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怎样克服地方方言
《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演唱分析

《三月桃花心中开》作品演唱分析1.气息运用在进行歌唱时首先要将身体调整好,气息下沉。
将气息的发出与声音相结合,控制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只有气息力量能够平衡,才能在声音达到高位时找到头腔共鸣,让声音自然的从内而外流动出来,不至于跑音或者出现气息不足的情况[9]。
例如在第一段演唱时,首先演唱的速递一定要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太快显得粗暴,太慢又抒情意味太浓重,因此首先要找的一个正确的发生位置,稳住喉咙,不能用咽喉发声。
胸腔打开,声带拉住用“yi-ya”来哼唱旋律,软腭要抬起来,不要提喉[10]。
“一针一线随你行,千辛万苦脚下踩”是副歌的开始,声音要自然向高音区过度,同时要注意到“行”和“踩”的旋律都是加人了一些装饰音的,演唱的时候要控制气息发散一部分,将装饰音唱出来,还要能够收回气息,不然到最后气息就会中途耗尽。
演唱“一针一线随你行”的时候胸腔要充分打开,音线要宽广一些,这时候可以在动作上进行辅助,例如将手跟随发声抬起来,将歌曲旋律通过两者的配合充分展示。
“四月花开百样红哎”中的“百样红”同样注意“样”要上行五度轻轻的自然过渡,“春风一缕夜徘徊”情感上要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娓娓道来。
“唤只阳雀,妹的心意不难猜”尽量在“唤只阳雀”这里加上动作犹如真的在召唤阳雀,手肘慢慢的跟随身体向左转动45度左右。
之后“捎书信”再轻轻的回归放下[11]。
“妹妹的心意不难猜”中“妹妹”起音不要太重,略带一点羞涩来唱,“不难猜”可以将双手交叉放在心口,演唱时要注意“不难猜”的“猜”气息要平稳支撑住,声音在合理的位置。
另外到最高音时,一定要不断的下沉气息,不要浮躁,不要中间突然的换气。
《三月桃花心中开》中的副歌部分对音高的要求比较严格,这时候不仅仅要吐字清晰,还要让气息从内发出,这就要求演唱者一定要控制好气息,咬字与气息的吐气相一致,嘴部张开不要过大,不要用口腔发音,这样有助于保证高音的完整性,圆润性,保证整个歌曲的情感有层次感[12]。
浅谈广西方言发音习惯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及矫正

形 成 了地 区独 有 的方 言体系 。全 区有汉语 、壮语 、勉语 、布努语 、 偏 差 同时又影 响到字腹 展开和 字尾归 韵 ,结 果造成 整个字 与歌 曲句 拉珈语 、苗语 、侗语 等l 3 种 民族语 言,其 中,汉语 方言 中使用最广 子、段 落格 格不入 。p 声母 的字 发音 不到位 表现 在 两个 方面 ,一 是 泛 的包括 白话 、桂柳 话、客 家话 ( 俗 称涯话 、新 民话、麽 个话等 , 壮 语 当中b 、p 不 分 ,咬字 吐字 张冠李 戴 ;二是 P 声 母停 留在嘴 唇 以 下 同) 、桂北湘 方 言等4 种 。除一 些偏远 封 闭的小 村庄 外 ,大 多数 外 ,没有 正确爆 破 ,吐气 的感 觉不对 ,导致 整个字 的发音 问题 ,可 的广 西人对外 交往 能够听懂 或用汉 语方言 简单交流 ,故本 文主要 从 以说 是差 之毫 厘谬 以千里 。k 声母 的字稍 不注 意会 音头 过重 ,发 声 上 述 四种 汉语方 言和独 具代表 性 的民族 语言壮 语进行 展开 。
了几 点具 有 实 际指 导 意 义 的练 声 方 式 :其 一 ,在练 习 闭 口音 i 的
顾 名 思义 ,在 广 西北 部地 区有 一种 跟湖 南 方言 相近 的汉语 方 时 候要 求 学生 尽量 往 “ 细 ”的方 向唱 ,尤其 是音 头 部 分要 注 意舌 言 ,称之 为桂 北湘 方 言 ,十分 具有 湖南 永 州一带 方言 的特 征 。 头位 置 放平 ,开头 开好 之 后再 往 后拖 音 ;其 二 , 闭 口音 练 习三 到 ( 五 )壮语 五 分钟 之 后 ,开 始u 母音 的练 习, 该练 习应 首 先注 意 嘴 型 正确 , 又 叫 壮话 ,属 汉 藏语 系 壮侗 语 族壮 傣语 支 。在 壮族 聚 居 的乡 嘴 唇 自然 的 “ 努 ” 出来 ,音 位放 在 喉 咙深 处 ;其 三 ,声 母 的 h 、 村 地 区和 部分 城镇 仍 普遍 使 用 ,但 壮文 由于种 种原 因至 今 没 有普 P 、k 可 以专 门做 一些 声 母吐 字练 习 、爆 破练 习,选 取 《 朗诵 与正 及 。如 今 散部 分居 于 县城 和 城市 的 壮族 人 改 以汉语 为 日常 用语 。 音 》教材 的相 关 词组 辅 以练 习 。 壮 语 的声 母 、韵母 与 现在 汉 语普 通 话相 去甚 远 , 因此 壮族 方 言的 ( 二 )在歌 曲乐 句 中各个 击破 人群 想 说一 口流 利标 准 的汉语 普通 话 十分 困难 。 二 、咬宇 吐字 在 声 乐演唱 中的作 用 歌 唱家 蒋 大为 先 生 曾将歌 唱 概括 为 四个 方 面 :正确 的气 息 、
语气和方言的处理对民歌演唱的重要性

语气和方言的处理对民歌演唱的重要性
民歌演唱的语气和方言的处理很重要,因为民歌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演唱必须恰到好处,才能表达出民歌本身所要传达的内容。
语气处理是指在演唱民歌时,根据歌曲的情绪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语气来表达。
例如,悲伤的歌曲应该使用悲伤的语气,而欢快的歌曲应该使用欢快的语气。
此外,语气的处理还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方言处理是指在演唱民歌时,根据民歌所属的地域,使用适当的方言来演唱。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歌曲更加真实,以及使歌曲更加贴近民歌所属的地域。
例如,演唱山东民歌时,应使用山东方言来演唱;演唱四川民歌时,应使用四川方言来演唱。
总之,民歌演唱的语气和方言的处理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使歌曲更加真实,更加生动,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唱歌咬字(如何改善说话口水音的情况)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学唱歌|唱歌必学的几个咬字技巧,赶紧来学一学!不同的歌曲对发音有不同的要求。
为了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要注意歌曲咬字的处理。
