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与落实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包括四个方面:(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达教学目标;(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注意事项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
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注意事项2: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p应力求具体、明确、可以观察和测量。
p教学/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学习的策略注意事项3: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层次◆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层次① 记忆② 理解③ 简单应用④ 综合应用⑤ 创见(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运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层次①模仿② 理解③ 协调④ 熟练⑤ 创新◆情感领域学习水平分类①接受②思考③兴趣④热爱⑤品格形成新课程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新《纲要》指出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题的探索性学习,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要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如下: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总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制定目标时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围绕课程总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幼儿兴趣和幼儿发展需求。
二、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应依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制定有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这些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课程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时,一般都是依据目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来确定计划中的教育要点,再具体地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设计-依据、原则及其基本流程
课程目标设计:依据、原则及其基本流程[摘要]课程目标的设计不仅受社会文化、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要考虑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
课程目标设计必须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协调处理全面性、系统性、具体性、层次性和灵活性几个原则性的问题。
由于制约的因素多,关系比较复杂,因而设计课程目标还需要掌握明确教育目的、分析教育需要、选择表征形式、形成目标体系等一些基本流程。
[关键词]课程目标设计依据原则课程目标设计,既是一个知识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要一、课程目标设计的一般依据做到明确与合理的设计目标,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课程目一般而言,课程目标从属于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教育宗旨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课程目标设计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课程目和培养目标就是通过课程目标转化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去。
从标设计有着怎样的流程?恰当地解决这三个问题是进行当下课此意义上讲,课程目标就是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程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的具体化。
关于课程目标的依据或来源问题,学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塔巴在《课程设计的一般技术》中论述了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材内容的研究。
泰勒提出来的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我们比较认同的课程目标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
1.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课程的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其身心发展,使其行为方式发生各种改变。
视学习者需要于不顾的课程绝不是好课程。
因而,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中,要时时关注学习者身心发展的各种需求,尊重其个性、体现他们的意志,视他们为一个“完整的人”。
泰勒认为学习者的需要可包括六个方面:健康、直接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生活以及与亲朋好友的关系)、社会公民关系、作为消费者方面的生活、职业生活、娱乐活动①。
工作计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解析
工作计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解析一、引言工作计划的制定是组织和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份合理和科学的工作计划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工作计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二、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的第一步是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明确目标是指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成果和希望实现的结果;明确任务是指要明确为了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具体任务和行动。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避免盲目行动。
三、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有限资源,合理安排时间是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原则。
可以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制定优先级,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任务,避免时间浪费和任务拖延。
合理安排时间还要考虑到工作的节奏和周期,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四、细化任务清单细化任务清单是将任务进一步细分,明确每个具体的任务和行动步骤。
通过将任务细化,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减少工作中的模糊和冗杂。
细化任务清单还能帮助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更加具体和可行。
五、灵活应对变化工作计划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工作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灵活应对变化是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工作计划中应该预留一定的弹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意外情况。
及时反思和调整计划,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适应环境变化。
六、合理利用工具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合理利用工具是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运用手机应用、电子表格等工具来管理和安排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的可见性和操作性。
七、充分考虑资源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因素。
资源包括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制定计划时要对资源的使用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以充分利用和最大化资源的效能。
同时,还要考虑到资源的限制和调配,避免资源过度分散和浪费。
八、划定评估和反馈周期工作计划的制定不仅要注重细节和安排,还要有评估和反馈的机制。
建立评估和反馈周期,能够及时了解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制定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和原则
制定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和原则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离不开制定一个明确的工作规划。
工作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
然而,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工作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分析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和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制定工作规划。
第一,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制定工作规划的第一步。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要符合个人或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
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和时间限制。
通过明确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后面的工作计划。
第二,分析现状分析现状是制定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制定工作规划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的能力。
通过分析现状,我们可以确定当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只有了解了现状,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整。
第三,制定策略制定策略是制定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之一。
策略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制定策略时,我们需要考虑当前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目标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并确定优先级。
