进出港航道
–航道水深 • 理论最低潮面至海底的深度,即海图水深 • 衡量航道垂直方向通航最大船型尺度吃水的 重要标志 • 浅水:船舶航行水域在垂直方向上的限制 • 需考虑安全富裕水深(UKC)
港内水域概述
• 进出港航道
–航道方向与弯度 –航道方向:航道中线的方位角。衡量风浪流影响程
度的依据。 –受地形地貌影响,整个航道可能存在多个转向角。
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

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船舶在海上操纵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合法、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的主要内容。
首先,船舶应遵守海上交通规则,包括正常航行、近岸航行、进港、离港和遇险等各种情况的规定。
船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操纵方式,并遵循导航标志和灯光信号的指示。
其次,船舶在遇到其他船舶时,需要遵守避碰规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1.第一原则是尽量避免碰撞。
船舶在遇到其他船舶时,应尽量采取行动以避免碰撞,特别是在接近情况下。
船舶应及时调整航向和航速,采取必要的避让动作,确保安全间隔。
2.第二原则是维持航行通道。
船舶应在通道中心或标有航行指示标志的位置航行,遵循航行通道的规定。
如果需要改变航行方向,船舶应提前发出相应的信号,并确保周围船舶安全。
3.第三原则是给予避让权。
在遇到交叉航线、相对航向以及重合航线的情况下,船舶应给予避让权。
避让的原则是尽量避免对避让船舶造成困扰,采取明确且安全的行动。
另外,船舶还应注意合理的安全距离。
船舶在与其他船舶或障碍物有接近距离时,应维持合理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可以及时避让或减速等应急操作。
此外,船舶还需特别注意近岸航行。
在接近陆地、港口或其他船只停泊区域时,船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导航标志、灯光信号和约定的航线进出港口,确保安全。
以上只是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的一些主要内容,实际上,这些规则还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航行情景,如船舶相遇、逃避危险、改变航向和速度等。
为了确保船舶操纵和避碰的安全性,船舶操纵人员应进行专业的培训,熟练掌握这些规则,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
总之,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是保障海上航行安全的重要规范,船舶操纵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这些规则,以确保船舶在海上的安全航行,避免碰撞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这对于保护人员和财产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船舶操纵与避碰试题1

1,、在极限舵角的范围内,操不同的舵角时的回旋初径变化情况总的趋势是: A 、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减小,旋回时间也将减小、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减小,旋回时间也将减小 B 、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增大,旋回时间也将减小、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增大,旋回时间也将减小 C 、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减小,旋回时间也将增加、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减小,旋回时间也将增加 D 、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增大,旋回时间也将增加、随着舵角的减小,旋回初径将会急剧增大,旋回时间也将增加 2、在IMO 采取的分道通航水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采取的分道通航水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可安全使用相应邻近通航分道的船舶,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所有可安全使用相应邻近通航分道的船舶,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B 、所有可安全使用沿岸通航带的船舶,不应使用通航分道、所有可安全使用沿岸通航带的船舶,不应使用通航分道C 、除帆船和长度小于20m 的船舶外,的船舶外,其他可安全使用通航分道的船舶,其他可安全使用通航分道的船舶,其他可安全使用通航分道的船舶,不应使用沿岸通航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D 、除帆船和长度小于20m 的船舶以及从事捕鱼的船舶外,其他可安全使用相应通航分道的船舶,通常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船舶,通常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3.、与追越、对于局面相比,交叉相遇局面独具的特点是:1、适用不同种类的两船;2、适用任何相同种类的两船;3、即规定了让路船与直航船,也规定了避碰行动或两船通过的方法。