拼写处理,包括力度、速度、情绪、强调等等。
只有在演唱中正确处理发音,才能把歌曲表演好。
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语音的处理作为歌曲表达的技巧之一,重视并运用它。
速度:在歌唱中,吐字的速度也与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有关。
在唱旋律快的歌曲时,要保证最初和最后的成型动作更快,这样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发音。
不仅能把歌词唱得流利,而且歌词里的每一个字都清晰饱满。
比如在《雾里看花》的演唱中,就要严格要求初始完成和最终形成的速度,以保证歌词在快速的旋律中把每个字都表达清楚。
有些歌曲中,发音的速度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演唱需要慢慢处理。
比如在《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的演唱中,完成初始和形成最终的速度要缓慢、流畅、连贯地处理。
用柔和间接的艺术效果来表达歌曲中的美好意境。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处理速度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力度: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在力度方面对发音的处理是不同的。
有些歌曲从内容表达开始,需要用很大的气息来发音。
部分歌曲内容愉悦轻松自然,演唱时气息和压力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发音的力度要小一些。
比如《小芳》这首歌的演唱中,歌词的吐字弱,表现出歌曲内容中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在力度上对歌唱发音的处理也是歌曲表演技巧的一个方面。
情感:唱歌发音,根据歌词的感受,做一些情感处理,可以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
在演唱和发音的过程中,要联系相应的情感动作,将形象中的情感因素注入到发音动作中,使歌词的发音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这就需要在发音中有良好的感情和谐。
重点方面:在歌唱发音中,为了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将一些生动的动词作为重点,增强歌曲的艺术效果,使之生动、富有感情。
比如林依轮唱《爱情鸟》,歌词是“呼,呼,呼,我感觉到我的心在跳动”……“呼,呼,呼,这个爱鸟,她在冲我喊”。
谈民族声乐演唱咬字的技巧

谈民族声乐演唱咬字的技巧民族声乐演唱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而咬字的技巧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晰准确的咬字不仅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还能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咬字清晰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在演唱中,字头、字腹和字尾的处理都有其独特的技巧。
字头的发音要清晰有力,就像发射子弹一样,迅速而准确地弹出。
比如“春”字,字头“ch”要清晰地发出,给人一种干脆利落的感觉。
字腹的发音要饱满圆润,保持稳定和持续。
仍以“春”字为例,字腹“u”要充分展开,让声音圆润动听。
字尾则要收音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
“春”字的字尾“n”要清晰地归韵。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不同的元音和辅音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元音的发音通常较为响亮和饱满,如“a”“o”“e”等。
在演唱时,要充分打开口腔,让元音的声音得以充分释放。
而辅音则相对较弱,但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比如“b”“p”“m”等双唇音,发音时要注意嘴唇的动作,清晰地发出声音。
同时,声调的准确把握对于咬字也十分关键。
汉语中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演唱中要有清晰的体现。
例如,“妈”“麻”“马”“骂”这四个字,声调不同,含义也不同。
在演唱时,如果声调不准确,就很容易让听众产生误解。
另外,要注意在演唱中保持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和流畅。
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单个字的发音而破坏了歌曲的连贯性。
这就需要演唱者在咬字时掌握好分寸,既要清晰准确,又要自然流畅。
比如在演唱一些快速的旋律时,更要注重咬字的灵活性,不能让咬字成为演唱的阻碍。
为了更好地掌握民族声乐演唱的咬字技巧,演唱者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通过朗读诗词、绕口令等方式来锻炼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例如,“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通过反复练习这样的绕口令,可以有效地提高嘴唇和舌头的反应速度。
同时,多听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是非常有益的。
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演唱者的咬字技巧,感受他们是如何将清晰的咬字与优美的旋律完美结合的。
声乐学习中的方言问题及解决对策

声乐学习中的方言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吴肖英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3期【摘要】在歌唱艺术中,语言和旋律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解决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甘肃地方方言问题。