只有制定了合适的策略,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工作规划。
第四,制定具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是制定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之一。
具体计划是指根据目标和策略,将工作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确定责任人和资源投入。
在制定具体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只有制定了具体计划,我们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工作的实施。
第五,执行计划执行计划是制定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之一。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后,我们需要根据计划逐步实施。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任务的分配和监督,及时记录和反馈工作进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并解决问题。
只有执行计划,我们才能逐步实现工作目标。
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时间
2009年 2010年
核心内容
从理论与实践 两个方面进行 综合考量
综合 研究
1、同:这两篇论文都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历史课程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在理论上,都对“过程与 方法”目标的内涵和分层细化作了研究;在实践上,都提出了 自己的实施策略。 2、异: 潘学跃都是在介绍他人的研究成果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着 重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策略。 朱继军着重对目标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
核心观点:
探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存在的误区。
本文对核心观点的论证:
作者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过程
与方法”目标理解上的错误,导致教师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出
现了一些常见性的错误: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 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以“能力”代替“方
核心观点: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 学生去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对核心观点的论证: 第一步,对与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关的知识做出说明。 第二步,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运用。
第三步,针对历史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及在体验历史的
过 学习感悟: 程中所获得的感受要制定一定的评价方式。
本文对核心观点的论证:
首先,从词汇学、课程论、历史教育三个角度来论证“过程”难以目 标化。(一思) 其次,指出 “过程”目标化将会给教学带来规律公式化、问题格式化、 互动庸俗化、开发过度化等问题。(二思) 最后,就“过程”与“方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此来表达其 对“过程”目标化的怀疑。(三思)
百亿富豪达利欧:成功的5步流程处事原则,达成目标的优秀方法
百亿富豪达利欧:成功的5步流程处事原则,达成目标的优秀方法做人要有原则,确定原则以后,人生就好像算法一样,遇到卡顿就重新调整再接着算下去,没有卡顿,按照计划算下去。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原则》,作者瑞·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
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现在分享的是其白手起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原则。
一、达利欧人生原则:五步流程方法1. 达利欧五步流程方法第一步,确定目标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最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二步,发现遇到问题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大多数人不喜欢把问题摆上桌面,尤其是当问题会暴露他们或他们所在意的人的缺点时。
但克服这种羞愧、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三步,对问题进行诊断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通常我们急于去解决问题,但往往做了很多才发现根本没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我因为没有查列车时刻表而错过了火车”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因为健忘而没有查列车时刻表”才是。
第四步,设计方案坚定地从头至尾执行方案。
合理排序自己的应做事项列表,并且让其他人客观评估并报告你的进度。
很多成功、有创造力的人士都不善于执行,他们因和高度可信赖的任务执行者建立互助互利的关系而取得了成功。
第五步,实际执行,达成成果规划先于行动。
实现目标通常有很多途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然后把方案写下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并对照方案执行。
规划方案的时间可长可短,但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进步公式:痛苦+反思=进步对于痛苦的认知,是达利欧的原则的核心观点之一,他强调从痛苦中学习,他还专门写了这样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
他建议我们,要迎接而非躲避痛苦、要接受严厉的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结果并不断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明确目标是实现任何事情的第一步。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制定计划和行动。
在明确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可达性、相关性和时限性,即SMART原则。
只有明确了这些方面,我们的目标才能更具备可操作性。
其次,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一步。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目标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所需资源、执行时间等方面。
可以使用Gantt图、PERT图等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计划。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风险管理、资源调配、沟通协调等方面,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然后,执行计划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执行计划时,我们需要做好组织协调、资源调配、监督检查等工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执行计划时,团队合作、有效沟通、领导协调等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检查结果并不断改进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
在实现目标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团队反思等方面,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执行能力和实现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面考虑、科学规划、精心执行和不断改进。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含义。
过程目标是指在实现某一结果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中间目标或阶段性目标。
它能够帮助我们分解任务,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部分,使得任务更加具体和可实施。
而方法目标则是指实现过程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它帮助我们确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步骤,指导我们如何去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可以量化和可衡量的,这样才能够清晰地知道何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目标要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
目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应该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但又能够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动力。
再次,目标要与整体目标相一致。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为了实现整体目标而设定的,所以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最后,目标要能够被有效地监控和评估。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了解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
通过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完成。
这样能够避免在工作中迷失方向,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解任务。
有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们可以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和阶段,这样能够更好地分配任务和资源,提高工作质量。
最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反馈。
通过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们可以及时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最终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努力做到目标具体明确、与整体目标相一致、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并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最终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辽宁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给爸妈一个惊喜》
辽宁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辽宁中公教师考试网
辽宁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lnjsks 我教的是辽师大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给爸妈一个惊喜》。
