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钣金工艺指导书

前 言

本规范参照机械加工工艺及钣金工艺和本公司相关技术规范编制而成。本规范于2004年12 月20 日首次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结构事业部工艺部

本规范授予解释单位:结构事业部工艺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勇

本规范审核人:马金东

标准化审核人:马金东

本规范批准人:马金东

目次

前言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工艺审核 (1)

3.1 工艺审核总则 (1)

3.2 图面规范性 (2)

3.3 尺寸和公差 (2)

3.4 装配图 (2)

3.5 钣金加工工艺 (2)

3.5.1 钣金加工基本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 (2)

3.5.2 钣金加工工序 (3)

3.5.2.1 冲裁与下料 (3)

3.5.2.2 折弯 (4)

3.5.2.3 拉伸与成型 (7)

3.5.2.4 压铆和涨铆 (10)

3.5.2.5 攻丝(直接攻丝) (11)

3.5.2.6 螺钉过孔与沉孔 (12)

3.5.2.7 钣金焊接 (13)

3.6 开模件 (13)

3.7 表面处理 (14)

3.7.1 几种常见的表面处理 (14)

3.7.2 表面处理注意事项 (15)

3.8 丝印 (15)

3.9 钣金材料介绍 (16)

4.0 主要钣金加工设备简介 (17)

钣金工艺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结构设计人员对钣金加工工艺了解的正确性、一致性,对结构设计文档的各项工艺审核内容进行规范,统一审核标准,同时对设计和生产进行指导和牵引。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结构文档(包括图纸、设计规范、检验规范等)的工艺审核。

3、工艺审核

3.1 工艺审核总则

在设计阶段,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从制造的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即设计的产品能否制造出来、生产中会不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能否保证制造出来的产品达到设计预期的要求等等。

2 “分析结构的继承性,以及标准化系列化程度”。是否尽量采用了通用件(模块),能用标准零、部件或系列零部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

3 “分析产品总装的可行性与方便性,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维修,能否进行并行装配和检查,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在装配时应尽量避免再作加工,产品应有合理的、可靠的装配基准和调整要素,各部件能否进行独立装配(即并行装配)等等。

4 “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尽量不用或少用难加工的、难购买的材料和稀有、贵重的材料。

5 “分析产品零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产品的主要零件无法加工,或加工后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这种结构显然是不好的。

6 “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能否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工出来,主要的精度参数的可检查性和装配精度的合理性”。不能加工出来的,是否可以另想办法替代,加工、装配时无法进行检查的精度要求,是不和理的,超过使用要求的过高精度要求也是不合理的。

7 “审查各有关零件的工艺性”。(铸造、钣金、机加工、焊接、喷涂、电镀等等)。

8 “审核PROE模型,要求钣金零件必须能够展开”。

3.2 图面规范性

图面表达按照基础部编写的“PROE 图纸规范”和“技术制图规范”执行。

3.3 尺寸和公差

1. 重要尺寸应完整、正确、清晰;

2. 尺寸基准选择既要考虑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加工定位和测量检验的要求;

3. 有装配要求的两个零件的配合尺寸应有公差要求;

4. 配合选择应合理,优先选用基孔制,尽量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

5. 公差等级选择应适当;

6. 形位公差选择应合理、适当;

7. 未注尺寸公差和未注形位公差的使用按信息平台/设计规范/技术规范中“未注尺寸公差技术规范”和“未注形位公差技术规范”执行。

3.4 装配图

1. 各零件组装是否方便,安装方法是否过于复杂,可否有更简便的结构实现同样功能的装配;

2. 装配中的运动部件应运动自如,在运动时不得与其它零部件产生干涉;

3. 必要的尺寸标注必须完整。装配图中必须标注的尺寸包括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性能规格尺寸和运动部件的极限尺寸等。尺寸标注的基准尽量考虑便于检验。

4. 装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

3.5 钣金加工工艺

3.5.1 钣金加工基本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

NC 编程

NC下料绘制展开图镭射编程

镭射切割开落料模冲床落料

包装 装配PRO/E 模型工艺处理 焊接(打磨)

钣金加工流程图

3.5.2 钣金加工工序

3.5.2.1 冲裁与下料

1. 冲裁件的形状尽可能设计成对称、简单和减少废料;

2. 冲裁件的外形和内孔应避免尖角,在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应有适宜的圆角相连。一般情况下圆角半径R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即R≥t ;特殊情况下采用激光切割最小R0.5。

3. 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的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自由凸模冲孔的直径d或边宽a按下表确定:

4. 冲裁件上应避免窄长的悬臂和凹槽(见图2)。一般凸出或凹入部分的宽度B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一倍半,即B ≥1.5t。对高碳钢、合金钢等较硬材料B值应再乘以系数K=1.3~1.5;对黄铜、铝等材料B值应再乘以系数K=0.75~0.8。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可采用激光切割,最小B值为0.38,但设计时B值尽可能不要小于0.5。

(见图3)。

1. 一般原则:

(1)折弯件在弯曲变形区截面会产生变化,折弯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小,截面形状变化越大;

(2)折弯件的弯曲线最好垂直于轧纹方向,最好将毛坯的光亮面作为弯曲件的外表面,以减少外层拉裂;

(3)折弯成形时会产生回弹现象,折弯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2. 折弯件的折弯半径应选择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小折弯半径只有在结构上必要时才选用。其数值见下表:另外,特殊情况下必须选用0.5以下的折弯半径时,可采用折弯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