在声乐学习中,只有遗忘自己的方言习惯,运用正确的咬字、吐字以及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掌握正确的歌唱语音规律和方法,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歌唱,才能使演唱更加细腻完美。
【关键词】声乐学习;方言;歌唱语言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90-01声乐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独特产物。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发音、咬字、吐字,才能使声乐艺术的魅力更加感人至深。
而地方方言对声乐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就甘肃地区而言,方言种类繁多,各、州、县的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方言问题。
一、甘肃部分地区声乐学生常见的方言问题(以普通话语音为准)(一)声母(字头)。
甘肃天水、陇南、陇东等地区声乐学生不能区分舌尖鼻音“n”和边音“l”,把“那(na)”读成“la”,“蓝(1an)”读成“nan”,“牛奶(niu nai)”读成“liu lai”。
比如在演唱《那就是我》、《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时,这种现象就普遍存在。
甘肃平凉部分地方学生把“生(sheng)”读成“sen”,把“生活(sheng huo)”读成“seng huo”,把“山(shan)”读成“san”,把“森林(sen lin)”读成“森林(shen lin)”等。
在演唱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牧羊姑娘》时最容易出现。
(二)韵母(字腹)及归韵(字尾)。
甘肃方言的韵母主要表现在没有前鼻韵和后鼻韵之分,比如甘肃大部分地区经常把“林(lin)读成“ling”,“声音(shen yin)”读成“sheng ying”,“生辰(shen chen)”读成“sheng cheng”,“风(feng)”读成“fen”。
浅谈歌唱中闭口音处理的方法

浅谈歌唱中闭口音处理的方法作者:杨芳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7期摘要:声乐演唱的基础就是气息和咬字,气息和咬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而咬字中最难的莫过于闭口音的处理。
关于歌唱中闭口音处理的方法,在笔者还是学生时期就已经开始探索,并在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
从教几年来,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的探究成果。
目前,这种处理方法(笔者把它命名为“开元音拼读法”)主要运用于民族歌曲演唱的指导之中。
以这种理论方法为基础,针对《父老乡亲》这首经典民族歌曲做指导分析。
关键词:民族歌曲闭口音处理方法开元音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
动听的歌声是正确的发音与吐字、咬字相结合的产物。
在歌唱中,我们可以用五个字来阐述其中的奥妙,气、声、字、音、情。
具体来讲是:以气振声,以声立字,以字导音,以音传情,以情动人。
归根结底,声乐演唱的基础就是气息和咬字。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准确的咬字对于正确的运用气息有粉密切的关系。
歌唱与说话的原理是一样,由于咬字肌肉的协作,致使声带闭合,声带的闭合具有一种自然的挡气力使气息不像说话时那样松散。
其次,歌唱又是有节制的控制气息。
咬字的准确与清晰,咬字的位置和力度直接决定声带闭合的张力,如果咬字的力度非常适当,位置集中透亮而又柔和,那么声带挡气的力度才恰到好处,才能使气息沉到理想的位置。
本文主要试论声乐演唱中的咬字,特别是咬字中闭口音的处理,气息就不再赘述。
咬字中最难处理的莫过于闭口音的演唱,特别是高音位置的闭口音,对于初学者来讲,高音之所以唱不上去,很大程度是闭口音没有唱开,因为闭口音的发音原理使得声带闭合,口腔空间小,如果不想办法把闭口音唱开,达到共鸣的要求的话,高音就会被扼杀在喉头位置。
一、闭口音处理的方法——开元音拼读法“开元音拼读法”是笔者在实践演唱和教学中总结出来的闭口音处理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闭口音与开元音“a”(念“啊”)拼读,使闭口音变成开口音。
如闭口音“切qie”与开元音“a”(念“啊”)拼读,读音变为“qia”。
论民族声乐演唱语言的训练技巧

论民族声乐演唱语言的训练技巧民族声乐演唱是指在民族音乐中使用人声来表达情感和语言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时,训练语言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是一些民族声乐演唱语言的训练技巧。
1. 理解歌词,掌握语音规律首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词的理解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这对于将语言表达与声乐表现相结合至关重要。
其次,掌握语音规律,根据歌词的韵律变化,利用声音表达表情和感情变化,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韵律和节奏,使听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传达和语言的情感。
2. 适当使用气息民族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正确运用气息,可以在演唱过程中更自然、更流畅地表达情感。
同时,适当使用气息也可以帮助歌手提高演唱效果和准确度,更能够在歌曲中呈现语言的情感变化,使歌曲听起来更加自然和动听。
3. 重视发声技巧由于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发音的规律比较复杂,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语言表达,应当注重发声技巧的学习,如口形、声带发音、气息控制和声音的调节等方面,这样可以让歌曲的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思。