这一课堂我落实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有很好的心灵体验,并很好的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在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体验感悟”为主线,以“主题探究”作为本课的主要活动方式,即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欣赏、体验、动手操作、模拟表演等一系列过程达到感受过程、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具体体现在四大版块之中。
其一创设情境,体验提出问题的过程
其二互动交流,体验讨论问题的过程
其三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四感悟升华,体验形成共识的过程
活动结束设计了一个发放 “回馈卡”的环节,其目的也是要渗透为父母做一、两件事情容易,长期坚持需要爱心和毅力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以“体验感悟”为主线,以“主题探究”为活动方式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方式,一般大都经历刚才教学大家看到的四大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交流,讨论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领悟升华,形成共识)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价值
三维目标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主要是凸现其教育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的教育价值,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基于对学生发展的考虑。
第二创新融入过程与方法之中。
第三具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价值。
三、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
2.生活性原则。
把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精心设计活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心设计活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作者:潘莉莉来源:《师道》2016年第03期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会学。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化学学科上要想达到乐学、会学的层次,就要具备良好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正确的化学科学方法。
高中生应该学习的科学方法有很多,但在化学学科上,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科学方法通常是观察、类比、比较、分类、分析、归纳等。
而对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恰恰就承载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科学方法的功能。
因此,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过程中促进学生分类、类比等科学方法的形成;在过程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概括等化学学科能力。
一、落实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途径目标的制定仅仅是一个计划,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前提,能否达成此目标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实施途径。
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伴随着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的,但知识的获得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亲身感受它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会它经历了哪些智力活动,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活动以保证“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感悟。
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比较主要的三个途径。
(一)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实验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还是学生获得科学实验方法和发展化学学科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组织有效的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化学学科研究思路与方法,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必修1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包含了要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小于水,熔点低、硬度小等),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但性质的学习不是结果的呈现,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同时也能在实验活动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通过钠与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学会对化学实验的有序观察。
管理学确定目标的原则
管理学确定目标的原则管理学确定目标的原则确定目标的SMART原则: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饭店管理目标的确立原则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2、关键性原则:保证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也必然实现;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比较而言,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确定公共关系目标的原则是什么?公关活动应遵循十大原则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公关活动。
公关活动是产品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关活动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挤兑竞争对手,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不同的市场时期,公关活动的目的和作用也不一样。
市场启动初期,公关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市场开发时间,尽快进入成长期。
市场成长期,公关活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品销售,对市场发展推波助澜。
市场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关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并非所有的公关活动都能达到上述目的和作用。
如果策划不当,组织欠缺,实施不力,公关活动也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本人曾多次组织策划公关活动,对市场营销中公关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小有心得。
成功的公关活动应遵循十大原则:一、符合时代精神公关活动的主题应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符合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教案中过程和方法怎么写
教案中过程和方法怎么写一、问题提出1、新的问题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宽广舞台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的目标,提倡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
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对高中历史教育健康发展起到极大推进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新课程目标落实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学生的历史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停留在反复强调却失之抽象的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上展开的具体的既有必要性,又有操作性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其中,对过程与方法作为学习目标的研究则更是薄弱环节。
新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跨越式”改革的“宣言”和“法定”的角色,但作为一种“标准”,却留下了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实践中进一步补足或完善的“缺位”和“空档”。
因此“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作为彻底的新生事物,发展的空间最广、可供探究的问题最多。
2、争议最多、误解最深、影响最大一些教师在对“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很多人对“过程也是目标”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以为犯了逻辑错误。
因此实践上出现了错位,影响了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误区: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中,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现在很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能力与方法相互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观察、记忆、分析、思维等。
而方法,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一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的笼统化宽泛化。
许多设计是放之海内皆准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设计时,经常为节约时间,就简单写上教师的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工作计划是指为实现某项任务或目标而安排的一系列活动和时间表。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制定科学合理工作计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明确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第一步是要明确工作目标。
只有明确了工作目标,才能确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执行性。
明确性是指工作目标要具体、清晰,能够直接指导工作内容和方向;可衡量性是指工作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指标或量化方法进行评估和测量,以便检验工作计划的执行效果;可执行性是指工作目标要符合实际能力和资源条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二、分解工作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第二步是要分解工作任务。
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有助于提高工作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可管理性。