法。
A 、2、3 B 、1、2、3 C 、1、3 D 、34、根据《避碰规则》2001年修正案的规定,年修正案的规定,有关船舶声号设备的配备,有关船舶声号设备的配备,有关船舶声号设备的配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度大于等于20m 但小于100m 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和一个号钟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和一个号钟 B 、长度大于等于20m 但小于100m 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和一个号锣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和一个号锣 C 、长度大于等于20m 但小于100m 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锣和一个号钟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锣和一个号钟 D 、长度大于等于20m 但小于100m 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5、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就意味着直航船:1、可以背离本规则有关规定、可以背离本规则有关规定2、只有当时情况许可,仍应执行本规则有关规定仍应执行本规则有关规定3、交叉相遇局面中,交叉相遇局面中,不应对本船左舷的船舶采取向不应对本船左舷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左转向 A 、3B 、2、3C 、1、2D 、1、2、3 6、《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9条狭水道条款要求沿狭水道或航道行驶的船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其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这意味着: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并不希望船舶过分的靠近狭水道或航道的右侧的岸边或浅滩行驶,以至于把本船置于危险的境地中2、只要安全可行,通常指船舶遵守本款右行之规定,不至发生任何航行危险3、安全可行还包括充分地考虑潜水效应,岸壁效应等的影响,而不使本船陷入危险的境地 A 、1 B 、1、2 C 、2、3D 、1、2、37直航船操作一定舵角后,其加速旋回阶段的“直航船操作一定舵角后,其加速旋回阶段的“ A 、 转向角速度为变量,角加速度变为常量转向角速度为变量,角加速度变为常量 B 、 转向角速度为常量,角加速度为变量向角速度为常量,角加速度为变量 C 、 转向角速度为变量,角加速度为变量向角速度为变量,角加速度为变量D 、 转向角速度为常量,角加速度为常量转向角速度为常量,角加速度为常量8、下列哪些声号可以用灯光信号做补充?1、怀疑警告声号;2、操纵声号;3、后船发出的征求前船意见的追越声号征求前船意见的追越声号 A 、1、2 B 、1、2、3 C 、2、3 D 、1、39、狭水道中,甲船(按规定显示一个圆柱体号型)、停车侯潮,并不对水移动,看到右舷另一机动船乙横穿狭水道,两船构成碰撞危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两船构成交叉相遇局面;2、乙船不妨碍甲船;3、乙船应给甲船让路、乙船应给甲船让路 A 、1B 、1、2C 、1、2、3D 、2 10、《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8条避免碰撞的行动这一条适应于:条避免碰撞的行动这一条适应于: A 、 互见中互见中 B 、 能见度良好时见度良好时 C 、 能见度不良的互见中见度不良的互见中 D 、 任何能见度情况任何能见度情况12、雾中听到一长两短的声号,该船一定不是; A 、被拖船、被拖船B 、失去控制的船、失去控制的船C 、在航帆船、在航帆船D 、限于吃水的船、限于吃水的船13一个完整的团队是由众多角色组成优秀的团队由下列哪种角色构成?1、实干者2、协调者3、批评者4、推进者5、创新者、创新者 A 、1、2、3、4、5B 、2、3、4、5C 、1、2、4、5D 、1、2、3、414.对主机.舵机.操舵系统突然故障缺乏戒备是属于;操舵系统突然故障缺乏戒备是属于;A.对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各条的疏忽对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各条的疏忽B.对海员通常做法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任何戒备上的疏忽C.对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对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D.