4. 突出语言表达的感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表达的感情是很关键的,因为表达并传递情感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歌手在演唱之前应该先理解歌曲的情感内容,然后通过演唱技巧来传达这种情感,以突出语言表达的感情,让听众更加投入、更加感受到歌曲的深刻含义。
5. 注重发音准确度民族声乐演唱中,要求歌手的发音准确度高,这是传递歌曲情感和语言信息的关键。
发音准确度的提高需要歌手反复训练和练习,特别是要注意文化地区的发音差异,不断进一步提高发音准确度,以保证民族声乐演唱的细腻和精确。
总之,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表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想实现艺术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旋律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以上几点技巧将有助于歌手提高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将艺术和语言相结合,创造出更出色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中怎样克服地方方言(本科毕业论文)摘要:语言是构成声乐艺术重要素质之一。
歌唱的语言是字与音完善结合的语言。
应以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为主导,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是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连山地区的方言主要为四大类:瑶族勉语、壮族壮话、粤语和连山本地土话。
连山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表现在:较难发好舌面音“j、q、x”和翘舌音“zh、ch、sh、r”以及“h”“w”开头的音节;较难发好“a ng、eng、ing、ong”等后鼻音和含比较复杂韵母的音节;较难把握好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尤其是上声。
真情大奉献,绝对原创论文,100%真人创作。
本论文Word 版本下载: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d oc关键词:歌唱语言地方方言普通话ABSTRACT The language constitutes one of vocal music art important qualities.Sings the language is the character and the sound consummates the union the language. Sh ould take the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s the leadership, lea rns from it, grasps it, utilizes it, is a vocal music teaching important topic. The Lianshan area dialect mainly is four big kinds: The Yao national minority makes an effort the language, the Zhuang national minority strong speech, Cantonese and the Lianshan local local dialect.The Lianshan person studies the standard spoken Chine se the difficulty to display in: Difficult to send the surface of tongue sound ;j, q, x; and the retroflexes ;zh, ch, sh, r; as well as ;h w; the opening syllable; Af ter difficult to send ;ang, eng, ing, ong; and so on the nasal and contains the qui te complex final syllable; Difficult to grasp the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four into nations, in particular rising tone.Key words: Singing ,Language ,Place dialect ,Standard spoken Chinese目录中文摘要ⅠABSTRACT Ⅱ一绪论 1二歌唱的发声 2(一)基本发声 2(二)中声区的训练 2(三)高声区的练习 2三歌唱的语言 4(一)字头的发音 4(二)引长字腹 4(三)字尾收音要分明 5四歌唱中的地方方言 6(一)地方方言歌唱中的难点 61 确把握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导致语音不明朗 62 较难发好后鼻音 63 难发好以舌面音开头的音节 6(二)地方方言发音中的难点 61 上声 62 开头音节 7五如何克服地方方言 8(一)歌唱中音的分类 81 前鼻音 82 后鼻音 83 平舌音 84 翘舌音 9(二)歌唱中如何唱好轻声 91 名词 92 方位词 93 助词 94 双音节 9六学好普通话唱好歌 10(一)方言 10(二)少数民族语言 10(三)外语 10(四)普通话 10七结论 12参考文献 13一绪论连山是地处广东省西北部的边远山区,是清远市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与湖南、广西省交界,南岭山脉南麓,北接湖南江华,西连广西贺县,南毗怀集,东邻连南排瑶自治县,是粤、湘、桂三省的接合地。
虽名不见经传,但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一条三水两广界河,将连山分为南、北两片。