工作任务的分解应根据工作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将大的任务细化成小的任务,形成一个清晰的层级结构。
分解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任务间的优先级和依赖关系的分析,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合理利用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第三步是要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时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压力。
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紧急程度,将工作任务划分为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四个区域。
将重要紧急的任务优先处理,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可以适当延后或委托他人处理,以避免时间上的浪费和分散注意力。
四、合理分配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第四步是要合理分配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根据工作计划的具体要求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分配资源时,要考虑资源的有效性和节约性,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五、制定时间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的第五步是要制定时间表。
时间表是用于安排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进度的依据。
在制定时间表时,要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要求,确定具体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与实施原则
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与实施原则工作规划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一个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
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不仅需要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来指导我们的发展。
但是,如何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呢?本文将从思考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执行三个方面来探讨工作规划的关键步骤与实施原则。
一、思考目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怎样的人呢?这涉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专业知识、个人价值观等方面入手,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事业。
思考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像编织一张网一样,把自己的目标一一罗列出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
二、制定计划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一份实施计划。
计划是指导我们行动的蓝图,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路线图。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现状:分析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和能力水平,找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提升的能力,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 设定目标: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个具体的、可衡量的小目标。
这些小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在整个工作规划中保持动力,并逐步实现总目标。
3. 制定策略:根据目标设定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策略。
我们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资源、机会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计划路径。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接受培训、参加项目、拓展人脉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4. 确定时间表:为了实现计划,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时间表,合理安排每个目标的完成时间。
这个时间表应该是可行的,并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符。
三、落实执行制定好了计划,接下来就是坚定地执行。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下面是一些实施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前进的动力。
1. 自律坚持:执行计划需要一定的自律和坚持。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
2. 学会调整:当我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适时调整计划。
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
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是指在实施某项任务或项目时,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过程和方法,以便达成既定的目标。
这一模板包含了多个方面的信息,如项目的目标、流程、时间安排、资源调配、风险管理等等。
通过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可以提高任务或项目的执行效率,确保任务或项目按照预期的目标顺利进行。
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性:确保制定的目标具有明确性,并且能够实现可衡量的效果。
要求目标具体、明确、可以量化,以便可以进行跟踪和评估。
2. 流程规范性:对于不同的任务或项目,其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流程,确保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并且确保流程的规范性。
3. 资源调配:根据任务或项目的需求,合理调配资源,以确保任务能够按计划进行。
资源包括人力、财务、物资等方面的支持,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
4. 风险控制: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时,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避免风险对任务或项目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目标设定:明确任务或项目的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成果要求。
确保目标可以衡量和评估。
2. 流程制定:根据任务或项目的需求,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流程,明确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并安排好时间和资源。
3. 资源调配:根据任务或项目的需求,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各个环节有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让任务能够按计划进行。
4. 风险控制: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任务或项目的影响。
5. 监管与评估:在任务或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定期监管和评估,确保任务按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便做出调整。
总结来说,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是实施某项任务或项目时的一套规划方案,通过明确目标、规范流程、调配资源和控制风险,以确保任务或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制定教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制定教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件,它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制定教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
一、制定教案的基本原则1. 适应性原则: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制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内容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
2. 系统性原则:教案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个环节都应与整个教学过程相衔接,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 实用性原则:教案要有实际指导意义,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提供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
4. 可操作性原则:教案要具备实施的可操作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根据教案进行灵活调整,适应具体情况。
二、制定教案的方法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案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应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2. 分析学情:教师在制定教案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进行充分了解,以便制定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安排。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制定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也应考虑评价方式,即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5. 教案的编写:教案的编写应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要重点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同时注明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三、教案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1. 教学目标不清晰:教案的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避免模糊和笼统的表述。
如果发现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师应及时进行修正和补充。
2. 缺乏教学资源:教案的编写需要依托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果资源不足,教师可以积极寻找其他途径,如互联网等,进行补充和拓展。