不属于规则所指的疏忽不属于规则所指的疏忽 15.根据船舶之间的责任条款,在水面上操纵的地效船应给下列那类船舶让路;A. 显示圆柱体号型的船舶显示圆柱体号型的船舶B.显示尖端向下圆锥体号型的驶帆船舶驶帆船舶C. 显示两个球体号型的船舶显示两个球体号型的船舶D.任何其他船舶任何其他船舶 16.领导力包括哪些要素;1.领导者的职权2.领导者本身的素质3.被领导者群体和个体的状况4.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任务的性质A.1234B.123C.134D.234 17.船舶内部通信主要是;1.与机舱间的通信2.与报房间的通信3.与穿首尾的通信4.与舵机间的通信5.船舶广播系统,船舶广播系统,报警系统,驾驶台/机舱间/泊位间通信泊位间通信A.12345B.1234C.1235D.1345 18.在规则要求保向速度时,下列那种情况,认为直航船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在规则要求保向速度时,下列那种情况,认为直航船的行为是不正当的?A.被追越船为留出水域和缩短两船的并航时间所做出的改向被追越船为留出水域和缩短两船的并航时间所做出的改向 和改速和改速B.执行引航任务的船舶由于工作需要而做的航速和航向的改变执行引航任务的船舶由于工作需要而做的航速和航向的改变C.正在校对罗经的船舶所做的航速和航向的改变正在校对罗经的船舶所做的航速和航向的改变D.因风流条件的变化和调整风流压差的需求而做的改向因风流条件的变化和调整风流压差的需求而做的改向19.船舶驾驶员个人的情况意识包括;1.对情况的适应程度2.对情况的熟悉程度3.领导能力4.管理技能管理技能A.123B.134C.234D.1234 20.船舶正常航行时,主机船舶正常航行时,主机 操作是根据;操作是根据;A.驾驶台命令驾驶台命令B.船长命令船长命令C.轮机长命令轮机长命令D.船舶工况船舶工况 21.疲劳的症状或现象包括;1注意力好记忆力减弱2.听觉和视觉以及思维变得迟钝3.动作不灵活4.困倦困倦A.12B.1234C.34D.123 22.关于瞭望条款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瞭望条款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适用于在航船舶只适用于在航船舶B.包括锚泊和搁浅的船舶包括锚泊和搁浅的船舶C.不包括搁浅的船舶不包括搁浅的船舶D.不包括不在巷道.狭水道或其他船舶狭水道或其他船舶 通常航行的水域锚泊的船舶水域锚泊的船舶23.接班的驾驶员在接班以前应搞清情况应包括;1陀罗罗经好磁罗经的误差2.看到货知道的附近船舶的位置和动态附近船舶的位置和动态3.在值班期间可能会遇到的有关情况好危险4.值班期间有可能使用的所有航行和安全设备的工作状况备的工作状况A.1234B.123C.12D.1 24.下列避让渔船的方法正确的是;1.在避让流网渔船时,应从其船尾绕过,切不可从渔船和渔网之间驶过渔网之间驶过 2.避让灯诱围网避让灯诱围网渔船时应从其上风侧不少于0.5海里外驶过海里外驶过3.避让围缯网渔船时离渔船应不小于0.5海里通过里通过4.避让避让单船拖网渔船避让避让单船拖网渔船时应从其船尾1海里之外通过海里之外通过 5.当发现两船向背行驶放网时,应从其下风侧绕过当发现两船向背行驶放网时,应从其下风侧绕过A.12345B.135C.1245D.1234 25.从事顶推的机动船在航不兑水移动时应显示;从事顶推的机动船在航不兑水移动时应显示; 1.桅灯.舷灯.尾灯尾灯2.用两盏桅灯代替前桅灯或后桅灯灯或后桅灯3.如果顶推长度如果顶推长度超过200MM 时,用三盏桅灯代替前桅灯或后桅灯时,用三盏桅灯代替前桅灯或后桅灯 4.拖带灯拖带灯A.12B.123C.124D.1234 26.下列哪些做法可以保持良好的情况意识; 1.利用知识和技能利用知识和技能 2.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3.正确下使用通信-反馈渠道反馈渠道4.充分认识其他驾驶台团队成员的作用充分认识其他驾驶台团队成员的作用 A.1234 B.123 C.234D.134 27.关于船舶之间的责任条款与分道通航制条款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关于船舶之间的责任条款与分道通航制条款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规则第10条款与第18条款规定冲突时,应执行条款规定冲突时,应执行18条款规定条款规定2.规则第10条款与第18 条款规定冲突时,护肩中应执行第18 条款,能见度不良时应执行第10 条款规定条款规定3.第18 条不适用与IMO 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 A.12 B.23 C.123D.3 28、螺旋桨转到一周,它在轴向实际前进的距离称为:、螺旋桨转到一周,它在轴向实际前进的距离称为: A 、螺距、螺距 B 、进距、进距 C 、滑失、滑失 D 、进程、进程 29、通知吃水和水深的比较,可判断船体搁浅部位和程度。
船舶操纵与避碰知识点

船舶操纵与避碰知识点在海上,船舶操纵和避碰是船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正确的船舶操纵和避碰可以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船舶操纵和避碰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仪表读数在操纵船舶时,仪表读数是非常重要的。