连山居民除远古的本地居民之外,移民中大多数是从湖南、广西迁居过来,如北片的三水过山瑶同胞,是迁移自湖南江华、广西贺县、平山等地;居住南片乡镇的大多数壮族同胞则迁移自与广西的交界一带;也有因为种种原因留居的客家人。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和壮族居民,其次是瑶族居民。
因而连山地区的方言主要为四大类:瑶族勉语、壮族壮话、粤语和连山本地土话。
北片瑶乡三水为勉语区;南片大部分乡镇如永丰、福堂、小三江等居住着壮族同胞,为壮话区;连山县城为粤语区;北片大部分乡镇如永和、太保、禾洞等主要居民为汉族,为连山本地土话区。
曾经有韶关学院的语言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到过连山研究当地的壮瑶方言。
这四大类方言又以连山本地土话为主。
二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发声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基本发声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
(二)中声区的训练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三)高声区的练习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声音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
这三个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
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
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举个例子:连山的汉族同胞日常生活中主要用连山本地话进行沟通。
连山本地土话虽不属于任何语系,但其话音受广西桂岭、大宁地区的语音影响,自成一种地方方言,俗称连山话。
虽没有文字符号记载,但却被勤劳的连山人以山歌、民间故事等形式流传,逐渐吸收周边地区语言的词汇发展至今。
连山话语音清晰,婉转动听,舌头动作灵活多变,近似广西的大宁话和连州市(县级市)的保安话最大的特点是其中有一个声母的发音近似英文的“θ”。
如“扫地”的“扫”,用国际音标配合汉语拼音及声调,我将其表示为:[θú:];“碎了”的“碎”,表示为:[θuì];“锁头”的“锁”,表示为:[θē]等。
类似这样以[θ]为声母发音的字很多。
因而有许多移居到连山的人,不管居住的时间长短,总是很难说出一口正宗的连山话;连山到外地打工的人,却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当地方言。
但是因为舌位较后,所以连山人歌唱时,却很难发好“j、q、x”开头的舌面音,如“积极”,拼音为[jī jí],较多人都发成[zī jí]。
连山人歌唱中的难点音与广州人歌唱中的难点音并不相同。
广州人歌唱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较难发好舌尖音前音“z、c、s”以及舌尖后音“zh、ch、sh、r”。
如:广州人经常把“知道”唱成“机到”,“衰老”唱成“虽老” 等。
连山人歌唱中的难点则表现在:1、较难发好“j、q、x”音,上文已提到,在此不再举例。
2、较难发准“zh、ch、sh、r”音。
表现为:舌头翘得不到位,既像舌尖前音又像舌尖后音,但又不是舌尖后音;或者能发准音,但不稳定。
较多的“二乙”水平的被测者就处于这种状态。
3、难以发好以声母“h”和“w”开头的音节。
如:“黄”“王”不分;“网”和“谎”混淆等。
4、较难发好“ang、eng、ing、ong”等后鼻音。
表现为:后鼻音的发音与前鼻音的发音相混淆。
连山话语音虽然清晰,但是却不如普通话的语音清楚明亮,且没有后鼻音,因而后鼻音成为连山汉族居民歌唱中的最大难点。
三歌唱的语言语言是构成声乐艺术的重要素质之一声乐艺术,其总体素质主要是呼吸、语言、声音和感情,声乐不同于器乐,它是歌词与曲调结合为一体的产物。
把本来不表现具象性的音乐和能具体描写的文学综合在一起,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艺术形象,使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任何国家、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与发展,都与该国家(或民族)的语言紧密相关,过去,我国有的人片面认为西洋传统唱法着重声,这种误解导致不少声乐学生在演唱中陷入片面追求声音的盲目性。
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
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一)字头的发音字头要唱得短、轻、准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p,m,f 舌音:d,t,n,l 牙音:j,q,x 齿音:z,c,s,zh,ch,sh,r 喉音:g,k,h 。
这五大类的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
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
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
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二)引长字腹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
它对歌唱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开口呼,a,o,e发音时要求口腔打开。
齐齿呼,ī或以ī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
撮口呼,ü或以ü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合口呼,u可以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决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
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
(三)字尾收音要分明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
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