3. 教学活动不够多样化:教案的设计应注意多样性,避免机械死板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逻辑;历史认知;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53-03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既是辩证思维认识问题的基本要求,又是历史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辩证思维逻辑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思辨哲学尤其
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形成的。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
在《现象学》《美学》《哲学史》中,到处贯穿着这种宏伟的历史观,到处是历史地、在同历史的一定的(虽然是抽象地歪曲了的)联系中来处理材料的。
”[1](p.121)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哲学中所显示出的这种思维逻辑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的思维逻辑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科学论述了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原则,并将它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不仅为经济科学的研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也推动了辩证逻辑的发展。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是我们认识和研究问题的两种基本视角。
历史的方法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看它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经历了哪些主要的阶段,演变到今天它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发展中把握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和因果联系。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就是应用逻辑方法的典范。
逻辑思维从最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出发,就《资本论》来讲就是从商品出发,把它作为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从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的萌芽,这样就把握了发展的根据。
然后,进一步通过多方面的越来越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来把握这个社会经济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由开始到终结的逻辑发展的全过程。
同时,也正如恩格斯所言:“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研究的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2](p.122)我们看到,在相关问题研究中,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应该自觉作到辩证的统一。
作为一种辩证思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本身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历史的东西,包括客观现实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是以历史为材料的逻辑的东西,即对历史的过程及其规律以概念等形式进行描述,以分析与综合等其它辩证思维进行思考。
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基本表现为:一方面是主观的逻辑与客观历史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历史的起点开始,按照实际历史发展的过程去认识,我们不能割裂地看待某一时期内的客观事物,而应该将现实的事物放在这一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认识,只有掌握了客观事物的现状并进行合理地分析,才能更深刻地辨析客观事物现实存在的合理性,客观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主观的逻辑与认识史的统一,恩格斯曾用高等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和这一生物的进化演变的历史之间的关系来类比说明主观的逻辑与认识史的统一,他说“在思维的历史中,某种概念或概念关系(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实体和变体)的发展和它在个别辩证论者头
脑中的发展的关系,正如某一有机体在古生物学中的发展和它在胚胎学中(或者不如说在历史中和在个别胚胎中)的发展的关系一样。
这就是黑格尔首先发现的关于概念的见解。
在历史的发展中,偶然性起着自己的作用,而它在辩证的思维中,就象在胚胎的发展中一样包括在必然性中”[3](p.544~545)。
在生物学中,人的胚胎的个体发育,重复了人类远祖的种系进化;黑格尔认为个别辩证论者头脑中的概念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复了人类认识史上概念的发展。
的确,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认识的反复,对认识的发展进行思考,可以进一步提升人的认识。
同样,从史学史的发展中,我们知道人们探究认识历史的方法和过程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趋近历史真相的。
同时,我们也知道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方法和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不断接近历史真实的。
如果抛开两者各自认识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发展阶段和认识特征,遵循同一个发展规律。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精心地给学生创设浓缩的、经典的、如前人一样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和体验,就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学生认识发展和史学史认识发展的统一,这也就是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与落实的基本原则。
当代教学信息论认为,教学系统中主要包括有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学习逻辑、认知逻辑四个逻辑层面。
教学活动通过四个逻辑层面之间的相互转化,促成教学双方的共振、共享和共贏,以实现教学有效化和有序化。
教学中的逻辑转换主要包括知识逻辑向教学逻辑的转化、教学逻辑向学习逻辑的转化和学习逻辑向认知逻辑的转化,实现认知逻辑系统化是教学逻辑和学习逻辑共同追求的目标[4]。
就历史学科教学来讲,最终要使学生的认知逻辑不断逼近历史发展的真实,力求实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进一步加以了解。
这是一位老师关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5]:
①能在地图上标出元谋人、北京人发现的地点,并说出他们距今的年代;(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
②观察图,描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过程与方法)
③能够说出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有:考古文物、神话传说、遗址等;(过程与方法)
④想象北京人的一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⑤收集我国各地远古人类的考古资料,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感受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果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形式要求来讲,作者以上的教学目标设计似乎是没有问题的。
基本上也是根据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设计的,但如果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来讲,该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定位却值得商榷,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目标设计方案[6]。
针对以上设计的“感受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这一目标,“质疑文”中认为首先搞清楚北京人化石的学术价值是回答中学课程中列入北京人教育意义的基本前提。
作者列举了详实的考古材料并指出:北京人的名称是因发现地而命名的,本身与国家无涉;北京人的发现其实在古人类学上的价值已不那么重要;在过去北京人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中,西方科学家也积极参与了,实际上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课题,不宜缩小到中国的范围来讲,否则就有灌输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嫌疑。
基于以上情况,“质疑文”认为人类的诞生与国家概念根本就不搭界,认为中学历史课程列入北京人的目的应当定位于了解科学发现的艰辛和成果,探讨人类的起源,仅此而已。
针对上文“想象北京人的一天”这一目标,“质疑文”中认为由于时代久远,远古资料相对贫乏,让学生想象、体验、神人可能困难重重,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可能落入知识学习记忆的窠臼,不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质疑文”认为不妨把目标定位
于科学的发现,通过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考古的探究过程,从为什么选定周口店,到开始采掘,讲到化石及其对人类对认识人类由来的研究价值。
认为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是:
①能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主要证据:
②分析了解周口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③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索发现的艰辛和不易。
通过前后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充分尊重客观史实的前提下,后者的教学目标设计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让学生如科学探索一般,体验和经历如史学家进行“北京人”考古发现一样的思维过程,形成基本的证据意识,了解基本的考古探究方法,同时得到科学理性精神的熏陶和浸染,教学效果应该相应会更好一些。
当然,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还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做充分的理解、恰当的定位和认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8-3、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朱德全,张家琼.论教学逻辑[J].教育研究,2007(11).
[5]梁爰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2期合刊).
[6]任世江.关于“北京人”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定位──从梁爰如老师的文章谈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5).
作者简介:朱继军,男,1974年生,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2006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