船舶的仪表读数涉及到许多重要参数,例如船速、水深、舵角、机舱温度等。
正确读取仪表读数可以帮助船员更好地了解船舶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当船速异常高时,可能需要减速,避免发生危险。
二、舵角控制在船舶操纵中,正确的舵角控制也十分重要。
船舶的舵角决定了船舶的转向和航向。
舵角的控制需要充分考虑到海况、风向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舵角的控制应该是平缓、稳定的。
过于快速和急促的舵角控制可能会导致船舶失控和事故的发生。
三、瞭望瞭望是船舶操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瞭望员需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及时发现可能的障碍物和风险。
例如,当发现有其他船只正在逼近时,需要及时调整船舶的航向和速度。
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尤其需要进行充分的瞭望工作,以确保船舶的安全。
四、避碰规则在海上航行中,避碰是非常关键的。
避碰规则是在国际船舶安全公约和国际海上法律框架下制定的。
避碰规则规定了船舶之间应该如何避免碰撞,以及如何分配避碰责任。
在遇到其他船只时,通常应该遵循“大船避小船,右舷避左舷”的原则。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使用雷达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船舶操纵工具。
雷达可以在所有天气条件下探测到其他船只、冰山、浮标等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通过使用雷达,船员可以更好地掌握周围环境的情况,及时调整船舶的航向和速度,以确保船舶安全。
六、手动操纵和自动操纵在现代船舶中,手动操纵和自动操纵都有其优缺点。
手动操纵需要船员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经验,但是可以更灵活地控制船舶。
自动操纵则可通过计算机控制船舶的航向、船速等参数,但是可能会存在故障和不可靠性。
在实际操纵中,船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手动和自动操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1.2.3.10锚泊用锚的出链长度的组成及安全锚泊出链长度的计算
√
√
√
√
√
√
√
√
1.2.3.11单锚泊船的偏荡、缓解偏荡的方法
√
√
√
√
√
√
1.2.3.12走锚的判断及应急措施
√
√
√
√
√
√
√
√
√
1.2.3.13清解锚链绞缠
√
√
√
√
√
1.2.4缆的运用
1.2.4.1系船缆的种类和特点
√
√
√
√
√
√
√
√
1.2.5拖船的运用
1.2.5.1拖船的种类及其特点
√
√
1.2.5.2拖船使用方式
√
√
1.2.5.3协助操船所需拖船功率的估算
√
√
1.2.5.4拖船作用下的船舶运动规律
√
√
√
√
1.2.5.5拖船助操注意事项:拖缆及其系带、吊拖的拖缆长度、拖力大小和方向、防止横拖和倒拖等
√
√
√
√
1.3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
√
√
√
√
√
√
1.2.1.2吸入流与排出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
√
√
√
√
√
1.2.1.3推力与船速之间的关系,推力与转数之间的关系
√
√
√
√
√
√
1.2.1.4滑失和滑失比的基本概念,滑失在操船中的应用
√
√
√
√
√
√
1.2.1.5功率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
√
√
√
√
√
1.2.1.6船速的分类及与主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
√
1.2.4.2系缆的名称与作用
√
√
√
1.2.4.3系泊设备的组成与应用
√
√
√
1.2.4.4绞缆机的种类、作用与应用
√
√
√
1.2.4.5缆车及其附属用具的种类与作用
√
√
√
1.2.4.6系泊设备的检查保养和使用注意事项
√
√
√
1.2.4.7靠、离泊时缆绳的应用
√
√
√
√
√
√
1.2.4.8靠、离泊用缆的注意事项
√
√
√
1.2.2.9使用自动舵的注意事项
√
√
√
1.2.2.10舵设备的作用及其组成
√
√
√
1.2.2.11舵的种类及特点:分别根据舵叶剖面形状、舵杆轴线位置、舵的支承方式分类、特种舵
√
√
√
1.2.2.12流线型平衡舵的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特点与满足的要求
√
√
√
1.2.2.13舵力的概念;影响舵力的因素
√
√
√
√
√
1.2.1.7沉深横向力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
√
√
√
√
√
1.2.1.8伴流的概念,螺旋桨盘面处伴流的分布规律
√
√
√
√
√
√
1.2.1.9伴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
√
√
√
√
√
1.2.1.10排出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
√
√
√
√
√
1.2.1.11螺旋桨致偏效应的运用
√
√
√
√
√
√
√
√
1.2.2.4操舵装置控制系统——随动操舵系统的种类与基本控制原理
√
√
√
1.2.2.5操舵装置控制系统——应急控制系统的特点与使用要领
√
√
√
√
√
√
√
√
1.2.2.6自动舵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
√
√
1.2.2.7自动舵的操舵转换方式:随动舵、自动舵、应急舵的转换及适用的场合
√
√
√
√
√
√
√
√
1.2.2.8自动舵调节旋钮的使用
考试大纲
适用对象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1船舶操纵基础
1.1船舶操纵性能
1.1.1船舶变速性能
1.1.1.1船舶启动性能
√
√
√
√
√
√
1.1.1.2船舶停车性能
√
√
√
√
√
√
1.1.1.3倒车停船性能及影响倒车冲程的因素
√
√
√
√
√
√
1.1.1.4船舶制动方法及其适用
√
√
√
√
√
√
1.1.2旋回性能
1.1.2.1船舶旋回运动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
√
√
√
√
√
1.1.2.2旋回圈,旋回要素的概念(旋回反移量、滞距、纵距、横距、旋回初径、旋回直径、转心、旋回时间、旋回降速、横倾等)
√
√
√
√
√
√
1.1.2.3影响旋回性的因素
√
√
√
√
√
√
1.1.2.4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旋回初径、进距、横距、旋回速率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舵让与车让的比较)
√
√
1.1.5船舶操纵性试验
1.1.5.1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
√
√
√
√
√
1.1.5.2冲程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
√
√
√
√
√
1.1.5.3 Z形试验的目的和试验方法
√
1.1.6IMO船舶操纵性衡准的基本内容
√
√
√
1.2船舶操纵设备及其运用
1.2.1螺旋桨的运用
1.2.1.1船舶阻力的组成: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
√
√
√
√
√
√
1.2.2.14舵力转船力矩
√
√
√
√
√
√
1.2.2.15舵效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
√
√
√
√
1.2.2.16舵设备的日常与定期检查保养
√
√
√
1.2.3锚设备及其运用
1.2.3.1锚设备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锚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
√
√
1.2.3.2锚链的种类、组成与标记
√
√
√
√
√
√
1.2.3.3锚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1.3.1风对操船的影响
1.3.1.1风动力与风动力转.3.1.2水动力与水动力转船力矩
√
√
√
√
√
√
1.3.1.3船舶静止、前进、后退中的风致偏转规律
√
√
√
√
√
√
1.2.3.4锚设备的检查、保养及检验要求
√
√
√
1.2.3.5锚的作用
√
√
√
√
√
√
1.2.3.6锚地选择
√
√
√
√
√
√
√
√
1.2.3.7锚泊方式、抛起锚作业程序、操纵要领及注意事项
√
√
√
√
√
√
√
√
√
1.2.3.8操纵用锚的抓力及拖锚淌航距离的估算
√
√
√
1.2.3.9单锚泊用锚的抓力的组成、单锚泊用锚的抓力系数
√
√
√
√
√
√
√
√
√
1.1.3航向稳定性和保向性
1.1.3.1航向稳定性的定义及直线与动航向稳定性
√
√
√
√
√
√
1.1.3.2航向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
√
√
√
√
√
1.1.3.3影响航向稳定性的因素
√
√
√
√
√
√
1.1.3.4保向性与航向稳定性的关系;影响保向性的因素
√
√
√
√
√
√
1.1.4船舶操纵性指数(K、T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操纵性能的关系
船舶操纵与避碰
9101: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9102:500~3000总吨船舶船长9103: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大副
9104:500~3000总吨船舶大副9105: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9106:500~3000总吨船舶二/三副
9107:未满500总吨船舶船长9108:未满500总吨船舶大副9109:未满500总吨船舶二/三副
√
√
√
√
1.2.1.12单、双螺旋桨船的综合作用
√
√
√
√
√
√
1.2.1.13侧推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
√
1.2.2舵设备及其运用
1.2.2.1操舵装置的概念与种类:电动操舵装置与液压操舵装置
√
√
√
1.2.2.2操舵装置——舵角限位器的作用、种类与限制角
√
√
√
1.2.2.3SOLAS公约与我国《钢质船舶入级规范》对操舵装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